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谈谈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谈谈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人类的声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在场言语交流开始,逐渐形成了与文字结合的语言,使得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流活动得以展开,电影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
从电影诞生到有声电影出现,声音为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电影声音除了参与银幕造型以外,由于它对时间、空间、心理、情绪、意境、风格等方面深入地刻画,大大扩展了电影时空的表现能力.并使得观众得到审美享受。
因此,声音应当积极地介入电影创作的剧作、介入主题、介入影片结构,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情绪再现”达到表达与思考的境界。
电影在经历了近百年的跋涉进入了21世纪,随着电视以及其他电子媒体的兴起,电影开始走向衰落。
然而,在这样一个衰落的过程中,电影声音技术却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
对于声画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电影本质上是影像美学,因而画面将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声音则只是一种补充或辅助,不足以构筑影视的本体。
这是传统声音理论在现代的延续。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在电影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而技术发展永不停歇的时代背景下,声音因素对于电影本体的影响已接近甚至超越了画面,所谓“后来者居上”<1>。
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接受电影,电影的接受心理是视听同在的立体思维机制。
我们把前一种观点称为历史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视无声电影先于有声电影出现的过程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确定声画的地位,将早生的无声电影美学作为最终的美学。
后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技术主义,它把技术因素作为电影艺术的最终决定因素,电影可以在一个影像技术发展的时代是影像优先的,而在一个声音技术发展的时代则是声音至上的,它所谓的电影本性其实游移不定。
画面与声音是构成电视的两个要素。
声音与画面只有协调、巧妙有机地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
我们把声画组合看作是电影特有的表意手段。
实际上,因为电影画面的存在,电影声画的存在也必然发生变化。
简述摄像视听语言中声画关系类型

简述摄像视听语言中声画关系类型摘要:摄像是声画同步的,这是因为,只有将声音信号和视觉信号进行同步拍摄并在同一场景中合成,才能够得到声画同步的画面。
声画不同步的原因主要包括音画分立、音画脱离、音画错位和音画失真四种。
关键词:视听语言中的声画关系类型拍摄一部电影、电视剧或其它任何一种视听艺术作品时,都必须使用“声画同步”的视听语言来完成艺术创作。
而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声画同步”就意味着声画同时发生,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感受。
但事实上,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声画同时,声画的相互独立只是相对的。
“声画分立”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人霍夫曼和康拉德提出来的,霍夫曼和康拉德认为:人类可以分辨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但无法分辨出两个具有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
所以他们认为声画是分立的,也就是说,当两个物体都处于运动状态时,声音与画面之间会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各自独立存在,画面上显示的声音正是它们各自独立运动所产生的。
如果两个物体各自独立地呈现在屏幕上,那么就会造成音画分离,即人们通常说的声画不同步。
与此同时,霍夫曼和康拉德又提出了“音画错位”的理论,也就是说,画面与声音之间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对应关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声画在内容上错开,也就是允许画面上的内容不按照时间顺序而发生变化。
如果声画完全同步,则就失去了艺术价值。
拍摄一部电影、电视剧或其它任何一种视听艺术作品时,为了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对声画信号加以选择、加工,从而形成具有特殊效果的视听语言。
所谓视听语言,是指镜头的画面构图和节奏处理,以及声音的选择和配置等,都要遵循艺术规律的原则,因此被称之为“听觉”的艺术。
作为视听艺术的基础,视听语言中的声画关系最能直接地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
摄像机的画面拍摄是实现声画同步的前提,是形成视听语言的基本手段,在录音棚中,一切工作的准备都是为了将信号源与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的放大和合成。
举例分析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声画关系的设计

举例分析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声画关系的设计张艺谋导演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导演,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不仅有成功的色彩运用,还有音画效果的完美呈现。
电影音乐能够发挥凸显影片剧情的显著作用,特别是音乐对于刻画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方面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的父亲母亲》从后人的角度解读前辈的爱情故事,因此,影片在表现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们之间炽热的爱情主题时,却采用了含蓄手法。
张艺谋导演除了大量运用了色彩对比,还非常重视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构图之间的完美结合。
电影中运用的是一种忧郁的音乐,是为了诠释那种执著而又沉淀为了爱情付出的疼痛。
这种真诚、朴实、纯真的爱情尽管已经成为过去,然而这种残存的记忆却能够引起很多观众对于那个纯真年代的美好回忆。
电影通过反复运用火红的太阳和漫天的飘雪的画面,再加上悠扬大气的音乐的运用,让观众切实感受到电影画面的顺畅。
影片选择了风笛进行电影配乐,这样更加增添了人物感伤的情怀,特别是笛声的高亢、尖锐、柔软婉转的特点,使观众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感染。
电影中当父亲离开乡村的时候,苹原上响起的是一首流行的歌曲,配上草原这种十分凄美的画面,让观众产生一种忧伤的感觉。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在情节上没有对人物爱情主题进行过多的引申,紧紧围绕爱情这个亘古不变。
主题进行创作,同时配合精心搭配的唯美画面与音乐,让观众在欣赏一段淳朴、真诫而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的同时,还欣赏到电影中成功运用的那种赏心悦目的影视美术,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最大成功之处。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探寻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探寻作者:杨博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影视动画的发展,新的影像与录音技术不断出现,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也在不断改变,时至今日,声音早已成为了动画中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
文章基于影视动画发展的历程,对目前声画关系最主要的结合形式进行了论述,列举了部分实例。
◆关键词:影视动画;声画关系;发展动画中的情节是带有假定性的,因此其具有更为独特的声画关系。
影视动画的音画交融是充满现实性的电影所无法达到的。
声画关系的发展代表了影视动画的崛起,也是一次声音的革命,将促进图画与声音的更好结合,推动动画艺术的发展。
1影视动画中声画关系的发展在电影诞生之初,受到技术的限制,声音和画面还并未有效结合,因此当时的电影也被称为“默片”。
为了更好的突出情节,当时的电影表演内容都十分夸张,以喜剧为主。
为了烘托气氛,在播放电影时,电影院内都会现场伴奏音乐。
《爵士歌手》电影中,首次出现了人声,这也为动画大师沃尔特迪士尼带来了灵感,接着他便开始研究动画配音。
该电影发布的第二年,有声动画便出现,真正实现了音画的融合,与此同时也正式打开了声画关系的探索之门。
后来渐渐出现了几何图形结合音乐的表现形式,用光学声迹胶片录制多音轨,播放立体声音,影视动画的发展也迈入了新的阶段。
迪士尼后来还尝试用音乐的起伏和节奏的快慢来展现剧情,更好的促进了音画的完美融合,这为动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在动画中,声音和画面分别代表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艺术,声音和画面完美衔接,能够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强。
声画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
2.1声画同步声音与画面同步就是使声音与画面的节奏、情感保持一致的步調。
声音的出现和消失与动画人物的表情、口型以及物体的运动是相一致的,与此来表面出画面的高度还原及真实度,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和动画的渲染力,这是影视动画中最基础也是运用最多的声画关系。
在人们熟悉的《猫和老鼠》动画中,仅有极少的对白,大部分是运用急促、夸张的音乐配合画面,表现出喜感,在烘托电影氛围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汤姆和杰瑞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画关系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 声音和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 立联系。
声画关系
第三节 声画关系
■ 声画结合是现代影视的一个基本特征。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 两大元素。 ■ 声画结合的关系主要分为:声画同步、生化分立和生化对位。
一、声画同步
■ 声画同步关系是指声音和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 ■ 这类声画关系中画面居于主导地位,声音必须与画面配合才能发挥作 用。
■ 看到的和听到的同步,听到的声源即在画面中。
二、声画分离
■ 声画分离的原理 ■ 声画分离技巧使观众没有看到形象也能理解叙事。使声音和形象摆脱 了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想想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即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的逻辑相配合,而是意念上的相呼应关系。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类型
➢ (2)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
面,是相互对立的,从而更加深化影片的主题。
➢ 这是声画分立的进一步演化,它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 而又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 容,它们独立发展又相互配合,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从不同 方面阐释同一涵义,并产生对比、象征、比喻、联想等效果。
声画关系类型
➢ 幸福欢喜的画面应该与明快昂扬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痛苦 悲伤的画面应该与深沉凄凉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然而在很多影 片中,常常会出现错位现象。如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宋 薇与吴遥结婚一场。
➢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可以是音乐、音响,也可以是人物语 言;可以是画内音,也可以是画外音的形式。
声画关系类型
【技术方法】
声画对位在剪辑中使用的技法是: 串剪法(又称串位法、交错剪辑 法)。 所谓串剪就是前后镜头的画面和 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这种方法 可加前后后镜头的呼应和感染力
具体为拖声法和捅声法。
拖声法 捅声法
声画关系类型
➢ 声画同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声画组合关系,声音和画面 完全合拍,在节奏和情绪上基本一致,其目的是增强画面的真 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 声画分离是指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它们相互分离又有某种 内在联系,它不仅可以形成内容的省略和时间的节约,还能产 生某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声画对位则是声画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声音和画面各 自独立又相互作用,声音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绪与画面没有 任何联系或者恰恰相反,但却可以借助于这种不和谐或反差而 达到特殊的表意效果。这种结构形式往往能产生对比、隐喻、 讽刺和象征效果。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如今电影中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和画面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还会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成为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电影声、画之间的关系,变化越来越多。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
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
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
影视艺术作品制作时赋予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立。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也有三种:音响(指作用于画面的事物所产生的声音);道白(对白,旁白,内心独白)和音乐。
我认为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
属于电影声音范畴中的电影音乐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
欢乐、喜悦的画面,便伴以欢乐、喜悦的旋律,例如:《小红帽》中小红帽打算去找奶奶的时候,在森林中开心的与鸟儿歌唱,音乐气氛活跃,喜悦。
《功夫熊猫》1中,当阿宝想要看霹雳武侠的时候,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就是欢快喜悦的。
再如《功夫熊猫》2中在战胜沈王爷时候的音乐转变,也使得影片情绪欢快起来;悲伤、忧郁的画面,便伴以悲伤、忧郁的乐曲,例如:泰国校园剧《初恋这件小事》中,在阿水得知阿亮学长和晓彬学姐谈恋爱的时候,失落的小水跳入水中,结合失落的音乐,让观众也感到无比的悲伤。
2.抒情功能、推动剧情发展。
音乐的抒情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
在影视中的音乐更充分的展现了这一功能,并且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我们经常能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时响起的一段段煽情音乐。
这时的音乐不但展现了抒情功能还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例如《初恋这件小事》中最后时隔9年后,阿水和阿亮终于还是见面,终于还是将珍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最终两个人可以圆满的时候,音乐就很好的起到了煽情的作用。
3.塑造人物形象。
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过演员的外形、形体语言、台词等来塑造,在人物声音方面塑造形象也时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四章 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电影声音的构成
语言(对白、独白)
叙述 塑造性格传达情绪
人声
声乐其它人声电 Nhomakorabea影 中
音乐
的
声
音
非人声 电子拟声
传达情绪 叙述 传达情绪
抒情 表现意义
无声
环境声响
叙述 造型意义 无声胜有声
声音的功能
人声:画外叙述声
造型意义:人声 显示性别、年龄 信息,参与和推 动叙事。人声的 语速、语调、声 高等元素能参与 影片的造型和表 现。
中国戏曲的表演中经 常出现声画分离的形 式,演员的唱词并不 通过相关道具的入画 来表现,而是借助演 员的演唱与表演使观 众展开想象。
黄梅戏 夫妻观灯
声画分离是影片中常 见的声画组合方式, 声画分离最基本的作 用就是扩大影片的信 息量。
黑客帝国片头: 入画:数字雨 声音:通话
声画对位指的是 声音和画面表面 上不是和谐统一 的矛盾关系,比 如视觉形象可能 是极其混乱不堪 或是残酷的,而 配以和谐优美圣 洁的乐曲。
——《毛诗序》
电影中的声乐有极强的表现意义和造型功能 ,它属于人声,可以参与塑造人物性格,将 对白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升华,用更艺术、更 精练和更震撼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候,它也 可以代替旁白,直接表达思想并进行评价。
人生如此,浮生如此,
缘生缘死,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情之至!
——《青蛇》片头曲 作词:黄沾
12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不仅交 代了音乐会演奏中由演奏生疏到完美 演奏的过程,也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 和剧团的喜剧性结局。不同场景通过 平行剪辑交错在一起,反映了音乐的 伟大力量和平凡的人对于理想的执着 追求。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
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
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
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二、声画分立
(三)资料画面与记者连线的配合 记者连线中也常采用声画分立的做法,在导播过程中或编辑
镜头时插入与连线内容相关的资料画面,用来辅助观众了解 现场环境、补充视觉信息、理解记者表述等。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一、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的意思是声音和画面在形式上是对立关系,比如声 音或音响是欢歌笑语,画面却是悲痛万分的人物。
单独看,这二者没有关联性和互为解释的关系,但是一旦将 其放在相互反衬的特殊故事情境下,二者便可以有效结合起 来,在反衬中突出和表现主题。
声画对立在电视新闻中较少使用,而常用于电影,以增强其 艺术表现力。
第九章
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第二节 声画对位
1 声画对立 2 声画分立
第二节 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主题、同一内容,运用各
自独立的表现形式,进行主题叙述。声画对位中声音和画面不 是一一对应、互为解释的关系,但却在叙述过程中实现声画两 种元素的有机结合。
具体可分为声画对立、声画分立两种形式。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二、声画分立
故在介绍李光耀的生平背景时,电视编辑调取了大量李光耀 生前参与各种活动的资料画面进行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声 音(解说词)虽然不直接解释画面内容,但却能够辅助观众 了解新闻背景,与画面形成配合和实现主题统一。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二、声画分立
(二)资料画面与新闻评论的配合 在演播室录制或直播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如果只有主持人和
等进行口头解释,可以辅助观众充分理解画面信息。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摘要:伴随着录音和影像技术的革新,影视动画中声画关系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声音从一开始的对画面的补充渐渐变为影视动画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本文结合影视动画的开展历程,探讨了声画关系的开展和声画关系的几种结合形式并举例表明。
关键词:影视动画;声画关系一、从动画影史看声画关系的开展19世纪末电影诞生之际,电影艺术中还不存在声音的概念。
虽然当时已出现留声机这种可以录制和播放声音的设备,但由于技术限制,人们并没有找到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有效伎俩。
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默片时代〞。
由于不足声音作为有效的辅助表达伎俩,当时的电影演员的表演都比拟夸张,经常会运用到面部的表情特写,这也正是20世纪初喜剧电影风行的原因。
不过当时的电影放映时也不是完全静默的,无论是在剧院或音乐厅,还是后来出现的电影院,大都配备有音乐家或乐队在现场伴奏,但配乐的功能仅仅是为了衬托氛围,同时掩盖老式放映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并没法做到与影片画面真正结合。
这时的声音相对于画面既不具备叙事功能也没有叙述作用。
直到1927年10月6日,美国的华纳兄弟拍摄并发布了故事片?爵士歌手》,里面首次出现了男主角讲话的声音,拉开了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的序幕。
这也鼓励了前来参与这场首映式的沃尔特·迪士尼,他一回到工作室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给动画配上声音。
1928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廉号汽艇》,采用将声画同步记录于胶片上的形式,利用音乐来配合角色夸张的动作表演,使声音作为画面的一种补充伎俩,将声音和画面真正地结合了起来。
当声音进入动画不再成尴尬题,动画艺术家们也开始积极探索声画结合的不同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先锋艺术家纷纷涌入影像的创作领域,发明出不少具有实验性质的动画短片。
如奥斯卡·费钦格将抽象几何图形与音乐相结合,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几何图形以规律的方式组合和变化。
这也使得声音不再仅仅是画面的附庸,而是可以与其相互结合与照应,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丰盛与纯正。
浅析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电 视 新 闻 是 以 现 代 电 子 技 术 为 传 播 手 段 , 通 过 声 音 、 画
面 结 合 , 对 新 近 发 生 或 正 在 发 生 的 事 实 的 报 道 。 相 比 于 报 纸
和 广 播 而 言 电 视 新 闻 出 现 的 时 间 较 晚 技 术 含 量 也 相 对 较
立
。
在
内
涵层
面把
声音和画
面关
系
分为
声
:
合 画
一
和声
画 对
位 。
在 电 视新 闻 的 具体剪辑 中 声画 组合 模式 ,
主 要 是 声 画
,
合一 和声画 同 步 。
声 画 合 1 .
一
声 画 合 一 是 指 声 音 传 播 的 信 息 和 画 面 展 现 的 内 容 完 全
的 存在也
是电视新
闻
与报纸
、广播
的 最大
区
别
它
,
使
电视
新
闻 具有 强烈 的 现场 感 , 能给 受众带来 更直观 的 感受 。 显然 ,
画 面 的 作 用 也 当 是 讨 论 研 究 的 对 象 电 视 新 闻 画 面 对 报 道 。
的 新 闻 有 证 实 的 作 用 。 画 面 通 过 对 现 场 的 再 现 使 新 闻 具 有
,
,
高 由 于声音和 画 面的 结合使得 电 视新 闻 更具吸 引力
,
。
1 . 声 音 的 特 点 和 作 用
电 视 新闻
的 声音
主要由
同期
声
解 、
说词
音
、
乐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题目]: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答案解析]:
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两大元素,这两大元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交融相处,又存在一定矛盾。
1、声画同步;
2、声画分立;
3、声画对位。
扩展资料:
声音和画面的三种关系:
影视作品制作时赋予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
声画同步声音和画面的三种关系:
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
声画对位是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分别是声画对比和声画对立。
声画对比的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声
画对立的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声画对立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
效果。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第四讲声画关系

声画无真正意义上的“分离”,声画分离 的意义就是“表现”。
声画关系中的特殊现象——“静默”,指在 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 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
“画内”、“画外”并非区分声画关系的 依据。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时空关系之复杂,在于它既有 画面的问题,也有声音的问题,还有作品的叙事 空间或非叙事空间的问题。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论及声画对位时说:
“非同步的声音能起很大的作用……导演为了表 达音响或人声的情感力量或象征意义,惟一可能 的方法就是拆散音画的正常联系。”
“非同步的声音独立于形象而存在……它的效果 是象征性的,观众能感觉到它跟它所衬托的场面 之间的联系。这并非观众感到它真实,而是由于 引起了观众的联想。”
声画关系中从同步、并行到对位,逐渐变得越来 越有张力。
1、同步
声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形象、情绪色彩一 致。
这种关系中音乐只能起着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并不能给作品加更多的叙事意义。
声画同步从默片时代起就是最常用的强化 银幕的情感表现的手法。
有声片诞生后,同步有了另一种含义,指 影片中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同一关系,主要 指音响与画面内容协调一致。
2、并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音乐的用法有两个 较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音乐完全追随画面,用音乐的方式 诠释画面,渲染画面的情绪气氛;
一个是主导动机似的用法,音乐作为某个 人物、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而出现。
近些年影视音乐创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音乐 不再局限在某一段画面的情绪范围之内,而是超 越于具体的画面、人物行为、甚至具体的情节之 上,以音乐的方式表现作品的主旨、某种象征性 含义、某种哲理性感悟等。
1、同步
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 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 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
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目录(一) 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对白:281 .........................................2.音效: ............................................3.电影音乐: ........................................4.画外叙述声:617 ...................................5.无声:272 .........................................(二)声画关系 .............................................1.声音的主观性:350 .................................2.声画同步:185 .....................................3.声画分离:281 .....................................4.声画对位:280 .....................................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1.对白:281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子,甚至把打断后的句子剪辑在不同的时间里。
但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用对话就会使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的沉闷。
由于人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小,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使影片节奏缓慢。
以对话为主的影片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
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
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
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
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如在《黄土地》、《菊豆》、《红高梁》中,具有西北风味的音乐使人们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气息。
电影《孔繁森》中主人公与边防战士同唱“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对画面中的人物和情绪起着烘托作用。
电视剧《苍天在上》中市委林书记追赶前往山村小学调查情况的代理市长在铁道路口相遇,此时,急速奔驰的火车将二人隔开,画面中火车哐当哐当的碰撞声和长长的汽笛声,展示了两人激烈的内心冲突。
另外,在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本来以为是一次小小的轻松的战斗,结果在天亮后却发现不只是情报中说的两个德国兵,而是“3个…4个……10个……16个”,女战士那轻轻的、平静的声音却让观众的心情不由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震颤,随着数字的增加,观众对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对5个主人公的命运不禁产生了深深的担心和忧虑。
平静的、优美的景色中,偶尔从湖对面树丛中闪出一个德国兵的身影,和女兵轻轻的数数声剪辑在一起,造成的却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效果。
这种声音与画面的同步加强了观众的真实感,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刻画了人物,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声画分离
声画分离是影片的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各自独立、互相补充的。
在声画分离时,声音一般不会来自画面之中,而以画外形式出现,但在总体情感、情绪上,又有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它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
陈凯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有个片段是小春在擦乐谱时心中想着谱子上的音乐,于此同时一段悠扬的小提琴曲响起,这音乐像是从小春的心里和粘满灰尘的谱子里流淌出来的。
这段画面和音乐告诉观众小春领悟了老师这种教学方法的用意,并且在音乐方面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日本动画片《萤火虫之墓》的最后,节子死后,清太凝视着火葬节子的火堆上跳动的火苗,忽然,画面上回荡起节子清脆的笑声和稚嫩的喊声“哥哥,我们回家吧……”旋即响起了《home sweet home》主题音乐,忧伤、凄凉的音乐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将观众的伤感情绪推向了高潮;美国影片《爱情的故事》结尾,女主人公患上癌症,历经磨难最终去世,深深爱着她的男主人又来到记录着他们美好爱情的滑冰场,然而映入眼帘的是那覆盖着皑皑白雪、静悄悄的滑冰场,一阵阵笑声传来,打破了这寂静,越发显露出男主人公的惆怅和寂寥,透露出无限的悲凉情调,唤起了人们无限的惋惜之情。
三、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这个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产生初期,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亚历山大洛夫三人在1928年的《苏联艺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宣言,称“只有将音响作为一段蒙太奇的对位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去发展并改进蒙太奇。
”意味着声音与画面在情感、内涵、情绪、情调、氛围、节奏恰好是错位、对立的,形成很大反差的。
正是由于声音与画面的差异、对立、错位、相反,才更有力地形成一种对比和对照,从而用一种反差的方式更强有力地表达出正面的意义、价值。
美国影片《教父》第三部,一边是圣洁的洗礼,优美的教堂音乐,沉缓的钟声,婴儿的哭声,祈祷声,另一边却是血洗五大家族的杀戮行动。
画面总共不足5分钟,却达到出奇制胜的视觉效果和强烈震撼。
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结尾,当年老的毛泽东蹒跚地走向走廊和生命的尽头时,却出现了《东方红》雄浑而深情的音乐,辉煌、崇高、怀念、感伤各种情绪相互交织,深深地触动和感染了观众。
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
另外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静默”。
古贤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产生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
如英国影片《摩非的战争》开头,静寂的画面上是一片被鲜血染红了的大海,波涛翻滚着,冲击着破碎的军舰残骸和士兵的尸体,而遍体鳞伤的摩非倚靠在一旁,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从那偶尔转动一下的眼珠上才发现这还有一个活物。
这种寂静制作的紧张氛围迅速地让观众带着种种猜测与思索进入下面的情节。
另外,中国电影《一个与八个》也成功地运用了静默的艺术手段。
大秃子在与鬼子的战斗中最后一次高喊着“痛快”站起来的时候,一颗炮弹炸响了,在一片浓烟之中,所有的声音突然消失,只剩了死一样的寂静,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悲壮的美。
总之,声音和画面应该是一体的、相辅相成的。
声音的运用丰富并扩大了电影的时空,声音表现力的运用给电影蒙太奇展开了广阔的天地。
在声音与画面、声音与声音的组合上,除了上述三种组合外,还有着丰富的待发掘的艺术表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