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合集下载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赤壁赋》2. 课程类型:文学作品鉴赏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目标: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文学地位提问:“赤壁”在文学中的意义和影响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原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4. 艺术特色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5. 思想内涵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哲学等角度解读《赤壁赋》的思想内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悟进行分享三、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有关《赤壁赋》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赋》中的场景各组汇报表演成果,教师评价并给予建议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 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2. 写一篇关于《赤壁赋》的读后感3. 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赤壁赋》的感悟和思考,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法。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简介“赋”的体裁特点三、简介苏东坡及其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四、指导诵读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

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诵读中可根据以下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1)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

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

至于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

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举酒属(zhǔ)客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临江驾一叶之扁(piān)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五、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研习课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讨论题:(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2)第2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讨论提示:(1)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之甚。

(2)“怨”“慕”“泣”“诉”---“哀”“凄切婉转”。

(3)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

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2.齐读课文,体会其语言特点。

《赤壁赋》说课教案

《赤壁赋》说课教案
03 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与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相比,在词汇、句 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进一 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0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赤壁赋》,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 素养。
04
说教学反思
亮点回顾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说课教案清晰地阐述 了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 生都能明确了解学习的方 向和重点。
教学内容丰富
教案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 背景和人物介绍,使课程 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
教学资源充足
改进措施
01
02
03
优化时间安排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 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 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
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 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完善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进行改进,如 调整PPT字体大小、优化 图片质量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进新课
引导思考
在推进新课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 义。例如,我会问学生:“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苏轼 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等问题,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并加深理解。同时,我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 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尽量给予满意的解答。

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关于《赤壁赋》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赤壁赋》教案范文五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五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五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教学设计:个性设计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翻译、朗读背诵课文况导入本节课教学。

二、学习课文结构及鉴赏(一)研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1、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是因何引发的?2、在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3、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二)研讨结果展示、总结。

附:参考答案要点1、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是因何引发的?答:第一段写友人相聚、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引发了喜悦之情有。

第二段因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产生“喜”。

但喜极生悲,客人的萧中透出了极“悲”之情。

第三段回答了“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

第四段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

《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赤壁赋》教案范文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情感线索(乐悲乐),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过程:1.简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下狱。

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

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2.介绍赋的有关知识。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吟诵吟唱《月出》诗。

不多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小船在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3.课文讲解:(1)学习第1节壬戌[干支记年]之秋,七月既望[望,每月十五;既望;朔;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后置] [开头交代游赏的时间“七月既望”、方式是“泛舟”(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和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赤壁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处在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闲暇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借以排遣内心苦闷忧愤而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虽然采用赋体的形式,但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及由景物引发思想情感的复杂变化和最后作者旷达人生境界的呈现,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设想:立足文本以朗读为依托,抓住关键问题师生研究探讨。

教学法:朗读法,研讨法,圈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们看到了一位享受闲适的苏轼;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理趣的苏轼;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我们读出了重情而伤痛的苏轼;而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豪迈而旷达的苏轼。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同一个创作个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不同的生命特质,那么通过《赤壁赋》的学*,我们从中又能品出一个什么样的苏轼呢?(板书课题)文体介绍:“赋”以楚辞为源头,到了荀况才有定名。

它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这种文体一般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行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泛读课文,解决句读。

2、设置问题,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法勾画文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感情变化的脉络,梳理文章结构。

有关《赤壁赋》教案(通用14篇)

有关《赤壁赋》教案(通用14篇)

《赤壁赋》教案有关《赤壁赋》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诗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体悟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同自己解脱模式的比较中肯定苏轼的达观精神,探讨这一精神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大家熟悉吧?齐读。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那么,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阴晴圆缺”时,应该怎么办呢?面对不幸,我们应该……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面对权贵的威,李白……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怎样选择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千古名篇《赤壁赋》,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思路1、同学们,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亲近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怀。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特别是当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山水最懂人的那颗苦闷和破碎的心。

公元1079年,湖北的黄州迎来了一位满心伤痛的人,他就是苏轼。

所幸,黄州赤壁的山山水水接纳了这个伤痕累累的人。

面对眼前的山水和明月,苏轼心里有一丝慰藉,有一点感悟,感情有一些变化。

那么,苏轼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板书)乐甚——愀然——悲——喜而笑乐————悲————乐三、赏“乐”之景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第一自然段)(1)如诗如画的美景。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仅供参考。

《赤壁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较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3)能够领会苏轼的思想情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精神;(2)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2)分析苏轼的思想情怀;(3)掌握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表达的哲理;(2)如何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2)阐述《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2)让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做好笔记;(3)让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精神;(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生的感悟;(3)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赤壁赋》,加深对文意的理解;2. 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苏轼人生观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内容;2.掌握《赤壁赋》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主题;2.《赤壁赋》中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赤壁赋》中的意境的理解;2.学生对《赤壁赋》中的写景和描写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介绍《赤壁赋》的作者,杜牧。

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然后引入《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解释诗人在何种环境下撰写了这篇诗作。

第二步:分析《赤壁赋》的内容(10分钟)教师可以将《赤壁赋》的全文呈现在黑板上,并逐句解读。

重点讲解诗中的描写手法、意境以及诗人对人物和景色的描述。

同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赤壁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背景和脉络。

第三步:解读《赤壁赋》的主题(1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赤壁赋》的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用诗中的一些经典语句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含义。

第四步: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点(15分钟)教师可以对《赤壁赋》的艺术特点进行介绍,并逐个解释。

例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如何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如何通过笔墨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特点。

第五步:学生阅读和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赤壁赋》,并提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就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诗中的描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和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等内容。

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拓展在课后,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进行拓展学习:1.学生阅读其他杜牧的作品,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评价;2.学生自选一篇古文或现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比较其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与《赤壁赋》的异同。

赤壁赋教案(通用18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苏轼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构思特点;3、鉴赏本文善于取譬、蕴涵哲理的语言特点。

4、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超脱的人生态度和达观的处世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本文重点语句的哲理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行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X交融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重点理解了《赤壁赋》各段的文意,积累了文言知识点,今天这节课,我们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探讨苏轼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二、鉴赏课文主旨,探讨苏轼的人生观。

1、研习课文:提问:散文创作,一般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本文也不例外,谁能说说本文表达感情的词语都是什么?明确:课文中“乐甚”、“愀然”、“喜而笑”表达了苏轼和客的“乐-悲-乐”的感情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点拨:(1)提问:“于是饮酒乐甚”,为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点拨: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明确: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三组对偶句)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风徐来”,好风!“水波不兴”,好水!正因为这一风一水,苏子与客才能泛舟而游,怡然自得。

“举酒属客”,好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好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中,把酒临风,对江而歌,乘舟缓行,满目美景,一定是极有雅兴的。

有此一游,也不枉此一生了。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赤壁赋》优秀教案篇1一、复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根本篇目中消失的通假字的含义。

3、把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4、理解文言特别句式。

二、重点:文言学问复习三、难点:体会心情的变化,理解对人生的态度。

四、复习步骤:1、导入由课前歌曲《赤壁赋》导入本课。

2、回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大比方,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见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重温作背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的牺牲品。

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在这里年近半百的他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3、朗读观赏,检查背诵4、分组复习一组找出多义字并为重点字注音,二组找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三组找出文言句式和分析课文构造,四组找出本文的线索和分析苏轼对人生的态度。

5、分组展现争论结果。

6、本课小结本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以美丽的文笔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欣赏赤壁美景,饮酒放歌及探讨人生态度的生动场面,文中的抒情、写景、说理挥洒自如,自然融合。

7、课后练习8、课堂赠言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他认为苏轼在黄州这段炼狱般的经受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最终停顿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赤壁赋》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赏析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教学设想: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涵咏、探究的方法赏析这篇经典赋文,解读苏轼。

教学过程:1、放录音(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学生听,谈谈《赤壁赋》有什么感觉?2、整体感知(附板书)⑴ 景情理乐悲喜⑵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3、赏析要点⑴赏景:学生用散文化的笔调改写第一自然段。

参考: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

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于是,羽化登仙、飘然世外。

⑵品情:悲从何来?参考:a乐极生悲为人之常情;b悲从“歌”中来;明确:赏析歌词的内容(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

“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

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

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整个人生的哀思来。

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

)(写作背景,乌台诗案)C悲从“箫声”中来;明确:赏析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

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流泪。

)(联想音乐传情的篇章,例如《琵琶行》)d、悲从“怀古”中来;明确:赏析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欣赏文中辞赋的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 词汇与句式学习: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课文中辞赋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4. 文学鉴赏与批判: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赤壁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3. 词汇与句式学习: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翻译和练习。

4.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辞赋的艺术特色,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 文学鉴赏与批判: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2 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2. 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评价3.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赤壁赋》的文本材料。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

3.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3.2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词汇与句式掌握:通过翻译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3. 艺术特色分析:评估学生对课文中文赋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文学鉴赏与批判:评估学生对课文文学价值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有关《赤壁赋》教案5篇

有关《赤壁赋》教案5篇

《赤壁赋》教案有关《赤壁赋》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赋》教案篇1【理论支持】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限于认识的方面的发展。

据此我们要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让学生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

【教学目标】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冯()虚御风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桨溯()流光渔樵()幽壑()嫠()妇苏子愀()然山川相缪()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江渚()一叶之扁()舟举匏()樽而相属()寄蜉蝣()于天地二、知人论世苏轼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教案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教案一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赤壁赋》执教者刘桂凤课时两课时所属教材目录《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材必修二模块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中的第二篇。

教材分析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

这个单元的作品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的基础上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本文被放在这个单元中,应侧重引导学生把握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人生感慨。

本文就在描绘自然风物的同时倾诉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但也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精神。

但这些情感的表达并不是明显的、直接的;而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学情分析 1、高一阶段的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所以借助工具书,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再加上和其他同学的相互探讨,关键时刻老师加以点拨,就能具备读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的基础和能力;但另一方面对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学生而言,感受文辞之妙、情景之美尚可以努力做到,但要理解千年之前的苏轼此文在人生哲理上的感悟并能产生一些思想情感的共鸣却还是并非易事。

《赤壁赋》教案精选三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三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第四册古代散文单元中一篇哲理性很强并蕴涵了作者深沉的情感的散文。

由以前的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且,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学生分析】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他们已经有能力把作品再深一层,穿过作品这道长廊,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更深层次地探究作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任务分析】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念怒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三次咏叹中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轨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设计思想】分两步:一、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知识及背诵;二、比较“三咏赤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美读成诵(一)导语(投影):“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讲解: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苏轼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法。

2、感悟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直面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全文感情线索,了解景、情、理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直面痛苦后的达观。

突破方法:朗读与分析结合突破重点;比较与探讨结合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

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苏轼在文学上是个旷世奇才,然而因为太优秀、太耿直,他在仕途却很不得意,一生屡遭贬谪。

公元1080年,苏轼便遭遇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出狱后,他被贬往偏僻、荒凉的黄州。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凄苦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脱胎换骨真正走向了成熟—“与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二、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赋》,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三、学生听配乐朗诵课文边听边思考:1、《赤壁赋》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2、文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1、生:洒脱深邃抑扬顿挫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2、情感是先乐后悲,由转悲为喜师:情乐—悲—喜(板书)四、内容赏析:抓住感情变化这条线索来分析(一)问:作者为何而乐?生:因为景美而乐师:赤壁月景到底怎样?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景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师:你能不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这风月无边的赤壁月夜秋景图?生: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细细的波纹,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

师:真是清风和明月交织,白露和水光辉映,让我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景色有什么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

澄澈而空明,苍茫而朦胧,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迷离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惟有用一个字概括了。

生:乐。

师:哪几个动词和句子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月夜的愉悦心情?学生:举——一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学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师:什么是“一苇”?“纵”?“凌”?描述一下这两句所写得意境。

生:一苇:喻指苇叶般的小舟;这里的“纵”――听凭、随意的意思。

凌:越过。

意境: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任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师:什么感觉?生:作者得意极了,于是乎飘飘欲仙,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投影):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

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明]茅坤(东坡,世号曰:“坡仙”;此二赋,指前后赤壁赋。

何谓“遗世”?同学们师:是啊,如此之美景不仅令作者而且让我们都有了一种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感觉。

看课文注释(13)――脱离人世。

)(二)、师:文章第二、三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发生了变化,那么悲从何来?生:悲从歌中来生:悲从箫中来师:“扣弦而歌之,歌曰”,是谁在歌,苏子还是客?生:是苏子。

师:从何处见出?生:由下文“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见出,客只是在和,类似于给苏子伴奏。

师:我们先从其歌的内容来分析。

苏子所歌仿楚辞,屈原的遭遇同学们很熟悉,屈原喜用香草、美人来传情达意,香草以喻其自身洁操,美人以喻其对君主的渴望。

师:那么,歌中“渺渺兮予坏,望美人兮天一方”所传达的情怀就不难理解了。

生:“望美人兮天一方”,哪里是在想念美人,眼睛分明紧紧地盯着遥远的朝庭。

远处的月亮就如同心中的美人一般,可望可不可及,充满了一种无奈的期盼。

这本身就带有哀怨之气了。

师:所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并非兴由己出,而是完全领略了此时作者的心情,真是知音难觅啊。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哪位同学翻译一下,注意译出神采。

生:那洞箫的声音呜呜作响,像哀怨,又像思念,像抽泣,又像低诉。

余音婉转悠扬,像丝线一样连绵不绝。

师:译得很好,连用了五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

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为摹写声音的至文。

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是讲这幽怨悲凉的音乐所带来的深度效果。

这两个形象比喻音乐效果要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生:表达作者的孤独之情。

师:由何处见出?生:“泣孤舟之嫠妇”,孤舟、寡妇都孤独的隐喻。

师:那“舞幽壑之潜蛟”如何理解?生:“幽、潜”可以见出此蛟龙长期被埋没,不为人知,亦有孤独、见弃之义。

师:答得真好。

此两句可以互相参照比证,可见苏子被贬到黄州,于心不甘啊。

——我们甚至还可以认为这是苏子自况,此时的他,不就像潜蛟和嫠妇吗?师追问:“那么客因何而悲呢?生:一悲英雄不在,功业未成。

师:文中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呢?生:曹操.师:说他是一个英雄.“固一世之雄也。

”生:“方其破荆州,下江流,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凸现了曹操的英雄形象。

师:重点落在了“而今安在哉?”为什么?生:英雄豪杰,也和万物一样,不过是过眼烟云.师:想到英雄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想到自己贬谪黄州,功业未成,怎能不不悲从中来?指导朗读:(二生读)作者在这里连用4个4字句,增强语气,写出了气势,语调应该上扬。

固一世——之雄也,(蓄势待发,气势如虹——字字千钧,千古定评)接着笔锋却陡然一转,情感跌入谷底。

而今安——在——哉?(什么意思?宾语前置。

如何读?)(激流跌宕——沉重惆怅)生:二悲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

”生:“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

”――“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师:林语堂先生也说:“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我们才要有为。

而苏轼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才干,却只能“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又怎能不悲?怎能不哀?怎能不怨?生:三悲理想与现实之冲突他是多么想使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生永驻,岁月常在,甚至获得永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然而,“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是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悲哀,此三悲也。

(三)、师:“客喜而笑”,怎样转悲为喜的?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师:既然人与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那么“长江无穷”也就不值得羡慕了,人生短暂当然也谈不上悲哀了。

师: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

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

因此,客喜而笑,感情也一扫悲伤而变得开朗乐观----主客畅饮,酣睡达旦。

师:第三四段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主客的话是否都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生: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通过文章进行一场超时空的链接。

师:绝妙的想象。

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

苏子的话真是直面痛苦后的一种超脱。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受痛苦的深度。

(林语堂)(投影)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四)小结师:《赤壁赋》的感情线索是乐-悲-喜。

“那么,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生:第一阶段的乐是一种偏重于感官的愉悦,也是作者暂时忘忧,主观上力图避开内心烦扰而获得的暂时的陶醉;而在最后阶段的乐,是一种坦然之乐,是对生命真谛、宇宙真谛大彻大悟之后的至乐,是一种勇于直面现实而经过深刻体悟之后的乐。

无可置疑的是,这后一种乐(审美体验)远比前一种更稳定,更持久,更深刻(板书)景(乐—山水之乐)理(喜—达观之喜)师:本文以主观感情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写了作者月夜游赤壁之乐,怀古伤今的悲,虽身处逆境而达观的精神,文章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情景理达到了和谐交融。

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全体起立齐读全文,感受苏轼的达观精神)五、课外拓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苏轼的达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练习:1、站在赤壁前,词人联想到三国时的英雄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的年轻将领形象,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词人()的感情。

2、这首诗属于()A豪放词B婉约词六、讨论探究如何评价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学生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1、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2、我不这么认为。

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3、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

4、《水调歌头》里,苏子已经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