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逻辑关系

合集下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

该专业以“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创特色”为办学理念。

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养成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解决信息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等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素质较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联系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和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桥梁。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科技、教育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从事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也可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还可进一步攻读数学类、计算机及其应用类、金融以及经济管理类等方向的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渗透而成的数学类理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数值分析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并具备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值和统计分析能力。

三、毕业要求1.知识与技能: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技能进行算法设计和数值分析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和自然科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通过数学类专业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多门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

这些课程为其他各个方向的课程提供了基础支撑。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需要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才能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通信的原理。

二、编程语言与算法课程的关系编程语言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习编程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编程技能,而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编程语言课程通常会涉及到算法的实现和应用,而算法课程则需要学生通过编程语言来实现和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三、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课程的关系数据库和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两门重要课程。

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组织、存储和操作的方法,而数据库则是实现数据管理和查询的系统。

学习数据结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方式,而数据库课程则会涉及到数据结构的应用和实现。

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课程的关系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前沿领域。

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课程需要掌握数学、统计学和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这些课程也会涉及到数据结构、算法和数据库等基础知识的应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也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和应用。

五、网络与安全课程的关系网络和安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两个重要方向。

网络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而安全课程则关注网络安全的保护和防范。

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学习网络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威胁和攻防技术,而安全课程则需要学生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通信机制。

六、操作系统与软件工程课程的关系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两个重要课程。

操作系统课程主要关注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调度,而软件工程课程则关注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应用数学
《高等代数(下)》、《MATLAB 及应用》。
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具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先修 软件与信息处理
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
让学生运用此语言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图像、实现算法等,并
应用在工程计算、控制设计、图像处理、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上)》、《数学分析(中)》、《数学分析(下)》、
应用数学
学分析(上)》、《数学分析(中)》、《数学分析(下)》、《高等代数(上)》、
《高等代数(下)》。
使学生掌握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掌握研究随机现象的方法,并能利用
所掌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数理统计》课程打 下坚实的基础。先修课程:《数学分析(上)》、《数学分析(中)》、《数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
《高等代数(上)》、《高等代数(下)》。
信息与编码理论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
金融投资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学习该课程既掌握数学理论又具备算 软件与信息处理
法的开发能力。先修课程为:《概率论 I》、《数理统计》、《数值分析》、
《高等代数(上)》、《高等代数(下)》等课程。
技术,建立问题模型、设计求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形式化、模型 软件与信息处理
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先修课程:《离散数学》、《C 语
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目的让学生得到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及创 新的能力的锻炼,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查到并学会所想应用的知识
体育 计算机科学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 软件与信息处理
大学物理 应用数学
体育教学部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逻辑关系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逻辑关系研究
主 要 的实践 能力 培养 目标 .
收 稿 向课均 为选 修课 ,同学们 可 以 自 由选 课 , 细分 方 向.这样 产生 了两 个 问 题 , 是 不 一
当选 修数 学 类 高 级 课 程 时 ,尽 管 学 科 基 础 不 成 问 题 , 与 数学类 专业 无 法 区分 ;二 是 如果 选 修 其 它 但 类 专业课 程 , 专业 基 础 又 没有 保 证 ,方 向课程 成 了 空 中楼 阁 ,造成 了教 师授 课 困难 、 生 接 受 困难 的 学 双难 局 面.而且在 原课 程设 置 中很少 有体 现学 生 动
教 育 、 业方 向教 育 三 大模 块 ( 图 1 ,在 专 业 基 专 如 )
专业 的生存和发展 , 各高校纷纷结合 自身实际体现 着 各 自办学 优势 和特 色 … .
1 我 校 此 专 业 的定 位 与 办学 指 导 思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集数学基础 、 信息 科学 、 算 科学 与计 算机 软件 应 用 为一 体 的宽 口径 计 本科 专业 _.结合 我 校 自身 实 际 ,基 于 “ 1 ” 才 2 J 21 人
础教育模块 中侧重于传统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 而 在 专业 方 向教 育模 块 中则 不仅 涵盖 了数 学专业 的高
级 课程 而且 还包 含有 信息 处理 、算法 分 析及 计 算 机
应 用方 面 的专业 课程 .
I业 向 育 专 方 教 模块I
— — — — — —
三 二歹 = == — — —~ -
图 1 最 初 课 程体 系 结构 图
础不 可 削 弱 ;同时 结 合 信 息 技 术 与 计 算 技 术 的 实 际 ,计算 机应 用 能力 也必 须 加 强 L .为 了有 别 于传 3 J 统 的数 学 或计 算机应 用 专业 ,在人 才 培 养上 既要 将 两者 有机 地结 合起 来 ,又要 突 出本 专业 的特 点 ,因 而在 专业 设 置 上 以 计算 数 学 和 信 息 科 学 作 为 侧 重 点 , 应 用方 向上 以编 程计 算 或 图像 信息 处 理作 为 在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6条逻辑主线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6条逻辑主线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6条逻辑主线
1. 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条主线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编程语言和算法:这条主线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编程语言和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网络与信息安全:这条主线主要涉及网络技术、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认识和保护能力。

4. 数据库与数据管理:这条主线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掌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这条主线主要涉及软件开发的流程与方法、软件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

6.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这条主线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1引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调整、缩减专业时,在原计算数学与应用软件专业的基础上,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数学类专业。

2003年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规定了该专业的教学规范。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就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素质要素以及课程设置与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等方而,从理论上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多方位思考,探讨了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实践与探索,为其他院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推动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012年,教育部在总结十余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等进行了新的阐释,规定了该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提供了三个层次意义上的核心课程示例规范课程设置.强调了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与实验是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部分。

这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新审视和分析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地方高校本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从分析新的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要求出发,结合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思路和方法,以供同行参考,希望对地方院校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明确指出,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及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及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并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_教学大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_教学大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_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专业性质、学科发展动态以及学习和就业方向等而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了解和适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指导。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水平。

2.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学科发展动态等,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3.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技术要求,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和研究领域。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

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学术规范。

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方向。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讲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等。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实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相关内容。

3.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前沿研究和最新进展。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职业发展规划等。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考查。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整体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当前情况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知识体系过于单一、课程设置较为僵化等。

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首先,应该完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涉及面较广,应该将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

我们可以从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电子学、通信技术等多个角度出发,将各学科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形成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知识体系。

其次,应该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当前的问题在于,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整。

可以在通信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向上增加相关的课程。

同时,也可以设置基础课程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引入跨学科的课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融合了多个学科,因此,应该引入相关的跨学科课程。

例如,应用数学、材料学等。

这些跨学科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的知识。

最后,应该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

要想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需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综上所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改革应该从知识体系、课程设置、跨学科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完善,从而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基础和信息处理能力、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课程构成,主要围绕着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的构建以及信息处理的方法展开。

1.课程设置的重构随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将会涉及到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例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因此需要重新设计新的课程模块,更好地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2.跨学科课程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强的学科交叉素养,引入必要的跨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实践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因此需要注重实践教育,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开展实训教学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强的教学环节。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激励学生创新思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宽泛的思维体验,开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寻找创新方案,在探究可能的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四、总结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专业,需要不断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我们需要重构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育和激励学生创新思维,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课程体 系设置的思路
在 课 程 设 置 上 , 除 了 伞 校 统 一 的 政 治 理 论 课 、 英 语 、 体
算科学 的基本理 论 ;一 方面要求 学生 能熟练使用 计算机 ,
具有基 本 的算 法分析 、设计能 力和较强 的编程 能力;更重 要 的是要求学 生了解某 个应用领域 有关 知识 ,能运用所学 的理论 、方法 和技能解 决科研和 生产 中的实际课题 。我 院 于2 0 年 设置 了信 息与计算 科学专业 ,并 制定 了一整 套教 02
关键词 :信 息与计算科 学;课 程体 系;应 用型人 才培 养
信息 与计算科 学专业 是以信 息科 学和信 息处 理与 工程 计算 为背景 , 由信息科 学 、计 算科学 、运筹学 与控制科 学 等学科 交叉渗透 而形成 的一个数 学学科 专业 。该 专业一方 面要求 学生具有 扎实 的数学物理基 础 ,掌握信息 科学和计
1 信 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为 了体现我校 信息与计算 科学专业 的应用 型人才的培 养 ,本专业 的专业 定位 是 :实现 一个 目标培养应 用理科 人 才 ,打好两 大基础数 学知识基础 、程序 设计基础 ,培养三 种能 力数学建 模能力 、算法设 计与分析 能力 、软 件应用 与 开发 能力 ,掌 握四种 技术科学 与工程计 算技术 、数据统 计 与分析 技术 、信息安全 技术 、多媒体 处理技术 。通过对 兄 弟院校 的调研 ,对信 息与计算 科学专业 应用型 人才的素质
应新 世 纪社 会需 要 的应 用 型人 才 ,并 在 “ 基础 、宽 口 强
径 、重 实 践 、有侧 重 、创 特色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指 导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讨

人才 培养 目标 、 学 内容 、 程 设 置 等 尚缺 乏 认 识 。 教 课 加之 受师 资力量 、 办学 条 件 、 材 等 多 因 素 的影 响 , 教

状 与专业 建设 相 关 问题 的调 查 报 告 》 以下 简 称 调 (
查报 告 ) 所 指 出 的 : 中 “由于 新 的 专 业 规 范 尚未 颁 布 , 开 办这一 专业 的相 当 多数 院校 属 首 次开 办 数 且
20 0 4年学 校 启 动 了新 一 轮 的课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内容改 革 。在此之 前 , 育 部数 学 与 统计 学 教 学 指 教
用性 强 的特 点没 有充 分体现 出来 。尽 管存 在诸 多 问 题 , 它奠定 了信 息 与计 算 科 学专 业 课 程设 置 的基 但 础 : 息与计 算科 学 专业 是 以信息 技 术 与计 算 技 术 信 的数 学基础 为研 究对 象 的理科 类 专 业 , 程 设 置 应 课 围绕 “ 既能体 现学 科 前沿 , 又能体 现 本 校特 色 , 既能 符合 本校教 师专 长 , 能保 证 所培 养 的学 生适 应 社 又
表 2 20 04级信 息 与 计算 科 学 专 业 指导 性教 学计 划 简 表
学 科 基 础
物 理 方 程 、 字 信 号 处 理 、 学 建 模 、 算 机 网 络 、 用 泛 函 分 析 、 息 与 数 数 计 应 信
课 专向燕程计学方囊 、:, 行 业 对序 数算 方面象 …… L: 向 术 计向 设 =
范要 求 又符 合 实 际 的 具 有 本校 特 色 的 专 业课 程 体 系。
关键 词 : 信 息 与 计 算 科 学 专 业 ; 程 体 系 ; 学规 范 课 教
中 图分 类号 : G 4 . 62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4 4 ( 0 2 0 — 0 5 —0 08 4 4 2 1 ) 3 13 3

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17
(5)计算机组成原理
以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为出发点,介绍 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剖析计算 机的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 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相互关系。先修 课程: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
18
(6)操作系统
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操作 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概述,互斥性和同步性 ,处理器实现,调度算法,存储管理,设 备管理和文件系统。先修课程:算法与数 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基础。
21
(9)计算机网络
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 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和协议、计算机网 络的主要应用协议;同时介绍计算机网络 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知识,使学生对数据通 信和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理解。先修课 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
30年代前期,K.哥德尔和S.C.克林尼等人创立了递归函 数论,将数论函数的算法可计算性刻划为递归性。
30年代中期,A.M.图灵和E.L.波斯特彼此独立地提出了 理想计算机的概念,将问题的算法可解性刻划为在具有 严格定义的理想计算机上的可解性。
30年代发展起来的算法理论,对在40年代后期出现的 存储程序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有影响的。图灵提出的 理想计算机(称为图灵机)中的一种通用机就是存储程 序型的。
16
(4)算法与数据结构
介绍常用的数据表示和处理技术,包括顺序存 储和链接存储的线性表、栈和队列的表示和操 作;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插入排序、选择 排序、快速排序等常见的内部排序方法;顺序 存储的数组的地址计算方法;树的存储结构、 遍历和线性表示;二叉树的遍历、存储和查找 ;穿线树和穿线排序;查找树、平衡树、 Huffman算法、B树等常见树的表示和有关算法 ;图的表示、遍历及应用。先修课程:高级语 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整合。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它们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应该成为课程设置的重要方向。

可以开设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将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相关课程整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灵活应用技术的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项目的开展。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开发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等实践性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的引导。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增设相关的人工智能课程,培养学生在这一新兴领域中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点,例如数学、物理、经济等。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发挥跨学科的优势,开设相关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需要以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整合,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项目的开展,注重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的引导,注重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只有不断更新和改革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070102)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070102)培养方案

数学模型、多媒体技术、专业英语和文献检 索、Java 程序设计、JSP 程序设计等
毕业实习、毕业 设计、各类竞赛 等
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础理论与 技术知识,受到系统的数学实验技能、 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计算方法的训 练;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 势
学科概论、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图形 学、数学软件、数理方程、信息论、最优化 方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与 SAS、软件工 程、时间序列及谱分析、矩阵论等
认识实习、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等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
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
课程设计、毕业 设计等
了解职业和行业的设计、研究与开发 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 法规,能正确认识信息与计算科学对 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数学模型、数学软件、学科概论、软件工程、
管理学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认识实习、专业 实习等
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
具有综合运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 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应用数 学方向的基本能力;具备对工程领域 中的数据挖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数学模型、Java 程序设计、JSP 程序设计、 数学软件、软件工程、管理学概论、数据分 析与 SAS 等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应对挫 折的精神品质,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和 较强的人文素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 班导师、心理健
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康咨询、各类文
经济管理基础
体活动、学术活
动、社会实践活 体育选项课、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素 动等 质教育选修课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一直都是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它的发展需要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革,以满足人才市场对该专业新能力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伴随着这种关注也有对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已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注重实践与应用,更注重能力培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需要面对未来的需求,也就是说,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

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主,结合社会需求以及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技能和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改进,增加更多实践性的课程,引导学生更加贴近社会,更容易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

应该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一个整体,建立良好的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分配课程内容,让不同的课程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协调,而且可以增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性,达到知识的复盘和凝练。

我们还应该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适当调整,例如对编程、数据库、算法等方面的课程,技术上应该随时追踪新技术,时刻更新课程内容。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互动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课程教学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用的训练是关键。

为了培养实际能力,我们需要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实际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解决方案,并促进交流和合作。

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覆盖,而且开展项目式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建立真实的场景和实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

信息与科学计算专业的计算类课程体系探讨

信息与科学计算专业的计算类课程体系探讨
因此在 专 业 建设 和 学 生 培 养 过 程 中 出现 如 下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面 , 程 中没 有 突 出实 践环 节 的学 习 , 课 以至于 学生对 该 门课 程 的学 习 到底产 生有 什 么用 和怎 么去 用 的疑 问 。另 外 , 学生 选课 的时候 , 每 一 门专 业课 程 的 在 对

() 3 课程体系设 置需要进一步改进 , 对学生的 专业 课程 指导 的 力 度不 够 。 最 明显 的现 象 就 是 , 老 师经常都被学生直接 问到 , 这个 专业到底是做什 “ 么 的? ,从 这 个 专 业 毕 业 后 , 去 能 够 做 什 么 工 ”“ 出 作? 等这些和学 生利益 密切相关 的 问题。以 20 ” 05 级 的信 息与计 算科 学专 业培 养方 案 中 的科 学计算 方
所 学 的方 法 和技 能解决 实 际 问题 。
学工作 , 随着专业 的开办 , 仅有少部分的老师转 向专 业课程 的教学 , 但也 同时承担着原公共基础课的教 学 工作 。所 以 , 由于科 研 和教学 的压力 , 承担 专业课
程 的 老师也 缺 乏精力 去进 一步 钻研 专业课 程 。科研 方 面 , 只有 少数 老 师 的 科 研 方 向是 和该 专 业 密切 也 相 关 的 , 得 老 师不 能 把 学 科 前 沿渗 透 到专 业课 这使 程 的 教学 中 , 接影 响 了专业课 程 教学 的效 果 。 直
是 比较 模糊 , 以至于 该 专 业 的学 生 对 专 业 的认 识 也

片茫 然 , 至 出现 了不少 学生 要求 转专 业 的现象 。 甚 () 2 专业 课 程 的 师 资 缺 乏 , 业 实验 室建 设 亟 专
待 加 强 。大 部分 老师 以前 都是从 事 公共基 础课 的教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逻辑关系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逻辑关系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逻辑关系研究武瑞婵【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11【摘要】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in this paper is the speciality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entation and guiding ideology of this major based on "211" model,and emphasizes the difference of course systems,and displayed the logical relations by directed graphics.Atlast,some advice about building this major is given.%本文主要以湖北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于"211"模式的专业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着重介绍了该专业原课程体系与现有课程体系的差异,并以有向图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出了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最后对该专业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总页数】3页(P65-67)【作者】武瑞婵【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41【相关文献】1.基于校企合作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J], 骆焦煌2.“双证共融”培养模式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J], 武瑞婵;方磊;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J], 刘艳芹;徐凤生;孔淑霞4.新工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J], 徐立祥; 檀明; 余海峰; 王晓峰5.新工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J], 徐立祥; 檀明; 余海峰; 王晓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校此专业的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集数学基础、信息 科学、计算科学与计算机软件应用为一体的宽口径 本科专业[2]. 结合我校自身实际,基于“211”人才 培养模式,在专业定位上我们主要强调数学基础和 基本的信息分析及编程能力,培养具有基本算法设 计和基本编程计算能力,或具有较强信息分析能力 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 1998 年颁布的 新专业目录中被列为数学类专业的一个新型专业, 这一专业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使传统的数学专业在新 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有一 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由于对该专业的内涵、 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没有统一的 认识和固定的模式,因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 问题成为了各高校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该 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体现 着各自办学优势和特色[1].
2012 年 11 月 第 31 卷 第 11 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12 Vol. 31 No.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逻辑关系研究
武瑞婵
( 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湖北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于“211”模
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 含了三大数学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和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 并且增加了这些基础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保 证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则体现了本专 业的专业特 点,主 要 包 括 信 息 论 基 础、数 据 结 构、 离散数学、算法分析与设计、数值计算方法、应用 数理统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课程,使专业基 础平台得以构建,同时为后续方向课程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本方案中的专业方向课程按照计算数学和 信息科学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设置,分别包含 了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不同 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了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结 构,使学生在选定的专业方向上能接受到全面、合 理、系统的 专 业 培 养,切 实 实 现“以 人 为 本 ”的 目 标,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新 课程体系逻辑关系如图 3. 图中Ⅰ、Ⅱ、Ⅲ、Ⅳ仅表 示对应类别课程大致的修习学年,而不是指固定的 学年,因为有些课程可能会穿插进行. 通选和自修 分别表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自主修习课程,指这 些学分的修习按所选课程的开课学期而定,也可能 是课外或假期完成,不固定在某一学期.
式有课程体系的差异,并以有向图的方式直
观地显示出了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最后对该专业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 N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4970( 2012) 11 - 0065 - 03
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保障. 本
专业的学生除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外, 还应具有专业基础知识( 数学理论知识、计算机基 础知识、算法分析或信息处理基础等) 以及数学建 模、软件设 计 等 方 面 的 知 识; 同 时 应 具 备 数 学 建 模、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图像信息处理和 基本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图 2 修订后的课程体系结构图
3 新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逻辑关系
本方案基于“2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制定. 所 谓“21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约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进行基础教育,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 再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和创新教 育. 本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按照“加强基础、精炼专 业、突出应用、提升素质”的原则确定,分为通识教 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两大课程平台. 其中通识教 育课程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 课程和自主修习课程这三大课程模块; 专业教育课 程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 向课程这三大课程模块.
图 1 最初课程体系结构图
所有的专业方向课均为选修课,同学们可以自 由选课,不细分方向. 这样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 当选修数 学 类 高 级 课 程 时,尽 管 学 科 基 础 不 成 问 题,但与数学类专业无法区分; 二是如果选修其它 类专业课程,专业基础又没有保证,方向课程成了 空中楼阁,造成了教师授课困难、学生接受困难的 双难局面. 而且在原课程设置中很少有体现学生动
收稿日期: 2012 - 05 - 21 作者简介: 武瑞婵( 1978 - ) ,女,山西昔阳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 复杂理论与并行计算.
·66·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11 期
手能力的课程,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 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课程设置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观,将最初的三大 模块增加为四大模块,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实践与创 新教育模块( 如图 2) ,将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 重要的教育环节,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内容成为 了提升动手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学分要求上也突出 了对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是,修订后的课程 设置仍然不能摆脱原有困境,在专业基础教育和专 业方向教育模块上依然存在原有问题.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作为数学类专业,数学基 础不可削弱; 同时结合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实 际,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必须加强[3]. 为了有别于传 统的数学或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将 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要突出本专业的特点,因 而在专业设置上以计算数学和信息科学作为侧重 点,在应用方向上以编程计算或图像信息处理作为 主要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通识教育课程是所有人才培养的必备基础. 在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主要包含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大学体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计算机基 础系列课程和军事理论与训练、职业规划与就业指 导课程等五大部分; 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要求学 生必须修读非本院、本学科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程,信息与 计 算 科 学 专 业 学 生 建 议 修 读 文 学、艺 术、法学、经济学等课程; 自主修习课程是指课外 实践与创新活动,在修读学位期间要求学生必须修 满 10 个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参与文体活 动、考取各类技能资格证书、进行科研与发明、参 与科技文化与公益活动、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获得
2 我校此专业原课程体系结构
在近十年的专业建设中,该专业经过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从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 师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课程设 置上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和修订,使学生所拥有的知 识结构更趋合理,能力培养更具有科学性[4 - 6].
最初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 教育、专业方向教育三大模块( 如图 1) ,在专业基 础教育模块中侧重于传统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而 在专业方向教育模块中则不仅涵盖了数学专业的高 级课程而且还包含有信息处理、算法分析及计算机 应用方面的专业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