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发布时间:2022-11-10T12:46:25.1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月6期作者:李秀波[导读]李秀波(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绵阳621000)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是因为腰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和外力作用而诱发,导致椎间盘纤维环被破坏、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

主要的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疼痛,同时腰部活动受限、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的改变。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疾病病因现代医学:(1)基本元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髓核的退行性改变主要体现在含水量的降低,含水量降低会导致局部出现椎关节不稳、松动等病理表现。

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主要体现在坚韧程度减弱。

(2)损伤。

长期反复受到外来刺激导致局部损伤可加快退行性改变的进程。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自身原因导致周围血液循环不足,损伤修复的能力较弱。

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

调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组成如骶椎腰化、半椎体等先天畸形,小关节畸形或者不对称等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在腰椎受力情况下导致受力不足引起椎间盘内压升高,加重损伤、促进退行性改变。

中医。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内的痹症范畴,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多发疾病之一;其病机之关键在于经脉阻痹、腰府失养;病因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类,内在因素主要包含禀赋不足、身体失养、肾气不足、肝脏不盈、加之劳役负重、血运不畅、外邪内侵、损伤正气。

外在因素主要包含:身感风,寒,湿,热之邪、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劳作贪凉、衣物单薄等导致外邪乘虚而入;此外还能见于外伤病,凡暴力扭转、体位欠妥、负荷过重均可导致腰部血运不畅、经脉阻痹、瘀血内积而引起腰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4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4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4例疗效观察【摘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充分优势,从辩证分型﹑辨证论治两个方面对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同时运用骶管滴注,外敷五虎膏,口服大金刚丸,积极配合腰部功能锻炼,痊愈率达98%以上,复发率仅为2%,且无后遗症出现。

以往西医对于该病在急性期只是单存的给予患者卧床休息制动,或者手术治疗,但因患者腰部或腿部疼痛剧烈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而且又惧怕开刀手术,最后只能放弃西医治疗。

而此病早期中医虽然可以给予患者按摩﹑中频、药熏、火罐等理疗,但又对于急性期的疼痛作用甚少。

有鉴于此,笔者特结合中西医特长之处,综合治疗该病。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小针刀;滴管滴注;大金刚丸;五虎膏1临床资料笔者从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间,共在临床上收录384例住院患者:其中年纪最小的患者16岁,最大的患者63岁;女性患者181例,男性患者203例;外伤闪挫214例,单存劳损170例;单存腰痛105例,单存腿痛178例,腿痛伴腰痛101例;腰部活动受限363例,腰部活动功能尚可21例;住院治疗194例,门诊治疗190例;两周内治愈占229例,三周以上治愈占155例;完全治愈379例,基本治愈4例,无效1例。

2治疗方法笔者将本病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三个时期;腰痛型、腿痛型、腰痛伴腿痛型三个类型。

综合采用:口服大金刚丸、外敷五虎膏;结合骶管滴注、小针刀疗法、静脉滴注;辅助针灸等治疗方法。

2.1分期(1)急性期:发病在1-2周内,疼痛症状较为明显的属于急性期;给予骶管滴注、静脉滴注、物理疗法等。

(2)慢性期:发病在1-2月内,疼痛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的属于慢性期;给予口服药物、物理疗法。

(3)恢复期:发病在半年以上,疼痛症状不甚明显的属于恢复期;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

2.2分型:(1)单纯腰部疼痛型:患者以腰部疼痛为主,不伴有下肢坐骨神经痛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采取腰部外敷五虎膏;配合腰部痛处给予微波、中频、中药熏蒸,每日2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

推 拿 : 者 俯 卧 t 者 用 右 手 小 鱼 际肌 部 或 掌 根 部 揉 摩 患 术
腰骶 部 3 ~5分 钟 ; 用 积 手拇 指 的 螺 纹 面 自扁 郎趁 循 舒 柱 再 啊旁 足 太 阳聘 肮 经 路 线 , 自上 而 下 推 动 至腰 骶 郝 . 返 3 5 往 ~
遍; 而后 以 两 手 掌 狠 部 对 置 于 曹 柱 正巾 , 内 向 外 分摊 3 自 —5
2 谁 疗 方 法 牵 引 : 广 州 羊 城 医 疗 器 械 厂 生 产 的 ATA lD 型 自动 用 I
能 有 改善 , 腿 抬 高 试 验 在 4。 5。 问 l 直 0~ O之 2倒 + 1 . ; 占 36
无 效 ( 治疗 2 月 以上 . 状 无缓 解 ) 经 个 症 3铡 , 3 4 。总 有 占 .
深 压 痛 伴 左侧 坐 骨神 经 区 放 射 痛 , 腿 抬 高 3。 经 c 扫 描 直 0 T 确 诊 为腰 4 ~5椎 间盘 突 出 症 用上 述 牵 引 、 拿 、 闭 的综 推 封 合 方 法 治 疗 1 月后 , 状 碱 轻 7 . 续 治 疗 2个 月 , 腿 十 症 0 连 唾
中 西医结 合 治 疗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8 8例
李 常 中 . 书 明 ( 庆 市垫 江 县 人 民 医 院 4 8 0 ) 谭 重 0 3 0
者仰卧. 米者一手扶患腹膝甜 t 一手握锞 部+ 屈膝屈髋至最大
限 度 t 顺 逆 时 针 方 向各 旋 转 3圈 后伸 直下 肢 t 束 手 法 。每 做 结 日 1 . 0无 为 一 疗程 。 次 3
疗 腰椎 问 盘 突 出症 . 到 良好 效 果 。 将 资 料 完整 的 8 倒 总 收 现 8
结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8 8例 中 。 4 男 6倒 . 4 女 2恻 ; 年龄 晟 大 5 岁 . 小 2 5 最 1岁 : 病程最长 5 。 短 1 年 最 。全部 病 倒 均 经 CT扫 描 确 诊 为腰 5天 椎 闻 盘窘 出症 t 同时 捧 除 督 柱 肿 摘 、 棱 等 其 它 病 变 件 有 骨 结 质增生者 3 5例 . 4 5突 出 者 4 例 . 5 雕 1突 出 者 3 腰 ~ 8 腰 ~ 3 铡. 3 腰 ~4突 出 者 7 。 倒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为常见的一种腰椎疾病,患者的腰椎间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而且,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的椎间盘纤维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髓核组织便从损伤破裂处突出来,在患者脊椎后方出现或者出现于椎管内,导致患者神经根受到了刺激和压迫,患者便出现了明显的腰疼症状,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下肢麻木现象。

下面一起来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退变所导致的,而如果患者腰椎遭受了严重的外伤则很容易引发疾病,比如患者在生活中长期负重、扭转以及挤压等等,导致腰椎间盘受到较大的压力,纤维环于后背则由里面向外面开始出现裂隙,长期经受这种挤压便使得纤维环变得越来越薄弱。

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再遭受一次外伤,或者腰椎遭受多次轻伤,便导致腰椎间盘压力不断增加,从而使得腰椎间盘出现退变或者积累性的纤维环出现了破裂,此时,变性的髓核组织便从纤维环的薄弱的地方破裂而出,纤维环损伤本来就会引起患者出现腰疼现象,而突出物压迫了神经根便会导致患者腰椎出现放射性的疼痛,因此,腰椎间盘突出会引起腰痛和放射性疼痛,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性功能损害。

二、中医治疗法①小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是一种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治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松懈术,为切开手术联合针刺法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法。

小针刀治疗操作是在患者的治疗部位进行深入的刺入,直到刺入到患者的病变位置,然后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切割,将有害的组织剥离,从而达到治疗之效。

小针刀的疗法优点在,小针刀治疗过程十分简单,而且不会受到任何的环境和条件限制。

小针刀治疗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于人体也不会造成较大的损伤,而且不会引发感染。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后患者便不会有明显的痛苦和恐惧,而且术后也不需要多休息,治疗即可正常生活,治疗时间短,患者更易接受。

②银质针治疗腰腿痛。

银质针是由百分之八十的银做成的,在消毒上以及导热性上比一般的合金要好很多,而且,银质针比一般的针更加长和粗,长度为十五厘米,直径为一点一毫米,在对患者实施银质针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强烈的痛感,因此,需要对患者皮肤进行局部麻醉,银质针治疗在颈椎和腰椎疾病上有着奇特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中西医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中西医疗法

腰椎是人体的重要运动关节及负重关节,在支撑人体重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腰椎受累过多后极易受损。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具有患者痛感严重、极易发作等特点。

究其根源,是由于年龄增大、身体各个器官逐渐老化,进而椎间盘退变所致。

此外,妊娠、遗传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及不良用腰习惯(例如长期低头弯腰劳作、长期保持坐位工作等等)也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

在治疗方面,中西医的临床治疗各有特点,单纯采用某一种疗法并不能完全达到去除患者不适的效果,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疗法才会起到更好效果。

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

西医治疗保守治疗初患腰椎间盘突出者、年龄较小者、轻症者首选保守治疗。

此类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通过针灸、理疗、牵引等物理治疗,缓解腰部肌肉痉挛症状,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进而达到较好疗效。

疼痛治疗医生会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首先考虑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

微创手术治疗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通常在保守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者反复发作的情况下,采取腰椎间盘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微创手术对于年轻、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患者效果比较好。

不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而言,使用微创手术的适应症相对来说比较窄,如韧带骨化以及严重的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就不适合进行微创手术。

中医治疗中医手法治疗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刺治疗、中药外敷、手法推拿、中药熏蒸、雷火灸、刮痧、拔罐。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相关的理疗方法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都可以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还不伤害身体。

中医药内服、外敷使用传统中药进行调养,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疏通经络、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可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增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日常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保持规律作息,多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等,可促进患者恢复、延缓疾病复发周期。

在日常饮食中,患者可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苹果、竹笋、香蕉、木耳等,这些食物可以使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早上起床喝点淡蜂蜜水或淡盐水,也有助于肠胃新陈代谢和通便。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作者:袁纯锋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58例。

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并进行随访以观察疗效。

根据Watts制定的腰椎间盘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58例患者中优98例,良49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3.04%。

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少,安全,副作用小,远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01-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引起腰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

目前治疗方法不一,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本文选取在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牵引、推拿及口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158例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分析。

1 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158例患者,男109例,女49例,年龄20~80岁,病程10天~8年。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

其中L4-5椎间盘突出92例,L5-S171椎间盘突出47例,L4-5 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19例。

2 治疗方法2.1硬膜外封闭要行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减少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术治疗 的脱 出患者 中, 常可感到经非手术治疗 一段时间后 , 临床症状消失 。有些病 人重新复查 C T或 M I 发现脱 出髓 R后
2 2 骶 管 注射 .
I、 I 维生素 B n 、5- 注 射液 1 l 脉 络宁注射液 1 1 l g 6 a 642 1 g Or 、 T g 0n 、 l 曲安奈德注射液 3 ,0天注射 1 , o 1 次 2次为 1 个疗程。
芍具有增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的作用 , 可减轻 和消除神经根
及神 经根湮没 、 椎管狭窄等表现 。
2 治疗 方 法
水肿 。中西药结合 共同作用 , 从而 消除炎 性化学 因子 引起 的
①2 %甘露 醇 20m , 天 2次 , 用 3~5 1 0 5 l每 连 炎性反应对神经根的刺激 , 达到了消除疼痛的 目的。 椎 间盘突出症术后 复发再 突 出的髓 核 , 似 于椎 间盘 脱 类

4 ・ ( 76 2 总 6)
中医 正 骨 20 08年 1 第 2 第 1 0月 0卷 O期
床观察对部分 Fruo I~I度 ( e sn ̄ i 包括脊椎 的爆裂性骨 折及脊 g I
5 参 考文献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1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 ]南 京 : s. 南京大学
调的是 : 对于伤后 或治疗 中表 现神经损 伤进 行性加 重 , C 或 T
扫描等检查显示骨折块进 入椎管 占位 大于 3 % , o 特别 是骨折
块旋转进入椎管 , 考虑为后纵韧带损伤的病人 , 引垫枕疗法 牵 与手法治疗等已不能通过 韧带 的张力取 得间接 复位的效 旱 , 反而会增加创伤 , 故不 宜使用 。
23 中药 内服 .
制附子 6g 肉桂 1 、 、 Og 制川乌 6g当归 1 、 、 5g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料 . 本 组 3 0例 中 , 10例 , I 0例 ; 龄 最 小 0 男 9 女 1 年 】 2岁 , 大 6 最 5岁 ;0岁 ~ 5 之 间发 病 率 占 8 % ; 程 长 短 不 2 0岁 0 病

日一 次 , 5 1 一 疗 程 。 d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 西 药 .
2 %甘 露 醇 2 0 , 脉 3 mi 0 5 ml静 0 n内快 速 点 滴 , % 5

最 短 4d 最 长 数 月 至 数 年 。 , 腰 腿 痛 是 最 常 见 的症 状 , 5 以上 患者 都 可 产 9%
葡 萄 糖 2 0 , TP 0mg 辅 酶 A 2 0 维 生 素 C2g 地 塞 米 松 5 mlA 4 , 0 , , 2mg 静 脉 点 滴 。疗 程 因 人 因病 情 而 定 。 , 2 4 心 理 治 疗 建 立 良好 的 医 患 关 系 , 造 良好 气 氛 , 患 者 . 创 使 感到 温 暖 。 理 不 受 压 抑 , 分 理 解 患 者 ; 其 交 谈 中 让 患 者 畅 心 充 与 所欲 言 , 中捕 捉 疾 病 现 状 的潜 意 识 情 绪 或 主 要 矛 盾 ; 治疗 过 从 在 程 中 通 过 生 活 实 例 和 卫 生 保 健 知 识 宣 传 , 患 者 对 自 己 的 病 情 让 有 一 个 全 面 了解 , 解 自 己疾 病 治 疗 方 案 和 注 意 的 问 题 , 患 者 理 使 对医生产 生强大 的信任感 , 轻心理 负担 ; 生应 具备 耐心 、 减 医 爱 心 、 心 , 除 患 者 疑 虑 和 恐 惧 情 绪 , 动 配 合 治 疗 ; 意 : 人 诚 消 主 注 因
症状 、 征无改善或加 重。 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

它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肌瘫痪等。

本文将近年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及其在现代治疗技术等方面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1.中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1.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腿痛”或“痹证”的范畴。

病证具有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风、寒、湿、热、闪挫、瘀血、气滞、痰饮等,而其根本在于肾虚[1]。

痹是气血闭塞不通所致的肢体痛,风寒湿气外袭、气血虚弱、运化乏力是其原因。

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扭挫,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病延日久,则气血益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已。

1.2西医发病机制1.2.1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1.2.2 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1.2.3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1.2.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1.2.5 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重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1.2.6 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要知道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要知道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要知道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患,主要是腰椎间盘的各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破裂现象,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于后方或者椎管内部,导致相邻的及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患者就会出现疼痛的感觉,还会伴随有下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

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为95%。

在患病之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可以从日常护理和饮食护理两方面出发。

1.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通常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则常常为发病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反复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应力作用最大处,即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这种变化不断积累而逐渐变为薄弱。

在此基础上,由于一次较大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甚至一些日常活动让椎间盘压力增加,都能够促使退变和积累性损伤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已经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环软弱处或破裂处突出,纤维环损伤本身可引起腰痛,而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引起放射性疼痛,故有腰痛、放射性下肢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2.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法通常来说在急性期推荐使用轻刺刺激治疗后制动的原则,方法主要为针灸、拔针、骨减压、骶管注射、中药外敷、消炎止痛药物等,治疗后卧床制动。

缓解期推荐使用牵引、推拿、针灸等物理治疗法。

2.1小针刀治疗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

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其适应症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在于,治疗过程较为简单,不会受到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容易引发感染,局麻后病人也没有明显的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1.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2.腰间盘突出有何中医治疗方法,什么方法3.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办法?4.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哪几种?5.腰椎间盘突出如何治疗好?6.腰间盘突出最好最快的治疗方法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椎间盘突出症。

再次手术疼痛消失后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四、这类患者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后才来中医针灸医师求治而治愈,但如果手术前就来做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更好,操作更容易。

五、推拿整脊疗法是首选,结合艾灸、足疗、拔火罐的综合疗效最佳。

六、推拿整脊疗法以及艾灸拔火罐的综合原理是改善颈椎、胸椎、腰椎、胸廓的气血循环和弹性,心肺功能改善,随后肝肾、脾胃功能也相应改善,五脏六腑形成良性循环,属于整体提升脏腑功能的全面疗法。

不容易复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多见,可以出现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后者一直放射到下肢甚至脚内侧,属于慢性疾病,容易急性发作。

二、该疾病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紧张、过劳、脊椎病和气血瘀滞。

三、此病的治疗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按照主流医学的要求去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此手术的优点是简单、安全、成熟、高效,一次即可解决问题,1周左右住院时间即可出院,借机可以休息、功能锻炼。

但手术的弊病是局部治疗,并非根本治疗,因此,手术后疼痛消失但腰部仍然僵硬,活动不灵活。

且有患者再次发生发,且整体活动灵活、不再僵硬、不再疼痛,感到年轻了十岁。

严重者1-2个疗程治愈,轻者1-2次治愈。

甚至不再腰椎部位治疗而是在胸椎胸廓部位治疗而手到病除,令人兴奋!七、这说明中医并没有失传,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确实值得感谢古代先贤传下来的中医推拿手法智慧,感谢坚守者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而避免了手术的弊病。

八、如果是车祸出现严重肾破裂特别是脾脏破裂,那么必须立即去医院做急诊手术是首选!必须认清中西医的优缺点、互补性和如何选择,而不是走极端诽谤中西医特别是中医。

九、善意提醒:标准医学术语叫做腰部或腰椎椎间盘、胸部或胸椎椎间盘和颈部或颈椎椎间盘,而不该省略“椎体”的“椎”字,因为是“椎间盘”而不是“键盘或间盘”。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添加标题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最佳治疗方案和疗程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高 研究证据的级别和可靠性
汇报人:
腰椎活动度:采用腰椎活动度测量 仪进行评估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CT、MRI 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治疗效果:采用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进行评估
安全性: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 良反应及并发症
数据来源:临床研究数据、文献 资料、患者病历等
数据处理:数据清洗、数据整合、 数据可视化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服 药期间,注意 饮食、作息等 生活习惯,避
免影响药效
针灸原理:通 过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方法:根 据病情选择不 同的穴位和针

针灸效果:缓 解疼痛,改善 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针灸注意事项: 选择专业医生, 注意针刺深度 和角度,避免
感染和损伤
推拿手法:包括 揉、捏、推、拿 等手法
研究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指标:复发率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率低于单纯西医治疗
调查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等
调查内容:治疗效果、治疗过程、医生态度、医院环境等 调查结果: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度较高,认为治 疗效果明显,治疗过程舒适,医生态度良好,医院环境整洁。
作用原理:通过 刺激穴位,促进 血液循环,缓解 疼痛
适应症:适用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早期和中期
注意事项:推拿 过程中要注意力 度和频率,避免 过度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 洛芬等,用于缓 解疼痛和炎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临床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临床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20-01【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穴位注射推拿疗法腰椎间盘突出(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临床中绝大多数患者因担心手术风险,故乐意接受保守疗法治疗。

我院2007年9月——2010年12月共诊治腰椎盘突出患者21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2例,其中男128例,女8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4岁,平均42岁。

腰部外伤史47例,受凉史60例,主诉腰痛156例,单侧下肢放射痛127例,下肢麻木65例,单侧下肢放射痛麻木58例,趾背伸力减弱25例,脊柱侧弯102例。

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

全部经ct确诊。

l2-3椎间盘突出40例,l3-5椎间盘突出140例,l5-s1椎间盘突出30例,椎间盘脱出2例,经治无效手术。

2 治疗方法2.1 穴位注射:取病变部位的腰椎脊突旁开0.5-1寸夹脊穴,部分患者依据临床症状,配合八髎穴用利多卡因0.2g、维生素b1 0.1g、а-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上药混匀备注,局部严格消毒,6号注射器在选定部位,针头向脊柱方向略斜刺2-4cm提插有针感后,(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者去地塞米松)缓慢注入药物2ml,拔除针头,压迫针眼片刻。

注射后平躺10min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

隔日1次。

2.2 推拿方法:a.常规推拿:在患侧腰部,先施循经拿、揉、按、捏法以缓解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腰背肌痉挛,再以揉法及分筋手法,在每一压痛点治疗30s,从而使粘连松解。

而后施以b专科手法:①.扳法即患者取侧卧位,下面一条腿伸直,上面一条腿尽量向腹部屈曲,两手交叉放于脑后,患者眼睛尽量向后处看,医患相对而立,以两肘分别放患者肩内侧肩外侧,嘱患者放松反向用力致患者腰部不能再转时,突然施力患者腰部多有弹响。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排 卵率高 ,但妊娠率 低 ,它可使 官颈黏 液变得少 而黏 稠 ,不利于精 子 通 过 ,且 它还影 响子宫 内膜的发 育 ,从而 影响胚胎种植 。所以 中药 】
补 肾化淤在 于改善机 体的内环境 。使机 体达到 阴阳平衡 ,气血充沛 ,
脏 腑功能协调 。从而促 使排卵功 能 ,因此使用 中药治疗 比使用克罗 米 芬 治疗排卵功能 障碍有 其明显优势。 参 考文 献 [] 程 泾 . 疑难 病 现代 中医诊 断与 治疗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1 妇科 M] 北 人
1 治疗方法 . 3
中西 医结合综合治 疗腰 椎 间盘突 出症 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 会 清
( 吉林省汪清县 中医院,吉林 汪清 13 0 ) 32 0
【 要】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综 合 治疗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我 院 收 治的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 10 ,随机 分 为治疗 组和 对 摘 2例 照 组各 6 例 。治疗 组 患者均 给 予 中西 医结合 综合 治疗 。 包 中药 熏 蒸、 O 括 牵引按摩 、 膜 外封 闭 以及 西药 治疗 。对 照 组患 者给 予西 药治疗 。 硬 结果 治疗 组 6 患者 中,疗 效 为优 的患 者 1 , 占 2 . %; 良 3 例 , 占 5. %;可 1 , 占 2 . %;差 0 ,优 良率 为 8 . %。 O例 7例 83 3 l 17 6 2例 00 0 例 00 0
人 民卫 生 出版 杜, 9 : 6 1 32 . 9 7
功效 。全方 共奏补 肾活血 、促进排 卵。现 代药理研 究证 明 ] ,补肾 中 药具有 内分泌激 素样作用 ,能够使下丘 脑 一垂体 一卵巢轴 的调 节功能 得 以改善 ,在补 肾的基础 上加用活血 药又能改善 循环 ,增加 卵巢血流 量 ,从 而诱发排 卵及促黄 体发育 。克 罗米芬是促 排卵的常用 药 ,它促

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受限,且操作 简便、安全可靠。
VS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针刺和 艾灸两种方式。针刺多选用腰部华佗夹脊 穴、肾俞穴、大肠俞穴等,能够调节督脉 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缓解疼痛。艾灸 则多采用温针灸,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 循环和代谢,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优势 ,受到广泛关注。
3
本研究旨在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综述 和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 优势。
文献综述结合分析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总结。
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非甾体消炎药
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神经根水肿和炎症。
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以及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等,可缓解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
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装置对腰椎施加适当的牵引力,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受压。
物理疗法
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
手法治疗
如按摩、推拿等,可改善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01
微创手术
如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激光汽化减压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1例疗效观察与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1例疗效观察与分析
环进 一步 破裂 , 变. 的髓 核 组织 由纤 维 环 已, f 生
腿疼行手法 复位 导致截 瘫的患者很多 。 腰椎 问盈 突出症是 骨科 常见病 、 多发 病, 足腰 腿疼最常见 的原 因, 其发病率高 , 在基层复发率 义高 , 对 凶长期重体力 劳
动 导 致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的 患 者 , 疗 方 面 形 治 形 色 色 , 套 行 之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既 可 减 一
中医的病 因分析 : 代 医家 均认 为 , 历
中国 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半月刊 2 1 年 1 00 月下期 ( 2 第1 卷总 第2 8 )9 2期 7
中西 医 结合 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9 l例 疗效 观 察 与 分 析
突 出的椎 间盘 复位 。按抖 后 即 检查腰
杨 於 蓉
70 0 3 70甘 肃 会 宁 县 人 民医 院 骨 科
肾虚在腰 痛 的发病 中足重 要 的 素。其 发病原 冈有 : 外受 风寒 湿邪 , 经络 受 ① 致
表现为 压痛 和 放 射痛 消 失 , 腿 抬 高增 直 摘 要 目的 : 回顾性分析采 用中西医结
加 , 觉减 退 区 消 失 或 明 显 缩 小 。为 l巩 感 『
合 治 疗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的 治 疗 结 果 。 方
同疗效 , 抖 复位 后 患 者应 卧 床休 息 1 按 0
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 椎问盘突 出症状产生 的机制 : i种 有
轻患者 的痛苦 , 减少 复发 , 义可减 轻患 者 的经济负担 。笔者采刚 中西合甓 、 动静 结
1 g 当归 1 g 地 龙 1 g H草 1g 丹 参 2, 5, 0, ‘ 0 ,
1 g鹿角胶 1 g黄 芪 3 g 元 胡 1g为 主 5, 0, 0, 5

中西医内外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介绍

中西医内外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介绍

中西医内外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介绍宋荣飙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笔者自1993年至今,采用中西医内外治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多例,症状和体征消失,并经CT复查:腰椎间盘复位良好,经随访复发较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治疗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49-150)
【作者】宋荣飙
【作者单位】昆钢大红山铁矿医务室,昆明,安宁,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小儿湿热蕴结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J], 许剑清;陈燊
2.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治疗角化型手足癣41例临床观察 [J], 陈福祥
3.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J], 陈静丽;余维美;宋晓金;田敏
4.崔公让中西医结合外治糖尿病足溃疡经验介绍 [J], 崔炎;韩丽丽;李玉凤
5.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臁疮临床研究 [J], 沈梁;龚旭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时间:2011-08-16T17:43:22.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白晋卓[导读] 目的探讨初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的有效疗法。

白晋卓(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八病房 110044)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2-0030-02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的有效疗法。

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25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13例和单纯手术治疗组12例。

两组均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2]、人工硬膜等预防粘连。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患者术后均根据辩证给予相应中药口服。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 平均4.5个月。

以6个月内最后随访时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单纯手术组12例中,优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66.7%。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中,优8例,良3例,可2例。

优良率84.6%。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初次手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导致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
少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存在腰腿痛, 或术后症状缓解, 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甚至迁延不愈。

临床上称之为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其中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导致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于术后肌肉副损伤及患者本人体质因素引起,比较难以预防,对于此类患者, 笔者在再手术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采用解郁活血或补肾益阳中药口服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为2007-03/2010-06本院收治的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 47.3岁。

全部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手术治疗史,本次入院距第1次手术时间间隔30d~6年,平均20个月。

均存在初次手术后仍腰腿痛, 或术后症状缓解, 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摄片以及CT扫描,其中14例行MRI检查。

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且复发原因排除初次手术定位错误,术中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合并椎管和(或)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等,确定复发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

1.2 治疗方法 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松解神经根周围粘连,术中彻底止血, 术后常规负压引流 24-48h,手术手法轻柔,尽量不使硬膜囊裸露, 并且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人工硬膜等预防粘连。

随机抽取其中的13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于术后建议患者口服理气解郁和活血中药如补阳还五汤等,连服3-4周。

2 结果
疗效评定,按Macnab[1]分级评定疗效,优:无痛,无活动受限;良:偶尔有腰和腿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功能有所改善,但有间歇性疼痛,不得不改变工作和生活;差:疼痛和功能无任何改善。

两组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 平均4.5个月。

以6个月内最后随访时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单纯手术组12例中,优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66.7%。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中,优8例,良3例,可2例。

优良率84.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虽然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组织被摘除,但因为手术时止血不彻底,硬膜囊裸露较多,以及手术时手法过于粗暴造成术后肌肉副损伤较重,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增生压迫刺激神经根后,仍会出现的一系列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的症状及体征[2]。

再次手术进行神经通道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在初次手术时已经造成过肌肉副损伤,术中仍会形成一定的瘢痕粘连,而且不同患者个体吸收炎性因子的机能也不同,所以术后仍然会有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

所以如何预防术后再次粘连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人工硬膜等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术后是否也应该进行积极治疗预防粘连,尚无更多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证实,理气解郁和活血中药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能够扩张微细血管,改善病灶周围的微循环[3-4]。

可以消除局部炎症反映,神经根水肿,促进神经损伤恢复,血肿吸收以及软组织损伤恢复,防止硬膜外的粘连等。

故在术后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此类中药口服,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笔者认为结合适当的中药治疗有可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仉建国,邱贵兴,杨波,等.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2):111-113.
[2] 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999,131-132.
[3] 沈权,侯筱魁,叶澄宇.黄芪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3):152-1531.
[4] 许笃聪.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山西中医,1995 ,11(6):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