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行政管理理论课程标准

国家行政管理理论课程标准

国家行政管理理论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背景与目的一、课程背景国家行政管理是政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负责政府机构、政策和项目的执行。

行政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行政管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国家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具备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1. 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2. 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3. 行政管理的原则与方法4. 政府组织与管理5. 政府绩效管理6. 政府信息化管理7.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8. 政府风险管理二、课程要求1. 深刻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2. 掌握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3. 熟悉行政管理的原则与方法4. 了解政府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情况5. 掌握政府绩效管理、政府信息化管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府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安排一、授课时间本课程为全日制本科课程,每周安排为4学时,共16周,共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形式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述国家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和分析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国家行政管理理论。

三、教学内容1. 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4学时)2. 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4学时)3. 行政管理的原则与方法(8学时)4. 政府组织与管理(8学时)5. 政府绩效管理(8学时)6. 政府信息化管理(8学时)7.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8学时)8. 政府风险管理(8学时)第四部分:考核与评估一、考核方式1. 课堂出席及参与度(20%)2. 平时作业与讨论(30%)3. 期中考试(20%)4. 期末考试(30%)二、评估标准1. 以上各项考核成绩组成学生最后的成绩,及格标准为60分。

第五部分: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1. 陆嘉、屈永红、张锡永、钟金国,国家行政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 白森二等编:《国家行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参考资料1. 杨军秦编:《公共政策及行政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模板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含义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和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组织和国家政府运作的基础,是实现公共目标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2. 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规范性、效率性和公共性等特点。

具体体现在组织结构、职权划分、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过程等方面。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理论行政管理与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包括资源配置理论、效率经济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目标设定、权衡效率与公平、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2. 社会学理论行政管理与社会学理论相关,包括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组织设计、人员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等提供了理论支持。

3. 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与政治学理论相关,包括公共行政理论、民主行政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行政管理的制度设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 规划职能行政管理的规划职能包括组织目标的设定、政策的制定、计划的编制等。

规划是行政管理的起始点,是指导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2. 组织职能行政管理的组织职能包括机构设置、职权分配、工作流程设计等。

组织是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

3. 指挥职能行政管理的指挥职能包括领导、协调、监督等。

指挥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

4. 控制职能行政管理的控制职能包括评估、监督、评价等。

控制是行政管理的保障,是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获取信息、制定决策、评估效果的重要手段。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pdf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pdf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总学时数:64学时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公共管理下属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定位是基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课。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同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公共管理的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行政管理学需要以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为基础。

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后续的公共政策、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等课程必备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具体包括:国家、政治权力、政治文化、社区治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政策过程与政策方法、行政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法治、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内容。

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

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环节。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相关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04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学分:4 学时: 72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栓军 2014.7.25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王栓军 2014。

7.30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管理学基础》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专业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该课程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项目化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基层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以企业典型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和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管理”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等对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按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适用于培养经营管理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标准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国考行政管理理论知识

国考行政管理理论知识

国考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理论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律性、方法性、原理性的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说等概念。

1.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行为在一定制度框架下对社会各种资源的有目的的调控、协调、运用的一种活动。

行政管理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总称,是政府依法行使职能进行的管理行为。

2.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组织、管理活动的学科。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研究范围包括政府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

3. 行政管理学说行政管理学说是指对行政管理活动的一种理论认识和总结,它包括多种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学说是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阐释,是行政管理实践的理论指导。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体系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论体系包括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

这些学科都在不同层面上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1.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学科,它着重研究政府组织、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是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2.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管理活动的学科,它包括公共管理原则、公共管理制度、公共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公共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政府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3.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行为和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内部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对行政管理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4. 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学科,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学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对行政管理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而设计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理解行政管理在不同组织环境中的实践应用;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分析和评估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5.培养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行政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行政组织与管理–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要素–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3.行政权力与法律–行政权力的概念和来源–行政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约束4.行政决策与决策分析–行政决策的概念和过程–行政决策的影响因素和方法–行政决策的评估与改进5.行政绩效评估与管理–行政绩效评估的意义和方法–行政绩效管理的原则和实践–行政绩效评估与工作激励6.行政沟通与协调–行政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行政协调的方法和策略–行政沟通与协调的案例分析7.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行政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实践–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的案例研究四、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堂演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演练,加深对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5.课外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期刊和文献,拓宽视野,深入了解行政管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等因素,占总成绩的20%。

8.行政组织学课程标准

8.行政组织学课程标准

《行政组织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6025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程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课程理念行政组织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组织管理的实践。

行政组织学主要内容是行政组织及其管理。

其主旨在于帮助学习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理解关于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在工作中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行政组织学的学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行政组织建立、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行政组织问题的能力。

通过行政组织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来保证。

并学习在现阶段怎样转变政府职能来促进我国行政组织改革,以使之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组织管理的实际能力,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行政组织结构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并在学习中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行政组织学的研究范围;中西方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历史演变和最新发展;行政组织的结构和体制;行政组织的环境和过程;行政组织沟通和激励;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的变革发展等内容。

在基础性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行政组织学的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和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评论拓展学生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前沿理论学习。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如下:
课程标准的意义:
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有助于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

3.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的功能:
1.指导功能:课程标准为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2.规范功能: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等,起到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

3.引领功能: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意志,引领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总之,课程标准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它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制度

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制度

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制度一、概述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制度是一项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的制度。

它旨在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科学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制定机构、制定过程、相关问题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制定机构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制度涉及多个机构的协作。

在我国,这些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教育研究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自身。

其中,教育部和教育研究院负责制定全国性的课程标准,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则负责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标准。

三、制定过程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经历了多个环节。

首先,基于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教育部和教育研究院会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

然后,他们会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及学生代表等进行广泛的讨论,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最后,根据专家团队的研究和各方的意见,制定出具体的课程标准。

四、课程目标学校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的制定。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后应达到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的描述。

它具有指导教学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和学科特点,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教学内容学校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需要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同时,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六、教学方法学校课程标准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通过规定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规范化,增加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评价体系学校课程标准还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涉及到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八、资源支持学校课程标准的贯彻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持。

特教学校行政管理制度

特教学校行政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特教学校行政管理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特教学校管理水平,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组织机构1. 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财务处等。

2. 特教处:负责特殊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

3. 教研室:负责特殊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教学评估。

4. 学生处: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等工作。

5. 后勤处:负责学校设施设备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工作。

三、工作职责1. 校长办公室:负责学校全面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和监督;主持校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学校重大问题。

2. 教务处:负责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检查;组织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管理教学资源。

3. 特教处:负责特殊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组织特殊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展特殊教育科学研究。

4. 学生处: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等工作;组织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后勤处:负责学校设施设备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四、管理制度1. 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3. 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4. 后勤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设施设备管理,确保校园安全;优化后勤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5. 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学校财务收支规范、透明。

五、监督检查1. 学校成立行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行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定期开展行政管理工作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行政管理理论课有哪些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课有哪些内容

行政管理理论课有哪些内容一、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理论课的第一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行政管理的定义、特征、对象和范围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本质和特点,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政府组织和管理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特征: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专业性、公共性、持续性等特征。

行政管理的对象: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公共事务、公共资源、公共制度等。

行政管理的范围:行政管理的范围包括政府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政策执行等。

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行政管理理论课的第二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效率性、公正性、透明性等原则。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遵循法律规范和职责规范,避免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追求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工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和组织,不偏袒不厚待,维护公正和正义。

行政管理的透明性原则:行政管理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保障公共利益。

三、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理论课的第三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管理职能、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提供指导。

管理职能:行政管理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管理技术:行政管理的管理技术包括决策、沟通、协调、激励、监督等。

管理手段:行政管理的管理手段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社会手段等。

四、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行政管理理论课的最后一部分通常会介绍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信息化、法治化等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学科或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制定的一种具体的规范和指导文件。

它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和提升教学质量而设立的。

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定义、作用、组成要素以及制定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课程标准的定义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的规范和制定,目的是确保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它描述了每个学科或领域的核心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和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

二、课程标准的作用1. 教学指导作用: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向,明确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帮助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和制定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学习指导作用: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利用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作用: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客观性,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措施。

4. 教育管理作用: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的基础,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的依据,对课程发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指导。

三、课程标准的组成要素1.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即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进行评价。

2. 内容要点:课程标准列出了学习该课程所需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概念等内容要点。

内容要点应具备科学、系统和结构化的特点,能够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 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哪查阅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哪查阅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哪查阅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们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的统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哪里可以查阅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官方网站来查阅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教育部的官方网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威机构,它发布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文件和政策。

在教育部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找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通过这些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年级和学科中应该学习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能力要求。

除了教育部的官方网站,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来查阅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学校通常会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放在官方网站的教学管理栏目中。

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登录学校的官方网站,查找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这样,学生和家长就能清楚地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学习目标。

此外,还有一些教育出版社的网站也提供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查询服务。

教育出版社是出版教材和教辅资料的机构,它们通常会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学习资源。

在教育出版社的网站上,我们可以找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并且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此外,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也会发布一些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报告。

这些研究成果和报告通常会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者专业学术网站来查找这些研究成果和报告,从而深入了解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们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官方网站、学校的官方网站、教育出版社的网站以及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术机构的研究成果和报告来查阅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文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课程标准区别课程计划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版画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篇一: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日期:09:55:08]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

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

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

(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

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

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

1952年后,前者改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来源:作者:zj [字体:大中小]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学校行政管理方案(5篇)

学校行政管理方案(5篇)

学校行政管理方案(5篇)学校行政管理方案篇1一、学校行政工作要求1、要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努力培养人格魅力。

2、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努力按章办事,奖罚分明。

3、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调整工作计划,不失时机地做好纠偏补漏工作。

4、要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相互支持,团结协作。

5、要与本部门工作人员优势互补,敢于承担责任,不争功委过。

6、要乐于闻过即改,不要自以为是。

二、学校行政人员职责(一)党总支书记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上级党组织和上级领导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的政治学习。

3、组织讨论学校的重大问题。

4、领导学校少先队、学生会、工会等群众组织,指导他们进行工作。

5、正确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教职员工。

6、抓好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党员执行党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7、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堡垒作用。

(二)校长职责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

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扬民主。

3、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4、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副校长职责1、协助校长做好学校日常工作。

2、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努力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3、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各门课程。

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努力克服困难,进行新课程改革,并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行政管理理论学习内容总结

行政管理理论学习内容总结

行政管理理论学习内容总结一、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行政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行政管理理论则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理论体系。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和行政组织管理等。

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的活动,政府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行政组织管理是指管理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活动。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传统理论阶段和现代理论阶段。

传统理论阶段主要包括经典行政学派和行政行为学派,现代理论阶段主要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和领导理论等。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实证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观察来获取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理论的方法。

理论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理论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发现理论内在的规律和方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来发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领导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和变革管理理论等。

组织理论关注的是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决策理论关注的是管理者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情况时做决策的方法,领导理论关注的是管理者如何有效地领导团队和组织,绩效管理理论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评估和激励绩效,变革管理理论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组织变革和发展。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现实应用及发展趋势行政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中。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全球化、数字化和社会化等。

全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需要与国际接轨,以应对全球化挑战,数字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四、行政管理理论的启示和思考行政管理理论的学习内容对于提高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50258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课程类型:G3A类(纯理论课);口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EI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口公共选修课教学时数:40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如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等)的共同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等)本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本课程包含六篇。

(一)管理总论篇重点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属性;管理学科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历程;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分析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信息获取及其技术;(二)计划职能篇介绍了计划工作、战略性计划以及计划的组织实施:(三)组织职能篇重点介绍组织的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四)领导职能篇介绍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原理及理论;沟通原理及应用;(五)控制职能篇介绍控制及其过程、控制方法;(六)创新职能篇,这是本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介绍了管理的创新职能及其内容后,重点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组织创新。

本课程4学分,40学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二、课程目标(一)课程能力目标1 .总体目标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全面的、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各项职能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对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能够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总学时数:64学时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就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就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也就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公共管理下属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从事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
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定位就是基础的专业理论与专业能力课。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同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公共管理的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行政管理学需要以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为基础。

就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与发展性很强的学科。

它就是后续的公共政策、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等课程必备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就是以行业专家对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具体包括:国家、政治权力、政治文化、社区治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政策过程与政策方法、行政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法治、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内容。

课程根据上述过程与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

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与实习环节。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相关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她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68学时,其中社会实践与实训约占30%。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能够有意识地用所学理论解释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并能在未来从事行政管理过程中加以应用,指导工作实践。

学生学习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与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使学生成为具有行政管理理论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技能目标:
●掌握国家的基本组织原则
●掌握国家的主要历史类型
●能够举例说明政府权力之间的相关系
●能够区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能够清楚界定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
●能够举例说明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能够准确界定社团组织
●能够对社区社团进行分类
●能够清楚界定行政管理对象
●能够具备一般行政职业能力
●能够对行政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能够进行政环境进行生态学分析
●能够对行政职能进行准确区分及界定
●能够适当预测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势
●能够运用行政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进行分析说明
●能够举例说明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及要求
●能够在生活、学习中适当运用行政领导的方法与手段
●能够正确对行政领导的责、权、利进行合理匹配
●能够较好地对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进行组合优化
●能够具备简单公共预算编制的能力
●能够具备公共预算审批的能力
●能够掌握行政决策的方法
●能够掌握行政决策的步骤及原则
●能够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进行检验
●能够运用行政沟通方法对行政公共关系进行协调
●能够掌握行政协调的常用手段
●能够具备依法行政的基本素质
●能够准确界定行政立法的范围
●能够掌握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原则
●能够具备建立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基本能力
●能够具备一定的公共危机预判能力
●能够具备对公共危机进行处置管理的能力
●能够制定政府部门绩效计划
●能够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
●能够掌握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与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采用讨论课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进行讲授、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

3、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与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
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即学会行政管理学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5、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

6、教学中,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与实训活动。

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际性、可操作性。

(二)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点,学生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结构分数制,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60% 其中:
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以量化为准,具体衡量指标为平时作业的完成态度、次数与质量,上课听讲、发言
以及给老师提教学意见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百分制计算。

期中考试考核方法:以布置的统计调查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准,视调查完成的质量好坏,按百分制
计算。

期末成绩考核办法:闭卷考试。

以卷面成绩为准,所考内容以课程为中心,以上课所讲与所要求的内容
为主。

2、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突出过程评价与阶
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践与实训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与评价与理论与实践目标一体化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
力、学习态度与基本专业素质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情况进
行评价。

(3)评价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与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
给予鼓励。

3、集中实训评价
(三)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或选用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行政管理学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为主线,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理论的同时注重实际。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

(四)课程主讲教师要求
任课教师应具备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以具有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为佳。

(五)课程教学环境与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机房。

(六)其它
先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
选用教材: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3版。

参考书: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娄成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彭与平、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