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及地均占有水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

2.受气候条件制约,我国水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由南向北递减。

3. 不管是大气降水、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必须通过土壤载体变成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4.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动态水量。按照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年河川径流深的地区变化,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地带,分别是:、、、。

5.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一)降水我国年降水总量约为62000×108m3(二)地表水: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动态水量。按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河川径流量的地区变化,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地带。(三)地下水:我国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的分布趋势大体相似,南方多,北方少。(四)土壤水资源

第二章.

1.渠系水利用系数:指由末级固定渠道放出进入田间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灌溉总水量之比,包含渗漏、蒸发损失,也包含泄水、退水以及工程失事后造成的跑水损失

田间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水输送过程中蒸发漂移、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等损失大小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内,田间实际灌水面积计划湿润层内土壤中得到的净水量与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供给田间总水量的比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从水源引水到田间形成土壤水过程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它是从渠首引进灌溉水量扣除渠系和田间损失水量后与总引水灌溉水量的比值,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水分利用效率: 表示的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转化效率WUE

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就需提高产量水平,或减少田间耗水量,或是同时发挥作用。

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两个途径?提高产量水平,减少田间耗水量

3.农业用水战略对策: 发展节水型农业,持续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结构,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农业水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施有效补偿制度;加强农业水资源宏观调控,区域管理

第三章.

1.土壤水:自然界中的水,通过降水或灌溉等途径进入到土壤中,被土壤颗粒吸附或由于毛管张力而存在于土壤孔隙之中。

水分的大循环:水分以水蒸气状态,由海洋带向陆地,通过降雨、降雪又还原为液态水,经过河流回到大海。这种现象称为水分的大循环。

水分的小循环:一部分水分从土壤和水面蒸发以及经过植物蒸腾作用,直接进入大气形成云层并重新降水,这叫大陆内的水分循环,又称为小循环。

农田水循环:是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循环,研究农田水循环应该以土壤介质为着眼点,研究土壤水的收人和支出过程(水量平衡)。

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这时若继续供水,多余的水不能保持住而向下层土壤渗透。

永久凋萎点:是指作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或作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位于土壤永久凋萎点和田间持水量间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即作物吸收这部分水量的难易程度。

农田水分调控:是指通过各种人工措施来调控土壤水—大气水界面和土壤水—地下水界面这两个界面的水分交换,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在土壤根区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的适宜土壤水分剖面和水势剖面,同时减少地下水和土壤水分的无效损失,促进水分的有效利用。

2.农田“五水”指大气水、土壤水、作物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3.农田水循环过程: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的过程中,被作物冠层截留一小部分,穿透冠层的雨水落在地表,一部分渗入土壤,一部分沿土壤表面向低处流去,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分,一部分存储在土壤中,一部分向下渗透,补给浅层地下水;留在土壤中的水分或者通过地表蒸发到大气中,或者被作物蒸腾作用下返回大气中;

4.土壤作为介于大气和地下含水层之间的多孔介质,为大气水、作物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枢纽和缓冲器。

5.简述SPAC系统,并阐明其机制和过程?土壤是供给作物吸水的来源,而大气则是作物散失水分的去路。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到冠层的各个部分,水分通过作物叶面的气孔最终散失到大气中。因此,水分从土壤经过作物到大气保持着连续状态,而土壤、植物和大气构成了水运行的连续通道。机理:在SPAC中各部位水势的顺序是土壤>根>茎>叶>大气。叶面蒸腾时首先引起叶水势的下降,从而在叶、茎之间产生水势差和水势梯度,使水分由茎部向叶流动,接着在茎-根之间和根-土之间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形成由土壤经作物到大气的水流。过程:地下水面处的水分在毛管作用下向上运动至土壤;土壤水分在土水势梯度作用下由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根系附近的土壤水分在根—土壤水势差作用下由土壤进入植物根系;植物体内的水分在体内水势梯度作用下从根系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叶中的水分在蒸汽压作用下向大气中扩散等。

6.从构成来说,农业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截流水和净化后的废污水。

7.简述土壤水资源的特性?(1)对降水的依赖性与相关性(2)不易保存性(易耗失性) (3)不可开采性与就地利用性(4)可调控性

8.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首先是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能讯使施入土壤中的氮磷钾肥料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固定,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从而可以减少养分流失。其次土壤有机质在降解过程中生成的多糖和腐殖酸等能增加有机胶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不仅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疏松,提高渗水能力,而且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增加土壤储水能力。

9.举例说明农田水分管理的措施?(一)调控土壤水—大气水界面结构和形状,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改变土壤水—大气水界面结构的措施有(蓄水保墒):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水的无效蒸发。通过平整土地和采用垄作技术改变土壤表面形状,使降水和灌溉水均匀入渗,防止产生地表径流,增加降水和灌溉水渗入土壤的水量,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壤“水库”的库容。(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渗水和储水能力:改善表层土壤结构的措施有: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在土壤中添加少量化学制剂,如保水剂、抗旱剂。(三)控制地下水—土壤水界面,促进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修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