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新中国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外交
五十年代的中国外交-PPT课件

返回课程
2,战争的爆发及进程
§ 南北双方对统一战争的准备
§ 战争的爆发、进程及质变
§ 联合国与美国的介入
-----联合国通过决议 -----美军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参加朝鲜战争,同时派第七舰队
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 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方式,严正警告美国不要扩大
战争
返回课程
§美国不顾中国的警告,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向 中朝边境推进。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解放日报电子版
2000年10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课程
中国参战的利弊权衡
利:
打破美国与台湾政权南北呼应, 试图对大陆形成的挟钳之势,保 障新生红色政权的安全
弊:
由于中美两国间巨大的实力差距, 中方无必胜的把握
保护在全国重工业领域处于重要 地位的中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鸭
绿江水电站
不参战,中国东北地区则很可能 会陷入无宁日的状态
返回课程
“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基本内涵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 二十八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 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 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 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 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4,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积极方面
打出了新中国东北边境的 安全缓冲空间
消极方面 新中国与西方关系更加
曲折复杂
打出了民族自豪感
恢复联合国席位长期拖延
打出了新中国在亚洲及国 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中国外交60年

中国外交60年中国外交60年中国外交60年可分为6个时期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五、九十年代六、21世纪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三条方针(毛泽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落实步骤:首先,我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出席亚非会议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
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休息室。
第三,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战略:政治上——孤立经济上——扼杀军事上——三面包围(朝鲜、越南、台湾)朝鲜内战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的外交

台湾问题
思考: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是什么?
历史问题
25.“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 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尼克松在 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 衡。”“三角”分别指 A.中国、美国、苏联 B.中国、美国、台湾 C.美国、日本、西欧 D.美国、日本、中国
国封锁、孤立、包围. 2、苏联支持帮助中国。
国内: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中 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 亟待重建),中国国力弱小,巩固政权的需要。 国
对立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美国在亚洲设立的防卫范围
“日本—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 如何建立自己的对外关系?
“另起炉灶”
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倒”
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含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交关系,而在新的 “另起炉灶”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内容 意义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独 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屋子再请客”势力和一切特权,再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国家摆脱殖 背景: 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 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1955年在第一 次亚非(万隆 )会议上的中 国政府代表团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含义: 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图说新中国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外交

图说新中国50年代外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国书由曲阳书画名家阎梦周书写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与苏联外交部部长安得列·扬努阿勒耶维赤·维辛斯基签订互助条约
当时发行的纪念中苏友好的邮票
冯真、李奇合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51年2月初版,2开,8.5品。
发行量:15000。
(四周有钉眼,下面有一小口)画面上的人物有: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等。
是非常少见的一张宣传画。
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同年9月14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公使。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曾顺访瑞士联邦政府,会见了联邦主席陆巴特尔和外长彼蒂彼爱。
中国于1956年1月、瑞士于1957年4月相继将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很多人说这张照片是周总理最帅的一张
1954年7月18日日内瓦会议期间总理主动会见卓别林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下列7张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哪些重要的外交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
1、以联合国为 中心的多边外交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积极参加亚太经 合组织的活动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
中国在 联合国 教育科 学文化 组织中 的合法 席位恢 复
197 8
中国 成为 联合 国粮 农组 织成 员国
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07年9月在澳大利亚 悉尼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加强大家庭建设,共创可 持续未来”。
2008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 秘鲁首都利马召开。这是会议闭幕时各成员领导人身着秘 鲁特色民族服装合影。
成员国:6个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 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意义 ①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最初是一个讨论和 ②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解决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与裁军的元首会晤机制。 ③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 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2001年 “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 ④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6国元首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以来
制定独立 自主外交 政策
对外关国成为 举足轻重 的力量 千年首脑会议
“三大方针” 四项外交成 就(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980年
1、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 组织 2、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会 议 3、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代 表权得到恢复 4、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 合法 代表权
六七十年代的外交概要

根本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 号 力增强 ”
卫年 东 星, 方 成“ 红 功东 一 发方 号 射红 一
1970
材料二:
国政策破产
材料三:
国家的支持
毛泽东曾表示: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 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 合国的。”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主要影响?
材料一:
①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 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 ②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 美国长期孤立中 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国政策系缓和
中日邦交正常化
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三、六七十年代的外交: (一)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1)表现:
①、中美关系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美国搞两个中国阴谋;在台湾海峡军事活动; 发动越战 ②、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苏联陈兵百万威胁中国; 2)外交方针: “两个拳头出击 ” ; 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1)、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 (2)、中国援助越南,抗击美国
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__
1、原因
(1)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
衰落
(3)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 利益
(1)中国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 的提高 (2)中苏关系持续恶化 (3)台湾问题悬而未决
中美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经过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轰动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国综合国力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 的增强,国际 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 地位的提高 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 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 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 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 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6 人民版

8、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国家是B( )
A法国
B 苏联
C 英国
D 美国
9大、意1义94在9于年(底,)《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在当时的最
A 加深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党的团结
C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的内一 地瓦九 位国五 参际四 加会年 国议四 际。月 会这, 议是周 ,中恩 并国来 起第率 了一中 积次国 极以代 作世表 用界团 。五出
大席
周 恩 来 在 万
2.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 的“同”包括
a.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b.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B
1A4日、内新瓦中会国议第一次以世界五大B国万之隆一会的议地位参加的国际A会议是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15.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D)
A.反对殖民主义
B.和平共处
C.反对霸权主义
D.求同存异
16、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它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参加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
D C亚非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
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概述新中国初期周恩来外长的 主要外交活动。
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关于恢复印度 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4.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在上述国际环境下,美国对华政策是 (A
新中国建交50周年图片展

新中国建交50周年图片展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
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瑞系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三、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会见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并发表讲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33 人民版

会议成果:
2.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 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3.形成“万隆精神”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走 向 国 际 舞 台
毛泽东访苏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四、特征
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同17国建交 1949——1950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 共 同 纲 领 》
帝和领本 国平土原 主和主则中 义各权,华 的国的为人 侵人完保民 略民整障共 政间,本和 策的拥国国 和友护独外 战好国立交 争合际、政 政作的自策 策反持由的 。对久和基 *
——
由中国倡议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在纽约 1901 年9月7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帝国主义列强英、俄、德、 举行。这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法、美、日、意、奥、比、西、荷等 11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了空前 首脑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中)、法国总统希 屈辱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拉克(右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一)、英国首相布莱尔 (左一)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左二)出席了会议。
3、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 A “另起炉灶” B 团结世界人民 C “一边倒”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一大片,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全方位

50年代“一边倒”——全面倒向苏联。新中国成立时,国际 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斗争,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 以新中国推行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 针。又因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上的屈辱外 交,故新中国又推行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 辱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和“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残 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而改变了我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事例: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 位提高,国际环境大大改善。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 交正常化,带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大规模建交。这一时期, 中国与欧洲多国建立外交关系。与北美的加拿大,与西南太 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边建立了外交关系。
80年代全方位——新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出发点,主要是我 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 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 的两极格局;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量不断增大; 三是世界上各种力量已形成了几个中心。因此,在较长时 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鉴于此,新时 期的外交方针调整为“不结盟”“长期开放”“重视和第 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关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营造一个和平有利 的国际环境。
事例: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 整,我国又与沙特、新加坡、纳米比亚等六十多个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52张PPT)

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中
国 外
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调整)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我从 们旧 得中 到国 什屈 么辱 启外 示交 ?史
《辛丑条约》签订
近代不平等条约
二 十 一 条
建交的国家达到177个。截止2017年6月12 日,共有21个国家未与中国建交。可是在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只有17个国家与中国 建交,那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国际形势呢 ?我国又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亚洲国家:不丹;
欧洲国家:梵蒂冈;
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斯威士兰;
大洋洲国家: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 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
“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在距海面18,800英尺高空 炸弹爆炸,机上乘载了8名机组人员和11名乘客(全部为参与万隆 会议的中方代表团人员和记者)全部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生还。
• 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的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
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而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既要“独立自主”又实行“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 盲目的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影响?
有利: (1)有社会主义阵营作后盾,使新中国在经 济上、外交上 不处于孤立的地位; (2)有助于巩固革命成果,维护国家的主权 和独立。
不利: (1)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隔断了与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2)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 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带来 负面影响
第四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50年代末)

• 8.(2008•上海历史•32)周恩来总理曾说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
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 A.三个世界理论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C.不结盟原则
• D.国家主权理论
• 9.(广东文基•27)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 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部档 案馆保存 的周恩来 总理真迹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 印度 代表团时,首次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题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针对谁而提出 的,其内容与之前的外交政策相比,有什么鲜 明的特点。它的提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 最早提出:1953年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
•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 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小结
时空坐标
新中国的外交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走向成熟
外交的突破 外交的调整
一边倒
一大片
一条线
全方位
两个拳头 一大片
不结盟
打人
无敌国
19.4919.5019.5319.5419.5519.59
与《 和参参
中
的屈辱外交
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 针对列强在华残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
子再请客” 余势力
一切特权,再考虑和西方建交。
针对国际格局的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倒” 特点
一边
成就
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 1.(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 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ppt

(1949-1955)
2020/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最突出特点)
背 景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社会主封锁
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020/8/1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 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020/8/19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 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 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2020/8/19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2020/8/19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 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 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2020/8/19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2020/8/19
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9张

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 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 (提出目的、内容、意义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 53年,与印度;54年,与印度、缅甸(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包容性:它适用于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 不致孤立
探究一
? 1.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总原则是 什么?
? 这些原则归纳起来表现出的基本方针 又是什么?
?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和“一边倒”与基本方针又是什 么关系?
特1点95:3 年12 月适适3用用1日于于,发国展家周中间恩或的来发政在达治会国或见家经印;济关度系政。府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开和放性平:共在处不五同项历原史则时期。能这容是纳不19同54的年时6代月内下容旬,, 应邀访问印度时,其和内印涵度随两时位代总发展统而及不总断理充实尼和赫丰鲁富的。合 影。1954年,中印、中缅 联合声明正式确认并倡导。
?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 国家性质
? 国家力量
? 国内外形势
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说新中国50年代外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国书由曲阳书画名家阎梦周书写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与苏联外交部部长安得列·扬努阿勒耶维赤·维辛斯基签订互助条约
当时发行的纪念中苏友好的邮票
冯真、李奇合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51年2月初版,2开,8.5品。
发行量:15000。
(四周有钉眼,下面有一小口)画面上的人物有: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等。
是非常少见的一张宣传画。
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同年9月14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公使。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曾顺访瑞士联邦政府,会见了联邦主席陆巴特尔和外长彼蒂彼爱。
中国于1956年1月、瑞士于1957年4月相继将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很多人说这张照片是周总理最帅的一张
1954年7月18日日内瓦会议期间总理主动会见卓别林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