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初中生画石膏板画教案模板

初中生画石膏板画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膏板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画技巧。

4. 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石膏板画基础知识》2. 教学用具:石膏板、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笔、画夹等。

3. 学生作品展示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石膏板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石膏板画的兴趣。

2. 介绍石膏板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1. 教师讲解石膏板画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画石膏板画的基本技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石膏板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一幅石膏板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2.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二、新课学习1. 教师讲解石膏板画构图和创意方面的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构图和创意方面的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石膏板画的构图和创意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构图和创意的重要性。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观察学生作品的质量,评价其构图、创意、技法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和课堂表现,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 教师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美术融合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融合课程教案模板

课题:《色彩与生活》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种类、调配方法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美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3. 通过色彩与生活的融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色彩的种类和调配方法。

2. 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技巧。

2. 色彩与生活的融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色彩颜料、画笔、画纸等。

3. 生活用品(如:衣物、家居用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种类、调配方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色彩调配技巧,并进行实践操作。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生活用品,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美化。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思路。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色彩搭配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居装饰、服装搭配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色彩应用实例。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家居用品或服装,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设计。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设计理念。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色彩搭配技巧、作品创意等。

3. 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评价,总结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教案欣赏课模板

初中美术教案欣赏课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象派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1. 印象派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印象派绘画的审美价值。

2. 分析印象派绘画的技法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印象派艺术》相关图片、视频。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印象派艺术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印象派艺术家和作品。

二、欣赏作品,分析特点1. 教师展示印象派绘画作品,如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船上的午餐》等。

2. 学生观察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色彩、构图、光影等艺术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法。

三、讨论交流,深入理解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 教师播放印象派艺术家的纪录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派艺术家和作品,教师点评并推荐相关资料。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印象派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欣赏、分析、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程度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初中美术欣赏课《印象派艺术》一、历史背景二、艺术特点1. 色彩:明亮、清新、对比强烈2. 构图:自由、简洁、注重空间感3. 光影:自然、真实、富有动感三、基本技法四、艺术价值。

初中美术创作课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创作课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创作课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水彩画表达自然之美。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2. 创作一幅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的水彩画作品。

教学难点:1. 水彩画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2. 创新思维和个性化的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风景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学生准备水彩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自然风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画笔运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技巧。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自然之美”为主题,运用所学的水彩画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水彩画创作要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收获。

二、深化创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创作,提高作品的创新性和个性化。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彩画创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水彩画创作,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运用水彩画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初中美术年级:八年级课题:绘画与色彩基础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绘画与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绘画与色彩的基本知识。

2. 色彩搭配技巧。

3.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合理性。

2. 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幅画运用了哪些色彩?色彩搭配合理吗?为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绘画与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复色等概念。

2. 讲解色彩搭配的技巧,如对比色、邻近色、互补色等。

3. 举例说明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如色彩的表现力、情感表达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

2. 教师点评作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拓展训练1. 教师出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点评。

四、布置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2. 下一节课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画与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色彩搭配的能力。

3.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设计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设计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设计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美术鉴赏与创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意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美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3. 美术设计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美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美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美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如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

2. 教师介绍美术设计的方法,如构图、比例、透视等。

三、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设计元素和技巧。

四、美术设计的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个简单的美术设计任务,如设计一张海报或一幅插画。

2. 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互相评价和建议。

二、深入探讨美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一些高级的美术设计原理,如光影、透视等。

2. 教师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工具和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三、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高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设计元素和技巧。

四、美术设计的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个进阶的美术设计任务,如设计一个完整的平面广告或一本插图。

2. 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设计。

美术初中课程教案模板设计

美术初中课程教案模板设计

教案设计:美术初中课程——《色彩与情感表达》一、教材分析《色彩与情感表达》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并能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材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的原则以及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技巧。

(二)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一)教法:采用提问、引导、分析、演示、讲述、评析等多种教法相结合,吸引学生持久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乐于创作。

(二)学法:学生通过看、想、说、做、议等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准备彩色纸张、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优秀色彩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的原则以及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3.实践操作:教师演示色彩搭配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色彩搭配的效果。

4.创作练习: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并能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初中新授课教案模板

美术初中新授课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美术初中新授课年级:七年级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概念的学习。

2. 美术技巧的掌握。

3. 欣赏和分析名画作品。

教学重点:1. 美术基本概念的掌握。

2. 美术技巧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美术技巧的熟练运用。

2. 名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美术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三、美术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美术技巧,如画线条、上色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名画作品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和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美术技巧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每个学生都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是否在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美术欣赏授课年级:初中年级课时安排: 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品。

- 学会运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和分析。

-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尊重艺术、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题:中国传统绘画欣赏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

- 欣赏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

3. 课堂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总结:- 总结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品。

- 强调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主题:外国绘画欣赏教学重点:- 了解外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 欣赏和分析外国绘画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外国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讲解外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如写实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等。

- 分析外国绘画的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自由引导人民》等。

3. 课堂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喜欢的外国绘画作品。

-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总结:- 总结外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品。

- 强调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模版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案模版

教案模板:一、课题:(填写课题名称)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材来源: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填写课题相关知识点),掌握(填写课题相关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填写教学方法,如观察、讨论、实践等),培养学生(填写能力或习惯)。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填写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掌握(填写重点知识点或技能)。

2. 学生能够运用(填写重点知识点或技能)进行创作。

七、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填写难点知识点或技能)。

2. 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运用(填写难点知识点或技能)。

八、教学方法: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填写课题相关技能),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填写导入方式,如提问、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学习。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填写课题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填写课题相关技能)。

3. 实践环节: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学生互相评价。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填写课后作业内容)。

2. 学生通过(填写作业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十一、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美术配套课件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配套课件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二、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发展历程;(2)掌握基本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3)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美术基础知识;(2)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

2. 教学难点:(1)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2)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熟练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知识讲解(1)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发展历程;(2)介绍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

3.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总结优点和不足。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等;3. 实践基地:美术教室、手工制作室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作品,评价其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2.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3. 教师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3.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初中美术教案及课件模板

初中美术教案及课件模板

课题:《线条的魅力》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条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会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线条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力。

2. 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线条的情感表达。

2. 线条在绘画中的创新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线条画作品、绘画工具。

2. 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不同风格的线条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线条的特点。

2. 提问:线条有哪些表现力?线条可以传达怎样的情感?二、讲授新课1. 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

2. 分析线条的表现力,如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曲直等对画面情感的影响。

3. 展示不同线条风格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线条在作品中的运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进行创作,如绘制静物、风景、人物等。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探索线条的更多可能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力。

2. 提问:线条在绘画中可以传达哪些情感?二、深入讲解1. 讲解线条的情感表达,如直线可以传达力量和速度,曲线可以传达柔美和和谐等。

2. 分析线条在绘画中的创新运用,如线条的重复、叠加、变形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情感表达的线条画。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创作水平。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的情感表达和创新运用。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

---课题:美术作品赏析——走近大师授课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如写实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美术流派的基本特点。

2.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1. 对不同美术流派的理解和鉴赏。

2. 作品的审美评价。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不同美术流派的作品图片、视频资料等。

2. 教学用书:《美术欣赏》教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音乐:播放一段与美术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2. 提问: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美术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美术流派:- 实际主义:强调真实地描绘生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 印象派:注重光与色的变化,如莫奈的《睡莲》。

- 立体派:打破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则,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2. 欣赏作品:- 展示不同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特点,如色彩、构图、技法等。

-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美术流派特点。

2. 强调欣赏美术作品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美术流派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并分享欣赏心得。

二、欣赏作品1. 展示作品:展示更多不同美术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的特点。

2.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技法等方面深入分析作品。

三、课堂讨论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 展示作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中学美术课件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美术课件教案模板范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根据学校美术教材和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 课件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精美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结合课件,详细讲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方法。

(2)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堂练习(1)布置与新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3)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2)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知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

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透视等。

3. 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二、课件内容1. 美术基本知识:展示各类美术作品的图片,介绍其特点。

2. 绘画技巧:展示绘画技巧的演示视频,让学生直观学习。

3. 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花鸟画美术教案模板

初中花鸟画美术教案模板

初中花鸟画美术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1. 花鸟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2. 学生对花鸟画创意的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鸟画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画笔、墨水、颜料、宣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花鸟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2. 学生分享对花鸟画的认识和感受。

二、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介绍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和代表画家。

三、演示花鸟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15分钟)1. 教师现场演示花鸟画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2.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

四、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自己动手绘画花鸟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和收获。

二、讲解花鸟画的创意表现(10分钟)1. 教师介绍花鸟画的创意表现方法和技巧。

2.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将创意融入花鸟画中。

三、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例,自己动手绘画具有创意的花鸟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花鸟画的技巧和表现方法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花鸟画的创意表现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美甲美术课件教案模板范文

美甲美术课件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甲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美甲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以及简单的美甲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个人形象。

教学对象: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美甲工具包(指甲油、甲片、指甲贴纸、指甲油稀释剂、清洁剂等)、美甲教程视频、美甲案例图片。

2. 学生准备:干净的手部,指甲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美甲案例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美甲艺术的美感。

2. 提问:你们知道美甲艺术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介绍美甲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讲解美甲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包括指甲油、甲片、指甲贴纸、指甲油稀释剂、清洁剂等。

3. 演示美甲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涂抹指甲油、如何贴甲片、如何使用指甲贴纸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套美甲工具。

2.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美甲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美甲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展示学生上节课的美甲作品,引导学生回顾美甲的基本技巧。

2. 提问:你们在上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美甲技巧?二、拓展创作1. 教师介绍一些美甲艺术的新趋势和创意元素,如彩色指甲油、图案设计、个性装饰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创意元素,进行美甲创作。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美甲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甲艺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美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甲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美甲基本工具和材料的能力。

3. 学生在美甲实践中的操作技巧和创意表现。

4. 学生对美甲艺术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绘画美术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绘画美术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XXX绘画艺术》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XXX绘画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作品。

- 掌握XXX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XXX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 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及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XXX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代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 教学难点:- 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XXX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审美体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XXX绘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绘画艺术吗?它的特点有哪些?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讲解XXX绘画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作品。

2. 分析XXX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XXX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XXX绘画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2. 教师示范XXX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作品创意、技巧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XXX绘画艺术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XXX绘画艺术风格的创作作品。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XXX绘画艺术的更多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初中优质美术教案模板

初中优质美术教案模板

初中优质美术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第一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绘画基础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绘画基础技巧的理论知识。

2. 绘画实践: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1. 绘画基础技巧的掌握。

2. 绘画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绘画技巧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2. 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课件。

2. 绘画工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 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艺术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教师简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基本技巧(10分钟)1. 讲解绘画基础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示范作品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巧的应用。

三、学生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美术世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绘画基础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完成了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在评价环节,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观念。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美术知识,提高了绘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喝咂酒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独特的饮酒方式是喝咂酒。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封于坛中,饮时启封,注入开水,插上竹管,众人轮流吸吮,因而称之为喝“咂酒”。边饮边加清水,直至味淡。咂酒是种低度的醪糟酒。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一、关于羌族
羌民族对我们来说本不陌生,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太浓、笛声太响,已使得我们对羌民族的感性认识深入骨髓,但对这个远古民族的真正历史以及今天的状况我们却知之甚少。在历史的淘沙中,羌民族从一个曾与汉人王朝鼎立抗衡的大民族成为了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现在全国惟一的羌族集居地便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茂县和理县。初 中 来自 术 教 案课题:羌族风情
第 课 第 课时 课型:欣赏课总序号:
教学目标:了解羌族风情,体验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羌族风情
教学难点:创作出表现出羌族风情的美术作品
批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多媒体讲解羌族风情
现有人口19.8252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茂县和汶川、理县等地。
公元前古羌人居住在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一带,后来一部南迁至今川西北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现代羌族。羌族以农牧业为主,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或嘛教。居住在乱石砌成的碉楼中,上层贮粮,中层住人,下层养畜。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笛声穿越时空给后人留下的记忆,在时空的跨越中已经永恒。当人类的脚步远离历史的尘埃,步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探询的心灵却逐渐贴近这个远古民族,贴近那来自遥远的声音。羌族的文明史其实远在“羌笛”声传来之前,便在中华文明史的典籍中留下浓浓的笔墨。从“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羌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羌绣作为羌文化艺术的闪光点,在羌风羌俗走出羌寨、走向世界之际,渐为人识,引起了中外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和好奇。(聚居在岷江上游的羌族)
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羌族盛产名贵药材,又是国宝大熊猎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
民俗风情
1、精湛的建筑技艺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水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民间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锅庄舞)、“跳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兰干寿”等。“跳盔甲”是种古老的传统祭祀风俗舞,过去多在有战功的将士葬礼上跳。数十个舞者身披生牛皮铠甲,头戴插有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肩挂铜铃,手执兵器(多为长刀),分列对阵而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把勇武不屈、豪放豁达的民族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粗犷淳朴的古代民风跃然再现。
二、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现羌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后记:
初 中 美 术 教 案
课题:羌族刺绣图案
第 课 第 课时 课型:欣赏课总序号: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羌族艺术,了解羌族刺绣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羌族刺绣的历史、风格、类型、技法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例举法、欣赏法等
批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
(羌绣:羌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板书)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庄房。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涧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羌族地区山高水险,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创造了索桥(绳桥)。两岸建石砌的洞门,门内立石础或大木柱,础与柱上栓胳膊般粗的竹绳,少则数根,多则数10根。竹索上铺木板,两旁设高出桥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栈道有木栈与石栈两种。木栈建于密林,铺木为路,杂以土石;石栈施于绝壁悬崖,缘岩凿孔,插木为桥。羌族民间石匠农闲时常外出做工。举世闻名的四川灌县都江堰工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仍在造福利民,其中就凝聚有古代羌人的血汗和智慧。
2、淳厚的古遗风
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我国古代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形式是古代诗歌与古代神话。这两种文学形式至今在羌族民间仍有巨大影响,而且传承着不少优秀作品。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歌词多为4或7个音节一句,类似于汉文中的四言诗与七言诗。从内容来说,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等。羌族神话著名的有《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其中所说的姐弟成婚、射落8个太阳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原始社会羌族的生活。
羌族乐器中最著名的首数羌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笛三孔”。马融《长笛赋》言:“近世双笛从羌起”。唐代《乐府杂录》载:“笛,羌乐也。”宋代陈(左日杨右)《乐书》记有:“羌笛五孔”。可见其历史久远。近代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的羌笛,管身竹制或骨制。竹是岷江上游的油竹,削成方形;骨是羊或鸟的腿骨。今羌笛管长17厘米,直径1厘米,单簧,双管,竖吹,六声阶,多独奏。音色明亮柔和,哀怨婉转,悠扬抒情,牧人常于山间吹奏自娱。古羌笛既是乐器,又是鞭竿,因有“吹鞭”之说。
“羌”的称谓是古代汉人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专指今天的羌民族是从汉代沿袭下来的,羌族自称“麦”、“玛”或“门”,大致如汉语中“民”之音义,即人民。徐中舒在《羌族史》中指出:“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分布在中国西部各地,他们原来就是一个农牧兼营的部落。”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已经十分活跃了。公元前1088年,周武王以周人为主并联合羌、蜀、卢等部组成军事联盟,推翻了暴虐的殷纣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羌人分布极广,名声极盛,一部分羌人开始向西南及西北各地大迁徙,有的迁徙到岷江上游、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有的则迁往青藏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