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每课的成语
高一上必修一《论语》中的成语101个(绵中版)
《论语选读》中的101成语1不亦乐乎: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安贫乐道: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5巧言令色: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6慎终追远: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7温良恭俭让: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8言而有信: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9举直措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0 犬马之养:比喻供养父母。
11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多含贬义。
12 温故知新: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
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13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14周而不比: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15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16 哀而不伤: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
17 绘事后素: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
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18朝闻夕死:早上听到真理,哪怕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
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心情。
19 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20 讷言敏行:语言迟缓,行动敏捷。
古代儒家所奉行的一种修身之道。
21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
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22 造次颠沛:指匆忙不安定。
23流离颠沛:形容生活困苦而到处流浪。
24 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形容虚心求教。
25 斐然成章:①富有文采。
多形容文章的文辞生动。
②形容成绩或声名显著。
含褒义。
26 计过自讼:省查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论语 的成语
论语的成语【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
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论语中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论语中的成语 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论语选读(10) 中的成语 温良恭俭让 《学而》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二)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学而》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学而》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为政》原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七十岁的时候,就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出现违背规矩。
成语义: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为政》原文:三十而立翻译: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成语义: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为政》原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
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为政》原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便信服;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信服了。
成语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为政》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翻译: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狗马也能做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只奉养而不诚心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成语义: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政》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成语义: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为政》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背诵版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1-2、【不亦乐乎】1-3、【犯上作乱】1-4、【巧言令色】1-5、【一日三省】1-6、【三省吾身】1-7、【入孝出悌】1-8、【行有余力】1-9、【贤贤易色】1-10、【言而有信】1-11、【慎终追远】1-12、【温良恭俭让】1-13、【小大由之】1-14、【敏于事慎于言】1-15、【贫而乐道】1-16、【精益求精】1-17、【告往知来】《为政篇第二》2-1、【众星拱北】2-2、【北辰星拱】2-3、【一言以蔽之】2-4、【三十而立】2-5、【而立之年】2-6、【不惑之年】2-7、【知命之年】2-8、【耳顺之年】2-9、【从心所欲】2-10、【犬马之养】2-11、【因材施教】2-12、【温故知新】2-13、【君子不器】2-14、【周而不比】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6、【异端邪说】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18、【多闻阙疑】2-19、【言寡尤,行寡悔】2-20、【举直措枉】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22、【见义勇为】《八佾篇第三》3-1、【是可忍,孰不可忍】3-2、【杞宋无征】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3-4、【告(gù)朔饩(xì)羊】3-5、【爱礼存羊】3-6、【乐而不淫】3-7、【哀而不伤】3-8、【成事不说】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3-10、【尽美尽善】《里仁篇第四》4-1、【里仁为美】4-2、【造次颠沛】4-3、【观过知仁】4-4、【朝闻夕死】4-5、【恶衣恶食】4-6、【无适无莫】4-7、【一以贯之】4-8、【见贤思齐】4-9、【游必有方】4-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11、【讷言敏行】《公冶长篇第五》5-1、【瑚琏之器】5-2、【闻一知二】5-3、【闻一知十】5-4、【朽木不可雕】5-5、【朽木粪土】5-6、【听其言而观其行】5-7、【敏而好学】5-8、【不耻下问】5-9、【善与人交】5-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5-11、【愚不可及】5-12、【斐然成章】5-13、【不念旧恶】5-14、【安老怀少】5-15、【计过自讼】《雍也篇第六》6-1、【行不贰过】6-2、【迁怒于人】6-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6-4、【周急济贫】【周贫济老】6-5、【犁生骍角】6-6、【一箪一瓢】6-7、【箪食瓢饮】6-8、【陋巷箪瓢】6-9、【不改其乐】6-10、【不堪其忧】6-11、【行不由径】6-12、【祝鮀之佞】6-13、【文质彬彬】6-14、【敬而远之】6-15、【先难后获】6-16、【乐山乐水】6-17、【从井救人】6-18、【博文约礼】6-19、【中庸之道】6-20、【博施济众】6-21、【立人达人】6-22、【能近取譬】《述而篇第七》7-1、【述而不作】7-2、【信而好古】7-3、【爱素好古】7-4、【学而不厌】7-5、【诲人不倦】7-6、【不愤不启】7-7、【不悱不发】7-8、【举一反三】7-9、【一举三反】7-10、【一隅三反】7-11、【用行舍藏】7-12、【一虎不河】7-13、【暴虎冯河】7-14、【死而无悔】7-15、【临事而惧】7-16、【执鞭随蹬】7-17、【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7-18、【求仁得仁】7-19、【饮水曲肱】7-20、【饭蔬饮水】7-21、【曲肱而枕】7-22、【乐在其中】7-23、【富贵浮云】7-24、【发愤忘食】7-25、【乐以忘忧】7-26、【不知老之将至】7-27、【生而知之】7-28、【怪力乱神】7-29、【三人行必有我师】7-30、【择善而从】《泰伯篇第八》8-1、【战战兢兢】8-2、【如临深渊】8-3、【如履薄冰】8-4、【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5、【犯而不校】8-6、【六尺之孤】8-7、【托孤寄命】8-8、【任重道远】8-9、【死而后已】8-10、【笃信好学】8-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8-13、【巍巍荡荡】8-14、【卑宫菲食】《子罕篇第九》9-1、【斯文扫地】9-2、【空空如也】9-3、【仰之弥高】9-4、【循循善诱】9-5、【欲罢不能】9-6、【韫椟而藏】9-7、【待贾而沽】【待价而沽】”9-8、【善贾而沽】9-9、【衒(zuì)玉自售】9-10、【逝者如斯】9-11、【不舍昼夜】9-12、【为山止篑】9-13、【苗而不秀】9-14、【秀而不实】9-15、【后生可畏】9-16、【年富力强】9-17、【知过必改】9-18、【不忮不求】9-19、【松柏后凋】9-20、【岁寒松柏】9-21、【岁寒知松柏】9-22、【勇者不惧】《乡党篇第十》10-1、【侃侃而谈】10-2、【侃侃訚訚(yín)】10-3、【鞠躬屏气】10-4、【敛容屏气】10-5、【屏气凝神】10-6、【屏声敛息】10-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适可而止】《先进篇第十一》11-1、【三复白圭】11-2、【三复斯言】11-3、【不得其死】11-4、【一仍旧贯】11-5、【言必有中】11-6、【登堂入室】【升堂入室】11-7、【过犹不及】11-8、【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11-9、【理屈词穷】11-10、【一日之长】11-11、【有勇知方】11-12、【春风沂水】11-13、【沂水弦歌】11-14、【沂水舞雩(yú)】《颜渊篇第十二》12-1、【克己复礼】1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3、【内省不疚】12-4、【司马牛之叹】12-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2-6、【恭而有礼】12-7、【四海之内皆兄弟】12-8、【浸润之谮】12-9、【足食足兵】12-10、【必不得已】12-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2-12、【驷不及舌】12-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12-14、【片言折狱】12-15、【成人之美】12-16、【风行草偃】12-17、【化若偃草】12-18、【察言观色】12-19、【一朝之忿】12-20、【以文会友】《子路篇第十三》13-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13-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13-3、【鲁卫之政】13-4、【胜残去杀】13-5、【一言兴邦】13-6、【一言丧邦】13-7、【近悦远来】13-8、【悦近来远】13-9、【迩安远至】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13-11、【父为子隐】13-12、【子为父隐】13-13、【言必信,行必果】13-14、【斗筲之人】13-15、【斗筲之器】13-16、【和而不同】13-17、【刚毅木讷】《宪问篇第十四》14-1、【危言危行】14-2、【没齿无怨】14-3、【见危授命】14-4、【谲而不正】14-5、【一匡天下】14-6、【披发左衽(rèn)】14-7、【匹夫匹妇】14-8、【匹夫沟渎】14-9、【匹夫小谅】14-10、【文子同升】14-11、【大言不惭】14-12、【思不出位】14-13、【夫子自道】14-14、【以德报怨】14-15、【以直报怨】14-16、【以德报德】14-17、【怨天尤人】14-18、【循序渐进】14-19、【下学上达】14-20、【知其不可而为之】14-21、【深厉浅揭】14-22、【老而不死】《卫灵公篇第十五》15-1、【在陈之厄】15-2、【君子固穷】15-3、【无为而治】15-4、【参前倚衡】15-5、【志士仁人】15-6、【求生害仁】15-7、【杀身成仁】15-8、【成仁取义】【取义成仁】1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1、【言不及义】15-12、【好行小慧】15-13、【群而不党】15-14、【以言举人】15-15、【以人废言】【因人废言】15-16、【不以人废言】15-17、【直道而行】15-18、【小不忍则乱大谋】15-19、【众好众恶】15-20、【当仁不让】15-21、【敬事后食】15-22、【有教无类】15-23、【道不相谋】15-24、【不相为谋】《季氏篇第十六》16-1、【陈力就列】16-2、【持危扶颠】16-3、【开柙出虎】16-4、【玉毁椟中】16-5、【龟玉毁椟】16-6、【既来之,则安之】16-7、【分崩离析】16-8、【大动干戈】16-9、【祸起萧墙】16-10、【事在萧墙】16-11、【直谅多闻】16-12、【在色之戒】16-13、【血气方刚】16-14、【困而不学】16-15、【隐居求志】16-16、【求志达道】16-17、【过庭之训】16-18、【诗礼之训】《阳货篇第十七》17-1、【怀宝迷邦】17-2、【岁不我与】17-3、【时不我与】17-4、【割鸡焉用牛刀】17-5、【磨而不磷】17-6、【涅而不缁】17-7、【不磷不缁】17-8、【磨而不磷,涅而不缁】17-9、【色厉内荏】17-10、【穿窬之盗】17-11、【匏(páo)瓜空悬】17-12、【道听涂说】17-13、【患得患失】17-14、【无所不至】17-15、【恶紫夺朱】17-16、【以紫乱朱】【以紫为朱】17-17、【免怀之岁】17-18、【饱食终日】17-19、【无所用心】17-20、【博弈犹贤】17-21、【居下讪上】《微子篇第十八》18-1、【枉道事人】18-2、【父母之邦】18-3、【季孟之间】18-4、【来者可追】18-5、【不敢问津】18-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8-7、【降志辱身】18-8、【无可无不可】《子张篇第十九》19-1、【见危致命】19-2、【文过饰非】19-3、【即温听厉】19-4、【小德出入】19-5、【有始有终】19-6、【有始有卒】19-7、【学而优则仕】19-8、【恶居下流】19-9、【文武之道】19-10、【学无常师】19-11、【赐墙及肩】19-12、【门墙桃李】19-13、【生荣死哀】《尧曰篇第二十》20-1、【存亡继绝】【继绝存亡】20-2、【惠而不费】20-3、【望而生畏】20-4、【不教而杀】【不教而诛】。
出自《论语》的115个成语
出自《论语》的115个成语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5. 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6. 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7. 博文约礼【解释】博:广泛;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8. 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9. 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10. 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1. 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原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1,犯上作乱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第一》)2,巧言令色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第一)3,慎终追远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第一)4,温良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得之。
5,和为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6,三十而立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第二)7,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举直错诸枉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见义勇为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12,获罪于天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3,力不同科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4,既往不咎自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5,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16,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四)17,见贤思齐子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父母在,不远游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9,德不孤,必有邻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0,听其言,观其行子曰: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第五)21,无欲则刚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22,不耻下问子曰: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三思而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雍也第六)25,文质彬彬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敬而远之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选读(7) 中的成语 学而不厌 《述而》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九)76学而不厌《述而》翻译:同66成语义: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77一隅三反《述而》翻译:同67成语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即举一反三。
78饮水曲肱《述而》原文:同69翻译:同69成语义: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
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79用行舍藏《述而》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翻译: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去;不任用我,就隐藏起来。
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啊!”成语义:被任命进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被任用时就退隐。
80 执鞭随蹬《述而》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取的,就是去当一名拿着马鞭的驭者,我也去做。
如果不可以求取,我还是做我爱好的事情吧。
”成语义:手执马鞭,跟在马蹬旁边。
比喻追随左右,尽心效力。
8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追不上,追上了不恐怕再失去它。
成语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还怕又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8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同成语义。
成语义:不居于某种职位,就不用去谋划有关的事务。
83 笃志好学《泰伯》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翻译: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治国做人之道,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有祸乱的国家,不在哪里居住。
成语义:一心一意爱好学习。
84 犯而不校《泰伯》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翻译: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学问多的向学问少的人询问;有才能却像没有,学问充盈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了也不去计较。
我从前的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成语义: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是儒家提倡的恕道。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
8、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群而不党: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观过知仁: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言不及义: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或事情。指不说正经话,尽说些无聊的话。 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喜欢卖弄小聪明。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直谅多闻: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识广博。 以德报怨:用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直报怨:用公正报答仇恨。 以德报德:拿恩惠来报答恩惠。指把恩惠施予对已有恩的人。 以人废言: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善与人交:善于跟别人结成朋友。 以文会友:通过诗文、学术活动来聚会或结交朋友。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汇编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汇编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
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分崩,破裂。
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
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二三克己复礼待贾而沽克己复礼: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反义词“名正言顺”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待贾而沽:等待好的买主卖出去。
旧比喻等待合适的机会出仕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出来任职或做事。
磨而不磷:坚硬之物,磨而不能使之薄。
比喻不因外力而有所改变。
涅而不缁:用黑色染料也染不黑。
比喻内质秀美的人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匏瓜空悬: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能为世所用。
愚不可及:本指国君无道时假装愚笨的本领常人不能及,现多指极其愚蠢。
300个《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巧言令色,鲜矣仁!”3【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4【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5【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6【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8【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3【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原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14【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
论语选读(9) 中的成语( 十二) 各得其所 《子罕》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十二)翻译:孔子说:“做人要讲究忠诚、信用。
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成语义: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
104 各得其所《子罕》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翻译:我从国返回鲁国,然后进行乐曲整理工作,使雅归雅,颂归颂,各归于知当的位置。
成语义:每个人或事物都到了合适的安置。
各自得到所需的东西。
105 衣蔽蕴袍《子罕》原文: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也,其由也与?翻译:孔子说:“穿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却不感到耻辱,只有仲由吧!106 侃侃而谈《乡党》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如也,与与如也。
翻译:在朝廷上,与下大夫说话,刚直从容;与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君王临朝到来,表现恭敬不安,慢步而又谨慎。
成语义: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107 敛声屏气《乡党》原文: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翻译:提起衣服的下摆向大堂上走的时候,低头躬身,憋住一口气好像停止中呼吸一样。
成语义:①降低语声和呼吸声。
形容谨慎、畏惧的样子。
②形容精神集中。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原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成语义:原指吃米不满足于舂得细,吃鱼、肉不满足于切得细。
后来形容食物精细做,极其讲究。
109适可而止《乡党》原文:成语义: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不要过头。
110 春风沂水《先进》原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土雩,咏而归。
翻译: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一路回来。
成语义:原意是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111登堂入室《先进》原文: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里弹呢?”由此弟子们不尊敬子路。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及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论语〉选读中的所有成语
《〈论语〉选读》中的所有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论语》中有很多的成语、熟语,这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需要好好落实。
据粗略统计,高二选修《〈论语〉选读》中总共有62个。
建议作分散处理,让学生每天或每周抄写、解释,这样掌握起来难度不大。
按课文顺序分列如下:众星拱月、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 克己复礼、犯上作乱、是可忍熟不可忍、名正言顺/ 待价而沽、愚不可及/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知其不可而为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杀身成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患得患失、乐在其中、富贵于我如浮云、乐以忘忧、老之将至、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任重道远/ 中途而废、逝者如斯、后生可畏、饱食无用、言过其实/ 言不达意、以德报怨、以言废人、以文会友/ 巧言令色/ 文武之道、温良俭让/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举一反三、如切如磋、以退为进、各得其所/ 高山仰止、不知所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升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循循善诱、欲罢不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和为贵/ 人言可畏、敬而远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选读成语汇编一、为政以德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
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之” 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分崩,破裂。
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中的成语Maokesheng1、为政以德节用爱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陈力就列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16.1)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担任一定的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成语义:依据自己的才能担当一定的职务,各就其职位尽力。
持危扶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6.1)翻译:遇到危险却不扶持,摔倒了却不搀扶起来,那么用你辅佐什么呢?成语义:扶助将要倾倒的。
比喻扶持大局。
分崩离析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6.1)翻译:现在仲由和冉有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处的人不归服,而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全;反而计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成语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既来之,则安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16.1)翻译: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礼乐道德来教化他们,使他们来。
既然来了,就应该使他安定下来。
成语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开柙出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6.1)翻译:老虎一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祭祀玉器在木盒中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成语义: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责任。
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翻译:我担心季孙所应该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自家内部。
成语义:祸害从内部发生。
足食足兵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翻译: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有充足的粮食,有充足的军备,人民信任政府啊。
”成语义:粮食富足,军备齐全。
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就是‘仁’了。
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行为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仁人了。
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吗?成语义: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2)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这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翻译:如果名分不正,言语就不顺;言语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不能兴建起来;礼乐制度兴建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不会恰当;刑罚执行不恰当,人民就手足失措。
所以,君子确定名分必须可以说得清楚有理,说了他一定可以行得通。
君子对对自己所说的话,只是不草率马虎罢了。
成语义: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3、待贾而沽愚不可及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1)翻译:宁武子,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聪明;当国家昏庸无道时,他就装愚蠢。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他的那种装愚,别人可就赶不上了。
成语义: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
后指极其愚笨。
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笃志好学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8.13)翻译: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治国做人之道,有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有祸乱的国家,不在哪里居住。
成语义:一心一意爱好学习。
待价而沽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9.13)翻译:子贡说:“有美玉在这里,是把它装在合子里藏起来呢?还是等待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商人呢!”成语义: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
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出。
韫椟待价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9.13)成语义:把玉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韫椟未酤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9.13)成语义:藏在木子里还未出售。
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14)翻译: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相互谋划。
成语义: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不相为谋成语义:相互之间没法商量。
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4、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翻译:子路夜里住在石门。
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
”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行不通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成语义: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8.7)翻译: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知道哪个是你的老师呢?”成语义: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
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和脱离劳动的人。
无人问津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18.6)翻译:长沮、桀溺两人一起耕田,孔子经过那里,让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驾马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子。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子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自己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的。
”成语义:没有人寻问渡口。
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
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深厉浅揭深则厉,浅则揭。
(14.39)翻译: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过河。
成语义: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过河。
比喻做事要因时因地制宜。
5、仁者爱人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4.15)翻译:孔子说:“曾参啊!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贯穿始终的。
成语义: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
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近义词有: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安老怀少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6)翻译:使老人们生活安定,朋友们互相信任,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和爱护。
成语义: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6.30)翻译: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施以好处,又能周济众人,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德吗?”成语义: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
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
立人达人夫仁者,已欲立则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翻译:作为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呀。
成语义: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能近取譬夫仁者,已欲立则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成语义: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
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
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一匡天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4.17)翻译: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百姓到现在还到他的恩惠。
成语义: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
引申为统一天下。
6、君子之风浮云富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翻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那些荣华富贵如同天上的云彩。
成语义: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的很轻。
恶衣恶食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翻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成语义: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成仁取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翻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求得保住生命而损害仁,而应为做到仁献出生命。
成语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志士仁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成语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不改其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11)翻译:一竹筒粗饭,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不巷子里,一般人都无法忍受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成语义: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
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11)成语义:一箪食,一瓢水。
形容生活贫苦。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2.8)翻译: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好竟这样评说君子。
舌头一动,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啊。
成语义: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
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
戒说话应当慎重。
驷马难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原文: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2.8)成语义:比喻事实既成或话已出口,不可挽回。
乐以忘忧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19)翻译:你为会么不说:“他的为人,发愤时,竟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就忘记了忧愁,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成语义:快乐的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高兴。
乐在其中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16)翻译:吃粗食,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成语义:快乐就在这里。
饮水曲肱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16)成语义: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
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乐山乐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6.23)翻译: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