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彩虹》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1《彩虹》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1《彩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彩虹》,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学会正确朗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读、情感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彩虹的兴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彩虹》内容。
2.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难点1.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抽象意象可能存在困难。
2.需要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感受彩虹。
四、教学准备1.课文《彩虹》。
2.彩虹图片或幻灯片。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准备彩虹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并谈论自己对彩虹的感受。
2.引出诗歌《彩虹》,让学生猜测诗歌可能讲述的内容。
2. 学习诗歌(1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彩虹》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2.解释生词和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彩虹的美丽。
3. 分组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各自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4. 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闭目回想上次看到彩虹的场景,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互动,分享对彩虹的喜爱之情。
5. 创作练习(10分钟)1.让学生以《彩虹》为题材,自由创作一首小诗歌或画一幅画。
2.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课堂内容,强调彩虹的美好和诗歌的表达方式。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彩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创作练习。
2.寻找彩虹的照片或画,描述自己的感受。
七、课外拓展1.观看有关彩虹的视频或动画,进一步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
2.通过家长引导或讲述,了解彩虹在不同文化中的寓意和故事。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彩虹的热爱和对诗歌的理解,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彩虹》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彩虹》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彩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潜能。
4.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表达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彩虹》课文教材2.彩虹图片或彩虹的相关图片3.各种颜色的毛笔或彩色笔4.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多媒体设备5.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彩纸6.学生绘本或相关读物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约10分钟)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播放关于彩虹的短视频或图片,并简要介绍彩虹的现象和美丽之处。
引起学生对彩虹的好奇和欢乐情绪。
第二步:课文学习(约15分钟)1.教师朗读《彩虹》课文,鼓励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共同探讨诗歌中描述的彩虹的美丽和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彩虹”这个词的联想和想象。
第三步:认知拓展(约20分钟)1.学生用经验中见过的彩虹的形象进行绘画,发挥想象力创作。
2.小组学生展示绘画作品,分享自己对彩虹的感受和想象。
第四步:语言拓展(约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多彩的文字描绘自己眼中的彩虹。
2.学生运用各种颜色的毛笔或彩色笔,写下对彩虹的赞美之词。
第五步:扩展活动(约20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结合彩虹的意义,编写一个小故事或小诗歌。
2.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点评和分享。
第六步:结束与评价(约10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这堂课对自己的意义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彩虹》为主题设计,通过语文课学习,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参与,积极表达自己对彩虹的认知和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结合语文教学与美术、手工等学科的交叉,扩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学生关于彩虹的想象和创作延伸到更多的学科领域,丰富彩虹主题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彩虹》教案15篇

《彩虹》教案15篇《彩虹》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彩虹》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彩虹》教案1设计思路:色彩在幼儿美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表现出作品的气氛和幼儿个人对颜色的爱好。
同一颜色明暗度之间或不同颜色之间的逐渐过渡作为色彩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旦被幼儿理解、掌握、可运用于背景、物体的涂色中,使作品更生动、美观,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美感,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时幼儿对颜色的审美感,是依赖直觉体验,大多采用对比明显的颜色相配。
该活动围绕“彩虹”,用欣赏、讨论、选择等方法展开活动,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感受彩虹的色彩排列,同时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通过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美丽的彩虹。
活动目标:1、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让幼儿以彩虹为线索进行大胆想像,创作。
学习用七种颜色画出彩虹。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雨后带幼儿观察彩虹,“彩虹图片”2、幼儿用书,纸。
3、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1、我们都知道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夏天的雨和其他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会议讨论见过的彩虹。
请幼儿说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请幼儿说出彩虹的颜色,它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2、夏天下雨的时候会打雷,闪电,这样的雨叫什么雨?3、雷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什么?是否每次雷阵雨过后都会有彩虹?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彩虹?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我们就看到天空边有一条彩虹,对吗?如果太阳不出来,能看到彩虹吗?小结: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我们就看到天空边有一条彩虹。
所以,雨过天晴就能看到彩虹。
《彩虹》教案(含教学反思)

《彩虹》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彩虹的颜色。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彩虹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描述。
2. 实验和观察彩虹的过程。
难点:1. 彩虹形成原理的科学解释。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教具:1. 彩虹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喷雾器、白纸。
3. 彩色笔或彩色贴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展示彩虹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b. 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2. 探究彩虹的形成原理:a. 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包括太阳光通过水滴折射和反射形成彩虹的过程。
b. 使用实验材料,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彩虹的形成过程。
3. 观察彩虹的颜色:a.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注意彩虹的颜色顺序。
b. 学生用彩色笔或彩色贴纸在白纸上按照彩虹的颜色顺序进行标记。
5. 总结与反思:a. 学生总结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顺序。
b.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彩虹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顺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彩虹的种类:a. 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其他种类,如月虹、日晕等。
b. 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彩虹种类的认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课题: 《彩虹》
教学目标:
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层数。
2. 学习相关词汇,如风、太阳、云、弯曲等。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观察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彩虹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多种颜色的纸片。
3. 彩虹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创设情境,使用彩虹的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彩虹,询问学生对彩虹的了解和看法。
探究:
1. 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后形成彩虹。
2. 使用彩虹绘本或故事书,讲解彩虹的颜色层数。
3. 展示不同颜色的纸片,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并比较纸片颜色,将纸片颜色与彩虹颜色对照,归纳总结彩虹的颜色。
巩固:
1.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个关于彩虹的小故事,并在班级中展示。
2. 请学生用彩虹颜色涂绘画纸上的图案,展示给班级其他同学欣赏。
总结:
1.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提问巩固。
2. 引导学生总结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层数,并鼓励他们向家长朋友分享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
1. 给学生布置彩虹观察任务,让他们在家中或户外观察并记录彩虹的出现情况。
2. 鼓励学生用不同材料和颜色制作彩虹手工作品。
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课堂讨论和作品质量。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绘画作品、小故事展示等。
希望以上提纲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告诉我。
《彩虹》教案14篇

《彩虹》教案《彩虹》教案14篇《彩虹》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2、学习用手电筒的光或太阳光制造彩虹,感知彩虹与光的关系。
3、愿意在实验中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彩虹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1、一个水盆,镜子。
盛了水的喷水壶。
2、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晴天开展活动。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你们见过彩虹吗?你见的彩虹是什么样的?你在什么时候见到的?你觉的彩虹美不美?为什么?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彩虹吗?你制造过吗?你是怎样制造的呢?你看到镜子里的彩虹了吗?它是什么样的.呢?你每次看到它打偶是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吗?请几个幼儿自己制造彩虹。
你制造出彩虹了吗?你看彩虹时时背对这光还是向着光呢?你看到彩虹是什么样的?想想看,我们还在那里看见过彩虹的七色光呢?引导幼儿看书中的彩虹在那里。
除了书中的彩虹,你还在哪里见过彩虹的呢?现在我们用水壶来制造彩虹吧。
并把自己看到的彩虹画在纸上!《彩虹》教案篇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两种颜色为“饼干”涂色。
2.体验涂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小熊、小猴、小猪的大幅图片;盘子每组两个;涂色纸人手三张(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油画棒人手一盒。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出示小熊、小猴和小猪的图片小朋友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熊、小猴和小猪走了很远的路,肚子早就饿的咕噜叫了,小朋友们想请它们吃些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老师替你们准备了许多饼干(出示几种涂好色的饼干和没有涂色的饼干)我们送给它们吃吧!咦!我听到小猴、小熊和小猪在说:“这里面又些饼干香喷喷的,真好吃!可是,有的饼干一点味道也没有。
”小朋友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有的饼干没有漂亮的颜色,所以不好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些白白的饼干“做”成香喷喷的饼干呢?二、教师请来油画棒宝宝帮忙1.先“做”一块红色的正方形的饼干吧!我想把它做的漂亮些,所以先请深红色(大红色)的宝宝搬进来,住在上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彩虹》教案(二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彩虹》教案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字词。
2. 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彩虹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和尊重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打招呼,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出现的颜色词,如红色、橙色、黄色等。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让学生跟读课文《彩虹》,逐句解释,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3. 让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三、练习巩固(20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颜色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颜色词。
2. 提问:什么是彩虹?它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是哪些?学生回答。
3.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字词,描述他们喜欢的颜色,并画图展示。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彩虹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出现原理和形状变化。
2. 让学生自己绘制彩虹,可以使用彩色笔、彩纸等。
3. 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绘制的彩虹,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进行小结。
2. 通过小游戏或竞赛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空,尝试找到彩虹并描述彩虹的颜色。
2. 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解释原因。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能够正确运用字词。
通过绘制彩虹和观察天空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次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1彩虹》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7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1彩虹》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过程:
一、图片、谈话导入。
1、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彩虹)
师:大家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像桥)
师:如果你们能走到彩虹桥上去,你会做什么?(点名答)
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我”想在彩虹桥上做些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彩虹》,齐读课题。
2、复习旧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
2、齐读课文。
想一想:我为家人做了哪几件事情?读后同桌交流。
三、课文详解。
1、自由读第一段。
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点名答)
2、指名朗读第二段。
思考:。
《彩虹》(教案)

3.句子结构的认识:学习课文中句子的结构,尤其是“像……一样”的句式运用。
-举例:分析“彩虹像一座桥”的句子结构,让学生模仿造句。
二、教学难点
1.彩虹成因的理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彩虹的成因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
3.增强学生字词积累,掌握本节课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
6.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彩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科学;
6.进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彩虹》(教案)
1.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培养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彩虹的成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反思Βιβλιοθήκη 在本次《彩虹》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彩虹的美丽景象非常感兴趣,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彩虹成因的理解,尽管我通过实验和动画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采用更为恰当的讲解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四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本篇课文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
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紧紧围绕学习生字、积累语言展开语文学习活动。
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
”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
(板书:彩虹)3.(课件出示漂亮的彩虹)导学: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4.学习“虹”字。
(1)指生领读。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虹”字。
预设:加一加:虫+工=虹换一换:江-氵+虫=虹5.导入:多么漂亮的彩虹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彩虹》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读文识字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①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②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照”是翘舌音;“座、洒”是平舌音;“座、浇、千”是三拼音节。
)(2)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广+坐=座,合+手=拿,扌+ 是=提,扌+兆=挑,酒-一=洒。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11课《《彩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11课《彩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练掌握课文《彩虹》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
2.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彩虹》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彩虹》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2.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彩虹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1.课文《彩虹》教材。
2.彩虹图片或PPT。
3.黑板、粉笔、音响设备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导入1.引导学生讨论“彩虹”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2.播放彩虹的图片或PPT,激发学生对彩虹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释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讨论交流1.小组讨论《彩虹》中的故事情节,共同探讨彩虹的美丽。
2.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四步:巩固提升1.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分角色演练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彩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希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美的热爱,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以上就是本节课《彩虹》的教学设计,希望本节课能够为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有关“彩虹”的相关词汇和句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产生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彩虹”这一自然景观,并能表达对彩虹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自身视角出发,描绘和表达彩虹的形象和意义。
3. 教学准备•教材:《彩虹》课文;•教具:彩虹图片、彩虹模型、彩纸、水彩笔等;•媒体设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彩虹相关图片);•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整洁,准备书桌椅和学习用具。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展示的彩虹图片,引出话题:“你们知道彩虹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彩虹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请学生跟读课文《彩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模仿彩虹的形状和颜色,体会彩虹的美丽与神奇。
第三步:课文解读(2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彩虹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和整体语境。
第四步:课文操练(2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描绘绘本上的彩虹。
2.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绘制的彩虹,同时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理由。
第五步: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制作彩虹挂饰,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兴趣。
2.分享学生制作的彩虹挂饰,展示学生对彩虹的多样理解。
第六步: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关于彩虹的什么知识?2.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
5.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彩虹》;2.回家观察天空,写一篇有关彩虹的小作文。
6.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创作彩虹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对自然景观的理解,又培养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彩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1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彩虹人教〔部编版〕《彩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课文共有 4 个自然段,开头就用一个奇异地比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其次、三、四自然段构造相像,以向爸爸、妈妈和哥哥询问的口吻分别呈现这三个奇特愿望,想象惊奇,富有童趣,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底,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标要求),同时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留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精力,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文语言表达格外生动,趣味性强,其次三四自然段都是用问句串起来的,尤其是每段的其次句话,都是有“假设……不就……”构成的反问句。
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在朗读指导中要鼓舞让学生运用读好长句子的方法,如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加以运用稳固。
4.教科书承受学问力量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构造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留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留意及学习还有肯定的困难,因此仍有必要在学习过程融入肯定的鼓励和趣味活动,例如“男女生竞赛”“师生竞赛”“亲身表演”“边做动作边读”等一系列活动,寓教于乐,以唤起留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读好长句子及问句,留意停顿,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围绕彩虹产生哪三个奇特的愿望,感悟“我”和蔼、奇特的心愿。
3.生疏偏旁衣字旁,能正确认读“虹”等 12 个生字,读记“彩虹”等 10 个词语,归类积存“×来×去”类词语,尝试说这样的词。
4.能正确读写“着”等 7 个字,留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依据书写要求,以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书写汉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有关《彩虹》的内容,理解彩虹的由来和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彩虹的形成过程。
4.能够欣赏彩虹,感受彩虹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2.掌握彩虹的基本颜色。
3.完整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简单描述彩虹的形成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感受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彩虹》、彩虹图片或素材。
2.视频资源:有关彩虹的形成视频。
3.彩虹拼图或手工制作彩虹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有关彩虹的视频,引出话题:“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2. 学习内容(15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彩虹》,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彩虹的由来。
3. 学习活动(20分钟)1.分组讨论: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每组汇报自己的答案。
2.老师展示彩虹图片或模板,让学生观看,描述彩虹的美丽和奇妙之处。
4. 拓展训练(15分钟)1.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彩虹拼图或手工制作彩虹模板。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学习。
5. 总结(5分钟)请学生描述彩虹的颜色和形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延伸1.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到家中寻找彩虹相关的资料,或者绘制一幅自己心中的彩虹画。
2.下节课将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分享彩虹的不同视角和表现形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彩虹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关于自然界奇妙的话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1、《彩虹》优质课教学设计

11、《彩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课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
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9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开头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随后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用“如果……不就……”反问句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之后又是一个加强语气的问句“你高兴吗?”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积累“荡来荡去”的类似词语。
教学目标:1.会认“虹、座、浇”等十二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那、着”等七个生字。
识记部首“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感受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体会小女孩对家人的爱与关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配乐播放打雷下雨的动图,师语:轰隆隆……哗啦啦……打雷下雨了。
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
2.出示彩虹图,导入课题《彩虹》。
今天我们来学习:彩虹。
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生字“虹”,出示拼音,请拼读,注意部首“虫”。
3.解释“虹”的虫字旁的来历。
小故事:“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代的人就以为“虹”是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
就像一条大虫挂在天上,弓着身体,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在造“虹”字时用了“虫字旁”。
二、认识彩虹1.出示各种各样的彩虹,师语:请仔细观察彩虹的样子,再看看这么多种鲜艳颜色的彩虹,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彩虹。
2.指名回答:弯弯的彩虹像小桥。
3.师语:请加上量词。
4.指名回答:漂亮的彩虹像一座小桥。
5.认识“座”。
彩虹》课教学设计

11彩虹》课教学设计《彩虹》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会写“井、雨”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彩虹的美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受彩虹的美丽,同时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彩虹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彩虹是什么样子的?谁看到过彩虹?请学生谈谈对彩虹的了解。
4、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彩虹上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彩虹世界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4、指名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5、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6、小组互相交流不懂的地方,并尝试解决。
7、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8、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通顺。
9、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学生组词巩固生字。
10、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教师出示句子,检查学生词义掌握情况。
教师指导写字。
学生描红、临写、反馈。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写字情况。
学生继续练写生字和生词。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休息。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休息。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休息。
教师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总结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我”想上彩虹上看看的愿望实现了;在彩虹上“我”看到了碧绿的山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田野;接着出现了蘑菇般的云朵,一位姑娘正带着满篮子野花走来;最后“我”从空中降落下来。
《彩虹》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彩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的一首诗歌。
诗歌描绘了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抒发了儿童欢快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彩虹》教案(含教学反思)

《彩虹》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知道彩虹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彩虹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彩虹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彩虹的形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彩虹图片。
2.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彩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彩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彩虹有哪些特征?二、探究彩虹的形成原理(10分钟)1. 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彩虹是由太阳光通过水滴折射、反射、再折射形成的。
2.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彩虹形成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探究(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
2.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彩虹的形成条件。
四、总结彩虹特征(5分钟)1. 让学生结合实验观察结果,总结彩虹的基本特征。
2. 教师补充并总结:彩虹有七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五、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彩虹形成原理和特征的理解。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彩虹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征,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彩虹的踪迹。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彩虹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彩虹的形成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验环节,他们无法很好地观察到彩虹的形成过程。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决定在讲解原理时,更加生动形象地举例说明,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环节,我增加了学生的互动讨论,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彩虹》教案(含教学反思)

《彩虹》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科目: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彩虹”相关词汇,掌握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彩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子的?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彩虹的经历。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三、课文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卡片进行复习。
2. 家长引导孩子观察自然景观,让孩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我注重了学生的认读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在课文学习环节,我通过朗读和讨论,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作业布置环节,我注重了家长的参与,让家长帮助孩子复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彩虹》优秀教案

11彩虹文本分析本课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
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当月亮为妈妈照着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
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开头就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随之而来的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始,即“爸爸、妈妈、哥哥”,再用反问句的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每一个反问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问句加强语气“你高兴吗?”这3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那、着”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那、着”等7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儿歌导入。
(课件出示儿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彩虹的兴趣。
云散了,雨停了,太阳公公眯眯笑。
小朋友,望天边,一道彩虹真美丽! 彩虹颜色有几种?认真看,仔细数:红橙黄绿青蓝紫,一二三四五六七。
2.(课件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再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
示例:彩虹 一道彩虹 一道美丽的彩虹 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彩虹),识记“虹”字。
部编版《彩虹》优质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彩虹人教(部编版)(2016)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兴、千、成”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章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
”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
今天老师把彩虹也请进我们的教室里,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好不好?(好板书:彩虹)3,(课件出示漂亮的彩虹)导学: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板书:彩虹(学生齐读课题)4,欣赏完了漂亮的彩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有关《彩虹》的故事。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然后借助拼音读准这些字宝宝。
②多媒体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注音),指名拼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男生女生比赛读。
③展示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2.朗读课文,继续学习会认读字。
①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现在让字宝宝重新回到课文,你能读准这些字宝宝吗?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
②反馈指导: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注意认真听。
3.听课文录音,回答以下问题:①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三件事情:一是我在彩虹桥上洒水为爸爸浇山上的田地;(讲解文中的比喻句彩虹=桥)二是在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讲解文中的比喻句镜子=月亮)三是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讲解ABAC式短语:荡来荡去)②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课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
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9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开头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随后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用“如果……不就……”反问句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之后又是一个加强语气的问句“你高兴吗?”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积累“荡来荡去”的类似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虹、座、浇”等十二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那、着”等七个生字。
识记部首“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感受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体会小女孩对家人的爱与关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打雷下雨动图,师语:轰隆隆……哗啦啦……打雷下雨了。
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
2.出示彩虹图,导入课题《彩虹》。
今天我们来学习:彩虹。
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生字“虹”,出示拼音,请拼读,注意部首“虫”。
3.解释“虹”虫字旁的来历。
小故事:“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代的人就以为“虹”是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
就像一条大虫挂在天上,弓着身体,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在造“虹”字时用了“虫字旁”。
二、认识彩虹
1.出示各种各样的彩虹,师语:请仔细观察彩虹的样子,再看看这么多种鲜艳颜色的彩虹,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彩虹。
2.指名回答:弯弯的彩虹像小桥。
3.师语:请加上量词。
4.指名回答:漂亮的彩虹像一座小桥。
5.认识“座”。
(1)认识“广”。
(2)用身体做一做“广”。
(3)试着说说:一座……
(4)区分:“座坐”。
“坐”是动作。
创设情境“请起
立、请坐下”。
两人坐在土堆上,土字底的“坐”。
(5)“座、坐”游戏区分。
三、读课文,学生字、写生字。
1.出示彩虹图,配上句子“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请带着对彩虹美丽的欣赏读读这句话。
2.师语: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个小姑娘,她呀,走着走着就到了彩虹桥上,有了一些想法,她把这些想法都告诉了谁呢?请孩子们按照要求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反馈:爸爸、妈妈、哥哥。
4.请说完整的话。
5.指名回答:小姑娘把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和哥哥。
6.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回答:小姑娘把想法告诉爸爸时,还问爸爸借了一件东西,是什么呢?
(1)生:水壶。
(2)爸爸的水壶啊是用来浇花的。
出示“浇”,拼读“jiāo”。
出示“浇”,指读。
出示“浇花”,指读。
出示“浇花用的水壶”,指读。
出示“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指读。
出示“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指读。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7.小姑娘用它做什么呢?继续读,出示“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1)认读“提”“洒”,做出动作,让孩子理解动词。
(2)这两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呢?
分享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①氵+西②偏旁识记。
(3)齐读句子,提示逗号的地方稍微停顿。
(4)师:“小姑娘真能走到彩虹桥上去下雨吗?”
(5)生:“不是真的,那时她想到的。
”
(6)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是她想的?”
(7)生:“如果”
(8)和老师一起配上动作再读句子。
8.“爸爸在田里做什么呢?”“挑水浇田。
”
(1)出示句子“你就不用跳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拼读“挑”。
说出它部首。
“扌”,这样的字啊,常常表示动作,你还知道哪几个?“挂、捉、打……”
(2)师生表演情境:老师现在是爸爸了,我在田里挑水浇田,累得满头大汗。
我的宝贝,你想对我说什么呢?指名说话。
(3)这是爸爸的宝贝在心疼爸爸呢!想让爸爸“高兴”。
出示“高兴”,请和老师一起来写写“高兴”。
出示田字格中
的“高兴”,先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示范书写。
(4)打开课本第50页,生描红书写。
师巡视,并评价。
9.那小姑娘把想法告诉妈妈和哥哥时,又分别借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齐读第四自然段。
10.反馈:问妈妈借了镜子,认读“镜”;问哥哥借了“秋千”,同
“高兴”的写法,写好“千”。
11.师小结:小姑娘为妈妈照镜子梳头,是孝顺妈妈。
小姑娘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想让哥哥看到像彩云一样自己,是关心哥哥。
12.领读:荡来荡去。
试着说说这样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游来游去,飘来飘去……
四、复习巩固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