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发展概要3-西方社会学传统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对人类的生存、行动、交往、制度等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洞察其内在规律,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社会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一、社会学的发端19世纪初期,欧洲的学者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
他们想知道社会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并寻求解决因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学逐渐兴起。
它最初被认为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但随着社会和人类的研究深入,社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社会学的发展过程1、早期社会学早期的社会学主要集中在西欧,其研究范围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契约、社会秩序、社会分工等方面。
早期的社会学家主要关注社会规律的发现和分析,其中包括著名的社会学家爱默生·杜尔凯姆,他提出了社会事实和社会结构的概念。
2、中期社会学中期社会学始于20世纪初,它是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的社会学家开展的。
中期社会学更关注社会的结构问题,如“阶级”、“社会契约”、“社会制度”等。
在这个时期,社会学家如马克斯·韦伯、乔治·西缪尔、罗伯特·科尔斯等人为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涵盖了法律和政治的结构、家庭和伦理的问题等多个方面。
3、现代社会学现代社会学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以美国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
它着眼于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现代社会学更加重视量化研究,使用统计学和其他科学方法来验证其理论假设。
同时,现代社会学也关注社会问题,比如种族、女性、社会不平等和犯罪等社会问题的研究。
三、社会学的未来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社会学家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环保等新兴问题。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力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力一、进入现代社会学时代西方社会学最早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期,当时的社会学还被视为哲学及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但是,通过众多社会思想家的探索和发展,社会学很快逐渐转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同时,现代社会学时代的开始标志着一种新型的理性主义方式的到来,它牢固地认为科学方法可以应用于社会领域并有望取得成功。
因此,当现代社会学开始出现时,它的自信和前景确实令人振奋。
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传统社会学时期(1830-1900年)这一时期最初的社会学思想家们,如孟德斯鸠、孔德、托卡尔、马克斯等人,都致力于建立一种深刻的社会理论,并思考政治、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问题。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就是法国社会学派和德国伊甸学派。
2.“重新修正”和“道德重建”时期(1900-193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学发展,主要集中在对工业化、城市化、最重要的是对一战后的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大量批判性社会理论和新兴的社会学领域,如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技术等各种学科。
3.“自由主义”时期(1930-196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学脱离了前两个时期的“理论较真”,转而更加注重理论的实践和现实问题的解决。
这段时间里还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学领域,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如家庭学、种族learn学、欧洲学等等。
4.后现代主义时期(1960年至今)这是社会学的最新发展阶段,也是症结所在。
这个时期的社会学思想家改变了以往的理论视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如认知社会学、精神性自我理论以及性别研究等等。
此外,当代的社会学还注重跨学科交叉学习,加强不同领域学科之间的合作。
三、文化影响西方社会学的演变与文化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社会与文化的分析社会学思想家的许多研究都源于对社会及其文化意义的分析。
他们看重社会的发展过程,但是随着当代社会不断变化,他们转而更关注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一、社会学的发展历程1、社会学的起源与三大学术传统的确立孔德最先正式倡导建立社会学,主张以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其科学方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其基本精神就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与研究结果的可证实性或重复性。
孔德认为社会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知识具有统一性(孔德就是从人类智力发展阶段入手来分析人类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因为她认为智力就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与基础。
);神学、形而上学、实证科学就是人类一切知识领域都必然经过的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社会的知识也不例外,社会学就就是发展到实证科学阶段的社会“科学”或“社会物理学”(社会学,在孔德瞧来,在各门科学中最为复杂、最需依赖其她科学的发展而得以产生发展,属于最高层次的科学。
社会学具有完善地应用实证方法的特点,它把先前的一切科学作为源泉,所有其她学科都为它作了准备。
)。
孔德用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以及人类知识的统一性来论证一门有关社会的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自然科学方法推广运用于社会研究中的有效性,不够充分。
斯宾塞在其《社会学原理》等著作中对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论证。
斯宾塞以生物有机体来类比社会,认为社会就是一个有机体。
因此,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瞧成就是类似于生物有机体进化的社会有机体的进化。
斯宾塞认为,进化就是从相对模糊的、松散的与同质的状态向明确的、紧凑的与异质状态转变的普遍的过程。
斯宾塞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就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这就是一条公理。
她认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就是自然与社会进化的动力原则,社会进化如同生物进化,被生存竞争的原则所支配。
她明确指出社会与自然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生长过程、结构分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因此完全可以用与生物有机体相同的那些概念、原理与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
斯宾塞提出的许多概念,如结构、功能、分化、等仍就是宏观社会学中普遍使用的分析工具。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探索成长时期(1930-1950)
1930年是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1930年是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年是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1930年2月8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全国性的社会 年 月 日 学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社” 学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社”(Sociological Agency of China)。从1930年到 )。从 年到1949年,是中国 )。 年到 年 社会学的探索成长时期, 社会学的探索成长时期,也可以称为早期本土化时 期。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 •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世纪30年代- 世纪30年代) 一 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 古典时期是西方社会学的初创与形成时期,具有三个基本特 古典时期是西方社会学的初创与形成时期, 点: • 1.西方社会学的中心在欧洲 西方社会学的中心在欧洲 • 2.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社会学家个人 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社会学家个人 • 初创阶段:法国社会学家孔德 初创阶段: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 • 形成阶段:法国社会学迪尔凯姆(涂尔干) 形成阶段:法国社会学迪尔凯姆(涂尔干) •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马克思、齐美尔、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马克思、齐美尔、腾尼斯 •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 革命的批判性形态:资本主义社会 革命的批判性形态: • 维护的建设性形态:社会主义社会 维护的建设性形态: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主要是受到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学主要是以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研究和分析,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学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中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问题。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革命和改革,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革命和改革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中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学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最初的社会学家将人类社会的结构分析和观测适应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
由于中国古代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外部概念相比,中国的社会学被认为是“特色文化”研究。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社会学概念的传播,西方社会学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社会学就开始由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概念和西方社会学的理论概念相结合,并以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步伐在中国发展。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受到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开始注重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此外,一些新兴的社会学学科也已经出现,如社会心理学,社会生态学,社会文化学,社会分析学等。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受到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影响,预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学研究。
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中国社会及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路径,以及中国国情研究。
20世纪70年代,正是这个时候,中国社会学发展得最快,中国社会学最重要的基础概念社会分层准则,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学研究开始从单一的社会主义理论转向混合多元理论,也开始拓展学科范围,比如:社会心理学,社会组织学,社会结构学等。
中国社会学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从理论建构和理论发展上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世纪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以及世界化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学者开始采纳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问题,因此,中国社会学还继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改革运动以及改革开放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学学科。
社会学研究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中国社会学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分析中国社会现象,从而更好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社会学发展简史
背景与标志
农民破产、工人贫困、失业等一系列的 社会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社会生活日益陷 入动荡而无法控制;
社会关系不断变化,传统的价值体系处 在崩溃的边缘等等。
背景与标志
此时的社会科学还停留在思辨的阶段,对于社 会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研究方式, 提供不出有力的解释和处月,我国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委员会着手开展高等学校的系科及其课程的改革。
(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
孔德将自己的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 (补充)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社会生活日益陷入动荡而无法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拉丁美洲国家社会学者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比如“依附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学研究的一项成果,已经成为世界
事实。②在方法论上,社会学的知识体 3、社会学产生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帕森斯将欧洲社会学理论引如 ,建立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形成了结构功能学派,对世界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而广泛地影
系应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来建立,吸收 响(P77)。
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形式社会学”。 马克思从经济角度对人类 进程的解释,他的阶级理论和冲突理论、关于异化的思想等都是社会学理论中永久的组成部分。
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P63)。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掌握一种未经其他社会科学运用的独特研究视角,开辟一条科学探索的新途径。
会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的方法 、实验 卡尔·马克思被西方社会学界称为经典时期的三大社会学家之一或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西欧国家社会学的著名代表
孔德将自己的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和 的方法。 社会关系不断变化,传统的价值体系处在崩溃的边缘等等。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 2、政治社会学。研究合法统治 • 权威的类型: • ①传统权威,即靠被领导者对传统和世袭的崇 • •
拜而维系的统治。 ②魅力权威,即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维系的 统治。这种统治通常比较脆弱,不能持久。 ③法理权威,即根据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而 维系的统治。 提出科层制的特点:权力分层、职务分等;因 事设职、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按绩晋升;规章 成文,按章办事;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 •
1、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把结构功能主义发展成为一个对20世纪中期几乎所 有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思想活动。 把社会看做是一个由各个部门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巨 大网络,每个部门都参与协助并维持整个体系的 工作。认为,假如社会生活的某一面向对于社会 的稳定与存在并没有贡献,也就是说假如它没有 特别的功能,或无法促进社会价值观的共识,整 个社会面向很快就会被淘汰。
第二章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本章主要简述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历 史的追述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 全面的了解。
• 自1838年孔德最先使用社会学一词,社会
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社会学创立。 •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的学科 化时期。 • 20世纪中叶以来,社会学的发展时期。 • 19世是行动。人们的社会行 动包括四个结构要素,即行动者、目的、情景 (情境包含行动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 控制的条件要素)、规范 社会系统理论 行动系统分为四种类型:即行为有机体系统、 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系统之间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从而维 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 “芝加哥学派” • 在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亦称为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以人类社会为探讨对象,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口、社会关系、群体行为、文化传统、社会制度、资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这也使得它以专业学术性和实际性俱佳的特色,为深入认识当代时代社会,探索其发展性现象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
中国的社会学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诞生,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始终滞留在受到政治宗教学说的理论限制下,而在20世纪初期,西方的学术思想被引进中国,其中包括社会学的学说。
191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社会学在中国开始有了一个正式定义,1920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学生,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开端。
1920年,著名的社会学家刘五性编写了《中国社会研究方法》,使得中国社会学术的研究取得最初的突破,开始了中国社会学术走向正规化的进程。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学研究在长期的磨难中得到进一步延续,在1930年至1940年间,社会学被视为一门实际性学科,并从外国引进一些调查方法,如视察和采访,从而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社会学也发展得越来越规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学开始从把政治理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开始,开始把社会学作为实际的学科,研究全国各地的社会情况,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开始把社会学研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实践,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发展到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与社会形态、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等方面,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
这也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社会学研究也从讲求客观实证为主转向理论研究。
目前,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研究之所以取得较大的进步,还要归功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在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导论 社会学发展简史
卡尔· 马克思 (德国,1818—1883)
(一)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⒈历史条件——西方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⒉思想条件——西方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思想
⒊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物质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14、15世纪)——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积累 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第一次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17、18世纪)——第二次思想解放
②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社会事实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社会事实能够 而且只能用社会事实加以解释。“某个社会事实 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行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是 到诸多个人的意识形态中去寻找。”
社会学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自杀论》 ①自杀与自杀率
自杀指凡由 受害人本人积极 或消极的行为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 受害人本人也知 道必然会产生这 种后果的死亡。
自杀率 指每10万或 100万人口的 自杀人数。
②自杀的类型 利己型自杀
低
③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社会凝聚力
社会整合 利他型自杀
高 (社会团结)
失范型或宿命型自杀
社会规范
社会制约力
自杀虽然是一种个人现象,但其原因主要不是取决 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者个人行为的外在 原因,即外部环境及带有某种社会共性的社会思潮和道 德标准。每个自杀者都认为他们只服从于自己,而实际 上他们不过是集体力量的服从者。
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严复
群学何?用 科学之律令,察 民群之变端,以 明既往,测来方 也。肄言何?发 专科之旨趣,究 功用之所施,而 示之以所以治之 方也。 《群学肄言》(1903年)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流派
⒈乡村建设学派
⒉综合学派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社会的巨大转型,给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大批专业工作者带着满腔的热情致力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例如费孝通先生主持的规模巨大的民族调查。
许多老学者不辞辛苦,跋涉于边远山区和广大的农村。
但不久,由于简单抄袭苏联模式,错误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再加上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片面认识,社会学被批评为“伪科学”,并导致了在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时,陆续撤销了社会学专业和课程,解散了社会学研究机构,停止了社会学的学术活动,使我国社会学研究中断了近30年。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紧接着,1979年3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在北京召开了有6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恢复社会学的研究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通过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工作条例(草案)》,选举了有50人组成的理事会,并由费孝通任会长。
费孝通(1910—2005)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20世纪30年代先后毕业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后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中文名《江村经济》)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曾被国外许多大学列为社会人类学系学生参考书。
1938年回国后,他致力于社会学的中国化,在内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代表作有《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等。
1979年,社会学研究在中国恢复以后,费孝通又满腔热情地投入中国社会学的重建工作之中,对中国的农村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地区均衡发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了解中国的社会学与社会变迁
了解中国的社会学与社会变迁中国的社会学与社会变迁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组织、人类行为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对于了解中国的社会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社会变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变迁的主要特点,来探讨了解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变迁的重要性。
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当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一批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社会问题并进行研究。
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独立的社会学研究机构,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学科的正式建立。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社会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社会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团体。
同时,国内外交流的加强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
如今,中国的社会学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社会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和理论,探讨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中国的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资料。
二、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特点1. 经济转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引入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社会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 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包括行政管理、司法改革、媒体监督等方面的改革,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 文化多样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其文化多样性为社会变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变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藏传佛教的传播、维吾尔族音乐的发展等。
4. 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例如,城乡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老龄化问题等都是社会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社会学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绪论三四节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
拯救大兵瑞恩)
• 反例: • 二战期间,波兰有个集中营,分营中80个人中有
13个人越狱逃跑,但被追回。德军军官命令枪毙 这13个人,但每个人必须在其余的67个人中选择 一个人赔死,否则80个人全部枪毙。
• 到底应不应该找一个无辜的人陪自己去死呢?
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力图用自然科学 的方法考察社会;
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 关系。
第二节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
一.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二.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 三.德国历史主义传统
四.美国实用主义传统
一、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 1.边沁,英国(1748——1832)是的功利主义哲 学的创立者。
幸福和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代价,所以 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选择。
• 社会契约理论是超过个人的层次,对社会结构的 一种功利主义的解释。他假设人类都是按照合理 的自我利益而行动,并自愿达成一个自觉的协议 ,限制个人行动的随意性,建立一个政府同意遵 守政府的规章制度,以控制无约束的战争,保证 社会成员间的最低限度的合作。
美国实用主义传统
•
讲求实用,强调个人价值,关注解决都市问题的具体
方案。如;芝加哥学派
• 一种以理论或理念的实际效应(实用性)为判断 真理标准的方法或哲学。
• 一种自19世纪末以来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的哲学运动。
• 主要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
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 出生于1859年10月20日,是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回顾: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中外社会学发展思想史
现 代 社 会 学 理 论
(二)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3.当代社会学理论
后现代为标志:丹尼尔·贝尔、福柯、利奥塔、布迪厄、马尔库塞、 哈贝马斯 其他当代社会学理论:哈耶克、布希亚、特纳、吉登斯、贝克、福 山、卢曼、格兰诺维特、林楠、怀特、鲍曼、埃利亚斯、亚历山大 及性别社会学。 理论从整体到分支,再到理论综合。
类型
哲学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家 功能主义 互动论 互动论 哲学思想家
1930
乔治·米德 1863-1931 舒茨1899-1959 芝加哥学派 20世纪20年代 葛兰西 1891-1937
帕森斯1902-1979 法兰克福学派1930 波伏娃1908-1986 默顿1910-2003
互动论 互动论 互动论 马克思主义
功能主义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 功能主义
1940
1950
年代
1960
学者或学派
欧文·戈夫曼1922-1982 贝蒂·弗里丹1921-2006 霍华德·贝克尔1928哈罗德·加芬克尔1917诺伯特·埃利亚斯1897-1990 哈贝马斯1929福柯1926-1984 布迪厄1930-2002 沃勒斯坦1930让·鲍德里亚1929-2007 吉登斯1938贝克1944朱迪斯·巴特勒1956纨丹娜·希瓦(Vandana Shiva)1952 齐格蒙特·鲍曼1925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1942
常 用
参考文献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社会的学问,也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门专业。
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前期的社会学研究主要侧重于传统的中国文化、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是剖析古代的社会状况。
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在中国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传统社会学转向现代社会学,开始探索近代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社会变迁。
20世纪30年代,随着学术界的动荡,中国的社会学也迎来了巨变,由原来的婉约文化转变为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社会的新社会学。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就进入了成熟期,受法、经济学等影响,中国社会学从一种单纯而简单的学科发展为复杂而完善的学科,除了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传统研究方向外,还将注意力转向了社会结构、群体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学又迎来了重大变革,中国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从传统的定性方式转变为与现代社会学接轨的定量方式,社会学教材也开始引入西方社会学理论。
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学更是出现了繁荣,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从更为具体的家庭社会学和地方社会学,到宏观的国家社会学和国际社会学等,几乎涵盖了社会学研究的所有范畴。
此外,中国社会学还广泛应用了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促进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结合,更加全面地审视和解释社会现象。
今天,中国社会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有关中国近代社会改革的实证研究、台湾省政治结构的探究等,但中国社会学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方面的需要深入研究,如农村社会性别结构、宗教社会等,社会学在中国仍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总之,经过几十年来漫长而又不懈的努力,中国社会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学系统,中国社会学在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描述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在未来,中国社会学可期待更多的发展。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学科,以其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深入探索,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法。
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主要受外国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如西方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等。
在这一阶段,社会学主要被视为一种外来学科,缺乏本土化的特色。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化,社会学研究开始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并试图使用相关理论来解释和理解这些现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1949年至1980年期间,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社会学研究成为了一种以政治社会学为主导的学科,主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变革。
这一时期,社会学研究主要以党的路线为指导,并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19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学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学科交叉的特点,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
同时,中国社会学也开始吸收和借鉴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社会学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等方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前,中国社会学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社会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逐渐完善,不仅在大学设立了社会学专业,还出现了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同时,国内社会学研究也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学界,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了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引进到开展本土研究和创新的过程,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为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猛,其历史也悠久而多彩。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在中国发展迅速。
社会学传入中国30多年来,历经了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到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快速变革。
它已经从一项比较落后的学科转变为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社会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科体系的加强和完善。
中国社会学不仅在华东政治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建立了社会学系,而且在多所高等学府创立了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并增加了社会学的教学课程和教材。
此外,中国社会学部也建设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学研究体系。
其次,社会学理论和研究在中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学者们在社会学领域把握机会,积极地研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提出了不少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除了传统西方社会学理论外,中国学者们还积极地推动“社会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新社会学”等新的理论和研究方向的发展。
此外,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也表现出良好的成果。
中国学者们以社会学为主要研究框架,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研究和分析,如新一轮移民运动、社会贫困、社会保障制度等,出版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和专著。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为学者们深入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可以说,中国社会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中国学者们将继续开展深入的社会学研究,推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传统
Q: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传统。
A: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有四大历史传统:
1.英国的功利主义传统
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它的一切行动都是精打细算的,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和代价,所以人类的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选择。
这种观点最早被古典经济学家运用在市场经济中,把人类的这种理性选择构造为“经济人”的观点,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就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2.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该传统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变化
发展的过程,一切都是由时间和地点造成的,个别化观察研究方法代替一般化考察,每个时代的价值不是依其产生什么而定,而是依其内在实体和独有的特征而定,注重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主观意义。
3.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
实证主义强调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的考察事物,实证主义一词首先是由19
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使用的,孔德则用它称呼自己的思想体系。
4.美国的使用主义的传统
该传统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来思考,主张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行动的概念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
学者开始研究西方社会学理论,并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寻找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法。
然而,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影响,社会学的研究进程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学研究受到了政治意识
形态的强烈影响。
社会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上。
社会学理论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解释社会现象,并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社会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社会学研究逐渐开放,国际交流也得以增加。
政府对社会学研究的限制减少,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开始丰富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学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社会学研究逐渐多样化,不仅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还涉及了民生、性别、环境、地区发展等一系列社会主题。
同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社会学在中国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城市化、劳动力市场、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社会问题,同时开始探索新兴领域如数字化社会、社交媒体等带来的社会变化。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从政治思想
工具向独立学科的转变。
社会学研究逐渐多元化、专业化,为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社 会学思想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个社会学家的社会学 思想的独立展示,而是有其固有的内在逻辑与理论 脉络的。每一时代的社会学家依凭时代赋予它们 的思维方式对于前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 考,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同时又为后人留下了 种种问题,后人对这些问题又进行思考、理解与解 释,这些思考、理解与解释成为西方社会学思想发 展的内在动力,这一前后相继的过程构成了西方社 会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个是内在的理解理性主义,它包括两大阶段,即 一个是内在的理解理性主义 解释性理解与因果性说明,它把社会行为看成是内含 主观意义的行为,先入之见是其方法论基础。 吉登斯的后现代双重建构理性主义是对迪尔凯姆 吉登斯的后现代双重建构理性主义 外在实证理性主义与韦伯内在理解理性主义的克服、 与超越。吉登斯双重建构理性主义注意到了传统建 构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力求将二元论化为二重性, 即既强调社会结构对于个人行为者的客观建构,同时 又强调个人行为者对于社会结构的主观建构。比较 注重外在的社会结构与内在的个人动机之间的关系, 因此,其双重建构理性主义所要表明的是个人解释性 的行为与社会结构建构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
迪尔凯姆首次尝试克服这一矛盾,他在《社会学方 法的准则》一书中,通过规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 方法对这一矛盾做了初步的解决,使社会学真正成 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迪尔凯姆本人也被公认为 西方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是针对孔德、斯宾塞、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中共同的矛盾而建立起来的。 韦伯认为应从根本上否定实证社会学赖以成立的基 本假定或理论依据,因为社会过程与自然过程之间 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而自然科学的方法无法解释 社会现象,因此,必须建构另一套研究方法。他为 此也被公认为西方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帕森斯毕生研究的核心,便是从理论上回答现代社 会秩序是如何形成的,为此他努力发展一套复杂的、 一般化的概念系统。他最终以结构功能论的集大 成者闻名于世,提出了一个具有抽象的、分析的、 内容广泛、建构完整等特点的宏大理论,实现了社 会学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并且成功地使该理论 30 , 在美国社会学界占据主导地位几近30年之久,为社 会学学科的合法化作出了不容低估的贡献,使社会 学理论成为整个现代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论随之成为社会学的正统理论,功能分析甚至 变为一种霸权话语。在功能论的鼎盛时期(20世纪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许多美国社会学家都将功能 论和社会学理论看作两个同义词。
(三)思维方式与理性主义态度方面 三 思维方式与理性主义态度方面 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各执一端,各持己见,因此, 他们所奉行的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 张二重性,而不是二元论,因而奉行的是一种超越二 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多元综合思维方式。 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是一种现代思维方式。超越 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多元综合思维方式,则是一 种后现代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思维方式这个角 度对西方社会学理论进行划分,凡是奉行二元对 立思维方式的社会学就属于现代社会学,凡是奉行 多元综合思维方式的社会学就属于后现代社会学。
下面我们就他们社会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做一比较, 并希图通过这种比较来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 内在逻辑与理论脉络。 (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面 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是针对孔德、斯宾塞社会 学思想中的矛盾而建立起来的,孔德与斯宾塞都主 张建立社会学这门学科,但在实际的建构过程中,他们 背离了要建立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关于社会的、实证 的经验科学的初衷,没有采用像实证的自然科学那样 的方法,而是采用了类似于思辩哲学那样的方法,这是 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中的矛盾。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方面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方面 迪尔凯姆的目标——是建立一门独立的社会学, 迪尔凯姆的目标 使社会学真正从哲学怀抱中解脱出来。为此,他在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规定了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 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客观独立性、 外在强制性与社 客观独立性、 客观独立性 会普遍性三个特征。 会普遍性三个特征。 韦伯是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在《经济与社会》 一书中,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是迪尔凯姆所 谓的社会事实,而是个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社 而是个人的社会行为, 而是个人的社会行为 会性与社会事实的社会性不同,它不是存在于社会整 体之中,而是存在于产生于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主观 意义之中。因此,个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性、 主观 个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性、 个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性 性的特点。 性的特点。
以此为标准,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 会学是典型的现代社会学;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 则是典型的后现代社会学。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无论是迪尔凯姆、韦伯,还是吉登斯,其社会学建 构的基础是他们各自所持的思维方式,社会学家的 思维方式是推动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更为根本与 深层的动因。社会学思想的发展在表层上表现为社 会学家思想之间的相继更替,深层上却是社会学家思 维方式的不断变革。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所面对的就是实证社会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 学与理解社会学之间在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对立与 矛盾。因此,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就是试图克服 实证社会学与理解社会学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的 对立或各自的片面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 综合性的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这种社会学理论是通过将主观与客 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二元论,设定为一种二重性。 即认为对立双方并不是永恒地绝对对立的,而是总 是处于不断地相互包含、相互建构之中来实现综 合的。 总之,虽然迪尔凯姆、韦伯与吉登斯三人的社 会学理论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但这些问 题之间是前后相继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而且它 们触及到的深层问题是根本性的。因此,为我们把 握西方社会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基本的线索。
。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思想表达在其《社会的构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 成》一书中,吉登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 迪尔凯姆实证社会学所谓的社会事实,也不是韦伯理 解社会学所谓的个人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结构与个 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之间 的对立方面,并不构成永恒化的二元论,而是一种二重 性,即对立双方是相互包含的,并不构成各自分立的客 观现实。 研究对象决定研究方法 迪尔凯姆实证社会学以客观性的社会事实作为研 迪尔凯姆实证社会学 究对象,决定了其在研究方法上必然采用像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现象一样的实证的方法,这种具体的实证 方法,其最基本的准则就是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考察, 包括观察、解释与求证三大阶段或三大部分。
韦伯理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由其研究对 韦伯理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象(个人的社会行为)的特征所决定的,个人的社 会行为内含行为者的主观意义,因而具有主观性 的特征,因此,对于个人的社会行为的研究只能 采用人文或文化现象那样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和类 似于解释学的理解的方法。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由其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决定的,它的研究对象(社会结构与个 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定是一 种综合性的方法论与综合性的具体方法,即集体 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的综合,以及实证 方法与理解方法的综合。
他认为任何系统必须执行下列功能:适应 目标达 适应;目标达 适应 整合;模式维持。帕森斯相信这四个方面的功 成;整合;模式维持 能分化乃是包含现代社会在内的一切社会发展的基 本方向。他认为适应 适应这个图式可以用来分析小至两 适应 个人之间大至两个社会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帕森斯 的功能分析最关注的是社会的各种要素之间怎么协 调一致、社会秩序如何建立与维持,并因而特别强调 , 社会化和社会控制的重要性。 可以说,他的理论的中心就是社会系统的稳定、 整合与均衡,研究的重心放在社会的宏观层面。1950 年以后的帕森斯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持比较乐观 的看法,非常看重现代社会的积极面向。他将美国视 为现代社会的理想模式,将其描绘成一个和谐、稳定, 功能高度分化同时又整合得相当完好的社会。
传统理性主义是迪尔凯姆、 传统理性主义是迪尔凯姆 、 韦伯与吉登斯共同的 批判对象,他们针对传统的理性主义阐发了各自的理 批判对象 性主义,他们的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的理性主义的反驳和 批判,与詹姆斯等实用主义者所理解的理性主义处于同 一范畴,是一种方法论上的理性主义,而不是传统意义 上的本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的理性主义。 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 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一个是现代 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 的实证理性主义与理解理性主义;一个是后现代的双重 建构理性主义。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认为,实 迪尔凯姆 证社会学方法是理性主义的, 其表现就是把人们过去 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并用理性去加工,使之上升为 人们未来的行为准则。具体而言,就是把社会事实视为 不合理的东西,从社会事实去理解和指导社会事实。
二、从现代性看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内容庞杂,流派林立,头 绪甚多,难以把握。我们尝试以现代性为主线,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作一梳理。我们发现,当 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既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变迁的 回应,也是对现代性反复思考的结果,又是对经典 社会学理论不断进行批判与重建的产物。
第一个“完型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结构功 (一)第一个“完型”的现代性社会理论 结构功 能论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是古典社会学转向当代社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会学的一位重要的中介性人物,他于1937年发表的 巨著《社会行动的结构》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史 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该书中,帕森斯系统地评 述了欧洲几位著名经典思想家马歇尔、涂尔干、 韦伯等人的思想,对功利主义、唯心主义和实证主 义的主要假说及理论前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批 判,并在综合上述理论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 具体的社会学行动理论,展示了在社会学研究中理 论建构的重要价值,进而促成理论社会学作为社会 学专业分支学科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