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扫描版)

合集下载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 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 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 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从禹的儿子启开始,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成“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故B错误,符合题意,选择B;依据图表数据,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晋、卫、鲁、燕),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晋、卫、鲁、燕),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王室子弟、功臣、商朝后裔),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 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A. 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 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 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 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答案】D3. 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

春秋,国之鉴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A. 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 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 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核心信息,即生而富贵的诸侯因不能够吸取春秋当时亡国的教训,保存国家的很少。

从中即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开始的宗法分封制弊端显现,不太有利于巩固统治。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2、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 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 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3、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

春秋,国之鉴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 )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4、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5、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

这说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6、《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窗体顶端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7、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政策存在相似,是因为两人和其他更多人都对当时的时代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得出了相似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者有相似之处,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误;材料无法证明英美经济学始终同步,C错误;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是经济危机导致的,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影响,D错误。故选A。
A. 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B. 解决了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
C. 事实上结束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 实现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万隆会议上,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信于亚非国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都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断扩大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A正确;万隆会议上亚非国家虽达成一些共识,但无法解决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B错误;1955年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与“一边倒”原则不冲突,C错误;协商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D错误。故选A。
11.罗斯福智囊团的骨干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为什么凯恩斯理论和富兰克林政策之间在学者们看起来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是因为:罗斯福生活于一种不仅是凯恩斯也是考虑同样问题的许多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气候之中”。这说明
A. 国家干预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B. 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
C. 英美的经济学理论始终保持同步D. 凯恩斯改变了美国的经济政策
6.辛亥革命后,传统权威随着清王朝的垮台而崩塌,但新权威并没有因共和政府的产生而树立,在呼唤秩序与权威的社会潮流的影响下,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这反映出
A. 民众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向往B. 近代中国探索直接民主的成功尝试

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调(历史)

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调(历史)

衡水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10 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

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3.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

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

”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B.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C.争夺思想学术阵地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5.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6.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7.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河北衡中同卷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北衡中同卷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北衡中同卷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

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2.传统儒学通过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启发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

但随着儒学政治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它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外在规范,却导致了在道德修养方面走向衰微。

为改变这一局面A.汉代董仲舒倡导三纲五常伦理观B.魏晋时期二教合一成为主流思潮C.宋代儒学呈现思辨化哲学化趋势D.明清经世致用形成早期思想启蒙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4.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1928年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以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

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政府鼓励私营经济发展B.新经济政策造成负面后果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5.据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海峡”驰援南海。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含参考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含参考答案

衡水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其中每小题1分,共60分。

)1.《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2.“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导的战役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4.《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

嗣是英使不复来廷。

”此事中,嘉庆帝的态度主要反映了清王朝A.闭关锁国政策 B. 传统夷夏的观念C. 是礼仪之邦D. 实行君主专制5.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河北省衡水金卷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金卷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调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武王灭商,封纣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弟)于附近建国监视(即为三监),此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B. 确保了货族权力的有效承袭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答案】【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殷商后裔为诸侯,同时封同姓亲族为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将中原文化带到各地,推动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形成。

故答案为A项。

确保贵族权力有效承袭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第一次分封没有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排除C项;三监之乱表明第一次分封未能防止叛乱的发生,排除D项。

2.春秋初年,齐相公、晋文公曾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北击戎狄,拥戴周王。

这些行为A. 加快了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初年,周天子王道渐衰,中原诸侯国又时常受戎狄等游牧民族的侵扰,齐桓公就乘势而起,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讨伐山戎,这一举措显然有利于华夏族融合的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初年是东周开始时期,故B项错误;导致各地战火不断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此时并没有彻底瓦解,故D项错误。

3.甲骨文中有关求丰年和降雨的ト辞很多,但商王并非直接向他们心中的最高神一一“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商代A. 王权与神权结合B. 占卜决定戎和农C. 宗法观念已形成D. 祖先地位高于神【答案】C【解析】【详解】求神的过程中借助祖先,说明商朝时期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故C项正确;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主要通过“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来体现,而材料侧重于强调祖先在商王处理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排除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戎占卜的信息,排除B。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通知周襄王参加。

孔子编修的《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王狩(一种以打猎为主的隆重礼仪)于河阳”。

孔子此举旨在A.维护传统秩序和价值观念B.坚持史官如实记述的职责C.发挥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D.反对晋文公破坏分封制度2.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

乐舞图中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韵。

“乐舞百戏”里音乐、舞蹈与杂技、魔术表演相结合的场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B.市民阶层壮大C.娱乐生活丰富D.石刻艺术高超3.糜竺原为徐州富商,后率二千“奴客”追随刘备,刘备“赖此复振’’;鲁肃原为淮南大户,后“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入吴,周瑜将之推荐给孙权并得到重用。

这些富商大户的南下A.导致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B.推动了南北之间经济交流C.有助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走向4.宋太祖时规定,典卖人在典卖田地时,须向官府纳税,在契约上加盖红色官印,形成“红契’’,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办理即可。

这表明宋代A.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B.政府放松土地买卖的限制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赋税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5.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

于是秋税止令输租,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棉等物”。

政府在江南各地,“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元贞二年,诏各处孤老,凡遇宽恩,人给布帛各一”。

这说明当时A.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B.南方棉花种植较为普遍C.南方农民赋税较为沉重D.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6.朱元璋一改汉唐以来“老人”(乡里年长的士绅代表)受县官领导、对县官负责的状况,赋予“老人”在关键时刻绕过知县直接与皇帝沟通之权,甚至下令让“民间耆年有德者,每里一人,以次来朝,既至,令随朝观政,三月遣归”。

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良渚古城由宫城、王城、外郭城组成,宫殿区的面积近30万平方米。

古城已经有配套的引水渠直达城内。

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及外围水利工程均为人工堆筑而成,其体量之大无疑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施工。

这说明良渚文化()A.或已存在公共权力B.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C.已经使用铁制工具D.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2.周代都邑及近郊称国,近郊以外广大地区称野。

国人受教育,可担任官职,但要服兵役,战时成为主要军事力量;野人属被征服种群,居住城外,向国人提供粮食与劳役,没有政治权力,不准受教育也不服兵役。

这表明,国野制度()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建构了中央直管属国的朝贡体系C.是军政合一的异化D.具有城乡对立和分而治之的特征3.如表为有关《墨经》与墨家的部分评价。

据此可知()评价来源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梁启超《墨经校释·自序》完全信赖人类理性的墨家,明确奠定了在亚洲可以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东西【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蔡元培A.先秦文化蕴含着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B.墨家学说以发明和改进科技为宗旨C.《墨经》属于中国古代总结性科技著作D.墨家具有注重经验和实用性的特征4.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夺回河套地区后,于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开荒,开拓边疆,当时人们把这一新开垦的地区叫做“新秦”。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A.阻碍了民族间的交融B.加强了秦朝北部边防C.有效阻止了匈奴南下D.均衡了社会人口分布5.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6.东汉初年,政府实行“赋民公田”“假民公田”之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