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跳回路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防跳回路的作用

a1 防止因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未能及时返回(例如操作人员未松开手柄, 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粘连) 而正好合闸在故障线路和设备上, 造成断

路器连续合切现象。

b1 对于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式的电气防跳回路还有一项重要功能, 就是防止因跳闸回路的断路器辅助接点调整不当(变位过慢) , 造成保护出口接点先断弧而烧毁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微机保护装置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而这一点却常

被人们忽视。

2防跳回路的典型接线

常用防跳回路有串联式防跳回路、并联式防跳回路、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等。国产断路器多采用串联式防跳回路

断路器多采用并联式防跳回路。其中串联式防跳回路最合理, 应用也最广泛, 它除具有防跳功能外, 还具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而烧毁的优点, 这也是

应用微机保护装置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其他防跳回路只具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功能, 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在执行防跳功能时, 跳闸线圈长期带电

有可能烧毁。

2.1串联式防跳回路

所谓串联式防跳, 即防跳继电器TBJ 由电流启动, 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并联。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

设备上, 则继电保护动作, 保护出口接点TJ 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TBJ 的电流线圈启动, 同时断路器跳闸, TBJ 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 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若此时SK (5—8) 或HJ 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 由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 断路器不能合闸, 从而达到防跳目的。另外,当TBJ 启动后, 其并联于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 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地防止了保护出口接点断弧。串联式防跳回路,如图1 所

示。

2.2并联式防跳回路

所谓并联式防跳, 即防跳继电器KO 的电压线圈并联在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上(如图2 所示)。例如一个持久的合闸命令存在时, 合闸整流桥输出经Y3, S2, S3, S1, KO (2—1) 接通。断路器合闸后, 并联在合闸回路的辅助接点S3′闭合, 启动防跳继电器KO , KO 接点即由2—1 位置切换到4—1 位置, 断开合闸回路并保持。若此时线路或设备故障, 继电保护动作跳闸。但由于合闸回路已可靠断

开, 从而防止了开关跳跃。

2.3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

如图3, 当一个持久合闸命令到来时, 合闸电流经SK 或HJ 通过S3, K1, K1, S2, S1, YA 1 接通开关合闸。合闸后弹簧机构开始储能, 并联在合闸回路的弹簧储能辅助开关S3 常闭点接通防跳继电器K1, K1 的常开点自保, 常闭点断开合闸回路。若此时线路或设备故障, 继电保护动作跳闸, 由于合闸回路已可靠

断开, 有效地防止了开关跳跃。

2.4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

如图4 所示, 在合闸过程中出现短路故障时, 保护装置使断路器跳闸, 由跳闸线圈操动的常开辅助接点TQ 2 闭合, 保持跳闸线圈继续通电。跳闸线圈的常闭辅助接点TQ 1 断开, 切断合闸回路, 如果此时合闸命令继续存在, 也不会使断路器再次合闸。合闸命令解除后, 跳闸线圈失电, 接线恢复原来状态。

3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a1 对于没有防跳装置的断路器应加装电气防跳回路, 串联式防跳回路性能最优, 应优先采用, 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b1 串联式防跳继电器的启动电流线圈应按灵敏度不小于2 选型, 且安装时应注意电流线圈与电压线圈的极性一致。

c1 当保护装置内部和开关操作机构都有电气防跳回路时, 推荐采用保护装置内部的防跳回路, 而将操作机构中的防跳回路甩掉, 这样使用可靠, 维护方

便。

d1 对于弹簧储能式操作机构, 有人认为其储能机构本身已具有防跳功能, 似乎不必再加电器防跳回路。但储能机构并不能防止因合闸接点粘连而造成的开关跳跃, 又没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烧毁的功能, 所以还是加装电气防跳回路

为好。

高压电缆的试验方法:

电力系统和工矿企业运行着大量的6~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的电力电缆(简称交联电缆或XLPE电缆),做好其交接和预防性(重做终端和接头)试验是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大量的试验实践认为,6~10kV交联电缆同35kV交联电缆的绝缘厚度相差较大(如35(26)kV交联电缆绝缘厚度10.5mm,10(6)kV交联电缆绝缘厚度3.4mm),它们的试验方法和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1、35kV交联电缆交接和预防性试验

对于35(26)kV交联电缆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GB50150—19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都是做直流耐压试验 [1,2]。但在直流耐压试验过程中,会有电子注入到交联电缆介质聚合物的内部,在半导电层凸出处或微小空隙处等产生空间电荷的积累,电缆投运及送上交流电压后会相互迭加,发生绝缘击穿。例如:某厂馈线YJLV26/35(1×185mm2)交联电缆,交接试验时直流耐压合格,然后送上交流电压空负荷试运行24h,但在运行4h时,L3相电缆绝缘击穿并接地;某变电站馈线YJLY 26/35(1×240mm2)交联电缆,交接试验时直流耐压合格,在空负荷试运行18h时,L3相电缆绝缘击穿并接地。

IEC60840—1999标准对30~150kV交联聚乙烯等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竣工试验首先推荐1.73U0,5min交流耐压试验。我国35(26)kV等级电缆范围属于IEC60840—1999标准范围。国外对XLPE绝缘线芯模拟在不同频率下击穿电压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频率35~75Hz(有资料称30~75Hz)时,击穿电压值均落在可置信度95%之内。也就是说,当XLPE电缆长度、截面不同时,试验的等值负荷电容量变化时,谐振试验频率可选择为35~75Hz或30~75Hz范围与运行电压频率的差异较小。交接试验电压为2U0(考虑了系统最大运行电压,即1.5min;重做终端或接头后的耐压试验电压为1.6U0,5min。

为了满足不同长度、不同截面的35(26)kV交联电缆的交接试验和重做终端或接头后的预防性耐压试验,一般可用多只(每只质量不超过25kg)电抗器采用不同的串并联组合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到几十米短电缆的试验,要配置一台相应电压和电容量的补偿电容器。若短电缆的电容量过小无法在限定频率(30~75Hz)内实现串联谐振,则可将补偿电容器并联在被试电缆上进行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35(26)kV交联电缆定期预防性试验现为每3年测量一次电缆主绝缘的绝缘电阻、外护套绝缘电阻、铜屏蔽直流电阻与导体直流电阻之比或铜屏蔽层感应电压和电流,不再进行定期预防性耐压试验。

2、6~10kV交联电缆交接和预防性试验

由于10(6)kV和15(8.7)kV电压等级电缆均用于10kV系统,我们认为其试验标准应按10kV系统的绝缘配合和使用条件进行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有的单位却选用了不同的试验标准(10(6)kV电缆交流耐压为13kV,5min;15(8.7)kV电缆交流耐压为18kV,5min),一般对于当试验电压提高后相应的试验设备的容量和重量也将增加。从绝缘配合和交流耐压试验的理论可知,具体交流耐压应按运行电压选择而不应按设备的铭牌电压选择。对于重做电缆头或接头的交联电缆仍可按35kV级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标准选择,即1.6U0,5min。

应该指出,6~10kV交联电缆的主绝缘厚度较35kV交联电缆的主绝缘厚度薄得多,实践证明采用直流泄漏试验对6~10kV交联电缆进行绝缘综合诊断有一定效果。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和关西电力株式会社6~10kV交联电缆在现场使用的还是直流泄漏试验。1993年日本电线工业会发表论文[3]认为,对6~10kV等级交联电缆预防性试验项目有两项:电缆投运未满10年者,每1~2年定期测量主绝缘绝缘电阻、外护套绝缘电阻、铜屏蔽层直流电阻;投运10年以上时,还要再进行直流泄漏试验,对电缆进行绝缘综合诊断。国内部分单位参照日本的规定对6~10kV交联电缆直流泄漏试验的试验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