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读书与人生》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线学习《读书与人生》心得体会
在线学习心得体会(一)
听了梁晓声教授关于《读书与人生》的讲座,我想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梁老师的演讲给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从“五四”以来的文化画卷,他怀着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而且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在文化作品面前所得到的一些影响进行深刻的思考。我感到对于我们当前,国家正面临着向创造型国家转型的时候,我们是特别需要思考的。梁老师的讲座在这方面会给我们启迪,并对我们怎样去“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以下是我听了梁晓声教授讲座后的几点感想和体会:一是读书应该带着责任感去读。梁老师用的是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思考,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也曾说过:“我提倡批判性的思维,但不是一种情绪性的批判思维,而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思维,也就是说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的责任感。”温总理也给我们提到要提倡一种对社会的高度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来自于对于国家深深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写文章。所以我想我们读书也应该带着责任感去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用批判性的眼光、建设性的思维,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所有有用的东西进行概括、提炼、总结,形成我们做人做
事的原则,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了这种责任感,无论做什么,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会把事情做的更好。比如做老板,不仅在赚钱,更注重企业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占据市场;做干部,不仅在自我发展,更注重部门风气、部门精神,以此带队伍、促事业。
二是读书应带着愉悦感去读。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需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册好书,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体验与思想洞见,一部作品,都是作者苦心构思、精心写作的结果,所以,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他走遍全世界。宋代诗人尤袤对书的赞语更富于浪漫的味道,所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贫贱读之以当友朋,寂寞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书人心境,历历可见,我想在读书中应力求提高自己的美学、德学素养,所读书当作一种乐事、快事,于无声处去欣赏,去揣摩。
三是读书要带着毅力去读。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坚持,有持之以恒之心,有坚忍不拔之毅力,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是纵意书卷。今日,科举取士已成过去,现代社会涤荡了古人读书特有的浪漫意味,商浪冲击下,所患不是书呆子多,而是读书人少。对于今日的读书人来说,要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柱青灯,则要抵制更多的诱惑,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要手不释卷,不光胸怀“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豪情壮志,更为执著地坚守人类的精神空间,努力探寻生命转圜的途径。
四是读书还要培养人文主义思想。梁晓声教授的演讲中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他说到我们的文化在娱乐性上和西方的文化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我们也在高兴,“彼乐也,吾亦乐也,天下同乐”。但是仔细看,是不同的。不同就在于人家的青少年的脚下有一块人家的先人们几代文化人,用二百多年时间锤炼出来的一块人文主义的文化基石。在这个基石上,他们可以尽情摇滚,可以唱流行歌曲。当娱乐之声停止的时候,他们又知道他们是站在一块人文主义的基石上。而我们的基石是什么呢?它在哪里呢?我们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今天谁又来想到我们要同心协力来做这样的事呢?这也就是我特别强调人文主义的阅读和写作的前提。我想梁晓声教授讲的人文主义思想应该是包括“自由、平等、博爱”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们不光是在阅读作品或创作作品,一定要带着情怀去欣赏、去挖掘现实生活中那种人性的伟大、人性的光辉,还要培养出富有爱心、善良、高贵的品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和谐的相处。
书是小人生,人生是大书。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在线学习心得体会(二)
听了《儒学与人生》的讲座后,我再次感触了国学的博大与精深。儒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就是讲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当然说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也对,因为儒学的克是要讲治国平天下,但是儒学讲治国平天下有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在修身。《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学关注的中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境界,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讲如何做人的道理。
儒学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儒家提出的人禽之别的问题,就是要懂得人与禽兽的区别。孟子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从人类文明史来看,只解决了物质生活问题,还没有真正摆脱禽兽的境界,更重要的是教化:“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总之,人与禽兽不同,能高于禽兽,在于人能组成社会;有社会,在于人有人伦关系;有人伦关系,就是有道德;有道德,才能够摆脱禽兽的境界,堂堂正正做一个人。
关于人生价值问题。古代思想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追求不朽。儒家一个著名的观点是,追求“三不朽”。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
朽。”就是强调把个人放在群体中间、放在历史里面来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中国人的观念,它不是只看自己和眼前利益,而是把自己放在群体中间,放在历史中间,来寻找自己的价值。中国古人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提高到最为天下贵的地位,而人的价值的实现,又基于个人人格的完善。人之可贵首先要体现在每一个人的高尚人格上,每一个个人人格的完善,是实现人的价值和社会完善的基础,所以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修身为本,就是强调对个人完善人格的重要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人所追求的,是把个人的独立人格与对社会义务、历史责任的自觉担当,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对社会、民族的奉献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的一种人生价值观,即群己合一的人生价值观。
关于待人处事。怎样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是人生的重要问题。其中最根本的要求是“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在待人处事这个问题上,孔子、孟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即约、恕、诚。“约”就是对自己要约束。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恕”就是要将心比心,要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就是要真诚。人的情感要由内而发,有其渐进的顺序。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