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泪国耻》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战第一课:血泪国耻
(播放视频)神八发射场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段视频,还有印象吗?
神八飞天成功,举国欢庆,世界震惊,这标志着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华民族正一步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你知道,100多年前的旧中国是什么样子吗?(学生简单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走进中国近代史上那“屈辱的开端”,板书课题。
(不要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再现神八发射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可过去的中国却受他国压迫,让生对过去的祖国感到好奇,产生了探究欲望。
】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人民的控诉
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教师板书:林则徐)
2.出示虎门销烟图片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板书:虎门销烟)
.
虎门销烟
【设计意图:从学生耳濡目染的林则徐入手,了解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伟人形象。
然后,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便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
3.了解鸦片战争
(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资料,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呢?
预设:太悲惨了,太可恶了。
预设:鸦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仔细阅读将有关鸦片的数量用笔画出来。
(让学生感受数字的作用。
)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设计意图: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时,应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话说,想说话。
让学生画出有关鸦片的数字信息是让学生从数字中感知,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
】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资料大搜集——了解鸦片危害
教师引导: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关于“鸦片危害”的资料,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还有个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一会我们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最多,汇报时语言最完整。
怎么样,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性调查活动,学生能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同时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活动做好物质或知识准备。
】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有序的汇报自己的资料,组长和其他成员注意倾听,并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分类、作好记录,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评价。
教师:同学们,刚才交流的热火朝天,想必收获一定不少吧!能把你们的信息展示给同学们吗?在汇报之前老师还有几个小要求:
第一小组展示:……
教师适时组织小组互评: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汇报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第二小组展示:………
教师适时评价(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学习方法,第三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表现非常出色,这才是做大事者的胸怀)(君子不夺人之美)(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使人体力衰竭,意志消沉,骨瘦如柴,甚至丧命无家可归
评价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每个小组,如:第()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第()小组听得最认真,第()小组最会整理资料等方面,对每个小组的成绩予以肯定。
让每个小组都真实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最伟大。
教师小结: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是我们学习、了解新课的第一手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式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小组汇报时,采取“这一个小组先说,其它小组还有补充的吗?”方式,引导学生倾听
别人的汇报,并作必要的补充,而不是重复别人的汇报内容,让学生的汇报更准确,有顺序、有梯度。
】
4、教师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深情地诉说:从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中,我们深切地了解鸦片的危害真的让我们非常痛心,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吧!相信你们观看后会更加憎恨侵略者,产生爱国主义情感。
播放课件:人们吸食大烟、无家可归等图片资料并配视频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件或图文的形式,及时补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料,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
5、祖国妈妈我想对您说……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人与国旗对话:资料我们看完了,从同学们凝重的表情中,我感觉你一定有话想要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说吧!
学生从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中受到了震撼,有的已经留下了眼泪,深情地对祖国母亲说……(此时已经达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效。
)
师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个爱国的孩子,祖国母亲为你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以材料为佐证,以交流为途径,以呈现画面为感染源,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学习,联系实际,感受祖国母亲被欺辱事实,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爱国意识,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效。
】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
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
2读一读
《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
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教师课件出示:《南京条约》的内容
教师小结: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
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板书设计:《南京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设计意图:通过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反(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两方面事例,使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认识。
明白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增强民族责任感。
】
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尽情畅谈
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
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对话,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的行为,强调小学生该怎样做,又让学生把抽象的想法落实到生活实际中,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这也体现了
课程标准强调的对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
多元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后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达成,又要关注学生体验。
】
六、达标测试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这是百年屈辱的开始。
2、中国历史上签订的第一个屈辱的卖国条约是()。
3、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达标测试题体现了一节课的主题内容,表明了一节课的重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前世不忘,后事之师,祖国强大了,但我们应该勿忘国耻。
鸦片战争,仅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屈辱开端的一页,那旧中国还遭受了哪些屈辱呢?中国人民又进行了哪些抗争呢?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1、血泪国耻
屈辱的开端
林则徐虎门销
使人体力衰竭,意志消沉,骨瘦如柴,甚至丧命,无家可归。
《南京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体现了一节课的主题内容,表明了一节课的重点,突出了鸦片战争的危害,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使教学目标集中凝炼,一目了然。
】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1、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本节课通过互联网的百度搜索查找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鸦片的输入、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讨论,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课后开展实践调查研究活动,打好基础,以便于学生在行动中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同学,前置性调查不够充分,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效果不好,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够深入。
2、在思考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教材提供的范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必须通过学生的前置性调查,得到鸦片战争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补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料,使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较大震撼,在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史实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使用建议
1、重视前置性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最好能事先设计好前置性调查表,以便让学生目标明确的开展好课前调查活动。
2、本节课重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分组问题尤为重要,教师最好能够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
3、教师对于一些补充性资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有所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资源;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电脑打印机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关于“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方案”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等情况,灵活处理。
“鸦片战争”资料收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