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范本)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教学科研实践或临床实践活动,加强硕士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计划。
导师应按照本学科、专业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安排,充分考虑硕士研究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计划、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计划、论文工作计划三个部分,导师应经常检查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一) 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的原则 1、课程学习计划应反映本学科、专业课程的特色,反映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专业外语、补修课的学时、学分、时间安排及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必须是该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分则中规定的学位课程。
2、课程学习计划的总学分应控制在32~36学分内,取得规定总学分(38~42学分)者,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课程学习计划参照各学科、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则制订。
(二) 制订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计划的原则1、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计划应规定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科研、临床实践的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及考核办法。
2、基础医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导师和教研室安排,完成不少于半年(40~80学时)的教学实践。
3、临床医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指导下,担任住院医师或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8~12个月的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教研室可根据研究生完成课题情况自行掌握)。
2006-2008级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2006-2008级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仅供参考,应以正式印刷版为准;方案在实施时可能会有调整,请在网上关注更新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识、大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五大模块课程,主要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接受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3、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基本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5、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教学特色课程全英文教育课程:医学生理学全科医学双语教学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外科学总论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研究型课程:生理科学实验自学型课程:医学综合课程Ⅰ讨论型课程:人体形态学实验计划学制5+2年最低毕业学分275(本科220)+5.5+4+2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医学硕士学位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5学分修读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与行为科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8121490 病原生物学(甲) 4 春夏18121500 医学免疫学(甲) 2.5 秋神经与行为科学 2 冬18121200 基础医学导论 4 秋冬18121050 基础医学各论1 4 春夏18121060 基础医学各论2 4 秋冬18121210 基础医学各论3 4 春夏18121230 基础医学各论4 4 秋冬18120700 医学统计学 2 秋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一.本科阶段课程220+4+5.5学分1.通识课程48+5.5学分(1)思政类5门11.5+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秋冬、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2)军体类 5.5+ 3.5学分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学科(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教育
眼科学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2)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眼科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眼科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 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症, 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在进行眼科临床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 注重开展能力和临床密切结合的科研活动。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视光学屈光不正的病因、病理及防治方法。
2.白内障白内障的病因、病理及防治方法。
后发障的病因、病理及防治方法3.角膜病各种角膜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探索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以及最新治疗方法。
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角膜移植的免疫反应机理,人工角膜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4.青光眼青光眼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早期诊断,探索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各种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5.眼肌各种类型斜视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弱视的发病机制,病因及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
弱视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
6.眼底病各种眼底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
四、培养方式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硕博连读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总学分:40,其中必修不少于26学分,选修不少于12学分。
(一)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硕士阶段)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博士阶段)3.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的创新与实践
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的创新与实践[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医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措施,文中结合中医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科研、教学、临床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创新,专业素质培养及管理和临床实践等方面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医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我国从1981年开始招收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在三十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科的不断外延,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1、目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学科专业思想欠缺中医基础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目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诊断学等多个方向,但由于招生层次不齐和思维模式的欠缺,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经典课程的排斥,上课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1、2科研創新能力不足首先表现在科研素养能力不足,研究生自主申请的重点科研项目少,且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有待提高;其次是对先进仪器和试剂知识掌握甚少,研究生在申请学校创新项目比例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能力不足。
1、3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基础学科研究生理论授课为一年时间,继续采用本科课堂讲授方式,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学习形式。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交流沟通方式欠缺,在科研临床教学中一味“任务式”教学也对研究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
1、4临床动手能力欠缺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具备灵敏的科研思路,更要有一定的临床诊疗水平,当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往往忽略了临床实践的培养,以至于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中医研究生的直观印象就是动手能力差。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基础医学(100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基础医学(100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基础医学(1001)二、培养目标掌握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综合技能,具有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再生医学、数字医学等方向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了解研究方向的学科前沿。
至少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能在科研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向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 再生医学3. 数字医学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内外(医院等医疗机构、医学研究所等)联合培养等模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学术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必修环节和学位选修课。
1.学位必修课(环节)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1)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等。
基础口腔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基础口腔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口腔基础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10030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基础口腔医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基础口腔医学中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
2、学风严谨,勤奋努力,善于钻研,勇于开拓创新。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精通所修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知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对口腔医学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研本领。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口腔医学的各类基础研究。
2、口腔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
3、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学。
4、生物力学与材料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一般为3年。
学习年限为2-4年。
第一阶段修满学分。
(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前沿讲座)第二阶段实践活动,半年二级科室内轮转,半年实验室工作。
第三阶段完成学位论文。
(科研课题:选题、开题、实验、写作、答辩)四应修总学分应修总学分:33分,其中必修22分,选修11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一)必修课1..学位公共课3门7学分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6学分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6学分4.前沿讲座(含讨论班)2学分(1)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对话的能力。
前沿讲座由教师和硕士生讲授交叉进行,以讨论和对话为主要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2)基本要求和考核方式:硕士生参与讲座不得少于10次,主讲不得少于2次。
主讲者要求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有个人见解,能反映学术发展的态势。
考核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计分,由研究所老师与指导教师共同评判成绩。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轮重点学科。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分别由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中心实验室、内经教研室等组成。
现有成员19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
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7名。
每年培养硕士生约15名,博士生约5名。
学科研究方向为脏象研究、证的研究、情志防治学的研究及内经学研究等。
历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获国家级、市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包括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
1996年以来任主编和副主编的教材和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该学科的建设为培养博土生、硕土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具有全面、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3.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藏象学说的研究2.证及辨证论治机理研究3.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研究4.中医防治原则的研究5.中医基础理论的多学科研究6.内经学研究四、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编WORD版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 1001、0710、0788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其科学任务是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揭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随着其它医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学科交叉,基础医学学科既包括了传统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二级学科,又衍生了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兴学科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的最终的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服务于患者,促进整个医学的发展,因此基础医学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校基础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现状,全球基础医学的发展趋势,整合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传统医学和医学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依托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优势学科、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在数十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100102、077802)主要研究方向:代谢与免疫调节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3. 病原生物学(100103、077803、071005)主要研究方向:病原致病因子及致病分子机制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5. 生理学(071003)主要研究方向:①肿瘤分子生物学②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学术型人才。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基础医学专业).doc
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专业培养环节课程名称学时数学分考核方式公思想政治理论课 4 考试共英语 4 考试课医学统计学 3 考试医学进展 2生物信息学 3 考试SPSS软件应用 2 考试学医学信息检索 2 考试位课程基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 1教学实践 (2 学分 )研究方向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一二三四五六阅读文献、撰写综述、预备试验、开题报告、撰写学位论文,学进行课题研究研究计划、教位论文答辩学实践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教研室意见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2-3 名副教授及讲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3.本计划一式四份(用 A4 纸打印):硕士生、导师、教研室、研究生主管部门各一份。
学术活动 (1 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30 次,英语作报告 1 次学位论文 (3 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 (1 学分 )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学号:硕士生姓名导师培养环节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课医学统计学医学进展生物信息学学SPSS软件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位课基程础与专业课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轮转专科时间专业研究方向学时数学分考核各学期工作内容及安排方式一二三四五六4 撰写学位论文,学考试位论文答辩4考试3临床技能轮科训练 , 招生专科定考试2向培养;结合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预备实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课题3 考试研究。
同时进行临床教学能力培养。
2考试2考试姓名职称培养任务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导师签名附院科教科主管部门审批意见轮转专科时间入学时间学制说明:1.本计划在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 , 根据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订。
2.指导小组成员由 2-3 名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担任(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跨学科、跨部门聘请)。
学科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
外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0)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外科学(骨外)1. 骨创伤新型骨折内固定物研制,脊髓损伤,多发创伤,医用生物材料研制及应用。
2. 脊柱外科基础研究,脊柱生物力学,颈椎间盘的生化及超微结构研究,颈椎病病因及治疗研究,脊柱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脊柱新型内固定器材的研究,脊柱内窥镜及术中脊髓监护。
3. 关节外科探讨骨关节炎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人工关节研究及应用。
4. 骨肿瘤研究骨肿瘤的病因、早期诊断、保肢治疗及基因治疗。
5. 显微外科有关问题的研究。
6.显微技术修复有关问题。
外科学(泌尿外)1.泌尿外科肿瘤学研究泌尿外科肿瘤学的重大课题,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原因、基因基础、生物学行为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2.男科学重点研究男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策略。
3. 血液净化与肾移植研究血液透析过程对机体的各种影响及可能的应用,探索肾脏移植排异机制及对策。
3.前列腺疾病4.着重从分子水平研究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可能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5.肾囊肿性疾病研究肾囊肿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基因基础及治疗方法。
6.泌尿系结石研究泌尿结石的形成机理、诊断治疗方法最新进展(保守治疗、腔内碎石手术)外科学(普外)1.乳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乳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乳癌外科手术及合理综合疗法的研究探讨,乳癌预后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等。
2.胃、肠道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胃癌、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淋巴和腹腔种植的发生机制,肿瘤早期诊断方法和技术探讨,外科手术方式及合理综合疗法疗效的判定等。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专业课及学分要求:
1.专业课:包括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的核心课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学课程等。
2.学分要求:需修满50学分以上的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占总学分的1/3
3.每学期需要选择一门综合性研究论文讨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实践:
1.科研导师:学生在入学时将分配指导教师,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指导论文撰写工作。
医学基础药理学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基础药理学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120)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心血管药理学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2.脑血管药理学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缺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深入研究治疗缺性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免疫与肾病药理学研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肾病及糖尿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4.神经药理学研究药物和内源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神经损伤机制与保护、防治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药物的作用机制。
5.临床药理学利用色谱、质谱等技术和方法,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进行人体药物多态(异型)代谢、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5年。
四、培养方式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由导师任组长、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家(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指导小组,专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
五、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总学分:40,其中必修不少于26学分,选修不少于12学分。
(一)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硕士阶段)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博士阶段)3.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4.学位基础课(2-3门)5.学位专业课(2-3门):根据情况,学位专业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
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一)能力目标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一)藏象学说研究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科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05)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精神药理学(基本,领先学科)研究精神科临床常用及新推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临床作用特点、适应症以及不良反应等。
2、评定量表与诊断标准(基本,领先学科)验证、修订现有的精神科量表,编制、引进新的评定量表,为精神科临床提供应用工具;研究我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借鉴国外有关经验,为国内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3、社会精神病学(基本,领先学科)研究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精神疾病社区防治的途径与方法,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4、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卫生(基本,领先学科)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探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措施,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特点与防治对策。
5、睡眠与睡眠障碍(方向)研究我国各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国人的睡眠行为特点与睡眠障碍发生机制,寻求与建立睡眠障碍有效的预防对策与治疗方案。
6、精神病遗传学(方向)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群体遗传学特点,开展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探讨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病因,进行精神病人遗传与优生研究。
7、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与行为障碍(方向)研究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发生机理、影响因素、治疗措施与预防对策。
8、精神病理学(方向)与精神疾病起病相关的生活事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家庭关系等。
9、心身疾病(方向)研究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或器质性改变、心身关系、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 1001、0710、0788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其科学任务是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揭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随着其它医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学科交叉,基础医学学科既包括了传统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二级学科,又衍生了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兴学科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的最终的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服务于患者,促进整个医学的发展,因此基础医学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校基础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现状,全球基础医学的发展趋势,整合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传统医学和医学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依托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优势学科、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在数十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100102、077802)主要研究方向:代谢与免疫调节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3. 病原生物学(100103、077803、071005)主要研究方向:病原致病因子及致病分子机制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5. 生理学(071003)主要研究方向:①肿瘤分子生物学②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学术型人才。
基础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求达到如下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残骛楼诤锩濑济溆堑籁娅骒东戆鳖纳。
(二)掌握基础医学领域相关专业的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术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其主要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
酽锕极额闭镇桧猪诀锥顾荭钯询鳕骢。
(三)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一)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为3年,在职硕士研究生3~4年,不得提前毕业。
授予医学学位(学科代码:100101,100102,100103,100104)和理学(学科代码:077802,077803,071005,071003)。
(二)培养方式基础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四、课程学分要求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14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期开课单位课程性质备注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21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11英语41、2基础理论课医学统计学31医学院必修医学细胞生物学31医学院至少选1门医学微生物学21医学院医学免疫学21医学院医学生物化学21医学院双语别课程名称分期开课单位质注核心专业学位课医学分子生物学31医学院必修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21医学院双语前沿讲座至少选1门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21医学院双语前沿讲座分子生物学技术21医学院实验平台至少选1门细胞生物学技术21医学院实验平台医学免疫学技术21医学院实验平台医学微生物学技术21医学院实验平台常用实验仪器应用21医学院实验平台免疫生物治疗学21医学院双语任选(理学学病理生理学21医学院生物信息学进展21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设计21医学院非编码RNA基础与临床22医学院在线课程别课程名称分期开课单位质注干细胞与肿瘤22医学院双语/在线课程位至少选1门)公共选修课除本学科外的全校所有学科的全部研究生课程任选注:“双语”课程、“实验平台”课程和前沿讲座课程必须至少各选1门。
五、实践学分要求基础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学分不少于8学分,其中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外文文献阅读不少于2学分,专题研讨不少于3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1学分。
(一)学术活动(≥2学分)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国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科室内的学术交流等)以获取更多的科研信息,拓宽知识范围。
参加学术讲座不少于10次,由学院或学科认定。
学术活动学分如下:校级学术道德规范讲座 0.2 学分/次校内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0.2学分/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0.3学分/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0.5学分/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 1.0学分/次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1.0学分/次国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 2.0学分/次(二)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硕士研究生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阅读文献数量由导师确定),并于学位论文开题前由学科组织专家小组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
(三)专题研讨(≥3学分,1学分/次)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和专题研讨汇报(1学分/次),由导师负责考核。
(四)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硕士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本科生实验教学工作,使硕士生对大学本科的教学实践有初步的体会。
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试讲、辅导,主导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实验和课程设计等。
通过教学工作的锻炼获得初步的教学能力。
六、学位论文(一)论文开题在导师指导下,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在认真阅读文献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组织进行开题报告。
学院组成考核小组(5名及以上同行专家)对硕士论文进行考核评价,并提出指导意见(开题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少于实际开题人数的10%)。
第一次开题未通过者允许择期另行开题(两次开题时间间隔3个月以上),两次均未通过,不得进入下一阶段培养工作。
预颂圣铉傧岁龈讶骅籴买闼龅绌鳆现。
(二)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的科研成果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1-2次,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论文具体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渗钐呛俨匀谔鳖调砚锦钡绒钞陉鳅陆。
(三)学位论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铙诛卧泻哕圣骋贶顶庑缝励罴枫鳄烛。
(四)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等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
拥缔凤袜备讯颚轮烂蔷报赢无贻鳃闳。
七、其他要求其他要求详见《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及学校相关规定。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着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一、主要经典着作1、Peter J. Delves, Seamus J. Martin, Dennis R. Burton, Ivan M. Roitt. 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 12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2、Abul K. Abbas, Andrew H. Lichtman, Shiv Pillai. Cellular andMolecular Immunology. 8th edition, Elsevier Inc. 20143、Kenneth Murphy, Paul Travers,??Mark Walport?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iti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2011.4、P. C. Trivedl, Sonall Pandey, Seema Bhadauria. Text Book of Microbiology. AavishkarPublisher Distributors. 2010?5、Jeffrey C. Pommerville. Alcamo’s Fundamentals of Microbiology. 9th editi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nc. 20146、Robert Lanza, Anthony Atala. Essentials of Stem Cell Biology, 3r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2013.7、Lucas G. Chase, Mohan C. Vemuri.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Humana Press. 2013.8、Kursad Turksen. Adult Stem Cells. 2nd edition. Humana Press. 2014.9、M.A. Hayat. Stem Cells and Cancer Stem Cells Series. Volume 1~12.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1-2014.10、Bruce Alberts, Alexander Johnson, Julian Lewis, David Morgan, Martin Raff, Keith Roberts, Peter Walter.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Edition. Garland Science. 2014.11、James D.Watson,Tania A. Baker,Stephen P. Bell,Alexander Gann,Michael Levine,Richard Losick.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7th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13二、主要中文专业和专业相关学术期刊1、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3、生物工程学报4、中国生物工程杂志5、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7、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8、生理学报9、遗传10、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1、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2、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3、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4、微生物学报15、微生物学通报1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7、病毒学报18、基础医学与临床19、中华病理学杂志20、中国免疫学杂志21、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2、免疫学杂志23、解剖学报24、神经解剖学杂志三、主要外文专业和专业相关学术期刊1、Nature2、Science3、PNAS4、Cell5、Nature Biotechnology6、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7、Nature Protocols8、Nature Methods9、Nature Chemical Biology10、Trendsin Microbiology11、Annualsof Microbiology12、Annual Reviewof Microbiology13、Journalof Virology14、Journalof Bacteriology15、Molecular Microbiology16、Nature Reviews Cancer17、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18、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19、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20、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ology & Hepatology21、Stem Cells22、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3、Cell Stem Cell24、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25、Reviews Neurology26、Reviews Rheumatology27、Nature Reviews Urology28、Nature Immunology29、Immunity30、Immunological Reviews31、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32、Trends in Immunology33、Journal of Immunology34、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35、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36、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37、Europeal Journal of Phamacology38、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39、EMBO J40、Genes Development41、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42、Molecular Cell Biology43、Molecular Cell44、Trends in Genetics45、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46、Nature Genetics47、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48、Journal of Cell Biology49、Developmental Cell50、Cancer Cell51、Toxicology52、Toxicologic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