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区域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区域划分沿革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
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经济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
主要有:
1、三大地带。
这一方法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
在三大地带的概念提出之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视为属于东部;内蒙古曾被视为属于中部。
后来,人们对此划法提出了很多异议。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
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
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
包括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华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华中(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华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4、九大经济区。
这里有两种划法方法。
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
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北部内陆(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东部内陆(河南、安徽、江西)、中部内陆(湖南、湖北)、南部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部内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西南内陆(四川、云南、贵州)等。
5、九个大都市经济圈。
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
表1各大区基本情况(2001年)
面积(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 人口(万人) 占全国(%)
东北79 8.23 10696 8.38
北部沿海37 3.83 18127 14.20
东部沿海21 2.14 13582 10.64
南部沿海33 3.48 12019 9.42
黄河中游160 16.67 18863 14.78
长江中游68 7.08 23085 18.09
西南134 13.98 24611 19.28
大西北398 41.42 5800 4.5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
表2 各大区一、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2001年)
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北44.80 22.03 33.16 52.1
北部沿海47.00 25.83 27.17 38.5
东部沿海36.30 32.05 31.64 49.5
南部沿海42.77 25.71 31.52 50.2
黄河中游58.45 18.54 23.02 29.4
长江中游55.78 15.76 28.46 31.6 西南62.75 11.98 25.27 26.8 大西北59.01 13.57 27.42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