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检测性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检测性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5045c28ea81c758f578ce.png)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检测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说明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于天子的分封体制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25.明太祖以重刑惩处违禁违制官员,二十年间诛杀贪官上万,结果贪腐现象并未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窝案、串案。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监察机构严重缺失B.科举制度走向僵化C.权力缺乏有效制约D.程朱理学地位下降26.唐中期以来,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趋势,如铜铁业没有广泛实施官营,各地铁矿在一定条件下听任百姓开采,设盐铁使收税。
在其他手工业领域中,这种情况同样存在。
这有助于A.经济效益不断提升B.经济近代化的趋势C.官营体制开始转型D.工商食官体系瓦解27.嘉靖元年,政府对王阳明的著作不满,世宗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政府批判王阳明,可能因为王阳明心学A.颠覆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B.离经叛道批判君主专制C.彻底地否定了封建纲常伦理D.主张提升人的主体地位28.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
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B.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有关注现实谋求变革的意识29.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
这一观点基于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30.读“近现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图表",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各时期的政府都改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了消费需求D.战争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性较明显31.“星期日工程师”是指周一到周六为国营企业工作,周日或节假日为民营、乡镇企业提供无偿或有偿技术服务的国企技术人员。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4c85dd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b.png)
河北衡⽔中学2020届全国⾼三第⼀次联合考试历史绝密★启⽤前河北衡⽔中学2020届全国⾼三第⼀次联合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0.5mm⿊⾊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乱之⾸”;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由,百家争鸣局⾯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解2.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下⾯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A.⼟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B.豪强地主势⼒出现恶性膨胀C.朝廷重视对地⽅的控制D.政府加强对王国的⾏政管理3.南朝刘宋时期,乡⾢百姓出⾝的沈庆之官⾄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寒⼈掌机要。
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世家⼤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改变4.表1⽂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表1出处叙述内容《清异录》有刁萧者,携⼀镜……背有字⽈:碧⾦仙,⼤中九年⼗⼆⽉铜坊长⽼⽩九峰造《三⽔⼩牍》钜⿅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乐府杂录》⽂宗朝有内⼈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赵家最妙 A.⼿⼯业分⼯越来越细密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官营⼿⼯业占主导地位D.⼀些城市出现⼿⼯业作坊5.宋朝在⽴国之初就实⾏“不⽴⽥制”“不抑兼并”的⼟地政策,这⼀政策进⼀步加速了⼟地转移的频率。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baba645901020207409cc5.png)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一调考试文综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C.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2.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 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 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 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 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3.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
这一制度A. 有利于官员结构的调整B. 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C.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 强化了君主集权的制度4.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
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C. 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 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5.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
这反映了A.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B. 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C. 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D. 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6.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
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
【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a041be7f1922791788e826.png)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2.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A.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B.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C.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D.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3.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
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4.表1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表1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5.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
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A.草市迅速发展B.租佃关系兴盛C.小农经济瓦解D.自耕小农壮大6.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清康熙时人归玄恭曾言:“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其观点反映出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清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C.政府开始调整抑商政策D.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7.图1为近代中国1860-1921年出口贸易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8.清朝光绪年间,有官员奏曰:“洋人船炮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仪……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3f6c11804d2b160b4ec063.png)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政策存在相似,是因为两人和其他更多人都对当时的时代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得出了相似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者有相似之处,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误;材料无法证明英美经济学始终同步,C错误;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是经济危机导致的,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影响,D错误。故选A。
A. 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B. 解决了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
C. 事实上结束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 实现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万隆会议上,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信于亚非国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都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断扩大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A正确;万隆会议上亚非国家虽达成一些共识,但无法解决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B错误;1955年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与“一边倒”原则不冲突,C错误;协商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D错误。故选A。
11.罗斯福智囊团的骨干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为什么凯恩斯理论和富兰克林政策之间在学者们看起来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是因为:罗斯福生活于一种不仅是凯恩斯也是考虑同样问题的许多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气候之中”。这说明
A. 国家干预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B. 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
C. 英美的经济学理论始终保持同步D. 凯恩斯改变了美国的经济政策
6.辛亥革命后,传统权威随着清王朝的垮台而崩塌,但新权威并没有因共和政府的产生而树立,在呼唤秩序与权威的社会潮流的影响下,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这反映出
A. 民众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向往B. 近代中国探索直接民主的成功尝试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d690d93b3567ec112d8a24.png)
绝密★启用前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C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2.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 .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 .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C .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 .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3.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
这一制度 A .有利于官员结构的调整 B .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 C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 .强化了君主集权的制度4.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
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5.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
这反映了A.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B.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C.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D.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6.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一调考试文综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C.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体现的是周王控制着诸侯国部分大臣的任免权力,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选项排除;西周时期对权力和财产继承上十分重视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事实证明分封制下诸侯最终成为对抗中央的重要力量,D选项排除。
2.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 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 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 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 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仲舒的这一观点符合当时汉武帝要求实行大一统在文化领域的政治要求,故选择D选项;古代民本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与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家国一体是指家族和国家都以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而材料中只是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并没有跳出家国一体的框架,故排除B选项;宗法伦理思想反映中国宗法等级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一种道德理论,而材料中董仲舒只是想跳出其局限,并没有削弱宗法伦理思想,故排除C选项。
3.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
这一制度A. 有利于官员结构的调整B. 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C.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 强化了君主集权的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退休制度的实施,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政治,有利于调整官员的年龄结构,故A正确;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退休制度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故C不正确;退休制度的实施与君主集权的强化无关,故D不正确。
4.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
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C. 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 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苏州“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营丝织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选项错误;苏州一地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江南地区雇佣劳动趋于普及,C选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依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D选项错误。
5.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
这反映了A.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B. 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C. 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D. 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答案】D【解析】【详解】从清初自主制定海关税则,统一征收外贸关税,到《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对比的是清朝前期和晚清中国海关主权的变化,与鸦片战争的性质无关,A选项错误;海关关税税则制定从清政府自主到中外协定,不能说明海关行政管理的松弛,B选项错误;清朝关税主权的改变,不能反映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C选项错误。
6.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
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
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A. 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B. 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C. 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D. 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在社会动荡时希望建立统一稳定的政权,在党派斗争时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商人在自身利益权衡与时局多变的形势下的复杂心态,故C项正确。
A 项,材料未体现商人救国意识,故排除。
B项,商人支持革命共和说明其政治态度并非保守,故排除。
D项,商人希望政府为商业提供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不是求得保护,故排除。
7.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
李大钊意在说明A. 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B. 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 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D. 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庶民的胜利”“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中国青年深入农村,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觉悟,让民众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
故本题答案选A 项。
BD项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中国效仿苏俄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排除C项。
8.1961年4月,中国与加拿大签订了第一个小麦贸易协议;从1961年6月至1963年12月底中国共从加拿大购买了600万吨(价值约合3.62亿美元)的小麦。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 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B. 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C. 保障工业化建设速度D. 实现贸易的迅速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前期,中国从加拿大购置大量小麦的主要目的是要缓解当时严重的粮食危机,B选项正确;1961年,中国尚未调整对外策略,同加拿大进行经济联系的目的,不是为了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A选项错误;1960年代前期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从国外购置大量粮食不是为了保障工业化建设的速度,更不是为了实现贸易的迅速增长,CD两选项错误。
9.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所以早期戏剧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出现越来越多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B. 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C. 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D. 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5世纪,民主政治日益完善,使得当时人们的关注点从“神”变为“人”,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兴起,故C项不符合题意;古希腊戏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民众,没有发生转变,排A项不符合题意;戏剧内容转变适应了当时市民政治生活的需求,“宗教丧失主导地位”与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D项“开始面向生活”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10.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B. 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C. 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D.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英国“1566—1588”年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从材料“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
”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促使经济活动呈现开放性,故A 项正确。
英国新型政治制度出现是在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BD 两项表述错误。
C 项与题意无关。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表格材料时间关键词“1566—1588”,利用时间信息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11.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 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 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 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述为英国雇佣童工的现象逐渐消失,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工人需求的变化,故B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A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故C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不正确。
12.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A. 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 B. 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C. 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D. 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给予原先各邦君主较大权力,“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说明议会成员不赞同宪法给予的既定权力,体现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保守性,故C项正确;德意志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故A项错误;德意志是皇帝掌握国家的实权,故B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控制内阁和议会,故D项错误。
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
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
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
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