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OH H =WK 1=1.0×1014(25℃)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 ·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 ·L -1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K a2=1.8×10-5,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 3.1~4.4所以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HA A 4.0=4.74+lg%1.0%x x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第六章 自相关 思考题

第六章   自相关    思考题

第六章 自相关 思考题6.1 如何使用 DW 统计量来进行自相关检验 ? 该检验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局限性有哪些 ?6.2 当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为 AR(1) 自相关时 , 为什么仍用OLS 法会低估的ˆjβ标准误差 ? 6.3 判断以下陈述的真伪,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1) 当回归模型随机误差项有自相关时 ,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误的和非有效的。

2)DW 检验假定随机误差项i u 的方差是同方差。

3) 用一阶差分法消除自相关是假定自相关系数ρ为-1。

4)当回归模型随机误差项有自相关时 ,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差不再是有效的。

6.4 对于四个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011223344t t t t t t Y X X X X u βββββ=+++++如果样本量 n=50, 当 DW 统计量为以下数值时 , 请判断模型中的自相关状况。

1)DW=1.05 2)DW=1.40 3)DW=2.50 4)DW=3.97 6.5 如何判别回归模型中的虚假自相关 ? 6.6 在回归模型12t t t Y X u ββ=++中 ,t u 无自相关。

如果我们错误地判定模型中有一阶自相关 , 即1t t t u u v ρ-=+, 并使用了广义差分模型1121(1)()t t t t t Y Y X X v βρβρ---=-+-+ 将会产生什么问题 ? 练习题 6.1 表 6.6 给出了美国 1960~1995 年 36 年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 X 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Y 的数据。

1)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收入-消费模型 ;12t t t Y X u ββ=++表 6.6 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 单位 :1010 美元 )资料来源: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sident 注 : 数据为 1992 年价格2) 检验收入 -消费模型的自相关状况 (5% 显著水平 ): 3) 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六章 习题与思考题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六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典型例题解析例6-1 试述PC微机中断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答:PC微机系统中断包括硬件(外部)中断和软件(内部)中断两大类。

硬件中断包括不可屏蔽中断NMI和可屏蔽中断INTR。

它们都由外部硬件产生。

软件中断包括软件中断INT nH和CPU内部特殊中断,它们由内部中断指令或执行程序过程中出现异常产生的。

软件中断又有DOS中断和BIOS中断之分。

硬件中断的特点是:(1)硬中断是外部事件而引起的中断,因此,硬件中断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

(2)在硬件中断响应周期,CPU需要发中断回答信号(非屏蔽硬件中断不发中断回答信号)。

(3)硬件中断的中断号由中断控制器提供(非屏蔽硬件中断的中断号由系统指定为02H)(4)硬件中断一般是可屏蔽的(非屏蔽硬件中断是不可屏蔽的)。

软件中断的特点是:(1)软件中断是执行中断指令而产生的,无需外部施加中断请求信号。

在程序需要调用某个中断服务程序时,只要安排一条相应中断指令,就可转去执行所需要的中断程序,因此,中断的发生不是随机的,而是由程序安排好的。

(2)在软件中断响应周期,CPU不需要发中断回答信号。

(3)软件中断的中断类型号是在指令中直接给出,因此,不需要使用中断控制器。

(4)软件中断是不可屏蔽的。

例6-2 试述可编程控制器8259A的作用。

答:可编程控制器8259A在协助CPU处理中断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1)接受和扩充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

外设的中断请求,并非直接送到CPU,而是通过8259A接受进来,再由它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一片8259A可授受8个中断请求,经过级联可扩展到8片8259A,能接受64个中断请求。

(2)进行中断优先级排队。

外设的中断优先级排队,并不是CPU安排,而是由8259A安排的。

即由8259A中断请求输入引脚(IR)的编号决定的。

连到IR0上的外设中断优先级最高,连到IR7上的外设中断优先级最低。

(3)向CPU提供中断类型号。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6章思考题6.1 试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1)(1)⾦属钠可⽤于除去苯中所含的痕量H2O,但不宜⽤于除去⼄醇中所含的⽔。

(2)(2)为什么制备Grignard试剂时⽤作溶剂的⼄醚不但需要除去⽔分,并且也必须除净⼄醇(⼄醇是制取⼄醚的原料,常参杂于产物⼄醚中)。

(3)(3)在使⽤LiAlH4的反应中,为什么不能⽤⼄醇或甲醇作溶剂?6.2 叔丁基醚[(CH3)3C]2O既不能⽤Williamson法也不能⽤H2SO4脱⽔法制得,为什么?6.3 苯酚与甲苯相⽐有以下两点不同的物理性质:(a)苯酚沸点⽐甲苯⾼;(b)苯酚在⽔中的溶解度较甲苯⼤。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6.4 解释下列现象(1)(1)从2-戊醇所制得的2-溴戊烷中总含有3-溴戊烷。

(2)(2)⽤HBr处理新戊醇(CH3)2C-CH2OH时只得到(CH3)2CBrCH2CH3。

解答6.1 答(1)⼄醇的活泼氢能与Na发⽣反应,苯与Na⽆反应。

(2)RMgX不仅是⼀种强的亲核试剂,同时⼜是⼀种强碱,可与醇羟基中的H结合,即RMgX可被具活性氢的物质所分解,如(3)LiAlH4既是⼀种强还原剂,⼜是⼀种强碱,它所提供H-与醇发⽣反应,如6.2叔丁基醚⽤H2SO4脱⽔法合成时,主要产⽣烯烃。

6.3 答甲苯和苯酚的相对分⼦质量相近,但是甲苯的沸点110.6℃,⽽苯酚的沸点181.8℃,这是由于苯酚可以形成分⼦间氢键;甲苯不溶于⽔,⽽苯酚易溶于⽔,是由于苯酚与⽔分⼦之间会形成氢键:6.4习题6.1⽐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的相对速度:(1) 正戊醇, 2-甲基-2-戊醇, ⼆⼄基甲醇(2) 苄醇, 对甲基苄醇, 对硝基苄醇(3)(3)苄醇, α-苯基⼄醇, β-苯基⼄醇6.26.2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CH2=CHCH2OH, CH3CH2CH2OH , CH3CH2CH2Br, (CH3)2CHI(2) CH3CH(OH)CH3, CH3CH2CH2OH , C6H5OH , (CH3)3COH , C6H5OCH3(3) α-苯基⼄醇, β-苯基⼄醇, 对⼄基苯酚, 对甲氧基甲苯6.36.3写出下列各反应主要产物:6.4合成题:(1)(1)甲醇, 2-丁醇→ 2-甲基丁醇(2)(2)正丙醇, 异丙醇→ 2-甲基-2-戊醇(3)(3)甲醇, ⼄醇→正丙醇, 异丙醇(4)(4)2-甲基丙醇, 异丙醇→ 2,4-⼆甲基-2-戊烯(5)(5)丙烯→⽢油→三硝酸⽢油酯(6)(6)苯, ⼄烯, 丙烯→ 3-甲基-1-苯基-2-丁烯(7)(7)⼄醇→ 2-丁醇(8)(8)叔丁醇→ 3, 3-⼆甲基-1-丁醇(9)(9)⼄烯→三⼄醇胺(10)(10)丙烯→异丙醚(11)(11)苯, 甲醇→ 2,4-⼆硝基苯甲醚(12)(12)⼄烯→正丁醚(13)(13)苯→间苯三酚(14)(14)苯→对亚硝基苯酚(15)(15)苯→ 2,6-⼆氯苯酚(16)(16)苯→对苯醌⼆肟6.5某醇C5H12O氧化后⽣成酮,脱⽔则⽣成⼀种不饱和烃, 将此烃氧化可⽣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试推测该醇的结构.6.6有⼀化合物(A)的分⼦式为C5H11Br, 和NaOH⽔溶液共热后⽣成C5H12O(B). B具有旋光性.能和钠作⽤放出氢⽓, 和浓硫酸共热⽣成C5H10(C). C经臭氧化和在还原剂存在下⽔解, 则⽣成丙酮和⼄醛. 试推测A, B, C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7新戊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成不饱和烃. 将这不饱和烃经臭氧化后, 在锌粉存在下⽔解, 可得到⼀种醛和⼀种酮. 试写出反应历程及各步反应产物的构造式.6.8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1)(1)⼄醚中混有少量⼄醇(2)(2)戊烷, 1-戊炔和1-甲氧基-3-戊醇6.9 下列各醚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反应, 可⽣成何种产物?(1)(1)甲丁醚(2)(2)2-甲氧基⼰烷(3)(3)2-甲基-1-甲氧基戊烷6.10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6H14O, 常温下不与⾦属钠反应, 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共热时⽣成碘烷, 此碘烷与氢氧化银作⽤则⽣成丙醇. 试推测此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反应式.6.11 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7H16O, 并且:(1)(1)在常温下它不和⾦属钠反应;(2)(2)它和过量浓氢碘酸共热时⽣成C2H5I和C5H11I . 后者与氢氧化银反应⽣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为138℃.试推测原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12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20H21O4N, 与热的浓氢碘酸反应可⽣成碘甲烷. 当此化合物4.24 mg与氢碘酸反应, 所⽣成的碘甲烷通⼈硝酸银的醇溶液, 得到11.62mg碘化银. 问此化合物含有⼏个甲氧基?6.13 写出环氧⼄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程式:(1)(1)有少量硫酸存在下的甲醇(2)(2)有少量甲醇钠存在下的甲醇6.14 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及答案-修正版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思考题一、简答题1.简述生物监测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有哪些优势)。

生物监测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可靠准确的方法。

实践证明,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的抗性生物,能够忠实的“记录”污染的全过程,能够反映污染物的历史变迁,提供环境变迁的证据;而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其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反应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较低水平的环境污染,提供环境质量的现时信息。

因此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特定污染物的抗性或敏感性来综合地反映环境状况,这是任何物理、化学监测所不能比拟的。

2.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优势。

有些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在污染物达到人和动物的受害浓度之前,它们就显示出可察觉的受害症状。

这些敏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其生存介质的环境质量,用来监测环境。

植物还能够将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富集在体内,分析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并可确定其含量。

同时,植物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便于管理等特征,使它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监测生物。

3.简述监测生物的筛选原则。

(1)受污染后,是否有典型的受害症状(尤其是急性的受害症状);(2)受污染后,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3)在污染环境中,生物体内代谢产物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4.在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中,如何利用生物的抗性作用?将生物放置于污染条件下,通过抗性指数来分析污染前后生物性状的比值。

如在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的根。

根伸长被抑制的程度越小,抗性指数越大。

5.如何区分指示生物和监测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应,植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

监视生物不仅能够反应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监测生物能够反应污染物的量,而指示生物不能。

6.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3)具有多功能性;(4)监测灵敏度高。

7.简述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和生物指数法监环境污染的方法。

群落多样性指数法又称差异指数,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设计的一种指数。

第六章 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

第六章 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

第六章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第六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消化、吸收、胃的容受性舒张、胃肠激素、肠-胃反射、胆盐的“肠肝循环”、嗳气、脑肠肽、APUD细胞、反刍、尿素再循环二、单项选择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有 A.具有展长性 B.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C.对切割、烧灼刺激敏感 D.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 E.对温度变化不敏感2.支配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谷氨酸E.血管活性肠肽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由于 A. Na+跨膜扩散 B.Ca2+跨膜扩散 C.K+跨膜扩散 D.Cl-跨膜扩散 E.Mg2+跨膜扩散4.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的特点是 A.量多、粘蛋白多的唾液B.量少、粘蛋白多的唾液C.量多、粘蛋白少的唾液D.量少、粘蛋白少的唾液E.量和粘蛋白不变的唾液5.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B.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黏液E.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 6.胃泌素不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 C.促进胃黏液分泌 D.促进胰液、胆汁分泌 E.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7.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是 A.盐酸 B.脂肪 C.乙酰胆碱 D.高张溶液 E.去甲肾上腺素8.对胃黏膜屏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胃黏膜屏障可防止侵入黏膜Na+B.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很快,小的损伤可及时弥补C.酒精、胆盐、阿司匹林等可破坏屏障作用D.进入黏膜的H+,可引起组织胺释放,加重黏膜损伤E.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在胃溃疡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9.对胃液中盐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B.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宜的pH环境C.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D.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E.进入小肠后抑制胰液的分泌10.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实现的? A.迷走神经 B.交感神经 C.抑胃肽D.胰泌素E.壁内神经丛 11.肠胃反射可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D.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E.对胃排空和胃酸分泌无影响 12.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盐酸 B.组织液 C.肠激活酶 D.胰蛋白酶本身 E.糜蛋白酶13.引起胰泌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 B.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 C.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 D.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 E.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 14.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的特点是 A.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少 B.少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多 C.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多 D.少量的水,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多 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和酶的含量少 15.胰液中凝乳作用较强的酶是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胰淀粉酶 E.羧基肽酶16.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交感神经兴奋C.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D.小肠黏膜释放胰泌素E.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 17.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B.胆固醇C.胆色素D.脂肪酸E.无机盐和水18.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A.胰泌素 B.胃泌素 C.胆盐 D.盐酸 E.胆囊收缩素19.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胰液 C.胃液 D.小肠液E.胆汁20.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C.空肠下段D.回肠E.大肠二、X型题1.下列哪几项正确地描述了壁内神经丛? A.由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组成 B.与植物神经支配无关 C.含有单胺能和肽能神经纤维 D.调节肠运动2.影响胃运动的激素有A.胃泌素 B.胃动素 C.胰泌素 D.抑胃肽3.胃液分泌的胃期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引起胃液分泌的? 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迷走神经和胃泌素D.局部神经丛反射4.下列能诱发肠胃反射的因素有 A.小肠受刺激 B.十二指肠内压增加 C.十二指肠内酸性食糜增加 D.十二指肠内蛋白质分解产物增加5.胆汁的生理作用是 A.乳化脂肪 B.中和胃酸C.促进脂肪酸的吸收D.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6.胆囊收缩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胆囊收缩 B.促进胰酶分泌 C.引起胰泌素释放 D.抑制碳酸氢盐的分泌7.调节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因素有 A.胃泌素 B.胰泌素 C.迷走神经兴奋 D.胆盐8.下列哪些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与? A.葡萄糖 B.氨基酸 C.水D.脂溶性维生素9.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转运直接依靠 A.肠腔中钾的浓度 B.肠腔中钠的浓度 C.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 D.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10.集团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A.对结肠内容物起混合作用B.促进结肠内水分的吸收C.促进结肠内容物向肛端方向推进D.促进结肠内容物逆向推进三、问答题:1. 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2. 胃肠道激素的作用有哪些方面?请列举三种激素(Gastrin, CCK, Secretin)的名称。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0×1014 (25℃)]][[1-+OH H W K 1 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 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 , K a2=1.8×10-5 ,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 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 HAA -4.0=4.74+lg%1.0%x x -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 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 B)A.人民民主专政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D.局部战争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C )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社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进程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在于( 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6.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A.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7.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C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8.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D )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B.人民当家作主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C)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B )A.科学社会主义B.工人运动C.阶级斗争D.暴力革命1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C )A.革命性和斗争性B.先进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先进性D.先进性和科学性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全党服从中央D.一切服从大局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思考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

×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

×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

×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

×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Br2CO2H2O H2S CH4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

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 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 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第六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与思考题思考题1.你认为应如何定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什么是工作设计,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4.试叙述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区别。

5.请解释社会技术理论的主要含义。

6.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通过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你的观点是什么?在引进自动化技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7.某些日本公司制定了部门经理轮换制度,而美国的公司则强调在一个岗位上的专业化(如财务经理或生产经理)。

讨论每一种策略的优缺点。

8.工作扩大化、职务轮换、工作丰富化的内涵是什么?9.工作扩大化、职务轮换、工作丰富化的职工授权的区别是什么?10.你知道那些工作使人机界面突破了人的能力的局限?11.什么是标准时间?标准时间真的标准吗?它的作用是什么?12.在时间研究中,为什么要考虑操作者的效率评定?13.时间研究的局限性是什么?14.人-机工程可从那些方面帮助提高生产率?谈论注重工作环境布置,如照明、彩色、噪音、温度等,对操作者生产的有利影响。

练习题1.一个管理人员欲制定一个金属切削作业的时间定额。

他共对此操作观测了50次,每次的平均时间是10.40分钟,标准偏差是1.20分钟,操作工人的工作效率评定为125%。

假设宽放率是16%,请确定该项作业的标准时间。

2.观测一项作业共60次,平均每次观测到的作业时间是1.2分钟。

对操作者效率评定是95%,宽放率为10%,在每天工作8小时的条件下,确定以下各种时间值:(1)观测到的时间;(2)正常时间;(3)标准时间。

3.保险公司办公室的工作之一是通过电话与客户交谈。

办公室的经理估计其中一位职员将一半的时间花在打电话上,为了证实这一点,该经理打算做一次工作抽样研究。

他希望绝对误差6%以内,置信度为98%,问至少要观察多少次?。

第六章思考题

第六章思考题

第六章 思考题6.1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点位有何影响?答案:(1) 在能斯特方程中,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表示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

但实际上,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都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 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 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

酸度:有H +或OH -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

离子强度的影响一般忽略。

6.2 为什么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 -1HCl 溶液中)只能还原Fe 3+而不能还原Ti(Ⅳ)?试由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加以说明。

答案:+sp +-(Ag /Ag)0.059lg[Ag ](AgCl) (Ag /Ag)0.059lg[Cl ]K ϕϕϕθθ+θ=+=++sp 9.50(Ag /Ag)0.059lg (AgCl)0.800.059lg100.24(V)K ϕϕ'θθ-=+=+=在1mol ·L -1HCl 中,3+2+(Fe /Fe )=0.70ϕ'θ, ()()()04.0/Ti Ti '-=ⅢⅣθϕ6.3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 答案:(1) 根据条件平衡常数判断,即lg K ’ 6; (2) 不一定。

虽然K ’很大,但如果反应不能以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或反应的速率很慢,都不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

6.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加速反应的进行?答案:(1) 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作用(2)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溶液的温度,或加入正催化剂,或有诱导反应的存在等都可加速反应的完成。

6.5 解释下列现象:(1)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CCl 4层变为紫色,如继续加氯水,CCl 4层的紫色消失而呈红褐色。

第6章思考与练习-总体均数的估计(卫生统计学)

第6章思考与练习-总体均数的估计(卫生统计学)

第六章 总体均数的估计【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什么是均数的抽样误差?决定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有何特点? 3.阐述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4.如何运用抽样分布规律估计总体均数?5.阐述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二、案例辨析题2005年随机抽取某市400名7岁男孩作为研究对象, 计算得其平均身高为122.5 cm, 标准差为5.0 cm 。

请估计该市7岁男孩身高的总体均数。

某学生的回答如下:“该市2005年7岁男孩平均身高的点估计值为122.5 cm ,按公式),(2/2/S Z X S Z X αα+-计算得到其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112.7, 132.3) cm ”。

请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不恰当之处。

三、最佳选择题1.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 .R B .S C .X SD .CVE .四分位数间距2.关于t 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t 分布是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簇单峰曲线B .自由度越小,曲线越低平C .当自由度为∞时,t 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D .自由度相同时,||t 越大,概率P 值越小E .自由度越大,相同概率的t 界值越大3.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分别估计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则精确度高的是 A .均数大的样本 B .均数小的样本 C .标准差小的样本 D .标准误大的样本 E .标准误小的样本4.关于置信区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99%置信区间优于95%置信区间 B .置信区间的精确度反映在区间的长度C .当样本含量确定时,准确度与精确度是矛盾的D .置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在置信度(1)α-的大小上E .当置信度(1)α-确定时,增加样本含量可提高精确度 5.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的含义是 A .总体95%的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B .样本95%的个体值在该区间内C .平均每100个总体均数,有95个在该区间内D .平均每100个样本(样本含量相同)均数,有95个在该区间内E .平均每100个样本(样本含量相同),有95个样本所得的区间包含总体均数 6.假设某地35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缩压的总体均数120.2mmHg ,标准差为11.2 mmHg ,后者反映的是 A .个体变异的大小 B .抽样误差的大小 C .系统误差的大小 D .总体的平均水平 E .样本的平均水平7.上述第6题中,从该地随机抽取20名35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112.8 mmHg ,又从该地随机抽取10名7岁正常男孩,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90.5mmHg ,标准差为10.4 mmH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2.8mmHg 与120.2mmHg 不同是由于系统误差B .112.8mmHg 与120.2mmHg 不同是由于两总体均数不同C .90.5mmHg 与112.8mmHg 不同是由于抽样误差D .90.5mmHg 与120.2mmHg 不同是由于抽样误差E .90.5mmHg 与112.8mmHg 不同是因为两总体均数不同8.上述第7题中,7岁正常男孩收缩压的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 A .90.5 1.9610.4±⨯B .0.05/2,990.5t ±⨯C .120.2 1.9610.4±⨯D .0.05/2,9120.210.4t ±⨯E .0.05/2,9120.2t ±⨯四、综合分析题1.从某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其红细胞沉降率(mm/h)的均数为9.15,标准差为 2.13。

(完整版)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号的传导(一)名词解释源(source) 即代谢源,是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功能叶、萌发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库(sink) 即代谢库,是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根、茎、果实、种子等。

共质体运输(sym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共质体中的运输称为共质体运输。

质外体运输(apo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质外体中的运输称为质外体运输。

P蛋白(P-protein)即韧皮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组织受到损伤时,P-蛋白在筛孔周围累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孔以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压力,同时减少韧皮部内运输的同化物的外流。

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s)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起转运过渡作用的特化细胞。

它的细胞壁及质膜内突生长,形成许多折叠片层,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溶质内外转运的面积,能有效地促进囊泡的吞并,加速物质的分泌或吸收。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数量。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同化物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空种皮技术(empty seed coat technique,empty-ovule technique) 切除部分豆荚壳和远种脐端的半粒种子,并去除另半粒种子的胚性组织,制成空种皮杯。

短时间内,空种皮杯内韧皮部汁液的收集量与种子实际生长量相仿,此法适用于研究豆科植物的同化物运输。

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 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

源强和库强源强(source strength)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库强 (sink strength)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号的传导(一)名词解释源(source) 即代谢源,是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功能叶、萌发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库(sink) 即代谢库,是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根、茎、果实、种子等。

共质体运输(sym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共质体中的运输称为共质体运输。

质外体运输(apo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质外体中的运输称为质外体运输。

P蛋白(P-protein)即韧皮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组织受到损伤时,P-蛋白在筛孔周围累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孔以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压力,同时减少韧皮部内运输的同化物的外流。

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s)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起转运过渡作用的特化细胞。

它的细胞壁及质膜内突生长,形成许多折叠片层,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溶质内外转运的面积,能有效地促进囊泡的吞并,加速物质的分泌或吸收。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数量。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同化物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空种皮技术(empty seed coat technique,empty-ovule technique) 切除部分豆荚壳和远种脐端的半粒种子,并去除另半粒种子的胚性组织,制成空种皮杯。

短时间内,空种皮杯内韧皮部汁液的收集量与种子实际生长量相仿,此法适用于研究豆科植物的同化物运输。

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 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

源强和库强源强(source strength)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库强 (sink strength)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1.填空(1)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用符号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其水溶液pH为,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等型体存在,其中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K'MY称,它表示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越大,突跃。

(5)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愈大,lg'MY ;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

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决定。

(6)在[H+]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答:2.解:Cu2+、、Zn2+、、Cd2+、Ni2+等离子均能与NH3形成络合物,为什么不能以氨水为滴定剂用络合滴定法来测定这些离子?答:3.不经具体计算,如何通过络合物ML n的各βi值和络合剂的浓度[L]来估计溶液中络合物的主要存在型体?答:4.已知乙酰丙酮(L)与Al3+络合物的累积常数lgβ1~lgβ3分别为8.6,15.5和21.3,AlL3为主要型体时的pL范围是多少?[AlL]与[AlL2]相等时的pL为多少?pL为10.0时铝的主要型体又是多少?解:5.铬蓝黑R(EBR)指示剂的H2In2-是红色,HIn2-是蓝色,In3-是橙色。

它的p K a2=7.3,p K a3=13.5。

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MIn是红色。

试问指示剂在不同的pH的范围各呈什么颜色?变化点的pH是多少?它在什么pH范围内能用作金属离子指示剂?解:6.Ca2+与PAN不显色,但在pH=10~12时,加入适量的CuY,却可以用PAN作为滴定Ca2+的指示剂,为什么?解:7.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FeCl3溶液中游离的HCl时,Fe3+将如何干扰?加入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可以消除干扰?EDTA,Ca-EDTA,柠檬酸三钠,三乙醇胺。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D)A.台儿庄战役B.雁门关伏击战C.奇袭阳明堡机场D.平型关大捷2.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B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3.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A)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4. 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 A )A.东北抗日联军B.东北义勇军C.东北人民革命军D.抗日游击队5.1938年,国民党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C)A.淞沪战役B.忻口战役C.台儿庄战役D.武汉战役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是(B )A.争取中间势力B.发展进步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打击大资产阶级7. 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的文献是(D)A.《改造我们的学习》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8. 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 )A.抗日战争B.抗美援朝战争C.中法战争D.解放战争9. 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 A )A.“满洲国”B.“国民政府”C.兴亚会D.冀东防共委员会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进人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是( B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华北事变D.“一二八”事变11.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C )A.“联蒋抗日” B.“反蒋抗日”C.“逼蒋抗日” D.“独立抗日”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B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D.争取民主,防止国民党一党专政1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D )A.十九路军抗战 B.卢沟桥抗战C.华北事变 D.一二•九运动14.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A)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阳明堡战役D.忻口会战15.1940年,投降日本,建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 A )A.汪精卫B.段祺瑞C.胡汉民D.石友三1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A )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17.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D )A. 经验主义B. 冒险主义C. 机会主义D. 教条主义18.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基础物理学答案

基础物理学答案

基础物理学答案第六章稳恒磁场思考题6-1 为什么不能把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力的方向定义为磁感强度的方向答对于给定的电流分布来说它所激发的磁场分布是一定的场中任一点的B有确定的方向和确定的大小与该点有无运动电荷通过无关。

而运动电荷在给定的磁场中某点P 所受的磁力F无论就大小或方向而言都与运动电荷有关。

当电荷以速度v沿不同方向通过P点时v的大小一般不等方向一般说也要改变。

可见如果用v的方向来定义B的方向则B的方向不确定所以我们不能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

6-2 从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导出无限长直电流的磁场公式aIB2。

当考察点无限接近导线0a时则B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如何解释答毕奥萨伐尔定律是关于部分电流电流元产生部分电场dB的公式在考察点无限接近导线0a时电流元的假设不再成立了所以也不能应用由毕奥萨伐尔定律推导得到的无限长直电流的磁场公式aIB2。

6-3 试比较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与毕奥萨伐尔定律的类似与差别。

根据这两个公式加上场叠加原理就能解决任意的静电场和磁场的空间分布。

从这里你能否体会到物理学中解决某些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答库仑场强公式0204dqrdEr毕奥一萨伐定律0024IdlrdBr 类似之处1都是元场源产生场的公式。

一个是电荷元或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一个是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的公式。

2dE和dB大小都是与场源到场点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3都是计算E和B的基本公式与场强叠加原理联合使用原则上可以求解任意分布的电荷的静电场与任意形状的稳恒电流的磁场。

不同之处1库仑场强公式是直接从实验总结出来的。

毕奥一萨伐尔定律是从概括闭合电流磁场的实验数据间接得到的。

2电荷元的电场强度dE的方向与r方向一致或相反而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dB的方向既不是Idl方向也不是r的方向而是垂直于dl与r组成的平面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3dE的大小与场源电荷的电量dq成正比而dB的大小不仅与Idl的大小成正比而且与Idl的方向以它和r的夹角表示有关。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思考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

×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

×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

×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

×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Br2CO2H2O H2S CH4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

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 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 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 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1) PF3(97.8°),PCl3(100.3°),PBr3(101.5°)中心原子相同,配体原子F、Cl、Br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键电子对的斥力逐渐增加,所以键角逐渐增加(2) H2O(104°45'),H2S(92°16'),H2Se(91°)配位原子相同,中心原子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键电子对的斥力逐渐减小,所以键角逐渐减小7.试用分子轨道法写出下列分子或粒子的分子轨道表示式,并指出其中有哪几种键?是顺磁性、还是反磁性的物质?O 2 O 22- N 2 N 22-O 2和N 2见教材,O 22-和N 22-的分子轨道分别为: O 22-()()()()()()()()()222222222112222222x y z y z s s s s p p p p p σσσσσππππ****⎡⎤⎢⎥⎣⎦具有1个双电子的σ键,是反磁性物质。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思考题答案 第六章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思考题答案 第六章

第6章取水工程1、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2、水源地选择原则?(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对于生活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并应积极取得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3、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4)江河中的泥沙和漂浮物;(5)河流的冰冻情况;(6)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4、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5、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取水点位置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

岸边式适用于河岸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一定取水水深,水位变幅不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河床式适用于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远、岸边缺乏必要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斗槽式适用于河流含沙量大、冰凌严重的情况。

6第六章 思考题

6第六章 思考题

1、如图6-9所示,一根弹簧吊着一个接地的不带电金属球。

如果在金属球的下方放置一点电荷为q ,则金属球会怎样移动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的正负有关吗 【答案:向下移动;无关】详解:由于金属球的下端会感应出与q 异号的电荷,在q 的电场力的作用下,金属球将向下移动。

不论q 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金属球都会向下移动,即金属球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q 的正负无关。

!2、如图6-10所示,在一块无限大的均匀带电平面M 附近放置一块与它平行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无限大平面导体板N 。

已知M 上的电荷面密度为+ ,则在导体板N 的两个表面A 和B 上的感生电荷面密度分别为多少【答案:2σσ-=A ;2σσ=B 】详解:由电荷守恒定律得0=+B A σσ—由于在导体板N 内的任一场强等于零,因此0222000=+-εσεσεσB A 通过以上两式解得2σσ-=A 2σσ=B3、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距很远,如果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连接起来,在忽略导线影响的情况下,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等于多少 【答案:a b :】详解:对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金属球,设无限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其表面上的电荷q 图6-9图6-10MNAB+面密度为,则其电势为020π4π4π4εσεσεR R R R Q U === 在本题中,将两个带电金属球用一根细长导线连接起来,当达到静电平衡时它们的电势相等,即εσεσbab a =—因此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为abb a =σσ 4、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内有一个点电荷+q ,它与球壳内壁不接触。

如果将该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再将点电荷+q 取走,则球壳带的电荷为多少电场分布在什么范围 【答案:-q ;球壳外的整个空间】详解:将导体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导体球壳的电势为零。

设球壳表面均匀带有电荷Q ,由电势叠加原理得球壳表面的电势为0π4π400=+RQR q εε即球壳表面带有的电荷Q =-q ,即使将点电荷+q 取走,球壳带的电荷也不会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6-9所示,一根弹簧吊着一个接地的不带电金属球。

如果在金属球的下方放置一点电荷为q ,则金属球会怎样移动?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的正负有关吗? 【答案:向下移动;无关】详解:由于金属球的下端会感应出与q 异号的电荷,在q 的电场力的作用下,金属球将向下移动。

不论q 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金属球都会向下移动,即金属球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q 的正负无关。

2、如图6-10所示,在一块无限大的均匀带电平面M 附近放置一块与它平行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无限大平面导体板N 。

已知M 上的电荷面密度为+ ,则在导体板N 的两个表面A 和B 上的感生电荷面密度分别为多少? 【答案:2σσ-=A ;2σσ=B 】详解:由电荷守恒定律得0=+B A σσ由于在导体板N 内的任一场强等于零,因此0222000=+-εσεσεσB A 通过以上两式解得2σσ-=A 2σσ=B3、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距很远,如果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连接起来,在忽略导线影响的情况下,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等于多少? 【答案:a b :】详解:对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金属球,设无限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其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为,则其电势为q图6-9图6-10MNAB+σ020π4π4π4εσεσεR R R R Q U ===在本题中,将两个带电金属球用一根细长导线连接起来,当达到静电平衡时它们的电势相等,即εσεσbab a =因此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为abb a =σσ 4、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内有一个点电荷+q ,它与球壳内壁不接触。

如果将该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再将点电荷+q 取走,则球壳带的电荷为多少?电场分布在什么范围? 【答案:-q ;球壳外的整个空间】详解:将导体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导体球壳的电势为零。

设球壳表面均匀带有电荷Q ,由电势叠加原理得球壳表面的电势为0π4π400=+RQR q εε即球壳表面带有的电荷Q =-q ,即使将点电荷+q 取走,球壳带的电荷也不会改变。

将点电荷+q 取走后,球壳表面的电荷-q 产生的电场分布在球壳外的整个空间,球壳内的场强等于零。

5、如图6-11所示,两块很大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导体平板平行放置,面积都是S ,带电荷分别为q 和Q 。

在不考虑边缘效应的情况下,则a 、b 、c 、d 四个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多少? 【答案:S Q q a 2+=σ;S Q q b 2-=σ;S q Q c 2-=σ;SQq d 2+=σ】 详解:设四个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a、b、c、d,对两块导体平板分别应用电荷守恒定律得q S S b a =+σσ Q S S d c =+σσ当两块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它们内部任一点的场强等于零。

即022220000=---εσεσεσεσdc b a qQac图6-11022220000=+---εσεσεσεσdc b a 以上四式联立求解,得S Q q a 2+=σ S Q q b 2-=σ S q Q c 2-=σ SQq d 2+=σ 6、地球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约为98N/C 。

如果将地球看作半径为6.4×105m 的导体球,则地球表面的电荷等于多少? 【答案:C 1.4460】详解:地球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0π4RQ E ε=因此地球表面的电荷为E R Q 20π4ε=C 1.4460=7、已知空气的击穿场强为4.0×106V/m ,则处于空气中的一个半径为0.5m 的球形导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电势为多少? 【答案:V 100.26⨯】详解:由于球形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最大,这里的空气首先被击穿,因此20m ax π4RQ E ε=这时球形导体的电势最高,即RQU 0max π4ε=由以上两式解得max max RE U =V 100.26⨯=1、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球,一个空心,一个实心,试比较两者各自孤立时的电容值大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答案:相等;电荷都分布在外表面】详解:两者的电容值相等。

因为使空心金属球和实心金属球带电时,当达到静电平衡时电荷都分布在外表面,两者没有任何差别。

2、如图6-18所示,一个大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两极板间的一半空间充有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另一半为空气。

当两极板带上恒定的等量异号电荷时,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为+q 的质点,在极板间的空气区域中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这时将电介质抽出去,该质点会发生怎样的运动?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向上运动;向上的电场力增大】详解:如果将电介质抽出去,该质点将向上运动。

有电介质存在时,相当于两个电容器并联。

由于有电介质一侧的电容大,根据电容器并联的电量分配关系,有电介质一侧的极板上电荷多。

将电介质抽出去以后,一部分电荷从原电介质一侧移动到原空气一侧,使得这一侧的场强增大了。

原来带电质点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电场力是平衡的,当场强增大时,带电质点受到的向上电场力增大了,在向上的合力作用下,该质点向上运动。

3、有两只电容分别为C 1 = 8F 、C 2 = 2F 的电容器,首先将它们分别充电到1000 V ,然后将它们按如图6-19所示那样反接,此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等于多少? 【答案:600V 】详解:设它们原来两端的电压为U 1,则它们带电量分别为C 1 U 1和C 2U 1。

将它们反接以后,一部分电荷发生中和,剩余的总电荷为1211U C U C Q -=C 100.63-⨯=它们将这些电荷重新分配后,相当于并联,并联的总电容为21C C C +=μF 10=因此每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m-q 图6-18 图6-19 + C 2+ - -CQU =2V 600= 4、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如果将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拉大,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场能量将发生如何变化? 【答案:增大;不变;增大】详解:将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其电量Q 保持不变。

将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拉大,其电容C 减小。

根据CQU =∆可知,在电量Q 不变、电容C 减小的情况下,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

根据0εσ=E 可知,电量Q 不变,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面密度不变,电场强度的大小也不变。

根据CQ W 22e =可知,在电量Q 不变、电容C 减小的情况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能量增大。

5、如图6-20所示,C 1和C 2两个空气电容器串联,在接通电源并保持电源联接的情况下,在C 1中插入一块电介质板,C 1和C 2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如何变化?它们极板上的电荷、电势差如何变化?如果接通电源给两个电容器充电以后将电源断开,再在C 1中插入一块电介质板,它们极板上的电荷、电势差又会如何变化? 【答案:C 1增大、C 2不变,Q 1、Q 2都增大,U 1减小、U 2增大;Q 1、Q 2都不变、U 1减小、U 2不变】详解:接通电源并保持电源联接,总电压U 不变。

在C 1中插入一块电介质板后,根据dS C ε=可知,电容C 1增大,C 2不变;这时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容增大,总电压不变,根据U C Q ∆=可知,它们极板上的电荷(Q 1=Q 2=Q )增大;由于电容C 2不变,根据222C Q U =∆可知,当Q 2增大时,U 2增大,而总的电势差U 不变,因此U 1减小。

C 1C 2ε图6-20接通电源给两个电容器充电以后将电源断开,两个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Q 1和Q 2保持不变;在C 1中插入电介质板后C 1的电容增大,根据111C Q U =∆可知,U 1减小,而C 2的电容和电荷都不变,因此U 2不变。

6、如图6-21所示,C 1和C 2两个空气电容器并联,在接通电源并保持电源联接的情况下,在C 1中插入一块电介质板,C 1和C 2两个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和电势差分别怎样变化?如果接通电源给两个电容器充电以后将电源断开,再在C 1中插入一块电介质板,它们极板上的电荷和电势差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Q 1增大、Q 2不变,U 1、U 2都不变;Q 1增大、Q 2减小,U 1、U 2都减小】详解:接通电源并保持电源联接,总电压U 不变。

在C 1中插入一块电介质板,C 1变大、C 2不变,由于两个电容器的电势差均等于总电压U ,保持不变,根据U C Q ∆=可知, Q 1增大、Q 2不变。

接通电源给两个电容器充电以后将电源断开,总电量Q 不变。

在C 1中插入一块电介质板,C 1变大、C 2不变,根据并联电容的电荷分配关系,Q 1增大、Q 2减小;由于总电量Q 不变,总电容C 变大,根据CQU =∆可知,总电压U (=U 1=U 2)减小,即C 1、C 2的电势差(U 1=U 2=U )减小。

7、在如图6-22所示的桥式电路中,电容C 1、C 2、C 3是已知的,电容C 可以调节,当调节到M 、N 两点电势相等时,电容C 的值等于多少? 【答案:132C C C C =】 详解:当M 、N 两点电势相等时,C 1、C 2的电势差相等,设为U 1, C 3、C 的电势差相等,设为U 2。

由于Q 1=Q 3、Q 2=Q ,因此2311U C U C ∆=∆ 212U C U C ∆=∆以上两式相除得132C C C C =C 1C 2εK图6-21 C 1 C 2εK图6-22C 3 C M N1、一个导体球外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的均匀电介质,如果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 0,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多少?【答案:00E r εε】详解:由于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为0εεσεσr E ==因此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0E r εεσ=2、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中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的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

已知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则极化电荷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多少? 【答案:εσ'】 详解:在已知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的基础上,极化电荷在电容器中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εσ'='E 3、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两个同轴金属圆筒,其间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的均匀电介质。

设两筒上单位长度带有的电荷分别为+和-,则介质中离轴线距离为r 处的电位移矢量的大小等于多少?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多少? 【答案:rπ2λ;rr 0π2εελ】详解:在介质中作与电容器同轴的圆柱形高斯面,设高斯面的半径为r ,长为h ,由高斯定理得h rhD λ=π2由此解得介质中离轴线距离为r 处的电位移矢量的大小为rD π2λ=电场强度的大小为rDE r 0r0π2εελεε==4、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保持联接,然后使两极板间充满相对电容率为r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这时两极板上的电荷是原来的多少倍?电场强度是原来的多少倍?电场能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案:r;1;r】详解: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保持联接,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因此00C CU C U C Q Q =∆∆=r ε= 即这时两极板上的电荷是原来的r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