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_陈世珍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原理课案例教学起步较晚, 案例教学不仅理论构建缺
乏 系 统性 , 实践 经 验 积 累也 不 够 充 分 , 现有 的教 学 在 条 件 下普 遍 采 用 案例 教 学 法 面 临着 许 多 难题 。本 文 从 多 视 角分 析 在 推 进原 理 课 案例 教 学 过 程 中面 临 的 困境 , 提 出解决 问题 的对 策 。 并
校 共 有 思 政 课 教 师 27 0 , 中专 职 教 师 层面 , 都尚处在起步 、 探索阶段 。 目前对原理 课实施案例教学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一是有
些 教 师 未 能在 思 想 观 念上 真 正 认 同案 例 教 学法 的价
l 3 3 兼 职教 师 9 1 , 3 。 %; 职称 结构 占6 . %, 8 9 名 占 61 从 7 来 看 , 师及 以下 13 人 , 8 6 副教 授 15 讲 36 占4 . %, 7 04
种管理机制不利于教学案例的补充 、 修改 、 拓展, 不利 于调动教师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以形成案例教学的 难 良性循环 。二是考试制度不合理 。案例教学中仍沿 用原有的考试模式, 规定考试题型, 方式, 考试 并要求
附有 标 准答 案 , 背 了案 例教 学 的原则 。 违 二、 解决 原理 课 案例教 学 困境 的 现实 路径 ( ) 强对 原理 课案 例教 学的领 导 一 加


目前 原理 课 实施案 例教 学面 临的 困境
批既有丰富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功底 的师资 队伍 。以湖北省高校 为例 , 湖北 省 l2 l 所高
( ) 乏 正 确 的认 识 。案 例教 学 法 引 入原 理 课 一 缺
教学 , 无论 是在 教学 理 论 的构建 层 面还是 在教 学实 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一门教授和帮助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

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现状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及对策。

标签:马克思主义;教学实践;问题及对策1.前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一门教授和帮助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它以实践范畴为核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主线,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为脉络,是一门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课程,同时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现状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鉴于此种现象,本文分析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及对策。

2.教学现状、原因及问题从教师方面来看,从专业的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师方面来看,大多数教师在给大学生上本门课程的时候,有很大部分时间仍然采用的是旧有的“灌输式”的填鸭教学方式,大多数的时间仍然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地听。

同时,从非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广大学生们的专业课教师方面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本门课程持有消极排斥的态度。

从学生方面来说,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

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解决当前的具体事情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种消极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从教学形式上来看,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基本都是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这样的上课形式虽然更节省师资,但是大班上课,人多而嘈杂,课堂纪律很难维持。

大学的教学形式已经采取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但是大多数老师又太过依赖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在本质上仍然没有逃脱“灌输式”教学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五个难点问题初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五个难点问题初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五个难点问题初探[关键词]真理;人的本质;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新教材使用以来,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感受到其内容丰富、时代性强的优势。

该教材涵盖众多观点,其中大多数都已形成共识。

但也有一些问题,教师们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空间。

我们在此对其中五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真理的客观性问题真理的客观性的理解问题,一直是教学中有分歧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关键是要理解第一点,即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一点。

其实,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于谬误的主观性而言的。

任何真理都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或者说都包含了一个客观事实,因此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而任何谬误都没有陈述客观事实,它的内容都是主观臆造的,因此任何谬误都是主观的。

例如,“人是从猿进化来的”这一论断就是一个真理,因为它陈述的是一个客观事实,因而是客观的;而“人是上帝创造的”这一论断则是一个谬误,因为它没有陈述客观事实,而是主观捏造出来的,因而是主观的。

因此,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真理是对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

理解第一条是理解第二条的前提。

因为第一条实际上讲的是任何真理都是正确的,而第二条不仅要讲实践是客观的,而且正如教科书所说,实际上还要讲真理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的:而真理之所以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正是由于第一条,即真理是正确的。

理解真理的客观性问题,应避免陷入两个误区:第一,把真理的客观性等同于对象的客观性的误区。

这里的关键是要把这两种不同的客观性区分开来:对象的客观性是指存在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正确性。

“你的思想对我来说是客观的”,这是在存在性意义上使用客观性这一概念;“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是客观的”,则是在正确性意义上使用客观性这一概念。

不区分这两种客观性,正如教材上所说的,有可能导致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造成理解上的混乱。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强化实践教学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拓展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研究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实践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研究结论
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理解,为课程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理论基础。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内容丰富
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且复杂。
与实践结合紧密
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和现象。
01
03
02
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问题
教材问题
教师问题
教学手段单一
一些教师在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教育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讲授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案例讨论不足等,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悟有所欠缺。

对该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对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探讨,旨在深入分析现有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对策。

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针对教学方式的反思和对策,旨在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践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传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通过对现有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分析,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几个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几个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几个问题多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学科建设到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加强和提高。

但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称《原理》)教学中,就存在着诸如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还不完全适应课程性质和功能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理解和贯彻不够,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明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思想教育效果,有待各方面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原理》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说,大致是:教师教学不遗余力,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对这一问题感触最深的莫过教学中的当事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学职能部门亦有了解。

从上级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文件和讲话中,也能发现这个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其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

[1]2005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面临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其中之一个就是“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这些课程和学科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的问题。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从《原理》课程本身说,学生在学习中不易直接感受到课程的重要性和益处,不能不说是一个原因。

《原理》课程的基本功能,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等思想教育,重要性无须多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政治理论与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境,如学生缺乏兴趣、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困境分析1. 学生缺乏兴趣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性较强,加之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因此学生往往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冷淡。

2. 教学资源匮乏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涉及到众多历史文献、论著等资料,而教学资源又相对匮乏,尤其是一些古籍文献在校园图书馆中并不齐全,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教学内容难度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体系庞大而复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尤其是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理解。

二、对策探析1. 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如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校可以加大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扩充相关的图书馆藏书和电子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强化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事件,使抽象的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

4. 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更具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如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一、教学困境分析
1. 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科素养各有差异,导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理解困难,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2. 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一些教学机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过于陈旧,只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表面知识,缺乏对当今社会实际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

3. 缺少教学资源支持。

某些学校和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难以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助,导致教学效果有限。

4.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一些学生对于政治理论课程缺乏兴趣,加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对策探析
1. 差异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 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大纲,将一些与当今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和理论纳入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对理论和现实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开设网络课程和资源平台,提供更多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社会实践教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渠道,社会实践教学是原理课教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通过对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让大学生们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尽管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学校方面来看。

1、时间上没有充分的保证。

一方面虽然在高校修订教学大纲中增设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是对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具体安排没有加以规定,仅仅是一种原则上的规定,无法操作。

另一方面与学生所学专业实践教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时间是零散的,缺乏保障。

由于高校普遍扩招,原理课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周学时普遍达到10-20个小时,且又是大班上课,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授课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周仅有的两课时内参与实践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2、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

尽管学校在实践教学这一计划中也设立了专款专用的经费,但是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投入比例严重失衡;3、学校和社会的有关单位的协调不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进行社会实践就免不了进工厂、入农户、到社区,免不了进行参观访问,这些活动的展开就需要学校与这些部门、个人打好交道。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者:田莉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2期摘要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以及教学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相关知识有着一些常见性的追问,因此,本文将以学生问题视野来探讨《原理》课教学中的普遍性常见问题,分析学生的追问中折射的对《原理》课的诉求及认知,总结与反思学生追问中透视的《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对学生追问必须解答好的重要性,进而探究如何解答学生的追问,在解答问题中提升《原理》课的教学效果,达到《原理》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学学生问题作者简介:田莉,贵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8.105一、疑惑与追问:《原理》课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性常见问题《原理》课是面向高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在进行教学、教学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相关知识有着一些常见性的追问。

因此,笔者将以学生问题视野来探讨《原理》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学生普遍性常见的问题如下:学习《原理》课有什么用?考研政治中这门课占多少比重?能不能给我们重点讲解考研知识点以及考研题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理论为什么西方人不用而中国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现在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现在社会发展是需要多解决问题还是多谈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很多方面都比中国要好,到底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中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区别,怎么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到时候什么时候回灭亡?社会主义初阶阶段到底需要多久?从物质到资本主义再到共产主义之间有什么联系?共产主义能不能实现?什么时候能实现?等等。

二、诉求与认知:学生问题提出的原因分析学生对于以上这些知识点的疑惑和追问,其原因是多层面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标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着几个常见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不一致;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教材的写作方式不相适应,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教材的内容不尽合拍。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式。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几个常见问题:第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第二,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不一致;第三,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教材的写作方式不相适应,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教材的内容不尽合拍。

能否解决好这几个常见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

本文试图澄清对这几个常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探讨其解决方式,以就教于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辛勤耕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坛上的一线教师。

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度浓缩了“O五”方案实施前多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因此,教学内容庞杂。

但是,与教学体系改革以前相比,教学时间却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

普遍的情形是,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时间仅仅是一个学期,通常是18周时间,每周二节课,共36学时。

有些高校将本课程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课时很可能被军训和过多的节假日所挤占。

因此,实际用于教学的时间要少于36学时。

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比较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压缩讲授内容。

很多一线教师不得不只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而舍弃掉教材中涵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有些课堂甚至只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种方式不仅十分普遍,其影响之大,甚至在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出题上都有所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比较全 面地 反映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基 本 观 点 以及 它 的 三 个
( )许 多教 师知识结构过 于单一、理论 功底薄 弱。 二
难 以胜 任 “ 理 ” 课 教 学 原
有人把教师 比喻成 “ 生产 者 ” ,把学 生 比喻成 “ 消 费者 ” 。这个 比喻确实很恰当 ,教 师生产 出来 的精 神产品 是否会受到学生 的欢迎 ,和教 师本人 的教学水 平有 着直
师则承担了科 学社会 主义 的教学。这种 教学 安排 ,不利
质量。只有积极认真 解决这 些问题 ,才能不断增 强和 提 高 “ 原理 ”课教学的实效性 。


教 学 中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教 材内容重 复过多 。学生学 习积极性不高 一
党的十七大总结 了我 国改革 开放 和现代化建 设 的最
了新 教材中 ,从而使 该课程 充满 了新 的活力 ,具 有极 强
的时代感 。但是笔者 在教学 的过程 中 ,通 过课 间和学 生
个 部分 的主要内容作 了高度 的整合 ,这种 整合 对任课 教
师的专业 知识 结构和教学 水平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任课
交谈 以及调查等形式 了解 到 : 新教材重复性的内容过多 ,
第 2 卷第 3期 1
20 0 9年 6月
安康学院学报
J u a fAn a g Unv r i o r lo k n ie st n y
Vo. 1 3 12 №
Jn .0 9 u e2o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 端 茹
( 西南 大学 政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 ,重 庆 4 0 1 ) 07 5
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认 识的辩证 运动 过程 、生产 力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作者:林召霞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0年第06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对于夯实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面临的教学难题为切入点,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效性的对策,有助于其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6-0012-03“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体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为高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方法路径支撑。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合力与最亮丽的底色。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意义、“面临的难题和路径方案等问题做了探讨。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五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组织了多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活动,这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由此可见,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而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思政课便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同时该课还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以消解异化,寻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困境及对策。

在分析教学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项教学对策: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对教学困境和对策的探讨,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困境、教学对策、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互动式教学、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的深入分析和对策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社会效益。

本文拟就该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此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有助于全面认识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此课程教学困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教学对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促进课程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困境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此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分析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课程教学困境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困难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深奥,而且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原理和历史材料,学生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消化。

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和思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这正是目前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形式多样,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这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离自己较远,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

二、对策探析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适当简化和精炼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冗长和抽象的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形式,使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视听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外阅读、小论文撰写、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度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共5页word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共5页word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必然性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互动性较差,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不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影响了该门课程价值功能的发挥。

从教学改革入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实效性不强的现状。

1.案例教学互动性较好。

传统的教学互动,更为普遍的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然而,案例教学注重参与式、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互动形式上更为多样,不单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还包括学生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学生不是听众,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和老师或与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

2.案例教学现实针对性更强。

案例教学做到了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相对比较抽象。

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教师的授课不能仅仅停留站在理论层面,而是需要揭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这样就能避免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基本原理不能与现实结合甚至离现实很远,学习理论知识很枯燥的现象。

案例可以成为现实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

3.案例教学更能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特点。

当代大学生具有自主性强、目的性更强烈等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特点。

案例教学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主体性的舞台。

大学生已经不满足教师给予的结论性的讲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会提出一些质疑,喜欢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表现出独立性。

大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主性被极大地调动出来,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问题分析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选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课程内容既定且范围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虽然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其内容非常庞大,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大量知识点。

而且,因为考试范围相对较大,教师也更愿意将时间用在上课时向学生详细讲解所涉及的知识点,而不太能探索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对策:通过“先识别、再深入、再拓展”的方法去应对这个困境。

首先,教师应该对课程范围进行简要介绍,并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以核心概念为主线,逐步深入讲解课程内容,将其分解为可消化的小部分,以方便学生掌握。

第三,在授课中融入实践案例等形式,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结合实际意义来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材语言晦涩难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由政治出版社出版,内容翔实详尽,但却常常因其语言枯燥难懂而遭到批评,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对策:教师应该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来讲课,尽量把复杂的概念和知识串联成一个故事展开,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参考资料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可能偏离许多学生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甚至包含了大量错误的认知。

这会造成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难度。

对策:教师需要在课程中谆谆教导,向学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和作用,并通过讨论和对各种不同想法的批判来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思路。

同样,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观点和提问,特别是那些反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点,仔细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观点。

四、教师教学能力有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其内容庞杂,理论性极强,既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各领域的理论,又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素。

如果教师对上述科目没有深刻理解,会让学生很难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2019年教育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2019年教育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几个常见问题:第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第二,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不一致;第三,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教材的写作方式不相适应,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教材的内容不尽合拍。

能否解决好这几个常见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

本文试图澄清对这几个常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探讨其解决方式,以就教于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辛勤耕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坛上的一线教师。

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度浓缩了“O五”方案实施前多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因此,教学内容庞杂。

但是,与教学体系改革以前相比,教学时间却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

普遍的情形是,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时间仅仅是一个学期,通常是18周时间,每周二节课,共36学时。

有些高校将本课程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课时很可能被军训和过多的节假日所挤占。

因此,实际用于教学的时间要少于36学时。

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比较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压缩讲授内容。

很多一线教师不得不只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而舍弃掉教材中涵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有些课堂甚至只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种方式不仅十分普遍,其影响之大,甚至在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出题上都有所体现。

最近几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核,往往偏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不能不说,这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相冲突以及应对这种冲突的教学安排,有一定关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问题
( 一)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 程教学理念僵化 课 堂教学理 念是高校开展 《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 》 课程教 学的方 向和方法论 ,源 于实践并指 导实践。《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理念 的真伪直接决定 了课堂教 学实效性 。然而 , 目 前我 国一些高校在开展 《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时 ,存在着教学理念僵化 ,直接影响 着 《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效率 的提升 。一些 高校在开展 《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时 ,仍然 延续着传统 、落后 的以教师为教学 中心 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 定程度上降低 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以教师为 中心 的 《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将教师 的权威性进行 了片面放 大 ,忽视 了学生在课 堂教学 中的主体性 ,一定程度上 阻碍 了 学 生健全人 格 、自主思维 、创造 能力 以及 创新精神 的发展 , 难 以培养 出适应 时代 发展 的优 秀人 才。高校 开展 《 马克思 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教学 的一大 主要 目的是 帮助大 学生解 决 “ 做 什么样 的人 ,怎样做 人” 的基本 问题 ,《 马克思主 义 基 本原理概论 》课程 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人 生观 以及 价 值 观能够积极引导学生 “ 做什 么样的人”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课程 中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能够积极引导学 生 “ 怎样做 人” 。然 而 ,以教师 为 中心 的 《 马克 思主义基 本 原 理概论 》课程教学难以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张扬 ,导致学生 难 以实质性参与到课 堂教学中 ,将学生 当作被动地接受知识 的容器 ,难以有 效提升课 堂教学效率 。 ( 二) 《马克思 主义基 本原 理概论 》课 程教 学 内容相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 发展于实践的 1 理论命题受实践的检验 , 马克思主义因此具 推进 , ( 有人民性 、 批判性和 科 学 性 ; 马克思主义世界 2) 观和方法论 , 是面 向 实 践 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 ) 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实 3 践的批判 , 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 阐释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 内 在 矛 盾 , 回答了资本主义向 ( ) 东方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 何处去的时代课题 ; 4 革命的胜利 , 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 , 促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形态转变为变革世界的实 ( 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 发 展 ;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 5) 观点 , 还 解 决 了 共 产 主 义 之 所 以 可 能 的 问 题, 从 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 而, 当然 , 在课堂具体讲解的时候 , 马克思主义关 于实践的观点是在 第 一 章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 展规律 ” 和第二章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出现 教 师 在 讲 解 的 时 候, 应该做到心中有 的 。 但是 , 数 。 在实践的观 点 没 有 被 完 整 解 释 的 时 候 , 应该 将实践的观点铺 垫 在 有 关 问 题 的 论 述 中 ; 在实践 应该时时照应实践观点的 的观点完整阐释 以 后 , 应用 。 以实践的观点为核心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所呈现的五个方面 , 就不应该是平铺直叙 、 面面 或者羁绊于其中的细枝末节 , 照顾不到整体 俱到 , 而 是 在 有 所 挑 选、 有所侧重的基础 的理 论 系 统 , 上, 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讲解 。 比如 , 对辩证 唯 物 主 义 世 界 物 质 统 一 性 问 题 的讲解 , 就不必对 以 往 作 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教 科 书中的重点内容 , 又在新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 教材 中 浓 缩 呈 现 的 运 动 的 观 点、 静止的观 点、 时 空 的 观 点 等 展 开 讲 解, 而可以浓缩地概括 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 , 人类拥有了对运 为: 静 止 以 及 时 空 问 题 的 既 辩 证 又 唯 物 的 认 识。 动、 这些认识表明 , 人类已经摆脱了传统神学世界图 景的笼罩 , 而具有了科学的世界观 。
作者简介 ] 陈世珍 , 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民大学副教授 , 哲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8 1
0 1 2 年第 6 期 2
这种方式不仅十分普遍 , 其影响之大 , 甚至在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出题上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 都有所体现 。 最 近 几 年 , 学考试之思想政治 理 论 课 有 关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的考核 , 往往偏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内容 。 不能不说 , 这与高校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 教学中存在 的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时 间 相 冲 突 有一定关联 。 以及应对这种冲突的教学安排 , 其实 , 这 是 一 种 不 得 已 而 为 之 的 妥 协 方 式。 然而 , 这种妥协方式 , 却暴露出非常明显的负面因 素, 即《 马克思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的内容没有得 到完整的讲解 , 这意味着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 是残缺和不完整的 。 本原理的掌握 , 逻辑上说 , 可以采取增加教学时间的方式来 解决这个问 题 。 但 是 , 现在高校课程安排体系决 定了这种逻 辑 上 的 期 待 , 又 是 难 以 落 实 的。因 为 通识课 、 专业 现在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基础课 、 课、 选修课数量激 增 , 不可能再增加《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 的教学时间 。 《 由此决定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教学 过程中存在的这 一 问 题 , 必须通过教师对教学内 容的充分消 化 和 高 度 提 炼 来 完 成 。 换 言 之 , 这个 问题解决的关键 , 是需要主讲教师明确 , 在有限的 对教材中 所 阐 释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时间里 , 重要 内 容 和 关 键 环 节 进 行 精 确 而 深 的基础理论 、 刻的讲解 。 根据课堂教学体验 , 我认为 《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的讲解 , 可以围绕“ 一个 核心” 和“ 五个 , 基本点 ” 来展开 。 所谓 “ 一个核心 ” 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实践的观点为核心 。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 观点 , 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内涵 、 实践的特 实践的世界观 意 义 以 及 实 践 对 于 认 识 的 决 定 征、 五个基本点 ” 就 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和阐述 。 所谓 “ 是解决学生对于五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 这五个基 本问题分别是 : 第一 , 有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 识; 第 二, 有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 识; 第三 , 有关资本主义的认识 ; 第四 , 有关社会主 义的认识 ; 第五 , 有关共产主义的认识 。 实践的观点 贯 穿 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的课程教学 始 终 , 具 体 表 现 在 五 个 基 本 方 面:
“ 探索性 、 争鸣性和 自 由 个 性 , 那 么, 讲 坛” 必须保 稳定性和准确性 。 不能将没有定论的 、 持严肃性 、 不成熟的 、 带有个性的东西 , 当作成熟的理论体系 加以随意发挥 。 另 一 方 面 , 适度渗透“ 论 坛” 讨论 从 正 面 进 行 引 导, 拓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框 架, 的问 题 , 激发学生 学 习 和 思 考 的 兴 趣 。 吸 取 “ 论 坛” 的活 将经典和成熟的理论讲深 、 讲透 。 力, 比如 ,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 在向学 可以给 生介绍了教科书 上 完 美 的 文 本 叙 述 以 后 , , 学生们 “ 透露 ” 一些有关这个问题的“ 论坛争论” 激发学生阅读和 思 考 的 兴 趣 , 引导学生看一些论 坛争论的文献 。 我们应该让学生理解 : 实践的条件 、 实践的水 平与实践中要解 决 的 问 题 的 不 同 , 使得人们对马 克思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 因此 , 在历史上 , 有东 方马克思主义与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之 间 的 间 隔 ; 马 克思主义还有原 生 形 态 、 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之 别 。 在当代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民族 、 不同国家因 而产生了不同的关注焦点 、 讨论 为实践需求不同 , 热 点 和 研 究 论 题, 因而有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 面孔 。 但是 , 同时 , 我们 又 必 须 向 学 生 强 调: 当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 践 , 对于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 “ 理解和坚守 , 可以 表 达 为 四 个 层 面 的 内 容 : 辩证 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 “ 世界观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 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政 , “ 治立场 ” 坚持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实事求是 ,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是马克思主 , “ 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 人民精神境界极 大 提 高 、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共产主义社会 , 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

《 马克思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教 学 过 程 中, 遇 到的第二个常见 问 题 , 就是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
8 2
0 1 2 年第 6 期 2
相脱节的问题 。 第一 , 讲坛阐释的结论 , 已经成为论坛中学术 争论的对象 。 如教材绪论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的 阐 释 , 从 文 字 上 看, 不仅逻 辑周延, 而且气势 磅礴 。 如果不接 触 论 坛 的 人 , 比较容易接受这种 阐释 , 甚至会 为 这 种 阐 释 文 本 的 严 密 而 陶 醉 。 因 为它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 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 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 级 属 性 , 从马克思主义研究对 象和主要内容 , 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结构等多 个角度 , 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 但是 , 稍微 接触论坛的人都 知 道 , 论坛上有关青年马克思与 老年马克思之间 区 别 甚 至 对 立 的 观 点 , 东方马克 正统马克思 思主义与西方马克 思 主 义 之 间 关 于 “ 主义 ” 的争执 , 以及马克思主义幽灵的复数存在等 等的论述 , 不绝于耳 。 所有这些观点 , 都将 “ 击碎 ” 教科书文本的完 美 , 甚至使得教科书成为没有学 术含量的代名词 。 第二 , 讲坛阐释的重点 , 已经不再是论坛研究 的焦点 。 如教材第三章关于唯物史观内容的叙述 主要是从两 对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运 动 及 其 规 律 体例 , 谈起 , 阐释 了 三大 主 要内容, 即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论、 社会发展的动力论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论 。 如果 说, 这是教材上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那 么, 近年 已经很少在上述问题上 来有关唯物史观 的 讨 论 , 有关唯物史观 简单聚焦 。 人们 比 较 感 兴 趣 的 是 , 文本的解读 , 有关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 , 以及有关 唯物史观与其他 相 关 哲 学 领 域 如 价 值 哲 学 、 政治 哲学研究的对接 , 等等 。 对于讲坛与论 坛 之 间 的 背 离 和 间 隔 , 已经引 起广泛的关 注 。 仅 仅 呈 现 问 题 是 不 够 的 , 对于一 线教师而言 , 需要探索解决之道 。 在教学实践中 , 笔者体验到 , 一线教师在具体 可以 适 度 地 拉 近 “ 讲 坛” 与“ 论 坛” 的课堂教学中 , , 之间的距离 , 既坚 持 “ 学 术 无 禁 区, 讲 坛 有 纪 律” 又适度 “ 打碎 ” 教 科 书 过 于 完 美 的 文 本 建 构, 给学 生留出阅读与思考的空间 。 具体来说 , 可以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维 “ 护“ 讲坛 ” 的严 肃 和 稳 定 性 。 如 果 说 , 论 坛” 具有

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的 教 学 中, 首 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 。 先面临的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