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筛选.ppt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PPT课件
而抑制RNA合成的药物。
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DACT)、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7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化疗药物根据作用分 为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⒈微管蛋白活性 抑制剂:长春碱 类、紫杉醇类
⒊影响氨基
酸供应的药 物:L-门冬酰
胺酶
⒉干扰核蛋 白体功能的 药物:三尖 杉生物碱类
8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化疗药物根据作用分 为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适用于某些与相应激素水平有关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 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等。应用 激素或其拮抗药来改变激素平衡失调状态,以抑制这些 激素依赖肿瘤的生长,且无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雌激素类、雄激素类、甲羟孕酮酯、他莫昔芬、 糖皮质激素类、安鲁米特(AG)
1
内容提要
2
定义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 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 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 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抗肿瘤药:(Antineoplastic Agents)是指抗恶性肿瘤的药物,
又称抗癌药。
3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简单分为化疗药物
和生物制剂。
4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20
化疗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用紫杉醇化疗前必须用地塞米松、西咪替丁、苯海拉明预处理,开 始输注15min内要有医生在岗,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
2、用多西紫杉醇化疗必须用地塞米松预处理3-5天,从化疗前1天开始。 3、单次顺铂静脉给药剂量超过60mg时必须先水化,并用生理盐水配制。 4、奥沙利铂(Oxaliplatin)必须用葡萄糖注射液配制。 5、异环磷酰胺的毒性必须用美司钠解毒。 6、注意其它化疗药物的特殊注意事项。 7、大剂量MTX(氨甲喋呤)化疗必须有血药浓度监测和相应解毒措施。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2)细胞传代
贴壁细胞生长3-5天,80%融合度。用胰酶消化 1-3 min后,离心,调节适当密度重新悬浮在培养 液中。
3)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板
5)细胞接种
3000-10000细胞接种在96孔板,贴壁 24小时,或对数生长期
6)加药处理72 h(指定时间点) 7)MTT溶液(5 mg/ml) ,孵育2-4小时 8)弃去培养液,加入DMSO溶解生成的
方法:裂解肿瘤细胞,消化蛋白,提取DNA,上
凝胶电泳,EB染色后,UV灯下观察。
结果:凋亡细胞显示DNA梯带。
CTL DRUG1 DRUG2 MARKER
3)PI/Annexin-V-FITC双染色分析
原理:调亡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于细胞
表面,PS结合标记荧光素FITC的Annexin-V 但细胞膜仍然完整,荧光染料PI不能进 入,而调亡晚期的细胞可同时受Annexin-V 和PI的双标记。
结果处理:同MTT法
C)细胞排染法(酞酚蓝) 原理:
细胞损伤或死亡后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正 常细胞排染,而死亡细胞染成蓝色。
伊红、苯胺黑 等染料
方法:
细胞悬液加入酞酚蓝染色液混匀,用细胞计数板, 分别计数活细胞(未染色)和死细胞数目(蓝色)
结果:
细胞死亡率= 对照组活细胞数-给药组活细胞数
(%)
方法:肿瘤细胞同时加入Annexin-V和PI染色,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PI
正常细胞
Annexin-V (-)
PI
(-)
晚期凋亡细胞
Annexin-V (+)
PI
(+)
早期凋亡细胞
Annexin-V (+)

药物化学13-抗肿瘤药PPT课件

药物化学13-抗肿瘤药PPT课件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 ,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实现 个体化精准治疗。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或调控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 ,抑制肿瘤生长、扩散或诱导细胞凋 亡。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激活剂或调节剂,增强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控制肿瘤生 长。
THANKS.
抗肿瘤药的疗效与副
04
作用
抗肿瘤药的疗效评估
01020304临床试验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比较抗 肿瘤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
差异。
生存率
评估患者接受抗肿瘤药治疗后 生存时间的延长情况。
肿瘤缩小率
观察抗肿瘤药对肿瘤的抑制作 用,以肿瘤体积缩小程度为指
标。
症状改善
评估抗肿瘤药对患者症状的改 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抗肿瘤药的制备工艺
化学合成法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原料转 化为目标药物。工艺流程长、技
术难度高,但成本较低。
生物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 在微生物或细胞中表达目标蛋白 或抗体,再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药 物。工艺相对简单,但成本较高。
天然产物提取法
从天然资源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 性的化合物,再进行分离纯化和 结构修饰。成本低,但产量有限。
抗肿瘤药的质量控制
杂质控制
对抗肿瘤药物中的杂质 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药 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稳定性研究
研究药物的稳定性,确 保药物在储存和运输过 程中不会发生降解或变
质。
质量标准制定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对抗肿瘤药物的各项指
标进行检测和控制。
生产过程监控
对药物的生产过程进行 实时监控,确保生产出 的药物符合质量要求。

抗肿瘤药物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PPT课件

拮抗
肿瘤细胞生长
影响 抑制 嘌呤及嘧啶类
核苷酸合成
抑制
正常细胞生长
亚叶酸钙(CF)
Page ▪ 23
叶酸还原型的甲酰化衍生物 (叶酸在体内的活化形式)
.
促进
直接提供细胞 四氢叶酸(FH4)
23
谢谢!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分类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2.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5.烷化剂 6.破坏DNA的抗生素 7.铂类
Page ▪ 2
.2影响核Fra bibliotek生物合成的药物
盐酸吉西他滨
盐酸阿糖胞苷
培美曲塞二钠
磷酸氟达拉滨
雷替曲塞(赛维健)
甲氨蝶呤
地西他宾(达珂)
阿糖胞苷
替加氟
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
氟尿嘧啶注射液
Page ▪ 3
.
3
盐酸吉西他滨
Page ▪ 4
.
4
盐酸阿糖胞苷
Page ▪ 5
.
5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
Page ▪ 6
.
6
雷替曲塞(赛维健)
Page ▪ 7
.
7
磷酸氟达拉滨
Page ▪ 8
.
8
甲氨蝶呤
Page ▪ 9
Page ▪ 21
.
21
案例
彭健军 男 30岁
诊断:白血病
大剂量甲氨蝶呤的解毒疗程:
静脉滴注亚叶酸钙注射液100mg(每6小时25mg), 化疗后20小时一次,化疗后44小时一次
Page ▪ 22
.
22
亚叶酸钙解毒机理

最新医学ppt--抗肿瘤药物-PPT文档

最新医学ppt--抗肿瘤药物-PPT文档

-O
N NH2
HF H
-O F
N NH2 H
2-氟-3-脲丙烯酸
2-Fluoro-3-ureidoacrylic acid
-O
OH
F
氟丙醛酸 Fluoromalonalehydic acid11
• 5-Fu的合成
O
Cl
C2H5 KF
F
O
CH3CONH2
O C2H5 HCO2C2H5
O
CH3ONa
O
EGFR Structure
Extracellular Domain
TK
Transmembrane Domain
Intracellular Domain
EGFR Stimulation & dimerisation
TK
TK
EGFR Homo Dimerisation
erbB1 HER1 EGFR
O
4
F
HN
5
3
2
6
O
N
1
H
28
抗肿瘤药物
➢ 直接作用于DNA,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烷化剂、铂络合物、抗生素
➢ 干扰DNA和核酸合成的药物
抗代谢药物
➢ 影响蛋白质合成、抗有丝分裂的药物 -周期特异性药物
29
30
• 抗有丝分裂药物
Assembly of Microtubules
1
抗代谢药 通过抑制DNA或RNA合成中所需的叶
酸、嘌呤、嘧啶以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 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 瘤细胞的死亡
抗代谢药物与这些碱基的结构上相似,仅作细 微的改变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8
抗嘌呤药: 巯嘌呤、硫鸟嘌呤
抗叶酸药:二氢叶酸 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RNA 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 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
甾体激素药:雌激素、 孕激素、雄激素和肾
上腺皮质激素
嘌呤合成
嘧啶合成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DNA RNA 蛋白质
抗嘧啶药: 氟尿嘧啶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如羟基脲。
完整版课件
25
• 伊立替康
完整版课件
26
• 依托泊苷(VP-16):
– S期和G2期的细胞对其最为敏感。 – 抗癌谱较广。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40%。
• 替尼泊苷:
– 作用和作用机制与依托泊苷相似,S期和G2期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毒 药物。
– 能通过血脑屏障,对治疗恶性脑瘤极为有利,与洛莫司丁又协同作用。 – 适用于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急性白血病,颅内恶性肿瘤,膀胱癌,
– 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
– 造血因子的应用
• 第四阶段
– 循证医学证据
– 分子靶向药物
– 肿瘤个体化治疗
完整版课件
4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基础
• 抗肿瘤药物分类 • 药效学特点 • 药代学特点 • 毒副作用与防治原则 • 耐药性与对策
完整版课件
5
抗肿瘤药物传统分类
• 来源和作用机制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物 • 抗生素 • 植物类激素 • 其他(铂类、靶向等
酰胺供应,从而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生长。 • 临床应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达50%以
上,用于肿瘤治疗时,应该与其他抗癌药联合应用。 • 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荨麻疹、低蛋白血症、外围组

《抗肿瘤药物实验法》课件

《抗肿瘤药物实验法》课件

通过抗肿瘤药物实验法,可以针对不 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用药选择
通过抗肿瘤药物实验法,可以评价不 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 选择提供参考。
02
抗肿瘤药物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细胞毒类药物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 制DNA和RNA的合成。
实验准备
选择适当的细胞系 、培养基和药物。
给药处理
按照实验设计,给 予不同浓度的药物 处理。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评估药物 的抗肿瘤效果。
抗肿瘤药物实验法的实验设计
选择细胞系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肿瘤 细胞系,确保细胞的稳定性和 可重复性。
设置对照组
设置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 和阳性药物对照组,以评估药 物的抗肿瘤效果。
交流平台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研究成果的分享与转化,推动抗肿瘤药物实验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该领域 的国际影响力。
THANK YOU
药物疗效评估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 效,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细 胞凋亡等方面。
药物作用机制
通过实验结果解读,探究抗肿瘤药物 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对肿瘤细胞信 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过程 的影响。
抗肿瘤药物实验法的结果评估与优化
结果可靠性评估
对实验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估,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重要性
随着肿瘤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肿瘤药物实验法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新药研发、临床用药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
抗肿瘤药物实验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抗肿瘤药物实验法的发展经历了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的不 断深入,从单一药物的筛选到组合药物的协同作用研究,从 体外实验到体内实验的逐步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变种法


利用细菌为材料来筛选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两种 方法.
一类是人工培养变种,使细菌有一定的代谢特征.如使细菌 糖酵解代谢增强等,或诱变生化变株,使细菌模仿肿瘤细胞 的某种代谢特点或者使其对核酸或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有 高度的敏感性. 另一类是检测突变作用,由于抗肿瘤药物能使某些微生 物产生突变作用,例如用依赖链霉素菌株来筛选药物,如 果使依赖链霉素菌株诱变为不依赖链霉素,那么就有可 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抗代谢法

抗代谢物在含无机氮 源的合成培养基中显示抗癌 作用,而在普通有机氮源的营养培养基中无抗癌作 用.利用这个特点,选择无机氮源实验有抗菌作用 的物质,作为抗代谢的初筛方法.
★精原细胞法

1. 建立精原细胞法的依据 造精过程可分为下列阶段:A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 胞、静止期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细线期.偶线

当前,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选用人癌细胞株,按常 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使用四氮唑蓝(MTT)还原 法,磺罗丹明B染色法或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抗 癌作用. 本实验除了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初步筛选外,还用于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为随后进行体内抗肿瘤 实验(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提供参考.

2. 微生物学筛选方法

尽管利用癌细胞体外培养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模型 要比利用微生物模型筛选出的 体内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的 命中率更大,但基于微生物 生长与动物细胞代谢有这 不少共同点,加上微生物学 方法简便,适合大量天然产物的 初筛,因此,微生物学方法一直为 国内外试验室所采用.
噬箘体法
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 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 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本 世纪初在葡萄球菌和志贺菌中首先发现。噬菌体 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噬菌体基因组 含有许多个基因,但所有已知的噬菌体都是细菌 细胞中利用细菌的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时所需的 各种因子、各种氨基酸和能量产生系统来实现其 自身的生长和增殖。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噬菌 体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复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分子靶点、

当前用于抗肿瘤药物筛选的靶点种类繁多.主要有细胞周期调控信号 转导、细胞死亡通路、耐药性侵袭转移 、血管生成等. 1.抑制血管生成的筛选模型 立自己的血液供应系统,即血管生成,为肿瘤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肿瘤 新生血管的滋养作用可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氧气和代谢交换 等.而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旁分泌作用产生各种生长因子和刺激因子, 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白介素-6. 白介素-8等.这些因子能够诱导刺激肿瘤增殖和迁移.而且,肿瘤细胞与 毛细血管形成结构上的密切关系.此外,肿瘤细胞和血管细胞具有相互 作用.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肿瘤生 长起到生长刺激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可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存和 增殖所需的有丝分裂原和动力原等.
、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园核精子细胞.长核精子细胞) 、精子.在造精细胞系列
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中,对放射最为敏感的是B型精原细胞,其次是A型精原细胞, 然后依次为精子细胞、
精母细胞、精子.
精原细胞法阳性和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尤以在抗 生素和植物药中较为明显. 用精原细胞法检测72种抗生素,精原细胞法阳性的 13种抗生素,据已报道资料均属抗肿瘤抗生素,其 中9种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 精原细胞法阴性的59种抗生素中,除又霉素、灭胞 素、环己烯亚胺、螺旋霉素据报道在动物实验有 抗肿瘤活性外,其他55种均未见报道有抗肿瘤作用. 在阴性的59种中,全部未见报道对肿瘤有临床疗效. 表明精原细胞法检测结果与体内实验抗肿瘤作用 有较好的相关性.
★ 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当肿瘤的体积超过0.2-2.0mm时,开始建
★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方法
如上所述,血管生成与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近年来几种体内和体外的分析系统已被用于筛选 抑制血管生成药物.体外分析系统包括血管内皮细 胞的培养技术、血管内皮细胞在胶原基质上的迁 移、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损伤效应和凋亡分析等. 目前,肿瘤血管生成体内研究的生物试验模型主要 有动物(大鼠,兔等) 、眼角膜囊(眼前房) 、地鼠 颊囊、裸鼠外耳皮下和鸡胚绒毛尿囊膜等四种动 物模型.
噬箘体
噬箘体的两种类型
噬菌体有毒(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 型。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 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被看作正常 表现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则是: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 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核算同步复 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 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也即溶原 性细菌.

★噬箘体法
包括抗噬箘体法和溶原性菌诱导法两种. 细菌的噬箘体核酸大部分为双链DNA,干扰DNA 代谢的抗生素(如放线菌素.博来霉素)常也抑制噬 箘体在细菌细胞内的生长,从而出现抗噬箘体现象.

T4噬箘 体吸附 在大肠 杆菌细 胞
应用诱导溶源性菌前噬箘体的方法筛选. 溶源性菌的噬箘体DNA基因组直接螯合到细菌染 色体DNA,不复制,因为大部分基因功能收到了 “阻遏物”抑制,但当活性“阻遏物”的量由于细 胞内或环境因子(物理的化学的)而降低时,溶源性 就不能维持,前噬箘体就与染色体离开,进入自己 的生长周期,又产生成熟的具感染性的噬箘体使细 胞裂解,这种现象即为诱导作用.
抗肿瘤药物筛选
是新药发现与开发的重要环节.通常是指从样品到 活性检测至动物实验疗效各个 阶段的工作. 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 1. 肿瘤细胞组织培养筛选方法 2. 微生物学筛选方法

Antitumor durg screening
1. 肿瘤组织细胞培养筛选方法
细胞培养法是筛选抗肿瘤药物比较常用的一种方 法.它包括人体肿瘤细胞和动物肿瘤细胞,培养方 法包括单层细胞培养、琼脂平板培养、细胞集落 培养、组织块培养、器官培养和悬浮培养等. 观察药物活性的方法包括细胞形态、分裂相计数、 脱氢酶活性、细胞染色、呼吸测定、荧光显微镜 下染色反应、核酸蛋白质等生化测定以及同位素 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