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教学提纲
浙江省2018年高考复习:文化经典题复习攻略【优质PPT】
2021/10/10
16
(五)修身养性:君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6、文质彬彬
2021/10/10
17
《论语》中几道重要的
探究题
1、《为政以德》P5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 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
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
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
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2021/10/10
29
《孟子》
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 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 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 同编撰而成。
2018高考文化经典题 复习攻略
考纲解读
2016年《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中的第10 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 价” 。
2017年《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 分析和评价”
解读分析:根据此处的变换及试卷结构分析,原
先的《<论语>选读》题将转换成传统文化经典
的阅读,注意不是不考论语,而是考查范围扩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
(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 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 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 《论语》。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
2018年高考文化知识检测30 题1.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有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祖先追授者。
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继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之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
详细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辈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这样。
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原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高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高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辈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订婚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期间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一样。
3.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黜陟”中的“黜”指贬职或免除,“陟”指荣膺、进用,词语指人材的进退、官吏的起落。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能够作为标准的书本、标准或法例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文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廉价行事,担当这类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
朔是指每个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个月十五。
近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个月三十号。
2018年高考最新文化常识25题
2018年高考(ɡāo kǎo)最新文化常识25题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nèiróng)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cónɡ z ǐ)。
B.谥号。
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yǔyǐ)宣布。
C.宗法。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庙号。
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太子。
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年号。
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三从四德。
遵循“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法制。
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年号。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
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
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C.五常。
仁,义,礼,智,信。
D.七庙。
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排列。
二.古代官职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
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
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含答案与解析)(共53张PPT)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孝宗、英宗、穆宗、神宗和 德宗 穆宗 穆宗都是短命君主,唐穆宗、高丽穆宗、明穆宗、清穆宗同治帝无一不是 英年早逝。 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褒义,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 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清朝也不选 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 遭遇离乱。
祖:太初祖、始祖、太祖、烈祖、高祖 圣祖 中国历代皇帝用“圣祖”来做庙号的仅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圣祖 郑买嗣”、“前蜀圣祖王子晋”、“北宋圣祖赵玄朗”、“清圣祖爱新觉 罗·玄烨”五人,除了郑买嗣和爱新觉罗·玄烨二人以外,其余都是死后 被后世子孙追封的。 此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 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正式作为 帝王的庙号。 在中国以“圣”为庙号的皇帝,还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元圣宗孛儿只 斤·察合台。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 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 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 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 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 司令员。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 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 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 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 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 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 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 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 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 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 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宋孝宗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
(完整版)2018语文高考考纲
2018语文高考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考题之文学常识专题提升(30题)
高考语文必考题之文学常识专题提升(30题)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鸿门宴》中座次描述所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是:向东为最尊,向南次之,向北又次之,向西最低。
B.《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C.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范文正公集》《聊斋志异》的命名依据分别是:号、字、谥号、地名。
D.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2.下列与颜色相关的文学常识及相关词语的解释,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纨素:洁白精致的绢《孔雀东南飞》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如丹:像朱砂色一样《登泰山记》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望海潮》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既白:天色微明的样子《后赤壁赋》A.A B.B C.C D.D3.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所沿袭。
B.“论”是我国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它一般包括政论和史论两种,其中政论文如贾谊的《过秦论》。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又称“大牢”;诸侯祭祀时,只用羊、豕(猪),称“少牢”。
D.屈原,名平,字原。
“名”一般是同辈人员的互称;“字”是供长辈、上级和自己称呼的,自称其字表示谦逊。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们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30道高中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电灯答案:D. 电灯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吴承恩D. 施耐庵答案:A. 曹雪芹3. “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哪部古典名著?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A. 《三国演义》4. 下列哪个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A. 《哈姆雷特》B. 《麦克白》C. 《李尔王》D. 《仲夏夜之梦》答案:D. 《仲夏夜之梦》5. 孔子的故乡是今天的哪里?A. 北京B. 曲阜C. 南京D. 杭州答案:B. 曲阜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梅花B. 牡丹C. 菊花D. 兰花答案:B. 牡丹7.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哪一个?A. 马里亚纳海沟B. 汤加海沟C. 菲律宾海沟D. 日本海沟答案:A. 马里亚纳海沟8.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A. 黄河B. 长江C. 珠江D. 松花江答案:B. 长江9.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 孔子B. 孟子C. 孙子D. 老子答案:C. 孙子10.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出自哪场战争?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淝水之战D. 长平之战答案:C. 淝水之战11.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 李白12. “指鹿为马”的典故涉及哪位历史人物?A. 赵高B. 李斯C. 项羽D. 刘邦答案:A. 赵高13. “文艺复兴”运动始于哪个国家?A. 英国B. 法国C. 意大利D. 德国答案:C. 意大利14.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A. 马尔克斯B. 博尔赫斯C. 聂鲁达D. 略萨答案:A. 马尔克斯15. “鸿雁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A. 苏武牧羊B. 昭君出塞C. 文成公主入藏D. 岳飞抗金答案:A. 苏武牧羊16.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埃及D. 巴比伦答案:A. 中国17.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A. 夫差B. 勾践C. 阖闾D. 孙武答案:B. 勾践18.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哪个省?A. 山东B. 河南C. 山西D. 河北答案:B. 河南19.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作品?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 宋朝20. “破釜沉舟”的战役是由谁指挥的?A. 项羽B. 刘邦C. 韩信D. 霍去病答案:A. 项羽21.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A. 廉颇B. 李牧C. 赵括D. 白起答案:C. 赵括22.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什么体史书?A. 编年体B. 纪传体C. 国别体D. 断代体答案:B. 纪传体23. “桃园三结义”发生在哪本书中?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A. 《三国演义》24. “程门立雪”的典故与哪位学者有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杨时答案:D. 杨时25. “曹衣出水”形容的是哪种艺术风格?A. 绘画B. 雕塑C. 建筑D. 诗歌答案:A. 绘画26. “问鼎中原”的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时期有关?A. 春秋战国B. 秦汉C. 三国D. 唐宋答案:A. 春秋战国27. “封狼居胥”的主人公是谁?A. 霍去病B. 卫青C. 李广D. 赵云答案:A. 霍去病28. “四面楚歌”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中?A. 垓下之战B. 巨鹿之战C. 长平之战D. 牧野之战答案:A. 垓下之战29. “约法三章”是谁提出的?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萧何答案:A. 刘邦30.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A. 蔺相如B. 廉颇C. 李牧D. 赵奢答案:A. 蔺相如。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第一篇: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高三文言文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
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文史常识精选30题
文史常识精讲30题主讲教师:***授课时间:2017.04.12文史常识精讲30题目(讲义)一、百家争鸣1、(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亚圣”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出自《论语》的名言C.韩非子主张“尚贤”“兼爱”和“非攻”D.“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2、(单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一名言出自()之口。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3、(单选)“性恶论”最早是由( ) 出的。
A.孟子B.孔子C.董仲舒D.荀子【考点总结】二、书法4、(单选)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B.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C.唐代草书的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D.“颜筋柳骨”中的“柳”指的是宋代书法大家柳公权【考点总结】1.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2.楷书四大家分别指的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3.唐代草书的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4.“颜筋柳骨”。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
“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
三、绘画5、(单选)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A.展子虔B.阎立本C.吴道子D.顾恺之6、(单选)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阎立本——《女史箴图》C.吴道子——《送子天王图》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考点总结】四、四大发明7、(单选)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的科学成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华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8、(单选)某同学参加电视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目,他很难确定其中哪个表述是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该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术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考点总结】五、灿烂的文学9、(单选)下面的作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四位,其中属于唐朝的一位是()A.韩愈B.欧阳修C.苏洵D.王安石10、(单选)下列文学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018至2020年古代文化常识题汇编及备考策略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 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 中较轻。
C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韩期、间赵统、治燕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
5、 深入挖掘法
深入挖掘法是指深入挖掘同一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以求 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做到没有任何遗漏的方法。
例如《荆轲刺秦王》 一文中出现了“郎中”,课下注释中 仅仅提到是“宫廷的侍卫”,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但我们需 要了解“郎中”这个文化常识的全部内涵。“郎中”始置于战 国,执掌侍卫。秦汉沿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晋至南北朝, 为尚书曹司的长官,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 司政务。 宋代以后是对医生的称呼。
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 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 帝印信。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天津卷
记,以叙事和
A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描)写为主,兼 及议论和抒情。
A. 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影响较大的主
A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要道一是家项儒、是家法(、家墨。)家、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
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 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 序的稳定。
2018高考文化常识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准确识记,合理推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公车”,汉代官署名。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源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吏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C.“晦”,指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2018版 高考第2大题 考点2 文化常识
考点二文化常识(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汪容甫先生行状》),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因此本题应选B 项。
高考考查的大都是古代传记文里出现过的文化常识,要求考生平时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
如“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行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等)、“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年号”(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等。
做题时要善于识破陷阱,能根据具体语境推敲出某词的确切文化意义。
另外,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文化常识推断的诀窍1.准确掌握课内出现的文化常识,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对古代史书中常出现的官职、制度、礼仪、科举、特殊的地理名词、专有名词等知识,要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趋庭”一词就出现在学过的课文《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趋庭意为快步走过庭院。
“叨陪鲤对”指来日将接受父亲的教诲。
2.理解和把握文本有关内容,是解答的关键如对“三代”的理解,在“乃博考三代典礼”所在的这一段中,根本就没出现“曾祖、祖父、父亲”中的任何一个人,再联系下文“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由此可以推出题目当中对“三代”的理解是错的。
3.带入检验,这是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一步无论什么题目,只要是依据文本作答的,都必须带入原文检验。
2018最新高考文学常识试题解析
2018最新高考文学常识试题解析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50题(含答案)
•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 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 “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 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 伍”泛指军队。 • 8.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 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 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 相反。 •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 有 “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7.C(“除”,任命官职。) •8.答案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 • • • • • • •
•
•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西汉,汉 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 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秦末始为官 名。汉沿设。掌巡察缉捕之事。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 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 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 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 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 “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 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 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 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 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 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 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2018高考文化常识(含答案、拓展)电子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
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
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
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
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
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
复兴于明代。
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
中试称为“举人”,顾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
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
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
D.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西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
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
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
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司,源于三公。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
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太祖,庙号称谓。
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
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领”、“行”等。
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
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9.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服除,服丧期满。
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
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
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亊、致政、休致等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 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
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
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
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
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
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
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
“国本”也指国家藏本。
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C.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
阎指里巷的门。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房屋建筑。
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之“三公”指少师、少傅、少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本义是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太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因此,常用此来指称古代帝王或太后逝世。
B.炮烙是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
也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刑具。
C.宿卫是指古时候在宫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担任警卫,有时也可专指皇帝的警卫人员,现在一般指保卫、守护。
D.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
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
C.“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
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