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和读者文摘的分析比较

合集下载

浅析《读者》的成功之路

浅析《读者》的成功之路

与读者的直接对话提供了 平台。 对于读者的 建议和批评,《 ) 总是认真地考虑,虚 读者)
心地接受, 适当地调整, 力求把刊物办得更 加符合读者的口味,满足读者的需求。 最后,《 读者》以低价位回报读者。 以读者为本, 一切为读者着想, 《 是 读 者》的办刊宗旨。 这不仅表现在办刊过程中 更体现在《 读者》 的高质内 容和低价消费上。 在纸张印 刷成本大幅度涨价的今天, 为了让
关切, 温暖了 无数个孤独的心灵” 川 。 无论
社会如何变化, 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追求都 将不可磨灭地存留于人类的生命底层和内 心深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信仰普遍 出现危机的今天,《 读者》正是通过 “ 对生
命的讴歌和对人生的诗意追求” ,为人们提 供了 “ 一个灵魂的避风港和休憩地” ,而这 种现代人最为If 乏和最为渴望的悲悯意识 f 和人文关怀恰恰是一般刊物无法提供的。 与 那些一味提倡精英意识从而曲高和寡进而 倍受冷落的文学作品和刊物不同,《 读者》
位于偏远的西北一隅,读者》这颗“ 《 , 黄 河风情线上的明珠” 并没有被风沙淹没, 在
狂风黄沙的衬托下越发熠熠生辉。自 1981
年创刊以来,《 读者》就以它独特的魅力赢 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在市场竞争日 益残酷 的今天,发行量稳居同类刊物之首。在 20 世纪末的最后一次全国期刊界的检阅中, 《 读者》再次荣获 “ 中国期刊奖” “ 和 第二 界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的称号。 既没有 优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便利的地理环境, 《 读者》是靠什么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功的 呢? 本文将从三方面分析: 1 从读者中来, 到读者中去的方针— 《 读
者》的立足点
各界读者摘编、推荐、翻译的佳作” ,诸如 此类的文字曾多次出现在 《 读者》的征稿启 事上。高雅的内容与通俗的形式的结合为 《 读者》 赢得了大量的读者, 而读者积极参

写作文投稿哪个网站比较好

写作文投稿哪个网站比较好

写作文投稿哪个网站比较好投稿须知1,《读者》是综合性文摘半月刊,主要选登读者推荐的佳作。

热忱欢迎投稿。

2,稿件要精,最好的作品富含真情至理,催人奋进,令人经久难忘,请选择这类文章和美术作品。

3,投稿地址: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730030答案补充你的文章是属于哪一类的可以直接用稿纸写下来,寄到想投的那个杂志报纸的地址一般先去买份最新的想投的那个杂志回来,上面都有具体的投稿地址。

萌芽,新蕾,最小说,都是青春类的读者,青年文摘,可以是成熟些,思考型的也有那种综合型的杂志,你可以看看它们那里面有哪一些分类现在的网络小说网站,比较厉害的就那几家,以腾讯的阅文集团最牛,阅文旗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起点中文网(起点已被腾讯收购),一个是创世中文网;然后是百度文学,百度文学的中文网站是纵横中文网,相当于业界第二、第三的位置;第三就是阿里文学了,也就是阿里巴巴的文学,不过阿里文学没有网站,只能投无线。

排第四的应该属于中文在线旗下的17K中文网,提起中文在线,你可能感觉到陌生,也许你不知道,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是中文在线的签约作家,现在是17k网络文学学院的名誉校长。

1.我认为17K比较适合新人发展,签约门槛低,清风小雨也是不错的选择。

你也可以选择一个写手团队加入,毕竟团队的力量从某个角度来说还是比个人好点。

2.玄幻一般是去起点,不过起点水太深了,新人很难在那签约。

3.九州中文网还不错,这个网站虽然小点,但是适合新人。

投稿时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1.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

2.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

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在碎片化时代拾起阅读的初心读者文摘,这四个字,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杂志的名字,更是一种阅读习惯,一种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种时代印记。

从纸质时代的厚重到如今数字化时代的便捷,它始终陪伴着无数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提供了一片宁静的阅读空间,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而读完一本本读者文摘,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的意义,以及它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的阅读经历,如同许多人的一样,是从童话故事开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儿童文学到青春小说,再到如今的社会科学、人文社科等。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常态。

短视频、新闻推送、社交媒体,这些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也让我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开始接触读者文摘。

起初,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本陪伴了几代人的杂志究竟有何魅力。

然而,读着读着,我便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首先,读者文摘的内容涵盖面极广。

它不像专业学术期刊那样专注于某个领域,而是将各个领域的优秀文章汇集在一起,从科学技术到人文历史,从社会时事到个人成长,无所不包。

这使得读者文摘成为一个了解世界、拓展视野的绝佳平台。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还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读者文摘的文章质量极高。

它精选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刊物,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或知名作家,他们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笔优美,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这与如今网络上充斥的大量低质量信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读者文摘中,我读到了许多令人感动、令人深思的故事,也读到了许多富有智慧的观点,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再次,读者文摘的文章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将复杂的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即使是对于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

文摘期刊的两个杰出代表—《读者》与《新华文摘》之比较研究

文摘期刊的两个杰出代表—《读者》与《新华文摘》之比较研究

文摘期刊的两个杰出代表—《读者》与《新华文摘》之比较研究第9卷第3期V o1.9No.3北京印刷学院JournalotBeijingInstituteotGraphicCommunication2∞1年9月Sep.2001文章编号:1004—8626(2001)03—0032一O8文摘期刊的两个杰出代表——《读者》与《新华文摘》之比较研究徐丽,罗维扬(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北京102600)摘要:20世纪8O年代,中国文摘类期刊有了大的发展,文摘期刊的数量已达一百多种,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读者》是大众文化性文摘期刊的杰出代表,《新华文摘》是综合学术性交摘期刊的杰出代表.这两种社办期千1均蝉联进入我国第一,二届"百种垒国重点社科期刊之捌,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二者各具特色.《读者》清新淡雅,其魅力在于其内容的含蓄舞永,意蕴悠长;《新华文摘》庄重大气,其权威性来自内容的博,大,精,深,新.《读者》重怡情,《新华文摘》重益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二者在新世纪各有新的建树和发展.关键词:《读者》;《新华戈摘》;期刊编辑出版;比较研究中圉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0引言按不同的标准,能对期刊做不同的分类.就稿件的来源分类,期刊可分为原创期刊和文摘期刊.原刨期刊接收作者的原创稿件,择优录用;文摘期刊则从书,报,刊已发表的作品中,优中选优.原刨期刊是初度编辑,文摘期刊则是再度编辑最早的文摘期刊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初叶又有了单科学术性的文摘期刊.20世纪30年代,我国首次出现专门摘登其它刊物精粹的新型出版物,被称为"杂志的杂志,它们是胡愈之主编的《月报》和孙惠冰主编的《文摘》50年代至7O年代, 我国发行的文摘类出版物仅有一刊一报.刊是《新华月报》(由胡愈之作发刊词),选录党政文献和报刊重要文章,供国家工作人员学习;报是《参考消息》,摘编外国电讯稿,内部发行,供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考.到8O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文摘类期刊有了一个大发展,各种各样的文摘期刊应运而生.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提纲挈要,撷精取萃,集纳收稿日期,2001—08-30信息,广开见闻,选录最新创作,研究成果,成为与原创期刊并驾齐驱的一个重要方面军.现在,全国已有一百多家文摘期刊,内容涵盖各个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摘期刊在全国期刊总量(八千多种)中所占比例不大,发行量却比同类原创期刊大得多.虽然受到原创期刊编辑的非议,抵制,抗议,却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便利,节省了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受到广泛欢迎.文摘期刊中也有平庸之辈,收录的文章繁杂,内容重复,迎合读者,未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第一,为招徕读者以增加经济效益而脱离办刊宗旨,追求刺激和猎奇,扩大所谓"娱乐功能",置教育,审美功能于不顾.第二,只顾包容性,不讲层次性,模糊刊物的读者对象,办得"四不像",难以找到"增长点".第三.盲目追逐热点,辗转摘抄,大同小异,出现"一窝蜂",没有特色,失去了个性,扰乱了期刊市场秩序.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使刊物失去了思想内容的厚实和底蕴意境的隽永悠长,导致了文化品位的下降.本文将对《读者》和《新华文摘》这两种优秀文摘期刊做比较研第3期棣丽,罗维扬:文摘期刊的两个杰出代表究,分析它们的发展历程,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揭示各自的特色,阐述其成功办刊的要旨.若能为解决目前文摘类期刊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思路和参照,则不胜荣幸.1《读者》和《新华文摘》的可比性与不可替代性《读者》和《新华文摘》分别是大众文化性文摘期刊和学术性文摘期刊的杰出代表.创刊2O年的《读者》以其"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而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大众文化期刊,期发行量居全国16开杂志之首,名列世界期刊50强.《农民文摘》和《青年文摘》创办于《读者》之后,也是颇具影响的大众性文摘.《农民文摘》白1983年创刊起,一直将读者对象定位于广大的有文化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坚持全面为农民服务,突出实用性的办刊宗旨.其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几乎包罗万象,刊出有关政策的,法律的,生产的,生活的,卫生的,文化的等等文摘,为农村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市场极为广阔,《农民文摘》在这一领地里锐意进取,成效显着.《青年文摘》是198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创办的一份刊物.刊物从筹措之日起就把"做青年的益友作为办刊准则.尽管在刊物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过内容结构上的调整,但其宗旨和特色却保持不变,该刊社自己概括为6个字:向学,向上,向善.从根本上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青年文摘》有作为团组织刊物的特点,同时又有文化综合类刊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启迪民智,疏导人心,移风易俗,审美怡情等方面.可以说,《青年文摘》是一本具有双重性格的期刊.与《农民文摘》,《青年文摘》相比,《读者》的定位更具辐射性和延展性.《读者》是一份供大众消闲的文摘期刊.读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于灯下床前随意酾阅,有修身养性之用,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读者》的编辑们将读者群定位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们,核心层面定位于大学生和中级以上知识分子.这部分读者往往能发挥较好的辐射效应,上可达高级知识分子,下可到中学生,左右可到家庭及社会青年.这种定位使《读者》拥有一个潜在的巨大读者群.《读者》还在开拓读者市场方面一直进行不懈的努力,先后推出盲文版,维文版和乡村版.《读者》拥有更为广阔的读者群,又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因而在大众性文摘期刊中更具代表性,研究它也更有典型性.《新华文摘》在综合学术性文摘期刊中的地位,与《读者》在大众性文摘刊物中的地位相似.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发行系列文摘刊物t报刊复印资料》(它的前身是1958年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剪报公司为读者提供的各类剪报).t报刊复印资料》按学科类别细分为140余种刊物.每一种都收录本学科的理论,着述,研究动态等等内容.不同的读者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订阅某一学术门类的报刊复印资料.该系列文摘刊物与《新华文摘)同样属于学术性期刊的范畴,总体上是综合商全面的,但在形式上《报刊复印资料》强调专业性,学科之间相对独立.就每种刊物而言,其出版周期和内容含量,页码多少不尽相同.《新华文摘》则兼收并蓄,在栏目上分门别类.一本厚重的《新华文摘》在手,读者不仅能在相应的栏目中找到所需的专业信息,还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社会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举一而反三.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创办了一种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在编辑上,这一文摘力图与《新华文摘》相区别,栏目设置没有按学科划分,而是分为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批评与争鸣,论着精华,对策研究,方法与规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等等.从学科上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基本上包括了《新华文摘》所涉及到的学术范围,但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较《新华文摘》逊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共160个页码,中间投有艺术作品的彩色插页.作为新生力量有其朝气蓬勃的一面,但老牌的《新华文摘》还是具有较强的优势.《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与《新华文摘》一道为国内的学者们提供学术信息,促进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读者》与《新华文摘》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办的文摘期刊.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办《读者文摘》,1995年改名为《读者》;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创办《新华月报?文摘版》,两年后改名为《新华文摘》.经过2O年的发展,它们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色,1999年都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刊物,并在1998年,2000年同时荣获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的称号,成为各自领域里的杰出代表.正因为《读者》与《新华文摘》有许多共同之处.比较两者才成为可北京印刷学院2001芷能.同时,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摘期刊,《读者》与《新华文摘》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读者》作为大众性文摘供人们消闲与欣赏,有着怡情的文化功能.而《新华文摘》是学术性期刊,供读者学习与借鉴,有着益智的功能.因此它们不可互相替代.2《读者》与《新华文摘》的发展历程与个性特色2.1《读者》的发展历程与个性特色2.1.1《读誊》的创刊背景和刊物品牌形象的树立创办《读者文摘》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革"10年停办的杂志纷纷复刊,也有一些出版社酝酿创办新的刊物.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几位编辑经过认真分析,对当时及以后中国期刊市场的走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首先,他们意识到中国期刊将出现大繁荣,杂志将由普及型向专业性发展,原因在于读者群将由"饥不择食"转化为以爱好和专业为主的分层结构.其次,他们预见到杂志的大发展和信息量的过度膨胀会引起读者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有鉴于此,几位编辑决定办一份精选众家之长的刊中之刊《读者文摘》.《读者文摘》含义有二:一是为读者摘文,二是读者自己摘文."读者"二字十分亲切.确立了办刊宗旨: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1993年7月,中国商标法生效,《读者文摘》更名为《读者》.其原因在于美国的《读者文摘》抢先在中国注册,然后依照注册优先的原则向《读者》编辑部提出更名要求.更名一事,使《读者》意识到树立并强化自身形象,保护和壮大自身品牌的重要性.1994年策划开展了征集刊名和刊徽的活动,得到读者的热情支持,在读者心目中培植了品牌意识随着《读者》的刊名和蜜蜂刊徽的被认可,《读者》的刊社形象得到强化达到了预期效果,《读者》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读者》创刊时印数不过5万册,其后扶摇直上, 1984年150万册,1990年200万册,1995年初跃至400 万册.2000年《读者》扩版和改版的成功使其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居全国16开杂志之首.《读者》开创了一种风格,营造了一种氛围,得到千百万读者的喜爱,在同类期刊中独领风骚,也引起了全国期刊界的瞩甚.称之为.《读者》现象.《读者》的成功与《读者》杂志编辑们多年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读者》发展的过程贯穿了科学,岭静,执着的办理念.2.1.2《读者》的创刊策划——审时廑势,合理定位《读者》在筹划中就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兰州地处大西北腹地,经济落后,作者队伍较弱.根据实际情况,不走作家,专家的路,转而依靠群众,发动读者推荐稿件.读者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这份刊物,刊物在读者的批评意见,建设性意见下迅速健康成长.刊物的真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收效很大.另一个现实是《读者》地处内陆省份,交通不便,印刷条件差,因而印刷和发行周期相对较长.追求新闻时效和题材新奇,显然不是其所长.《读者》一开始就刻意在作品的内涵上下功夫,追求意境的隽永和富于哲理性.阅读《读者》杂志之所以常给人以有味,耐读的感受,原因就在于此.《读者》向来以清新,健康,典雅,隽永的风格着称,一方面在于成熟期它对办刊宗旨和自身特色的坚守,一方面源于它准确的读者群定位.《读者》坚持精选精编,每期从大批的稿件中选出40篇文章, 始终坚持这样一个选文标准:有无社会价值,有无历史价值,有无长远的保存价值.2.1.3《读者》成熟期形成内容清新淡雅的特色与编排简洁和谐的特色1992年,《读者》步入了成熟发展,稳步前进的时期.《读者》在短短十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究其原因:首先,《读者》始终坚持办刊宗旨,走自己的路不动摇.这些年来大众文化性期刊有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过于张扬期刊的娱乐,消遣和使用功能,一味追求风格的"软性化",以有趣取代有益,以消闲取代审美.读这样的期刊只能给人以快餐式的满足,而难以留下文化意蕴的回味.另一种是媚俗.有些期刊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不注重强化自身的文化根基和独特个性,而是以逐风赶浪为能事,盲目追求时髦"和"新潮".只要能取悦读者,甚至为造出轰动效应,什么东西都不加辨析地争相刊发.《读者》却不是这样,它不以追求一时畅销为目标,不以短期的轰动效应为荣耀,而是固守一份执着,认准了的路就充满自信地走下去.于是,就有了思想品格和文化品位,就有了卓尔不群的风格和特色,并籍第3期徐丽,罗维扬:文摘期刊的两个杰出代表最终在读者中树立了可靠形象和良好声誉.《读者》坚持走自己的路,还表现在对真善美的一贯追求上.阅读这份刊物.表现和讴歌真善美的文章比皆是.追求正义事业的精神,英雄伟人的丰功伟绩.甚至小人物闪光点都在打动读者的心扉,唤醒人们的良知.《品质》一文登载于《读者~1999年第3期,该文刻画了一个普通制鞋匠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他对颈客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工艺精益求精的精神,处处体现出诚实,善良,执着这些美好品质的可贵和感人之处.给读者以极大的感染.正由于坚持以宣扬真善美为基调,以培养读者渴望美,崇尚美,创造美的心灵为着力点,带给人一份诚挚,纯真和宁静,这份刊物始终保持着格调的清新和雅趣.事实证明,健康的,向上的,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美好情愫的作品,对读者具有永恒的魅力.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刊物.其生命力更为久长.谈及《读者》的成功之道,还不能不说说编辑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编排技巧.《读者》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不仅注重文化意趣,还善于驾驭它们,表现为对时机的把握上进退自如.《相约星期二》是1999年度的畅销书.在这部作品没有被大多数读者阅读和认可的时候,《读者》于1999年第3 期先行刊载了该书的几个精彩篇章,使读者对该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客观上起到了指引读者阅读的作用.等到这部作品成为许多报刊传媒争相炒作的对象时.《读者》已转而开辟新的话题.这件事既体现了刊物的风度,也可看出它追求的意趣.《读者》有精湛的编排技巧.《读者》一向注重把握和谐之美,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读者》在栏目设置上比较考究,给读者明晰亲切之感.编排上的节奏感,表现为努力地去方便读者的阅读,使人赏心悦目.文章编排上有起伏,比如在沉重的文章之间夹以轻松,在严肃的文章之间辅以幽默,甚至考虑到读者分几天几次阅读的可能.编者对栏目,作品,插图,版式的全盘统筹和有机搭配,使读者在翻阅时,总感到有一种赏心悦目的韵律充盈其问,每读一次,都会得到一次完美的精神享受.翻阅一期期的《读者》,不难看出它始终力求在总体上形成特色,并使这些特色浑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的作品清新,淡雅,其标题又是那么简洁朴素.为体现刊物意蕴悠长,其版面设计舒朗大方,一些主要文章配以恰当的插图.大小栏目错落编排,富于节奏感变化.封皮上那清新的画面,端庄的构图以及四周的空白,也透出一种懦雅的书卷气.每一期杂志上市.读者老远就能发现《读者》的封面,其它杂志好像是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个性是期刊生命力所在,也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期刊发展史表明.那些成绩斐然,生命力强盛的期刊,无一不是以自己鲜明的的性格彪炳文坛的. 《读者》在我国大众性文摘刊物的中是独具一格的, 《读者》也一直没有停止在追求特色上下功夫.内容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是《读者》极为显着的个性特色.同样是授以知识,开拓视野,启智娱人,《读者》的视角更多的是对准人们的精神境界.选文讲究意蕴深长,以情动人,刊物具有深邃,含蓄,隽永,质朴的底蕴,追求的是"常读不怠,历久弥新的效果.《读者》的这些特色已被赋予了持久性和稳定性,并以此成为期刊群体中不可替代的.这一个.《读者》的办刊之道是经验,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这就是务实奉献,开拓进取,贴近读者,健康向上.正是这种精神使《读者》成为全国大众文化性文摘期刊的杰出代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2《新华文摘》的学术地位与个性特点2.2.1《新华文摘》的创刊背景殛在学术界的显赫地位作为学术性文摘的杰出代表,《新华文摘》也已走过可圈可点的22年.其创刊时正逢粉碎了.四人帮"的文化专制统治,我国科学和文化战线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新局面.报纸和刊物数量逐渐增多,其前身《新华月报》的选材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增加《新华月报》的篇幅,在编排上也加以改进,分编"文献版和.文摘版,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求.1981年第1期,《新华月报》正式启用《新华文摘》作刊名,并确立了明确而高远的办刊宗旨:要把期刊办成一个浓缩了的小型阅览室,使读者能够一册书在手即可尽读百家报刊的好文章. 《新华文摘》创刊以来,发展成熟,在期刊界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具有权威性和较大影响力,在知识界,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许多读者把《新华文摘》当作阅读边际最广收益最高的刊物,将其看作浓缩了的小型阅览室,一书在手读百家报刊好文章.不少报刊编北京印尉学院2001整者也把它看作是"杂志的杂志",关注着自己报刊上的优秀文章有哪些被《新华文摘》摘编,转载,并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绩.至于专家,学者们不但把《新华文摘》当作自己的资料库,而且十分关注自己的学术成果是否被《新华文摘》转载,摘编,把这看作是社会对自己学术成就公正的评价教育,科研单位,剐把被《新华文摘》摘编,转载作为专业人员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新华文摘》在我国学术性文摘刊物中独具一格,广博,厚重和高度的权威性成为其标志性的特色,受到学术界的厚爱2+2.2《新华文摘》的权戚性来自内容的博,大,精,深,新在内容上,《新华文摘》始终保持了博,大,精,深,新五大特点,以其精选精编,高品位,高质量,信息量大而赢得大量读者,并且保持了常盛不衰的发展势头.所谓博:选材博,内容博,学术各界,无不涉猎.《新华文摘》是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综合性文摘.举凡学术文化的进展,知识界的思拯探索,时代脉搏的跳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大众的关心和向往,以及议论风生的话题等,都会见诸《新华文摘》.读者从中可以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结识平日不易见到的各界名人,学者,专家,了解许多难以目睹的重大事件.得知有关现实问题的评论.《新华文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全景,这是其它期刊都没有做到的.所谓大:篇幅大,每期都有50余万言.《新华文摘》的"大,一方面在于其选材内容的.博.只有"博才有可能"大";另一方面在于《新华文摘》转摘的作品长中短篇均有,与其他报刊文摘只转摘短小精悍的作品不同.每一期《新华文摘》都有几十篇文章字数在1万字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万字.这还不包括文学栏目中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新华文摘》的"大,也可称为完整性《新华文摘》的论述较为完整,摘录的不是只言片语的观点,而是让人能够了解理论或观点的全貌.即使是文学作品,也能进行相对更为完整的摘录,使读者获得品位较高的文学乐趣.这也是《新华文摘》独到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之所在.所谓精精选各类优秀文章及作品.丰富的知识和信息给选摘带来一定难度,选摘不当会造成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浪费.在信息和知识时代如何进行选择阅读,已成为读者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新华文摘》的编辑们以刻苦勤奋的敬业精神和敏锐观察判断的智慧.在大量的作品中选出了人们较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许多是上乘之作或作者的代表作,基本上能反映国内文化研究的走势和水平.因此,它在读者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享有权威性刊物的荣誉.所谓深:所选文章内容有深度,具有长期的保存价值;《新华文摘》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性文摘, 而非大众性文摘.它面向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乃至整个知识界.必然会起到增进科学文化艺术成果交流,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积累民族文化遗产等作用《新华文摘》所承载的内容是专业的,深入的.它不仅向读者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还舷帮助那些陷于困惑的学者,解答疑难,启迪他们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支持学者们的学术生命和事业.在《新华文摘$1999年第10期,第l1期和第12期的"文化?教育"专栏,围绕"教育产业化"这一课题连续转摘相关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阐述,全面而详尽论述了.教育产业化的必然性,及对拉动内需和教育水平提高的意义和影响..教育产业化近年来已成为教育界,经济界关注的热点,《新华文摘》连续转载和深入讨论.已把这一课题清晰而全面地展示给广大读者,相信会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进一步思考.所谓新:及时反映社会改革新成果,新要求,探讨学术理论新观点,传播学科新知识.良否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思想理论战线的前册捕捉时代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关系到刊物的生命力.《新华文摘》紧跟时代步伐,把揖社会发展脉搏, 站在思想理论文化发展的前沿,故而所选文章多具前瞻性.例如,《新华文摘》哲学栏目选稿,历来就比较关注人生,主体性,发展,文化,价值和哲学变革等这些学术前沿性的课题及研究成果经济哲学是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为解决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学科.经济哲学带有很强的综合。

读者

读者

读者《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

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

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

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

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

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

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

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

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

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

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

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

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办刊宗旨《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

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杂志版本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浅析《读者》《意林》对于文摘类报纸的借鉴意义

浅析《读者》《意林》对于文摘类报纸的借鉴意义

浅析《读者》《意林》对于文摘类报纸的借鉴意义目前文摘类期刊很多,其中,《读者》《意林》知名度较高,这两本杂志缘何能异军突起?它们对于文摘类报纸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笔者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比较,以探求它们成熟的办刊理念之于文摘类报纸的借鉴意义。

一、定位准确到位两本刊物定位确,在报刊市场的竞争中抓住了先机,做到了有的放矢。

《读者》的办刊宗旨,即16个字: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

任何一个报刊都有其宗旨,这是它的一面旗帜。

《读者》定位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读者,这是基本的《读者》群。

核心的读者群,是大学里的低中年级学生。

定位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高”,即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

《意林》创刊的2003年,中国综合性文摘类人文杂志的市场已经趋于成熟。

初出茅庐的《意林》果断细分市场,砍掉相当一批读者,直接定位为“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励志杂志”。

多年来,《意林》则坚守着做“中华励志第一刊”的办报理念,主持励志旗帜,“励志”成为《意林》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二、形式各具风格(一)两本刊物封面的设计风格各具特色,与各自的读者群非常吻合。

《读者》的封面设计清新素雅、意境优美,定位主要是具备一定文化层次的中青年读者,该群体成熟稳重;《意林》轻松活泼、清新可爱,其定位主要是学生读者,该群体朝气蓬勃。

一本杂志的封面设计,最主要的是要与期刊的文章风格相辅相承、相得益彰,要符合读者群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层次。

无论哪种风格的封面设计,只要读者认可,就应该坚持,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

(二)两种刊物在读者群细化方面很相似。

《读者》推出了繁体字版、维吾尔文版、原创版、乡土人文版、盲文版、大字版等版本。

《意林》推出了原创版、少年版、大字版、《意林.注音版》、《意林12+》、《儿童绘本》、《小小姐》、《小文学》、《轻小说》、《童话》等不同版本。

有针对性地办刊,做到了“术业有专攻”。

(三)两本刊物在自身品牌建设上都很用心,尤以《意林》为显著。

2023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5篇

2023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5篇

2023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5篇2023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精选篇1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的整个课外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丰富多彩,范围广泛,种类繁多。

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按次序排列分别为:体育运动(49%)、阅读(21%)、文娱活动(12%)、聊天聚会(11%)、逛街旅游(5%)、其他(2%)。

本次调查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范围是书籍、报纸和杂志,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就是阅读,排序仅次于体育活动,位列第二。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状况目前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按次序排列为:文学类(41%),社会政治法制类(23%)、历史人物类(9%),英语计算机类(7%),经济类(6%),专业辅导类(3%),生活类(2%),科技类(1%),军事类(1%),其他(7%)。

目前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报纸分别是《参考消息》(32%),《中国青年报》(17%),《光明日报》(12%),《人民日报》(11%),本专业类报纸(9%),体育类(7%),晚报类(5%),文摘(3%),其他4%。

目前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杂志分别是:文摘类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等(38%),青年类的《中国青年》、《大学生》等(21%),专业类(12%),体育、婚姻、家庭、生活类(11%),社会法律类(8%),影视类(5%),其他5%。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差异从年级看,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

例如,低年级大学生最喜欢言情、武侠类小学的人数为24%,而相对高年级只有7%(p 0.01)。

高年级大学生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报刊的人数为16%,而低年级相对只有4%(p 0.01)。

从性别看,女大学生比较喜欢轻松、娱乐性、消遣性的文学类、生活类、言情类课外读物,男大学生比较喜欢严肃性、理论性、专业性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科技等方面的课外读物(p 0.01)。

对《读者》的评价

对《读者》的评价

对《读者》的评价自从我初中的时候接触到《读者》(或称《读者文摘》)这本杂志以后,它的一切都慢慢地吸引了我。

它是一本与时代互动的杂志,它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它还是一个时代的参与者。

这本杂志创造过令人惊讶的奇迹,让很多人都体会到它其中的奥妙。

我们该怎么理解它呢?有人说,《读者》是一位绅士,它身穿着西装,下面却穿着马褂,它亦中亦西,博古通今,是最新的老牌人士,又是最旧的新派。

也有人说,《读者》是位隐士,它不动声色地影响着人间,这就是它的姿态,也是它的立场。

所以,大隐隐于市,《读者》应该隐于读者中。

(出自《读者传奇》)《读者》表现了办文摘期刊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优秀的文摘期刊绝不仅仅是信息的二次传递,而是以调度这些信息进入新的思想层面,新的情感境界,新的智能活动的创造性的精神产品。

它的成功还在于它找到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形态,它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期刊,使它具有新鲜感,吸引更多的读者。

这是它的成功所在。

它的内容通俗易懂,中外皆有,都贴近人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从中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启发,它可以满足读者精神方面的需求,使读者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熏陶,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该刊经历了四个阶段:初创期、发展期、成长期、拓展期。

这四个时期也可以看做该刊适应时代发展、办刊思路不断进行适当调整而形成的发展轨迹。

杂志创办初期,内容以转载其他报章和杂志的文章为主,但现今也有不少内容是由编辑部自行采访的,或由特约撰稿人所写的。

《读者文摘》亦会不定期出版不同类型的精装书,为不少读者的收藏,当中超自然系列颇为绘炙人口,70年代出版的《瀛寰搜奇》,到今天仍有不少读者在网上交易及讨论。

而在成长期,提出了‘‘选择《读者》就是一种优秀的文化’’的征订口号,注重杂志的文化底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刊逐渐向市场经营主体转变,改进营销策划,实行多元经营。

从1994年起,《读者》开始刊登广告,杂志的收益由单一地依靠发行转变为发行、广告并重,目前,广告收入已超过了发行收入。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杂志,每一期都能给我
带来新的思考和感悟。

每次翻阅它,都能让我感受到作者们的用心
和智慧,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

在《读者文摘》中,我看到了许多平凡人的故事,他们或许并
不出名,但他们的故事却让我深受触动。

他们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让我深信生活中总会有一线希望,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
够迎来美好的明天。

除了故事,我也在《读者文摘》中看到了许多有关健康、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分享。

这些内容让我受益匪浅,让我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读者文摘》不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本智慧的书。

它让我不断地思考和成长,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会继
续关注《读者文摘》,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让我变得更
加乐观和积极。

感谢《读者文摘》,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读者文摘》读后感两篇

《读者文摘》读后感两篇

《读者文摘》读后感两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读者文摘》读后感,更多读后感尽在。

《读者文摘》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读者文摘》,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沉思良久。

这是一段犯人和富商的对话。

犯人说:“我妈妈小时候买了两双鞋子,一双布鞋、一双皮鞋。

弟弟说要皮鞋,妈妈却对他说,好孩子要懂得谦让,我故意说要布鞋,妈妈表扬了我,还把皮鞋给了我。

”富商也对他说:“我小时候也遇到和你类似的事,可是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比赛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物品。

这看似简单的对话,却蕴含着多么大的奥秘啊!其实成败有时只是一念之差,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努力得到的是正义的,是人们所向往的。

却不是不择手段谋利。

在我的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事。

上次我的妈妈去二期广场买东西,可这一片的小偷特别多,一个年约七八岁的小孩看样子不像坏人,没想到他巨人是一个惯偷!手法高明,作案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

他的手正拉开妈妈的钱包,一个好心人提醒了妈妈,那小孩一溜烟就跑了,商店的保安正跑来大喊:“抓住那个小偷!原来他刚才在商店偷了东西。

后来他被抓住了。

真是善者流芳百世,恶者遗臭万年啊!干了一件坏事,却断送了他的前程,这难道不和书中所说的犯人一样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当我们要犯错误时,应该深思熟虑,才能减少错误发生。

可不能因为一念之差鲁莽行事。

这本书真让我收益啊!《读者文摘》读后感2 这个星期,我读了《读者文摘——最珍贵的礼物》这本书。

这本书里讲的是感恩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了什么是爱。

品尝美酒是一种味觉的幸福;欣赏美景是一种视觉的幸福······而品读美文却是一种心灵的幸福!美丽的文字具备了音乐、绘画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染力,让我们在纷繁俗事中得到灵魂的净化与升华。

其中,令我最感动的一篇是《爷爷的饭桌》,讲的是一位年老的父亲与他儿子、儿媳妇和小孙子生活在一起,可老人家吃饭总是打洒牛奶、打碎碗,但他不是有意的,因为他的手颤抖得厉害,吃饭十分艰难。

《读者文摘》与《读者》的发展比较研究

《读者文摘》与《读者》的发展比较研究

《读者文摘》与《读者》的发展比较研究作者:顾力来源:《出版广角》2012年第11期[摘要]美国的《读者文摘》曾以每期1000万册的发行量成为美国本土发行量最大的月刊,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杂志之一;中国的《读者》杂志则是中国文摘期刊市场的第一品牌。

本文将对《读者文摘》的发展模式和轨迹进行探讨,并将其与以《读者》为代表的中国大众类文摘期刊作比较,旨在为我国期刊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读者文摘》《读者》大众类文摘期刊美国《读者文摘》曾被《华尔街日报》誉为“自圣经以来最成功的出版物”。

这份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文摘类杂志,作为美国最老牌的杂志之一,曾是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和心灵鸡汤。

迄今为止,它在60多个国家以21种文字出版了50个版本,全球读者约8000万,仍然高居美国期刊排名的第一。

然而随着忠诚的老读者不断故去,新的年轻读者又被新媒体大量分流,《读者文摘》近年来一直表现不佳,2009年的发行期数从12期减少到10期,保底发行量也从800万份减少到550万份,2009年8月,这份拥有全球最大销量的杂志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2012年10月,美国《读者文摘》总编辑利兹·瓦卡雷洛表示,该杂志已经展开了一场“数字转型”,到2012年12月,其数字版销量有望超越印刷版。

恢复了少许元气的《读者文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事实上,《读者文摘》已经成为世界杂志出版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它的兴衰史,对我们思考中国文摘期刊的困境和出路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作为当今中国期刊“龙头老大”的《读者》创刊于1981年,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

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

《读者》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一、《读者文摘》与《读者》的比较1. 自身定位美国《读者文摘》以中产阶级为主要的读者对象,因而其笔法显得更为中性。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读一本《读者文摘》,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

记得有一次,我在午后的阳光里翻开了一本《读者文摘》,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瞬间吸引了我。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父母为了孩子默默付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却总是忽略了父母的爱。

文中详细地描述了父母每天早起为孩子准备早餐的场景,那热气腾腾的粥,那精心煎制的鸡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爱。

孩子却总是匆匆吃完,赶着去上学或者去玩耍,从未真正留意过父母眼中的期待和关切。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每天早晨,妈妈也会早早地起床,为我准备早餐。

她会在厨房里忙碌着,煎鸡蛋时发出的“滋滋”声,煮粥时锅盖被蒸汽顶起的“砰砰”声,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爱的旋律。

而我呢,常常是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想着学校里的小伙伴或者即将要上的课,根本没有用心去感受妈妈的辛苦和那份深沉的爱。

文章中还提到,有一次孩子生病发烧,父母一夜未眠,轮流用湿毛巾为孩子降温,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体温变化。

父亲那熬红的双眼,母亲那焦急的神情,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仿佛就在眼前。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生病的时候,爸爸背着我去医院,妈妈在一旁紧紧跟随,不停地安慰我。

那时候的我,只觉得身体难受,却没有看到父母脸上的担忧和疲惫。

还有一个情节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孩子长大后去了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父母总是盼着孩子的电话,每次电话响起,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接起来,可孩子总是说不上几句就匆匆挂断。

而父母呢,拿着电话,久久不愿放下,眼神里满是失落。

这多像现在的我啊,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给父母打电话,就算打电话,也是说几句就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

读着这篇文章,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在亲情中的疏忽和冷漠。

我们总是习惯了父母的付出,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却忘记了去回报他们的爱,去关心他们的生活。

《读者文摘》里的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就是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借《解读〈读者〉》探析《读者》的成功路径

借《解读〈读者〉》探析《读者》的成功路径
的 分 析 与 解读 。
【 关键词】时代背景; 《 读者》 杂志; 读者
[ 作者简介1 潘文英( 1 9 9 0 一) , 女, 中 国传媒 大 学 出版 硕 士 , 研 究方 向 为现 代 出版 业 务 。 ( 北 京 1 0 0 0 2 4 )
创 办 于 中 国 的 大西 北 —— 兰 州 的 《 读 者 》杂 志 风 雨 兼 程 3 2 载, 月发行量超过 1 0 0 0万 册 , 位 居 中 国 和亚 洲 第 一 , 在 世 界综 合 类 杂 志 中发 行 馈 排 名 第 四 ,被 誉 为 “ 中 国期 刊 第 一 品 牌” 。它 不 断 地创 造 奇 迹 、 成 长壮 大 , 对 中 国 的期 刊 、 出版 业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影 响 , 并 且 还 在 不 断 释放 其 品 牌 效 应 。
样, 可 算 得 上 是经 历 了各 种 各 样 的 冒 险 。胡 亚 权 将 办 刊 比喻 为游戏 , 笔 者认 为 和 冒险 有 点 类 似 , 游 戏 也 是 有输 有 赢 , 游戏 有规则 , 办 刊 又 不 同 于平 常 意 义 的 游戏 , 不 可 以 随便 罢局 。 《 读者》 抓住 了 时代 的脉 络 , 它 的 发展 与社 会 紧 密 相 连 。 胡亚权将 《 读者》 的 成 功 归功 于三 个 要 素 : 生逢其时 、 喜 逢 挚 友和标格鲜明。 ( 一) 《 读者》 在 改革 开 放 之初 诞 生 , 生 逢 其 时 1 9 8 1 年的中国 , 出版 产 业 刚 从 文革 的硝 烟 中复 苏 , 还 没 有 一 本 面 向 大众 的综 合 文 摘 杂 志 , 知 识 分 子 急需 从 文 化 产 品 中汲 取 养 分 以安 抚 心 灵 ,时代 赋 予 文 摘 类 杂 志 十分 巨大 的渎 者市场 。 与 此 同时 , 中 国 的报 刊 和 图 书 出版 发 展 迅 猛 , 造就 了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英文回答:The Reader's Digest is a monthly magazine that contains a variety of articles, including condensed versions of popular nonfiction books, short stories, humor, and health and science articles. I have been a subscriber for many years and have always enjoyed the magazine's diverse content.One of the things I appreciate most about The Reader's Digest is its commitment to providing quality journalism. The magazine's editors do an excellent job of selecting articles that are both informative and engaging. I have learned a great deal from reading The Reader's Digest over the years, and I always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the next issue.Another thing I enjoy about The Reader's Digest is its wide range of content. There i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inthe magazine, regardless of their interests. I particularly enjoy the condensed versions of popular nonfiction books. This is a great way to get a taste of a book without having to commit to reading the entire thing. I have also discovered many new authors through The Reader's Digest.In addition to its informative and entertaining content, The Reader's Digest is also a well-written magazine. The articles are clear and concise, and the magazine's designis visually appealing. I always find myself reading The Reader's Digest from cover to cover.Overall, I highly recommend The Reader's Digest to anyone who enjoys reading quality journalism. The magazineis a great way to stay informed about current events, learn about new topics, and be entertained.中文回答:《读者文摘》是一本月刊杂志,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流行非小说类书籍的浓缩版、短篇小说、幽默小品以及健康和科学文章。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读者文摘读后感2篇读者文摘读后感1我有一个亲密的伙伴,无论多忙多累,我都要看它一眼,它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宠屋,而是一部书。

《读者文摘》是一本知识综合性的书,每一期《读者文摘》都有《每月欣赏》,《成人》、《人物》、《情感》、《时尚》、《人生》、《视野》、《文苑》、《热读》、《万叶集》十部分组成。

《读者文摘》不仅在文学上给了我不少启示,同时也在生活中教会我怎样在人生舞台上走得更精彩。

《读者文摘》虽有十个部分之多,但内容始终围绕着青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感受,体验和经历。

其中不少关于学生学校生活的小故事,文笔老到,辛辣,诙谐幽默,行文时处处表达出作者的心底涌动着对老师们的深情。

《麻辣老师秀》这篇文章中共举了历史,电脑,政治,三位老师与学生间的幽默小故事。

已过耳顺之年的历史老师,因名字中有个“宝”字,而有了“宝二爷”的昵称。

他讲课从不讲废话,哪怕一句“上课”也吝啬。

讲课时,他的视线始终向上呈30′角,直视教室后墙顶端。

那眼神就好象早已望穿了那堵笨墙,看见了楚江碧水东流,塞下长河落日无比陶醉,无比神往!下课了,他从不立马走人,总要等学生问问题,直到教室内无一人才肯罢休。

如此敬业真让人敬佩。

电脑老师阿正凭借沧桑外表和风趣谈吐赢得了“帅爹”的昵称。

他上课有种激烈的互动气息,从不忍把学生放在一边自个讲课。

政治老师是个矮小老头,上课时总爱提些个古怪刁钻的问题叫多数人哑然,他对学生很严格,要每个学生都要必须做笔记,课前抽查,而且课后都会留十道问题,以巩固知识,同学们“敢怒不敢言”。

每位学子都写过自己眼中的老师,但少有如此篇将老师们写得这般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他们各具风乐,各见集性,且又“身怀绝迹”;如可爱者,莫如可敬业的“宝二爷”;可亲者,莫如“帅爹”阿正;可畏者,莫如招招见通行的“矮小老头”,读来令人绝倒!这些人仿佛就是我生活中的张三,李死,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和我息息相关,形影不离。

此外还有,《文苑》中的《久居小城》这样文笔优美的文章,让人回味无穷。

《读者》杂志swot分析

《读者》杂志swot分析

对《读者》的swot分析杨璐 2017.10.1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然而,随着各种电媒的发展,看书的人越来越少。

不知何时,现代人开始摒弃了拥有黄金屋和颜如玉的书籍,取而代之的是浮躁的网络。

身为年轻人的我们,手指除了接触课本以外就不再碰任何纸质,更多的是键盘和手机。

我们每天刷人人刷微博,一目十行的浏览着其他人发布的毫无营养的吐槽。

我认为读书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同时多读书有助于自己气质的培养,这也正是我选择《读者》为分析对象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作为一名甘肃人,走出家乡,发现《读者》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我对它的认知。

《渎职》原名《读者文摘》,该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优势(Strength)1.《读者》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读者》从1981年创刊至今,已经有28年的发展历史。

《读者》自创刊以来,就十分注重把握商品经济规律,并善于调动内部员工和外部合作者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而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稳步攀升,2006年4月达到创记录的1003万册,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占有国内期刊市场1/30的份额,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

至2008年,连续8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

目前,《读者》行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从创刊到现在,《读者》在国内累计发行n亿册,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初中生读意林读者青年文摘区别

初中生读意林读者青年文摘区别

初中生读意林读者青年文摘区别
初中生读意林和读者青年文摘是两本面向不同年龄段读者的杂志,它们的区别不仅在于读者的年龄,还体现在内容、风格和语言上。

初中生读意林是为初中生群体定制的杂志,主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励志故事、人物传记,也有科普知识、学习方法等。

初中生读意林的文章通常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和活泼的语言风格,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正能量。

例如,一篇名为《我的暑假见闻》的文章可以描述作者暑假期间参观的一次博物馆之旅,通过描述展览的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了解到博物馆的魅力以及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而读者青年文摘则是面向年轻人的杂志,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社会、人际关系、职场等各个方面的话题。

读者青年文摘的文章通常以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为特点,旨在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一篇名为《城市独居现象引发的思考》的文章可以探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的原因和影响,从社会、经济、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总的来说,初中生读意林注重启发青少年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而读者青年文摘则更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无论是初中生读意林还是读者青年文摘,都以优质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吸引读者,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启发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兰州,有一样东西跟拉面一样声名远扬——《读者》杂志。

“有拉面的地方就有《读者》”,对每一个兰州人来说,有了这两样东西,肚子和心灵可以每时每刻都饱胀着满足。

“我到美国去,看到一个家庭有两本书,《圣经》和《读者文摘》,马上就对这个家庭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觉得不同肤色的人立刻就可以沟通了”。

三毛这样说过。

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发达和开化的国度,《读者文摘》的脉脉人情关怀,也许像《圣经》的包容万物一样,给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无尽的细腻和感动。

两种文明的智慧碰撞,两种意识形态的求同存异。

2002年11月21日,中国《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和美国《读者文摘》董事长兼CEO唐瑞德先生在北京敦煌大厦握手言好,会面完毕,彭长城用拉面招待了这位远涉重洋而来的同行。

相似的刊名,同样追求真善美和人文关怀,同样富有平淡中蕴藏力量的朴素美,同样为万千读者插上了梦的翅膀,甚至连风格都极为相近,不知情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两份各在东西雄踞一隅的杂志出自同门,或者即便不是同胞兄弟也必定有着深刻的渊源。

其实不然,这两份杂志巨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血缘关系”,一直以来,他们在各自的读者王国里书写着各自独特的传奇,唯一一次正面交锋是在1993年,那一年,一直与美国《读者文摘》同名的中国《读者文摘》因为姓名权之争被迫更名《读者》。

其他时候,二者受其不同的经营理念指导,在有关受众定位,内容选取方面都各成一家,风格迥异。

在此,本文主要在经营和办刊理念、受众定位、内容选取风格上对这两份杂志的异同做一分析比较。

一、关于办刊理念《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

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

在创刊之后的三年里,《读者》杂志以令人惊叹的发展势头迅速崛起,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

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读者》一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发展的契机,在国内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的时候,《读者》的发行量却一直遥遥领先,不仅在国内期刊中稳居首位,并且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我国期刊发行量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的骄人业绩,成为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

《读者》深处中国内陆的西北角,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获取信息资源、开发期刊市场条件都不很优越,许多报刊和杂志都选择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东部或沿海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

然而读者人并没有被这些外部的环境所限制,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坚持精益求精,克服了诸多困难。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为口号,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

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而当前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读者文摘》1922年创刊,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被称为“比《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更能影响美国的大人物。

它拥有48个版本,涉及19种语言,并畅销于世界60多个国家。

这份每月出刊的杂志文章风格简明易懂,内容丰富广阔,且多富含恒久的价值和趣味;同时,它还致力于为各个年龄、各种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信息、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激励精神。

它所涉猎的主题有健康保健、大众科学、体育运动、美食烹饪、旅游休闲、金融与政治、家居与园艺、艺术与娱乐、商业与文化。

其他固定的专栏还包括了笑话、谜语、测试、动画及读者来信。

《读者文摘》是以通过为各个领域的读者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尽可能广大的读者群的。

《读者文摘》是一本大众读物,百姓读物。

从创刊至今的八十余年当中,它一直在追求和坚持一种目标,一种风格,这就是:它所选择的题材多半是人人关心的话题:生活、家庭、婚姻、爱情、友谊、成就、健康、竞赛。

这些内容充满了人情味。

它的文章突出积极方面,强调成功、光明,颂扬仁慈善良战胜贪婪邪恶,使读者心理得以宽慰,精神变得乐观。

《读者文摘》杂志董事长唐瑞德的评价则是:“《读者》受欢迎大概因为它是一本梦一样的杂志,帮助了人们生活。

”一个旨在使读者心理得以宽慰,精神变得乐观;一个倾心为读者奉献真善美,帮助人们生活,都注重人性美,尽显人文关怀;都致力于大众的心灵启迪和精神的升华;都强调精致的生活与自由快乐的心灵。

这就是两个杂志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的魅力所在。

当然,两者在办刊理念、运作方式上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一、在办刊理念方面1、《读者》注重培养特有气质,塑造杂志人格,而《读者文摘》则强调刊物的“普世情怀”,即寻求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的共同点,力求达到和谐和共容。

《读者》的核心读者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除此之外,其读者群主要集中在中学生、专家、学者、院士等阶层中。

这些阶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知识和文化层次比较高,阅读的能力较强。

因此读者强调特有气质,为杂志塑造一种独特的人格,在文章的选取和主题的确定上都强调知识性和高品位,以为读者提供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特别心理,使读者乐于接受并赞同其观点。

而在美国,《读者文摘》的普及度堪比圣经,她的目标受众群体是中年人,而中年人是一个与社会融入度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强的群体,因此在办刊理念上,更注重平民化和大众化,它不追求整齐划一的行文格式和深邃晦涩思想内涵,且并不吝于使用民众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的流行,让人并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便能了然于心,且读来有一种来自乡间的纯朴和原始,更有生活的气息。

2、《读者》注重博采中外,荟萃精华,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而《读者文摘》更注重精于细微处,帮助人们生活。

如果说《读者》像一位孜孜不倦的导师,时时为你的心灵掌舵,教你如何取舍,如何成长,那么《读者文摘》更像是邻家的老爷爷,常常用他饱经的风霜和流年的积累来充实你的经验,让你少栽些跟头,多长点教训。

喜欢《读者》的人也许会多一些优雅和睿智,而喜欢《读者文摘》的人却有着更多的精明而坚韧。

《读者》更多的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明文的底蕴和积淀何其深厚动人,让人在欣喜之余有一种思考,而读者文摘则侧重于向我们展示生活的海洋和奇瑰丽和富有,让人在思考之余有一种获得。

3、受众是一份杂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实现与受众的双向互动方面,《读者》采用了一些列的方法来实现充分尊重读者,与读者建立亲情纽带的目标。

这一点课看成是《读者》比《读者文摘》的高明之处。

(1)采取稿件双向互动的采编形式、实行“一稿三酬”的稿酬制度《读者》健康向上的文化力量源自读者,每期《读者》上的五十多篇稿件绝大部分是从几千位读者荐稿中选出的。

每年全国各地有几万名读者自愿充当他们的业余编辑,在支付稿酬的具体做法上也向国际靠拢,实行一稿三酬的稿酬制度——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均享有稿酬。

这种独特的稿酬制度,是《读者》的首创,充分体现了对版权的尊重,对作家、出版者及荐稿者的尊重。

(2)采取高质低价的价格策略、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视读者为亲友、尊重读者选择、鼓励读者参与的《读者》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承高质低价,坚持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它的每一次提价,每一次印刷风格和纸张的变化,都事先征求读者的意见。

在刊名变更等重大事项上,更是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

(3)恪守《读者》道德,确立服务读者、回报社会的公益观念《读者》成功不忘回报社会,为希望工程,中国青年基金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这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中国民族期刊第一品牌的大刊风范。

4、较之《读者》对来说,《读者文摘》更强调一中实用主义的理念,她的著名的“编辑三问”里边有一条是这样叙述的:“它实用吗——是不是大多数人感兴趣的谈论话题”,因此她更倾向于用一种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受众都关心且喜闻乐见的的形式来表达其主体和精神。

她乐于选取有关生活、家庭、婚姻、爱情、友谊、成就、健康、竞赛等方面的典型事件,读者读完之后往往会觉得有一种收获,这种收获对读《读者》的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和顿悟,而对《读者文摘》的读者来说,这耕读偶的表现为一种生活经验与阅历的丰富。

二、在内容方面在内容的选取上,这两份杂志都坚持为读者提供真善美的阳光主题;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通过优美的故事、文字和图画,一以贯之地铺陈和展示,影响、感染人着人们;在文章体裁的选取上,二者都注重从与生活有关的细微处入手,生活、家庭、婚姻、爱情、友谊、成就、健康、竞赛等都是他们关注的主体;都在字里行间传达着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给人们以心灵的抚慰和满足;都注重使用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表现大主题,惯于从一滴水来反映生活。

当然,在很多方面,二者也都坚持着各自的风格和特征:1、在内容的选取上《读者》强调一种优雅与品味,而《读者文摘》更多的是注重一种通俗和大众化。

二者的风格随相似,但在骨子里,相较于《读者文摘》的直爽和旷达,读者像是邻家小妹,温婉端庄,含情脉脉。

创刊26年来,《蠢人的天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能再活一辈子》《母亲的帐单》《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一碗清汤荞麦面》……等最具影响力的文章,至今还留在许多读者心底。

2、在文字风格的塑造上,《读者》善用温馨流畅的文字感染读者,语言清丽淡雅,严肃而不失风雅。

《读者》前任主编胡亚权曾说“我们把《读者》人格化,努力使她有思想、有追求、有风骨、有情致、有志趣、有格调、有性格、有内韵,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可见《读者》的文字风格是在努力朝一中充满文化气息的方向发展。

,而《读者文摘》杂志的风格以温情和人性见长,他们“用持久的、人性的东西打败了时尚的、热点的东西”。

通俗的讲,就是真善美的东西。

在保持原文精华的基础上,使语言更简练、通俗,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蕴涵深意,语言诙谐质朴,虽不施华丽的辞藻,依然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内心的感动。

3、在表达的方式上,二者都强调与读者心灵的交融和对话,区别之处在于,《读者》更喜欢用一中富有诗意的格调来表达,讲究生动和美感,使读者在读完她的文章之后之后好像是阅读了一篇名著或者是感情浓烈的散文,而《读者文摘》更强调一种实用主义的思想,《读者文摘》杂志服务的每个编辑都知道的编辑三问充分显示出了这一点:它可以被引述吗——会不会是读者思索和讨论的东西;它实用吗——是不是大多数人感兴趣的谈论话题;它有恒久的趣味吗——是否一两年后仍然有意思。

因此,与《读者》追求清丽风雅的格调不同,《读者文摘>更善于以一种街头巷尾民众闲聊的口吻和手段来吸引大众的眼球。

三、受众方面《读者》的核心读者是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在所有刊物中,除个别的英语读物外,《读者》的占有率是第一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