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叶永烈简介

合集下载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 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 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八达岭隧道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 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大的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 天佑的塑像。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 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 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 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 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 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 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两百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 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 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 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无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 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最后“?”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根据课文内容,这里的“?”“!”各指什么? 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 理。“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跟开头 有什么联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 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 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 “不断探索”。首尾呼应。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含义:
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只要 善于观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然 后坚持不懈地思考,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再深入解决疑问,就一定 可以发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之后
叶永烈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 ——《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 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182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 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 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 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 叶永烈曾先后创 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 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 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其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收录于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和人 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0课。
人物
谢皮尔 教授
现象
“问号”
过程
反复的实 验和研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想一 想,这里的‘‘?’’ ‘‘!’’各指的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 好处? 2.课文中说;‘‘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平常的事情在这里具体指的是哪几件事? 3.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句俗语,在这里指的是怎样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是一篇由叶永烈所著的文章, 该篇主要是用事实论证了只要 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 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

中心思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主要是用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 的转动。这三件事实论证了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 追根求源,就能在生活的小 事中获得真理。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简介

叶永烈,温州人,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 生于1940年8月30日,现职作家、教授、科普文艺 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 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 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 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 会理事。代表作品:《叶永烈自选集》、《毛泽 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 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 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 》、《商品房大 战》、《何智丽风波》等。
课文结构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 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 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是在发现者、 创建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由此引 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 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 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 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 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 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 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 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 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 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 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 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段解:写科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例—谢皮罗教授从洗澡 水的旋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 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 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 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 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 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 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 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 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段解:对三个典型的事例做总结,强调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就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无独有偶。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 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 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 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 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 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 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 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 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 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 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 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 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 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段解:列举科学史上的第二个事例—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 盐酸会使紫罗兰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里的“ 这里的“?”号和“!”号, 号和“ 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 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浏览课文, 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浏览课文,试试用自 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 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 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 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 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 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 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 做梦的关系。
读读品品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 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 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 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 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 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 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 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 ) 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 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 )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 舍精神的人。 舍精神的人。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 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 这句话用“只要 就 的句式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 不断探索” 并“不断探索”。

_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_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
思 考
知 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论述文)
作者简介
词语学习
课文分析
叶 永 烈
叶永烈,1940年生,著名科普作家.传记 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 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 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 传》《马思聪传》等传记.1998年获香港 “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 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 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 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人 物
发现问题
不断发问
为什么总朝逆 时针方向旋转?
找到真理
水的漩涡的方向 与地球的自转有 关。
洗澡水的漩涡 谢皮罗教授 总是逆时针方 向旋转
化学家 波义耳
溅上盐酸的 紫罗兰花瓣 变红
发明了酸碱试纸紫罗兰中有一种什 么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石蕊试纸。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 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 会有什么反应?......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 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 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 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 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发现热水开了,冲开了壶盖,经过研 究发明了蒸汽机。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 锯。
返回
锲: 镂刻。舍: 停止。比 追索事物发生的 zăo xiè 喻有恒心, méi 根源。 有毅力。 微:隐约。著: 诞生 洗澡 机械 漩涡 玫瑰 某种少见的情况, 表示看惯了 明显。见到事情的苗 nì yù 偏有类似的出现,配 追根刨底直到 就不觉得奇怪 头,就能够知道他的 思考了很久还 领域成一对。 逆时针 追根索源 锲而不懈 把问题弄明白 实质和发展方向。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一、及主要作品叶永烈,笔名萧勇、叶扬、叶艇。

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作品曾获奖80余次,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韩、德、意、泰、香港、台湾出版或发表。

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2019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1994年受聘香港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

二、相关作品介绍叶永烈自11岁起就开始发表诗作。

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国内少有的勤奋高产的作家。

早年曾是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编导,业余科普作品为多,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说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但真正圆了他“作家梦”的还是科普小品的创作。

1959年,还在北大上学时,他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寄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家出版社并没计较作者的资历,出版了这本书。

这也为叶永烈成为该社《十万个为什么》最早、最年轻的作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文笔活泼,叶永烈深受出版社的青睐。

二十岁的叶永烈的一个个“为什么”,被比他只小几岁的读者广泛阅读、传诵。

到新版,也即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问世,叶永烈共为该书写了500多篇科普小品。

《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次修订再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增写了许多新的“为什么”。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多音字学习
zhuǎn 转移 转学

zhuàn 自传 转盘
例句 你转(zhuǎn)过身子,就
能看到远处那个转(zhuàn)动 的风车了。
词语解释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 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词语解释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 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 和发展趋势。
他(阿瑟林斯基)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
串的疑问……
朗读课文
同学们,从这三个生动鲜活的科学事例中,我们知道 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研读课文 ➢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 它们和开头有什么联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生平简介
作者介绍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生平简介
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之一。其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主要作品
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词语对对碰
真理——真知
诞生——产生
敏感——敏锐
机遇——机会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多音字学习
jiě 解除 解决
解 jiè 押解 解差
xiè 解县 姓解
辨析
①表示“押送财务或犯人”时,读jiè, 如,解款、押解。 ②表示“明白,懂得”“姓”“解县” 时,读xiè。 ③一般读jiě,如,解读、解决、解释。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相关资料)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相关资料)人教版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

出生于1940年8月30日,是浙江温州人。

男,汉族。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化系。

毕业后到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

1979年9月25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然后加入上海作家协会。

1980年调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担任常委,兼任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并从事专业创作。

1987年调往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

现职称为一级作家、教授。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华人代表奖)。

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其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收录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课。

著名科普学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2011年出版《叶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谢皮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主任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逆时针的。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自转时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谢皮罗由此推导出,北半球的台风.同样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其道理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会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简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叶永烈,著名小说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等,1940年8月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其《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被选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现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

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记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等。

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

《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

作品曾获奖80余次。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笔记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笔记之作者简介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作者是叶永烈。

叶永烈,男,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

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笔记之中心思想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议论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笔记之分段与段意《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部分(2-5自然段):运用三个事例,证明前面提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6-7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一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人们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能发现真理。

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笔记之课文知识点1、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引用名言,点明中心,充当理论依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好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敏感地”说明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五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五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五课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

叶永烈,男,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

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二、字词学习。

1. 会认字。

- 械(xiè):机械,器械。

- 逆(nì):逆风,逆境。

- 纬(wěi):纬度,经纬。

- 砂(shā):朱砂,砂纸。

- 锲(qiè):锲而不舍。

2. 会写字。

- 澡(zǎo):洗澡,澡堂。

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上面是“品”字结构,下面是“木”。

- 械(xiè):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戒”。

- 逆(nì):半包围结构,“辶”里面是“屰”。

- 玫(méi):玫瑰。

注意与“枚”字的区别。

- 域(yù):地域,领域。

3. 词语理解。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文中指一些现象常见就不觉得奇怪了。

-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也说追本溯源。

-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儿(多用于贬义)。

-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三、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提出观点(第1段)- 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明确指出真理的发现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追问。

2. 论证观点(第2 - 6段)- 事例一:洗澡水的漩涡(第2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无独有偶
5、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
整体感知
•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章题目
中心论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第一自然段 开门见山,提出本文观点。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阐述了几个具体事例?
相关段落 第三自然段 第四-六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真理诞生的过程
发现的问题 不断地追问
解决了问题 发现了真理
不断地探索
这个句子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抽象的道理 直观形 象
品读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
课文列举了几个例子? 这几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
事例人 物
发现问 题
研究问 题
找到真 理
事例人 物
发现问 题
美国谢皮 罗教授
洗澡水的 漩涡为什 么总朝逆 时针方向
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
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看然段: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
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 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发现真理的条件
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六年级下册第16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灯不拨不亮,理不问不明
教学目标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
》的主要作者。
著有科幻故事《
》影响较大,
还著有《
》、《


》等传记。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 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 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 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 件的,那就是给那些“又准备”“独立思 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就是要敏锐的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 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Leabharlann 找到真理谢皮罗教授
旋涡的方向与地球 为什么总朝逆时 洗澡水的漩涡。 针方向旋转? 的自转有关。
紫罗兰中有一种成这种物质到底是 大部分花草受酸或 碱的作用都会改 化学家波义耳 分遇盐酸会变红。 什么? 变颜色。 奥地利医生 睡觉时眼珠会 眼珠转动会不会当睡觉的人眼珠转 动时,他确实正 与做梦有关? 转动。 在做梦。
佳句赏析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 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 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 “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 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蕴含 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 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 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 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 平常的想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 “不断探索”。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 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 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诞生—出生 敏锐—灵敏 欣赏—观赏 明显—显著 广泛—普遍 平常—寻常 反义词:真理—谬论 平常—寻常 敏锐—迟钝 偶然—必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返回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 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例如“ 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例如“功 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 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骄傲使人落后”等。
返回
我们已经懂得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我们已经懂得了“ 问好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 问好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 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同学们请牢牢记住, 同学们请牢牢记住,科学发现的 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 “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 会给任何一个懒汉。你们是祖国的未来, 会给任何一个懒汉。你们是祖国的未来,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行动起来吧,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行动起来吧,做一 有准备的人” 个“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无 数个未知的真理,正等待你们去发现! 数个未知的真理,正等待你们去发现!
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 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 常的事情中蕴涵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常的事情中蕴涵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首页
句子探究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 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给那些善于 只能给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 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科 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 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 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 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 ”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 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 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 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 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 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首页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理解词语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 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理解词语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 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思考:
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 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 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 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 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 示在做梦。
你能说说三个故事的 共同点吗?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偶然发现的 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 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
返回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讨论:
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 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石蕊试纸常用来检 定物质的酸碱性。如果
将石蕊试纸放入酸性溶
液中,试纸就会转为红 色;若放入碱性溶液 中,试纸则变成蓝色。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 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返回
举例:
发明 发现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 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
作者叶永烈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

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记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等。

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

《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

作品曾获奖80余次。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