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内含2个课时).pdf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黄河颂》展开,包括知识,了解作者光未然及其创作意图。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掌握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词组、成语,提高词汇量。
另外,我发现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不够到位。为了加强这一点,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课堂小结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感受过自然的力量?”比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和它所蕴含的精神。
-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课文中对黄河的深情赞美和民族精神的表达,需要教师引导和解读。
-自主学习与探究: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黄河文化,形成探究性学习习惯,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合作效率,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举例: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识别并体会“波涛汹涌”这一成语在文中的形象描绘,再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类似的修辞手法,以加深理解和掌握。同时,针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以突破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黄河精神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内含2个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内含2个课时)

《黄河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势不可挡的力量。

2. 学习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3. 通过学习,感受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课型与课时】1.以朗读为主2.第一课时【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

3.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课文简析】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表现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这些只有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诵才能表现出来。

【教学创意】本课的创意就是有感情朗诵。

《黄河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利用这个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诵读的潜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你见过黄河吗?你心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一起去聆听黄河那激昂的旋律……多媒体放映关于黄河的纪录片,借组画面感受黄河的汹涌气势,借组音乐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

学生看过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概说课文文意光未然(1913~2002),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如“九曲黄河”和“惊涛拍岸”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对比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义精神的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小型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黄河颂》的阅读与理解;《黄河颂》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与分析;对课文中重要词句、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黄河颂》,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如“九曲黄河”、“惊涛拍岸”等,并了解其修辞手法。
3.探讨和分析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提醒我在组织小组活动时,要更加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⑶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能力目标:⑴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⑵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美点寻踪法:4.延伸拓展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播放《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1课时◆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师引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活动二:反复朗诵,读出诗韵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朗读的节奏、重点词语的含义和句子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句诗句,探讨其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手法。
2.朗读演练: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演练。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黄河的伟大意义以及它在民族历史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黄河的精神内化于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黄河颂》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黄河的了解并不深入,他们对课文中的诗句和修辞手法也感到有些困惑。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的河流,激发了他们对黄河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采用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举例: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体会句子的美感。
(4)课文主旨把握:理解《黄河颂》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作者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民族魂”、“母亲河”,理解作者对黄河的崇敬和赞美。
2.教学难点
(1)诗歌韵律和节奏: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等角度去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品语言,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习写法,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1、学会做批注,抓住具体词句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一、课堂检测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朗读课文二、激情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乐章。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感悟精彩句段,学习批注.1.请在课文中选出最感触的精彩语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引导学生为关键语句、精彩内容做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评价式批注、感想式批注等多种类型的批注。

2.集体交流,互相评价。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成为激励我们民族前进的伟大精神和信念。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颂》中对黄河的赞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勇气。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黄河的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激发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国情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以及黄河的文化象征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关于河流的经历,我发现学生们对黄河的了解并不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样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课文,背景知识的铺垫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接触和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
接着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身边的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讲解。
-情感态度的传达:课文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感,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体会,需要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
-创作背景的认识:学生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不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加深理解。
2.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分析课文结构与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表达与创作能力;
3.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黄河作为母亲河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进社会责任与担当素养: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但我观察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仍然显得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学会运用查找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了解黄河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风貌。
4.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黄河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文言文词句较为生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举例: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求学生理解“惊涛拍岸”形容黄河波涛汹涌,以及“卷起千堆雪”通过比喻描绘波涛的壮观。
(2)课文结构分析:课文中采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举例:分析课文中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要求学生理解其表现黄河壮阔景象的作用。
-领悟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5.教学难点:
-黄河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深入理解与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黄河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加强课堂巩固,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悟课文中的美,激发学生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的文学作品。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学习内容】教材:《黄河颂》【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诗人浓烈的爱国热情,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

2.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做批注,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做批注,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首歌中这样唱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它咆哮、奔涌,跳动着永恒的旋律,唱着不知疲倦的歌。

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向黄河唱出豪迈的颂歌。

今天,我们走进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感受这首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诵读诗歌,品味节奏美1.初读诗歌,交流感受(1)学生朗读诗歌,简要标注朗读符号,读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朗读后交流感受,教师指导朗读,师生归纳总结。

①全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语速稍慢,停顿稍长,读出画面感。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黄河!”中的“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啊!黄河!”要层层递进,读得豪迈激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2.听读诗歌,深化感受播放李默然《黄河颂》朗诵视频,学生倾听并感受朗读技巧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

3.朗读诗歌,抒发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运用朗读技巧,抒发自己的情感。

4.朗读展示,多元评价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展示,大家进行评价和建议,共同讨论如何能读得更有气势、更有感情。

三、批注阅读,挖掘情感美(一)品读语句,体会情感1.诗歌既可以是直接抒情,也可以是间接抒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课文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理解诗人如何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来塑造黄河的形象,如从自然景观到历史文化的过渡。
-情感态度的把握:课文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学生需要理解并体会这种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生僻,如“浊流”、“崩岸”等,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形象,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树识。
4.课文内容:
-《黄河颂》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颂》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赞美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诗歌。它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现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诗句。这些诗句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课文逐句解析,分析生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课文主旨归纳,讨论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激发创作热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增强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和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并能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品味经典语言。

2.揣摩课文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掌握借物抒怀的写法,学会做批注。

3.体味诗中的黄河形象,感悟其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提升自身爱国情怀。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 巅 ) 气pò(魄 ) 狂lán( 澜 ) zhuó( 浊 )流哺.育( bǔ ) 屏zhàng( 障 ) 榜.样( bǎng ) 一xiè( 泻 )万丈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一泻万丈____: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江河奔流的气势。

____浩浩荡荡____: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____九曲连环____:形容河流弯曲。

3.文学常识填空。

(1)光未然(1913—2002),原名____张光年____,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延安,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由八个乐章组成。

本文选自第____二____乐章。

写作背景链接:1938年,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第三队在黄河两岸活动,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欣赏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激发了为黄河高歌的诗情,于次年在延安创作出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风行全国,大大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这首诗分成序曲、主体和尾声三节。

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答案: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2.阅读诗歌主体部分,说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答案: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

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6.教学内容:
-《黄河颂》的背景知识介绍。
-课文朗读与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赞美黄河的意图。
-词汇学习: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用法。
-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讨论与交流:探讨黄河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朗读、复述等方法,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学习课文中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重点:
-掌握《黄河颂》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课文表达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5.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黄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壮阔的河流?”(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与神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念。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它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深远,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3.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出示余光中《黄河》一诗的节选片段,学生思考:下面诗句的横线上应填哪条河流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黄河》一诗节选片段:我是在下游饮长江的孩子的奶水没吮过一滴惯饮的嘴唇都说那母乳那滔滔的浪涛是最甘,也最苦苍天黄土的大风沙里你袒露胸脯成北方的平原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和祖先的远祖,商,周,秦,汉全靠你一手摇动的摇篮摇出了哭声,伴着一首喉音多深沉的浑黄歌调明确:横线上应填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和祖先的远祖”。

正如诗中所说,黄河的浪涛“最甘”也“最苦”。

但黄河的浪涛绝不仅仅只有“甘”和“苦”。

今天,我们走进《黄河颂》,去感受黄河形象,领会黄河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设计意图:用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深怀忧患与愤恨,以其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华北地区,由此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教案2

《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第5课《黄河颂》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黄河颂》的核心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在诗歌背诵和默写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入更多诗歌背诵和默写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反思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创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丰富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注重课后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黄河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对母亲河的敬意和爱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黄河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举例:如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展示了黄河的雄浑与壮阔,学生需理解其象征意义。

[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整理

[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整理

[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整理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河,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黄河的历史变迁和地理特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黄河,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黄河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表达: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黄河颂》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黄河颂》,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对黄河的描述,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黄河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回答关于黄河的问题,巩固学生对黄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感受黄河雄壮
的气魄和势不可挡的力量。

2. 学习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提高朗读能力。

3. 通过学习,感受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顽强
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课型与课时】
1.以朗读为主
2.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

3.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
积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课文简析】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表现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这些只有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诵才能表现出来。

【教学创意】
本课的创意就是有感情朗诵。

《黄河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利用这个载体,
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诵读的潜力,达
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有着深厚的
感情,你见过黄河吗?你心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一起去聆听黄河那激昂的旋律……
多媒体放映关于黄河的纪录片,借组画面感受黄河的汹涌气势,借组音乐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

学生看过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概说课文文意
光未然(1913~2002),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
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而音乐家冼星海听到这首诗更是心潮澎湃,他
连续写作六天,终于在1939年3月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的杰作。

作品由八个
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
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了解背景,激发情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请同学们朗读全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字音的字词。

山巅diān哺bǔ育澎péng湃pài狂澜lán赞zàn歌发源yuán
屏障zhàng浊zhuó流滋zī长气魄pò劈pī成宛wǎn转(二)解释红字
狂澜:大波浪
山巅:山顶
滋长:生长
四、感性认识,朗读课文。

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颂”是题眼也是关键词,是“歌颂、赞颂”的意思。

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语速来朗读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