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资料

合集下载

2024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

2024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

2024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1. 土地利用现状: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

其中,农田利用率较高,但存在部分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进行整治和调整。

2. 土壤质量状况:市级土壤监测显示,部分地区土壤质量较差,存在施肥过量、农药残留等问题。

需要通过土壤改良和保护措施,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作物生长。

3. 水资源利用情况:市域内的水资源总量充足,但存在地区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

4. 植被覆盖率:市域内植被覆盖率整体较高,但仍有部分地区植被减少或退化的情况,需要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土地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市级政府积极推动土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未能按照计划完成工程任务,需要加强督导和推动,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6. 水土流失情况: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需要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坡地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土地资源。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必须根据以上资料,科学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保障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水土保持保护农田与防止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保护农田与防止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保护农田与防止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农田以及防止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土保持的概念、农田保护以及土壤侵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土保持的概念及重要性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水土管理和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田、防止土壤侵蚀,以保持和改善土地的劣化,维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对于农田的生产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农田资源: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的肥沃土壤,提高农田的利用率,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预防土壤侵蚀: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击,防止土壤被侵蚀,减少土地退化,保护土壤质量。

3. 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防止水源枯竭,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

二、农田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农田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1. 植被保护:植物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击,同时植被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分的流失。

2. 土壤改良:通过适当的施肥、翻耕和深翻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的侵蚀。

3. 建立水渠和沟渠:合理的水渠和沟渠能够引导水流,减少水流对农田的侵蚀,降低农田遭受洪涝灾害的风险。

4. 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三、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防治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重力等自然因素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对农田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1. 影响农田生产力:土壤侵蚀会导致农田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农田的产量。

2. 水资源浪费:土壤侵蚀会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大量土壤和水体的浪费,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3. 水污染:土壤侵蚀会导致农田中的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流入水体中,引起水体的污染,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2023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

2023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

2023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1. 《水土保持法》和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最新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国家、省、市、县的规范和指导意见。

2. 地质地形图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获取最新的地质地形图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提供参考。

3. 气象数据和降水量统计:收集气象数据和降水量统计资料,分析不同季节和年份的气候变化规律,了解降雨量分布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4. 土壤侵蚀评价结果:进行土壤侵蚀评价,获取不同地区的土壤侵蚀等级和侵蚀强度数据,确定重点治理区域和侧重治理措施。

5. 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和成功案例:研究并了解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和成功案例,包括石山沟造林工程、梯田水利工程等,学习和借鉴其经验和做法,为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提供参考。

6. 农业耕作制度和农业措施:了解农业耕作制度和农业措施,包括种植结构调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分析其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和作用,为制定农业水土保持方案提供基础。

7. 植被覆盖和植树造林情况:调查并了解不同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和植树造林工程的进展情况,评估植被对土壤保持的贡献,为制定植被恢复和保护方案提供依据。

8. 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状况:收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资料,包括水资源供应情况、水权分配制度等,分析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案。

9. 防沙防风工程建设情况:了解防沙防风工程的建设情况,包括沙漠化地区的固沙治理、防风护林工程等,评估工程的效果和问题,制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案。

10. 水土保持技术和设备发展情况:调查和研究最新的水土保持技术和设备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为选取适合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供参考。

11. 宣传教育材料和活动策划方案:准备宣传教育材料和策划相关的活动,包括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册、宣传海报、宣传展览等,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识。

土地平整实践的基本原理

土地平整实践的基本原理

土地平整实践的基本原理
土地平整实践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地形调整、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

这些原理相互依存,通过合理的实践措施,可以达到将不平整的土地变得平整,并使其适合农田、城市建设或其他用途的目标。

首先,地形调整是土地平整的基本原理之一。

地形调整是指对土地进行改造,使其表面的高低起伏得到平整。

这可以通过挖土填山、开凿水道、修建护岸等手段实现。

地形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机械化操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其次,土壤改良是土地平整实践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的结构、成分和肥力,使土壤具备较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等特性。

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石灰、磷肥、钾肥等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同时,土壤改良还可以通过翻耕、深翻、培土、改良灌溉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结构。

最后,水土保持是土地平整实践的第三个基本原理。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控制水分的排泄和保留,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发生。

水土保持可以通过修建沟渠、植树造林、修筑浸水桩、设置防尘网等手段来实现。

水土保持工程的目的是保护土壤层和土地利用,减少水源污染和水流速度对土地造成的破坏。

综上所述,土地平整实践的基本原理包括地形调整、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

这些
原理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合理的实践措施,可以达到将不平整的土地变得平整,并使其适合农田、城市建设或其他用途的目标。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地条件和目标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土壤和水文特性,制定相应的土地平整方案,以确保土地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壤的利用和改良措施

土壤的利用和改良措施

土壤的利用和改良措施一、土壤的重要性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因此,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及维持生态平衡都至关重要。

二、土壤利用的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确保不同类型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2.种植多样化:通过种植不同作物轮作、间套等方式,提高土壤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

3.集约化管理: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实现高产稳产。

4.保护优先:加强对耕地、森林等重要土地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用。

三、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1.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常见的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秸秆等。

2. 合理施用化肥合理施用化肥是提高农田产量和保护环境的关键。

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配比化肥种类和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

3. 耕作措施耕作措施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时翻耕、深翻耕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发展。

合理利用耕作技术如旋耕、条播等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4.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是防止水源涝灾、减少水源污染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梯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带、开展防风固沙工程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5.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改良土壤的生态友好方法。

例如,合理利用绿肥、豆瓣菜等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

同时,引入适宜的土壤生物如蚯蚓、细菌等也可以促进土壤结构改善和养分循环。

四、未来发展方向1.科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精准农业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土壤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利用。

2024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范文(2篇)

2024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范文(2篇)

2024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范文____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范文一、引言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水土保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____年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资料进行详细说明。

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具体包括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趋势等。

通过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情况的研究,可以为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水土流失状况调查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具体包括水土流失的类型、程度、分布情况等。

通过了解水土流失状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

四、土壤质量状况调查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土壤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对于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对土壤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具体包括土壤的肥力、酸碱度、质地等指标。

通过了解土壤质量状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五、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状况调查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制定水土保持方案,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具体包括水资源的供应状况、水质的污染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通过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可以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影响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发生的概率等。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减灾。

七、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生态环境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对生态环境的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土壤改良资料

土壤改良资料
土壤改良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措施
• 施用有机肥、化肥、生物肥等 • 改善土壤结构 • 调节土壤水分和气体条件
04
土壤改良技术的实施方法
土壤改良前的土壤检测与分析
土壤检测与分析的目的
•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 • 评价土壤肥力状况 • 为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土壤检测与分析的方法
• 土壤样品采集 •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
土壤改良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的影响
•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保障粮食安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土壤改良技术的未来展望
对土壤改良技术的未来展望
• 生态友好型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 • 智能化土壤改良技术的普及 • 综合性土壤改良技术的发展
土壤改良技术的未来展望对农业的影响
•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保障粮食安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 • 改善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 • 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土壤改良在园林景观中的具体措施
• 施用有机肥、化肥、生物肥等 • 改善土壤结构 • 调节土壤水分和气体条件
土壤改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土壤改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减少土壤污染 • 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促进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DOCS
土壤改良技术面临的挑战
土壤改良技术面临的挑战
• 土壤污染的严重性 • 农业生产资源的紧张 • 气候变化的影响
土壤改良技术的应对措施
•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 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 适应气候变化
未来土壤改良技术的发展方向
未来土壤改良技术的发展方向

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保证措施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保持水土资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以减轻自然灾害风险、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水土保持的保证措施。

一、土壤改良措施土壤改良是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其中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石灰的施用、水稻秸秆的还田、绿肥的种植等。

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石灰的施用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水稻秸秆的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的流失;绿肥的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二、植被恢复措施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增加植物覆盖度,减少土壤的直接暴露,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其中包括植树造林、草地恢复、草地保护等措施。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保护能力;草地恢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草地保护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三、坡面整治措施坡面整治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修整坡面,改变坡面的坡度和坡向,以减少坡面的侵蚀和流失。

其中包括梯田的修建、沟壑的疏浚和整修、垄沟的构建等。

梯田的修建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坡面的坡度和坡向,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沟壑的疏浚和整修可以加大沟壑的断面,提高沟壑的承载能力,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垄沟的构建可以形成一定的防护层,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四、水资源管理措施水资源管理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利用,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中包括水资源的调配和分配、水源涵养和保护、防洪排涝等。

水资源的调配和分配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水源涵养和保护可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和水源水质,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排涝可以通过建设水利设施,加强洪水预报和防洪措施,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土壤学b与水土保持原理参考书

土壤学b与水土保持原理参考书

土壤学b与水土保持原理参考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土壤学的定义与分支2.水土保持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3.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学的区别与联系4.土壤学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5.参考书目正文1.土壤学的定义与分支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形成、性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旨在探究土壤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土壤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土壤物理学(研究土壤温度、土壤水、土壤呼吸等)、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学。

2.水土保持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防治措施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并采取工程措施、林业措施等手段来防治水土流失。

此外,水土保持学还涉及水土保持规划,即针对一个流域或区域,制定出一套保水保土的具体方案。

3.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学的区别与联系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学在研究内容和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土壤学主要关注土壤本身的性质和功能,而水土保持学则更注重研究水土流失现象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防治。

尽管如此,两者在很多方面仍有密切的联系。

比如,在土壤学研究中,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水土保持学在研究过程中,也需要借助土壤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评价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效果。

4.土壤学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土壤学在水土保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土流失的发生机制,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土壤物理学方面,研究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灌溉制度和选择合适的保水剂;在土壤化学方面,研究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土壤改良和植物营养调控的重要依据;在土壤微生物学方面,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水土流失。

5.参考书目《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土壤保护措施

土壤保护措施

土壤保护措施概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对于保护土壤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防止土壤的退化和污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保护措施,包括植被保护、合理耕种、合理用药、水土保持以及土壤改良等。

1.植被保护植被是土壤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为了有效保护土壤,需要保持并增强植被的覆盖,包括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并且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草坪建设:建设草坪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率,减少土壤表面的蒸发,防止土壤液化和侵蚀。

2.合理耕种合理的耕种方式对于土壤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理耕种方法:轮作休耕:通过轮作休耕,能够减少连作连收对土壤的损害,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深松翻耕:通过深松翻耕,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

有机肥料的使用: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3.合理用药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不当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合理用药也是土壤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农药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在农药的使用上,应该控制使用量和频次,尽量减少对土壤的冲击。

4.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构建沟渠:在农田中设置沟渠,能够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植被覆盖带:在沟渠边缘和坡地上设置植被覆盖带,能够有效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抗冲性。

隔离草坪:在坡地上建设隔离草坪,能够有效防止坡面径流,减缓水流速度。

5.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以保护土壤资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施加矿质肥料:矿质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

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模版(四篇)

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模版(四篇)

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模版____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如下所示:一、土地资源调查数据:1. 土地利用现状图2. 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表3. 土地质量评价报告二、水资源调查数据:1. 水资源分布图2. 水质监测报告3. 周边水体流向分析报告三、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资料:1. 森林覆盖率分析报告2. 农田面积变化趋势图3. 城市扩张规划方案四、土地退化防治技术资料:1. 土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2. 土壤修复方法技术手册3. 植被恢复方案与操作指南五、农业生产发展规划:1. 农田种植结构调整方案2. 农业生产减草治地技术资料3. 农田改良技术指南六、生态保护监测资料:1. 生态监测点位数据表2. 生态环境评估报告3. 植物物种分布调查报告七、政策法规与宣传教育资料:1.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解读文件2. 宣传教育手册设计方案3. 活动策划与实施方案以上是____年水土保持方案所需资料清单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模版(二)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发布的《国家水土保持规划(2021-2030年)》4. 国家水利局发布的《水土保持行动计划(2021-____年)》二、水土保持工作相关统计数据1. 各省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程度等数据2. 各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果和效果评估数据,包括土地水土保持面积、水土流失减少量等数据三、科研成果和技术文献1. 最新的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和技术文献,如土壤保护和修复技术、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技术等2. 水土保持领域的专业期刊和研究报告,如《土壤学报》、《水土保持研究》等四、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经验1. 过去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经验和效果评估报告2. 各地水土保持项目的案例研究和总结报告,包括不同地区的土壤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方案五、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调研报告1. 国家有关部门、省级政府和市县政府制定的水土保持方案调研报告,包括问题分析、目标设定和实施措施等2. 中国科学院、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水土保持研究报告,包括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结果和建议六、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经验案例1. 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经验案例和技术创新2. 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和管理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七、国际先进水土保持方案和技术1. 国际水土保持领域的先进方案和技术,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水土保持政策和实践经验2. 国际组织和国外科研机构的水土保持研究报告和技术标准,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土壤保护组织等的相关文件以上是一份关于____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这些资料可以为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提供支持和参考。

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水土保持学是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的学科,其主要原理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土壤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等。

下面将对这些主要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土流失控制是水土保持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下,水流、风力、重力等作用下,土壤被剥蚀、冲刷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还会导致水质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

因此,控制水土流失是保护水土资源的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植被覆盖、修筑滞洪设施、梯田建设等,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被冲刷。

二、土壤改良是水土保持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土壤改良是通过调整土壤结构、改进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以提高土壤质量的过程。

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加有机肥料、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深翻耕作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从而促进作物生长。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是水土保持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合理利用包括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等。

例如,采取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生态恢复是水土保持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生态恢复是修复、重建或改造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恢复。

生态恢复包括恢复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修复水体等。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可以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土壤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等。

这些原理是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的基础,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水土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坚持水土保持原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023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

2023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

2023年水土保持方案资料清单引言: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产力的提高,制定水土保持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列举2023年水土保持方案所需的资料清单,以供参考。

一、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资料1. 土壤质地数据:获取当地各类土壤样本的质地分布情况,包括砂土、粘土、壤土等。

2. 土壤水分含量数据:了解土壤含水量的分布情况,以便合理进行农田灌溉和排水。

3. 土壤肥力指标数据:收集土壤养分含量、pH值等指标数据,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4. 耕地利用数据:获得耕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二、水资源和水土流失控制资料1. 水资源调查数据:调查当地水源分布、水质状况和供水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河流水势和泥沙流量数据:了解河流水势和泥沙流量变化趋势,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依据。

3. 洪水频率和降雨历时资料:分析当地洪水频率和降雨历时情况,制定适应性水土保持措施。

4. 工程测量数据:进行工程测量,获取土地坡度、高差等相关数据,为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三、农业生产和植被保护资料1. 农田管理措施资料:了解当地农田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耕作方式、轮作制度、田间排水、施肥措施等。

2. 农田农药使用记录资料:掌握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评估其对土壤和水体的潜在影响。

3. 植被状况数据:监测当地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类型、覆盖度、多样性等指标,评估其对水土保持的贡献。

4. 植物保护方案资料:整理适应本地环境的植物保护方案,包括防治病虫害、适应性栽培等。

四、社会经济和政策支持资料1. 农户调查数据:调查农户的耕作习惯、土地利用情况、水土保持意识等,为社会经济和政策支持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2. 农村经济发展报告:了解当前农村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水土保持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提供资料。

3. 政策文件和相关法规:查阅国家、地方相关水土保持政策文件和法规,确保方案的合规性和可操作性。

土壤学b与水土保持原理参考书

土壤学b与水土保持原理参考书

土壤学b与水土保持原理参考书摘要:I.引言- 简要介绍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原理的概念II.土壤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土壤学- 土壤的组成和分类- 土壤的功能和作用III.水土保持原理- 定义水土保持原理-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 水土保持的方法和措施IV.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原理的关系- 土壤学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原理对土壤学的启示V.结论- 总结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原理的重要性- 展望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原理的未来发展正文:引言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功能和利用的学科,涉及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水土保持原理则是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的科学。

本文将简要介绍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原理的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1.定义土壤学: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形成、分布、利用和改良的学科。

2.土壤的组成和分类: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按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壤土、砂土和黏土等不同类型。

3.土壤的功能和作用:土壤具有保持水分、供给植物养分、净化环境、固定碳等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原理是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的科学。

其基本概念包括:1.定义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原理是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预防和治理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2.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形、土壤、降雨等)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破坏植被等),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经济损失等方面。

3.水土保持的方法和措施:水土保持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如梯田、护坡等)、林业措施(如植树造林、封禁沙漠等)、农业措施(如合理施肥、轮作等)等。

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原理的关系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原理密切相关,土壤学为水土保持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1.土壤学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功能等,可以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工程设计和实施。

土壤改良的措施

土壤改良的措施

土壤改良的措施
土壤改良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结构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泥炭、腐植酸、生物菌肥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提高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气、透水和保水性能。

2. 盐碱地改良:通过排水洗盐、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措施,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3. 酸性土壤改良:对于酸性土壤,可以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来中和土壤酸性,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4. 沙质土壤改良:对于沙质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粘土等措施,增加土壤粘粒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5. 土壤污染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如吸附、降解、植物修复等,来降低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6. 水土保持: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

以上是土壤改良的一些常见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良方案。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方案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方案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方案第1章土壤保护与改良概述 (3)1.1 土壤保护的意义 (3)1.2 土壤改良的目标 (4)1.3 土壤保护与改良的现状 (4)第2章农村土壤类型与特点 (4)2.1 我国农村土壤类型 (4)2.2 农村土壤的特点 (5)2.3 土壤质量评价 (5)第3章土壤侵蚀与防治 (5)3.1 土壤侵蚀类型 (5)3.1.1 水力侵蚀 (6)3.1.2 风力侵蚀 (6)3.1.3 冻融侵蚀 (6)3.1.4 重力侵蚀 (6)3.2 土壤侵蚀原因 (6)3.2.1 自然因素 (6)3.2.2 人为因素 (6)3.3 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7)3.3.1 水力侵蚀防治 (7)3.3.2 风力侵蚀防治 (7)3.3.3 冻融侵蚀防治 (7)3.3.4 重力侵蚀防治 (7)第4章土壤污染与修复 (7)4.1 土壤污染类型 (7)4.1.1 重金属污染 (7)4.1.2 有机污染 (8)4.1.3 放射性污染 (8)4.1.4 生物污染 (8)4.1.5 复合污染 (8)4.2 土壤污染来源 (8)4.2.1 工业污染 (8)4.2.2 农业污染 (8)4.2.3 城市污染 (8)4.2.4 交通污染 (8)4.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8)4.3.1 物理修复技术 (8)4.3.2 化学修复技术 (9)4.3.3 生物修复技术 (9)4.3.4 综合修复技术 (9)4.3.5 替代修复技术 (9)第5章土壤肥力提升 (9)5.1.1 土壤养分含量 (9)5.1.2 土壤物理性质 (9)5.1.3 土壤生物学性质 (9)5.1.4 土壤化学性质 (9)5.2 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 (10)5.2.1 增施有机肥料 (10)5.2.2 合理施用化肥 (10)5.2.3 改良土壤结构 (10)5.2.4 轮作与间作 (10)5.3 有机肥料的应用 (10)5.3.1 农业废弃物 (10)5.3.2 生物有机肥 (10)5.3.3 城市生活垃圾 (10)5.3.4 工业有机废弃物 (10)第6章土壤酸碱度调节 (11)6.1 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11)6.1.1 植物生长 (11)6.1.2 土壤微生物活性 (11)6.1.3 养分有效性 (11)6.2 土壤酸碱度调节方法 (11)6.2.1 施用土壤调理剂 (11)6.2.2 调整施肥措施 (11)6.2.3 改良土壤结构 (12)6.3 调节土壤酸碱度的案例 (12)6.3.1 施用石灰 (12)6.3.2 优化施肥结构 (12)6.3.3 轮作与休耕 (12)第7章农业水土保持 (12)7.1 农业水土保持措施 (12)7.1.1 改良耕作制度 (12)7.1.2 植被恢复与保护 (12)7.1.3 建设梯田和梯地 (12)7.1.4 墒情保水 (13)7.1.5 合理施肥 (13)7.2 水土保持工程 (13)7.2.1 土地整理工程 (13)7.2.2 沟道整治工程 (13)7.2.3 坡面防护工程 (13)7.2.4 河道整治工程 (13)7.3 农业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13)7.3.1 土壤侵蚀程度评价 (13)7.3.2 土壤肥力评价 (13)7.3.3 水资源利用评价 (13)7.3.5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14)第8章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 (14)8.1 土壤生物多样性意义 (14)8.2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4)8.2.1 保护原生生物群落 (14)8.2.2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14)8.2.3 保护和利用本土微生物资源 (14)8.3 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 (15)8.3.1 监测方法 (15)8.3.2 评估指标 (15)8.3.3 监测与评估周期 (15)第9章土壤保护政策与法规 (15)9.1 国家土壤保护政策 (15)9.1.1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5)9.1.2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15)9.1.3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 (15)9.2 地方土壤保护法规 (16)9.2.1 《某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16)9.2.2 《某市耕地质量保护办法》 (16)9.3 农村土壤保护政策建议 (16)9.3.1 建立健全土壤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6)9.3.2 加大土壤保护资金投入 (16)9.3.3 强化土壤保护科技支撑 (16)9.3.4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 (16)9.3.5 建立健全土壤保护协同机制 (16)第10章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实践 (16)10.1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案例 (16)10.2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经验总结 (17)10.3 农村土壤保护与改良前景展望 (17)第1章土壤保护与改良概述1.1 土壤保护的意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调节碳循环和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谷物种植的土壤改良与保育技术

谷物种植的土壤改良与保育技术

谷物种植的土壤改良与保育技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谷物作为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种植谷物的土壤质量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的谷物种植面临着土壤品质下降、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土壤改良与保育技术,成为保障谷物产量和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本文将分析目前谷物种植的土壤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良与保育技术。

一、土壤问题分析在我国,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等问题是谷物种植面临的主要土壤难题。

首先,土壤肥力下降是影响谷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化肥的过度施用和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土壤养分疲劳,使土壤肥力无法得到有效保持和更新。

此外,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缺乏有机物质的补充,也限制了土壤肥力的提高。

其次,土壤盐碱化问题也给谷物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普遍存在土壤盐碱化现象,这种情况下谷物种植受到了重大限制。

土壤盐碱化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限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产量。

最后,土壤侵蚀是导致谷物种植困难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风蚀、坡面侵蚀等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土壤层次破坏和养分流失,进而影响了谷物的生长和产量。

二、土壤改良技术针对上述土壤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土壤改良技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促进谷物生长。

首先,可以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来改善土壤肥力。

有机肥料中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有机肥料的使用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

其次,采用轮作休耕制度有助于减轻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通过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休耕和翻耕,能够减少盐分的蓄积和迁移,降低土壤盐碱化的程度。

此外,适当的排水和灌溉管理也能够改善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另外,加强植被的保护是防止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

通过植被的覆盖、合理的植树造林工程和合理开展水土保持工程,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等现象,保护土壤的完整性和肥力。

土方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土方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土方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 措施
汇报人:
2024-01-18
• 水土保持重要性及意义 • 水土保持基本原则与要求 • 土方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实践 •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与监测方法 • 总结与展望
01
水土保持重要性及意义
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保持土壤肥力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保持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土壤特性,制定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在 干旱地区应注重增加土壤水分保持能力,而在湿润地区则应注重排水和防止土 壤侵蚀。
工程类型
根据土方工程的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大型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应注重整体水土保持规划,而小型项目则可采用简单的水土保持措施 。
综合治理,系统推进原则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 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 和保水性,为作物生长创 造良好条件。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 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农业生态化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促进农 业生态化,推动农业生产 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农 业可持续发展。
减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监测方法选择及实施过程
01
地面观测法
在施工区域设置观测点,定期测量和记录地表形态、植被覆盖、土壤侵
蚀等状况,以获取实时监测数据。
02
遥感监测法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施工区域多时相、多光谱的遥感影像,通过解译和分
析影像特征,提取水土流失信息,实现快速、大范围的监测。
03
水文分析法
通过分析施工区域水文站点的水流泥沙数据,计算水土流失量,评估水
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及地均占有水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2.受气候条件制约,我国水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由南向北递减。

3. 不管是大气降水、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必须通过土壤载体变成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4.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动态水量。

按照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年河川径流深的地区变化,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地带,分别是:、、、。

5.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一)降水我国年降水总量约为62000×108m3(二)地表水: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的动态水量。

按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河川径流量的地区变化,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地带。

(三)地下水:我国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的分布趋势大体相似,南方多,北方少。

(四)土壤水资源第二章.1.渠系水利用系数:指由末级固定渠道放出进入田间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灌溉总水量之比,包含渗漏、蒸发损失,也包含泄水、退水以及工程失事后造成的跑水损失田间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水输送过程中蒸发漂移、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等损失大小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内,田间实际灌水面积计划湿润层内土壤中得到的净水量与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供给田间总水量的比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从水源引水到田间形成土壤水过程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它是从渠首引进灌溉水量扣除渠系和田间损失水量后与总引水灌溉水量的比值,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水分利用效率: 表示的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转化效率WUE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就需提高产量水平,或减少田间耗水量,或是同时发挥作用。

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两个途径?提高产量水平,减少田间耗水量3.农业用水战略对策: 发展节水型农业,持续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结构,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农业水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施有效补偿制度;加强农业水资源宏观调控,区域管理第三章.1.土壤水:自然界中的水,通过降水或灌溉等途径进入到土壤中,被土壤颗粒吸附或由于毛管张力而存在于土壤孔隙之中。

水分的大循环:水分以水蒸气状态,由海洋带向陆地,通过降雨、降雪又还原为液态水,经过河流回到大海。

这种现象称为水分的大循环。

水分的小循环:一部分水分从土壤和水面蒸发以及经过植物蒸腾作用,直接进入大气形成云层并重新降水,这叫大陆内的水分循环,又称为小循环。

农田水循环:是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循环,研究农田水循环应该以土壤介质为着眼点,研究土壤水的收人和支出过程(水量平衡)。

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这时若继续供水,多余的水不能保持住而向下层土壤渗透。

永久凋萎点:是指作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或作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位于土壤永久凋萎点和田间持水量间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即作物吸收这部分水量的难易程度。

农田水分调控:是指通过各种人工措施来调控土壤水—大气水界面和土壤水—地下水界面这两个界面的水分交换,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在土壤根区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的适宜土壤水分剖面和水势剖面,同时减少地下水和土壤水分的无效损失,促进水分的有效利用。

2.农田“五水”指大气水、土壤水、作物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3.农田水循环过程: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的过程中,被作物冠层截留一小部分,穿透冠层的雨水落在地表,一部分渗入土壤,一部分沿土壤表面向低处流去,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分,一部分存储在土壤中,一部分向下渗透,补给浅层地下水;留在土壤中的水分或者通过地表蒸发到大气中,或者被作物蒸腾作用下返回大气中;4.土壤作为介于大气和地下含水层之间的多孔介质,为大气水、作物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枢纽和缓冲器。

5.简述SPAC系统,并阐明其机制和过程?土壤是供给作物吸水的来源,而大气则是作物散失水分的去路。

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到冠层的各个部分,水分通过作物叶面的气孔最终散失到大气中。

因此,水分从土壤经过作物到大气保持着连续状态,而土壤、植物和大气构成了水运行的连续通道。

机理:在SPAC中各部位水势的顺序是土壤>根>茎>叶>大气。

叶面蒸腾时首先引起叶水势的下降,从而在叶、茎之间产生水势差和水势梯度,使水分由茎部向叶流动,接着在茎-根之间和根-土之间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形成由土壤经作物到大气的水流。

过程:地下水面处的水分在毛管作用下向上运动至土壤;土壤水分在土水势梯度作用下由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根系附近的土壤水分在根—土壤水势差作用下由土壤进入植物根系;植物体内的水分在体内水势梯度作用下从根系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叶中的水分在蒸汽压作用下向大气中扩散等。

6.从构成来说,农业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截流水和净化后的废污水。

7.简述土壤水资源的特性?(1)对降水的依赖性与相关性(2)不易保存性(易耗失性) (3)不可开采性与就地利用性(4)可调控性8.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首先是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能讯使施入土壤中的氮磷钾肥料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固定,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从而可以减少养分流失。

其次土壤有机质在降解过程中生成的多糖和腐殖酸等能增加有机胶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不仅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疏松,提高渗水能力,而且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增加土壤储水能力。

9.举例说明农田水分管理的措施?(一)调控土壤水—大气水界面结构和形状,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改变土壤水—大气水界面结构的措施有(蓄水保墒):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水的无效蒸发。

通过平整土地和采用垄作技术改变土壤表面形状,使降水和灌溉水均匀入渗,防止产生地表径流,增加降水和灌溉水渗入土壤的水量,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壤“水库”的库容。

(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渗水和储水能力:改善表层土壤结构的措施有: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在土壤中添加少量化学制剂,如保水剂、抗旱剂。

(三)控制地下水—土壤水界面,促进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控制地下水位的明沟或地下暗沟,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对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在地下水埋深较大时利用引地表水对地下水进行补给,使地下水位抬升,促进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井灌和引黄灌溉相结合,使地下水位在有利于作物生长的范围内波动。

(四)土壤水分适时适量的人工补给:人工灌溉。

10.秸秆覆盖的作用?(1)抗御旱灾;(2)稳定地温,抗御干热风;(3)减少流失、抗御风蚀、维护土壤耕层;(4)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抑制土壤蒸发、保蓄土壤水分;(6)提高作物产量等功效11.秸秆覆盖的方式有多种,通常都与免耕、深松或一般耕作相结合。

12.春播作物覆盖秸秆的时间,玉米以拔节初期、大豆以分支期为宜。

13.按覆盖秸秆的时间可分为休闲期覆盖和生育期覆盖。

14.通常的地膜覆盖是在土壤表面设置一层非透气性的塑料薄膜,它最直接的功效就是阻碍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和土外水分的垂直进入。

迫使水分横向运移(向无覆盖处移动)或放射性蒸发(向开孔处移动)。

15.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1)增温保湿、保墒提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促近种子萌发,使作物出早苗和壮苗。

(3)彻促进作物早熟高产。

16.秸秆还田的作用?1.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2.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3. 增加作物产量17.直接还田、间接还田技术要点?直接还田技术要点如下:(1)粉碎还田(2)留高茬还田(3)覆盖还田。

间接还田技术要点如下:(1)过腹还田(2)垫厩还田(3)堆沤还田18.凋萎系数(wp):当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叫凋萎系数19.干旱:由于根系吸水不足以致破坏了植物体水分平衡和协调的现象,即谓之干旱。

20.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的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则形成所谓土壤干旱的情况。

21.大气干旱:在农田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的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或遇到干热风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都会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需要,这种情况谓之大气干旱。

22.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23.阐述土壤水分对灌溉而言的有效性及其范围。

24.阐述土壤入渗的过程、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1)渗吸阶段在土壤入渗初期,表层土壤干燥,驱使土壤水分下渗的动力主要是土壤的基质势,其水势梯度很大,入渗速度很快。

而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土壤湿润范围的增大土壤入渗梯度减小,入渗速度减慢,一般将这一阶段称为渗吸阶段(2)渗透阶段随着入渗时间不断延长、土壤湿润范围扩大,土壤饱和,土壤基势质接近于零,这时驱使水分向下入渗的动力逐步转为重力,土壤的入渗速度减小到一个稳定值,这时就进入渗透阶段。

影响因素:土壤水分的入渗主要取决于外界供水强度和土壤入渗能力。

当供水强度小于土壤入渗能力时土壤的入渗速度等于土壤的供水速度,如低强度的喷灌,滴灌和小强度降雨;当土壤的供水强度超过土壤的入渗能力且地面有积水时,则土壤的入渗速度等于土壤的入渗能力。

25.阐述土壤蒸发的过程、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蒸发面的不同可区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与植株叶面蒸腾。

1、水面蒸发:水面蒸发有两个过程,即水分汽化过程与水分扩散过程。

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①饱和水汽压差②温度③风速④水质2、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指水分自地表散失,土壤由湿变干的过程。

根据土壤蒸发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稳定蒸发阶段②蒸发率下降阶段③蒸发率微弱阶段。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子有土壤因素和气象因素两种。

3、植物叶面蒸腾:植株体内的水分经过植物体表面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影响作物蒸腾的主要因素有:①气象因子②作物因子③土壤条件④地形条件和农技措施。

26.阐述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危害及其调控措施。

水分过多的原因:大气降水较多;洪水泛滥、湖泊漫溢;地下水位过高;地势低洼,出流不畅。

危害:洪灾、涝灾、渍害、碱害、减产、作物死亡等。

调节措施:防止高地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向低地汇聚;加速地面径流排出;加速地下径流排出,控制地下水位;排除滞留在作物根细层的多余水分;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加速土壤水的排泄,防止土壤积水。

27.阐述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危害及其调控措施。

不足的原因:降雨量不足;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大;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量大。

危害:造成作物萎蔫,减产,死亡。

调节措施:灌溉是主要的调节措施,补充土壤水分;农技措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中耕等,减少水分损失;土地改良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