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合集下载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核心素养版讨论稿)(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概述
本文档旨在规定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核心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核心知识
- 学生应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 学生应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地区和发展变革。

- 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技巧。

技能培养
- 学生应能够准确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学生应能够辨别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合理的历史观点和推理。

- 学生应能够使用多种资源和技术手段获取和整理历史信息。

价值观培养
-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崇尚真实、客观、科学的历史研究态度。

- 学生应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欣赏,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意义。

课程设置
- 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
- 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
- 第三学期:世界古代史
- 第四学期:世界近现代史
评估方法
- 平时成绩:参与讨论、课堂表现等
- 期中考试:笔试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
教材选用
- 根据教育部规定,各省市可自行选择教材,但教材内容应符合本文档的标准。

教学方法
- 融合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互动平台。

---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的课程标准以各省市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作者:朱汉国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年第02期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修订,主要变化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3-0003-062013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对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

经过四年的努力,修订工作现已完成。

日前,教育部正式颁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在此,试结合修订工作,谈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与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修订后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较2003年版课标的第一个重大变化,即是在课程目标上由“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在课程目标上由原来的“三维目标”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呢?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对这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基本要求。

在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为教学目标。

从1949年到2000年,我国共颁布了十余个版本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是我国普通高中文科课程中的一门核心学科。

历史学科旨在通过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养:1. 理解历史知识和现象,增强历史意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2. 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3. 探究历史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4. 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历史的演变;5. 培养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能力,增强具有多元历史视野的国际意识。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三个方面。

课程内容应围绕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常识和历史能力。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夏、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重点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时期。

重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等内容。

3.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主要包括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历史,重点学习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 翻阅历史文献、史书等资料,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2. 进行历史实证研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3. 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学科的目的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 实施的指导文件。 它以纲要形式规定历史学科的知识、技 能以及范围和结构,体现国家对历史教 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
2001年,教育部颁布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随即初中历史新课程进入实验阶段,我 省初中在2002年全面进入。 2003年,教育部颁布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04年秋季进入实验阶段,我省在2005 年 全面进入。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一要补
充教材,如新发现的材料、或最近的时事等; 二要注重讨论,教师不必详解课本,应当在 简单说明事实之后,引起问题,加以讨论; 三要讲明因果,教师在讲授或讨论时,皆当 注意说明史迹的因果关系,尤其要注意史事 对于现代问题的关系;四要应用图表,认为 地图与图表,教师宜充分运用,还当设法征 集,以布置成特殊的陈列室;五要提倡自学, 认为高中历史课程要增加学生的课外工作, 以养成其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许多“要点”,如“教者于教
本之外,自当随时补充教材”;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和注意,须“酌用故事式的讲述,应用图片,插入 问答,提出特殊问题”;注意比较联系,“不但须 注意前后的比较与联络,并当随时谋中国史与外国 史的比较与沟通”;“酌量学生的程度,随时指定 简浅的参考书”;“注意时事与史事的联络”;历 史教学要应用图表等直观教具,“历史地图对于教 授历史是必要的工具”,“历史的图表以及图片古 物模型等,都有增进学生兴味与了解的效用”;此 外还可作历史古迹的访问等等。
(2) 国民政府时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1929年,教育部颁行了初、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它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历史课程标 准。这套课程标准的起草和审查委员,初中 为何炳松、陈训慈、顾颉刚等史学家。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纲目上表述 概括,仅有两个层次,有利于编写出不同风 格的教材,也有助教师的教学。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实验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目录
01 Ⅰ考试性质
02 Ⅱ考试内容
基本信息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Ⅰ考试性质
谢谢观看
内容和选修内容。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 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 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 求
考试范围
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针对历史课程的一套新的系统化的学习改革规范,用于指导全国的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该历史课程标准建立在充分体现当代文化知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提升社会分析、考古研究和发展创新能力等基础之上,汇总分析了历史教育发展的有关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以及历史当代教育体系下学生学习历史和发展历史教育必备的重要技能,以达到引导指引全国进行历史教育改革时应遵循的标准。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应培养以下能力:1.展示观察的能力:学生应具备深入观察历史资料、熟练分析历史资料、准确认识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力;2.思维能力:学生掌握历史发展方向,明确历史发展目标;3.数据提取能力:学生能够熟练把握所获取到的历史资料,并快速提取所需要的历史数据;4.语言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表达历史实践、历史概念及分析历史文本现象的能力;5.创新能力:学生应具有开拓突破思路、发现历史的新观点的能力,在历史知识的深入研究中获得新的发现。

二、内容标准1. 符合历史规律总结:课程应突出反映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性,对历史文化有着深入思考和严谨分析历史资料及其发展演进的系统性研究;2. 有助发展自我认知:以历史事件与历史文献为载体,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发展变迁的自身价值及其他人在此时此事件中的存在价值;3. 欣赏价值:以特定历史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独特的文明传统体系为基础,培养学生欣赏历史文明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4. 非因果学习:学习历史时,同时关注非因果因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历史脉络,思索历史发展原因;5.发展创新能力: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整合历史知识,持续创新历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不断发现历史新知,推动历史教育向视野开放化迈进。

三、任务技能要求1. 观察与分析:熟练把握分析历史资料,理清历史事件背景及其变迁;2. 推理与鉴别:深入鉴别历史中的各类变化,认识历史中不同文明及其间联系中的相关联性;3. 综合能力:能够总揽反映历史发展脉络的相关经典材料,以及各古今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4. 独立开拓:努力发掘历史知识的未知领域,以创新思路辩证思考超越历史;5. 启发思考:以历史发展观念和理论为出发点,利用历史资料或跨文化的思维范式整合运用观点,分析并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时代文明与当代及未来的关系;四、教学手段1. 物质资料:用理论性、客观性、真实性更好的材料来引导教学,如古籍、历史资料和考古记载;2. 优质教育资源:使用视频、课本、网络、历史档案等多种信息媒体,让学生更好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3. 社会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操作历史文物实地考察,参观历史博物馆,实验室,及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历史内涵;4. 碎片化教学:从已经学习的知识碎片中,营建新的知识链条,对历史发展过程进行重构;5.以活动为主体:以活动为主体,以研讨、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探讨研究,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尝试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标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标

一、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根据课程标准,本套教科书由三个必修模块(册)和六个选修模块构成。

首批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有以下五册:必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1 》《历史2 》和《历史3 》,分别介绍世界历史中人类的政治活动、社会经济活动和思想文化活动。

选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其它四册选修教科书也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于今年正式出版。

它们是:《历史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是唯一一套首批四个国家级实验区都选用的教材。

历史课程改革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

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仍然坚持把握好几组主要的关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关系;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关系。

目的是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广大城乡高中生发展的平均需要,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

下面分几个方面,向老师们介绍这套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一.严格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打破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在中外历史教科书编写史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

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是对教材编写者的一大挑战。

采用模块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确有它的优点: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更加明显。

但的确也存在较大挑战。

我们认真地理解和消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当中所体现的基本理念,认真体会它的课程总体目标,《标准》要求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历史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历史眼界和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本部分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到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演变,包括列强侵略中国、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事件,探究中国近现代化的特征和历程。

2. 世界现代史本部分主要涵盖世界各地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重点学习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3. 中国古代史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演变,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分期。

4. 世界古代史本部分主要涉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波斯等古代文明,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并与中国古代史进行比较分析。

5. 人类文化本部分主要介绍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包括宗教、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文化多样性。

三、课程要求1.了解历史知识学生应通过课堂教学、阅读、研究和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背景的理解。

2.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应逐步形成较高水平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比较、解释、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建立历史文化素养学生应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形成民族自信心和国家意识。

4.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应通过比较研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设计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探究、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究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以人类社会演化和历史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本课程立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系统解读和深入分析,促进学生对人类历史的探究和思考,提升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历史观念和历史素养的公民,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历史(1)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2)历史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3)历史上的文化与社会变迁2. 世界历史(1)文明兴起与扩展(2)现代科技与文化革命(3)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演进3. 历史方法与史料分析(1)各类史料的获取和鉴别(2)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思想的介绍(3)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学科思想,独立开展历史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4. 历史文化教育(1)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习与分析(2)历史场景重构与影视作品观摩(3)历史文化衍生的艺术和文学作品的了解与欣赏三、教学特点1. 基础知识重点突出。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讲解到位,让学生在对历史基础知识全部掌握后能够进行应用分析和论述。

2. 强化学术素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想,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史料分析和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

3. 当下和未来意义彰显。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思考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走向,增强学生对社会广泛了解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策略1. 合作式学习。

教师通过分组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2. 深化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入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乃至当下事物的思考深度。

3. 综合式学习。

教师会把学生对史料分析和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让学生知道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五、评价方式1. 知识分析与检测。

检测一年内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能力与表达测评。

检测学生对历史研究和论述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期总结与回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全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全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本次课程方案修订,还进一步完善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明确了必 修、选修I、选修n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减少了必修学分,合理确定了必 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同时对相关配套政策提出了明确建议。
2、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对于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 凝练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 课程内容,制定内容标准,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5、吸收新成果,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坚持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课程内容中充分呈现。把培养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融入课程之中,努力呈现 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新成就。同时,吸收了课程标准研究领域的新 思想,以及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二)基本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 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 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 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形成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历 史素养和国家历史认同,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 追求。
4、坚持问题导向
现行课程面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形势、新要求,有不少需要破 解的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坚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的原则,钋对各 学段课程之间统整不足、各项改革之间协同性不强、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不 配套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整了课程结构和内容,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 育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 革与评价考试、高校招生、教师配备、资源条件和经费保障等相关改革的配 套。在标准中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标准等, 对教学实施、评价考试提出具体建议。强化各学段纵向有效衔接和相关学科 横向协调配合。增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万民法

自然法
第三部分
持久统治的维系
罗马法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 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 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 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的征服。”
——[德国]耶林格
罗 马 法 的 影 响
2.解读《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阶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 新局面。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在对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
《标准》基本上按照这三个阶段的线索,要求学生 了解或掌握与新中国外交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史实: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新中
国的外交政策与方针。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及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在这三个方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历史知识
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 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 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解读《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 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本单元围绕着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所 取得的成就为核心,着重介绍古代希腊的民 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 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基本条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普通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3. 分析历史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4.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历史调查研究能力;5. 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2. 中国近现代史-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3. 世界古代文明史-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4. 世界现代历史- 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世界大战与冷战-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三、教学方法为达到课程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对历史的理解;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问题;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5. 研究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历史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评价方式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可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阶段性测验:通过阶段性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理解情况;2. 作业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和研究报告,评估其分析和表达能力;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考试评估:设立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 《中国古代史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教材》- 《世界古代文明史教材》- 《世界现代历史教材》以上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完整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引言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2023年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对此次修订的内容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新的课程标准。

1. 修订背景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次修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1.加强时代性:针对当代社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问题进行适度增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2.增加国际视野:加入了国际历史的研究内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3.强调原始资料的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提高评价要求:修订了评价体系,更好地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能力的掌握,鼓励学生发展综合性的历史思维。

2. 课程目标新版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事实的理解、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现象的解释等。

2.发展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培养他们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开展独立研究和论证的能力。

3.培养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增强责任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

3. 重点内容本次修订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将高中历史课程分为若干模块,包括中国古代与近代史、世界古代与近代史、地方历史与文化传承等。

1.中国古代与近代史模块:此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等。

2.世界古代与近代史模块:此模块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意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作为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

这是教育部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新颁布的《高中课标》,就其内容来看,密切联系着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基本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实际。

总的来看,《高中课标》与《初中课标》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想比,体现了在继承中发展的特点。

就其本身来分析,在结构设计与内容选取上又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创新的特点。

笔者有幸参与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研制的部分工作,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或许有更多的个人理解和体会,现做详细的阐释与解读,以抛砖引玉。

不当之处,概由我个人负责,并期盼指正。

一众所周知,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所以高中历史课程在许多教育理念的叙述上,有着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一致的地方,比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发展性的历史教育评价和教学评价;开发多种历史教学资源;适当淡化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地位;尤其在课程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充分发挥和挖掘历史课程在人文素养、民族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及国际意识等方面教育功能的培养。

由于《高中课标》是立足于《初中课标》基础之上而设计的,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应该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和发展。

鉴于此,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而且还应该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长远发展目标,从而设计自己的人生选择。

200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简介
该文档是关于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的完整版。

该标准的颁布对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
标和评价方法做出了规范和指导。

目的
此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并传达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
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以供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士
参考和遵循。

内容
该课程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课程目标: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

2. 课程内容:规定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安排,包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方面。

3. 教学要求: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要求和原则,包括注重学生
能力培养、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方面。

4. 评价方法:规定了对学生历史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此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
历史研究和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此标准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要求和
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备考。

结论
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指导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文件,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成效具有重
要意义。

该文档记录了该标准的完整内容,供相关人士参考和使用。

---
注:此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以相关官方文件为准。

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浅析

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浅析
解决 “偏”的问题。所谓 “偏”指的是:第一,该 历史内容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及历史规律等,对现实社会也没有多少影 响或借鉴意义,甚至在历史学科中都不属于主干内 容;第二,该历史内容对学生而言,没有 “关注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能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 要。因此,中学历史课程要选择最为重要的、尽量 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内容。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6关注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6提高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教学时间里尽数展现是不可能的。中学历史课 程内容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减少庞杂的内容,尽 量做到历史发展线索清晰、主题明确突出。因此, 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终身发展,精选具有 重要性、代表性、典型性,能够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基 本进程、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对于培养学生能力、 方法和情感具有举一反三作用的历史知识展现给 学生。
解决 “旧”的问题。有人认为历史课程不存在 “旧”的问题,因为历史都是过去发生的,都是 “旧” 的。其实不然,历史虽然是 “旧”的,但仍然可以出 “新”意。第一,历史选材可以出新意。历史内容都 是旧的,但选择哪些内容却大有讲究。受极“左”思 潮影响的时期,选择的历史内容中,阶级斗争的弦 就绷得比较紧,历史基本上成为阶级斗争史。新课 程改革中的高中历史,选择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内 容,反映了新世纪人类通过历史遗产表现出的对历 史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的精神。第二,历史阐释 可以出新意。同样的历史内容,不同的时代、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如,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评 价,新课程不仅仅停留在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和创造力的赞扬上,而是总结了它们的社会价值,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可持续发展、环境 保护等新理念贯穿到历史课程内容之中。第三,科 学研究可以出新意。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 新月异,反映科学发展$ 包括史学研究 % 的新成果层 出不穷,及时地吸收这些新成果,可以丰富和更新 历史课程的内容。如,三星堆文化遗址研究、现代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都在新课程中得到 反映。第四,历史教育可以出新意。历史课程内容 不仅仅是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还应包括教育学科 的相关内容。历史新课程把历史学科内容和教育 学科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把“过程与方法”作 为教学目标就是很好的说明。第五,课程内容的构 建可以出新意。以往的历史课程,从初中到高中,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是我国历史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纳入了核心素养的范畴,强调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和必要性,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优秀的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被视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

新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事实、背景和意义,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学生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论证能力。

同时,新标准强调历史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内容。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发现的能力,包括历史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历史观。

新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要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为了保证新标准的贯彻落实,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投入。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

总之,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的推出和实施将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通过全面实施新标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

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必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

选修课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模块。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一、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历史(Ⅰ)历史(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9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6.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8.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9.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