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特点,监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
该报告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下面是该报告的概要内容。
一、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持续上升。
2.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两者是中国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3.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1. 高血压: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首要风险因素。
2. 高血糖:糖尿病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患有糖尿病,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3. 高血脂: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油脂摄入增加导致高血脂症的发病率增加。
4. 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国的吸烟率居高不下,特别是男性。
5. 酗酒:与吸烟相似,过量饮酒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控制其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筛查:建议所有中青年人和高危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患者。
2. 药物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3. 心脑血管介入治疗:对于特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可以进行介入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的心血管病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17年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以下是该报告的概要。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该报告基于全国范围内城乡居民的心血管健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覆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人口。
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情况、生活方式、患病情况、危险因素等。
二、发病率根据调查数据,中国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约为10%,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发病率约为3.6%,高血压和房颤分别约为23.2%和5.0%。
三、死亡率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报告数据,心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34%,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是主要的死因。
四、危险因素该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非可改变危险因素,而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则是可改变的。
此外,家族史、性别、饮食结构等也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五、预防和治疗策略根据报告,中国在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鼓励合理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提高对心血管病的疾病认知和诊断治疗水平,加强心血管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六、结论和展望报道总结指出,中国目前的心血管病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
政府、学术机构、医疗机构以及个人都需要共同合作,制定并实施有力的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策略。
通过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相信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和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在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和应对中国的心血管病情况,中国心血管病学会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
本报告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实地调研,以及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的数据统计,呈现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趋势,旨在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底,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已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增加。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数量最多,已经超过了3亿人。
其次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分别影响了近1亿和6000万人。
此外,报告还揭示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一些新特点。
首先是年轻化趋势,即年轻人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
其次是性别差异,男性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远高于女性。
最后是地理差异,东部地区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些新特点给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应对心血管疾病的挑战,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
首先是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血管健康的认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监测和统计工作,及时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
此外,报告还呼吁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包括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心血管疾病问题。
总之,《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全面梳理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任务愈加艰巨。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和血管发生的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也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及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每年都会发布,这里是2017年报告的概要。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且危险的一种,特点是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冠心病患者数量继续上升,且患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成为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如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
报告强调加强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进行定期体检。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指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和肾脏病变。
报告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中更为严重。
高盐饮食、体重过重、缺乏运动和过度应激等因素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报告指出应加大对高血压的宣传教育和管理,推广健康的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以及采取适当的应激管理措施。
三、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输送足够血液满足人体需要的一种疾病。
报告显示,中国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都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
报告建议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康复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2017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再次提醒我们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和问题的紧迫性。
面对不断增长的患病率和趋年轻化的患者群体,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管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进行定期体检和早期诊断。
通过综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概述:心血管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血管中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卒中等多个类型。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心血管病的现状和趋势,中国心血管病学会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该报告对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
本文对该报告进行了概要的介绍,以期提升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报告首先介绍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
中国是一个心血管病高发国家,每年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全球名列前茅。
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超过2亿人。
其中,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
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已从老年人的专属疾病逐渐向年轻人群扩展,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然后,报告详细分析了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尤其是高盐饮食和高油脂摄入,已经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报告提醒公众要重视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以及戒烟限酒等,有效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报告还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关键,早期发现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报告呼吁加强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治疗方面,报告指出,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在最近几年取得了许多突破,新技术和新药物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然而,报告也强调,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疾病症状,并不能彻底根治心血管疾病,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仍然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首先,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其次,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干预,试图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病风险并尽早采取措施。
2019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参考答案(92分)
2019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答案(92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20/80mmHg以下更受益。
(分)年年年年我的答案:D √答对2.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分)我的答案:C √答对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
(分)A.上海B.北京C.深圳D.杭州、我的答案:B √答对年,Hochreiter&Schmidhuber提出()。
(分)A.反向传播算法B.深度学习C.博弈论D.长短期记忆模型我的答案:D √答对5.最经典的西方健康研究——佛雷明翰研究开始于()。
(分)年年年年我的答案:A √答对6.()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
(分)A.文本识别B.机器翻译C.文本分类D.问答系统我的答案:C √答对—年,Hinton教授小组在ImageNet竞赛中夺冠,降低了几乎()的错误率。
(分)% % % %我的答案:A ×答错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分)A.必然要求B.基础条件C.核心要义D.根本目的我的答案:B √答对9.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规定了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部署和设想。
(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C.《“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的答案:D √答对10.人工智能是()的一个分支,它试图揭示人类智能的实质和真相,并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去赋能机器,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思维、推理、决策和行动。
(分)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语言科学 D.计算机科学我的答案:D √答对11.如果一个人体检时发现乳腺癌1号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推断出()。
内科学(继教)PPT课件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01第一章 总论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尿常规检查 2. 生化、微生物和免疫学检查
(1)体液的微生物培养、血液的抗体检查、体液及细胞的病毒核酸检查; (2)链球菌抗体和炎症反应的血液检查; (3)动脉粥样硬化时可行血液各种脂质检查; (4)血清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 (5)脑钠肽测定。
(四)心血管系统检查
二、诊断
(一)症状 (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四)心血管系统检查
(一)症状
常见症状:呼吸困难、心悸、水肿、胸痛、发绀、咯血、头昏或眩晕、晕厥和抽
搐、上腹胀痛、恶心、呕吐
(二)体征
常见体征有:心界扩大、心脏杂音、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包摩擦音、
心律、脉搏的异常变化、动脉杂音和“ 枪击音”“ 毛细血管搏动”、静脉充盈或 异常搏动、肝大和肝脏搏动、 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两颧呈紫红色、皮肤黏膜瘀 点、Osler 结节、Janeway点、Roth斑、脾大、杵状指(趾)。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7, 32(6):521-530.
一、分 类
(一) 按先天性和后天性分类 (二) 按解剖部位分类 (三) 按病理生理变化分类
(一)按先天性和后天性分类
1. 先天性心血管病 (简称先心病),是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所致 2. 后天性心血管病
(1)动脉粥样硬化 (2)风湿性心脏病 (3)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 (4)感染性心脏病 (5)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6)全身疾病的心脏损害 (7)心脏神经症 (8)其他
(二)按解剖部位分类
1. 心内膜 2. 心肌 3. 心包 4. 血管病 5. 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三)按病理生理变化分类
1. 心力衰竭 2. 休克 3. 冠状循环功能不全 4. 乳头肌功能不全 5. 心律失常 6. 高动力循环状态 7. 心包压塞 8. 其他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引言: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类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心血管健康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极为严峻。
为了解中国心血管健康现状,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本文将对《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进行概要介绍。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发因素的增多,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因此,了解当前的心血管健康现状,分析疾病的流行趋势,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基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和研究数据,采用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搜集相关数据。
研究范围包括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样本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从不同层面全面展示了我国心血管健康现状及相关问题。
三、主要发现:1. 心血管疾病的现状: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且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和中青年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2. 危险因素的变化:报告指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仍然是主要的引发因素。
而近年来,心理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和缺乏锻炼也成为重要的新兴危险因素。
3.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4. 防控策略:报告提出,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筛查和治疗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四、结论与展望:《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心血管健康现状和相关问题的信息。
我们要高度重视心血管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膳食和营养治疗(1)讲义一、心脑血管病概述1.心脑血管病的定义心脑血管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即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导致组织器官发生的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2.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年报道,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亿,即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的构成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心脑血管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的特点。
(1)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卒中,出血、水肿、坏死)和脑缺血(脑梗塞,缺血、坏死)。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告我国现脑卒中患病人数1300万,2015年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3.63/10万,城市为128.23/10万。
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2)心血管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冠脉痉挛、动脉粥样硬化伴血凝块引起的心肌缺氧、坏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概要在2019.4《中国循环杂志》上发布心血管病流行趋势: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是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45亿。
柳叶刀(2017)报告: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中国的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99(275324)/10万,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最高的;日本有着最低的饮食结构造成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糖尿病死亡率。
二、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 高血压中国高血压调查(CHS)于2012 2015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大陆31个省的262个城市和农村抽取451755名≥18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3.2%),男性高于女性(24.5% vs 21.9%),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控制率依然很低(见下图)。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人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在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的内容和结论,以及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长趋势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的数据,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
2015年,全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15.91/10万人,较2014年的300.29/10万人上升了5.19/10万人。
同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
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成年人口的心血管病患病率为23.2%。
第二部分: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 生活方式问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睡眠质量差等。
2.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硬化,心脏负荷增加,血栓形成等问题,进而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3. 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物质浓度过高。
如果高血脂未及时予以控制和治疗,会导致动脉硬化和阻塞,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第三部分:预防心血管病的措施1. 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2. 升级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升级设备,加强日常管理,优化医疗资源分配等都有助于更好地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诊疗和治疗。
3. 发布医学指导通过发布一系列的医学指导方针,推广心血管病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能力。
结语:心血管病是导致全球死亡人数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中国,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发的风险因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旧呈上升趋势。
因此,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保障公众健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显得至关重要。
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进展
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进展尹璐;孙叙敏;陶睿【摘要】中药复方养心定悸胶囊是传承《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炙甘草汤,运用现代医学、药学及药理学等技术研制而成的抗心律失常中药胶囊.炙甘草汤作为中国传承经方的典型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养心定悸胶囊取其精髓,可治疗由阴阳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等,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悸、气短、失眠、乏力等症状.养心定悸胶囊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功效,为中医学指导心律失常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和临床基础.今后,应进一步明确养心定悸胶囊的多种适用证,以拓展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13【总页数】4页(P2670-2673)【关键词】心律失常;养心定悸胶囊;炙甘草汤【作者】尹璐;孙叙敏;陶睿【作者单位】应急总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8;应急总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8;应急总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心律失常是由窦房结激动异常或其激动产生在窦房结之外,以致激动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跳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
它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
由于心律失常可突发而致患者猝死,也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心力衰竭,所以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常与其诱因、病因、演变趋势及血流动力障碍严重程度有关。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指出,2015年农村心脏病的死亡率为144.79/10万,城市心脏病的死亡率136.61/10万,其中每年死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达上万人[2]。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重,心律失常患者从原来的老龄趋于年轻化[3]。
近年来,西药治疗成为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治疗手段[4],但临床可选择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多,且不良反应较大。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是由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协作发布的一份全面报告,专门研究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的流行情况,为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心血管健康研究发展,假设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治疗方法更完善,更切实针对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
《报告》收集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相关的数据,覆盖所有省市和行政区的死亡、发病率、病例数量等数据库,并对全国及其省市区域调查、抽样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反映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绘制出全面完整的心血管疾病地图,并结合心血管健康政策与建议,简要总结全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包括流行病学、靶病因素、穴位治疗、康复训练等领域的政策和科学研究现状,使中国心血管健康政策变得更加全面形象。
此外,《报告》还总结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趋势,为专家、医生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信息,使国家及各区域的健康政策有一个整体认识,有助于把握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的新动态,并采取相应的改革和措施,提高中国心血管健康水平,实现心血管健康全民参与。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心血管病是指发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并在中国造成了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国心里血管病的现状及进步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探究中心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本文将简要概述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心血管病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现状依据报告显示,心血管病在中国已成为主要的疾病肩负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其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高血压也是中国居民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大约有1/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此外,报告还指出,心脏衰竭、脑卒中、心律失常和风湿性心脏病也在中国呈现不同程度的高发态势。
二、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报告指出,中国人群中存在一系列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练习。
过量的饮食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以及长时间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成为导致心血管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吸烟、饮酒、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也是中国居民患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三、心血管病的防治策略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肩负,报告提出了一些防治策略。
起首,加强心血管病的宣扬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心血管病的熟识和预防意识。
其次,改善饮食结构,缩减盐和糖的摄入,增加蔬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同时,乐观推广体育练习,鼓舞每天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
此外,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缩减心血管病的发生。
最后,提高医疗体系的水平,提供更好的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和管理服务。
四、心血管病探究与将来展望报告还强调了心血管病探究的重要性,通过加强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不息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将来,需要进一步深度了解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点,开展多中心临床探究,优化心血管病的防治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1.目前医学上使用的水银柱血压计是在()开始应用于临床的。
(2.0分)A.1872年B.1896年C.1970年D.我的答案:B√答对2.有关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2.0分)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重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C.通用人工智能可解决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当是一种专用的智能系统我的答案:D√答对3.在,国内人工智能公司超过了()家。
(2.0分)A.1000B.1200C.1400D.1500我的答案:D√答对4.()是运用计算机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目的语言)的过程。
(2.0分)A.文本辨认B.机器翻译C.文本分类D.问答系统我的答案:B√答对5.50年前,人工智能之父们说服了每一种人:“()是智能的钥匙。
”(2.0分)A.算法B.逻辑C.经验D.学习我的答案:B√答对6.()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达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
(2.0分)A.深度学习B.机器学习C.人机交互D.智能芯片我的答案:A√答对7.目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
(2.0分)A.6B.7C.8D.9我的答案:B√答对8.()是一种解决时序数据的神经网络,常用于语音辨认、机器翻译等领域。
(2.0分)A.前馈神经网络B.卷积神经网络C.循环神经网络D.对抗神经网络我的答案:C√答对9.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来鉴定孩子与否属于矮小。
如果一种孩子的身高下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小朋友身高的第()百分位数,医学上称之为矮小。
(2.0分)A.1B.2C.3D.4我的答案:C√答对10.,Hinton专家小组在ImageNet竞赛中夺冠,减少了几乎()的错误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李惠君、顾东风、北京安贞医院(吴兆苏)cww123123@ 通讯作者:胡盛寿 Email:shengshouhu@1000-3614(2017)06-0521-1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7.06.001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15(年份)2982962942552622572652212061771741891701741990~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 占首位。
年农村、城市CVD 分别占死因的45.01%42.61%(图4)。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1990~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15(年份)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消化疾病213230234209209184212242255254257252259262265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30027525022520017519951990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15(年份)城市农村213230234209184212242255257262255294296298265262259252257254265221206177174189170174图4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疾病农村城市11.64%8.07%12.06%22.02%45.01%13.16%6.05%11.80%26.44%42.61%中国CDC 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GBD 2013)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各省人口学和流行病学数据[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2017(26)4
【摘要】2017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发布,报告概要刊登于《中国
循环杂志》。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农村为
45.01%,城市为42.61%。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总页数】1页(P277-277)
【关键词】心血管病;中国循环杂志;上升阶段;死亡原因;流行趋势;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死亡构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3
【相关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发布我国心血管病患者2.3亿 [J],
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发布我国心血管病危害继续增加防治形势严峻 [J], 张亮
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发布我国心血管病危害继续增加防治形势严峻 [J],
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发布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J],
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李惠君、顾东风、北京安贞医院(吴兆苏)cww123123@ 通讯作者:胡盛寿 Email:shengshouhu@1000-3614(2017)06-0521-1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7.06.001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15(年份)2982962942552622572652212061771741891701741990~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 占首位。
年农村、城市CVD 分别占死因的45.01%42.61%(图4)。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1990~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15(年份)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消化疾病213230234209209184212242255254257252259262265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30027525022520017519951990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15(年份)城市农村213230234209184212242255257262255294296298265262259252257254265221206177174189170174图4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疾病农村城市11.64%8.07%12.06%22.02%45.01%13.16%6.05%11.80%26.44%42.61%中国CDC 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GBD 2013)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各省人口学和流行病学数据[3]。
1990年,16个省的首要死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或早产并发症,15个省为脑血管疾病。
至2013年,首要死因有27个省是脑血管疾病,5个省是缺血性心脏病(IHD)。
2013年我国年龄标化的CVD 死亡率较1990年降低21%。
脑血管病是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缺血性卒中死亡率上升了28.8%,523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6月 第32卷 第6期(总第228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June,2017,Vol. 32 No.6(Serial No.228)果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16.1%, 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6]。
高血压儿童较血压正常儿童在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并发生心血管重构,患病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儿童的2.1倍和1.5倍。
2.2 吸烟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性一直属于世界上吸烟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男性吸烟率1984年为63%;1996~2010年间均超过50%。
但自1996年以后,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
2002~2010年,标化现在吸烟率年均下降幅度为0.08%[7]。
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性吸烟率仍处于高水平,15岁及以上成人的标化现在吸烟率为27.7%,男性为52.1%,女性为2.7%,与2010年比较变化不大。
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按照2014年底全国人口数据进行推算,5年间现在吸烟者人数增加了1 500万,从2010年的3.01亿增长到2015年的3.16亿。
2015年现在吸卷烟者日平均吸烟15.2支,较2010年增加了1支[7]。
中国青少年吸烟状况:2014年完成的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草使用率为6.9%。
男生(11.2%)高于女生(2.2%);农村(7.8%)高于城市(4.8%)。
在现在吸烟者中,尝试过戒烟的比例为71.8%。
据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调查结果,2010年在所有非吸烟者中二手烟的暴露比例为72.4%,估计有7.38亿不吸烟的中国人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但与2010年相比,2015年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
1996年以来,中国15岁以上人群的戒烟率略有上升,从1996年的9.4%上升至2010年的16.9%。
2010年中国城市人群戒烟研究显示,城市15岁及以上人群的戒烟率和考虑戒烟率为10.1%和45.5%。
2015年时,在所有曾经和现在吸烟者中,18.7%的吸烟者处于不吸烟的状态。
吸烟归因疾病负担: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4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性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归因于吸烟的疾病负担。
结果显示,2010年归因于吸烟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3000万人年,占总负担的9.5%,男性归因于吸烟的疾病负担主要来自主动吸烟,其DALY为2119万人年,占吸烟行为的93.3%;而女性DALY为223万人年,30.3%是来自于被动吸烟。
与1990年相比,2010年男性归因于吸烟的疾病负担DALY增加了27.1%,虽然被动吸烟所致的DALY下降了61.2%,但主动吸烟所致的DALY未减反而增加了51.8%;而女性归因于吸烟的DALY 下降了30.2%。
研究说明中国归因于吸烟这一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较重,且在男性中增长迅速[8]。
2.3 血脂异常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报告了中国31省(市、自治区)≥18岁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2002年明显增高。
TC水平男性为 4.06 mmol/L,女性为4.03 mmol/L;TG水平男性为1.45 mmol/L,女性为1.21 mmol/L[9]。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研究,TC升高(TC≥6.22 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3.2%, TG升高(TG≥2.26 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13.8%,女性为8.6%。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TC升高(TC≥6.22 mmol/ L)的患病率男性为4.7%,女性为5.1%;TG升高(TG≥2.26 mmol/L)的患病率男性为16.7%,女性为9.8%,均较2010年显著升高,且均为城市高于农村[1]。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3~17.9岁)TC升高(TC≥220 mg/dl 或5.72 mmol/L)的患病率为0.8%(城市1.4%,农村0.6%);TG升高(TG≥150 mg/dl或1.70 mmol/L)的患病率为2.8%(城市2.5%,农村2.9%)。
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研究[10]调查了20岁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TC≥6.22 mmol/L者男、女的患病率分别为8.7%和9.3%,知晓率分别为27.6%和20.7%,治疗率分别为21.4%和14.0%,控制率分别为18.3%和11.2%,治疗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8.4%。
2011年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管理和胆固醇达标情况调查显示,39%的血脂异常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其中大多数使用他汀类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为25.8%,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者达标率分别为19.9%和21.1%。
2012年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China),住院患者的他汀治疗率为88.9%。
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38.5%未达到LDL-C目标值,且心血管病危524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6月 第32卷 第6期(总第228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June,2017,Vol. 32 No.6(Serial No.228)险分层较高组不达标率较高[11]。
2.4 糖尿病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9月发表的2010年中国慢性病调查数据[12],根据既往诊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如果同时参考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则糖尿病患病率为11.6%。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
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年龄小于60岁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女性高于男性。
糖尿病患病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超重肥胖而增加。
糖尿病防治:我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世界上开展最早、历时最长的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研究[13]。
大庆糖尿病研究20年跟踪随访的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组在积极干预的6年期间,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在20年的随访中,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43%,干预组发生糖尿病比对照组平均晚3.6年,生活方式干预还使严重的视网膜病变风险下降47%。
6年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了23年间CVD死亡率,CVD死亡降低41%,全因死亡降低29%,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45%。
大庆糖尿病研究比较了新诊断糖尿病患者(NDM)和糖耐量正常人群的CVD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
在23年随访期间,56.5%的NDM和20.3%的糖耐量正常者死亡。
CV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有47.5%的男性和49.7%的女性死于CVD,且其中大约一半的死亡是由卒中所致。
NDM的全因死亡率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倍,NDM男、女的CVD 死亡风险分别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5倍和6.9倍。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以5%~10%的速度发展为糖尿病。
我国目前糖尿病前期者至少有1.48亿。
糖耐量减低(IGT)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44.44%及20.00%)均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29.59%及7.52%)。
但IGT者数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IGT干预组为37.84%及12.53%)[14]。
3B研究入选了104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 817例,调查显示72.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只有5.6%[15]。
2.5 超重/肥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7.3%和4.8%;2012年农村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虽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
在我国九个省市人群进行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对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了长期监测,近20年来多次横断面调查(每次调查均超过5千人)资料显示,人群超重、肥胖率呈持续的上升趋势,2011年2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标化超重+肥胖率(BMI≥24.0 kg/m2)达到42.3%,中心性肥胖率(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达到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