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传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秉承传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秉承传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秉承传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传统文化是中国生存发展的精神底蕴,它存活在中国人的心中,存活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言行里,存活在人们的精神信念和价值观念中。如果把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发展,就可能适应、甚至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学校是文化教育的存在,文化才是真正的学校。学校拥有了一种好的文化,就拥有了一种无可比拟的凝聚力、向心力,即“文化立校”。“文化立校”既有教育和哲学的结合,又有教育与政治、经济融合互动的思考。这种学校文化将发挥“灵魂”的作用,统领着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生成与进步,而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又以反作用促进着学校文化的生成,并以此推动着学校文化的方向,影响着育人取向及文化品牌的树立,从而使受教育者对学校文化所树立的理念产生终生不渝的追求。

一、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反思并更新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文化立校的目标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意识,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的中心意识,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模式。

(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1.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文化

建设的各种制约机制、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人在制度体系中的主体性,人在学校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实现以人为本。

2.和谐校园的文化理念。从师生个人自身和谐、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与建筑环境、生态环境和畅共生,促进师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张扬学校个性,在学校创新上求发展,在学校特色上做文章,从而积淀成学校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二)学校物态文化建设

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文化,在现代化的校园中营造书香氛围、儒雅氛围、诗意氛围,使学校形成宽松、清新、具有人文关怀并体现现代文明的学校文化,把文化立校作为学校的治校方略。

(三)学校虚拟文化建设

利用校园网络的栏目设置、排版及图案,展示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风貌,展示学校的文化特色。

(四)学校课堂文化建设

恪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推动新课堂建设,积极创建情境课堂、问题课堂、互动课堂、有效课堂。

二、教师文化建设

在校园发扬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关怀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创新的教学氛围;建立宽松、清新、有人情味的学校文化,把培养人性和谐、内涵丰富、道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化人”作为教学的最高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

(一)成立以学院为基地的教师培训中心

1.依托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名师、名家,紧密结合学校文化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文化理念、教学研究活动,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提倡互动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鼓励教师由人师到名师,把学习当成一种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在终身学习中终身成长。学校课堂文化实现从“机械型教学”向“生活型教学”的转变,创建有效课堂。

3.各教研系部针对学期热点问题、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确立研究主题,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形成良好有序的研讨氛围。

4.从构建学习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通过课堂文化,教研文化,让教改的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借助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能力;积极发挥名师效应,开设名师工作室,放大教授和市县骨干教师效应,为教师的深度成长搭建平台。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展网络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利用“班主任讲坛”、“教

师讲坛”“名师讲坛”等形式,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强化师德修养培训、班主任拓展培训、新进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学科研修培训、教育艺术培训等活动,努力培养一批特长教师。

(三)开展各种活动

1.开展教师的网上活动,设置“教师风采”、“教师博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设网络论坛,营造自由宽松的交流空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

2.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如教工摄影比赛、征文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增强学校凝聚力。

三、学生文化建设

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意识到一种科学与人文气息,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以和谐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1. 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把对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的认同并

进而发挥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作为学生文化建设的核

心内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倡导文化育人。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以先进的文化、高雅的文化引领学生的成长。塑造学生的健康人

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教育学生,让学生拥有风度翩翩的儒雅之气,文质彬彬的绅士魅力。

3.整体优化养成教育。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探索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方法与手段;鼓励、支持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形成个性,发展特长。

4.特色课延伸文化的研究。围绕一定的教育文化主题,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文化资源,形成以文化节、读书节等为内容的特色课延伸文化序列。

学校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精神的融合体。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它可以引领学校的发展,可以塑造学生人格,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科研发展,服务社会,它可以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立校,以学生文化建设为中心,以教师文化建设为助力,以课堂文化建设为主渠道,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根本,弘扬正能量,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我市“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医药、旅游名城”服好务。

2021年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 副组长黄建新 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 益源寻辉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最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阅读的兴趣。2.通过初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养成勤读、善思的读书习惯。3.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4.初步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每天早晨,我们都在读哪本书呀?有什么感受? 师:读书讲究方法,有了方法的指导做什么都事半功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类书的方法。 拿到新书时,我们该怎么去读呢?(看封面、前言后序、目录……) 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读本》。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1)共有几个单元?你已经读了几个单元?你有什么感受? 这本书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经典启蒙、古诗诵读、古文今读、品味汉字、中华名人、民间传说、传统艺术、民族体育等,每一个单元都由经典名段、精彩的故事等内容组成。 2.初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读了这些目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啊,这些内容有的是反映治国齐家的经典诗文,有的是寄托情怀的诗歌,有的是耐人寻味的成语故事,还有介绍汉字与人生、姓氏、家庭和朝代关系的。这些都是我国几千年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传统的瑰宝,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朗读、理解、感悟。 1.(板书“大学”)谁能说说对“大学”的认识? 2.是啊,在我们看来,大学是每一位同学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大学生活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那么,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大学”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简介《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书首篇就节选了《大学》的重要语段,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二、朗读经典名句,渗透阅读方法 1.名句示例,初步学会阅读古文。 出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2)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好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点 科右前旗古迹小学梁凤玉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是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可值得我们传承、借鉴的。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无价之宝,是我们民族聚凝力和生命力之所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定制不应单单根据高考提供的定单而制定,应该是有选择性和代表性的。小学生对世界、价值的认识,不仅是现代的、西方的、世界的,更应该是历史的、东方的、民族的。学生在学校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由于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们重视应试知识课程的学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已无暇顾及。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有 着许许多多言简意赅,充满哲理的名言警示语,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华民族技艺的宝库中,更有数不清的瑰宝。上学时期是精力最旺盛、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要求学生人人积极参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习染,使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将使每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深了解,从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将随其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慢慢理解消化,无疑将对学生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重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影响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小学生道德形成的作用,极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品德塑造的社会环境。如今小

小学生传统文化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该课题研究以培养“融汇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该课题自06年申报省“十一五”研究课题至今~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主要工作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07年3月开题会后~学校组建了三级课题组~校长任课题组长~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下设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三个子课题~方法途径组又设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和环境建设等三级课题。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实验的高效运行。 ,一,筛选了适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和学习研讨~使实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教育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仍然没有失去其价值。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非常必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美德,提高思想文化素质。 但是,当前小学教育在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在此探讨小学教育和传统文化二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增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实践受到市场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尤其体现在初级教育中。 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少,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被忽视,许多年轻的一代已经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认知,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新一代人才的培养。 因此,我国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向他们渗透我国优秀的思想和传统,使自古以来就滋养我国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并继续发挥其永恒的价值,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小学教育能够具有更加科学明确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潮和现代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国小学教

育存在着发展目标不明确,教育适应性不强的问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众多的优秀美德,育人是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核心要求。 在小学教育中增强美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我国教师在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尤其对于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来说,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提供科学的育人目标和培养路线,使小学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都能够围绕科学的目标来进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 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他们求知欲很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我国的教育现实往往并不能满足他们探索事物的心理需求。 最后,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的提高。 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思想,我国自古奉行知书达理冶的教育理念,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他们学习我国传统礼仪,提高人文素养,帮助改善日常行为和习惯。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非常信任教师,在他们心中教师是无可超越的权威,这有利于教师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各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礼县雷坝中学王小亮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一课题,在我校开展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实验教师在课题组的正确指导下,井然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与同事分享成果的共时,也对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故在此谈谈我粗浅的两点认识。 一、传统文化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教师对此的认识不同,在教学中很难得到体现。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呢?我通过实践、探索、反思,得出三点结论。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则认真思考、慎重安排,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感悟道理,陶冶情操;如果没有遇到,则在辅导时间延伸、拓展、参透,让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在学生作业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尽量体验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利用自习时间,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专题活动,如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等,使学生感悟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而且还有德育教育。智力教育其实很简单,而难的则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原因很简单,智力的开发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可以学习知识,开发智育。但德育却不行,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引导不好,则毁的不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不同家庭的几代人。 怎样才能德育教育有所成效呢? 我认为,如果能巧妙的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传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可以多向他们讲一讲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等优秀的领导者;如果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可以向他们说一说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如果要教育教学热爱祖国,那么可以向他们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等等。所以,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传统文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用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极大的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数学课堂教学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二)各阶段具体安排和计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低年级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中高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

2、校本课程开发: 2018年9月以前完成《经亦求精》校本课程的印制工作。 3、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9月以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9月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 5、学科渗透:2018年9月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2018年9月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建特色学校备课讲稿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创建特色学校 -----薛城区沙沟镇小营小学特色创建的构思与实施一、创建认识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又往往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和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心性、培养情操是大有益处的。学习健康向上的古诗文,不仅能够增进个人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格的境界。 二、特色创建背景 1.顺应"以德治国"方略,复兴中华文化 2011年9月,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深刻阐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这精辟地点明了“以德治国”的深层内涵,可以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神理念和重要的行动指南。 2、深化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养 由于近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变革,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度被打入了冷宫。中华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最终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这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命脉,真可谓是“诗文扫地”了。 3、部分师生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文,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小营小学部分教师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但大量阅读钻研这些经典文化,而且常常以自己深厚扎实的文化素养感染学生。4.切实改变学校面临的办学困境 小营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设施也较落后陈旧。由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社会文化背景相对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城镇学校有一定的差距,许多有条件的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往城镇小学就读。对此,学校领导虽有志而苦于无良策。就在这时,传来了有关“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佳音,学校领导班子看到了希望,觉得这是改变小营小学薄弱面貌的一个良机,于是决定以开展古诗文诵读为抓手,为孩子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进而探索提升农村薄弱小学办学质量的途径,创出学校特色。 三、创特策略 2011年初,小营小学提出了“融人文教育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的创特理念,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并制订明确的创特计划,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此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创建领导小组,以古诗文课题组为研究小组,由教导处牵头,联系学科组,具体研究操作方略。

家庭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3682272.html, 家庭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自龙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在学校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有效途径和目的。良好的家教家风家训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传承良好家教家风家训教育,是体现时代精神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家教家风家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校有效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 一、在学校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开展家教家风家训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挖掘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道德体系的部分,充分发挥传统家教家风家训中的德育功能,以学校教育体系为依托,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现代基本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国内外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家教家风家训教育源远流长,国内学者对家教家风家训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21 世纪以来,在家风家训传承历史的研究方面,代表论著有曾凡贞的《论中国传统家训的起源、特征及其现代意义》(2004);徐少锦、陈延斌编著的《中国家训史》(2011)等。自2014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节目播出后,学术界对于家风家训的研究更是形成了一股热潮。但是,从中国教育的现状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而我们教育“综合失衡”问题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因此,通过家校互动开展家教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研究,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国外研究现状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案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徐寨镇明德小学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蒙书诵读、诗歌诵读、经典语段、名人长廊、名胜佳境、民族文化艺术等。对少年儿童人格的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看视频,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课外结合、校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感染。 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时安排:每周每班一课时

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 打造德育教育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传承传统精髓弘扬红色精神”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 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和《青州经济开发区—开展“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我校特以“传承传统精髓弘扬红色精神”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并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宗旨,坚持“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这一核心理念,为了把“红心向党推优工程”推向深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学校德育教育办学之路,把我校打造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个性鲜明”的特色品牌学校。 二、活动发展目标 创建红色育人平台,打造德育特色品牌。其特色主要体现在:育人管理人本化、育人行为规范化、育人环境红色化、育人质量高效化。 传承与弘扬是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 三、活动实施途径

继续秉承红色传统教育,深挖红色教育的育人底蕴,把学校的红色教育的德育特色打造成学校的德育教育品牌。 1、以红色教育为载体,创新德育内容 学校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为广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向少先队员进行队史、团史教育、党史党情教育,让他们认识党、了解党,培养他们对党的感情。通过丰富直观的教育形式,增强少年儿童对党 1 的感性认识,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2、整合学科德育资源,进行多元德育教育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为了让德育的资源有效的回归生活,我们将整合学科德育资源,拓展红色教育的育人空间,培养学生社会综合实践的能力,增进学生对党的感情,坚定了从小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贡献力量的决心。 (1)深挖语文学科的红色育人底蕴,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在传统文化课堂中进行传统教育、德育渗透,塑造学生的完美人生。 (3)在音乐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完成灵魂的塑造 (4)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红色教育空间 (5)请进来,走出去,利用传统节日丰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 3、提升活动效果,开展“四个一”活动、实施“十个一”行动 为提升活动效果,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了:确立一条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确定一名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会唱一首自己喜欢的红色革命歌曲,制作一个红色网页(网站)的四个一”活动,使少先队员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弘扬中华优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副组长:年级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 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关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而且在许多小学就已经开始让学生学习一些古文,例如三字经等。对于这个现象,人们各持己见,颇有争议。让小学生学习古文到底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是不尊重教育?是否应让这些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课堂成为了一个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应是怎样的关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关系解读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持有正确的态度,辩证的对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文教学是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我看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早的强制性的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关于国学的东西却并不是真正有益的,反而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意义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α、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开创新知识的基础。有的人认为当今世界讲究创新,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不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一种十分错误愚昧的想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旗帜与核心,丢弃了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相当于丢掉了灵魂。但也并不是说只要是传统文化就一定要传承,对于不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摒弃,我们在继承的同时还要创新以给其注入新的生命力去帮助它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象与分析 (一)掀起学习儒家思想的热潮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北京许多小学掀起了学习儒家思想的热潮,尤其是对于弟子规的学习,其他地方的小学也有效仿。针对这个学习热,各人有各自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它有利于落实学生的德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有的人认为国学教育并不是复

学校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校的实施方案

学校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校的实施方案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学校通过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师生的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1. 打造“和”字管理 2.学习传统文化 3.开发传统课程 4.传统快板天天打 5.中华书法天天练 6.建传统文化校园 实验小学如何体现传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特色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崇德向善的力量呢? 1.打造“和”字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和”字。所谓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就讲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道理。特别是孟子讲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突出人和的重要意义。为此,学校的管理要打造和谐的团队,形成合作的团队,突显合作文化。 2.学习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典繁多,不可能一一都去

学习,都学反而不精,要抓住精髓去学习效果会更好。为此,我们一是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达到不但会背,而且还能够理解意思,让学生在背诵实践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好的习惯。二是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学习《论语》活动,每周拿出半个小时时间进行学习,要真学,不走过场,把儒家思想渗透教师的头脑中,使老师能够做到儒雅。 3.开发传统课程 传统课程是我校实施特色学校建设的主渠道,为此,我们确定开发传统课程。一是开发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成就,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心里。二是开发二十四孝校本课程,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永远值得继承的和发扬的。通过开发二十四孝校本课程、学习二十四孝使学生牢记孝敬长辈是每个人的美德,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美德。三是快板校本课程,快板是民间口头演唱艺术,是无数辈艺人集体创造的结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为此,开发快板校本课程是必要的,让传统文化进课堂。 4.传统快板天天打 打快板可以锻炼人的眼、脑、嘴,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实施过程 1、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完整资料).doc

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化的奇葩。他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特征的形成。 由于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西方文化盛行,现在的少年儿童对米老鼠、奥特曼耳熟能详,对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他们屡屡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等劣习;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日益加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真钻研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礼义道德的等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所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着眼于教材对话与传统文化对话。如在教授小学课文《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把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古人在拜师过程中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类似的有趣故事,如“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让学生课后阅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故事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加以传达,让学生感受现在学校所要求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其实就在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 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语文化形象丰赡、意义深远、气韵生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要寻觅的文化。因此,语文课堂应倡导师生一起去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汉字本身就镌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能成为“人”;“人”“言”要讲“信”。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所以,小学必须加强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要让学生领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范习惯。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同时,多介绍古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