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白术及其复方抗肿瘤研究进展

白术及其复方抗肿瘤研究进展

白术及其复方抗肿瘤研究进展
王锦菊;王瑞国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4(011)010
【摘要】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或胎动不安等证。

白术的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含量约为1.4%,其主要含苍术醇、苍术酮、芹
【总页数】2页(P927-928)
【作者】王锦菊;王瑞国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白术及其复方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何燕珊; 王秋红
2.白术及其复方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何燕珊; 王秋红
3.白术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J], 龙家英;李小芳;王娴;唐海龙;
刘凯;谢青璇
4.白术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J], 龙家英;李小芳;王娴;唐海龙;
刘凯;谢青璇
5.白术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许飞;李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摘要】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的全面分析,不但能够基于反应效果和数据状况确定当前白术挥发油自身的药品市场价值,从而巩固后续临床医疗产业的药品选择环境,同时更能够依据其中作用效果进行细致分析,在确定作用流程和反应参数同时,更能够为后续药品的应用市场提供明显指向性,以满足当前城市患者在药品选择方面的经济性需求。

故而,在落实作用研究过程中,应当秉承细致严谨的论述措施和条件确定白术挥发油的效能,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医疗环境构建完善。

【关键词】白术挥发油;抑菌;抗肿瘤;作用分析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的选用细菌试验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

药品材料:白术(浙江地区产白术根茎部位)细胞材料:人体肺部癌细胞株、人体宫颈癌细胞株。

2.试验试剂与仪器试验试剂:培养基、胰蛋白酶、新生牛血清、吐温-80、二甲基四氦唑盐、二甲基亚砜、琼脂糖、溴化乙锭。

试验仪器:气相色谱-质谱仪、3111型CO2培养箱、1500型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荧光显微镜。

3.细胞培养及药物处理条件在落实试验过程中,应当基于观察环境进行细致分析。

其中针对人体肺部癌细胞株与人体宫颈癌细胞株应进行培养基培养,其中添加10%的新生牛血清,而后再添加青霉素链霉素,以确保整体培养环境稳定同时,还应当确保室温、湿度和CO2条件满足连续培养的优势。

4.白术挥发油材料的萃取依据药品材料特性,应当依据蒸馏法对白术进行挥发油提取,而后再以无水硫酸铜条件急性干燥处理,待经历过滤杀菌流程后进行配置,确保浓度满足5%同时,应当混入3%浓度的吐温-80,以便后续试验备用。

5.白术挥发油影响成分分析在落实试验之前,应当确保上述制备条件中具备单一的审核条件,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药品效能能够被全面分析,并在后续试验中降低干扰影响。

故而,基于白术挥发油材料的成本应当提供气相色谱-质谱法条件进行分析。

白术挥发油抑瘤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挥发油抑瘤作用研究进展

Jn 0 0 a .2 1
文章编号 :0 85 6 2 1 ) 10 5 -3 10 .54(0 0 0 . 90 - 0
白术 挥 发 油 抑 瘤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徐 玲 玲 张耀 斌 ,
(. 1 浙江师 范大学 化 学与 生命科 学学院 , 江 金 华 3 10 ; 浙 2 0 4 2 浙 江师范大学 行 知学院 , 江 金 华 3 10 ) . 浙 2 0 4 摘 要: 白术及 其挥发油作用 于动 物实体瘤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 这种观点 已被近年来 的许多实
中药 白术为菊科植物 白术 (t c l em c c hl Ki ) Ar to s ar e a o z 的干燥 根茎 , 于《 a y d op a d 见载 本草纲 目》 性温 , , 味甘 、 , 、 苦 归脾 胃
经, 具有健 胃、 益脾 、 理气 、 燥湿 、 中的功效 , 和 素有“ 北参南术 ” 之美称. 白术 被列 为“ 浙八 味 ” 中药之 一 , 主产于浙江 , 安徽 等地 , 以浙江磐 安 、 鄞县 、 昌地区产量最大 , 新 於潜所产 品质最佳 , 特称为 “ 於术 ” 此外 , . 湖南 平江 、 阳 , 衡 湖北 、 江西 、 四川 等地亦产 ¨ . ]白术药 用价 值高 , 开发潜 力大 , 临床上具有较广泛 的用途和疗 效 ,0 0年 《 在 20 中国药典 》 一部 收载含 白术制
第1 第1 3卷 期
21 0 0年 1月
西安 文理 学院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Jun l f i nU i r t o r o ra o ’ nv sy f t S ine N t c E ) X a e i A s& c c ( a Si d e
Vo . 3 No 11 .1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深度挖掘,对白术这一古老且广泛应用的中药材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对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探索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关于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理解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多重功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苍术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作为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治疗领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成分构成了白术复杂且独特的药效基础。

每一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参与到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之中。

本文将首先概述白术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方法及含量测定技术,为后续药理作用机制的探讨奠定物质基础。

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各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如利尿、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保肝、护肾、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特别关注于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揭示,如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变化、蛋白相互作用等,以期阐明白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

本文还将探讨白术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以及其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特性,这对于理解其体内效应及优化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针对白术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整合分析,有助于揭示白术在临床疗效中的物质基础与作用原理,为其在相关疾病防治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将以系统全面的视角,追踪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前沿动态,揭示其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推动白术及相关制剂的研发创新、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 白术的化学成分讨论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在白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白术的抗菌性能及其机制

白术的抗菌性能及其机制

白术的抗菌性能及其机制白术(scientific name: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抗菌性能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白术的抗菌性能及其机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白术的抗菌活性。

研究表明,白术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一项实验发现,白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

与此同时,白术提取物也对一些常见的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这些抗菌活性的发现表明,白术可能成为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在来源。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白术抗菌性能背后的机制。

白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例如挥发油、多糖、硫化物等,这些成分可能是其抗菌活性的主要贡献因素。

研究表明,白术提取物中的挥发油成分对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抗菌作用。

其中,β-苦味酸和β-广血酸是白术抗菌活性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

此外,白术中的多糖类成分也发挥了一定的抗菌作用,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细菌或真菌的繁殖。

此外,白术中还发现了具有抗菌活性的硫化物,它们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其它重要细胞组分,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此外,白术的抗菌性能还与其作为一种天然中药材的特性密切相关。

中药材往往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这是由其中的多个有效成分协同作用所导致的。

白术作为中药材的一种,与其它中药材一样,也可能存在一种“药物组合”效应,多个活性成分相互作用,增强了其抗菌活性。

此外,通过中药煎煮等传统制药方法,还有可能进一步发挥白术的抗菌性能。

例如,煎煮中的温度和时间可以影响白术中有效成分的释放,从而改变其抗菌效果。

在白术的抗菌性能研究中,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白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制备工艺非常关键。

采用合适的提取方法和制备工艺,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提取白术中的活性成分,并且提高其抗菌活性。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白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止泻、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成分和功效的深入研究,白术在化学、药理和临床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香豆素、木质素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白术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

不同采收时间也会导致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仍需深入研究。

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均具有药理作用。

挥发油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则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则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然而,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良反应也不够明确。

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白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

白术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然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间根据其计算公式计算得出ꎬ C 5 - C 25 正构烷烃混合物
单独进样ꎬ 分析方法与样品一致ꎮ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
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ꎮ 定性结果及相对含量见表
1ꎮ
图 1 咸丰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
从咸丰白术挥发油中检出并鉴定了 31 个色谱峰
desmatriene (1 00%) 等ꎮ 这一研究结果与逄健等报
(11) - diene (8 47%) 、 大根香叶烯 B ( 6 05%) 、 β
- 蛇床烯 ( 3 16%) 、 γ - 榄香烯 ( 2 74%) 、 白术内酯
Ⅰ (2 42%) 、 乙 酸 缬 草 烯 酯 ( 1 80%) 、 香 附 烯 酮
( 1 41%) 、 白 术 内 酯 Ⅱ ( 1 39%) 、 3ꎬ 5ꎬ 11 - Eu ̄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ꎬ 湖北 恩施 445000ꎻ
2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ꎬ 湖北 恩施 445000ꎻ 3 宣恩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ꎬ 湖北 宣恩 445500)
摘 要: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 GC-MS) 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组成ꎬ 确定了 29 种成分的化
16
31 0
1544 4
17
31 2
1550 7
18
31 4
1555 9
20
35 1
1654 5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6 0
37 2
39 6
40 8
41 5
43 4
46 1
47 1
47 6
48 8
50 2

白术的功效和作用

白术的功效和作用

白术的功效和作用白术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根茎可以入药,具有多项药用的功能。

可以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那么大家白术的功效及作用吗?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下吧。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白术的功效及作用①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二、三钱。

《纲目拾遗》②治脾虚胀满:白术二两,橘皮四两。

为末,洒糊丸,梧子大。

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

《全生指迷方》宽中丸③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一两,白术二两。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

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兰室秘藏》积术丸④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十两,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

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

《千金良方》白术膏⑤治脾虚泄泻: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

上为末,粥丸。

《丹溪心法》白术丸⑥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

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⑦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

《简便单方》⑧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

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

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

《普济方》香术丸⑨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

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挥发油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抗肿瘤活性成分。

近年来,关于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首先,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多种中药挥发油具有抗肿瘤作用。

例如,芳香植物的挥发油中含有的苯丙烷类成分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黄芩中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灯心草醇是一种抗氧化物,通过减少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弱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能力。

参芪中的挥发油则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研究表明,中药挥发油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效果。

其次,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中药挥发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阻止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转移。

另一方面,中药挥发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化,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样化的。

最后,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的功效。

近年来,许多中药挥发油作为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例如槐花挥发油和胡麻油等。

这些研究表明,中药挥发油在抗肿瘤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其中包括多种中药挥发油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发现、抗肿瘤机
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疗效的探索。

未来,对中药挥发油抗肿瘤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分解前后白术挥发油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分解前后白术挥发油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O 0 1 .C i a 3 0 3 hn
【 src】 0bef e oivsgt t fcso r—a dp s d cmpsdR i maArc ldsM co Abtat jc v T et a ee et f l n ot eo oe hz t t o i ar- i n i eh pe — o ay
G M h sscl rd c da dta o p ae e ce sd f o td cmp s dv l i i C n ls n T ep e J p ae el e u e n t f h s s l i ra e r s e o oe o teo . o c i h r— h S c ln op — al l u o
l eS i KOV- . e o s Us g f o e c n emir s o y n 3 M t d h i u r s e c c o c p ,M r a s y a d f w yo ty we i v sia e h f c so n l r s a n o c tme r , n e t td t e e e t f l g p e n o t d c mp s d v l t e ola i e e t e es o el r h l g ,g o h i h b t n e p p o i n y r —a d p s- e o o e oai i tdf r n v l n c l mo oo y r wt n i i o ,c l a o tssa d c - l l p i l ci g o e l ie S V- i i e e tt ame td r t n Re u t Un e l o e c n e mir s o y wec u d ce r l f l l KO 3 w t d f r n e t n u a i . s l n c n h r o s d r u r s e c c o c p , o l la l f y s e t e a p o i b d e . T e h we e y sg i c nl r l e a in ih b t n e e t s u ig e e y p e a d p s- e p tss o i s h o h y s o d v r in f a t p o i r t n i i o f c sa sn v r r — n o t i y f o i d c mp s d v lt e olc n e t t n s mp e o t a el 2 h o sn 0 n 0 / o c nr t n s mp e o e o o e oai i o c n r i a l st r tc l 7 , ru i g 1 0 a d 2 0 msL c n e tai a l st l ao e o

白术挥发油抑瘤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挥发油抑瘤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挥发油抑瘤作用研究进展徐玲玲;张耀斌【摘要】白术及其挥发油作用于动物实体瘤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这种观点已被近年来的许多实验所证实.论述了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方面的一些发现,并对近年来认为白术抑瘤几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最后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13)001【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白术;挥发油;肿瘤【作者】徐玲玲;张耀斌【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中药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 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见载于《本草纲目》,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胃、益脾、理气、燥湿、和中的功效,素有“北参南术”之美称.白术被列为“浙八味”中药之一,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以浙江磐安、鄞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於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於术”.此外,湖南平江、衡阳,湖北、江西、四川等地亦产[1].白术药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在临床上具有较广泛的用途和疗效,2000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白术制剂共 51种,2005年《中国药典》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 7 000 t.白术为治疗肿瘤常用中药,可用于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对肺癌亦有疗效,临床常用于复方中治疗肿瘤[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在新药的研制开发中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传统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白术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浙江省产量最多、品质最优,药用资源极为丰富[3].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白术化学成分的鉴定及其药理作用等方面,近年来,白术的抗肿瘤作用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其主要活性成分挥发油报道相对较多,有不少实验表明白术挥发油对动物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1 化学成分研究白术主要含挥发油、内酯类化合物及多糖.国内外对白术的成分研究多集中在内酯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上.目前认为,白术的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含量约为 1.4%,其主要含苍术醇、苍术酮等,其中苍术酮在油中含量最高,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还有 2-[(2-乙氧基 -3,4-二甲基 -2-环己烯)-1-甲基 ]-呋喃,B-3,4-二甲基 -苯丁酸异丙酯等.从白术中分离得到的内酯类成分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同时也可能是白术抗炎、抗癌的有效成分[4-6].它包括白术内酯 I(atrcatylenolide I)、白术内酯 II(atractylcnolideII)、白术内酯 III(atractylcnolide III)、白术内酯IV(atractylenolide IV)、双白术内酯、8,9-环氧白术内酯、4,15一环氧羟基白术内酯等[7].白术内酯类成分中又尤以白术内酯Ⅰ药理作用最明显[8-9].多糖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也是植物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白术总多糖目前研究相对较少,但可能是未来白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2 抑瘤作用研究白术在临床上具有利尿、降血糖、抗菌及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10],其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1].2.1 白术抑瘤作用孙喜才等人研究证明白术注射液有抑制 S180实体瘤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降低肿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反应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12-13].又有研究认为,白术的抗肿瘤作用是与免疫细胞的调节相关,如周德文等人提及白术提取液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免疫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而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14].同时,朱庆均等人也发现,白术水提物可以调节 Sl80肉瘤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对瘤块的抑制作用明显,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15].2.2 白术挥发油抑瘤作用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白术挥发油为白术的主要活性物质,因此,较多的研究集中于挥发油成分上.王鑫等发现白术挥发油 250 mg/kg对小鼠肝癌 H22、肉瘤 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 51.6%、53.2%,认为白术挥发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肝癌 H22、肉瘤 S180有显著抑制作用[16].关晓辉等人还发现白术挥发油可通过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17].邱根全等发现,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肺腺癌有明显的抗癌性恶病质作用,它可能与减少肿瘤细胞分泌 TNF-α、 IL-6有关[18].同时,叶峰等人发现白术内酯 I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 TNF-α、 IL-1以及尿中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IF的水平,可显著改善恶病质患者的消瘦及体力状况等[19].表明白术的抗肿瘤作用很可能是挥发油成分与内酯类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20].张宗等发现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当白术挥发油以 100mg/kg及 50 mg/kg剂量腹腔给药时,对腹水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大剂量给药 1次(150 mg/kg),可延长患瘤小鼠的寿命 197%.但他也提出对腹水瘤采用腹腔给药在疗效的评价上应当客观、慎重,因为药物与癌细胞接触时,在宿主体内则尚未达到药动力学的平衡,故作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性[21].2.3 白术抑瘤相关机制研究白术的抗肿瘤作用逐渐引起学者的注意,对白术抑瘤可能相关机制的研究也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些研究认为白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抑瘤作用,如郑广娟等研究发现白术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并引发相应的炎细胞反应,从而对小鼠 S180肉瘤组织具有抑制作用[22].黄瑞龄等认为白术可能是通过活性氧(ROS)含量的增高,诱导 HL-60的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23].还有一些研究认为白术的抑瘤作用可能与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关,如朱庆均等研究发现白术对 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明显,可能是通过下调小鼠 S180肉瘤 p53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24].陈深华等则认为白术是通过下调 c-myc基因表达以抑制 SGC-7901细胞的增殖,另外它还增强了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力[25].其他也有研究发现白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能与免疫功能的调节有关,如姚淑娟等发现白术对 S180荷瘤 C57BL/6小鼠化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显著提高化疗荷瘤鼠 T细胞转化能力,明显促进化疗荷瘤鼠白细胞介素2( IL-2)分泌水平.表明白术可用来恢复化疗后引起的免疫抑制,对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26].3 结语通过对白术作用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的研究,表明白术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目前已有实验大多集中于白术及白术挥发油对动物实体瘤生长抑制效应的研究,白术对人源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白术在基础药理方面的研究缺乏较深入的比较对照研究,白术在基础药理方面的研究仍显粗糙,限制了浙江省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因此,深入探讨白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确定该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及疗效原理,将成为未来白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上册)[Z].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376.[2] 刘春安,彭明.抗癌中药大辞典[Z].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2.[3] 龙全江,徐雪琴,胡昀.白术的化学、药理与炮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1033-1034.[4] ZHANG YQ,XU SB,L IN Y C,et al.Antagonistic effects of 3 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on rat uterine contraction in vitro[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0,21(1):91-96.[5] L IC,HE L,Q ING J.Atractylenolide I and atractylenolide III inhibit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 TNF-αand NO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J].Phytotherapy Research,2007,21(4):347-353.[6] WANG C,L IN S,CHENG H,et al.Pro-oxidant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atractylenolide I in human promyeloleukemic HL-60 cell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6,44(8):1308-1315.[7] 李伟,文红梅,张爱华,等.白术质量标准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1,21(3):170-172.[8] L IC,HE L,DONG H,et al.Screening for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fractions and compounds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7,114(2):212-7.[9] MAO B,HE B,CHEN Z,et al.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the rapid proliferation of shoots and root induction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medicinal plantAtractylodesmacrocephala[J].Frontiers ofBiologyin China,2009,4(2):217-221.[10] K IM S H,N JUNG H.LEE K Y,et al.Suppression of Th2-type immune response-mediated allergic diarrhea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ine: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J]. Immunopharmacol and Immunotoxicol.2005,27:331-343.[11] ZHAO A,ZHAO H,J IN X,et al.Effects of Chinese Jianpi herbs on cell apoptosis and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grafted onto nude mic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2,8(5):792-796.[12] 孙喜才,张玉五,连文太,等.健脾益气方 841-A对小鼠 S180实体瘤增殖的影响[J].陕西中医,1987,8(2):90-91.[13] 孙喜才,张健,邱根全,等.白术抑瘤机理的探讨[J].陕西中医,1988,9(6):282-284.[14] 周德文.白术类的药理和药效[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6,11(3):120-122.[15] 朱庆均,郑广娟,张丹.白术水提物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79-71.[16] 王鑫,刘玉瑛,史天良,等.白术挥发油抗实体瘤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4):239-240.[17] 关晓辉,曲娴,杨志萍,等.白术挥发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22-124.[18] 邱根全,赵旭升,孙烨,等.白术挥发油治疗癌性恶病质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27(5):477-479.[19] 刘呋,叶峰,邱根全等.白术内酯 I对肿瘤恶病质患者细胞因子和肿瘤代谢因子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5,25(10):1308-1311.[20] ENDO K,TOGUCH I T,TOGUCH I F,et al.Antiinflammatory priticiples ofAtractylodes[J].Chem Pharm Bul1,1979, 27:2954-2958.[21] 张宗,张鸿翔,史天良,等.白术挥发油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12):799-820.[22] 郑广娟.白术对小鼠 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及肿瘤凋亡相关基因 bcl-2表达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3, 22(3):48.[23] HUANG H,CHEN C,YEH C,HUANG L.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diation of Baizhu-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leukemia cells[J].Journal of Ethnophar macology.2005,97(1):21-29.[24] 朱庆均,郑广娟,王江东,等.白术对 S180荷瘤小鼠癌组织 p53基因表达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 28(5):387-388.[25] CHEN H,CHEN J,CU ID,ZHENG Y,XU A,CHEN G,CHANGL.Effects of a Shuangling Fuzheng anticancer preparatio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GC-7901 cell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a cyclophosphamide-treated murine model[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13(48):6575-6580. [26] 姚淑娟,刘伯阳,吕丽艳.白术对化疗荷瘤小鼠减毒增效作用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74-75.。

白术挥发油抗实体瘤的作用研究

白术挥发油抗实体瘤的作用研究

1 4 统 计 学 处理 : . 采用 t检 验 。
2 结 果
2 0 mg k 白 术 挥 发 油 对 小 鼠 肝 癌 H2、 瘤 5 / g 2肉 S8有 显 著 抑 制 作 用 。 1 5mg k 1 o 2 / g白 术 挥 发 油 对 小 鼠 移植 性 肿 瘤 肝 癌 H 肉 瘤 S 的 抑 制 作 用 统 计 2及 。 学 意 义不 显 著 , 后 两 次 试 验 没 有 用 此 剂 量 。说 明 故 抑 制 作 用 与 剂 量 有 依赖 关 系 。
c u i V O A a i i io y a tv t 2 a 8 l son h d nh b t r c i iy on H2 nd S10.
【 yw rs 0i, oai ;Nepam as 1 tt n Ke o d】 l vlte s l o l t npa ai s r n o
用。 ’
【 键 词 】 油 类 , 发 ; 肿 瘤 移 植 关 挥
I nhi io y a tv t ol ie o lf o r ct od s m ac o e a a Koi z. n ar n y a ou um o n m ie b t r c i iy ofv atl i r m At a yl e r c ph l d o p e ch m t s t r i c
率 。肿瘤抑制率 =( 1一实 验 组 平 均 瘤 重 / 照 组 平 对
均 瘤重 ) 0 %。 ×1 0
ma rcp aaKo d . 的根 茎 。 白 术 具 有 健 脾 益 气 , co e h l oz)
燥 湿 利 水 、 汗 安 胎 之 功 效 … 。 其 抗 肿 瘤 作 用 引 起 止

W ANG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除去根须,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性甘、苦、温,归脾、胃经,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主要应用于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白术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白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国内外对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现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

①挥发油:目前对于白术的研究集中于地下根茎部分,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4%,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其他含量高于1%的化合物主要是帖类化合物1。

挥发油提取物中得到的白术内酯类的成分有白术内酯Ⅰ~Ⅳ、双白术内酯、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等。

而彭伟等2对白术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术内酯Ⅰ~Ⅲ,2,6-二甲氧基苯酚,东莨菪内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白藓苷A 紫丁香苷甘露醇等。

②多糖:目前运用于白术多糖的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热水浸提法、酶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3类。

寿旦等3分别用水煎煮提取和乙醇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酶法分析测定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白术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水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还原糖的含量,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存有差异,10个产品中贵州余庆及浙产3个品种品质较好。

陈磊等4用乙醇去杂和水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变化较大,其中9月底到10月底时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最高。

2白术的药理作用2.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RI)有保护作用:有实验表明白术多糖具有抗氧化、减轻病毒性肝损伤的功效.对各型肝炎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均有较好的促降作用。

医学考研:白术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医学考研:白术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医学考研:白术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一)白术的主要成分:根茎含挥发油,内有α-及β-葎草烯(humu-lene),β-榄香醇(β- elemol),α姜黄烯(α-curcumene),苍术酮(α-tractlone),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 acetoxyatractylone),芹子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e-8-one],桉叶醇(eudesmol),棕榈酸(palmiticacid)[1],茅术醇(hinesol),β-芹子烯(β-selinene)[2]等。

还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苍术内酯(atractylenolide)-Ⅰ、-Ⅱ、-Ⅲ及8β-乙氧基苍术内酯-Ⅱ(8β-ethoxyatractylenolide-Ⅱ)[3].又含多炔类化合物:14-乙酰基-12-千里光酰基-8-顺式折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Z,10E- atracetylentriol),14-乙酰基各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E,10E- atractylentriol),12-千里光光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Z,10E- atracetylentriol),12-千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E,10E- atractylentriol)[3],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α-methylbutyryl-14- acet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α- methylbutyryl-14-acet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4α-methylbutyr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α- methylbutyryl-2E,8E,10E-atractylentriol)[4].另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3],果糖(fructose),菊糖(inulin)[5],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6],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s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等氨基酸(二)白术的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

白术挥发油抗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白术挥发油抗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白术挥发油抗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肿瘤是一种危及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死于各种癌症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300万,且该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也出现了各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等,但是肿瘤的高度恶性、易复发以及较强的抗药性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临床医生和病患。

因此,开展针对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白术是一味中草药,具有健脾胃、止泻、祛湿、解毒的作用,对肝脏、脾脏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挥发油中的化合物具有抗菌、解热、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之前的研究中也发现,白术挥发油具有抗肿瘤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还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研究白术挥发油的抗肿瘤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通过体内实验分析白术挥发油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分析白术挥发油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2)分析白术挥发油对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的影响;(3)探讨白术挥发油在抗肿瘤作用中的药效学参数。

2.研究方法本实验将采用小鼠肝癌细胞H22进行体内实验,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进行两组随机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皮下注射100 μL H22细胞悬液(约1×10^7个/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体重、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2)给药:将实验组的小鼠注射不同浓度的白术挥发油,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周注射2次,共4周;(3)分析实验结果:分别记录小鼠体重、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式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白术挥发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药效学参数。

三、预期成果和进一步应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白术挥发油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

白术的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白术的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白术的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摘要: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近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肿瘤,抗衰老,抗炎,利尿、降血糖等作用,对免疫功能,子宫平滑肌,心血管,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白术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较可观。

本文综述了白术在临床的药理作用及其将来的发展前景。

0 引言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

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20多个省区均有栽培,以浙江产量最大。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近年来,白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国内需求量大,对白术的临床应用也有了新的研究。

[1]-[2]现对近年来白术研究的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1 药理作用1.1 调节胃肠运动有研究表明,依次制备不同浓度的白术水煎液,较小剂量(6.25%)的白术煎剂1ml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有较轻度抑制效应,较大剂量的白术水煎剂12.5%,25%,50%,75%,100%1ml则能显著加强豚鼠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并呈量-效反应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白术对离体家兔小肠起兴奋作用。

白术煎剂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与肠管所处机能状态有关: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而肠管抑制时则有兴奋作用。

此外白术尚有明显促进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

白术调节胃肠运动的机制较复杂,研究得到,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预处理后,白术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兴奋作用基本消失,说明白术通过兴奋胃肠道的M受体而易化小肠平滑肌肌电,从而推进胃肠运动;而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可部分拮抗白术对胃肠推进运动的兴奋作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此作用影响不大。

[3]1.11治疗便秘便秘病位在大肠,系大肠传导失常,与脾胃、肺、肾等脏关系密切。

白术为健脾要药,多用于健脾止泻,临床重用白术治疗便秘可润肠通便,便通而不伤阴,通而不燥,润而不腻,又可顾护脾胃,可用于各型便秘,尤其适于虚秘。

白术的镇痛与抗炎作用

白术的镇痛与抗炎作用

白术的镇痛与抗炎作用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长袖善舞,又名白苕、白竹筒、白龙脑等。

在传统中医中,白术被广泛应用于镇痛与抗炎治疗,拥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白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详细探讨白术在镇痛与抗炎方面的作用。

白术的药理作用白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

其主要成分包括萜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等。

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抗炎、抑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其镇痛与抗炎作用是其重要的药理活性。

白术的镇痛作用白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镇痛治疗中。

其镇痛作用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首先,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镇痛效果,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病理过程中的神经兴奋等方式缓解疼痛。

其次,白术中的多糖成分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疼痛传导的强度。

此外,白术还具有抑制病理痛源的作用,通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等方式减轻疼痛症状。

白术的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是白术的重要药理活性之一。

白术中的多种成分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降低炎症反应的强度。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萜类化合物可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减少组织炎症的程度,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

白术的临床应用白术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镇痛与抗炎治疗。

在中医临床上,白术可以单方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

例如,白术与川芎、生姜合用可以治疗痛经、腰痛等疾病;与黄连、黄芩合用可以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疾病。

此外,白术还可制成各种剂型形式,如煎剂、丸剂、胶囊等,方便患者使用。

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白术的镇痛与抗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对实验性动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够减少病理性疼痛行为的表现,降低疼痛阈值。

另一项研究观察到,白术中的多糖成分可减轻实验性大鼠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肿瘤实验研究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肿瘤实验研究
从白术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白术内酯I、白 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其中白术内酯Ⅱ为第1次从 白术挥发油中分离得到,白术内酯Ⅳ没有从白术挥 发油中分离和检测到,因其分子量较大、熔沸点较 高,推断其可能不是白术挥发油成分。
表3 白术挥发油各成分对Sl踟荷瘤小鼠抗肿瘤 实验结果(元±s;,l=10)
注:与模型组比较幸尸<O.05·¥P<0.01 白术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萜烯及其氧化产物, 多为萜烯醇类物质。这类物质尚未彻底氧化,易发 生结构改变,化学稳定性较差。 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Ⅲ均为zbo.2中的成分, 实验结果显示三者均无抑瘤作用,推断白术挥发油 的抗肿瘤有效成分可能存在于白术挥发油中极性小 的部位。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05 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 [2]黄宝山,孙建枢,陈仲良.白术内酯Ⅳ的分离鉴定[J]. 植物学报,1992,34(8):614—617. [3]GRACIELA DfAZ DE DELGAD0,RAMIREZ V.BELJ(Is, MlGUEL DELGAD0 JOS色,et a1.711le crystal st八lcture 0f eIldesm一4(15),7(11)一dien_8d,12-olide
』lfiw,Dc弓p^口Z口e,including atmctylenolide I,atractylenolide II and atractylenolide III. Atractylenolide I,
atractylen01ide III,zbo.2 aIld zbo一1in low d08e and h诎dose had a weak anti—tumor e艉ct,but zbo一1in
pene lactone fmm 7砌t伽如后缸r幻咖妇willd[J].Jo唧al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的功能主治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的功能主治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的功能主治白术(zhú),拉丁学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

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本品为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原名“术”(包括苍术、白术)。

陶宏景曾提及术有白术、赤术二种。

至寇宗爽谓:有苍术、白术之分。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多为栽培,亦有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

此外四川、福建、江苏等地均有引种。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条块状,大小均有,长5~10厘米,直径1.5~5厘米。

表面黄褐色,或微带棕色。

有细密的纵皱纹,全体多有瘤状突起,瘤突先端有深褐色下陷的盘状芽痕。

主根下端稍粗,瘤突较大,向上渐细瘤突较小,顶端常有一段柴质茎基。

下部有明显的根痕或须根残留。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散在的小油点,中央多有裂隙,导管群放射排列,形成层环状。

气香特异,味甘微苦辛,略带粘液性。

以个大整齐,表面黄褐色,断面黄白色,质坚实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另含白术酮、维生素A类物质等。

功效与作用: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其作用为:1、健胃。

助消化,对止呕止泻有一定作用,但常需配消导药或利水渗湿药。

2、利尿。

作用较明显而持久,可能是由于抵制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增加钠的排泄。

3、镇静。

动物实验表明,所含挥发油小量有镇静作用。

此外,临床观察白术还有止汗、滋补、安胎等作用;实验证实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

又白术挥发油对动物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31%~49%[《医学学报》,10(4):199,1963]。

炮制:切片生用,麸炒、土炒、炒焦。

性味:甘、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安胎。

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Z H A N G Xueqing, S H A O lingxiang, W U We n c a i , S H A O Wenli, Z H A O Tiejun, X U Lingling ( College o 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张雪青, 邵邻相, 吴文才, 邵文丽, 越铁军, 徐玲玲
(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与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浙 江 金 华 321004)
摘 要 :选 用 浙 江 磐 安 产 白 术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出2 7 种 化 学 组 分 ,其
中 主 要 是 稀 类 化 合 物 ,含 量 最 大 的 为 莪 术 烯 .比 浊 法 检 测 发 现 ,白 术 挥 发 油 对 多 种 细 菌 具 有 较 好 的 抑 菌 活 性 ;
噻唑蓝(MTT)法检测表明,白术挥发油对肺癌A5 4 9 和 宫 颈 癌 H ela细胞生长皆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现 剂 量 依 赖 效 应 ;单 细 胞 凝 胶 电 泳 结 果 表 明 ,白 术 挥 发 油 对 肿 瘤 细 胞 D N A 具 有 损 伤 作 用 .
关 键 词 :白术;挥发油;抑菌活性;抗肿瘤作用
Abstract: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dried roots of compositae.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from Pa n ;a n , Zhejiang Provic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essential oil from atrac­ tylodes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analyzed by G C / M S . Twenty-seven com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 and most of the compounds were Alkenes.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essential oil was observed in a nephelometry assay. In addition, the essential oil could suppress the growth of two h u m a n cancer cell lines, A 549 cells and Hela cells,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After treating the tumor cells with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volatile oil, D N A damage was detected by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 K e y words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volatile oil; antibacterial; antitum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11T16:29:29.38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作者:曹宇
[导读] 在落实作用研究过程中,应当秉承细致严谨的论述措施和条件确定白术挥发油的效能,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医疗环境构建完善。

哈药集团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摘要】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的全面分析,不但能够基于反应效果和数据状况确定当前白术挥发油自身的药品市场价值,从而巩固后续临床医疗产业的药品选择环境,同时更能够依据其中作用效果进行细致分析,在确定作用流程和反应参数同时,更能够为后续药品的应用市场提供明显指向性,以满足当前城市患者在药品选择方面的经济性需求。

故而,在落实作用研究过程中,应当秉承细致严谨的论述措施和条件确定白术挥发油的效能,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医疗环境构建完善。

【关键词】白术挥发油;抑菌;抗肿瘤;作用分析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的选用
细菌试验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

药品材料:白术(浙江地区产白术根茎部位)
细胞材料:人体肺部癌细胞株、人体宫颈癌细胞株。

2.试验试剂与仪器
试验试剂:培养基、胰蛋白酶、新生牛血清、吐温-80、二甲基四氦唑盐、二甲基亚砜、琼脂糖、溴化乙锭。

试验仪器:气相色谱-质谱仪、3111型CO2培养箱、1500型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荧光显微镜。

3.细胞培养及药物处理条件
在落实试验过程中,应当基于观察环境进行细致分析。

其中针对人体肺部癌细胞株与人体宫颈癌细胞株应进行培养基培养,其中添加10%的新生牛血清,而后再添加青霉素链霉素,以确保整体培养环境稳定同时,还应当确保室温、湿度和CO2条件满足连续培养的优势。

4.白术挥发油材料的萃取
依据药品材料特性,应当依据蒸馏法对白术进行挥发油提取,而后再以无水硫酸铜条件急性干燥处理,待经历过滤杀菌流程后进行配置,确保浓度满足5%同时,应当混入3%浓度的吐温-80,以便后续试验备用。

5.白术挥发油影响成分分析
在落实试验之前,应当确保上述制备条件中具备单一的审核条件,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药品效能能够被全面分析,并在后续试验中降低干扰影响。

故而,基于白术挥发油材料的成本应当提供气相色谱-质谱法条件进行分析。

期间应当确定色谱条件:色谱柱:VF-Wax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x0.25 mm,0.25 μmol/L) ;初始温度为60°C (保持2min),升至
250°C(保持10min),升温速度为15°C/min;汽化温度为230°C;载气为He,流量为1.0mL/min;分流比为200: 1;进样量为1.0 μl..
质谱检测器:EI 电离源,源温为200°C,电离电压为70eV 质谱标准库为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出版的NIST 库。

6.白术挥发油抑菌活性检测
此类试验选择比浊法,在标准细菌溶液浓度环境下,以单位容量比例确定挥发油加入条件,并针对相应数据检测提供多个阶梯式反应条件,以确保整体培养基内部环境反应参数能够被有效认知同时,还应当设置溶剂吐温-80组,在培养箱中孵育24小时后,在依据自动酶标仪条件进行吸光度测定,以此测算抑菌率状况,并将相应数据记录。

7.细胞活力检测措施
在落实检测功能过程中,应当明确MTT法的数值检测优势。

而后,选取对应数量的细胞条件接种在培养皿环境中,在确保满足12小时后加入定量白术挥发油,并通过实验需求提供阶段性浓度环境,以此全面统筹白术挥发油的能力参数,并在24小时后加入MTT溶液条件,待4小时后进行溶液选取,通过二甲基亚砜将沉淀完全溶解,而后在避光15分钟后,进行吸光度测定,同时将空白对照组和吐温-80阴性对照组进行比对,如此计算相应抑制率。

8.癌细胞DNA损伤检测
此检测环境选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深入,将载玻片浸透后再取出对应琼脂溶液,在贴近人体温度的室温环境下干燥后,再进行载玻片搭载工作,而后针对细胞悬液和低熔点琼脂糖溶液条件均匀混合,在确定琼脂糖凝固后移走玻片。

之后,加入裂解缓冲溶液(肌苷酸钠)与二甲基亚砜,确保反应环境1小时后,通过蒸馏水电泳液进行解旋,随后展开电泳20分钟,并通过中和液清洗三遍。

最后,针对裂解中和措施,应当确保温度控制在4°C环境内,而后使用乙醇液进行脱水工作,再添加溴化乙锭溶液进行染色,如此才能够依据荧光显微镜条件确定数据获取条件。

二、试验结果论述
1.白术挥发油的抑菌效果
为了证实白术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检测挥发油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由此可得知,一定浓度的白术挥发油作用于细菌24h后,各供试菌的生长均受到了显著抑制。

其中:白术挥发油对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抑菌率达95%以上;而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摩氏摩根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在挥发油含量为5 mg/mL作用24h后的抑菌率分别为29.74%,24.84%,27.10%和26.28%;1.25 mg/mL挥发油作用于肺炎克雷伯菌24 h后的抑制率为47.54%。

2.白术挥发油对亚细胞的抑制作用
为了检测白术挥发油的抗肿瘤活性,本实验利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结果显示:白术挥发油可以明显地抑制人肺癌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的活性;而且,随着挥发油剂量的增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

并且,随着挥发油剂量的增加,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大。

以上结果表明,白术挥发油能够明显地抑制人肺癌和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三、试验结论分析
本文重点分析了白术挥发油对人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白术挥发油可明显抑制人宫颈癌和肺癌细胞的增殖,从离体实验
的角度证实了白术的抗肿瘤作用,为后续研究白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随着白术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揭示,研究者对白术抗肿瘤的相关机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

通过研究表明,白术通过调控凋亡抑制基因bel2、突变型P53 基因的表达而诱导小鼠肉瘤细胞的凋亡;其他文献发现,白术内酯能够抑制细胞自我更新并通过阻止Notch 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生长。

(2)阻遏细胞周期。

白术阻遏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于G1/M 期;通过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白术内酯能够诱导小鼠B16 黑色瘤细胞G1期阻滯。

(3)抗肿瘤侵袭转移。

研究表明,白术挥发油可能通过抑制MMP-9 的分泌起到抗小鼠H22 肝癌淋巴道转移的作用。

(4)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依据相关文献发现,白术挥发油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抑制癌性恶病质,并可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其次依据文献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有效提高小猪血清中lgG 和IL-1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结语
白术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草药,在其实际药性方面虽然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药理分析条件,但在当前城市医药安全环境和临床医疗稳定性方面认知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只有通过完善的实验环境确定白术自身的药性条件,才能够确保在后续药品环境构筑中具备稳定性延伸的优势,并为药品市场开发带来新的概念环境。

故而,在展开研究过程中,应当基于白术挥发油特性和纯度进行精准提取,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试验论述条件完善,并满足药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雪青, 邵邻相, 吴文才,等. 白术挥发油抑菌及抗肿瘤作用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9(4):436-442.
[2]阳湖荣, 袁洁, 戴传超. 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8(3):754-760.
[3]冉晓燕, 梁志远, 甘秀海,等. 不同方法提取白术花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 广州化工, 2017, 45(18):118-121.
[4]费莹, 王娜妮, 李洪玉,等. 炮制工艺对白术挥发油组成及3种白术内酯含量的影响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2):418-4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