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下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程下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厦门六中刘彩虹
要点:1、从高中新课程下的第一年福建省自主命题和考试情况的一些思考中,认识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哪些学习方法?。
(1)精读教材,分析教材,提炼教材
A、建立网络结构,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B、挖掘教材内涵,吃透教材,微观把握历史知识
C、逻辑推理识记教材知识,掌握记忆的方法
(2)综合归纳,整合教材,提升认识
A、归纳专题知识、阶段知识,从不同角度重整知识
B、把握规律,认识特征,总结方法
(3)知识迁移,结合社会和生活,提高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提升素养
A、相应的强化训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
B、关注社会和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今年是福建省新课程实施一轮后的第一次自主命题的高考,考后对试卷的评价总体较为肯定,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既反映了课改精神,也严格地遵循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较合理的区分度。那么,根据试卷命题精神和所依据的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作为高中学生应该要具备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考试说明要求文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四方面12项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针对以上的能力要求,老师应该从高一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从三个层次把握知识:第一层是具体的历史史实即基本考点;第二层是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三层是领会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以下从三个步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精读教材,分析教材,提炼教材
1、建立网络结构,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现代教学己不再是简单零碎地教给学生知识,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用系统思想看待章、单元、册、学科中的知识,要把由章节组成单元,由单元构成册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溯本追源,承上启下,而不能把它们彼此孤立,割裂,否则就不能学好历史。在上每一本教材时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目录,从整体上去分析把握历史的知识结构,然后弄清每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利于突出重点、难点。这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必修一先把握九个专题的古今中外知识结构,领会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形成到强化——在近代西方冲击下面临的挑战和近代为民主政治而进行的斗争——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历程,这样有机地将专题一到专题四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体现历史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同样,专题六到专题九体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确立、发展和当代世
界政治的民主发展趋势。在总体线索清楚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去理解各专题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地位。
2、挖掘教材内涵,吃透教材,微观把握历史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各专题的节并找出各节之间的联系。利用节的结构来把握专题的整体性,由点入句,连句成段,组段成篇,篇组成章。阅读过程中,句的地位不容低估,句与句之间基本上是包含、并列两种关系。是包含关系的,要把握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不外乎段首、段中、段末三个位置”,在历史教材的叙述中一般在段首,每目标题即为中心句;在前言介绍中一般用并列关系的句子从多个角度、按时间顺序介绍本章内容,如教材中每章的前言部分即是这种表述方式。对于一段文章要正确划分层次与概括层意或形成段落大意,通过分层次去理解材料中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其涵义,提炼出中心思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章节结构,理解各部分内容及其关系和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同时在精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关键词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如: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四课关系是:罗斯福新政背景——新政过程和内容——新政影响;“自由放任”的美国从三个层次体现新政的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胡佛政府无能为力、危机带来的政治经济问题,从中可得出挽救危机的紧迫性。其中关键词“危机根源”揭示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是基本矛盾的体现;“杯水车薪”“病入膏肓”暗示胡佛政府的无能和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如果能准确把握以上关系和关键词,将有利于全面的掌握罗斯福新政。
第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教材对历史概念、历史条件、历史现象的叙述,由于篇幅的限制和教材内容局限于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扣准教材,同时进行突破,历史名词在教材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学识局限和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对某些历史名词不能全面理解或一知半解。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含背景、内容和影响外,还要将它与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外交三大方针对比,得出它超越了三大方针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适应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至今仍具很强的生命力。“早期维新思想”,“维新”点出了其性质,与原来思想有差别;“早期”点出了发展程度依然较低,尚不成熟。等等。这样分析既能准确把握本概念的内涵,也能明了与其它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逻辑推理识记教材知识,掌握记忆的方法
第一、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构研究表明,把知识分点简单罗列顺序记忆,保留的时间是短暂的,只有将罗列的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或因果关系,推理或理解去记忆,才是长期的记忆。同时,可以通过知识的联系,用已知的知识推理未知的知识,用新知识去复习旧知识,前后知识经常性地进行多角度的联系和复习,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全面牢固地掌握新知识,避免了学生常说的读了就忘了的现象,其实历史知识是无所不连的,它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引导学生细心地挖掘知识之间的各角度的联系,这样才能把书读“活”。
第二、掌握和运用历史科学习的规律来记忆史实。以史导论,史论结合。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以史导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从史实中推导出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课本的结论。同时,观察历史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历史现象表现得纷繁复杂,曲折离奇。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透过若干历史现象,揭示历史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剖析史实时偶然之中存在的必然。人类历史发展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呈现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地区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和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