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下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合集下载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学习策略论文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学习策略论文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学习策略【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既是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论述了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实施学习策略的意义,认为它符合学生全面和主动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内涵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策略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的内隐性、外显性两方面的特点上。

因此我们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学习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

如果不学习,也就根本谈不上有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学习策略是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沟通的操作系统。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要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作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将学习方法具体地应用起来。

(3)个体的学习策略会随着学习者对学习的目标期望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多种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运用的。

学生会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灵活地选择、应用和调整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首先,历史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历史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历史学习活动的计划、监视、调节、控制等策略。

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水平高的学生,其学习活动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注意力集中、灵活变通、学习成效高。

越是困难的学习任务,越是需要元认知策略的参与。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特点,我们特别提出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要有元认知计划和调控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三、 历 史 教 学 中 应重 视 归类 对 比

学贵有疑 , 通过设 疑解 疑 , 获取知识 , 让 学生勤 于动脑 , 善于并敢 于提 出问题 , 遵循 “ 提 出问题—— 分 析问题——解 决问题 ” 的思 维过 程 , 解 决实 际 问 题。教师在教学 中处 于主导地位 , 是导演 , 从外部作 用于学生 , 是外 因;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 , 是演 员 , 是 内 因。外 因是 变化 的条件 ,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 只有充 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 才能发现 并解 决问题 。如在讲 中国近代史 中红军五次反围剿 时, 我引导学生分析 比较每次围剿 敌人兵力状况 、 武 器装备如何 , 我军兵力 多少 、 装备怎样 , 敌人用什 么 样 的战术 , 我军采取的战术 又是什 么? 由于采用战术 不同, 结局也不同。前四次红 军为何能胜利 , 后一次 怎 么失败 了? 这一连串的悬念引导着学生努力思考 , 认 真看 书。 教学过程中切忌“ 满堂灌” 的注入式 , 不应 教 师一个 人唱 独角戏 , 因为你 是“ 导演 ” , 主体是 学 生, 应让学生 积极参与 , 否则教者讲得 津津有 味 , 学 者 听得兴味索然 , 教学就失去 了效果 。
新课程视窗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 范 颖歌
历 史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要采用 多种教学 方法 , 交 叉刺激学 生的感觉器官 , 让学生耳 闻 目睹 、 口诵心 忆, 读读 写写 、 讲讲 练练 , 把知识传授 给学生 。这样 做, 可以拓宽学生获得 知识 的信息渠道 ; 还可以使 课 堂教学轻松愉快 、 生动 活泼 , 增 强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方法问题至关重要 , 不管是 谁 , 不 论做什么 , 为完 成 特定 的任务 , 为达到一定 的 目的 , 必须先解决 方法问 题。 教学也是一样 , 有人说 : “ 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 现 真理 , 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 ” 我们教师应教给学生 点石成金 的方法 , 即教学生学会学 习, 要 授之 以“ 渔” 而不 是 授 之 以“ 鱼” 。 鱼 总是 要 吃 光 的 , 如 果不 会 “ 渔” 吃没 了鱼 , 怎么再弄来 “ 鱼” ? 学生学习知识也要讲 究 方法, 因为 不同的学 习方式 和学习结果之 间有密 切 关 系, 为把知识记牢 、 记准 , 必须摸索 出一条好的 、 适 合 自己特点 的、 行之有效 的学习方法 , 以便达 到提 高 效率 , 事半功倍 的效果 。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 , 我在 上历史课时 , 结合师专 的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 改 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 创造 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融合教学法的应用现状与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融合教学法的应用现状与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融合教学法的应用现状与策略摘要:学科融合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广泛的应用,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充分适应了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高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当中,充分利用学科融合教学法,让高中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进行关联与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的高中知识体系,在提高学生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多学科综合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引言:历史学科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的综合性学科,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往往要与政治、语文、地理等多学科紧密相连,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

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学科融合教学法,是与历史学科的特性进行高度的结合,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特质。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通过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应用融合教学法的现状1、教师教学理念封闭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各学科的教师一般都是独自备课、独自做教学设计,没有意识到学科融合的重要作用,极少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进度与内容上的交流,无形中产生了学科壁垒。

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偶尔想要与其他学科内容做联系也会难以下手,只好选择一带而过,默认其他学科教师会在其学科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知识补充。

但在学科教师交流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补充都很难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导致学科融合无效,也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科联系。

2、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学科融合教学法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把控力。

在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大下,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很多。

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盲目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法时,无目的无计划,甚至拓展无度,将历史课堂变成了其他学科课堂,导致喧宾夺主,浪费课堂时间,真正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

1.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古今的联系,应当认识到以下方面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力图为历史课注入活力。

1.1要寓论于史,不要直接说教。

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的表现,这种认识或解释是基于历史的实际的。

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展现了历史的发展与演进、变化与延续,其中的知识本身已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所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不是外来附加的。

教师应认识到,支撑道理的是史事,而不是道理本身。

在处理教材和实施教学时,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体现历史知识所具有的认识功能,通过历史的叙述来阐明有关的道理,揭示有关的联系,让学生从历史的事物中有所感悟和认识。

历史学科的教学艺术之一,就是教师对史事与道理的渗透融汇,而不是采取贴标签的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教,机械地加以套用。

1.2要具体生动,不要空泛议论。

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都是具体的,是来源于历史上活生生的人与事。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认识,其前提是对历史事物的了解和理解。

学生只有在其认知系统中建构起具体的知识及概念结构,才能生成相应的观念和认识。

反之,任何观念和观点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里真正确立起来。

因此,历史教学的大忌之一,就是脱离具体生动的历史原本而进行凭空论说。

1.3要有机结合,不要牵强附会。

任何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意义,关键都是确立它们内在的、本质的、有机的联系。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是这样,通过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划上“加号”或是“等号”,尤其是这种联系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失去教学意义,而要刻意渲染,实无必要。

历史学法指导有哪些

历史学法指导有哪些

历史学法指导有哪些历史学科作为高中的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好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传承,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延续。

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些历史学法指导给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妙趣横生、包罗万象的历史学“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这是先贤们对历史学博大精深的感慨。

而历史学最值得称道的特点是:“允许不同声音,欲求一定证据;接受多元理解,欲求符合史实;容纳相悖评论,欲求自圆其说。

二、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和基本素养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历史学习不单纯靠记忆,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与运用。

学习历史需要广泛涉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历史需要情感的卷入,更需要理性的思维。

回到历史现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才能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学习历史要会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发现历史真相,获得真知灼见。

三、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1.培养兴趣生活中可读的历史演义小说,名人传记,旅游到达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电视报道的各种考古发现等等都是我们触摸历史、亲近历史、玩味历史进而学好历史的素材。

2.培养方法(1)敢于质疑。

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材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学习中要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熟读精思”——学会读书。

包括导语、课前提示、正文、知识链接、课本中的图片、问题、课后习题材料等(3)“化繁为简”——善于归纳总结。

可按时间顺序,也应按空间顺序(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发生的大事)。

例如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活动,等等。

3.学以致用,参与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我们能将历史知识应用于语文作文的思考、活动中的辩论、旅游时感受城市的魅力、观看电影时体会影片的韵味……,那历史学所激发的热情是何其的美妙呢!四、建议你读的历史著作和影视作品书目:⑴《几度东风吹世换——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精选》,琉璃钟,湖北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符合时代的需要,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面临着重大转型。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然后阐述了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最后重点就新课改下如何加强高中历史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期能为同行业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一、引言我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实施,在这个前提下,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老师而言,不得不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想要度过这次考验,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必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此次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教师该怎么样把握课程改革的动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学习不断磨合,我觉得要完全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最基本的还是自身历史文化的信息量,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吸收和对新知识的不断拓展,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知识要求。

吸收各个层面的知识,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方式方法,齐头并进,才能让新课改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

与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要求我们:1)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呈现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另一方面,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3)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修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修养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修养。

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学生熟悉历史的基本概念、事件和人物,并能够理解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在思维层面上,要求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这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够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方法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如文献查阅、史料辨析、历史考证等,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情感与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三、注重历史课程的跨学科性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语文、地理、政治、文化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应该运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结合地理学科,介绍战争的地理背景和影响;结合语文学科,学习战争期间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结合政治学科,研究战争对国家政权的影响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参考 文 献
常是 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 。当受到别人赞扬时 ,自己却贬损 自
己。 中国人在听到别 人赞美 自己的长相 、 衣服漂亮时 , 往会谦 往 虚一番 哪里 , 里 。 哪 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 , 国人常常 美 怀疑 自己是不是做 了一 个错误 的判断 , 他们之 间跨 文化的接 触很可能是 以一场交流失败而告终 。在送礼物时 , 国人常谦 中 虚说 “ , , 、 ” 太了解 不 ’的小礼物 给别 中国文化的外籍人 士 自然不 知道这是“ 谦虚 ” 的说法 , 他们会 很纳 闷为什么要送一件 自己认为 ‘ ’ 可以用 “ 打电话 ” 回答 。 来 。打 电话 的对话 ,不 同的 人 。因此 ,老师 在教学 中 ,应教会 学生 当听到英 美人士赞扬 时 ,
刘绍忠 《 语境与语用 能力 》 国语 外
林大津 《 跨文化交际研究 》
用 以下常用语 “
“ ” 而不说 “
” 而不是“

” 说
” 。
赖招 仁 《 试论跨文 化交 际 中的文 化障碍与外语教学 》 龙岩师专学报 年 月第 卷第 期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 已经用 了十余年 了 , 着 人类 社会 的不 随
断发展进 步 ,其缺点和弊端 就逐渐显露出来 了 。 泛政治化功能过强 。 高中五本历史教材中政治史的 比重 几乎 占二分 之一 。 中国近代 现代史 中中共党史所 占比例又近乎 一半 。历史 的阶级服务功能体现的太明显 。 重理论轻史实 内容枯燥乏味 。 与现实社会和 日 常生活实际脱离太远 。 没有真正打开尘 封的历史 大门 ,没有让历史走进现实 ,也没有让现实溶人历史 , 古为今用 、 以史为鉴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长时间久用 同一模式 的教材不利于教师专业素质 的提
杨平泽 《 非英语国家的英语 教学 中的文化问题 》国外 外语教学 一 肆陈 舒 《 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 国外外语教 学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精品PPT课件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精品PPT课件

4.在内容选择上,课程内容适应社会进步和 时代发展。
首先,课程内容的取舍坚持厚今薄古的原则, 贴近时代。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现实,发挥历史 教育的社会功能。
其次,体现全球史观。
从宏观整体上认识中国与世界,从世界文明发 展的角度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为此采取了 古今贯通原则,内外关联原则;
第三,在必修历史课程中增加了世界古代史内 容,增加了世界史内容的比重,世界史内容约 占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总量的40%。
(3)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 关学习内容。
(4)选修课程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
3.设置历史学习模块
(1)高中历史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程 体系,采取了分层次模块教学体系。
(2)每一模块都由若干学习专题组成。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 根据教育目标确定了相关的学习内容。
第四,注重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联 系。
关注与现实重大问题相关的有借鉴意义 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寻求历史规律, 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性。如政治民主化 问题、改革问题、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第五,注重与学术发展的联系。及时反 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关 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第六Biblioteka 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 系。
C.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 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
选修课程
(1)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 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 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学习模块。

高中历史复习学习方法指导及步骤

高中历史复习学习方法指导及步骤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已发生巨大变化。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的“勤学”、“苦学”已不能适应今天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的“巧学”显得更为重要。

所谓“巧学”就是要求人们身必须具备一定能力,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方法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钥匙,因此加强学法指导策略的研究和从历史教学的现实着力加强历史学法的指导,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学的手段,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而现行历史教材(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它具有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特点,如何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的三种方法并理解其涵义。

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

其次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

总之,通过新闻记者思考,最后达到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系统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记载着人类从远古到现在几百万年的重要活动。

由于高中历史学科课时相对较少,教学任务重,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么必然会在繁多的史实中迷失方向,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

2024年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4篇)

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规定的各项具体任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2.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课表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努力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熟悉,相对来说容易融合到历史老师的教学习惯中,但一方面由于本学期重新分班,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看到,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仍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

此外,学校推行学案制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制作学案的同时也制作PPT,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多媒体直观浅显、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一)工作重点:1.总的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学习方法。

3.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____分钟要质量。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5.努力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具体措施: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针对我校实行学案制的情况,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全面优化。

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高效落实,平时听评课开诚布公,课后认真反思提升质量。

(2)努力尝试三种课型的模式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疑、 思疑、 质疑 、 解疑、 释疑、 答 疑 的过 程 中, 能够 具备发现 问 题 、 分 析 问题及 解决 问题的能力 。 这 一教学方式 , 能使 学生通过合作 学
习, 小 组 成 员互 相 启 发 , 互相 帮助 , 对 不 同
展。 转 变传统 的课 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
的重 要任务 之一 。随 着新课 程改革 的推 进, 高中历史 教学不 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

复 现 历 史 情 景 的教 学 模 式
人的财富。今天徽 商虽已退 出历史舞 台 ,
但其影响依然存 在。徽商那种锐意进取 、
这~教 学模 式试 图借助于现 代教 学
处于积极 、 活跃、 主 动的状 态 , 使课 堂教学
的过程 。 例如, 这学期我 在讲授 人教版 高中新
勇于 挑战 和 冒险 的精神 , 永远 成 为一 系列 学生 主体 活动 的展 开 与整合 手段 , 如音像器 材 、 实物投影仪 、 多媒体电 吃中 历 受 课 堂 教 学
贵 州省松 桃 县孟 溪 中学
新的课程理 念和教学理念 应是“ 历史 课 不是 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 。 而是 为了学 生 的发展 而 存在 ” 。 我认 为新课 改 对老 师而言主要改教 法 、 对学生而言 主要改学 法 ,最终 目的是 促进 学生的全 面和谐 发
史, 润泽当代 , 惠及 子孙 , 这是中国商业史 上没有任何一个 商帮做得到的 , 乃至世界
千秋。
大特点。 教师判断学 生知识掌握与否是
以有无 问题 为标 准的 , 判断教 学成功 的标 准则是 学生没有问题 。 然而提 出问题是深 考。任何创造 性的活动都 是始于新 问题。 知识 发展 的推动 力正 是 来 自不 断涌 现 的

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

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

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高中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学科。

上海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上海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上海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建议上海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建议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应将不同模块、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

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教学重点,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终结性评价:教师应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互评、实践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教材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包括历史网站、在线课程、学术论文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社会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方法

所失 矣 。”就是 说 ,分点 数越多 ,所作 的 圆内接正 多边 形 主 次与 脉络 ,思路 清楚 ,重点 分 明。所 以 ,要 想使 自己的 越接 近 圆周。如 此一 直下去 ,则 圆 内接 正 多边 形 无限 的接 课 学生 爱听 ,乐学 ,就 必须训 练 自己的 教学技 能 。增强语 近 圆 周 。 当分 割越 多 时 ,内 接 正 多边 形 与 圆 的差 异 就 越 言 表达 能力 ,使教 学语 言生 动形象 ;同时增 强 自己控 制课 小 , 当无 限 增 大 时 ,则 就 无 限 接 近 圆 的 周 长 。 在 数 学 上 我 堂的技巧 ,使教 学进程能按预 定的 目标稳 步进 行。
W W W . lgz s. n m z z corLeabharlann 高 中历史新课程的学 习方法
◎李 凤 军
( 郑州市 第四中学 ,河 南 郑 州 4 0 0 ) 5 0 0
中 图 分 类 号 :G 2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2( 0 9) 6 4 O 634 3 0 9 2 0 0 —1 一 2 6 1 历 史是 一 门基 础 的人 文 科学 ,对 塑造 中学 生健 全 的 人格 ,
2 0 年开 始 ,全 国各地 陆 续进 入 了高 中历 史新 课 程 的学 习和 探 能 力 的体 现 。 在历 史 新课 程 学 习的 过 程 中 ,学 习方 法 是 多种 多 04 索。 在高 中 历史 新课 程 的 开展 中 ,学 会 学 习历 史就 是 重 要 的新 样 的 ,下 面介 绍 一些 最 基本 的 历史 学 习方 法 : 课 程理 念 之一 。当代 中学 生怎 样 才能 适 应 历史 新课 程 学 习的要 第一 ,看 历史 书 的方 法 。这 里所 说 的历 史 书 ,既 包含 学 生 求 呢? 这 就 需要 学 习者 掌 握和 合 理运 用学 习方 法 。有 效 的 历史 使 用 的 历史 教 科 书 ,也 包 括 历 史 资 料 ,历 史 刊 物 、 历 史读 物 学 习方法 是 学 习成 功 的重 要 因素 之一 ,高 中历 史 新课 程 的 学 习 等 ,还 可 以包 括相 关 的 历史 学 习 网站 。 中 国的 历史 源 远 流长 ,

如何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

如何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

如何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们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关注。

因此,高中教学也要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更适应未来的社会,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升学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历史学科而言,我们要改变只注重让学生识记史实的以分数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掌握历史思维能力。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进行高效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呢?一、转变师生角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这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提出了挑战。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教师轻学生,学生是被加工的对象,完全受教师的摆布,可以说只是执行命令的机器,而没有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参与,这样的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机械运用教材上现成的知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问题稍有变化就会不知所措,灵活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缺失。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转变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记忆,更灵活地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者,而要是一个学者,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共同体。

因此,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不可动摇的权威者走下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变师生间的对立为平等、民主、和谐、融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体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将学与用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循环中。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备考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备考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备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很多试题都是来自历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更加贴近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是否能很好地解读历史。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备考;思路;方法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068-01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很多试题都是来自历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更加贴近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是否能很好地解读历史。

针对这些新变化,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一、新课改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据统计,近些年的高考试题,纯记忆性的题越来越少,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多。

比如,2012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史论结合,不能空发议论,第12题考查北宋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必须掌握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第29(2)、35(1)和(2)、36(2)、37题要求考生举例或结合史实进行说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些题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关的背景,却不能找到准确答案。

学生必须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在答题时跳出教材,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

另外,越来越注重以材料为背景进行答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比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非选择题全是材料题,选择题基本全是依据材料进行选择,还增加了看图题,这就加大了历史复习的难度,相比较而言,高考历史复习资料较为落后,跟不上高考变化的节奏,“题海战术”已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和复习。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备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1、提高历史教师的责任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高中历史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态度,明确自身的责任,对学生、教育负责,一方面要做好分内之事,创新批改试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会丢分,从而有效弥补缺漏,而不是满纸红色记号,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程下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厦门六中刘彩虹要点:1、从高中新课程下的第一年福建省自主命题和考试情况的一些思考中,认识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重要性2、指导学生哪些学习方法?。

(1)精读教材,分析教材,提炼教材A、建立网络结构,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B、挖掘教材内涵,吃透教材,微观把握历史知识C、逻辑推理识记教材知识,掌握记忆的方法(2)综合归纳,整合教材,提升认识A、归纳专题知识、阶段知识,从不同角度重整知识B、把握规律,认识特征,总结方法(3)知识迁移,结合社会和生活,提高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提升素养A、相应的强化训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B、关注社会和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今年是福建省新课程实施一轮后的第一次自主命题的高考,考后对试卷的评价总体较为肯定,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既反映了课改精神,也严格地遵循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较合理的区分度。

那么,根据试卷命题精神和所依据的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作为高中学生应该要具备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考试说明要求文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四方面12项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针对以上的能力要求,老师应该从高一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从三个层次把握知识:第一层是具体的历史史实即基本考点;第二层是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三层是领会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认识。

以下从三个步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精读教材,分析教材,提炼教材1、建立网络结构,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现代教学己不再是简单零碎地教给学生知识,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用系统思想看待章、单元、册、学科中的知识,要把由章节组成单元,由单元构成册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溯本追源,承上启下,而不能把它们彼此孤立,割裂,否则就不能学好历史。

在上每一本教材时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目录,从整体上去分析把握历史的知识结构,然后弄清每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利于突出重点、难点。

这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必修一先把握九个专题的古今中外知识结构,领会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形成到强化——在近代西方冲击下面临的挑战和近代为民主政治而进行的斗争——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历程,这样有机地将专题一到专题四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体现历史的时序性和整体性。

同样,专题六到专题九体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确立、发展和当代世界政治的民主发展趋势。

在总体线索清楚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去理解各专题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地位。

2、挖掘教材内涵,吃透教材,微观把握历史知识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各专题的节并找出各节之间的联系。

利用节的结构来把握专题的整体性,由点入句,连句成段,组段成篇,篇组成章。

阅读过程中,句的地位不容低估,句与句之间基本上是包含、并列两种关系。

是包含关系的,要把握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不外乎段首、段中、段末三个位置”,在历史教材的叙述中一般在段首,每目标题即为中心句;在前言介绍中一般用并列关系的句子从多个角度、按时间顺序介绍本章内容,如教材中每章的前言部分即是这种表述方式。

对于一段文章要正确划分层次与概括层意或形成段落大意,通过分层次去理解材料中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其涵义,提炼出中心思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章节结构,理解各部分内容及其关系和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

同时在精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关键词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如: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四课关系是:罗斯福新政背景——新政过程和内容——新政影响;“自由放任”的美国从三个层次体现新政的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胡佛政府无能为力、危机带来的政治经济问题,从中可得出挽救危机的紧迫性。

其中关键词“危机根源”揭示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是基本矛盾的体现;“杯水车薪”“病入膏肓”暗示胡佛政府的无能和即将要发生的事件。

如果能准确把握以上关系和关键词,将有利于全面的掌握罗斯福新政。

第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

教材对历史概念、历史条件、历史现象的叙述,由于篇幅的限制和教材内容局限于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扣准教材,同时进行突破,历史名词在教材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学识局限和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对某些历史名词不能全面理解或一知半解。

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含背景、内容和影响外,还要将它与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外交三大方针对比,得出它超越了三大方针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适应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至今仍具很强的生命力。

“早期维新思想”,“维新”点出了其性质,与原来思想有差别;“早期”点出了发展程度依然较低,尚不成熟。

等等。

这样分析既能准确把握本概念的内涵,也能明了与其它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逻辑推理识记教材知识,掌握记忆的方法第一、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机构研究表明,把知识分点简单罗列顺序记忆,保留的时间是短暂的,只有将罗列的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或因果关系,推理或理解去记忆,才是长期的记忆。

同时,可以通过知识的联系,用已知的知识推理未知的知识,用新知识去复习旧知识,前后知识经常性地进行多角度的联系和复习,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全面牢固地掌握新知识,避免了学生常说的读了就忘了的现象,其实历史知识是无所不连的,它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引导学生细心地挖掘知识之间的各角度的联系,这样才能把书读“活”。

第二、掌握和运用历史科学习的规律来记忆史实。

以史导论,史论结合。

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以史导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从史实中推导出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课本的结论。

同时,观察历史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历史现象表现得纷繁复杂,曲折离奇。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透过若干历史现象,揭示历史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习方法。

还要注意剖析史实时偶然之中存在的必然。

人类历史发展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呈现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但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地区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和偶然性。

第三、学会便捷识记具体知识点的一些方法。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知识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高的重要体现。

为帮助学生记忆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教师应当根据记忆规律介绍一些方法,如点面联想法、分类归纳法、反向逆推法、对照比较法、趣味记忆法等。

如选修《人物》中记忆“列宁”主要事迹可概括为“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政策”。

识记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采用点面联想法,将这段时期的历史概括归纳为:一次变法,两个阶级的产生,三个革命高潮,四大不平等条约,五次重大的侵华战争这几个“点”然后利用联想及回忆扩充到“面”,以掌握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史实。

归纳类比、分解组合的方法。

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逻辑分析手段,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新规律。

主要方法是对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假设,并设计探索程式;或者是对一定史事进行互换(如孙中山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两面性,拿破仑、克伦威尔也有这一特性吗?)、分解(如天主教面临的挑战可分成4个小方面: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③外交上民族意识增强④思想上人文主义兴起)、重组。

这样,可激发学生无意识状态下闪现的灵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深化,经过自己思考加工的知识会记忆得更牢。

反向逆推,突破思维定势。

“逆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逆向思考,是相对于集中思考与顺向思维而言,也可以说是在突破传统的、常规的方法以外形成的。

例如:中英鸦片战争是因“鸦片”问题引起的,那么为什么战争后在《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鸦片呢?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想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足以说明。

二、综合归纳,整合教材,提升认识1、归纳专题知识、阶段知识,从不同角度重整和分析知识通过网络结构系统地掌握和识记历史学科知识。

历史知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耍善于把零散的知识点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

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小专题。

如政治专题下的制度、政策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思想、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

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对每个朝代可从政冶、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进行概括和掌握。

学生可根据课文、课堂笔记及相关导学材料进行一番“梳理”和重整,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制成学习笔记,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现行的人民版教材在某些章节编写上有一定的不足,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角度进行重新整合,同时在完成三本必修教学的基础上务必要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整合知识时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划分阶段或不同角度去整理。

我们以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个阶段整合重要知识点:政治史有分封制,经济史有井田制、铁犁牛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文化史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在这些知识点中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大提高,出现的公田以外的私田,推动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关系出现,这也成为分封制解体和宗法制破坏的经济根源,礼乐崩坏也引发了百年的诸侯争霸战争,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在这种形势下,不同思想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阐述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还可以某个小专题或某个角度对分散在三本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主题可以把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危机、二战后的经济和当代经济全球化等知识整在一起,并理出线索。

对同一个知识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归类整理,如工业革命,从文明史发展史的角度可按手工工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整理;从现代化、全球化的角度可整为经济现代化(工业化),社会生活城市化,政治民主化等,工业文明对全球的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