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起源、发展[1]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一、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史上,汉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极富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代表有汉代的洛阳东园和唐代的芙蓉园。

这些皇家园林以山水为主题,追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建筑、水景和植物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这些园林也是皇帝展示自己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展现了中国古代皇权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

私家园林是富有人家为私人居所规划的精致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

这些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合理、意境曲折变化为特点,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情趣。

私家园林中常常运用假山、水景、廊亭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古典园林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园林逐渐兴起。

现代园林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公共性,更加注重园林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同时,现代园林也开始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的园林设计已经走上了一条既承袭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转变,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魅力。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将不断发展、创新,继承下去,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
•永安寺
• 悦心殿——悦心殿原是清代皇帝游幸宫苑时休息、议事或举行宴会的 地方。
• 承光殿 ——团城中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正方形大殿,双重檐, 黄琉璃瓦、绿剪边,四面有抱厦,南面有正方形月台,其建筑形式颇 似故宫角楼。建于明代,原为圆殿,于清康熙八年(1669)被改为“ 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奇特形式建筑。殿内供一尊嘉庆时西藏进 贡的玉佛,高1.5米,用一整块玉石雕刻而成,全身洁白光润,袈裟 及顶冠上镶以红绿宝石。玉佛的左臂有刀痕一处,系八国联军挖凿、 抢掠宝石时所砍。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东海里有蓬莱、方丈 、瀛洲三座仙山,山上 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 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 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 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 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 性的 “瑶池三仙山” 开始, “一池三山” 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 传统格局。
园内景点盘点
• 北海公园的主要景点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则以五龙亭 、小西天、静心斋为重点。
也。”《穆天子传》
悬圃:相传是黄帝在下界所建的宫城。 “舂山之泽,水清出泉,温和元风, 飞鸟百兽之所饮。”位置极度高俊, 好像悬在半天中。
皇家园林实例
• 北公园海 the north sea •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 承德避暑山庄 • Emperor Kangxi's Summer Mountain Resort in Chengde
&
中 国 皇 家 园 林 西 方 园 林 对 比
皇家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 1. 起源
◆古神话中——瑶池、悬圃
瑶池:西王母“所居宫阙,层城千
里,玉楼十二。琼 华之阙,光碧
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
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若水九重,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的起源
殷商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甲 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 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 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 “灵囿”。
皇家园林的特点
• • • • • 1.规模宏大; 2.园址选择自由; 3.建筑富丽;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皇家园林的发展
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 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阿房宫
上林苑遗址分布
皇家园林的积累与完善
•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 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 •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 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 也相应的进入一个全盛时期 洛阳的“西苑”和骊山的“华清宫”为此时期的 代表作。
• 金代(1115年~1234年) ,营建了西苑、 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芳园、 北苑等皇家园林,并修建离宫禁苑 。 •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 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 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 建设。
皇家园林的成熟和集大成
• 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 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 完成于乾隆。
• 宋代(960年~127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 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 东京的艮岳。 • 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 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 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 折。
• 金明池——琼林苑的一个附园,主要用于 观看赛船水戏,采取中国园林罕见的方整 布局,与传统自然风景园有很大的差别。
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最早出现的古代皇家园林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它们多是为了减轻王室压力和政治意义而建造的,比如周武王时期的洛阳郊外熙春园和周幽王时期的广陵园。

然而,真正影响后世发展的是秦始皇和汉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例如临淄郊区的飞翔园和洛阳郊区的昭陵园。

这些园林追求的是大规模的宫廷环境,以展示统治者的权力和富裕。

随着国家的分裂,南北朝时期各个王朝上演了频繁的争斗,对华丽而复杂的宫廷环境要求逐渐降低。

进入唐代,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皇家园林开始向私家园林转变。

唐代大力开发了各类园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李白所建的成都杜甫草堂。

这些园林借鉴了自然山水的美感,强调了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私家园林达到了巅峰。

北宋初期的两汉故地风光园和开封城内的白园、桐柏、葡萄等园林,皆在其后大小造园中紧密参考。

这些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精密著称,回避了大规模的宫廷建筑,更多地加入了文学、书法和绘画等元素,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追求。

进入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园林体现了“堂皇”的气势,大规模建筑和浩大景观成为其特点,如北京的颐和园、庐山的瑶台和苏州的留园等。

明观之后,清代的园林艺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园林,如輋園、拙政園、留園等。

清代的园林注重自然的再现,更加强调空间的层次和流动性,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明清园林。

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园林的规模逐渐减小,注重自然景观和文人雅趣。

而在明清时期,园林达到了巅峰,注重空间的层次性和情感的体验性。

这一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精美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不仅成为皇帝居住休闲的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以下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发展的历史概述。

1.秦汉时期:秦始皇修建了终南山的圣湖、汉武帝修筑了汉宫,这两座园林奠定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格局。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洛阳和南京,如兴平宫、明德园等。

3.隋唐时期:隋文帝、唐太宗等皇帝修建了不少园林,如隋文帝的大明宫、唐太宗的显庆宫等,这些园林采用了湖河交错的布局,并注重山水相融的构思,成为后来园林的模板。

4.宋代:宋代皇帝更加注重园林的陈设和构造,北宋的皇家园林以温泉为主,如开封的胜览园;南宋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为主,如临安的花果山、梁山、天鹅湖等。

5.元代:元代皇帝更重视园林的艺术性,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细、独特,如元世祖的大都行宫、元英宗的勾漏园等。

6.明代:明代的皇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园林形式。

明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明成祖的颐和园、明宣宗的圆明园等。

7.清代:清代的皇家园林达到了巅峰,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威和园林艺术的精湛水平。

最具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有圆明园和颐和园,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每个朝代都给予园林不同的风格、布局和装饰,丰富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内涵。

这些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居所和游乐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引言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皇家园林,后逐渐发展演化为民间园林艺术。

这些园林以其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历史发展1. 皇家园林时代古代中国皇宫园林开端于周朝,后来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不断发展。

皇家园林通常由宫殿、花园、建筑物、水景和山景等组成,以表达统治者的权威和富丽堂皇的壮丽气派。

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2. 文人园林时代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演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种园林多由士人、文人或贵族建造,注重以意境和文化内涵来营造园林氛围。

代表作有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耦园等。

3. 民间园林时代民间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艺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这些园林多由民间富商或地方政府所建,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代表作有苏州的狮子林、缘园,以及扬州的何园、五台山等。

二、艺术特点1. 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以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点。

通过布局合理的水景、山石、植被、建筑等要素,使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与人文艺术相互辉映。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有池塘、假山、廊桥、亭台、楼阁等。

2. 追求意境与情感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

园林的设计常以传统诗词、画作和文学典故为灵感来源,通过景观、布局和装饰等手法来表达园主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三、主要表现方式1. 三维空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和组合,以及水、山、建筑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

这种三维空间表现给予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园林与人的互动性。

《皇家园林》课件

《皇家园林》课件

感 谢 您 的

观报 人 :

PPT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皇家园林的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 皇家园林的审美观念和造园技艺,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家园林的传承与保护:皇家园林 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筑皇 风家 格园
林 的 建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演变
秦汉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注重对称和规

魏晋南北朝时 期:园林建筑 开始注重山水 布局,追求自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 载体
皇家园林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 审美观念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物质 和精神象征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与自然 环境的完美结合
皇家园林中的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在皇家园林中的地位:作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歌赋在皇家园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诗词歌赋的内容:诗词歌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对园林景色的描写、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对家国情怀的抒发等。
故宫:明朝皇帝 与太监的故事
护皇 与家 传园 承林
的 保
皇家园林的保护现状
皇家园林数量众多, 分布广泛
保护现状:部分园 林得到有效保护, 部分园林面临破坏 和消失
保护措施:政府、 社会、民间等多方 力量参与保护
传承方式:通过教 育、展览、旅游等 方式传承皇家园林 文化
皇家园林的传承方式
历史文献:记录皇家园林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信息 建筑修复:对受损的皇家园林进行修复,保持其原貌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展览等方式传承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将皇家园林作为旅游景点,让更多人了解其历史和文化
植物布局:根据园林 的布局和功能,合理 配置植物,如主入口、 主轴线、次要轴线等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而闻名于世。

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早期的皇家园林开始,逐步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起初是为了皇帝的居住和游玩而建造的。

这些园林以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精致细腻的景观而闻名,如著名的颐和园和圆明园。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背景,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园林元素,如假山、湖泊、廊亭和花木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园林开始向民间扩展,成为富有的商人和文人墨客的私家园林。

这些园林通常依山傍水,布局精致,注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融合。

代表性的私家园林有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

这些园林以其精湛的园林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瑰宝。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山水之美和人文景观的表达。

明代的园林注重气势恢宏和建筑之美,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

清代的园林则更加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注重细节和意境的表达,如苏州的狮子林和北京的颐和园。

近现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受到西方园林设计的影响,中国的古典园林开始融合现代元素,注重功能和实用性。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开始向国际上发展,成为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重要展示对象。

比如上海的世博园和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典范。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皇家园林到民间私家园林,再到明清时期的高峰时期,最后到近现代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园林技艺,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庐山草堂
• 另一方面,该时期文人士大夫长期为官于都市,官务之余, 他们渴求有一个自由舒适的场所可供随时抚慰劳倦的身心 , 或需要一个隐秘的天地可以接纳文人墨客诗酒聚会 ,于是 城市园林便迅速崛起 。当时京城长安城郊的樊川、杜水之 间 , 园林密布,号称“东都 ”的洛阳城内外亦遍布私园。 由于城市私园的主人大多饱读诗书、文化素养较高 , 因此 他们在景观设计和园林生活上必然多下功夫 , 以白居易为 代表的文人士大夫 ,其造园的目的首先是出于自身休闲的 需要 ,是自娱而非娱人 ,故不必为了声望或炫耀而大兴土 木 ,规划布局、景观修造都遵循简淡的原则 ,不追求房舍 亭阁的繁复和华美 。 白居易的《闲居自题》诗说:“波闲 戏鱼鳖,风静下鸥鹭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意 。”履道 里宅园中水占了五分之一 ,竹占了九分之一 , 四望渺弥苍 翠 ,故居于城中而有水乡之感 。园中还建有琴亭、石樽、 中岛亭、环池路等用于游园赏景的园林小品 。此外 ,他命 乐童登中岛亭奏乐的做法为后世园林创设戏台和曲房提供 了依据 ,而音乐、戏曲的渗入也使得物质的园林从此具有 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寺庙园林的产生与繁荣 • 文人园林的兴起
金谷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化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佛教的渗透和清淡玄 学的盛行 ,又为隐逸清静或及时行乐的生活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私家园林作为 一个与世暂绝的个人展地 ,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私密场所 ,逐渐赢得了众多名士 文人的青睐 , 因此 , 园林的崛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一时期的园林虽然主要还 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但在讲究奢华或喜好艺术的文人的治理下, 已不乏游乐 观赏的内容。 如西晋以奢侈闻名的石崇 ,有金谷园建于洛阳 ,“却阻长堤 ,前临清渠 。百木几 于万株 ,流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召 ,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 。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 ,入则有琴书之娱 。”可见园中有水有树 ,有鸟有鱼 ,还有 一班艺伎可供赏乐之需。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的皇家园林,它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

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皇家园林的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中园传统园林以其自然天成的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艺术综合,独树一帜于世界园林。

历经数千年的兴衰演化,一脉承袭而来的自然山水园林,协和着时代的节拍,不断丰富、精萃,表现出特有的创造性和无限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园林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

其思想背景来源于中国“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

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第二章 异曲同工

第二章  异曲同工

• 2、秦汉时期,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 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 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达到方圆数百 里。“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清 代。 • 3、魏晋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 时期,在内容上继承和发展了秦汉山水 宫苑。风格为写实主义。
• 4、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致。 • 5、宋代,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 高潮,发展为写意山水园,假山的用材 与施工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6、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 熟,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 现了一次飞跃,圆明园的建筑还首次引 进了西方的造园艺术与技术。
• 四、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 共同点 • 1)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 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 • 2)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造景手段上,二 者都是采用模拟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 范围内经营出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 环境。
• 不同点 • 1)功能不同: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宅, 在园林中必然包括有主人居住、待客、 读书、游乐等功能。皇家园林除了上述 功能外,还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寺庙 部分,或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宫廷部分。
中 篇
写 意 山 水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第 二 章 异 曲 同 工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 观丛林的发展与特点
• 一、皇家园林 • (一)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 1、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当时皇家园林是 以囿的形式出现,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 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 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 三、寺观园林 • (一)寺观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 1、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而形成。约在 魏晋时期。 • 2、形成后保持,基本不变。
• (二)发展原因 • 1、 “舍宅为寺”为寺观园林提供了物质 条件。 • 2、佛事与览胜结合,利于吸引香客。 • 3、宗教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使寺观园 林备受瞩目。

皇家园林简介

皇家园林简介

皇家园林简介
皇家园林是一个以宫廷建筑为主的中式园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成熟发展于宋、元、明、清等朝代。

皇家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之一。

皇家园林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江南园林为代表,北派则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南派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布局秀丽精致,以山水结合,草木相生,注重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而北派园林以宫殿建筑为主,景观繁荣,巍峨壮观,展现了中国皇家的权威和气度。

两派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皇家园林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北京故宫。

作为中国最庞大、最完整、最具古代皇家气派的古建筑群,故宫以其千姿百态的殿宇和精巧细致的园林赢得了广泛声誉。

故宫园林中有着独特的“五大精品”-万寿山大观、九龙壁、琉璃瓦房、静安寺和养心殿,以及“三大主景”-南北花园、太和殿大成殿和百花园。

皇家园林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古代硕果仅存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走进皇家园林,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宫廷的典雅气息,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园林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启迪和影响。

作为一种具有优美文化价值和建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家园林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们
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皇家园林,让其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最早的中国古典园林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宫殿和陵墓,这些建筑的布局和形式对后来的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开始注重自然景观的表现,将景观山水融入到园林中,塑造出宜人的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的布局和设计逐渐发展和丰富。

到了南朝时期,从庙宇到官方园林,各种类型的园林开始兴起。

南北朝时期的庭院式园林中常见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植被繁茂。

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高峰期。

随着政治和经济的繁荣,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迅速扩展。

特别是在唐代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有着许多宫殿和园林,如大明宫和梨园,通过建筑、水池、假山、花草树木等元素,打造出壮丽美丽的园林。

宋代是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古典园林开始注重自然景观的表现和人文内涵的表达,形成了"形胜天下"的理念。

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风格开始兴起,有着"亭台楼榭、廊桥流水、假山亭台、曲径通幽"的特点。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成为后世园林设计的典范。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花园在布局和造景上更加注重自然和艺术的结合,颇具特色。

明代皇家园林如紫禁城、颐和园等,延续了唐代的宏伟气势和宋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园林设计更加追求细腻和精致,注重摹拟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亭、舫"等元素的组合。

北京的圆明园和苏州的留园等著名园林就是清代园林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园林设计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

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注重规划布局、景观造型、水景石景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安排。

园林设计还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通过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

此外,古典园林还注重细节和小品的处理,体现着中国人对和谐、平衡和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代园林

中国的古代园林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 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 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 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 的豫园等。
3.寺院园林

在荒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又必须满 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 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三是地势向阳 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三 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比较好的部位,寺观 建筑也就必然会以风景建筑的面貌出现。
白莲社

白莲社:也称莲社。慧远与慧永等十八人结 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净土之法,因号“白莲 社”。当时陈郡谢灵运恃才傲物,少所推重,一 见远公,肃然心服,为鑿东西二池种白莲,求入 净社,远以灵运心杂不许。
大明寺

大明寺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 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 大明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 (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 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 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 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 并称。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 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 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 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 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 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 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 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中发现有关皇家园林“囿” 的论述。 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 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树木、 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明神和生产之 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


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 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有: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 圆明园等
皇家园林的鉴赏
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 林的审美趣味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 主流文化相分离的出世倾向。 另一方面,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象 征,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定型。
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秦汉两代: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
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 数百里。 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 汉武帝扩建上林苑 。 “一池三山”.

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 蓬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他在自己兰 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莱山,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 三仙山。 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 清代.
智慧海
佛香阁
排云殿
码头
主题突出、内涵丰富
2.祈福 园林内不少景点的设置具有全国统一、四方 太平的象征意味。 避暑山庄 慈禧的寝宫乐寿堂 平面为折扇扇面的亭榭建筑

主题突出、内涵丰富
3.长生 秦皇汉武时代开始,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 往往在苑囿中仿造东海三座仙山,以寄托他 们羡慕神仙洞府的感情,这类“一池三山” 的景致在以后的苑囿中仍可以看到,并作为 皇家专有的等级形制而延续下去。 圆明园福海中有三仙岛,颐和园昆明湖中也 置有三岛,北海白塔山麓还有仙人承露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皇家园林起源【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囿】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灵囿”以自然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

【秦汉时期——阿房宫与上林苑】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此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

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不仅按天象来布局,而且“弥山跨谷,复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

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不老之药。

他在自己兰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莱山,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上林苑。

上林苑囊括了长安城的东、南、西的广阔地域,关中八水流经其中,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余处,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上林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赛狗的场所。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仙山。

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但其规模虽然极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的铺陈罗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

此时的皇家园林尚处在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

【魏晋南北朝到明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积累与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此时战乱频繁,士大夫玄谈玩世,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受到这种时代美学的浸润,皇家园林虽然在规模上不如秦汉山水宫苑,但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展,有着更严谨的规制,表现出一种人工建构结合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已升华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例如,北齐高纬在所建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征五岳,建“贫儿村”、“买卖街”体验民间生活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一个全盛时期,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致,并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两者的统一。

隋代的西苑和唐代的禁苑都是山水构架巧妙、建筑结构精美、动植物各类繁多的皇家园林,洛阳的“西苑”和骊山的“华清宫”为此时期的代表作。

洛阳西苑史上最华丽的皇家园林说起圆明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座历史上美妙绝伦的皇家园林,素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其实皇家园林的鼻祖当推河南洛阳的西苑。

西苑。

建于西元605年5月,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

隋时,又称会通苑,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园囿之一。

北至邙山,南抵伊阕,西边一直到今天新安境内,周围二百余里,如今在其旧址上的西苑公园和牡丹公园仅占其很小的一部分。

西苑南部是一个水深数丈,方圆十余里的人工湖,湖上建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高出水面百余尺,相隔三百步,山上错落有致的亭台月观,内置机关,或升或降,时隐时现。

有若神变。

其静之美、其动之奇,令人恋而忘返。

西苑北面是一条蜿蜒盘亘的大水龙,名为龙鳞渠,依地形高低而曲折跌宕,流入湖中,遂与南部连为一体。

各具特色的十六宫院面渠而建,其内殿堂楼阁,构造精巧,壮观华丽;其外流水潺潺,飞桥静卧其上,过桥百步,即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微风吹过,杨柳轻扬,修竹摇曳,曲折小径,奇花异石,亭台楼榭,隐藏其间。

其中有“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古今”的逍遥亭,还有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品名多达二十余种。

西苑之中,奇山碧水,相映成趣;亭台楼阁,巧置其间;流水缭绕,绿林郁茂。

殿堂面渠而建,如龙之鳞,宛若天就。

西苑建成后,隋炀帝非常满意,频频游幸,尤其喜欢在月朗星稀之夜,领宫女数千,骑马踏月游玩。

月色下的西苑,更加美丽俊俏,使得隋炀帝诗兴大发,遂作《清夜游曲》,令宫女马上奏之,别有一番情趣。

华清宫: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

由于这里紧依京城,拥有猗旎秀美的骊山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自周朝开始,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先后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

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

华清池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就位于西安西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

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在这里洗温泉澡。

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

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

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

“华清池”由此得名。

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

现在的建筑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

自古以来,华清池为游览胜地。

华清池温泉共有4处泉源,在一石券洞内,现有的圆形水池,半径约1米,水清见底,蒸汽徐升,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温泉出水量每小时达112吨,水无色透明,水温常年稳定在43度左右。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选择在骊山修造陵墓后,便在骊山旁边建起了骊山汤,在有温泉的地方修建宫殿。

北周时期将骊山温泉建成了一座规制恢宏,匠心独具的皇家行宫。

经过北魏、北周、隋朝的修筑与园林美化,骊山行宫规模空前。

堂皇殿宇、迤逦相望,画阁亭楼,金碧辉煌,配以自然山色,温泉烟雾,松柏翠绿,山花烂漫,如锦似绣的园林风光,成为人间仙境。

但骊山温泉行宫到了唐代才正式拥有了华清宫的名字,而且还具有了副都或行都的性质。

公元747年,唐玄宗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同时下令大兴土木,修造亭台殿阁,布设园林美景。

此时华清宫的豪华与宏大,通过罗城(即宫城)可见一斑,华清宫重要的建筑都布设在这里,该城分设四门,以南北门相对为中轴线,宫墙内以墙相隔为三个区,东区有瑶光楼,飞霜殿,九龙殿,梨园,在这个梨园里,唐玄宗与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这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发展之地。

中区有前殿、后殿、太子汤、少阳汤、尚食汤等。

北门外有观风楼,重明阁,斗鸡殿,按歌台,王母祠等建筑。

再外布置有寺观,再东布置有球场,舞马台、斗鸡场等游乐设施。

在曲折的宫墙外,有唐玄宗赐杨国忠、秦国夫人之宅邸,也有西瓜园、芙蓉园、荔枝园、看花台等。

此时的华清宫占地已达1300余亩,由此可见华清宫当时的豪华非同一般据记载,在唐玄宗时代,他先后到华清宫49次之多,尤其在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旧历十月,唐玄宗与杨贵妃初次相会于华清宫开始,到册封贵妃之前,唐玄宗因迷恋杨贵妃而不思政务。

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冬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居住96天。

此时的华清宫行宫,成了帝王的临时办公场所,也成了唐玄宗时代的临时政治中心。

但就在安史之乱后,这座盛极一时的行宫走向了没落。

唐代以后,由于久经战火与岁月风雨的剥蚀,华清宫开始淡出了文人墨客的视线,从此对于华清宫的记录相对较少。

到了民国时期,华清宫只剩环园(华清池部分),建筑只剩下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年)修建的五间厅等20多间房屋与景观。

1936年发生西安事变之后,在此地修建了兵谏亭。

195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对华清池进行了扩建,但当时只有620平方米,1956年重修了贵妃池。

此后的几十年中,不断的扩建才有了华清池今天的面貌,但占地只有30多亩,而华清宫遗址之上,大多被民房和一些单位占有。

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许多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和技法的精密程度则有过之。

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

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

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简介艮岳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

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

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

苑中奇花异石取自南方民间,运输花石的船队称为“花石纲”。

由于汴梁附近平皋千里,无崇山峻岭,少洪流巨浸,而徽宗认为帝王或神灵皆非形胜不居,所以对寿山艮岳的景观设置极为重视。

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珍奇之花木,设雕阑曲槛,葺亭台楼阁,日积月累,历十数年时间,使寿山艮岳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优美的游娱苑囿。

宣和四年(1122)艮岳初成,李质、曹组分别奉旨作赋,又写了《艮岳百咏》诗一组,徽宗自己也作了一篇《御制艮岳记》。

此后还有兴造,一直延续到靖康年间(1126 一1127)。

风景和楼阁整个艮岳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两山都向东西伸展,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了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

北山稍稍偏东,名万岁山,山周5 公里有余,最高一峰达90 步。

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

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

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

介亭两侧另有亭,东曰极目、萧森;西曰麓云,半山。

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树巨石曰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

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绿华尊堂,梅花盛开之时自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堂侧有承岚、昆云诸亭。

又有外方内圆如半月的书馆,屋圆如规的八仙馆。

还有挥云厅、揽秀轩、龙吟堂、紫石岩、朝真蹬等景点缀其间。

由朝真蹬可往介亭,但蹬道盘行萦曲,扣石而上,忽而山绝路隔,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曲折,形如艰险难行的蜀道。

梅岭尽处山冈向南伸延,其间有遍植丹杏鸭脚(银杏)的杏帕。

有栽于石隙土穴的黄杨,曰黄杨嗽。

修冈之上成片的丁香间缀以磊磊山石称丁嶂。

又有在自然的颁石之下杂栽椒兰,名为椒崖。

再往南已是寿山东南,西临雁池,增土为大坡,坡东南柏树茂密,动以万数,枝叶扶苏,如幢盖龙蛇,是为龙柏坡。

坡南又有小山,横亘1 公里,其景穷极奇妙,称芙蓉城。

万岁山西有长岭,自此向南绵亘数公里,与东岭相遥望。

山口石间有水喷薄而出,形若兽面,白白龙沂。

周围有灌龙峡、罗汉岩诸胜,间以蟠秀、练光、跨云诸亭点缀。

又西为万松岭,青松覆被密布于前后,岭半建楼,名倚翠。

岭上下又设东、西二关,关下平地凿大方沼。

沼中有洲诸,东日芦诸,上葺浮阳亭;西称梅诸,上建云浪亭。

池水向东流入砚池,西出为凤池。

中分为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另有巢凤馆、三秀堂之属。

良岳的南山称之为寿山,山林葱翠,望之若屏,虽然其方广仅数公里,但前山两峰并峙,山后冈阜连属,峰峦崛起,望之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