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黑龙江双鸭山煤矿“11.28”顶板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关于黑龙江双鸭山煤矿“11.28”顶板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关于黑龙江双鸭山煤矿“11.28”顶板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一、辨识概况2023年11月28日14时,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阳煤矿二水平西五采区十层左二片准备队安装工作面发生一起事故,初步分析为冲击地压事故,事故造成H人遇难。

据了解,当班下井487人,其中作业区域45人,事故发生后撤出34人。

该矿为国有重点煤矿,核定生产能力200万吨/年,高瓦斯,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无冲击地压。

根据上级监管部门要求“立即开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并制定相应的管控和整改措施,措施不到位的一律不得组织生产和掘进作业",为深刻汲取以上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严防此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矿井开展此次瓦斯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将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

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事故发生后,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队负责人,针对事故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对矿井存在的顶板安全风险进行专项辨识,识别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

(-)成立专项辨识评估领导组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防突矿长成员:副总工程师及一线科室、区队负责人(二)领导组职责1收集与此次事故相关的信息资料。

2.针对本次事故,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开展顶板管理方面专项风险辨识评估,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3.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落实。

4.组织将风险辨识评估成果应用于设计方案、作业规程等技术资料中。

三、矿井相关信息(-)基本信息XXXX(二)矿井顶板管理情况1.采掘工作面部署情况。

目前,矿井布置1个采区。

目前矿井共布置3个采掘工作面,其中1个采煤工作面为XXX综采工作面,1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为XXX上付巷,1个岩巷掘进工作面为XXX底抽巷回风联巷,其它地点以巷道维修及标准化治理为主。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1000字一、概述地下矿山地压灾害是矿山生产中面临的一种重要的安全问题,地压灾害若遭到忽视或失控,将会对工人生命财产造成极大伤害。

因此,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是进行矿山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下煤矿进行地压灾害安全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

二、评价方法1、调研记录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矿井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掘进拱形稳定性和煤矿通风状况,并记录地质开采和支护设施的情况,为后续的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2、地质预测方法包括现场勘察法、浅层探测法、地下物理探测法等,分析地下矿山岩层的变形演化规律,为评价提供定量数据基础。

3、计算机数值方法通过有限元法、矿压危险性区圈法等计算机数值方法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地压变形和支护结构稳定性,提供有效的安全措施。

三、评价结果通过对地下煤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如下:1、地下煤矿井内存在较高的瓦斯含量,对人身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2、地下矿山岩体中存在明显的断裂和裂隙,支护结构稳定性比较薄弱;3、矿区内存在一些放矿排放口不正常、漏气现象,对环境造成污染,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4、矿井内部通风情况不理想,能见度不高,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矿井内通风环境。

四、防治措施1、加强瓦斯控制,严禁使用明火,防止烟雾蔓延,加强瓦斯检测,提高瓦斯泄漏预警;2、加强岩层稳定性控制,加大支护结构和掌子面注浆稳定度,改善地质环境;3、加强污染防治,对排放口进行改造,防止煤尘瓦斯污染环境;4、提高通风环境,加强矿井内通风机组运转,改善通风状况,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五、结论本报告对某地下煤矿进行地压灾害安全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

通过改善矿山的支护设施、加强瓦斯控制措施、改善通风状况和加强矿井内部环保措施,能更好的保证矿山的高效稳定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地下矿山地压灾害评价是对地下矿山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对地下矿山地质压力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确保地下矿山生产安全和正常运行。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评价报告是对地下矿山地下压力的安全评估结果的深入阐述,是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着重探讨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的相关问题。

一、评价报告的内容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是对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一份详实的记录与总结,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山概况在评价报告中,需要对矿山的概况做出详尽的描述,包括矿床成因、矿体分布、地质构造等基本信息,为后续的评价分析奠定基础。

2. 岩层特征评价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矿体岩层特征,包括岩性、结构、构造、裂隙等方面,为矿山地压灾害的评价提供相关基础数据。

3. 地质构造特征评价报告必须对矿山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描述,这是针对矿山地压灾害评价的重要部分。

对矿山岩石学、构造、变形等方面做出详尽描述,识别矿山地压危险性的源头,为对地下压力进行评估提供可支持的数据。

4. 地下压力分析针对矿山地质构造特征做出分析,对矿山地下压力、应力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数学模型、实际监测等多种方法,对矿山地下压力进行定量化分析,为后续预测、制定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地压灾害风险评估在评价报告中进行地压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对矿山地下压力危险水平进行预测和评估,预测和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灾害和事故,分析灾害的出现原因和风险因素。

6. 安全防范建议与建议通过对地压灾害的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评估报告中需包括安全防范建议与建议等,提高矿山安全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评价报告的意义1. 为地下矿山运营提供科学支撑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对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地下矿山的生产提供科学的支撑,降低发生地压灾害事故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

2. 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依据,通过对地下矿山地质环境、压力、应变等进行科学评估,能够为石油、煤炭、金属等矿产地质灾害的防治建立科学依据。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2010年7月30日3时15分左右,我矿-1200东一采区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故,造成6人遇难、1人重伤、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96.29万元。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概况及事故区域自然状况㈠矿井概况我矿位于徐州市沛县境内,距大屯煤电公司 6.5km,距徐州市区约79km。

井田东西走向长13.5km,倾斜宽2.9km,面积约37.8623km2。

目前,探明煤层最大埋藏深度为-1200m,现主采山西组7、9煤,矿井正常涌水量870 m3/h,最大涌水量是907 m3/h。

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属于低瓦斯矿井。

截至2009年末,矿井的工业储量为21492.6万t,可采储量10033.7万t。

我矿于1979年1月开工建设,1986年12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20Mt/a,原隶属大屯煤电公司,1990年1月移交给徐州矿务局。

2009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25M t/a。

我矿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开采上限-260m,开采下限-1200m。

划分四个水平,即 -500m水平、 -750m水平、-1000m水平、-1200m水平。

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

矿井在册职工6332人,其中,原煤生产职工3893人,后勤及非煤职工730人,异地劳务职工1140人,内部退养及其他569人。

目前,全矿共安排3个综采工作面,0.8个炮采工作面和15个掘进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

2009年生产原煤202万t。

㈡事故区域概况1、自然状况发生事故的区域位于矿井-1200m东一采区,该采区东起大屯铁路保护煤柱,西至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北至7煤-1200m 底板等高线,南至9煤-1000m底板等高线。

走向长2006m,倾斜长560m,采区面积1.12Km2。

2、煤系地层该区域主要开采山西组7、9煤,煤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灰~灰白色细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组成的砂泥互层以及煤组成,共含煤两层,含煤系数6.3 %。

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分析报告

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分析报告

2013年度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三月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2013年度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编审人员编制人:防冲办主任:防冲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总经理:目录1、矿井概况及冲击地压防治现状 (1)1.1矿井概况 (1)1.2相邻矿井情况 (2)1.3井田地质 (4)1.4矿井煤层顶底板及巷道支护情况 (13)1.4.1矿井煤层顶底板情况 (13)1.4.1.1 2煤层 (13)1.4.1.2 4煤层 (13)1.4.2 巷道施工方法及支护情况 (14)1.5矿井动力灾难概况 (14)1.5.1矿井冲击地压鉴定情况 (14)1.5.2 冲击地压发生历史 (15)1.5.3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现状 (15)2、采掘工作面接续情况 (16)2.1采煤工作面接续情况 (16)2.2 掘进工作面接续情况 (17)3、区域性冲击危险区划分 (18)3.1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危险性评价 (18)3.1.1 2013年度工作面危险性评价 (19)3.1.2 2013年掘进工作面危险性评价 (31)3.2 要紧结论 (32)4.2013年度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设计、接续注意事项、防冲检测方法及防冲措施 (33)4.1 2013年度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设计、接续注意事项 (33)4.2 冲击地压检测方法 (35)4.3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39)4.3.3 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43)5、本年度防冲队伍建设 (46)6、需要具备的防冲装备 (47)附件1: (49)1综合指数法 (49)2 可能性指数诊断法 (54)1、矿井概况及冲击地压防治现状1.1矿井概况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新泰市西北约5km,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

矿井东南距新泰市区约5km,西北距泰安市区约75km,南距泰(安)新(泰)公路西周路口约0.5km,东距京沪高速公路(G2)新泰北出入口约12km,南距泰新高速公路(S31)新泰南出入口约8km,矿区乡村公路网络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21170工作面掘进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

21170工作面掘进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

常村煤矿21170工作面掘进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2015年1月25日1、概述 (1)1.1工作面位置、四邻关系情况 (1)1.2煤层赋存情况 (3)1.3煤层顶底板岩层结构特征 (3)1.4水文地质情况 (5)1.5地质构造 (5)1.621150工作面地表沉陷情况 (5)2、冲击危险性程度评价 (5)2.1按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 (6)2.2冲击倾向性评价法 (7)2.3综合指数法 (8)2.4经验类比分析法 (12)2.5微震事件记录 (13)3、结论 (14)21170工作面掘进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1、概述1.1 工作面位置、四邻关系情况21170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陈家门以东,地表形态较平坦,总体为西高东低。

本工作面位于21采区三条下山东翼,自上而下第九个工作面,西侧为21采区三条下山煤柱,东侧为F16断层煤柱,工作面上部为已回采的21150工作面,下部为未设计的21190工作面。

21170工作面设计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侏罗系中统下段义马组2-3煤,平均煤厚11m。

本工作面设计上巷走向长932m,下巷走向长931m,工作面斜长230m。

可采走向长度759m,可采储量252万吨。

21170上下巷外段布置在21延深煤柱工作面采空区下。

上巷自21170运煤联络巷开口掘进,与21150下巷留8m净煤柱布置,长度932m,以方位125°,沿2-3煤底板掘进(留底煤1.5m);下巷自21延深辅助轨道下山开口,长度931m,以方位125°,沿2-3煤底板掘进(留底煤1.5m)。

(附图1:21170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21170工作面掘进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图1 21170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11.2 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段义马组2—3煤,为黑色长焰煤,上半部为半亮型块状硬质煤,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煤质较好;下半部为半暗型块状硬质煤,煤岩成分以暗煤为主,含夹矸较多,煤层结构复杂,全煤共含夹矸5—8层,单层厚度多为0.05—0.15m。

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2018年10月20日22时37分51.79秒,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303工作面泄水巷及3号联络巷发生重大冲击地压①事故,造成21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39.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副省长王书坚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赶到现场,成立了以王书坚副省长为组长、有关部门及菏泽市组成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多次与救援现场视频连线,安排部署抢险救援,派出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桂来保带领的工作组,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经9天全力搜救,至10月29日15时30分,最后1名遇难人员升井,救援工作结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经山东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山东煤矿安监局)牵头,组织省公安厅、应急管理厅、总工会、能源局、菏泽市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①冲击地压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煤矿安全规程》主要名词解释)-1-和部门,成立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和综合组。

同时,省纪委省监委成立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专门工作组,与事故调查组共同开展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专家论证、调查取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整改防范措施。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地下矿山地压灾害是由于岩石和矿体的变形和破裂导致地下空间失稳而引发的灾害。

地压灾害对矿山工作面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地压灾害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是矿山管理和生产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矿山地压灾害进行安全评价,从地质条件、工作面布置、采矿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地压灾害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保障矿山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2. 地质条件分析在对地下矿山地压灾害进行安全评价之前,首先需要对矿山所处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

地质条件是地压灾害发生的基础,包括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构造性质、地层情况等。

通过对矿区地质勘查成果的分析和现场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矿山所处地层为片麻岩,岩石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2.矿区存在较多的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对地压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3.矿床埋藏较深,矿山开采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草堆,增大了地压灾害的风险。

3. 工作面布置及采矿方法分析工作面的布置和采矿方法对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具有重要影响。

在此对矿山目前的工作面布置和采矿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工作面的位置、间距及采矿方式等。

经过对工作面布置和采矿方法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矿山工作面的位置相对集中,间距适中,有利于管理和监控地压灾害的发生。

2.采矿方法采用的是传统的锚杆支护法,虽然对地压灾害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存在局限性。

4. 地压灾害潜在风险评估在本章节,我们将对地下矿山地压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量化地压灾害对矿山工作面安全的威胁。

评估的指标包括地应力分布、地压变形、面压力等。

通过对地压灾害的潜在风险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地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工作面所受地压较为平稳。

2.工作面的地压变形较小,未出现明显的收敛和塌陷现象。

3.部分工作面面压力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5. 对策和建议基于对地下矿山地压灾害的安全评价和潜在风险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保障矿山工作面的安全生产:1.加强地下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掌握工作面的地压和变形变化情况。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保卫煤矿“7·22”一般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保卫煤矿“7·22”一般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保卫煤矿“7・22”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2016年7月22日17时8分,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保卫煤矿(以下简称东保卫煤矿)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42.05万元。

2016年7月24日,依法成立了由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哈东监察分局、双鸭山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保卫煤矿“7·22”冲击地压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邀请了双鸭山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聘请了4名专家参加事故原因分析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技术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一)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 1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双鸭山矿务局,1947年建企,2001年改制为双鸭山矿业集团,2009年分立为黑龙江龙煤双鸭山分公司和双鸭山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改制为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双鸭山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现隶属于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现有 9处煤矿,核定能力1173万吨/年(按照276天核定)。

安全监管体制实行公司和煤矿两级管理,全公司所属各矿均按规定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

(二)东保卫煤矿概况。

东保卫煤矿隶属于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双鸭山市宝山区,是省属国有重点煤矿,证照齐全有效,为正常生产矿井。

东保卫煤矿于1983年12月开工建设,1986年6月投产。

6·9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6·9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吉煤集团辽源矿业公司龙家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9”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2019年6月9日19时48分,吉煤集团辽源矿业公司龙家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家堡煤矿)305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9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06.06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王勇国务委员作出重要批示。

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和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景俊海就事故抢险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分别作出批示指示,常务副省长吴靖平、副省长朱天舒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宋元明率工作组赶到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经吉林省政府批准,依法成立了以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吉林煤矿安监局)局长李峰为组长,由吉林煤矿安监局和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公安厅、总工会、能源局、国资委及长春市政府相关人员组成的龙家堡煤矿“6·9”冲击地压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聘请力学专家、- 1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等4人组成专家组参与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下设救援组、技术组、管理组和综合组。

同时,吉林省纪委省监委派员监督。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专家论证、调查取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一)上级公司基本情况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辽矿公司),前身为辽源矿务局,成立于1947年,2005年12月26日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隶属于吉林省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吉煤集团)。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

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安全评价报告地压灾难是每个矿山都无法回避的危害矿山安全生产的矿山地质灾难之一。

华锡集团铜坑矿要紧生产的三大矿体按上、中、下依次分布为:细脉带矿体、91号富矿体和92号巨型矿体。

由于细脉带矿体上部存在发火区,同时受到民采的严峻破坏,其开采技术条件十分复杂。

目前,细脉带矿体、91号矿体开采还没有完全终止,铜坑矿形成了多矿体、多中段开采的局面,除此之外,上部细脉带矿体、91号矿体的开采和民采破坏区域形成了复杂的空区,92号矿体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空区不断形成与扩大,使得铜坑矿的地压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进一步操纵地压灾难给铜坑矿带来的严峻阻碍,必须在综合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铜坑矿防治地压灾难的技术方法与措施进行综合评判,找出薄弱环节,提出计策措施,从而进一步增强铜坑矿防治地压灾难的能力。

2、地压问题与地压灾难2.1 广义地压和狭义地压地下采矿,最差不多的生产过程确实是破裂岩石和矿石,爱护顶板和围岩的稳固性。

开挖掘进井筒、巷道、硐室、采场〔工作面〕,并加以爱护〔支护〕以防止顶板和围岩垮落。

开井送道,假如不加以支撑爱护,井巷那么发生变形或破坏。

这种变形或破坏现象称为地压现象。

采动阻碍区域内的岩体,称为围岩;区域外的岩体称为原岩,原岩作用于围岩上的压力,称为广义地压。

围岩位移与所冒〔落脱〕离原岩的岩〔板〕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压力,称为狭义地压。

2.2 地压问题与地压灾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耳闻目睹一些因地压造成的一些灾难现象,但到目前为止,对地压灾难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为此,本报告把地压灾难定义为:地压灾难即指在人类与地下工程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活动作用超过地下工程环境的承载能力,致使地下工程环境的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到严峻破坏,以至部分或全部失去其服务于人类的功能,甚至对重大设备、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峻威逼;并因此反作用于人类,造成人类生命财产严峻缺失的自然社会现象,它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叙述目的与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依据(包括行政规章、规范、技术资料)。

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2评价区基本情况分别对煤矿和评价区(矿井、煤层、采区、工作面(掘进巷道)、大巷、硐室)位置、煤层赋存特征与顶底板岩性、厚度情况。

叙述是否有埋深超过400米的煤层,且煤层上方100米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坚硬岩层。

叙述是否发现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

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是否发生过冲击地压或经鉴定为冲击地压煤层。

3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3.1地质因素在地质类因素中,如果某个矿井曾经发生过冲击地压,则能够表明该矿井具备发生冲击地压的充分必要条件,发生次数越多,则冲击地压危险越高;开采深度越大,则围岩应力水平及冲击地压危险越高:上覆裂隙带内坚硬厚层岩层距煤层的距离越近,则顶板运动断裂时产生的震动对冲击地压的影响越大;煤层上方100m范围顶板岩层厚度特征越明显,则储存和释放弹性能的能力越強,对冲击地压危险的影响越大;开采区域内构造引起的应力增量越高,对冲击地压的影响越大;煤的単轴抗压强度越高,煤体的完整性越好,煤体越容易冲击破坏;煤的弹性能指数越大,其储存弹性能的能力越强、冲击破环的强度越大。

报告需要对评价区的以下各个地质因素进行分析。

3.1.1原岩应力原岩应力是引起地下工程结构变形和破坏的力源。

原岩应力约为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之和。

3.1.2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煤岩体弹性的变形程度,主要受到能量聚集程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煤岩体的弹性变化程度越大,出现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将会进一步增加,也就是发生几率更大。

3.1.3煤岩层的结构特点对采场矿山压力显现产生明显影响的煤(岩)层或岩层组。

这些岩层(组)一般为相对厚而硬的岩层,易于积聚高弹性能,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岩层,低(浅)位坚硬岩层也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

3.1.4煤层厚度及变化覆岩空间结构在形成过程中产生顶底板的破裂、下沉、旋转等运动,可能诱发冲击型突出。

矿业管理-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办法(模板)

矿业管理-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办法(模板)

2.3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办法2.3.1 总则第一条发生过冲击地压或经鉴定煤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矿井,所有工作面开采前必须对本工作面及其所影响的区域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论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第二条在无冲击地压煤层中的三面或四面被采空区所包围的地区、构造应力区、集中应力区开采和回收煤柱时,参照本办法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

第三条集团公司成立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审查小组,生产副总工程师任组长,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技术中心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有关矿井成立由防冲、技术、安监、设计、地质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评估小组,矿总工程师任组长。

第四条评估工作由矿总工程师全面负责。

2.3.2 评估第五条采煤工作面区域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纳入矿井工作面开采评估,并在切眼贯通后7日内以报告形式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六条掘进工作面区域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由矿井总工程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应与掘进工作面设计同步进行,并在掘进工作面设计完成后7日内经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小组审查形成评估报告,报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评估为强冲击危险的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七条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估既要进行整体定性,又要进行分段定级。

第八条整体定性相关要求:1、采掘工作面施工前需依据地质因素(见附表1)、开采技术因素(见附表2),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区域冲击地压危险状态整体定性。

W。

2、依据附表1确定采掘工作面区域地质因素冲击地压危险状态评估指数1t111max11∑∑===n i i n i it WW W 式中:W t1 —地质因素冲击地压危险状态评估指数;W i —第i 个地质因素的评估指数;W imax —第i 个地质因素的指数最大值;n 1 —地质因素的数目。

依据附表2确定采掘工作面区域开采技术因素冲击地压危险状态评估指数2t W 。

221max12∑∑===n i i n i it WW W 式中:W t2 —开采技术因素冲击地压危险危险状态指数;W i —第i 个开采技术因素的评估指数;W imax —第i 个开采技术因素的指数最大值;n 2 —开采技术因素的数目。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可靠性技术论证报告

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可靠性技术论证报告

目录1 矿井概况 (1)1.1 交通位置 (1)1.2 井田范围与相邻关系 (1)1.3 井田地层 (2)1.4 煤层及顶底板 (2)1.5 矿井地质条件 (4)1.6 水文地质条件 (5)1.7 煤层冲击倾向性 (5)1.8 矿井储量 (6)2 矿井冲击地压情况 (6)2.1 常村矿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6)2.2 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分析 (6)2.3 常村矿冲击矿压发生的基本规律 (9)3 冲击危险性划分 (9)3.1 区域划分 (9)3.2 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评价 (10)4 矿井开采方案 (17)4.1 开采原则 (17)4.2 采区布置 (17)4.3 生产接替 (18)5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 (19)5.1 治理目标 (19)5.2 防治原则 (19)5.3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机制 (20)5.4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 (21)5.5 防冲设备投入 (27)5.6 防治技术措施的效果评价 (26)6常村煤矿防冲技术措施可靠性分析 (27)6.1 冲击地压防治思想、目标明确 (28)6.2 矿井防冲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 (28)6.3 降低开采强度 (28)6.4 开采布局调整针对实际综合防治措施科学合理 (29)6.5 认真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29)7保障措施 (30)7.1 加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 (30)7.2 充实矿井防冲技术力量 (30)7.3 规范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 (30)7.4 认真执行冲击地压防治有关规定 (30)7.5 抓好矿井冲击地压工作目标考核管理 (31)7.6 确保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投入 (31)7.7 开展好防治冲击地压知识培训 (31)8 结论 (31)常村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可靠性论证报告1 矿井概况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为省属国有企业,于1958年建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常村镇境内,涧河穿过矿区。

二矿冲击地压演练报告

二矿冲击地压演练报告

羊草二矿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及评价报告为了进一步完善我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检验矿井应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羊草二矿2020年6月20日进行了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现对演练过程总结如下.一、演练时间2020 年6 月20 日9:00-10:00o二、演练地点-435联络巷(距1014顶层回采工作面上出口150米处)三、演练目的通过事故演练,对以下项目进行检验、总结、提高。

1、检验和暴露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缺陷,改善各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

检验快速应变能力:主要对三个“到位”进行检验,分别是人员到位、材料设备到位、措施及指挥到位。

2、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实战技能和熟练程度。

检验矿井灾害救援协调指挥能力:检验发生事故后,救援指挥中心(矿救援领导小组、调度室)指挥程序运作的有效性、救灾指挥采取措施的果断性和正确性、图纸资料准确性和全面性,各方面救援行动的迅速性、协调性。

3、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提高整体应急事故反应能力。

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的体系。

通过事故演练,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处置程序,提高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达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I W J 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四、演练准备各部门、机构和人员按《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规定的职责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备齐演练设备,并熟悉演练方案和演练活动。

五、参加演练的单位1、全矿各科室、各段队2、医疗卫生所3、公司救护队六、演练过程模拟事故现场-435联络巷(距1014顶层回采工作面上出口150米处)。

9:00二采跟班段长、瓦检员分别向矿调度室电话汇报,-435联络巷(距1014顶工作面150m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巷道局部冒顶,长度1米,高度约2.0米,压风管路仍正常工作,没有人员被埋压,人员可以通过。

在接到冲击地压事故汇报第一时间,矿紧急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达查清灾区人员和井下人员情况,命令井下人员立即撤离。

某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

某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

某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某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一、概述某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矿山企业,其主营业务为采矿和生产相关矿产品。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冲击地压安全一直是公司非常重视的工作。

为了确保矿山安全运行,公司定期进行冲击地压安全评价,以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并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本次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旨在对公司的冲击地压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冲击地压安全管理水平。

二、评价内容冲击地压是指煤层压力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爆破的现象,是煤矿事故中常见的一种。

要评价某矿业有限公司的冲击地压安全情况,需要有以下内容:1.资料收集收集企业的历史事故数据、矿山地质和构造图、采掘方式、巷道开挖情况、煤层赋存特征等相关资料。

2.现场考察实地考察、调查和分析矿井各级巷道的冲击地压情况,了解矿井局部冲击地压损伤情况和应急抢救情况,以及巷道支架、锚杆和钢束等支护设备的应用等。

3.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历史事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矿井历史冲击地压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和影响,找出问题所在,并为企业提供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建议。

4.问题总结重点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技术不足、管理不严、应急处置不当等,进而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为企业未来的冲击地压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三、评价结果经过上述的评估和评价,某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状况如下:1.安全运行情况公司在冲击地压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措施,使得冲击地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煤井生产经营各项指标均保持良好的水平,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存在的问题虽然某矿业有限公司在冲击地压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巷道支护设备的应用水平不高;2)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落实不到位;3)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

3.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基于上述评价结果,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巷道支护设备应用水平,加强支护工序和施工技术培训;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3)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和预案训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专家组技术鉴定报告(1)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专家组技术鉴定报告(1)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专家组技术鉴定报告(1)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专家组技术鉴定报告2015年12月27日摘要1.事故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2.企业性质:国有重点3.事故时间:2015年12月22日10点42分20秒4.事故地点:13230工作面运输顺槽(以下称“下巷”)波及范围:13230工作面下巷超前工作面160米5.事故类别:冲击地压6.事故性质:该事故是一起矿区大范围矿震引发的冲击地压事故。

7.直接原因:2-3煤具有强冲击倾向性;13230工作面上部13210、13190、13170、13150、13130等5个工作面已经开采完毕,形成了长730米、宽950米的采空区;13230工作面开切眼以东为千秋矿21121、21141工作面采空区;下部600~700米处有落差为50~500米的F16断层;13230工作面顶板上覆岩层为280米灰白色砂质泥岩及380米巨厚砾岩层;矿井地表沉陷系数为0.30~0.70,顶板垮落不充分。

这些因素使13230工作面及其相邻区域大范围应力场重新分布并形成高度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矿区大范围矿震(事故发生的同一时间内相邻矿井杨村矿、跃进矿、千秋矿微震监测系统均监测到大能量微震事件,震源影响范围达5公里),引发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

8.伤亡人数:死亡2人。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专家组技术鉴定报告一、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以下简称耿村煤矿)隶属于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矿井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之南2~3km,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44′30″~111°47′0″,北纬34°42′30″~34°44′0″,东距义马市17km,北距渑池县城2km。

矿井始建于1975年,1982年底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
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编审人员
编制人:
防冲办主任:
防冲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2
2020年4月19日
总经理:
3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1、矿井概况及冲击地压防治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矿井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相邻矿井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井田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矿井煤层顶底板及巷道支护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矿井煤层顶底板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1 2煤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2 4煤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巷道施工方法及支护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矿井动力灾害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矿井冲击地压鉴定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冲击地压发生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采掘工作面接续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采煤工作面接续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掘进工作面接续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区域性冲击危险区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危险性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工作面危险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掘进工作面危险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