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常用的基本知识(资料参考)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通常指的是医院感染,以下是一些关于院感的基本知识:
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
3. 危险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侵入性医疗操作、长期住院、抗生素滥用等。
4. 预防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隔离感染患者等。
5. 监测与报告: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 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医院感染,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消毒、调整抗生素使用等。
7. 培训与教育: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六篇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六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将器械表面的污垢和细菌清除,以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清洗时应使用专门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避免手工清洗。
2.干燥:清洗后的器械必须进行干燥,以避免细菌滋生。
可以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干燥,也可以使用干燥柜或者风干法进行干燥。
3.器械的检查与保养:在使用前需要对器械进行检查,确保器械完好无损。
使用后需要进行保养,保证器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包装基本要求:在使用前必须将器械进行包装,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包装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包装材料必须具备防水、防尘、防腐蚀等特性。
四)特殊感染处理1.感染的分类:2.特殊感染的处理措施:1.感染的分类:感染可以分为普通感染和特殊感染。
特殊感染包括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2.特殊感染的处理措施:特殊感染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包括隔离治疗、使用特殊的药物治疗等。
在处理特殊感染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就是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的六篇内容,包括概念、职业暴露、器械的使用流程和特殊感染处理等方面。
在医疗工作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清洗是指除去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附着的污物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
为了有效地清洗操作过程,应该包括以下步骤:①冲洗,使用流动水进行清洗,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
②洗涤,使用清洗剂,乳化分解和分离器械表面污物。
③漂洗,用流动水冲去被清洗剂分散脱离的污染物和化学清洗剂残留,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证器材洁净度。
④终末漂洗是最后一次清洗的步骤,应选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漂洗,可进一步提高器材洁净度。
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残留水的过程。
水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立即干燥处理,避免消毒后的器械二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长和生锈。
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以保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机械干燥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2)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 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 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
治疗车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 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伤口如:炭疽、气 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隔离(诊室或病室)严 格隔离。
压力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适用范围: 耐高温、高湿的物品。不能用于凡士林
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种类: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使用无菌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无菌包应用双层包布十字打包,包布应清洁、完整、 无破损、无污迹,包的体积不能超过30X30X25CM; 新的包布应先洗涤去浆后再高压,手术包内的中心 和难予消毒的部位应放置化学指示物;包外用化学 指示胶带贴封。
如单纯疱疹、水痘 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 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 到以下要求: (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 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 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戴口罩 目的:防止吸入大颗粒和小颗粒的气溶胶 在下列情况下需戴口罩: 可引起扬尘的工作时(清点衣物、大扫地) 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病人进行诊疗护理
活动时
近距离接触病人头部、伤口时 进入特殊工作场所时(手术室、取拿无菌物
品) 处理医疗废物时
院感知识要点
院感知识要点引言概述:院感知识是指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感染控制知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一、感染传播途径:1.1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如握手、护理等。
此外,还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等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者黏膜的情况。
1.2 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味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1.3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在空气中能够长期存活,他人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后感染。
常见的空气传播疾病包括结核病、麻疹等。
二、感染预防措施:2.1 手卫生:正确、规范的洗手是最基本的感染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2.2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2.3 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器械、设备等需要时常进行消毒,手术室等需要无菌操作的场所也需要严格控制。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3.1 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3.2 感染报告: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生的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3.3 感染预警: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机制,对于突发感染疫情或者高危病例,及时发出预警,协助采取应对措施。
四、院感培训与教育:4.1 院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培训,包括感染控制知识、操作规范等,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技能。
4.2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如手卫生、咳嗽礼仪等,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4.3 经验分享与交流: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经验分享与交流,提高整体的院感管理水平。
结论:院感知识的要点包括感染传播途径、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院感培训与教育。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控制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与质量。
院感知识学习
院感知识学习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新发生的或已存在的感染。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水平,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院感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知识的学习内容。
一、院感基础知识1.1 院感定义和分类院感是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种感染,包括医源性感染和非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由医务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感染,非医源性感染是指患者本身携带的感染。
了解院感的定义和分类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认识院感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1.2 院感传播途径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和食物传播等。
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感的发生。
1.3 院感预防措施院感的预防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
常见的院感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
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院感病原体2.1 常见院感病原体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同的病原体对应不同的感染性疾病,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了解这些常见的院感病原体,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2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如细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这些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 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是院感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学习和了解不同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院感病例。
三、院感管理制度3.1 院感管理的重要性院感管理对于医疗机构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院感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
3.2 院感管理制度的建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包括院感管理组织架构、院感管理流程、院感报告和分析等。
院感基础知识
院感基础知识标题:院感基础知识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了解院感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院感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院感。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1.1 院感的定义: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外感染。
1.2 院感的分类:按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等;按感染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二、院感的危害和影响2.1 危害:院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
2.2 影响:院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还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三、院感的传播途径3.1 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在医院内传播。
3.2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等可导致飞沫传播,传播呼吸道感染。
3.3 接触传播:患者、医护人员、家属等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或表面,传播院感病原体。
四、预防院感的措施4.1 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要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2 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病房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减少院感传播。
4.3 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院感在医院内传播。
五、加强院感管理的重要性5.1 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5.2 定期开展院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
5.3 建立院感管理制度,完善院感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结语:通过了解院感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是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努力预防院感,营造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应知应会一、要求所有医务人员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科室感控小组成员名单,科室感控医生和护士需明确自己的职责。
二、多重耐药菌定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措施感染控制基本措施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2、加强洗手和手消毒3、加强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四、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五、医院感染暴发报告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要求全体医务人员熟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
六、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七、关于洗手1、要求各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要求各医务人员熟练六步洗手法并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控制常用的基本知识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施时间: 2006年9月1日。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时间:2003年6月16日。
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时间:2003年10月15 日。
4、《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时间:2005年5月1日。
5、《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时间:2004年6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时间:2004年12月1日。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时间:2003年5月5日。
8、《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10、《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基本定义1、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现象。
4、去污: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洗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5、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6、灭菌: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7、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8、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9、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
10、隔离预防技术:是指为达到隔离预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统称为隔离预防技术。
院感知识培训知识精选
院感知识培训知识精选【篇一】院感知识培训知识内容: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一、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报告流程:掌握“六步洗手法”,手消毒的步骤按六步洗手法搓揉。
工作时手卫生指征(洗手或手消毒):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两前三后”,即接触患者前、无菌(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可疑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四、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现场抽查1-2名病人)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1.病人床头卡上挂有蓝色隔离标识。
2、实施接触隔离,设单间隔离、相同感染同室隔离或床边隔离。
3、落实手卫生。
4、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病人用物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专用或每次用后作消毒处理;每天用消毒液拖地两次,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病人床栏、床旁桌椅、门把手等,每天用消毒液冲洗卫生间1次。
6、临床医生注意本医院和本科室的细菌耐药情况,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及时采集合格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
7、患者转诊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8、病人做细菌培养结果连续2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h)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对病人单元必须做彻底的终末消毒处理。
最新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
最新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一、引言医院感染是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还对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
二、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它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感染但在出院后才表现出症状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来源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医务人员、医疗器械、药物和环境等。
三、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对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均带来严重的危害。
对患者来说,医院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引起残疾或死亡。
对医务人员来说,医院感染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风险,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对医院来说,医院感染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四、医院感染的防控为了有效地防控医院感染,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眼罩等。
2、熟练掌握消毒灭菌技术,包括化学消毒剂的使用、物理消毒方法的选择等。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即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都要进行手卫生消毒。
4、加强对医疗器械、药物和环境的管理,确保其无菌性和安全性。
5、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其扩散。
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意义和作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控能力。
其次,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最后,它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六、总结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医务人员、医院管理部门和患者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是减少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和方法,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巧记院感小常识
巧记院感小常识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治疗期偶尔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院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为了威胁,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巧记的院感小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内容:1. 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1.1 空气传播:院感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1.2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源或者被感染物品表面的病原体,如患者、医护人员、床单等。
1.3 水源传播:院感病原体通过水源传播,如未经处理的水或者水中的细菌等。
1.4 食物传播:食物中存在的病原体或者受污染的食物导致院感传播,如食品加工不当等。
2. 预防院感的重要措施2.1 手卫生:正确洗手是预防院感传播的基本措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2.2 消毒措施:医疗器械、病房、床单等需要时常进行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3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以防止院感的传播。
2.4 患者隔离: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院感的扩散。
2.5 环境清洁:保持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定期清洁、消毒病房、走廊等区域。
3. 院感的常见病原体3.1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是常见的院感病原体。
3.2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也是导致院感的病原体。
3.3 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也会引起院感。
4. 院感对患者的危害4.1 延长住院时间:院感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4.2 增加死亡风险:院感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别是免疫力较弱的患者。
4.3 传染他人:患有院感的患者容易传染给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导致院感的扩散。
5. 院感管理的重要性5.1 提高医疗质量: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减少院感的发生。
5.2 保护患者安全:院感管理能够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院感对患者的危害。
5.3 降低医疗成本:通过院感管理,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100
二乙评审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第一部分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人员组成、职责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第二部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二、。
什么是标准预防?三、。
医务人员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3.工作人员如何获取防护用品?4. 访谈医务人员接受职业防护培训及考核情况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处置流程知晓情况的访谈内容(要求相关人员知晓率100%)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控制有关知识1、医院感染的定义?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时限?3、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4、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6、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情况访谈(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100%)⑴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⑵医院感染暴发的院内报告程序与时限?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应急处置流程三、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1、何为手卫生?(手卫生方式有哪些?)2、何为卫生手消毒?3、何为外科手消毒?4、七步洗手法具体揉搓步骤?5、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7、什么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0、实地访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四、隔离技术相关知识1.隔离的实施应遵循什么原则?2,医务人员何时应该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3.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消毒隔离措施?五、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1.医疗废物分类?2。
医疗废物应使用什么颜色袋子盛放?生活垃圾应使用什么颜色袋子盛放?3。
医疗废物登记的内容包括哪些?登记资料应保存多长时间?4。
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5。
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多少时,应进行封口?6.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预防医疗废物泄露事件?发现医疗废物意外泄露时应该如何处理?(应急预案知晓情况?)7.医疗废物的主要包装物有哪些?8.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9。
2024年度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2024)
17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2024/1/27
青霉素类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部 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头孢菌素类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 青霉素酶等优点。
氨基糖苷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
喹诺酮类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1
血液透析室清洁消毒流程优化
优化清洁消毒流程
制定详细的清洁消毒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 骤都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保持血液透析室环境整洁,定期对空气、物 表等进行清洁、消毒。
2024/1/27
强化设备维护与管理
定期对血液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等设备进行 维护、保养和消毒,确保其正常运转。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手卫生操作,包括湿润双手、涂 抹洗手液、揉搓双手、清洗双手、用干手设施干燥双手等步骤。
2024/1/27
23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2024/1/27
风险评估
01
医院应对不同岗位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选用适
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用品清单
02
医院应建立个人防护用品清单,明确各种用品的名称、规格型
10
其他途径传播感染
尿路感染
由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尿路感染,主 要通过接触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后触摸 口鼻眼等部位而感染。
医疗器械相关感染
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如 注射器、导管等。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由于手术操作或术后护理不 当导致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腹腔内 感染等。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汇总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二类:①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⑴引起社区感染的新、老传染病的病原体均可引起医院感染中的外源性感染,如鼠伤寒沙门菌(可致暴发)、乙型肝炎病毒(血源感染)、SARS冠状病毒(呼吸道传播)等,但它们并非是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主流。
⑵ 90%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为机会致病菌,且多为耐药菌株,可引起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
⑶免疫力低下病人病原谱广,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如器官移植受体和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各种细菌、真菌、结核、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弓体虫感染等,多为内源性感染,也可发生外源性感染;后三者还可作为内源性潜在病原被激活的感染。
⑷医院感染病原体可随时间变迁如随抗菌药物的应用可发生真菌二重感染;随免疫功能缺损的进展而发生病原体的改变。
如艾滋病病人中当CD4+细胞<200/mm3时易发生肺孢子菌感染;当CD4+细胞<150/mm3时易发生鸟分枝杆菌感染。
⑸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病原菌感染(复数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部位混合感染并非少见。
4.什么是二重感染?临床常见的二重感染有哪些?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常发生在机体防御机能下降如原发病严重、大手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代谢药物时。
临床常见的二重感染: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肠炎和肛周感染、伪膜性肠炎、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分类: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
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医疗操作因素:侵入性操作(如插管、穿刺、手术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消毒不规范等。
医院环境因素:病房通风不良、清洁消毒不彻底等。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手卫生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做好手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的方法: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洗手时应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时间不少于15 秒;手消毒时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手卫生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应进行手卫生。
2、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无菌物品必须保持无菌状态,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
常见的无菌操作技术:如注射、输液、手术等操作中的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操作区域应清洁消毒,无菌物品的使用和保存应符合要求。
3、清洁与消毒环境清洁与消毒:病房、诊室、手术室等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的清洁消毒。
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使用的物品(如被褥、衣物等)应定期更换和消毒。
4、隔离技术隔离的目的:将感染源与易感人群分开,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隔离的类型: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隔离可分为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
三甲评审医院感染管理必备知识点(一)
医院感染管理必备知识点(一)一、何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说明:(1)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病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①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独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这点很重要,希望临床医生关注!二、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如果仅仅是怀疑,则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三、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1、医院感染率≤10%2、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5%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4、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5、医院感染漏报率≤10%四、常见的医院感染有哪些?答:1、下呼吸道感染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泌尿道感染6、胃肠道感染7、手术切口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8、上呼吸道感染五、何谓医院感染患病率?医院感染患病率指某一特定时间内住院病例中新旧医院感染病例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医院感染患病率=同期存在的新旧医院感染例(次)数×100%观察期间实际调查的住院患者人数六、何谓医院感染的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调查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范围内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病例分布状况、及得出医院感染患病率的调查,也称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要求医院每年进行一次调查。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doc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1、何谓医院感染答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答高度危险用品3、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答24小时4、医务人员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多少学时答6学时5、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等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的垃圾袋答黄色垃圾袋6、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答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预防儿童接触7、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志外,还应有相关文字标识,其标识内容有答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主要内容物、运送目的地及特殊说明8、何谓终末消毒指感染源离开病房后对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床单位等进行的彻底消毒。
9、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10、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1、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有何要求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以上,距墙壁5cm以上。
12、什么是病理性废物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
13、什么是药物性废物答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4、什么是化学性废物答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5、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是多少,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答≤4.0cfu 16、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答90 17、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为避免“小装量效应“物品装载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答10和5 18、CSSD灭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多少答7kg 19、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多长时间监测有效浓度答每天20、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多少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控制常用的基本知识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施时间: 2006年9月1日。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时间:2003年6月16日。
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时间:2003年10月15日。
4、《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时间:2005年5月1日。
5、《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时间:2004年6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时间:2004年12月1日。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时间:2003年5月5日。
8、《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10、《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实施时间:2009年12月1日。
基本定义1、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现象。
4、去污: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洗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5、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6、灭菌: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7、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8、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9、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
10、隔离预防技术:是指为达到隔离预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统称为隔离预防技术。
11、标准预防:将所有病人均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这些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12、手卫生: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3、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4、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5、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16、医疗废物: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的废物。
消毒、灭菌原则: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无菌操作前,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2、检验科静脉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垫,检验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各种废弃标本、菌种、毒种及一次性检验用品使用后,应就地进行高压灭菌或高效消毒剂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3、口腔科所有诊疗器械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印模应先冲洗、擦干、用500mg/L“84”液浸泡消毒3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4、麻醉科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喉镜、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或灭菌。
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求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每月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湿化瓶、螺纹管、雾化器、吸痰器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放入带盖保存箱内备用,每周一再重复消毒一次。
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简易复苏囊、呼吸机面罩一次性使用)。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每天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治疗室、换药室、诊疗室内的空气应每天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1、病区的拖布按色别标识,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黄色”为病房、走廊,“红色”为卫生间,“蓝色”为治疗室、办公室。
12、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
含氯消毒剂应每日检测,戊二醛每周检测。
13、止血带、体温表、备皮刀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75%酒精每周更换,“84”消毒液每日更换。
14、负压吸引器使用前瓶内倒入消毒液;引流瓶、瓶盖、引流管应每天更换消毒,晾干安装好备用。
15、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16、无菌敷料容器必须高压灭菌,每天更换;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更换2次。
无菌持物钳及罐高压灭菌,干燥保存,4小时更换。
1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开启时间,在2小时内使用;开启的外用液体、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使用时间;使用中的灭菌剂或消毒剂应注明启用时间,有效期不得超过28天。
18、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包按灭菌日期和左放、右取的顺序排放在无菌柜内,灭菌器械、物品、容器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保内放化学指示卡;灭菌物品存放要求,室内温度低于25℃,湿度低于60%的条件下,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硬质容器,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有效期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一次性纸塑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无菌物品应标明名称、灭菌及失效日期。
无菌物品的包布必须双层,一用一清洗。
19、2%戊二醛浸泡内镜,消毒需30分钟,灭菌需10小时,使用前必须用灭菌水彻底冲洗。
盛装消毒液的容器每周更换二次,使用中的戊二醛每二周更换一次,每周监测浓度一次,有记录。
20、血压计、听诊器、病历牌等物品,应每周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如遇污染时应随时消毒。
21、暖箱在使用中,每天用清水擦拭一次,湿化液每天更换一次,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或蒸馏水,暖箱使用结束应进行彻底清洁,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整个暖箱,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湿化器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水冲净,干燥保存备用。
暖箱内的棉垫套保持清洁,遇污染及时更换,每次使用结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
连续使用应每周更换一个消毒后暖箱。
器械物品的消毒方法: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后应先去污、清洗、消毒或灭菌。
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耐热、耐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和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不耐热的各种导管、腔镜、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或等离子低温灭菌方法;油、粉、膏等选用干热灭菌。
3、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1)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1)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 min,再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等程序。
2)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 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 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等程序。
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4)注意事项:(1)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2)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医务人员的防护:1、标准预防三个基本内容:隔离对象:所有病人。
防护目的: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手卫生、戴手套、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鞋套、防水围裙等。
2、标准预防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次进行可能导致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帽子,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洗手和手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7)急救场所需要对病人实施复苏时,应使用简易呼吸囊或其他通气装置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