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指出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是指处于较小地理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是在同一建筑物或者局部区域内使用。

局域网的组建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物理连接:局域网的组建首先需要进行物理连接,即将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通过网线或者无线网络进行连接。

物理连接的方式包括以太网、Wi-Fi、光纤等。

其中以太网是局域网最常见的物理连接方式,通过网线连接各个设备,形成一个共享网络。

Wi-Fi则使用无线信号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网络覆盖。

二、IP地址分配:在局域网中,每个设备需要拥有唯一的IP地址,以便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IP地址可以通过手动配置或者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进行分配。

手动配置要求管理员为每个设备指定一个独特的IP地址,并确保不会发生冲突;而DHCP会自动为设备分配可用的IP地址,简化了网络管理。

三、网络协议:局域网中的设备需要遵循一致的网络协议,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常见的局域网协议有以太网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以太网协议规定了数据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方式,TCP/IP协议则负责在网络层和传输层进行数据封装和路由,UDP用于快速传输不可靠的数据。

四、网络设备:局域网的组建还需要使用一些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交换机用于连接在局域网内的设备,并实现内部数据包的转发,提供高速的数据交换能力。

路由器则可以将局域网与其他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五、网络安全:局域网的组建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问题,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安全措施包括使用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ACL)、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防火墙可以监控和过滤网络通信,ACL用于限制或允许特定设备的访问,VPN则提供加密的隧道,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局域网的组建基本原理包括物理连接、IP地址分配、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连接交换机 路由器的方法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连接交换机  路由器的方法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连接交换机 路由器的方法路由器的品牌非常多,如思科、华为3COM 、友讯、华硕、普联、阿尔法、磊科、腾达、金浪、联想、技嘉、SMC 、贝尔金、迅捷等等。

而每一款路由器的配置方法都不相同,下面我们以CISCO (思科)路由器为例来了介绍一下连接路由器的方法。

例如,配置CISCO (思科)路由器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CISCO 路由器的配置端口,利用计算机或者终端来配置,二是利用网络通过Telnet 命令来配置,不过采用第二种方法,要求用户已经正确配置了路由器各接口的IP 地址。

1.实验目的掌握连接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2.实验设备CISCO 路由器两台,交换机两台,若干计算机和Modem 。

3.实验步骤(1)如图3-14所示,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计算机(或者终端)的串口通过标准RS232电缆与路由器的配置口连接。

图3-14 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另外,用户建立远程配置环境,如图3-15所示,需要在计算机串口和路由器配置口上分别挂接Modem ,然后通过电话拨号实现连接。

MODEMCISCO 2501Console 配置口电缆PSTNMODEMMODEM 串口线电话线图3-15 建立远程配置环境(2)用随机提供的配置口电缆将计算机C 的串口1和CISCO 的Console 口相连,然后打开PC 和CISCO 的电源。

(3)用计算机建一个超级终端。

例如,执行【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命令,打开【新建连接-超级终端】窗口,并弹出【连接描述】对话框,如图3-16所示。

图3-16 新建连接(4)在【连接描述】对话框中,输入【名称】为CISCO后,单击【确定】按钮,并弹出【连接到】对话框,如图3-17所示。

在该对话框中,用户可以选择【连接时使用】下拉列表中的端口。

图3-17 选择端口(5)在【连接到】对话框的【连接时使用】的列表中,选择COM1端,并单击【确定】按钮,弹出【COM1 属性】对话框,如图3-18所示。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配置路由器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配置路由器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配置路由器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具体配置是网络工程师考试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

对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的RIP 和IGRP 要求十分突出,OSPF 是重要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当前的网络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掌握单区域(Area )下OSPF 协议的配置和检测。

下列我们来介绍一下,在路由器中进行静态路由以及RIP 、IGRP 和单区域OSPF 的基本配置。

1.路由选择协议概述下面简单回顾一下路由选择协议及其分类:IP 路由选择协议用有效的、无循环的路由信息填充路由选择表,从而为数据包在网络之间传递提供可靠的路径信息。

路由选择又分为距离矢量、链路状态和平衡混合3种。

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 )路由选择协议计算网络中所有链路的矢量和距离,并以 此为依据确认最佳路径。

使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定期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全 部或部分路由表。

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RIP 和IGRP 。

链路状态(Link State )路由协议使用为每个路由器创建的拓扑数据库来创建路由表,每个路由器通过此数据库建立整个网络的拓扑图。

在拓扑图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路由算法计算出通往个字母表网段的最佳路径,并最终形成路由表。

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平衡混合(Balanced Hybrid )路由协议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两种协议的优点, 此类协议的代表是EIGRP ,既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2.实验设备CISCO 路由器两台,电缆一对,交换机两台,学生实验主机192.168.1.1——192.168.1.253192.168.3.1——192.168.3.2533.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设定了3个C 类网络地址(192.168.1.0、192.168.2.0、192.168.3.0)。

另外,用户通过参照上图网络拓扑结构,配置路由器的端口地址和各节点网络地址,并且配置静态路由(Router A 和Router B 两边的机器能够互相连通)和配置动态路由(Router A 和Router B 两边的机器能够互相连通)。

局域 网组网原理

局域 网组网原理

局域网组网原理
局域网组网原理是通过使用特定的网络设备和协议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小范围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数据资源。

下面将介绍局域网组网的几种常见原理:
1.以太网原理:以太网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和协议之一。

它使用以太网协议对数据进行传输,依靠网络交换机和网卡来连接计算机。

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接入
/碰撞检测)技术来避免数据冲突。

2.无线局域网(WLAN)原理:无线局域网使用无线技术(如Wi-Fi)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

无线局域网使用无
线接入点作为中心节点,将多个设备连接并提供网络服务。

3.网桥和交换机原理:网桥和交换机是用于连接局域网中多个
计算机的网络设备。

它们通过MAC地址来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和转发。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第二层,交换机工作在第二层
和第三层之间。

它们可以根据MAC地址学习和过滤数据流量,并提供高速的数据转发和广播分发。

4.路由器原理: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的网络设备。

它使用IP地址和路由表来确定数据传输的路径,并完成数据
包的转发。

路由器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使得不同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5.虚拟局域网(VLAN)原理: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对物理网络
进行逻辑隔离的技术。

通过VLAN可以将不同的计算机划分为不同的逻辑网络,实现灵活的管理和安全控制。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局域网组网原理,它们在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下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构建出适合特定环境的局域网网络。

连接网络的原理

连接网络的原理

连接网络的原理连接网络的原理是通过实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使其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

下面将详细介绍连接网络的原理。

1. 网络硬件设备:要连接网络,需要使用网络硬件设备,如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

这些硬件设备通过物理连接(如以太网线、无线网络等)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

2. IP地址:每台计算机在网络上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IP地址由32位或128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并且以点分十进制或冒号分隔的形式显示。

IP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定位计算机,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送达。

3. 域名系统(DNS):DNS是一个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DNS服务器将负责将该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以便进行网络通信。

4. 路由器: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设备,它可以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从源计算机发送到目标计算机。

路由器通过学习网络拓扑和使用路由协议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将其转发到下一个网络。

5.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所遵循的规则和规范。

最常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套件,它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数据包的格式以及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

6.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网络中设备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状拓扑等。

网络拓扑决定了数据的传输路径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通过以上原理,计算机可以连接到网络,并能够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文件传输等各种网络活动。

接下来,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需要依赖于网络设备和协议的支持和管理。

常见的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常见的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常见的网络设备工作原理1.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

它通过扫描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并根据其在路由表中找到的信息将其传送到最佳的目的地。

2. 交换机(Switch):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局域网中连接多个设备。

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根据MAC地址将数据包从源设备转发到目的设备。

3. 网络防火墙(Firewall):网络防火墙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安全的设备。

它通过监测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根据设定的安全规则过滤和阻止潜在的威胁。

4. 网络交换机(Network Switch):网络交换机是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中心节点设备。

它通过MAC地址学习和转发数据包,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5. 网络集线器(Hub):网络集线器是一种简单的设备,用于将多个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

它通过广播方式将数据包发送到每个设备,仅支持半双工通信。

6. 网络存储设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NAS是一种专用的存储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提供文件共享服务。

它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访问和存储数据。

7. 网络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解调器用于将数据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电话线路等模拟媒介上进行传输。

它允许计算机通过拨号方式连接到互联网。

8. 网络接入服务器(Network Access Server,NAS):NAS是一种提供远程用户访问网络的设备。

它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控制他们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

9. 网络负载均衡器(Network Load Balancer):负载均衡器是一种用于分配网络流量的设备。

它将请求分发到多个后端服务器,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10. 网络VPN设备(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VPN设备用于建立虚拟私人网络,安全地传输数据。

它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将数据从源设备安全地传输到目标设备。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网络设备是现代互联网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

本文将介绍这些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一、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互联网通信中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在互联网上寻找并传送数据包。

路由器根据已经建立的路由表,通过查找目的地址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

1. 发送和接收数据: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检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并通过查找路由表来确定下一跳的地址。

然后,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该下一跳也可以是另一个路由器。

当数据包到达目标网络时,路由器将它传送到目的主机。

2. 路由表更新: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会定期更新,以反映网络拓扑的变化。

路由器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协议,如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或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来交换和学习路由信息,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是负责网络内部通信的设备,它根据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从源设备传送到目的设备。

在现代网络中,以太网交换机是最常用的交换机类型。

1. 学习MAC地址:交换机通过学习源设备的MAC地址来建立自己的转发表。

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看数据包中的源MAC地址,并将该地址与接收端口相关联。

通过这种方式,交换机可以知道哪个接口连接到了哪个设备。

2. 转发数据包: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看目的MAC地址,并在转发表中查找与之相关联的接口。

然后,交换机将数据包发送到该接口,只有目标设备会收到该数据包。

这种方式称为点对点通信,可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防火墙的工作原理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检查和过滤网络流量,以保护网络免受潜在的威胁。

防火墙基于设置的安全策略,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控制。

1. 包过滤:防火墙可以通过检查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3. 基本网络命令使用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本网络组建实验报告(3篇)

基本网络组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网络组建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配置、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以及网络测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网络环境中,提高网络组建和故障排查的能力。

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路由器2台,交换机2台,PC机5台,网络线缆若干。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内容一、网络拓扑设计1. 拓扑结构:设计一个简单的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和5个边缘PC 机。

2. 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所有边缘PC机,边缘PC机通过交换机接入核心交换机。

二、设备配置1. 配置核心交换机:- 配置VLAN,为不同部门划分虚拟局域网。

- 配置端口,为每个端口分配VLAN。

- 配置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2. 配置边缘交换机:- 配置端口,将端口连接到对应的PC机。

- 配置VLAN,与核心交换机保持一致。

3. 配置PC机:- 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 配置DNS服务器地址。

三、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1. IP地址规划:采用192.168.1.0/24网段进行IP地址规划。

2. 子网划分:将192.16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别为192.168.1.0/25和192.168.1.128/25。

四、网络测试1. 测试设备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与核心交换机、边缘交换机以及其他PC机的连通性。

2. 测试路由功能: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数据包从PC机到目标PC机的路由路径。

3. 测试VLAN功能: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实验步骤1. 搭建网络拓扑: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实验拓扑,连接网络设备。

2. 配置设备:按照实验内容,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3. 规划IP地址与子网划分:规划IP地址,划分子网。

4. 测试网络:进行网络连通性、路由功能和VLAN功能的测试。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实验 实验报告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实验 实验报告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网络设备基本配置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和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和操作流程,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网络配置和管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若干台计算机路由器若干台交换机若干台网线若干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设备配置管理软件三、实验原理1、路由器工作原理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根据网络地址(如 IP 地址)来转发数据包。

通过路由表的建立和维护,路由器能够确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2、交换机工作原理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 MAC 地址来转发数据帧。

它通过学习连接到其端口的设备的 MAC 地址,建立 MAC 地址表,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转发。

四、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登录路由器使用终端软件(如 SecureCRT)通过 Console 口或网络连接登录到路由器。

配置路由器名称为路由器设置一个有意义的名称,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配置接口 IP 地址为路由器的各个接口配置合适的IP 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和网关。

配置路由协议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RIP、OSPF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设置 ACL,限制特定网络流量的访问,提高网络安全性。

2、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登录交换机与路由器类似,通过 Console 口或网络连接登录到交换机。

配置交换机名称给交换机赋予一个易于识别的名称。

配置 VLAN划分不同的 VLAN,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并为每个 VLAN 配置IP 地址。

配置端口模式将交换机端口设置为 Access 模式或 Trunk 模式,以适应不同的网络连接需求。

配置生成树协议(STP)防止网络中出现环路,保障网络的稳定性。

五、实验步骤1、路由器配置步骤首先,通过 Console 线将计算机与路由器的 Console 口连接,并打开终端软件,设置好相应的参数,成功登录到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

网络工作原理

网络工作原理

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工作原理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的过程。

网络工作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网络通信的结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路由选择、网络协议和传输协议等。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主要是通过数据包来实现的。

数据包是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它包括了发送者的地址、接收者的地址、传输的数据和一些控制信息等。

当发送方要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时,首先将数据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一些控制信息,然后通过网络链路将这些数据包按序传输到接收方。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可能会经过多个网络节点,每个节点负责转发数据包到下一个节点,直到达到目的地。

网络通信的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和对等网络(Peer-to-Peer)模式。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服务器提供某种服务,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而在对等网络模式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同时是客户端和服务器,彼此之间进行直接通信。

为了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正确到达目的地,网络中的路由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路由选择是指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路由选择可以通过固定路由表或动态路由算法来实现。

固定路由表需要事先预设好所有节点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而动态路由算法则根据网络的实时情况进行路径选择,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在网络中,为了保证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能够互相理解,需要借助网络协议和传输协议来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和规则。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和UDP协议,它们定义了数据包的结构、数据传输的流程以及数据校验的方法等。

传输协议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则负责具体的数据传输和连接管理。

综上所述,网络工作原理涵盖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网络通信的结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路由选择、网络协议和传输协议等。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网络设备是指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

这些设备扮演着网络中的关键角色,起到了连接、转发和管理数据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一、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一种能够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

它工作在网络层,能够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地。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路由表的建立:路由器通过学习网络拓扑信息,构建路由表。

路由表中记录了目的网络和下一跳地址的映射关系。

当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会根据路由表查找最佳的转发路径。

2. 数据包的转发:当路由器收到数据包时,会查找目的地址,并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的转发路径。

路由器会将数据包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网络。

3. 路由算法的选择:路由器通过选择合适的路由算法来确定最佳的转发路径。

常用的路由算法有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

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是一种用于按需连接设备的网络设备。

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能够根据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换表的建立:交换机通过学习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来建立转发表。

当交换机收到数据包时,会查找源MAC地址并将对应的接口加入转发表。

2. 数据包的转发:当交换机收到数据包时,会根据目的MAC地址查找转发表,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接口。

这样,数据包只会被发送到目的设备,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3. 冲突域的分割:交换机能够将一个局域网划分为多个冲突域,使得数据在局域网内的传输更加可靠和高效。

三、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一种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它用于在计算机和电话线之间进行信号转换,实现数据在电话线上的传输。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制(Modulation):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一网线制作 (4)1.实验目的 (4)2.实验任务 (4)3.实验设备 (4)4.实验方法 (4)5.实验预习要求 (5)6.实验报告内容 (5)7.思考题 (6)实验二网络常用命令 (6)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6)二、实验环境 (6)三、预备知识 (6)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三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预备知识 (11)四、实验步骤 (11)五、实验报告内容 (17)实验四W 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18)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8)二、实验环境 (18)三、预备知识 (18)四、实验步骤 (18)五、实验报告内容 (29)实验五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30)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0)二、实验环境 (30)三、预备知识 (30)四、实验步骤 (31)五、实验报告内容 (35)实验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选做) (36)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6)二、实验环境 (36)三、预备知识 (36)四、实验步骤 (36)五、实验报告内容 (41)实验六熟悉网络互连设备及其基本配置 (42)一、实验目的 (42)二、实验环境 (42)三、实验步骤 (42)四、实验报告内容 (45)实验一网线制作1.实验目的(1)认识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认识网卡、Modem、Hub、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熟悉其基本功能。

(3)学会用双绞线制作网线。

(4)学会网卡、Modem、Hub、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接线等基本使用方法。

2.实验任务(1)熟悉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网线。

(3)完成网卡的硬件安装。

(4)熟悉网卡、Modem、Hub、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接口及接线与使用方法,弄清各指示灯的含义。

【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信管1202班0202张军李辉实验时间:实验一网线制作XX-01-06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1、认识网线(双绞线)、串行线、并行线和网线制作工具2、掌握各种标准的网线线序排列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内容:1. 直通线的制作1) 利用剪线钳剪下所需的双绞线的长度,至少0.6m,最多不超过100m。

然后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cm。

2) 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要确保每一根线与接头的引脚充分接触。

3)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4) 用测线仪尝试做好的网线,看是否合格。

5) 打开测线仪电源,将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尝试器和远程尝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如果网线合格,远程尝试器也应该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若接线不正常,则按下述情况显示:1当有一根网线如3号线断路时,主尝试仪和远程尝试端3号等都不亮○2当有几条线不通时,这几条线的灯都不亮;当网线中少于2根线连通时,灯都不亮。

○ 3当两头网线乱序,例2,4线乱序,则显示如下:○主尝试器不变:1-2-3-4-5-6-7-8-G 远程尝试端为:1-4-3-2-5-6-7-8-G4当网线有2根短路时,○则主尝试器显示不亮,而远程尝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灯都微亮,若有3根以上(含3根)短路时则所有短路的几条线号的灯都不亮。

2. 交叉线的制作按照直通线制作的操作方法,一端A类,一端B类,即可完成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制作好的直通线,将直通线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尝试器和远程尝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远程尝试器也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双绞线制作好后,经远程尝试器尝试后,也制作成功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次制作完成后,双绞线有一个水晶头因为压接力度较小,使水晶头较大,很难放进尝试器插口,勉强放进去后,尝试器指示灯也没有正常亮起,后经重新制作后,指示灯正常亮起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二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组建工作组对等网XX-01-06篇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网络【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ppt课件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ppt课件
弃无法转发的帧。
PPT课件
33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LLC MAC PHY
IP包
802.3PKT 802.5PKT 802.3PKT 802.5PKT
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802.3介质
802.5介质
图2
PPT课件
34
两种类型的网桥
组成。可灵活按需配置,通过插入不同
的插卡满足需求(如插入交换卡、路由
卡、加密卡等)
PPT课件
22
用集线器搭建简单的网络
以1台服务器,3台PC机为例:
一台HUB 4块UTP接口的网卡 4台PC机 8个RJ45接头(水晶头) 若干米UTP双绞线
HUB
UTP NIC
服务器
PC机
PPT课件
PPT课件
发送 接收
9
网卡总线类型
16位—ISA(行业标准结构) 32位—PCI(外部设备互联)、EISA
(扩展ISA)、MCA(微信道结构) 其它—PCMCIA(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
际协会)、并行口、USB
PPT课件
10
接口类型
RJ45—无屏蔽双绞线接口 AUI—粗同轴电缆接口 BNC—细同轴电缆接口 SC/ST—光纤接口
网络的5个部分,4台集线器或中继器,网 络的3个部分可以连接主机,两个部分是 链路部分,1个大的冲突域(如图所示)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集线器
集线器是物理层网络设备,也称多端口 中继器
对信号进行再生并且把它放大到所有的 端口
常见的有8,12,16,24口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路由器网络中的设备相互通信主要是用它们的IP地址,路由器只能根据具体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

在Internet中采用的是由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都是32位的,并且这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子网掩码中“1”对应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0”对应的是主机地址,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IP地址。

在同一个网络中,IP地址的网络地址必须是相同的。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之间进行,如果想要与其他网段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则必须经过路由器转发出去。

不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即便它们距离非常近,也不能进行通信。

路由器的多个端口可以连接多个网段,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地址都必须与所连接的网段的网络地址一致。

不同的端口它的网络地址是不同的,所对应的网段也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使各个网段中的主机通过自己网段的IP地址把数据发送送到路由器上。

启动过程1. 路由器在加电后首先会进行POST。

Power On Self Test (上电自检,对硬件进行检测的过程)。

2. POST完成后,首先读取ROM里的BootStrap程序进行初步引导。

3. 初步引导完成后,尝试定位并读取完整的ISO镜像文件。

在这里,路由器将会首先在FLASH中查找ISO文件,如果找到了ISO文件的话,那么读取ISO文件,引导路由器。

4. 如果在FLASH中没有找到ISO文件的话,那么路由器将会进入BOOT模式,在BOOT 模式下可以使用TFTP上的ISO文件。

或者使用TFTP/X-MODEM来给路由器的FLASH中传一个ISO文件(一般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灌ISO)。

传输完毕后重新启动路由器,路由器就可以正常启动到CLI模式。

5. 当路由器初始化完成ISO文件后,就会开始在NVRAM中查找STARTUP-CONFIG文件,STARTUP-CONFIG叫做启动配置文件。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chp17STP和RSTP_17.3MSTP实验指导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chp17STP和RSTP_17.3MSTP实验指导

MST配置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①理解MSTP的工作原理②掌握MSTP的配置③理解MSTP和PVST的兼容性2.实验拓扑实验拓扑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Trunk的配置:如图所示,把S1、S2的f0/22 - f0/24接口配置为Trunk接口,S3的f0/1 - f0/2接口配置为Trunk接口。

VLAN的配置:图所示,在S1、S2、S3上创建VLAN 2、VLAN 3、VLAN 4。

VLAN 1和VLAN 2将使用MST实例1,VLAN 3和VLAN 4将使用MST实例2。

(2)配置MSTPS1(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以上把生成树的模式改为MSTP,默认时是PVST+。

S1(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进入MSTP的配置模式下S1(config-mst)#name CISCO //命名MSTP的名字S1(config-mst)#revision 1 //配置MST的revision号,只有名字和revision 号相同的交换机才是在同一个MST区域S1(config-mst)#instance 1 vlan 1-2 //把VLAN 1和VLAN 2的生成树映射到实例1 S1(config-mst)#instance 2 vlan 3-4 //把VLAN 3和VLAN 4的生成树映射到实例2,我们这里一共有三个MST实例。

实例0是默认的实例,默认时所有的VLAN都映射到该实例上。

S1(config-mst)#exit //要退出,配置才能生效S1(config)#spanning-tree mst 1 priority 8192 //配置S1为MST实例1的根桥S1(config)#spanning-tree mst 2 priority 12288S2(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S2(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S2(config-mst)#name CISCOS2(config-mst)#revision 1S2(config-mst)#instance 1 vlan 1-2S2(config-mst)#instance 2 vlan 3-4S2(config-mst)#exitS2(config)#spanning-tree mst 1 priority 12288S2(config)#spanning-tree mst 2 priority 8192 //配置S2为MST实例2的根桥S3(config)#spanning-tree mode pvst //配置S3运行PVST,不是MSTPS3(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4 priority 24576 //配置S3是VLAN1-4的根桥4. 实验调试(1)show spanning-treeS1#show spanning-tree mst##### MST0 vlans mapped: 5-4094//实例0的生成树,默认时所有的VLAN都在实例0上,该实例就是CISTBridge address 0023.ac7d.6c80 priority 32768 (32768 sysid 0) Root address 0023.ac7d.9c00 priority 24577 (24576 sysid 1) //以上是总根(S3交换机)的信息,port Fa0/22 path cost 200000Regional Root this switch//该交换机是MST0的区域根Operational hello time 2 , forward delay 15, max age 20, txholdcount 6 Configured hello time 2 , forward delay 15, max age 20, max hops 20 Interface Role Sts Cost Prio.Nbr Type---------------- ---- --- --------- ----------------------------------------Fa0/1 Desg FWD 200000 128.3 P2p EdgeFa0/3 Desg FWD 200000 128.5 P2pFa0/4 Desg FWD 200000 128.6 P2pFa0/10 Desg FWD 200000 128.12 P2pFa0/22 Root BKN*200000 128.24 P2p Bound(PVST) *PVST_Inc//该接口是边缘接口,接口目前处于broken状态,有问题,稍后解决。

网络实验实验一原理和步骤

网络实验实验一原理和步骤

原理一. 交换机管理方式交换机管理可分为带外管理与带内管理两种方式。

带外管理指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进行管理,带内管理是指通过Telnet、Web等其它方式进行的管理。

下面就对常用的几种管理方式进行介绍:1. 通过Console口配置第一步:如下图所示,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

图1-1-1 通过Console口配置交换机第二步:在微机上运行超级终端程序(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

设备终端通信参数:波特率为9600b/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量控制。

单击“确定”按钮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如果已经将线缆按要求连接好,并且交换机已经启动,此时按Enter键,将进入交换机的用户视图;否则启动交换机,超级终端会自动显示交换机的整个启动过程。

第四步: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的运行状态。

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2. 通过Telnet配置如果用户已经通过Console口正确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某VLAN接口的IP地址,并已指定与终端相连的以太网端口属于该VLAN,这时就可以利用Telnet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然后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

在通过Telnet登录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Console口在交换机上配置欲登录的Telnet用户名和认证口令。

3. 通过Web配置如果用户已经通过Console口正确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某VLAN接口的IP地址,并已指定与终端相连的以太网端口属于该VLAN,这时就可以利用Web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然后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

在通过Web登录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Console口在交换机上配置欲登录的Web用户名和认证口令。

4. 通过专用的管理软件对一些交换机设备厂商来说,其在提供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也会提供相应的管理软件,如华为3Com的Quidview管理软件,对其设备进行综合的管理,如锐捷会提供StarView相关软件来进行设备的统一管理,利用这些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的对设备厂商旗下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将大大减少因设备的多样性而造成的设备管理方式不统一和管理不便的问题。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配置交换机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配置交换机

网络组建实验指导-配置交换机用户在组建大型局域网(如校园网、企业网)时,都需要使用到交换机设备,因此交换机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交换机设备中,VLAN技术是交换技术的重要进步之一,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交换机都支持VLAN,在实际工程中VLAN技术也广泛使用在组网建网中,可以说本知识点相当重要。

下面我们以Catalyst 2950系列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来学习VLAN、VLAN中继以及VLAN间路由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1.交换原理概述在局域网交换技术中,共享式以太网、冲突域、广播域、桥接、交换、MAC地址表、VLAN、VLAN中继等概念特别重要。

下面对这些概念作一下简单回顾。

●共享式以太网共享式以太网是构建在总线拓扑上的以太网,严格遵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算法的网络,CSMA/CD算法的机制决定了共享式网络的半双工特点。

在共享式以太网上,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时其他主机只能接收该以太网帧,此时网上其他主机都不能发送数据。

●冲突域用同轴电缆构建或以HUB为核心构建的共享式以太网,其上所有节点同处于一个冲突域,一个冲突域内不同设备同时发出的以太网会相互冲突;同时,冲突域内的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同处于一个冲突域的其他主机都可以接收到。

●广播域广播域是网上一组设备的集合,当这些设备中的一个发出一个广播时,所有其他设备都能接收到这个广播帧。

广播域和冲突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因此其区分方法:连接在一个HUB上的所有设备都处于一个冲突域,同时也构成了一个广播域;连接在一个没有划分VLAN交换机上各端口上的设备处于不同的冲突域中(每一个交换机的端口构成了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于一个广播域。

●桥接所谓桥接,是透明桥接。

透明桥接连接两个或者更多的共享式以太网网段,不同的网段分别属于各自的冲突域,所有网段处于同一个广播域。

桥接工作模式应认真理解,它是理解交换机工作原理的基础。

●交换在局域网中,交换的概念源自桥接,它与透明网桥使用相同的算法,只是交换的实现是用专用硬件实现,而传统的桥接使用软件来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组建实验指导-指出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网络结构图的组成,指出网络设备的作用。

1.实验目的
观察图中网络结构,指出各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2.实验环境(某公司的网络结构图,如图1-23所示)
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图1-23 某公司网络结构图
3.实验步骤
(1)组成小组,或者单独判断网络结构图中设备的作用。

(2)根据网络结构图,指出现实应用中各设备所在的位置。

(3)在实验日志上或者Word文档中记录结果。

注意:对这种练习作出时间限制,比如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