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_陈世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 2 年第 6 期 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教学中的 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陈世珍
( )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 北京 1 0 0 8 7 2
[ 关键词 ] 教学 ; 存在问题 ; 解决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教学中存在着几个 常 见 问 题 :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 《 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不一致 ; 学生的阅读习惯 与 教 材 的 写 作 方 式 不 相 适 应 , 学生的思考 冲突 ; 兴趣与教材的内容不尽合拍 。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 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式 。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B 0 0 [ D [ 0 2 5 7 2 8 2 6 2 0 1 2 0 6 0 0 8 1 0 5 - - - - 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 概论 》 的教学过 程 中 , 需 要 面 对 几 个 常 见 问 题: 第 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第 二, 讲坛内容 与论坛焦点不一致 ; 第三 , 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教材 的写作方式不相 适 应 , 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教材的 内容不尽合 拍 。 能 否 解 决 好 这 几 个 常 见 问 题 , 关 系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教学质量的高低 和效果的好坏 。 本文试图澄清对这几个常见问题 的理解和认识 , 并探讨其解决方式 , 以就教于从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辛勤耕 耘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讲坛上的一线 教师 。 , 现在的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高度浓 缩了 “ 〇五 ” 方案实施前多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主 要 是 涵 盖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课程的内容 —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理 论和知识点 , 因 此, 教 学 内 容 庞 杂。但 是, 与教学 体系改革以前相比 , 教学时间却没有增长 , 反而有 所减少 。 普遍的情形是 , 用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 的 教 学 时 间 仅 仅 是 一 个 学 期, 通常是1 8 周时间 , 每周 二 节 课 , 共3 6 学 时。有 些 高 校 将 本 课程放在新生入 学 的 第 一 学 期 开 设 , 课时很可能 被军训和过 多 的 节 假 日 所 挤 占 。 因 此 , 实际用于 教学的时间要少于 3 6 学时 。 解决这个问题 , 各高校比较普遍采用的方式
)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 发展于实践的 1 理论命题受实践的检验 , 马克思主义因此具 推进 , ( 有人民性 、 批判性和 科 学 性 ; 马克思主义世界 2) 观和方法论 , 是面 向 实 践 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 ) 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实 3 践的批判 , 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 阐释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 内 在 矛 盾 , 回答了资本主义向 ( ) 东方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 何处去的时代课题 ; 4 革命的胜利 , 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 , 促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形态转变为变革世界的实 ( 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 发 展 ;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 5) 观点 , 还 解 决 了 共 产 主 义 之 所 以 可 能 的 问 题, 从 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 而, 当然 , 在课堂具体讲解的时候 , 马克思主义关 于实践的观点是在 第 一 章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 展规律 ” 和第二章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出现 教 师 在 讲 解 的 时 候, 应该做到心中有 的 。 但是 , 数 。 在实践的观 点 没 有 被 完 整 解 释 的 时 候 , 应该 将实践的观点铺 垫 在 有 关 问 题 的 论 述 中 ; 在实践 应该时时照应实践观点的 的观点完整阐释 以 后 , 应用 。 以实践的观点为核心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所呈现的五个方面 , 就不应该是平铺直叙 、 面面 或者羁绊于其中的细枝末节 , 照顾不到整体 俱到 , 而 是 在 有 所 挑 选、 有所侧重的基础 的理 论 系 统 , 上, 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讲解 。 比如 , 对辩证 唯 物 主 义 世 界 物 质 统 一 性 问 题 的讲解 , 就不必对 以 往 作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教 科 书中的重点内容 , 又在新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 教材 中 浓 缩 呈 现 的 运 动 的 观 点、 静止的观 点、 时 空 的 观 点 等 展 开 讲 解, 而可以浓缩地概括 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 , 人类拥有了对运 为: 静 止 以 及 时 空 问 题 的 既 辩 证 又 唯 物 的 认 识。 动、 这些认识表明 , 人类已经摆脱了传统神学世界图 景的笼罩 , 而具有了科学的世界观 。
“ 探索性 、 争鸣性和 自 由 个 性 , 那 么, 讲 坛” 必须保 稳定性和准确性 。 不能将没有定论的 、 持严肃性 、 不成熟的 、 带有个性的东西 , 当作成熟的理论体系 加以随意发挥 。 另 一 方 面 , 适度渗透“ 论 坛” 讨论 从 正 面 进 行 引 导, 拓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框 架, 的问 题 , 激发学生 学 习 和 思 考 的 兴 趣 。 吸 取 “ 论 坛” 的活 将经典和成熟的理论讲深 、 讲透 。 力, 比如 ,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 在向学 可以给 生介绍了教科书 上 完 美 的 文 本 叙 述 以 后 , , 学生们 “ 透露 ” 一些有关这个问题的“ 论坛争论” 激发学生阅读和 思 考 的 兴 趣 , 引导学生看一些论 坛争论的文献 。 我们应该让学生理解 : 实践的条件 、 实践的水 平与实践中要解 决 的 问 题 的 不 同 , 使得人们对马 克思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 因此 , 在历史上 , 有东 方马克思主义与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之 间 的 间 隔 ; 马 克思主义还有原 生 形 态 、 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之 别 。 在当代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民族 、 不同国家因 而产生了不同的关注焦点 、 讨论 为实践需求不同 , 热 点 和 研 究 论 题, 因而有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 面孔 。 但是 , 同时 , 我们 又 必 须 向 学 生 强 调: 当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 践 , 对于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 “ 理解和坚守 , 可以 表 达 为 四 个 层 面 的 内 容 : 辩证 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 “ 世界观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 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政 , “ 治立场 ” 坚持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实事求是 ,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是马克思主 , “ 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 人民精神境界极 大 提 高 、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共产主义社会 , 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
二
《 马克思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教 学 过 程 中, 遇 到的第二个常见 问 题 , 就是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
8 2
0 1 2 年第 6 期 2
相脱节的问题 。 第一 , 讲坛阐释的结论 , 已经成为论坛中学术 争论的对象 。 如教材绪论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的 阐 释 , 从 文 字 上 看, 不仅逻 辑周延, 而且气势 磅礴 。 如果不接 触 论 坛 的 人 , 比较容易接受这种 阐释 , 甚至会 为 这 种 阐 释 文 本 的 严 密 而 陶 醉 。 因 为它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 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 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 级 属 性 , 从马克思主义研究对 象和主要内容 , 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结构等多 个角度 , 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 但是 , 稍微 接触论坛的人都 知 道 , 论坛上有关青年马克思与 老年马克思之间 区 别 甚 至 对 立 的 观 点 , 东方马克 正统马克思 思主义与西方马克 思 主 义 之 间 关 于 “ 主义 ” 的争执 , 以及马克思主义幽灵的复数存在等 等的论述 , 不绝于耳 。 所有这些观点 , 都将 “ 击碎 ” 教科书文本的完 美 , 甚至使得教科书成为没有学 术含量的代名词 。 第二 , 讲坛阐释的重点 , 已经不再是论坛研究 的焦点 。 如教材第三章关于唯物史观内容的叙述 主要是从两 对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运 动 及 其 规 律 体例 , 谈起 , 阐释 了 三大 主 要内容, 即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论、 社会发展的动力论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论 。 如果 说, 这是教材上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那 么, 近年 已经很少在上述问题上 来有关唯物史观 的 讨 论 , 有关唯物史观 简单聚焦 。 人们 比 较 感 兴 趣 的 是 , 文本的解读 , 有关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 , 以及有关 唯物史观与其他 相 关 哲 学 领 域 如 价 值 哲 学 、 政治 哲学研究的对接 , 等等 。 对于讲坛与论 坛 之 间 的 背 离 和 间 隔 , 已经引 起广泛的关 注 。 仅 仅 呈 现 问 题 是 不 够 的 , 对于一 线教师而言 , 需要探索解决之道 。 在教学实践中 , 笔者体验到 , 一线教师在具体 可以 适 度 地 拉 近 “ 讲 坛” 与“ 论 坛” 的课堂教学中 , , 之间的距离 , 既坚 持 “ 学 术 无 禁 区, 讲 坛 有 纪 律” 又适度 “ 打碎 ” 教 科 书 过 于 完 美 的 文 本 建 构, 给学 生留出阅读与思考的空间 。 具体来说 , 可以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维 “ 护“ 讲坛 ” 的严 肃 和 稳 定 性 。 如 果 说 , 论 坛” 具有
一
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 教 学 中, 首 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 先面临的问题 ,
收稿日期 ]2 0 1 1 0 9 2 6 [ - -
是压缩讲授内容 。 很多一线教师不得不只讲马克 思主义哲学 、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部分 , 而舍弃 掉教材中 涵 盖 的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内 容, 有些课堂甚至只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简介 ] 陈世珍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 哲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8 1
源自文库
0 1 2 年第 6 期 2
这种方式不仅十分普遍 , 其影响之大 , 甚至在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出题上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 都有所体现 。 最 近 几 年 , 学考试之思想政治 理 论 课 有 关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的考核 , 往往偏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内容 。 不能不说 , 这与高校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 教学中存在 的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时 间 相 冲 突 有一定关联 。 以及应对这种冲突的教学安排 , 其实 , 这 是 一 种 不 得 已 而 为 之 的 妥 协 方 式。 然而 , 这种妥协方式 , 却暴露出非常明显的负面因 素, 即《 马克思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的内容没有得 到完整的讲解 , 这意味着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 是残缺和不完整的 。 本原理的掌握 , 逻辑上说 , 可以采取增加教学时间的方式来 解决这个问 题 。 但 是 , 现在高校课程安排体系决 定了这种逻 辑 上 的 期 待 , 又 是 难 以 落 实 的。因 为 通识课 、 专业 现在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基础课 、 课、 选修课数量激 增 , 不可能再增加《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 的教学时间 。 《 由此决定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教学 过程中存在的这 一 问 题 , 必须通过教师对教学内 容的充分消 化 和 高 度 提 炼 来 完 成 。 换 言 之 , 这个 问题解决的关键 , 是需要主讲教师明确 , 在有限的 对教材中 所 阐 释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时间里 , 重要 内 容 和 关 键 环 节 进 行 精 确 而 深 的基础理论 、 刻的讲解 。 根据课堂教学体验 , 我认为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的讲解 , 可以围绕“ 一个 核心” 和“ 五个 , 基本点 ” 来展开 。 所谓 “ 一个核心 ” 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实践的观点为核心 。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 观点 , 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内涵 、 实践的特 实践的世界观 意 义 以 及 实 践 对 于 认 识 的 决 定 征、 五个基本点 ” 就 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和阐述 。 所谓 “ 是解决学生对于五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 这五个基 本问题分别是 : 第一 , 有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 识; 第 二, 有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 识; 第三 , 有关资本主义的认识 ; 第四 , 有关社会主 义的认识 ; 第五 , 有关共产主义的认识 。 实践的观点 贯 穿 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的课程教学 始 终 , 具 体 表 现 在 五 个 基 本 方 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教学中的 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陈世珍
( )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 北京 1 0 0 8 7 2
[ 关键词 ] 教学 ; 存在问题 ; 解决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教学中存在着几个 常 见 问 题 :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 《 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不一致 ; 学生的阅读习惯 与 教 材 的 写 作 方 式 不 相 适 应 , 学生的思考 冲突 ; 兴趣与教材的内容不尽合拍 。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 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式 。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B 0 0 [ D [ 0 2 5 7 2 8 2 6 2 0 1 2 0 6 0 0 8 1 0 5 - - - - 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 概论 》 的教学过 程 中 , 需 要 面 对 几 个 常 见 问 题: 第 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第 二, 讲坛内容 与论坛焦点不一致 ; 第三 , 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教材 的写作方式不相 适 应 , 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教材的 内容不尽合 拍 。 能 否 解 决 好 这 几 个 常 见 问 题 , 关 系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教学质量的高低 和效果的好坏 。 本文试图澄清对这几个常见问题 的理解和认识 , 并探讨其解决方式 , 以就教于从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辛勤耕 耘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讲坛上的一线 教师 。 , 现在的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高度浓 缩了 “ 〇五 ” 方案实施前多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主 要 是 涵 盖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课程的内容 —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理 论和知识点 , 因 此, 教 学 内 容 庞 杂。但 是, 与教学 体系改革以前相比 , 教学时间却没有增长 , 反而有 所减少 。 普遍的情形是 , 用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 的 教 学 时 间 仅 仅 是 一 个 学 期, 通常是1 8 周时间 , 每周 二 节 课 , 共3 6 学 时。有 些 高 校 将 本 课程放在新生入 学 的 第 一 学 期 开 设 , 课时很可能 被军训和过 多 的 节 假 日 所 挤 占 。 因 此 , 实际用于 教学的时间要少于 3 6 学时 。 解决这个问题 , 各高校比较普遍采用的方式
)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 发展于实践的 1 理论命题受实践的检验 , 马克思主义因此具 推进 , ( 有人民性 、 批判性和 科 学 性 ; 马克思主义世界 2) 观和方法论 , 是面 向 实 践 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 ) 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实 3 践的批判 , 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 阐释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 内 在 矛 盾 , 回答了资本主义向 ( ) 东方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 何处去的时代课题 ; 4 革命的胜利 , 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 , 促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形态转变为变革世界的实 ( 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 发 展 ;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 5) 观点 , 还 解 决 了 共 产 主 义 之 所 以 可 能 的 问 题, 从 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 而, 当然 , 在课堂具体讲解的时候 , 马克思主义关 于实践的观点是在 第 一 章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 展规律 ” 和第二章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出现 教 师 在 讲 解 的 时 候, 应该做到心中有 的 。 但是 , 数 。 在实践的观 点 没 有 被 完 整 解 释 的 时 候 , 应该 将实践的观点铺 垫 在 有 关 问 题 的 论 述 中 ; 在实践 应该时时照应实践观点的 的观点完整阐释 以 后 , 应用 。 以实践的观点为核心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所呈现的五个方面 , 就不应该是平铺直叙 、 面面 或者羁绊于其中的细枝末节 , 照顾不到整体 俱到 , 而 是 在 有 所 挑 选、 有所侧重的基础 的理 论 系 统 , 上, 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讲解 。 比如 , 对辩证 唯 物 主 义 世 界 物 质 统 一 性 问 题 的讲解 , 就不必对 以 往 作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教 科 书中的重点内容 , 又在新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 教材 中 浓 缩 呈 现 的 运 动 的 观 点、 静止的观 点、 时 空 的 观 点 等 展 开 讲 解, 而可以浓缩地概括 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 , 人类拥有了对运 为: 静 止 以 及 时 空 问 题 的 既 辩 证 又 唯 物 的 认 识。 动、 这些认识表明 , 人类已经摆脱了传统神学世界图 景的笼罩 , 而具有了科学的世界观 。
“ 探索性 、 争鸣性和 自 由 个 性 , 那 么, 讲 坛” 必须保 稳定性和准确性 。 不能将没有定论的 、 持严肃性 、 不成熟的 、 带有个性的东西 , 当作成熟的理论体系 加以随意发挥 。 另 一 方 面 , 适度渗透“ 论 坛” 讨论 从 正 面 进 行 引 导, 拓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框 架, 的问 题 , 激发学生 学 习 和 思 考 的 兴 趣 。 吸 取 “ 论 坛” 的活 将经典和成熟的理论讲深 、 讲透 。 力, 比如 ,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 在向学 可以给 生介绍了教科书 上 完 美 的 文 本 叙 述 以 后 , , 学生们 “ 透露 ” 一些有关这个问题的“ 论坛争论” 激发学生阅读和 思 考 的 兴 趣 , 引导学生看一些论 坛争论的文献 。 我们应该让学生理解 : 实践的条件 、 实践的水 平与实践中要解 决 的 问 题 的 不 同 , 使得人们对马 克思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 因此 , 在历史上 , 有东 方马克思主义与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之 间 的 间 隔 ; 马 克思主义还有原 生 形 态 、 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之 别 。 在当代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民族 、 不同国家因 而产生了不同的关注焦点 、 讨论 为实践需求不同 , 热 点 和 研 究 论 题, 因而有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 面孔 。 但是 , 同时 , 我们 又 必 须 向 学 生 强 调: 当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 践 , 对于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 “ 理解和坚守 , 可以 表 达 为 四 个 层 面 的 内 容 : 辩证 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 “ 世界观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 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政 , “ 治立场 ” 坚持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实事求是 ,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是马克思主 , “ 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 人民精神境界极 大 提 高 、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共产主义社会 , 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
二
《 马克思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教 学 过 程 中, 遇 到的第二个常见 问 题 , 就是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
8 2
0 1 2 年第 6 期 2
相脱节的问题 。 第一 , 讲坛阐释的结论 , 已经成为论坛中学术 争论的对象 。 如教材绪论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的 阐 释 , 从 文 字 上 看, 不仅逻 辑周延, 而且气势 磅礴 。 如果不接 触 论 坛 的 人 , 比较容易接受这种 阐释 , 甚至会 为 这 种 阐 释 文 本 的 严 密 而 陶 醉 。 因 为它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 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 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 级 属 性 , 从马克思主义研究对 象和主要内容 , 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结构等多 个角度 , 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 但是 , 稍微 接触论坛的人都 知 道 , 论坛上有关青年马克思与 老年马克思之间 区 别 甚 至 对 立 的 观 点 , 东方马克 正统马克思 思主义与西方马克 思 主 义 之 间 关 于 “ 主义 ” 的争执 , 以及马克思主义幽灵的复数存在等 等的论述 , 不绝于耳 。 所有这些观点 , 都将 “ 击碎 ” 教科书文本的完 美 , 甚至使得教科书成为没有学 术含量的代名词 。 第二 , 讲坛阐释的重点 , 已经不再是论坛研究 的焦点 。 如教材第三章关于唯物史观内容的叙述 主要是从两 对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运 动 及 其 规 律 体例 , 谈起 , 阐释 了 三大 主 要内容, 即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论、 社会发展的动力论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论 。 如果 说, 这是教材上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那 么, 近年 已经很少在上述问题上 来有关唯物史观 的 讨 论 , 有关唯物史观 简单聚焦 。 人们 比 较 感 兴 趣 的 是 , 文本的解读 , 有关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 , 以及有关 唯物史观与其他 相 关 哲 学 领 域 如 价 值 哲 学 、 政治 哲学研究的对接 , 等等 。 对于讲坛与论 坛 之 间 的 背 离 和 间 隔 , 已经引 起广泛的关 注 。 仅 仅 呈 现 问 题 是 不 够 的 , 对于一 线教师而言 , 需要探索解决之道 。 在教学实践中 , 笔者体验到 , 一线教师在具体 可以 适 度 地 拉 近 “ 讲 坛” 与“ 论 坛” 的课堂教学中 , , 之间的距离 , 既坚 持 “ 学 术 无 禁 区, 讲 坛 有 纪 律” 又适度 “ 打碎 ” 教 科 书 过 于 完 美 的 文 本 建 构, 给学 生留出阅读与思考的空间 。 具体来说 , 可以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维 “ 护“ 讲坛 ” 的严 肃 和 稳 定 性 。 如 果 说 , 论 坛” 具有
一
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 教 学 中, 首 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 先面临的问题 ,
收稿日期 ]2 0 1 1 0 9 2 6 [ - -
是压缩讲授内容 。 很多一线教师不得不只讲马克 思主义哲学 、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部分 , 而舍弃 掉教材中 涵 盖 的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内 容, 有些课堂甚至只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简介 ] 陈世珍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 哲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8 1
源自文库
0 1 2 年第 6 期 2
这种方式不仅十分普遍 , 其影响之大 , 甚至在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出题上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 都有所体现 。 最 近 几 年 , 学考试之思想政治 理 论 课 有 关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的考核 , 往往偏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内容 。 不能不说 , 这与高校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 教学中存在 的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时 间 相 冲 突 有一定关联 。 以及应对这种冲突的教学安排 , 其实 , 这 是 一 种 不 得 已 而 为 之 的 妥 协 方 式。 然而 , 这种妥协方式 , 却暴露出非常明显的负面因 素, 即《 马克思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的内容没有得 到完整的讲解 , 这意味着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 是残缺和不完整的 。 本原理的掌握 , 逻辑上说 , 可以采取增加教学时间的方式来 解决这个问 题 。 但 是 , 现在高校课程安排体系决 定了这种逻 辑 上 的 期 待 , 又 是 难 以 落 实 的。因 为 通识课 、 专业 现在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基础课 、 课、 选修课数量激 增 , 不可能再增加《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 的教学时间 。 《 由此决定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教学 过程中存在的这 一 问 题 , 必须通过教师对教学内 容的充分消 化 和 高 度 提 炼 来 完 成 。 换 言 之 , 这个 问题解决的关键 , 是需要主讲教师明确 , 在有限的 对教材中 所 阐 释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时间里 , 重要 内 容 和 关 键 环 节 进 行 精 确 而 深 的基础理论 、 刻的讲解 。 根据课堂教学体验 , 我认为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的讲解 , 可以围绕“ 一个 核心” 和“ 五个 , 基本点 ” 来展开 。 所谓 “ 一个核心 ” 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实践的观点为核心 。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 观点 , 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内涵 、 实践的特 实践的世界观 意 义 以 及 实 践 对 于 认 识 的 决 定 征、 五个基本点 ” 就 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和阐述 。 所谓 “ 是解决学生对于五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 这五个基 本问题分别是 : 第一 , 有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 识; 第 二, 有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 识; 第三 , 有关资本主义的认识 ; 第四 , 有关社会主 义的认识 ; 第五 , 有关共产主义的认识 。 实践的观点 贯 穿 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的课程教学 始 终 , 具 体 表 现 在 五 个 基 本 方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