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十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十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全及翻译【⼗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全及翻译【篇⼀】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沛公欲王关中,使⼦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怒⽈:“旦⽇飨⼠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兵四⼗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沛公居⼭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关,财物⽆所取,妇⼥⽆所幸,此其志不在⼩。

吾令⼈望其⽓,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季⽗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从俱死也。

”张良⽈:“⾂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具告沛公。

沛公⼤惊,⽈:“为之奈何?”张良⽈:“谁为⼤王为此计者?”⽈:“鲰⽣说我⽈:‘距关,⽏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请往谓项伯,⾔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秦时与⾂游,项伯杀⼈,⾂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孰与君少长?”良⽈:“长于⾂。

”沛公⽈:“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吾⼊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夜望将军⾄,岂敢反乎!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沛公⽈:“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因⾔⽈:“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乎?今⼈有⼤功⽽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谢⽈:“⾂与将军戮⼒⽽攻秦,将军战河北,⾂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高中生必背文言文32篇

高中生必背文言文32篇

高中生必背文言文32篇高中语文对文言文的考察越来越严格,这就意味着对高中同学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想提升文言文阅读力量,必要的阅读和背诵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32篇高中生必背文言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一)必修(10篇)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行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着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 劝学(学不行以已……专心躁也)《苟子》3. 屈原列传(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马迁4.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 师说韩愈6. 阿房宫赋杜牧7. 六国论苏洵8.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 赤壁赋苏轼10. 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论语》2.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3. 过秦论(上)贾谊4. 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5. 陈情表李密6.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 石钟山记苏轼9. 登泰山记姚鼐10.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三)选修(12篇)1. 《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其次十二章“曲则全”;其次十四章“跂者不立”;其次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幸“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 高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4. 中庸(喜是衰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5. 《礼记》6. 《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7. 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8. 谏逐客书李斯9. 兰亭集序王羲之10. 滕王阁序王勃11.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2.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古代文论选段1.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3. 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选4篇)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选4篇)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选4篇)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篇1《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高中必背文言文72篇原文

高中必背文言文72篇原文

高中必背文言文72篇原文1. 《庄子》:齐物论或跃在渊,无以为距;或蹈乎悬,无以为绝;或喑嗟而无声,无以为哀;或呼号而无声,无以为泣。

凡此四者,皆由心生。

故常有心,而后有事;常无心,而后无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若有所居,一日而已;身世之患,可以当也;志不强者,何以学道!2.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不飞则已;呜呼!大鹏一日同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

无声胜有声,舞榭歌台之上,而今安在哉?汝们归去!归去!且复顾尔兮!岂无他物,是乎?3. 《庄子》:养生主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位不离其宇,其根不固其土,其杆不劳其肘,其流不下其泻,东西南北无边,上下制于中央,是谓大命。

故曰:“彼自生且靡,自长且毁,自实且虚,自明且暗,自比且差。

”故曰:“圣人不从其流,弃之而自为也。

”故不帝王而天下治,不言之而天下信,不动之而天下治。

4. 《庄子》:徐无鬼申子曰:“今之时则不然,吾闻之也:善人之处天下也,无非是与恶人为市,人恶之;善人之出,天下也,无非是与恶人为市,物恶之。

《诗》云:‘物之积也,如山岳;人之积也,如发箦。

’是以圣人恶之。

”5. 《论语》:明法李斯为法家,尽力敛财聚敛,封君七十馀万,吣人於小人格仕,尽其法而不可得。

故知政生之端乎?礼有所立,乱则动之;孔子以之。

志有所立,业则勉之;康子以之。

言有所立,信则发之;君子以之。

政有所立,贵则荣之;贱则辱之;法则必定之;权则不革之。

君子慎乎其所不知,蓬生鸟飞,不系於高墙之上,不窥於穴底之下。

狱讼贵事,则必审其所由来;溺水之言,焉有成功者!6. 《论语》: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 《论语》:学而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孟子》:离娄下人心莫不爱其亲,莫不喜其乐,莫不恶其忧。

高中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必背50篇高考语文必背50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4、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小石潭记(柳宗元)11、陋室铭(刘禹锡)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5、爱莲说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雎(《诗经》)18、兼葭(《诗经》)周敦颐)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2、观(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煜)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大全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大全

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高中语文必背的32篇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的32篇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的32篇文言文高中语文必背篇目包括32篇文言文本文汇总必背篇目有零碎时间要多背哦#01 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

2、《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
高中文言文笔记整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抄录法:将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固定用法、通假字、古今
异义等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最好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方便
查阅。

同时,要定期复习,巩固记忆。

2. 归纳法:将同一篇文言文的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归纳一词多义、归纳古今异义、归纳通假字等。

这样可以方
便自己记忆文言文知识,还可以有效防止知识的遗忘。

3. 背诵法:学习文言文需要经常读、经常背。

可以规定自己每天至少
熟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要着重看参考书或查字典,注意文中的句读,遇到拿不准的字一定要查一查,把它的意思弄懂了,然后再结合上下
文来理解。

同时,要充分利用文言文材料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水平,不断加
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具体方法因人而已,建议根据自己
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老师和同学获取更准确的建议。

高中文言文17篇

高中文言文17篇

(一)古文(17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战国策》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整理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委任的:授、拜、除、封2)表提高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贬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免除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乡3.跟俸禄相关的:俸、禄、秩、饷4.表主管的:知、典、主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6.表少量民族的:蛮、夷、戎、狄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8.表人物个性的: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直爽、正直、坚毅、(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剀切、周祥、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9.表人物件德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10.跟科举考试相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11.表遇到诬告的:中、谮、诬12.表恭敬的:敬、重、尊、恭13.表赞誉的:多、嘉、称、誉、与、许、叹14.表心里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5.表责怪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零、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20.表牢狱的:囹圄、狱21.表学校相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缣、缯、蚕、桑、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25.表违反的:牾、忤、逆、倍(背)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7.表劝告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8.跟马相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29.表惧怕的:畏、惧、惮、骇、患、遽30.表告发的:劾、讦、揭31.跟皇帝相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朝见的:朝、觐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34.跟京城相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36.表走开某地的:去、迁、徙37.表拜见的:造、过、访、谒(见)、顾38.表告其余:辞、别、谢39.表暗中的:阴、间、密40.表穿着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42.跟水利相关的:堤、决、溃、溢、涨、浇灌、涝、旱、堰、芜秽43.跟粮食相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作、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44.表粮食丰产的:丰、饶、赡、足、给、佚、45.表食品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语文知识梳理1.表达方式:记述、描绘、抒怀、说明、谈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设置悬念、前后响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频频、互文、对照、借代、反语4.记述文六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情的因由、经过、结果5.记述次序:正叙、倒叙、插叙6.描绘角度:正面描绘、侧面描绘7.描绘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相貌8.描绘光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绘光景的方法:动静联合(以动写静)、归纳与详细相联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绘(或抒怀)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表达方式:归纳表达、细节描绘12.说明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逻辑次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型、作解说、摹状貌、引用14.小求情节四部分:初步、发展、热潮、结局15.小说三因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详细环境16.环境描绘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谈论文三因素:论点、论据、论证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照(或正反对照)论证、比喻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辩驳论点、论据、论证)21.谈论文的文章的构造: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高中必备古诗词文言文75篇

高中必备古诗词文言文75篇

高中必备古诗词文言文75篇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高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高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高中语文所有文言文一.《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木直中(合于)绳,輮(同“煣”,火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同“又”,再一次)槁暴(同“曝”晒干),不复挺者(表判断),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表递进)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参(检验)省(反省,省察)乎己,则知(同“智”)明而(表并列)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所学到的东西)也;吾尝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表承接)招,臂非加长也,而(表转折)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快,速)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凭借,利用)舆马者,非利足(形容词用作动词,跑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同“性”,天赋)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半步)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锲而(表承接)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藏身)者,用心躁(浮躁)也。

二.《师说》韩愈古之(的)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于,“在”)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于,“比”)吾,吾从而师(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跟从并且)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难道)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的地方)也。

嗟乎!师道之(取独)不传也(舒缓语气)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高中必背文言文(优秀5篇)

高中必背文言文(优秀5篇)

高中必背文言文(优秀5篇)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篇一《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精选高中必背文言文篇二逍遥游(节选)先秦: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文默写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古诗文的记忆背诵对于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那么有哪些古诗文考试出现概率高,属于必背类型的呢?1.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整理篇一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高中必背72篇文言文

高中必背72篇文言文

高中必背72篇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版本一)1.《论语》十二章(版本二)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背诵段)4.《谏太宗十思疏》4.《谏太宗十思疏》(版本一)5.《师说》6.《阿房宫赋》(教材版)6.《阿房宫赋》(欣赏版)7.《六国论》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10.《项脊轩志》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12.《报任安书》(苏教版必背段)12.《报任安书》全文13.《过秦论》(教材版)13.《过秦论》(欣赏版)14.《礼运》(礼记)15.《陈情表》(教材版)16.《归去来兮辞并序》17.《种树郭橐陀传》(柳宗元)18.《五代史伶官传序》19.《石钟山记》(教材版)20.《登泰山记》(姚鼐)21.《老子八章》2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23.《大学》(礼记)24.《中庸》(礼记)25.《孟子》一则26.(逍遥游·惠子》27.《谏逐客书》27.《谏逐客书》(版本一)28.《兰亭集序》教材版28.《滕王阁序》(教材版)29.《滕王阁序》(欣赏版)3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31.《上枢密韩太尉书》32.《古代文论选段》33.《静女》《诗经》34.《无衣》(秦风)35.《离骚·节选》读音一35.《离骚·节选》读音二36.《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37.《短歌行》(曹操)38.《归园田居》(陶渊明)39.《拟行路难·其四》(鲍照)40.《春江花月夜》教材版40.《春江花月夜》欣赏版41.《山居秋暝》(王维)42.《蜀道难》(李白)4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材版44.《将进酒》(李白)45.《燕歌行》(高适)46.《蜀相》(杜甫)47.《客至》(杜甫)48.《登高》(杜甫)49.《登岳阳楼》(杜甫)50.《琵琶行》(白居易)51.《李凭箜篌引》(李贺)52.《菩萨蛮·小山重叠》(温庭筠)53.《锦瑟》54.《虞美人》(李煜)55.《望海潮》56.《桂枝香·金陵怀古》5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5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59.《登快阁》(黄庭坚)60.《鹊桥仙》61.《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62.《声声慢》教材版62.《声声慢》欣赏版63.《书愤》(陆游)64.《临安春雨初霁》(陆游)65.《念奴娇·过洞庭》教材版65.《念奴娇·过洞庭》欣赏版66.《永遇乐》(辛弃疾)6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68.《青玉案》(辛弃疾)69.《贺新郎》(刘克庄)70.《扬州慢》(姜夔)71.《长亭送别·端正好》(王实甫)72.《朝天子·咏喇叭》教材版。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版)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版)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实词: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4,无如:没有像5,加少:更少7.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如.请,有“请答应我”的意思8.填:拟声词,模拟鼓声9.鼓之:敲起鼓来,发动攻击.古人击鼓攻击,鸣锣退兵.鼓,动词10.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兵,兵器,武器.接,接触,交锋11.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 è,拖着12.走:跑,这里指逃跑13.或:有的人14.笑:讥笑,讥笑15.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16.无:通“毋”不,要17.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反,违反,这里指耽搁18.谷:粮食的统称19.不行胜食:吃不完.胜,尽.数,c ù,密.罟,g ǔ网,.洿,w ū深, 20.数罟不入洿池: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衍22.斤:与斧相像,比斧小而刃横,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季节进行23.时: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24.养生:供养活着的人25.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26.憾:遗憾27.树:种植29.豚:t ún,小猪30.彘:zhì,猪31.畜:xù,畜养,饲养32.无:通“毋”不,要33.夺:失,违反34.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35.教:教化36.申:反复陈述.悌,t ì37.孝悌:敬重父母和兄长38.义:道理39.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40.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42.未之有:未有之.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43.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44.检:检点,禁止,约束45.涂:通“途”道,路46.饿莩:饿死的人.莩,piǎ同o,“殍”饿,死的人47.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48.岁:年岁,年成49.罪:归咎,归罪.虚词1,寡人之于国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对于,介词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专心者之1: 结构助词,的之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两个“之”:结构助词,的4,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以:用,拿;介词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之:衬字,在动词后,没有实在的意义而:表修饰,作状语,表一种相伴的状态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两个“而”:表示顺承关系7,以五十步笑百步,就何如?以:用,拿;介词就:那;连词何如:怎么样,行不行;副词8,曰:“王如知此,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就:那,就;连词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比,介词9,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以:根据,依照;介词10,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之1:的,助词之2:指那五亩的宅地1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之:的,助词1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两个“之”都是:的,助词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之1:可以译为“的”之2:他们;指代同学之3:的,助词;于:介词,在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未有之也”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个“而”都有“然而,却”的意思,表转折;连词17,人死,就曰:‘非我也,岁也;’就:便,就;连词1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跟,和;介词而:顺承;表承接关系,连接前后两个动作1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之:助词,的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直不百步耳4,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无失其时(“颁”通“斑”,花白)(“涂”通“途”,路途)(“直”通“只”,只是)(“无”通“毋”,不要)(“无”通“毋”,不要)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树之以桑5,王无罪岁鼓:名词作动词,打鼓衣:名词作动词,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树:名词作动词,种植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7,谨庠序之教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古今异义1,河内凶3,或百步而后止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5,谷不行胜食也6,数罟不入洿池7,斧斤以时入山林(古义:收成不好;(古义:有人,有时;(古义:逃跑;(古义:尽;今义:心肠狠)今义:挑选连词)今义:行)今义:成功)(古义:细,密;(古义:锛子;今义:数字或者数数)今义:计量单位)特别句式1,判定句:是亦走也非我也,兵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2,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应是“以孝悌之义申之”)树之以桑(应是“以桑树之”)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应是“就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是“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应是“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3,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应是“未有之也”)就何知(应是“就知何”))《过秦论》一:重点实词非兵不利秦以攻取之外破灭之道也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兵:武器;利:锐利以:凭借道:缘由互:交互,相继;丧:灭亡率:全都,一概厌:满意弥繁:更加;多故不战而强弱胜败已判矣判:确定以地事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事:侍奉与:靠近理固宜然此言得之:道理原来应当这样得:相宜,得当终继五国迁灭五国既丧始有远略始速祸也后秦击赵者再洎牧以谗诛可谓智力孤危诚不得已六国迁灭继:随着既:已经始:起初始速:才;招致再:两次洎:等到智力:智谋和力气;孤危:势孤力微诚:的确;灭:灭亡得:能够;已:停止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亡:失去土地数:天数,较:抗衡理:命运(互文手法)或未易量而为秦人积威所劫易量:简单判定劫:胁迫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然就诸侯之地有限然后得一夕安寝二:文言虚词1.而向使:假使然就:既然这样,那么然后:这样以后(1)(2)(3) 也(4)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连词,表并列;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而秦兵又至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二败而三胜2.之(1)(2)(3) 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破灭之道也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苟以天下之大子孙视之不甚惜( 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此言得之( 指上文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3.以( 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1)(2)(3)(4)(5) 介词,由于;介词,凭借;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洎牧以谗诛苟以天下之大连词,表结果,相当于“而”,才/ 以致;以有尺寸之地以趋于亡介词,把;介词,用;举以予人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 动词;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成为) 为国者(治理)(2) 表被动;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 代词,它;其实亦百倍( 指获得的土地)国)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 指六(2) 6.就(1)(2) 7.与(1)(2)(3) 代词,他们的;能守其土( 指燕,赵二国)连词,就;连词,那么;小就获邑,大就得城就秦国之所大欲动词;亲附,靠近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与战胜而得者连词,和,同,表并列;六国与秦皆诸侯三:通假字暴霜露暴通“曝”,暴露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意;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假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日:一每天地,月: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按理来说(2) 名词作动词;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就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以地事秦事:侍奉(3) 形容词作动词;义:行正义不能独完独: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最终小就获邑,大就得城始速祸焉速:招致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 退却,译为打退(5)动词作名词秦以攻取之外五:古今异义攻取:攻取的方1.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它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形(承上文而含转折);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古:泛指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爷爷;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以至于;今:表示另提一事;4.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古:智谋,力气;今:懂得,解决问题的才能;5.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6. 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7. 后秦击赵者再今:用做叙述对象的事情;今: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形之后;古:两次今:又一次8.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 不去今: 才能差9. 就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 咽下咽喉今: 吞咽六:文言句式1,被动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洎牧以谗诛2,判定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省略句:较秦(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4,状语后置句:思厥先祖父,暴( 于) 霜露,斩荆棘(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赵尝五战于秦(赵尝于秦五战)鸿门宴重点实词玉玦(玦,ju. ,半环形玉佩;“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旦日飨士卒(飨,xi ǎng,用酒食招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说,劝诫)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 大酒杯)数目(数,shuò,多次)戮(戮,l 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 ì,挺拔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shēng,杯bēi ,杓sháo,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 称王)毋内诸侯(内nà,通“纳”,通纳,接纳)樊哙(樊哙,f án kuài )夜驰之( 之:到,往)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 从:跟从)(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亡去不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抗)与臣游( 游:交往)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副词,进入)具言( 具:具体,完备)如入前为寿( 如: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窃;私下里)窃为大王不败也坐须臾( 须臾:片刻)( 去,距离)相去置车骑( 置;舍弃)( 督过:批评)督过之一词多义1,如: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动词, 似乎)2,沛公起如厕( 往, 到,, 去)沛公默然, 曰:“固不如也. ”( 比得上)2,意: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意愿)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3,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4,谢:( 料想) ( 举起)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 感谢)( 赔礼, 动词)乃令张良留谢( 兼赔礼和告别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5,军沛公军霸上( 驻军, 动词)从今道至吾军( 军营, 名词)为击破沛公军( 军队, 名词)6 ,言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说, 动词)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话, 名词)7,幸妇女无所幸( 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 幸亏, 副词)8,去亡去不义( 离开, 动词)相去四十里( 距离, 动词)9,当当是时( 正值,, 时候, 介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故( 对等, 比得上)君安与项伯有故( 交情, 形容词作名词)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副词)故听之(所以,连词)11,坐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下, 动词)因击沛公于坐( 座位, 名词)12,从张良是时从沛公( 跟随, 动词)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胜( 带领, 使,, 跟着, 动词)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14,击为击破沛公车因击沛公于坐( 尽, 形容词) ( 禁得起, 动词)( 动词, 攻打) ( 动词, 刺杀)15,辞卮酒安足辞( 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辞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特别句式1,判定句①. 用“,, 也”表示判定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②. 用“,, 者, ,, 也”表示判定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亚父者, 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③. 用“为”表示判定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④. 无标记表示判定此亡秦之续耳.2,倒装句①. 宾语前置今日之事何如.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沛公安在.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②.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籍何以至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因击沛公于坐贪于财货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告以事得复见将军于此长于臣3,被动句①. 用“为所”“为,,如属皆且为所虏.所”表示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②. 无标记珍宝尽有之.4,省略句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沛公军霸上为( 省介词宾语“之” ) 击破沛公军就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旦日(省主语“你”)不行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 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 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 “,, 无所,, , ,, 无所,, ”, “即,, 没有被,, , ,, 没有被,, ”其中“无所”仍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 孰与,, ”, 表挑选问的句式, 可译作“ ,, 比较,, 哪一个,, ”)3,何辞为( “何,, 为”, 表反问的句式, 可译作“为什么,, 呢”, “为”是语气词.)4,军中无以为乐(“,, 无以,, ”, ,, 没有,, 的)通假字1,张良出, 要项伯.( 要, 通“邀”, 邀请).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具,通“俱”,全,都,倍( 蚤, 通“早”, 早些), 通“背”, 违反)4,不者, 如属皆且为所虏( 不, 通“否”不这样.) 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6,项王就受璧, 置之坐上( 坐通“座”)7,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 隔阂, 嫌怨)8,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 通“毫”)9,吾令人望其气,, 成五采( 采, 通“彩” , 颜色)10,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 具, 通“俱”, 全部)11,①项王就受璧, 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坐, 通“座”, 座位)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 通“骖”, 古时乘车时的贴身侍卫)13,距关, 毋内诸侯( 毋, 通“无”, 不要,“内”通“纳”, 接纳,“距”通“拒”,把守)14,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15,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虚词1,为客何为者(w.i, 做, 干, 动词)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w.i, 做, 干, 动词)窃为大王不取也(w.i, 认为, 动词) 我为鱼肉(w.i, 是, 动词)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w.i, 是, 动词)为击破沛公车(wai, 替,给, 介词) 吾属今为之虏矣(wai, 被, 介词)何辞为(w.i, 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 可译为“呢”)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第一个“为”,wai, 给, 介词; 其次个“为”,w.i, 动词, 成为)军中无以为乐(w.i, 动词, 作为)且为之奈何(wai,对,动词)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i, 是,动词)君为我呼入(wai,替,介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ai,替,介词,w.i,做,动词)2,因因言曰:,,( 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趁机, 趁着)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3,以具告以事( 介词, 把)籍何以至此( 介词, 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介词, 拿)仍军霸上, 以待项王( 表目的连词, 来)4,且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辞( 副词, 尚且)如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 将要) 且为之奈何( 副词, 况且)5,于长于臣( 介词, 比)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介词, 对, 向) 樊哙覆其盾于地( 介词, 在)6,然然不自意( 然而, 连词)不然( 这样, 代词)项王默然不应(,, 的样子, 形容词的词尾)7,之珍宝尽有之(代珠宝)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代词;指先破秦入咸阳的人)项王就受壁,置之坐上(在)今者有小人之言(的)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言,说)不行不语(语,告知)籍吏民( 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目,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刑,惩处)道芷陽间行(道,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如入前为寿(入前,走上前)沛公奉卮酒为寿(奉,祝(项伯)身体健康)2,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夜,在夜晚)于是项伯复夜去(复夜,连夜)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上,向上)四人持剑盾步走(步,徒步)道芷陽间行(间,从小路)3,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 活下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 停步内:使,, 进入)拔剑撞而破之(破,使,, 破)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 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使,, 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 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 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近,靠近)5,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6,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继,后继者)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特别,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现在别人,指刘邦今:认真说来)今:现在的人)7,沛公已去(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之所以的连词),, 是由于,, 今:表示因果关系9.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10,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今:岁数大)今:鱼的肉)《劝学》一,虚词1.而(1)(2)(3)(4)(5)(6)(7)(8)(9)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吾尝肢而望矣( 连词,表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连词,表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就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并列)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 连词,表承接)(10) 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2.焉(1)(2)(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1)(2)(3)(4)(5) 4 .(1)(2)(3) 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靛青)不如须臾之所学( 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词,代“冰”)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 介词,比)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二,实词1,已:停止2,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7,规:圆规, 测圆的工具.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干. 槁暴, 枯干.9,挺:直.. 有, 通“又”. 槁, 枯. 暴, 同“曝”晒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 磨刀石. 就, 动词, 接近, 靠近.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14,须臾:片刻.15,跂:提起脚后跟.. 参, 检验, 检查. 省, 省察. 乎, 介词, 于.16,博见:观察的范畴广, 见得广.18,疾:快, 速, 这里引申为“嘹亮” , 指声音宏大.19,假:借助, 利用.20,舆:车.21,利足:脚步快.22,致:达到.23,水:指游水. 名词. 用如动词.24,绝:横渡.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26,物:外物, 指各种客观条件.27,兴:兴, 起.28,渊:深水.. 生, 通“性”天赋, 资质.30,积善成德, 而神明得意, 圣心备焉:积存善行而养成品德, 达到很高的境域, 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31,跬:古代的半步.. 得, 获得.32,无以:没有用来,, 的(方法)34,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也能走得很远. )驽马, 劣马. 架, 马拉车一35,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36,锲:用刀雕刻.37,镂:雕刻.. 舍, 停.38,专心一也:(这是)由于专心专一(的缘故)41,躁:浮躁, 不专心.. 用, 以, 由于.1. 通假字(1)(2)(3)(4) 鞣以为轮( 通“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又”,再;通“曝”,晒就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聪明))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天资,禀赋)(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2. 古今异义(1) 鞣以为轮古义:把,, 做成今义:认为(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爪子和牙齿(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古义:黄泉:地下的泉水;专心:由于心思(5) 非蛇鳝之穴不行寄托者,专心躁也;古义:藏身3. 词类活用(1)(2)(3)(4)(5)(6)(7)(8)(9)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使动,使,, 弯曲) 其曲中规( 形名,弯曲的弧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状,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动,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状,向上,向下)专心一也( 数形,专一)輮使之然也(动名)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状,每日)(10)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11) 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三,文言句式1.判定句(1)(2)(3)(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用“也”表示判定)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专心躁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用“者”“也”表示判定( 用“者”“也”表示判定))专心一也(判定句,“,, 也”表判定)2.介宾后置(1)(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也( 于物假)( 乎己参省置)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 状语后置(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 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 的方法;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 省略句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师说》1. 重点实词从而师之:跟从他;师,意动用法,以... 为师学校而大遗:遗,丢弃,舍弃;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术业有专攻:学习,讨论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说明经文的著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道相像也(名词,道德学问)2. 重点虚词(1)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致)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示感叹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于其身也(介词,对于)皆出于此乎(介词,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3)焉就耻师焉:(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兼词:于之)(4)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 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的缘由)(5)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学校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就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且,表递进)(6)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7)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定)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8)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学问,道理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3、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5、阙秦以利晋(阙通缺,减损,侵损、削减)6、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有二心今:数词二的大写)2、若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今有急而求子(古:您,多指男子今:儿子)4、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今: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5、共其乏困(古:缺少的东西今:疲劳)6、微夫人之力(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用动驻军,驻扎)3、夜缒而出(名用状在晚上,当晚)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5、越国以鄙远(鄙意动用法,以……为边邑远形用名边远的地方,指郑国)6、共其乏困(形用名缺少的东西)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用状在早上;到黄昏)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动用法使…减损)10、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得利)11、与郑人盟(名用动订了盟约;建立同盟)四、一词多义以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来)④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夫①夫晋,何厌之有(fú助词,不译)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代词,那)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fū名词,指男人、老师)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庸俗,鄙陋。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看不起,轻视。

微①微风鼓细浪细小,轻微②国势衰微。

衰败③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卑贱④微言大义(成语) 幽微,精妙。

⑤见微知著(成语) 隐蔽,不显露。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五、特殊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③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荆轲刺秦王》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4、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7、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双手捧着8、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9、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1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1、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古:信物今: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泪今: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古:礼品今: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品德高尚之人,今: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古:重金收买今: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可以用(它)今: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古:同意,愿意;今: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今: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在这时;今:连词11.终已不顾古:不回头今:不照顾,不顾及12.图穷而匕首见古:穷尽今:缺少钱财13.愿大王少假借之古:宽容,原谅今: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4.左右既前古:身边侍臣今:方位名词15、诸郎中执兵古:宫廷侍卫今:医生1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掷,扔今:拿(三)词类活用1、樊龄期乃前曰名用动走上前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用状,用匣子3、其人居远未来形用名,远地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意动用法,以……为迟5、皆白衣冠以送之名用动穿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6、使使以闻大王使动用法,使……闻,禀告7、乃朝服名用动,穿上上朝的礼服8、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9、箕踞以骂曰箕:名用状,像箕一样(四)一词多义:陈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②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奉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②轲既取图奉之(献上)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不过,只是)②顾恋慈母(动词,思念)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信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②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③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容词,真实)⑤信可乐也(副词,实在,的确)⑥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信托之人)⑦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⑧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⑨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就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②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岂①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访问语气,难道)③岂可得哉(疑问代词,怎么)以①何以言之(介词,凭借)②以刀试人(介词,用)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⑤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⑥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⑦以次进(介词,按照)乃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④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特殊句式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定语后置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式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式4、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式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式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判断句式8、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9、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10、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判断句式固定句式(1)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2)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鸿门宴》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古:交往今:游览)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今:河北,河南。

)6、而听细说(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4.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连夜)6.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急难)7.亡去不义(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0.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形用动,接触,沾染)1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作状,每日每夜)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法,使……跟从,率领)15. 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16.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7.若入前为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18.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动用法,使……止,阻止)19.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20.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使……为王)21. 道芷阳间行(道:名用动,取道。

间:名作状,从小路)(四)一词多义如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2、沛公起如厕(往,到……去)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或者5、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6、空空如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幸1、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2、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幸可广问讯(希望)当1、当是时(正当……时候)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形容词作名词)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坐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2、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3、王曰:“何坐?”曰:“坐盗。

”(动词,犯……罪)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介词,由于,因为)胜1、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动听一湖(优美的,形容词)为1、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2、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3、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5、为击破沛公车(wèi,替、给,介词)6、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7、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成为)9、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句式:1、贪于财货状语后置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固定句式没有…的(人、事、物)3、秋毫不敢有所近固定句式有…的(人、事、物)4、此天子气也判断句式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式6、孰与君少长(固定句式“……比较……哪一个……”)7、长于臣状语后置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固定句式---的原因是-----9、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10、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式11、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式12、军中无以为乐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13、项王未有以应固定句式有以:有用来……的14、今日之事何如?宾语前置固定句式怎么样15、客何为者宾语前置1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