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状元籍贯的时空变化,在历史上有自北向南推移的趋势。

唐中期以前状元主要出身于北方,南方籍状元很少。

唐中期以后,南方籍状元数额逐渐增加,至明清时期形成绝对优势。

状元籍贯地的时空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决定教育文化中心也由北向南转移。

此外首都的位臵、考试制度的沿革对状元分布也有影响。

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反映我国文化与人才的历史地理特征,对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的烙印。

一、状元在文化地理上的意义科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也是人才擢升的主要途径。

科举考试虽然包纳了一定的封建糟粕,但与以往的“世卿世禄”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

科举考试的出现,使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下层文人,有进入仕途的机会,结束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的世袭垄断。

开科考试从隋代首兴,到1904年盛行了1000多年,成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貌的重要人文基础。

历朝考试制度的实质是依照规定的考试形式与考试科目,在基本固定的时段与地域范围内,按照考生比例与成绩优劣,擢举一定数额人选。

考试内容、形式和科目以儒家经典文献的释解、诗文写作、对国家大政的策问为主。

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乃至状元的文人,必须具有深厚的经学、文学功底,对国家大政、治国治民方略有敏锐观察力与独到见解。

科举考试的前提是教育。

重视教育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对教育的投资是需要一定的社会背景,地方社会政治、经济、习俗都与教育的成功与否有关。

本文即试图通过对历代状元籍贯的分析,来探讨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问题。

为了论述方便,本文所指的“北方”、“南方”维持了省区的完整,没有严格按照秦岭—淮河这条自然地理界限去划分。

状元指进士殿试第一名,也有的朝代略有变化,如唐代也将明经第一名称为状元。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一律采用进士殿试第一名为分析样本。

隋代文献中有关内容的记载基本缺失,故本文的研究时段始于唐,迄于清,不包括隋代。

在这些朝代中又以统一王朝为基本分析对象,分裂时期地方政权所举行的科举考试,参考人员大多来自地方政权所辖范围之内,籍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具备全国意义。

中国历代状元各省市分布一览表:自唐代自清...

中国历代状元各省市分布一览表:自唐代自清...

中国历代状元各省市分布一览表:自唐代自清...中国历代状元各省市分布一览表:自唐代自清代,中国共产生了357名状元,其中北方120位、南方237位,南方状元人数是北方状元人数的1.975倍(近2倍),且比北方状元人数多出整整117位(即近一倍),呈现出明显的碾压优势。

(1)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

在唐代时中国南、北状元的人数分别为18位、40位,此时北方状元人数为南方的2倍多,北方明显占优。

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前中国的人口与经济重心尚处于北方(华北平原与关中盆地),彼时中国的状元也绝大部分出自北方地区;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且南方极少受到安史之乱、中晚唐藩镇割据战乱的波及,故而在中晚唐时期南方经济与人口得到很大的发展,唐代南方的状元也绝大部分出自那个时期。

但由于此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仍位于北方关中地区,北方士子无论是在进京赶考、结交主考官还是阅读最新的科举文章仍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故而南方在此时即使奋起直追却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至五代时,南北方面临的政治、经济等形势除了都城由关内的长安转移至中原的汴京外其余与中晚唐时期别无二致(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王朝以及契丹轮番入据中原,北方大地是硝烟不断、社会动荡,社会不安定导致人民参加科考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再加上五代皇帝信奉武学漠视儒学,更加打击了北方的科举事业;而南方的十国则是相对比较安逸富庶,文化昌盛且儒学更受重视(如南唐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等人即是五代花间词派的拥趸,在当时的南唐、后蜀两国聚集了大量才华横溢的词人),故而在此时南方的状元人数反超了北方,分别为为10位与6位。

(3)后来到了宋代,中国的南北方大地再次重归一统,北方的经济与人口再度得以恢复,再加上北宋的都城定于中原汴京,仍是位于北方地区,故而北方士子又同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一样占据了地理优势;但中原汴京毕竟不同于关中长安,不仅地理上更靠近南方方便士子参与科考,而且还紧邻着京杭大运河这一交通便捷的航运通道,更是让南方士子们前去都城汴京犹如如虎添翼一般方便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以后中国不仅经济重心完全南移至南方,而且由于南宋的领土全部位于南方,故而其状元也是全部来自南方地区,方才出现了宋代北方状元人数:南方状元人数为28位:24位的势均力敌的现象。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榜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榜名录

中国历代文武状元榜名录中国历代文状元榜名录中国历代状元共532人(隋代不计)。

唐149人五代十国35人两宋118人辽56人西夏1人金39人伪齐2人元32人明90人大西1人清114人太平天国15人一、隋代状元(进士)榜张损之江苏人孙伏伽河北人侯君素杨纂陕西人房玄龄山东人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温彦博山西人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黄凤麟湖北人比部员外郎二、唐代状元榜(149人)1孙伏伽河北清河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唐代第一科状元,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官至大理卿2宋守节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状元。

取进士79人,又取57人,重试11人。

曾任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司功。

3郑益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状元。

取进士沈佺期、宋之问等45人。

4许且682年(唐高宗开耀二年)状元。

取进士刘知几、陈子昂55人,重试及第11人.。

5吴师道河北临漳685年(唐则天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状元。

先取22人,后又取5人。

官至吏部侍郎、户部郎中。

6陈伯玉687年(唐则天武后垂拱三年)状元。

同榜进士共65人。

7姚仲豫706年(唐中宗神龙二年)状元。

进士共32人。

8常无名河南温县712年(唐睿宗景云三年)状元。

官至礼部员外郎。

9崔液河北定县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状元。

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

10 李昂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状元。

官至吏部郎中。

11范崇凯四川内江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

进士薛邕等16人。

12杜绾陕西西安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状元。

进士祖咏等21人。

官至京兆府司录参军。

13严迪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状元。

进士31人。

14李嶷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状元。

王昌龄、常建等19人。

曾任右武卫录事参军。

15虞咸728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状元。

贺兰进明等进士20人。

16王正卿729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状元。

17王维山西祁县731年(唐玄宗开元十九年)状元。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

试论明代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研究资料,对明代全国的进士家族进行了初步统计,得出全国一门三进士以上家族的地域分布状况:浙江以82户为全国之冠,南直隶78户紧随其后,第三为福建39,第四为江西36户,湖广31户排第五,山东29户列第六,北直隶22户列第七,四川21户列第八,以下依次为山西19户,河南18户,陕西18户,广东4户,广西和云南各1户,贵州为0,全国合计399户。

其中,一门三代以上中进士者全国合计189户,依次为浙江51户,南直隶32户,江西20户,福建16户,山东15户,山西13户,湖广11户,四川11户,北直隶10户,陕西5户,河南3户,广西、广东、云南各1户,贵州无。

这样一个排位,与全国进士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相符。

进士家族有以下几个规律:地域集中,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构成高级官员的主体,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士家族形成的主要原因:重视家庭教育,拥有足够的家族经济实力。

关键词:进士科举家族明代文化唐宋以后,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进士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

明代尤其如此,“今之高官要职,非进士不畀”1,而“进士一旦居要地,遂过数十年之财主;迨至九卿,不可言也”2。

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明代士人纷纷走上了科举这条独木桥,为博取一介功名,不惜皓首穷经。

然而进士录取的名额有限,考生无穷,“从生员考试,到成为进士,只有三千分之一的机会”3!一家能出一个进士,就足以光宗耀祖了。

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大背景下,有些家族却能数人、数代十余人考中进士,甚至数代鼎甲,一门高官,为时人所歆羡,而流芳于史册。

对这些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明代的科举制度、政治格局、地方文化乃至家庭教育等等诸多方面,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于科举家族的研究,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吴仁安就长三角地区,深入研究了各家族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存在状况,但涉及的明代进士家族数量有限4。

曹国庆以铅山费氏为切入点,对江西的科举世家崛起过程及其在地方的作用做了探讨5。

论我国古代状元产生分布的地域特点

论我国古代状元产生分布的地域特点

大连干部学刊2020年第3期·社会与文化·收稿日期:2020-03-13作者简介:王征(1962-),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济南社会科学院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

任飞翔(198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济南府学文庙职工:研究方向:地方文化史。

论我国古代状元产生分布的地域特点摘要:状元籍贯的时空变化,在历史上有自北向南推移的趋势。

唐中期以前状元主要出身于北方,南方籍状元很少。

唐中期以后,南方籍状元数额逐渐增加,至明清时期形成绝对优势。

状元籍贯地的时空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决定教育文化中心也由北向南转移。

此外首都的位置、考试制度的沿革对状元分布也有影响。

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反映我国文化与人才的历史地理特征,对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的烙印。

关键词:状元;地域分布;文化背景中图分类号:K9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83(2020)03-0042-07状元,是我国科举制度的产物,是从众多应试举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位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中得状元者为科举中最高荣誉。

从唐到清的一千两百多年间,真正能够登上榜首的只有寥寥数百人,相比于读书人来说,状元真可谓是鹤立鸡群。

一、状元概念内涵辨析中国的状元,可以作两种解说:一是状元的本来含义,二是状元的字面意思。

先说状元的本来含义,这要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谈起。

科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也是人才擢升的主要途径。

科举制度兴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唐朝科举项目非常多,主要是常科、制科两大类约90多科。

实际上经常开科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

最难考,人们又最看重的是进士科。

因为进士考试主要看诗、文的水平。

科举考试虽然包纳了一定的封建糟粕,但与以往的“世卿世禄”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

魏晋以降,以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的方法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弊端,世家大族长期垄断显位,寒门仕子入仕甚难,九品中正制严格的区分人才的方法,使得“人分九流,君子孤而小人群”。

中国历代状元籍贯统计,江苏状元人数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几?

中国历代状元籍贯统计,江苏状元人数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几?

中国历代状元籍贯统计,江苏状元人数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排第几?作为一个中华儿女,人生没有考过一次试,都不好意思叫自己龙的传人。

这个传统,从我们老祖宗时期就有了。

古代科举每三年一次,而考中状元者更是寥寥无几,每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状元,还是皇帝钦点的。

文天祥、柳公权、杨慎、张孝祥,都是著名的状元。

而苏轼、陆游则是榜眼,还不是状元,而陆游最终得罪了秦桧甚至被剥夺了功名,可见古代科举的残酷性。

科举考试图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延续到清朝末年,前后跨度近1300余年。

在这1000多年时间里,进行过几千几万场考试的华夏大地上,产生过700多个状元,但今天有据可查的仅357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大数据统计显示,这些处于科举食物链顶端的状元们,其实在地域分布上,也相当有意思。

中国历代科举状元分布(可查数据为357名)图中红色为冠军,可见宋以前河南第一,宋以后江苏浙江第一唐朝状元河南最多,河北第二五代状元山东最多北宋状元河南最多,山东第二南宋状元浙江福建最多辽金状元河北最多元朝状元山西最多明朝状元浙江最多,江苏第二清朝状元江苏最多,浙江第二状元总数江苏第一,60人,占全中国六分之一。

一般来说,文化的繁荣程度跟经济、教育,和是不是政治中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比如孔孟之乡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除了北方局面过于混乱的南宋时期,山东省是几千年如一日,保持着历朝历代出状元的优良传统的。

状元数量,全国第五。

科举揭榜再比如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动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福建省,状元数量,全国第四。

还有河南,除了历来被视为政治中心,中原文化核心,北宋时期更是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相当具有国际大都市的气质了。

状元数量也是高居全国第三。

排名前两位的江浙,更不用说,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江南人杰地灵,才子佳人无数,教育氛围浓厚。

江南水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状元数量最多的省份,江苏,可以说是状元之乡担当。

光是清朝时期,全国一共出过79名状元,其中江苏就占了27名,也就是说,清朝大约每2个半状元中,就有一个来自江苏。

中国史上科举最强12府历代状元进士数量排名。

中国史上科举最强12府历代状元进士数量排名。

中国史上科举最强12府历代状元进士数量排名。

略微统计了一下十二个古代科举大府的历代进士与状元人数。

以清末的名称为准,此十二府是:吴地的苏州府、常州府、嘉兴府;越地的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福建的福州府、泉州府、兴化府(今莆田市);皖南的徽州府;江右的吉安府、抚州府。

为此参阅了甚多资料,各种资料说法不一,统计标准也有出入。

我一般采取其中较为可信的说法,譬如公布於政府官方网站的数据。

虽然依旧不甚准确,但至少可以确保大致数量,进士数量的上下误差当在100以内。

不少统计是基於现今地市的辖境,我不甚赞成。

行政区划亦是历史的产物,其大小流变亦反映城市之兴衰。

而且,历史上的政区认同感不应用今日之认同感替代。

故本文所统计的是历史行政区辖境内的进士与状元人数。

故海宁县算入杭州府,余姚县算入绍兴府,婺源县算入徽州府,金坛县、溧阳县皆不算入常州府。

而今日不存在之历史行政区,则归入今日相应的行政区,譬如太仓州归於苏州府、严州府归於杭州府、建昌府归於抚州府。

本文统计的进士都是文进士,状元都是文状元。

历代进士总数状元人数福州府410026苏州府390254杭州府310315吉安府293624常州府292015绍兴府289819抚州府24505泉州府231611兴化府221510徽州府208124宁波府18937嘉兴府15819统计过程如下:从唐至清,宁波共有进士2483人,状元12人。

其中余姚进士634名,状元5人。

从唐至清,今舟山市辖境内进士共44人,无状元。

故宁波历代进士共1893人,状元7人。

今绍兴大市境内历代有进士1965人,加上余姚634人、萧山299人,共2898人,状元19人(含余姚5人)。

明清苏州(含太仓)进士共2575人,加上嘉定134人,共2709人;再加上宋代进士638人,共3347人。

唐、五代、元数据不详,若全部相加,根据唐代苏州科举先抑后扬的大致走势,总数应当不会少於3600,但不会多於4000。

中国历代进士状元人数地区排行榜

中国历代进士状元人数地区排行榜

中国历代进士状元人数地区排行榜
展开全文
自隋朝设立科举制到清末1905年废除,1300多年的科举中,全国共取进士约11万人,状元504人。

中国各地历代进士、状元人数的统计千差万别,一者是行政区划的变动;二是籍贯的认定,比如父辈外出为官,其子出生地未必在原籍,出生地、原籍都拉入地方名单中,造成数据紊乱;三是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要从各种史料、地方志、家谱中检索出来,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

因而,各省没有最完备的数据和依据。

总体而言,历代以来,科考进士、状元最多的省份为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

其中,江西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全,通过考据整理,录得历代以来,共取进士11671人,可查得记录的状元56人,其中49个文状元,5个武状元,2个恩赐状元。

以下两表均为地方科考取士较集中的“大户”,在此需要备注与说明的是,表一中的状元数量为文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

表一:进士/状元人数最多的16州排行榜
明清两代,是离现代最近的两个朝代,统计资料更齐全,出人才较集中的有46个城市,排行如表二。

表二:《明清两代进士/状元最多的46城市排行》
(图文资料从网络整理得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进士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

进士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

北强” 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挥崖录 ・ 前录》卷三云:
国初每岁 放榜, 取士极少。 如安德裕作魁 日 九人而已。 , 盖天下 未混一也。至太宗朝浸多,所得率江南 之秀。其后又别立分数, 考校
五路举子。以北人拙于词令,故优取。
取士名额增加以后,以“ 江南之秀” 居多,而北人则需要“ 别立分数” 考校, 以乞“ 优取” 北方的优势己逐渐丧失。同时南方边远向无登第之人的地方 。 4纷纷开始“ ‘ 破天荒” 。
8 )
另外, 从文献记载我们也能看出进士在地理分布上由北而南的变化趋 势。 《 通鉴》卷一七六 《 陈纪十 ・ 长城公》( 祯明六年,57 8 )云:“ 乙末,
隋制诸州岁贡三人。 ”此时隋尚未统一南方,其贡士之制施用之范围仅限 于北方, 所采取的是平均主义的原则, 没有地域的差别与照顾。 此时北方 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南方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统一以后, 整个隋唐时期, 南方仍处于落后于北方的态势,但至中唐以后,而至于北宋,南方诸地依 次开发,人文渐兴,科举取士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以至于渐有后来居上 之势。《 唐会要》卷七五 《 选举下 ・ 东都选》云:“ 贞观元年,京师米贵, 始分人于洛州置选。 ”此处的 “ 东都选”指的是锉选,而并非科举的贡举 考试, 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西北与东南经济地位的变化, 从而带来 选士中心的东向移动。东都选前后延续了二百多年 (2- 89。至永 67 2) 徽时则始置两都举。《 唐会要》卷七五 《 选部下 ・ 东都选》 :
陈怒字仲言, 洪州南昌 ……太平兴国 二年进士. ( . 咸平) … 五 年,知贡举。怒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退。 A
结果招来南人的不满,被认为“ 贡举非其人” 。陈恕的目的固在“ 避嫌” ,同
旧《 长编》卷九五,天禧四年三月。 力《 宋史》卷二九一 《 宋缓传》附 之 宋敏求传》 。 山《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四,富弼奏。

历代各地状元数量排名

历代各地状元数量排名

辽 6
金 1
金 2
金 3
金 4
23 25 27 29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1 32 32 32 3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3 14 15 16 16 16 17 18 19 20
14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6 16 17 18 19 20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3333
11111111111234555555555555555555
66666666666789999999999999999999
55555555555677777777777777777777
9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

邢台历代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名录及进士的籍贯分布

邢台历代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名录及进士的籍贯分布

邢台历代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名录及进士的籍贯分布“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殿试的第一甲第一名 , 榜眼是第一甲第二名,探花是第一甲第三名,三甲及第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

据史料不完全统计 , 从唐武德五年 (622) 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 的1282年中,邢台市共出了500多位文武进士,其中包括14位状元、5位榜眼、2位探花,一甲殿试及第可考者21人,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可见邢台市在历史上科举成绩还是可以的。

另外,邢台市还贡献出了两对兄弟状元,以及8个崔氏状元,还有一个少数民族的状元(阿察赤),有5个状元官至宰相或宰辅(崔圆、丁度、崔绍伟、曹鼐、白钺),堪称科举佳话,清河县贡献出了约占一半的一甲及第者,是邢台市的状元之乡。

其名如下:据不完全统计,邢台历代科举进士397名,武进士104(明之前缺考),合计文武进士五百余名,从科举进士籍贯分布来看,南宫市以87名的总成绩拔得头筹,宁晋县以65名的总成绩居第二位。

历代状元榜眼探花简介邢台历代文武状元(14名):1、唐代622年状元一孙伏伽孙伏伽(?-658年),邢台清河人,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官至大理卿,为朝廷重臣。

2、唐代646年状元一张昌龄张昌龄(?-666),邢台南宫市东张庄人,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中进士第一(状元),《破卢明月》、《平龟兹》、《军书露布》均出自昌龄之手,为世人称赞。

贞观中补长安尉。

出为襄州司户,后为北门修撰,乾封元年卒。

3、唐代735年武状元一崔圆崔圆(公元705-768年)字有裕,邢台清河县人。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考中乙亥科武状元(射策科),历任京兆尹参军、蜀郡大都督府左司马、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

后拜中书令,封赵国公。

4、唐代780年状元一魏弘简魏弘简(757-804),邢台巨鹿人。

盘点中国历代状元分布及其成因

盘点中国历代状元分布及其成因

盘点中国历代状元分布及其成因
中国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1904年甲辰科)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年整,共产生736位状元。

科举分为多个科目。

隋始设进士科,唐又设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经等科目,武则天亲行殿试,增设武举。

诸科中以明经最易,进士最难,有“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之说,后以进士科为常设。

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止,共有592人,有籍贯记载的,共357人。

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

南方籍贯的状元仅44名,占全国总额的39%,北方籍状元具有一定优势。

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约占全国总额的1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约占8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较大优势。

唐朝时期,我国状元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

北宋时期,状元南北分布基本相当。

明清时期,我国状元主要发布在南方,而且集中在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

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

出现这种自北向南逐渐推移发展的趋势,主要是经济原因。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主要在北方。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已经巩固,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状元出现较多的省份,都是我国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历代各省状元一览表,南方居然多于北方

历代各省状元一览表,南方居然多于北方

历代各省状元一览表,南方居然多于北方科举制度等级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它产生于隋朝,在唐朝得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清朝末年正式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共延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度有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殿试最为重要,殿试前三名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中第一名状元最引人注目,科举制度期自实行以来产生了数百位状元,那么历朝历代各省状元分布情况如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中国历代王朝状元籍贯表中国历代王朝状元表,共统计了唐代至清代共计357名状元。

其中南方237人,北方120人,总数量上南方优于北方。

从图表数据可知,除了唐朝时期,北方状元40人,以河南籍贯为主,远高于南方的18人,这与当时唐朝定都北方,北方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有着密切关系。

而从五代十国后开始,北方状元数量呈现断崖式下滑,因为北方这时候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反观南方,虽政权偶有更迭,但战争较少,农业较为发达,手工业率先兴起,大量人民开始南迁,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这一系列因素造就了南方文化的蓬勃发展,所以状元数量从这时起就优于北方。

一、唐朝状元籍贯分布唐朝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大力发展,为后世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摆脱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等选拔制度的束缚,为寒门仕子提供了一个改变身份的机会,使得有理想有抱负的寒门仕子能够大展身手。

孙伏伽成为了大唐开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状元及第后授予高官厚禄,以直言敢谏著称,政绩卓著。

从图表数据来看,唐朝时期北方籍贯状元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方面,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亦然。

各国皆派使者出使唐朝,到长安学习唐朝文化。

然安史之乱后,唐朝每况日下,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南方开始崭露头角。

二、南北宋状元籍贯分布北宋状元籍贯分布南宋状元籍贯分布通过北宋和南宋状元籍贯分布图示,北宋时期南方、北方状元数量基本相当。

云南明清两代文进士的地区分布及原因

云南明清两代文进士的地区分布及原因

云南明清两代文进士的地区分布及原因云南明清两代文进士的地区分布及原因张佐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延续到了清末。

云南由于太边远,且长期处于地方割据的状态,一直到元朝才推行开科取士的制度。

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院试,考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会试,考取者称为贡士;殿试,考取者称为进士。

明清两代是云南文化、经济长足发展的两个朝代。

这两个朝代,云南的知识分子士绅阶层迅速崛起、壮大,对边远、封闭、落后的云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崛起、壮大又与明初汉族大规模移民云南以及科举取士密切相关。

较保守地估计,明代大约有三百多万汉族移民云南,这些移民使云南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民族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使云南原先薄弱的汉文化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云南明代的科举考试,乡试始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癸酉科,这年到应天府(南京)参加乡试的云南人有李忠、杨嵩两人中举;会试始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这年参加会试的云南举子,有昆明人李忠中进士。

此后,云南的举人、进士群体便逐渐壮大,一些科甲鼎盛的州县还出现了科举世家和科举家族。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诏停科举,云南也和全国一样废除了科举考试。

云南科举取士的确立和发展,大大促进了云南儒学的提高。

文进士的地区分布明清两代,全国共举行进士考试二百零一科,云南仅有数次未参加考试。

明清两代的会试和殿试,全国共取文进士51624人,云南籍(包括在云南的外省籍人士的后代)举子共有962人(明代264人,清代698人)中文进士(元代的云南只有5个昆明人中文进士)。

笔者收集资料多年,经过较细致的整理、划分,大体上可以把这962个文进士的籍贯按云南如今的行政区划归属于下(具体人名略):昆明市的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区,明清两代都属于昆明县。

昆明县明代有52人中进士,清代有166人中进士,明清两代共有218人中进士,居全省州县之首。

历代进士人数最多的是福州府,其次是苏州府,而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则是苏州府

历代进士人数最多的是福州府,其次是苏州府,而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则是苏州府

历代进士人数最多的是福州府,其次是苏州府,而历代状元人
数最多的则是苏州府
历代进士人数最多的是福州府,其次是苏州府,而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则是苏州府,其次是福州府,苏州府和福州府包揽了状元和进士人数的前两名。

榜单上这些府的名字多数和现在的城市名一样,其中兴化府对应现在的福建莆田市,徽州府对应现在的安徽黄山市,而虔州府在现在的江西赣州市。

进士人数排在前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这片地区按现在来说就是在华东地区的大部分。

由此可见,华东地区自古就是人文翡翠之地。

江浙赣一带地处江南,经济富庶,科举考试成绩突出,榜单上出现多个江浙赣的府,这一点也不奇怪,倒是福建省的科举成绩让人颇感意外,丝毫不输江南地区,尤其福州府还是历代进士人数最多的地区。

即便从当代来看,江浙和福建一带也还是经济和教育都比较发达的地区,明清以来这些地方出了不少很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数量最多城市排名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数量最多城市排名

中国古代状元进⼠数量最多城市排名⼀、江苏苏州:这个城市不⽤细说,中国古代⽂化最昌盛的地⽅,状元之乡,院⼠之乡,科技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仅明清两代苏州进⼠792名,昆⼭271名,太仓208名,吴江180名,常熟366名。

苏州进⼠名⼈:范仲淹、范成⼤、钱谦益、瞿式耜(明末民族英雄)、翁同龢(状元)。

⼆、浙江杭州:⽂化仅次于苏州的地⽅,进⼠数量与苏州相当。

明清进⼠1034名,宋代由于南宋定都临安,政治、经济、⽂化中⼼南移,杭州进⼠数量肯定最多。

杭州进⼠名⼈:沈括、于谦、袁枚、龚⾃珍。

三、江苏常州:据说古代⼈才数量排名中国第四。

从隋唐开科取⼠到清末,⽂科进⼠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

以上数字不包括常州的属县(以上数字其实仅仅是当时的武进地区,现在的常武地区)。

赵翼,阳湖⼈(今常州),乾隆⼆⼗六年(1761)探花。

原先在殿试时本来排在第⼀名,陕西王杰第三,但乾隆认为江南的状元太多,⽽当时正对西北⽤兵,需要重视西北,陕西从未有过状元,所以两⼈试卷对换,王杰成为清代唯⼀的陕西籍状元。

虽说状元与探花相去不远,但从此两⼈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王杰青云直上,赵翼却诸事不顺,最后只当了个兵备道,他后来遂辞官主讲安定书院,精研诗⽂、史学,成为⼀代诗⽂家、诗论家、史学家,有《瓯北集》。

(这⾥常州的名额属于当时的武进,⽽古代常州的名额应该包括武进和整个⽆锡地区,这样算,常州府已经超过了苏州府是最多的,是中国第⼀。

⽆锡地区在清代以前⼀直由常州府管辖。

)四、福建福州:历代⽂状元19名;唐代⽂进⼠34名,宋代进⼠2247名(可能包括特奏名进⼠),明清进⼠933名,出现“⼀榜三⿍甲”、“三科三状元”的科举罕事。

⼀榜三⿍甲: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该科状元郑性之(侯官⼈),榜眼孙德舆(福清⼈),探花黄桂(侯官⼈)全是福州⼈。

三科三状元:⾃宋乾道⼆年⾄⼋年(公元1166—1172年),福州属县永福(今永泰县)萧国梁、郑侨、黄定三⼈连续三届夺魁,以“⼀县七⾥三状元”打破科举史记录。

中国历代王朝状元籍贯表,看你们省出了多少状元

中国历代王朝状元籍贯表,看你们省出了多少状元

中国历代王朝状元籍贯表,看你们省出了多少状元
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在我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科举考试最出名的当属状元一词,当时规定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殿试第一称状元。

殿试时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自古以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

但是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一共也就产生了几百位状元而已,可见其难度之高。

从唐朝到清朝这段历史长河中,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又说504名)状元,但是据历史可考,能找到具体籍贯的状元一共有357位,通过统计我们发现,状元总人数江苏排第一,共有60人,占古代中国状元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其次是浙江和河南,分别以54人和37人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而且这三个省状元人数的总和占到古代状元人数的42%左右。

下图中红色为该朝代状元人数冠军,具体见下表:
通过表格我们发现,宋朝之前,包括北宋,基本上是河南位列第一名,到了宋朝之后,基本上就以江苏和浙江分列第一了。

其实状元的风水流转,背后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迁徙。

宋朝之前,河南是政治经济中心,所以状元比较多一些;宋朝之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江苏浙江的状元自然就多了。

古代学霸地图:进士最多的十大城市,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古代学霸地图:进士最多的十大城市,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古代学霸地图:进士最多的十大城市,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科举制度由来已久,兴于隋朝盛于唐宋亡于晚清,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到了清朝光绪32年(1906年),历经了多个朝代1300年,有着无数的传奇人物和故事。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独有的一个体制,打通了古代人上升渠道,让政府可以网络大量社会精英,而不同于欧洲贵族统治,这让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智囊团,让社会各界精英参与到江山社稷,大大提高政府效率和能力,为今后唐宋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300年的漫长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的人才,进士及第成为了每个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但是,在全国众多的学子中要脱颖而出是何等困难,但是偏偏这些地方的人就是拥有学霸的基因,成为了进士的出厂地,这十大出进士最多的城市有一些会让你大吃一惊。

第10名:浙江绍兴,1126位进士,11位状元。

绍兴作为江南水乡,养育了众多的才子,绍兴的读书人也是争气,总共出了1100多位进士,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大诗人陆游了。

第9名:安徽徽州,2000位进士,16位状元。

徽州不但商人辈出,科举上也是人才辈出,总共产生了约2000位的进士,是安徽进士最多的城市。

第8名:福建泉州,2200位进士,19位状元。

泉州作为文化名城和古代经济重镇,爱读书的泉州人在科举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其中单单晋江就产生了1300位左右的进士,也出现了洪承畴、施琅、郑成功的名人。

第7名:福建莆田,2308位进士,22位状元。

莆田作为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城市,却产生了如此众多的进士,单单宋朝就产生了1666位进士,可谓是莆田文化的巅峰时期,也出了蔡襄蔡京两兄弟,出了刘克庄这样的大诗人。

第6名:浙江宁波,2483位进士,7位状元。

宁波作为江南水乡也培育出了无数的才人志士,宁波的走马塘更是成为了进士名村,单单本村的陈氏家族就出了76位进士,可谓是风光无限。

而宁波最有名的进士当属王阳明了。

第5名:江西吉安,2936位进士,20位状元。

虽然江西省在网络上因为存在感弱被戏称为阿卡林贡省,吉安在江西的存在感也不强,但是古代的吉安养育了无数人才,其中就包括尽人皆知的欧阳修和文天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
(2011-10-04 05:57:55)
原文地址: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转贴)作者:热热一、文科人才
明清全国进士、状元的时空分布表
★表1 明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 浙江 3697
2 江西 3114
3 江苏 2977
4 福建 2374
5 山东 1763
6 河南 1729
7 河北 1621
8 四川 1369
9 山西 1194
10 安徽 1169
11 湖北 1009
12 陕西 870
13 广东 857
14 湖南 481
15 广西 207
16 云南 122
17 甘肃 119
18 贵州 32
19 辽东 23
★表2明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浙江 20
2 江西 18
3 江苏 17
4 福建 10
5 安徽 6
★表3 清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 江苏 2949
2 浙江 2808
3 河北 2674
4 山东 2270
5 江西 1919
6 河南 1721
7 山西 1420
8 福建 1371
9 湖北 1247
10 安徽 1119
11 陕西 1043
12 广东 1011
13 四川 753
14 湖南 714
15 云南 694
16 贵州 607
17 广西 568
18 甘肃 289
19 辽东 186
★表4清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江苏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东 5
5 河北/福建 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明代进士、状元大多出生于南方,北方则全面落后。

进士中只有山东勉强挤进了前五名,状元中前五名的省则无一是北方的。

这固然与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有关,但南北能相差这么多,与蒙元一百多年间对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经济、文化、人才的全面破坏是分不开的。

由于这一百多年的屠杀和破坏,北方元气大伤,有明一代恢复非常艰难!
再看清代的进士、状元分布,虽然北方依然落后,但已经出现了强劲反弹。

尤其是河北、山东,无论是进士总数还是状元人数,竟双双进入前五名。

这与明清几百年来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相对安定,人民休养生息,经济文化元气逐渐恢复有关!
总之,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在南移的同时,也在加速向东北部尤其是渤海地区转移。

随着清末民初,大量汉族人口对东北地区的迁移定居,这一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
二、武科人才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

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清代统治阶级兴起于关外草原,尚武好兵的传统带入关内,使武举的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

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

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的武会试,一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

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

(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


此这个统计不完备,但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


★清代武状元分布表
名次省份武状元
1 河北 32
2 山东 13
3 浙江 8
4 江苏/汉军旗 6
5 山西/河南 5
6 广东 4
7 甘肃/福建/满军旗 3
8 江西 2
9 陕西/四川 1
河北省武状元最多,一省独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武榜眼、武探花也比别的省多。

这与河北省民风尚武分不开。

所以清朝对河北省的武举选拔特别重视,乡试名额总比他省给得多。

陕、甘二省古多名将。

尤其是甘肃,虽然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但自来“人材健壮,强勇者多。

” 所以清朝对陕、甘二省总是另眼相待。

有清一代,甘肃出了三名武状元,一名榜眼,四名探花,以甘肃的经济文化和人口而言,这个数字不能算小了。

另外,山西的成绩也不错,别忘了山西的人口规模也就是河南、山东的三分之一。

再联系河北来看,正所谓“自古能言勇者莫过幽并”!
还有,我们也应该逐渐改掉江浙就是文弱的代名词的偏驳看法,尤其是浙江,其武风虽不如冀鲁,但其他各省能出其右者也不多!
我们把清代文、武两科状元的籍贯对照一下,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方化差异。

★附:清代状元分布表(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江苏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东 5
5 河北/福建 3
★显而易见,从整个比例来看,武状元是北方多,文状元则南方领先。

河北省武状元三十二,文状元仅三名。

与此相对,江苏省则是文状元二十七,武状元六名。

南北文武各有偏长。

应该说,山东、浙江两省相对而言发展比较平衡。

文、武基础都比较好,两科状元的比例显得合理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