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王戎识李.
王戎识李文言文答案
王戎识李文言文答案【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戎识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众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的李子快把树枝压弯了。
那些小孩争相跑去捡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王戎,他回答道:“李树在路旁有那么多的李子,这个肯定是苦李。
”那人将李子取下来尝了一下,的确如此。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2.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怎样的态度?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漫不经心的态度3. 读了王戎识李,你从中有什么启发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要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二.《王冕夜读》【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附答案)
类文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笔录,计日以还。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第3册》)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参考答案】1.(1)跑行走,走路(2)我剩下,余下2.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3.余幼时即嗜学。
4.没钱买书,借书抄书也要读书学习。
天冷时,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第3册》)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反:女:振: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参考答案】1.赦免返回你救济2.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3.“你已经忘记在会稽蒙受的耻辱了吗?”4.越王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勿忘会稽之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极备战,等待时机,发愤图强。
类文阅读-1 观潮钱塘江观潮杨洋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
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拓展阅读《王戎识李》
《王戎识李》阅读目录
1. 原文
2. 译文
3. 注释
4. 启示
1、原文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⑩。
2、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
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3、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果子李子。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走〕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唯〕只有。
⑩〔必〕一定
⑪〔信〕果真。
问题: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案: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4、启示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追随他人。
遇事要冷静沉着。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完整版35页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第一单元1.杨修啖酪(1)①用食物赠送②吃③写④依次;轮到(2)①把它用来给众人看②众人不能理解这题字③还有什么可怀疑的(3)“合”字可分解为“一人口”2.王戎识李(1)①众②争着;奔过去③只有(2)①李树上有很多果子,压弯了枝条②摘下果子,确实是这祥(3)若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3.诸葛恪得驴(1)①聚集②写③听从④全(2)请求给笔增加两字(3)在营帐里运用策略4.谢道韫咏絮(1)①们②急③乘(2)侄儿;侄女(3)盐不可能轻飘落下,且盐呈粒子形。
(4)可以燎原5.曹冲称象(1)①长到②达到③送④比较⑤之于(对它)(2)①向手下人询问这件事,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②称了实物把它装上船第二单元1.黄香温席(1)①正当②使③睡④到了⑤京城;国都(2)“以身暧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作动词用(3)就用自己的身体使他父母的被子暧和(4)相似,逼真;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2.陈遗贮焦饭(1)①极②锅③总是;贮存④送给⑤收⑥逃⑦饿(2)①常准备好一只布袋②后来遇到孙恩攻打(他们的)郡③没什么用来作粮食3.哑孝子(1)①极②蜷曲不能伸直③同情④依靠⑤交换,买⑥死⑦十分悲伤⑧往(2)①接受后放进饭篮②诚实而守信用(3)①自掘野草以食②尽倾箪中物敬父母③为父母备棺④哭之恸4.郑人买履(1)①度量②却③同“返”(2)①等到到了市场上而忘记拿尺码②等到返回(市场),市场(交易)已结束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④宁可相信度量的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脚)5.鲁人锯竿入城(1)①拿②也③一会儿④只是(2)①想不出什么计策②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中间截断③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第三单元1.智永退笔冢(1)①寻求;字②洞,此指凹下去③皮④称;墓(2)并且请求写匾额的人像市场上的人(一样多)(3)写坏的毛笔头(4)勤学苦练才能成功2.—箧磨穴砚(1)①写字②交给③开④穿洞⑤早年⑥同“返”(2)①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②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3)全;对;全没对的地方3.王羲之书六角扇(1)①老妇人②恼怒③只要;写④争着(2)①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②请求王羲之写字(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文徵明4.掩耳盗钟(1)①可是②用③急忙(2)想背着它跑(3)掩耳盗铃;蠢人自己欺骗自己5.红毛毡(1)①坚持②只③一边……一边④同时,一起(2)边防头领想,一块毡毯所容纳的没多少(3)同意,允许;左右(4)其人置租(于)岸上第四单元1.盲子窃钱案(1)①是②清楚的样子③是(2)①第二天早晨互相争吵(最后)向官府告状②核对这钱确实是的2.张佐治遇蛙(1)①引路②在那里③提④热水⑤深水⑥跟随;斧头⑦同时(2)①没多时便又苏醒了②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担着两只竹筐到市场上去③没几天人与银子都被缴获3.焚猪见真情(1)①县官②县,当地③说,扬言(2)向官府告状(3)如果是活活烧死的,定会因挣扎而吸入烟灰4.蜜中鼠屎案(1)①皇帝游猎的花园②浸③陈述(2)①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他)②周围的人没有不惊讶害怕的(3)向求,实不敢与5.谜语一则(1)①娱乐②再(2)日第五单元1.鳝救婢(1)①经营②同情③之于④水边⑤等到⑥早先⑦歇(2)①像这样有好几年②高怀中被这奇异的现象所感动③都把它们放人河中(3)③2.二鹊救友(1)①幼鸟②停③躲,栖④发出⑤向下⑥原来(2)①喜鹊在它上面筑巢②像互相对话的样子(3)俄而,未几3.知恩图报(1)①丢失②正③这(是)④过了⑤冲破⑥终于(2)就给他们饮酒(3)考虑4.蝙蝠(1)①朝拜②只有③诞辰④同“欤”,呢⑤到⑥人,家伙(2)①你在我下面,为什么要骄傲呢?②凭什么要向你祝贺③真是拿他没办法!5.杀驼破瓮(1)①从前②采纳(2)①那人为这件事感到忧虑②我教你(使胳驼头)出来(的方法)③杀了骆驼后,又摔破了瓮④被世上的人嘲笑第六单元1.虎画(1)①擅长②都③有的④带领⑤求请⑥左右⑦蹲⑧喜悦的样子(2)①都十分像(真的)②我把它挂在东面墙壁上,十分喜爱。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与诸.小儿游 ( )(2)诸儿竞走..取之 ( )(3)惟.戎不动 ( )(4)人问.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取之信然2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 曹冲生.五六岁2. 智意所及.3. 时孙权曾致.巨象4 则校.可知矣5. 即施行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2)称物以载之3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年方.九岁2令.枕席清凉3以待亲之安寝.4至于..冬日严寒5于是名播京师..2)上文中还有一个属词类活用的词,请找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则以身暖其亲之()。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
(4)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一、文学常识。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三、用原文回答:
(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问答题。
1、层次结构:
一层(第一句话)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咏二层(2—4句)交代咏雪
雪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啖粥而读②辄以水沃面..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1)巡游(2)说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四.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
《世说新语两则》
《王戎不取道旁李》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四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统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同步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笔录,计日以还。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第3册》)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参考答案】1.(1)跑行走,走路(2)我剩下,余下2.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3.余幼时即嗜学。
4.没钱买书,借书抄书也要读书学习。
天冷时,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第3册》)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反:女:振: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参考答案】1.赦免返回你救济2.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3.“你已经忘记在会稽蒙受的耻辱了吗?”4.越王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勿忘会稽之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极备战,等待时机,发愤图强。
(统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附答案)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zhū jìng wéi()马()位()赛()有二、比一比,再组词。
王戒识李阅读答案
篇一:王戒识李阅读答案《王戎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一、解释带点词_百度作业帮《王戎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一、解释带点词1、常与诸小儿游2、诸儿竞走取之3、唯王戎不动二、翻译句子1、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冰凝ipke2014-09-22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一、与:和诸:众竞:争逐二、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一、与:和诸:众竞: 争逐二、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情系诗诗2014-09-22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文言文助读练习
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1)与诸(2)小儿游(3)。
看道边李树多子(4),折枝(5),诸儿竞(6)走(7)取之,唯(8)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9),信然(10)。
1、翻译全文。
并解释下列的字词和句子(1)尝:(2)诸:(3)游:(4)子:(5)折纸:(6)竞:(7)走:(8)唯:(9)取之:(10)信然: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王戎什么?4、用原文回答,怎么判断王戎的话是正确的5、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2.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1)九江见(2)袁术。
术令(3)人出(4)橘食之。
绩怀(5)三枚,临行(6)拜辞(7)术,而橘坠(8)地。
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乎?”绩跪对(9)曰:“是(10)橘甘(11),欲怀而遗(12)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13)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14)其儿。
夫一样怀归,盍易爱人之心以爱亲。
奇哉陆郎,可以为法(15)矣(16)。
1、翻译全文,并解释下列词语(1)于:(2)见:(3)令:(4)出:(5)怀:(6)临行:(7)辞:(8)坠:(9)对:(10)是:(11)甘:(12)遗:wèi,(13)奇:娱(14):(15)法:(16)矣:2、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应该学习陆绩什么)。
3.掩耳盗钟范氏之亡也(1),百姓有得(2)钟(3)者,欲负(4)而走(5),则(6)钟大不可负;以(7)锥(8)毁之,钟况然(9)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10)掩其耳。
恶(11)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12)矣!1、翻译全文并解释标注数字的字词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4.邴原泣学邴原少孤(1),数岁(2)时,过书舍(3),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4)。
师曰:“童子何以(5)泣?”原曰:“孤者易伤(6),贫者易感(7)。
精短文言文阅读
精短文言文阅读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练习及答案-精品
类文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笔录,计日以还。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第3册》)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参考答案】1.(1)跑行走,走路(2)我剩下,余下2.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3.余幼时即嗜学。
4.没钱买书,借书抄书也要读书学习。
天冷时,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第3册》)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反:女:振: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参考答案】1.赦免返回你救济2.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3.“你已经忘记在会稽蒙受的耻辱了吗?”4.越王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勿忘会稽之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极备战,等待时机,发愤图强。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内外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戏:玩耍,嬉戏。
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文中多次出现“度”。
《王戎识李》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王戎识李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②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②竞走:争着跑过去。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1.解释加点字。
①尝.与诸小儿游:②唯.戎不动:③此.必苦李:④信然.:2.请给下面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含义。
①代词,指李子。
②代词,指王戎。
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3.翻译下列语句。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②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王戎是怎么知道李子是苦李子的呢?请你在文中用“”画出来。
5.你认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解释加点字。
①尝.与诸小儿游:曾经②唯.戎不动:只有③此.必苦李:这④信然.:如此,这样2.请给下面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含义。
①代词,指李子。
②代词,指王戎。
诸儿竞走取之.(①)人问之.(②)取之.(①)3.翻译下列语句。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很多小孩子都争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②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长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4.王戎是怎么知道李子是苦李子的呢?请你在文中用“”画出来。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5.你认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人。
精选文言文翻译训练(已完成)
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选自《水衡记》)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过去,有一个人,先在瓮里盛放了谷物。
一只骆驼到第一个瓮中吃谷物,头却没办法出来。
骆驼的头已经没有办法出来了,这个人就为这件事情担忧。
有一个老人过来对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出来的办法,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能出来。
‛这个人就立即用他的办法,拿刀砍下了骆驼的头。
杀了骆驼以后,又把瓮也弄破了。
像这样的痴人,世人都嘲笑他。
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人。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果真这样。
[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
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2)善哉善哉乎鼓琴善哉:________________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汤乎若流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巍巍乎若太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王戎识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 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π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众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看到路边的李 树上的李子快把树枝压弯了。
那些小孩争相跑去捡李子,只有王戎 站着不动。
有人问王戎,他回答道:“李树在路旁有那么多的李子, 这个肯定是苦李。
”那人将李子取下来尝了一下,的确如此。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2・从栏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怎样的态 度?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漫不经 心的态度 3. 读了王戎识李,你从中有什么启发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我们要 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 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要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 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二. 《王冕夜读》【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 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TL 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 读之,琅琅达旦(8) o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10)若不知。
【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 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 “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 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辄: 通【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练习及答案-精选
类文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 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 第3册》)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 ,今义为 。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 ,今义为 。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 。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参考答案】1.(1)跑 行走,走路 (2)我 剩下,余下2.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3.余幼时即嗜学。
4.没钱买书,借书抄书也要读书学习。
天冷时,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 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r 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 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选自《小学生小古文200课第3册》)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反:女:振: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参考答案】1.赦免返回你救济2.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3.“你已经忘记在会稽蒙受的耻辱了吗?”4.越王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勿忘会稽之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极备战,等待时机,发愤图强。
王戎识李文言文加翻译
王戎,字士逊,琅邪临沂人也。
少而聪颖,才思敏捷。
年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于道旁。
见李树多子,枝折而无人摘。
诸儿竞走取之,独王戎不动。
人或问之,戎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众人不信,乃试取而尝之,果如其言。
戎年幼而能识苦李,盖因其观察细致,推理精当。
夫树者,生于地,植于人心。
其枝叶茂盛,果实累累,乃为世人所喜。
然此树独多苦李,枝折而无人摘,非其自然之理。
故戎曰:“此必苦李。
”众人试之,果如其言。
王戎之言,虽简短,却寓意深远。
树在道旁而多子,非独李树然也。
世之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者。
若不仔细观察,不深思熟虑,则易被表象所迷惑,而不得其真。
王戎七岁识苦李,可谓智者见智,勇者见勇。
戎年长,历官至尚书令,颇有政绩。
然其为人,始终谦逊,不以才智自负。
每遇事,必深思熟虑,不轻举妄动。
此亦王戎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臣也。
【翻译】王戎,字士逊,是琅邪临沂人。
从小聪明过人,思维敏捷。
七岁时,曾与一些小孩在路旁玩耍。
看到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树枝被压弯了,但没有人去摘。
其他小孩都争先恐后地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说:“这棵树长在路旁,果实却这么多,这一定是苦的。
”众人不相信,于是试着摘了一些来尝,果然如王戎所说。
王戎年幼时就能识别出苦李,这得益于他观察细致,推理精准。
树木生长于大地,植根于人心。
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是世人所喜爱的。
然而这棵树却结了很多苦李,树枝被压弯了却没有人去摘,这不符合自然规律。
所以王戎说:“这一定是苦的。
”众人尝了之后,果然如此。
王戎的话虽然简短,却寓意深刻。
树在路旁果实多,不仅仅李树如此。
世上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的。
如果不仔细观察,不深思熟虑,就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无法得知真相。
王戎七岁时能识别苦李,可以说是智者见智,勇者见勇。
王戎长大后,官至尚书令,政绩斐然。
然而他为人谦逊,从不以才智自负。
遇到事情,总是深思熟虑,不轻举妄动。
这也是王戎能够成为一代名臣的原因。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阅读训练-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类文阅读-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 200 课第 3册》)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今义为。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参考答案】1.(1)跑行走,走路。
(2)我剩下,余下。
2.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3.余幼时即嗜学。
4.没钱买书,借书抄书也要读书学习。
天冷时,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选自《小学生小古文 200 课第 3 册》)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赦:反:女:振: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参考答案】1.赦免返回你救济2.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你已经忘记在会稽蒙受的耻辱了吗?”4.越王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勿忘会稽之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极备战,等待时机,愤发图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要多动脑
筋,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阅 读
训 练
【说一说】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玩耍 跑
果实
阅 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训 练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王戎认为这树上的李子是苦的,原因是:路边的李子如果是 甜的,会被人摘走的,而这么多李子没人去摘,一定是苦的。
【解释】:原指路边树上的苦李很多,走过的人不摘取。 现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信”的常见异项
1、相信,信任。 如“亲之信之”意思是:“亲近他信任他。”
2、信用,讲信用。 如“己诺不信”,意思是:“自己许下的诺言却不守信用。”
3、确实,真实。
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真实的话不好听, 好听的话不真实。”
游玩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
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向
跑去
果实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果然是这样
树在道边 而多子, 此必苦李。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看到了路边有 株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果实,都把树枝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 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回答说:“这李 子树就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大 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小古文启蒙
小学文言文
阅读与训练
选文内容 清浅有趣 文言知识 随文详解 配套练习 科学合理
提前做好小升初衔接
故事角色
《王戎识李》
王戎,西晋名士, 惠帝朝司徒,“竹 林七贤”之一,长 于清谈,以精辟的 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众小儿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