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追及问题(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追及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能追上小明吗●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的转换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熟悉路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从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教学难点用"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教师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启发诱导学生用"线段图"去寻找路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主探索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5.7A)填空第二张:(记作§5.7B)想一想、试一试第三张:(记作§5.7C)议一议●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出示投影片(§5.7A)[师]上面3个小题都是关于路程、速度、时间的问题,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呢?[生]路程=速度×时间.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师]很棒.那么我们就用这个同学所说的关系来解答上面的三个小问题.[生](1)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所以小明5秒能跑4米/秒×5秒=20米.(2)已知时间、路程求速度.所以小明的速度为400米÷4分=100米/分.(3)已知路程、速度求时间.所以小明骑车到车站需要1500米÷4米/秒=375秒=6.25分.[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来讨论几个较为复杂的问题.Ⅱ.讲授新课出示投影片(§5.7B)想一想,试一试[例1]小明和小彬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跑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师生共析]已知小彬和小明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1)两人从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相遇时,两人所跑的路程的和是100米.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住这个等量关系.我们画出线段图,可以使他们的关系更加直观,等量关系更加清晰.如下图所以等量关系为:小明所跑的路程+小彬所跑的路程=100米.接下来我们只要把这个等量关系用数学符号--方程表示出来即可.设两人x秒后可相遇,则小明跑的路程就为6x米,小彬跑的路程为4x米,由此得到方程4x+6x=100.(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而小彬在他前面10米处,当小明追上小彬时,小彬比小明少跑10米.在解决此问题时,只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便可.为了使问题更直观,我们不妨也用线段图来表示,使等量关系更清晰.如下图:所以等量关系为:小明跑的路程-小彬跑的路程=10米.如果设小明x秒可追上小彬,则小明跑的路程为6x,小彬跑的路程为4x,则得到方程6x-4x=10.(由学生根据分析写出解答过程)解:(1)设小明和小彬x秒后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100,解,得x=10所以经过10秒两人相遇.(2)设小明x秒追上小彬,根据题意,得6x-4x=10解,得x=5所以小明5秒就追上了小彬.[师]由例1我们可以看到,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文字语言变成图形语言--线段图,可以使题中的等量关系"浮"出水面,最后我们只需设出未知数,把等量关系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便得到了方程.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同学养成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丢三落四.常害得父母亲操心.小明今天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小明的爸爸立即为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问:(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同学们可仿照例1的方法,画出线段图去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生]我认为小明的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父子二人所行驶的路程是相等的.[师]你能到黑板上画出这个问题的线段图吗?[生]可以.如果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则可画得线段图:(黑板上板演)-所以,根据题意,小明5分钟行驶的路程为:80×5米;爸爸开始追小明到追上,小明行驶的路程为80x 米;小明的爸爸追上小明行驶的路程180x米.相等关系为:小明行驶的路程=爸爸行驶的路程即80×5+80x=180x.[师]下面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整地写出解答过程.[生]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根据题意,得180x=80x+80×5化简,得100x=400x=4所以小明的爸爸用了4分钟追上小明.(2)因为爸爸追上小明行驶的路程为180×4=720米,1000-720=280米.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师]通过做上面这个题,除了要学会用线段图去寻找相等关系,从而建立模型--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外.更重要的是有丢三落四的毛病的同学,要吸取小明的教训,自己的事自己处理好,免得父母操心.Ⅲ.议一议出示投影片(§5.7C)育红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试着利用方程去解决,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生]我提出的问题是:后队用多长时间可以追上前队?[生]这个问题可用方程来解,只要找到这个问题等量关系即可.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如下:如果设后队x小时可追上前队,那么后队行驶的路程为6x千米,前队行驶的路程为(4×1+4x)千米.根据线段图可知:前队行驶路程=后队行驶的路程,由此可得方程6x=4×1+4x.[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整地写出过程.[生]解:设前队被后队追上用了x小时,根据题意,得6x=4×1+4x解,得x=2所以前队被后队追上需2小时.[生]后队在追前队时,后队派了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不停地在两队之间来回进行联络,那么这位联络员行了多少千米的路程.[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如何解决呢?同学们可以先讨论一下,也许解决起来不困难.[生]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从整体上考虑较易.因为联络员的速度是12千米/时,而且联络员是后队出发时,派他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由此我们知道联络员用去的时间恰好就是后队追上前队的时间即2小时,所以联络员行驶的路程为12×2=24千米.[师]你真棒!我们祝贺你,在困难面前,你是一个胜利者.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一定能树立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生]我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吗?[师]完全可以.我们欢迎他提出问题.[生]当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后,往回返,当他和后队相遇时,后队离出发地有多远?[师]同学们可以讨论,并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生]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设联络员x小时后可追上前队,画线段图如下:根据题意,可得12x=4×1+4x解,得x=所以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用了小时.第二步:这时,后队离出发点6千米/时×小时=3千米.离前队有(1+)×4-3=3千米.设y小时后,联络员又碰上了后队,画线段图如下:根据题意,可得6y+12y=4×(1+)-6×解,得y=.所以此时后队离开出发点6×+6×=4千米.[师]看来,同学们已能面对复杂问题.祝贺你们.关于这个题还能提出好多问题,同学们若有兴趣,课余时间可继续发现,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Ⅳ.课时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会了用线段图来形象直观地表达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更可喜的是,我们面对开放性的问题,能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这节课将是一节很难忘的课.Ⅴ.课后作业1.课本P173习题5.10.2.继续合作完成P173议一议,大胆尝试着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Ⅵ.活动与探究8个人分别乘两辆小汽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此时离火车站停止检票的时间还有42分钟,这时惟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连司机在内限乘5人,这辆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这8个人能赶上火车吗?过程:这是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可以分多种情形讨论.第一种情形:小汽车分2批送8个人.如果第2批人在原地不动.第二种情形:如果在汽车送第一批人的同时,其他人先步行,可节省一点时间.第三种情形:如果这辆汽车行驶到途中一定位置放下第一批人,然后掉头再接另一批人使得两批人同时到达火车站,比较省时.结果:第一种情形:小汽车需来回走15×3=45(千米),所需时间为45÷60=(小时)=45分>42分.因此单靠汽车来回接送无法使8人赶上火车.第二种情形:如果设这些步行的速度为5千米/时,汽车送完第1批人后,用了x小时与第二批人相遇,根据题意有:5x+60x=15-×5,解得x=,从汽车出故障开始,第二批人到达火车站要用+2×= 小时<42分.因此不计其他时间的话,这8人能赶上火车.第三种情形:如果这辆汽车行驶到途中,一定位置放下第一批人,然后掉头再接另一批人,使得两批人同时到达火车站,那么比较省时,需要37分.●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追及问题教学内容:追及问题(自编教材)施教学生:四年级学生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知道追及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慢的走在前,快的走在后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直到快者追上慢者。
并会与其他行程问题区分。
2.知道“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3.能利用数量关系式与画图法、假设法、比较法等思考方法解决追及问题。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数量关系式与画图法、假设法、比较法等思考方法解决追及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思维之“数”》微课堂。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是的,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往往是相向而行,那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慢的走在前,快的走在后”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会不断缩短,某个时间点快者就会追上慢者。
这类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追及问题”。
(PPT)二、探究新知(一)基本数量关系青蛙在兔子前面10米,一步跳2米,兔子更快,一步跳4米,兔子追上青蛙需要跳多少步?师:先看例1,请仔细审题(5秒)。
借助数轴,每一格代表1米,(PPT)由此表示出青蛙在兔子前面10米的位置关系。
通过动画,我们发现(PPT)每跳一步,青蛙前进2米,兔子前进6米,跳一步后距离是8米(PPT),比原来缩短了2米。
再跳一步,距离是6米(PPT),又缩短了2米。
依次类推,就能得到答案。
我们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追及问题(PPT):两者的追及距离是10米,我们把它叫做“路程差”,一步距离就缩短2米,叫做“速度差”,利用“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的关系(PPT),列式计算(PPT)求出兔子追上青蛙需要5步。
师: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对(PPT)路程差、速度差和追及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三者有以下数量关系(PPT):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追及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追及问题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追及问题,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第11章的追及问题。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解决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运动,且速度不同的追及问题。
我们将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习题演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能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追及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实际的追及问题,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追及问题的实例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追及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通过PPT展示追及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思路。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追及问题,让学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决一些追及问题,加深对追及问题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追及问题的定义、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等关键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题目1: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5分钟后小明追上了小华,请问小华每分钟比小明多走多少米?答案:小华每分钟比小明多走20米。
题目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两辆汽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相遇后,后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追赶前车,问后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前车?答案:后车需要2小时才能追上前车。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析追及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2. 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
3. 追及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追及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道具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追及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介绍追及问题的定义及类型,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
3. 解题方法:讲解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列出方程、求解答案。
4. 课堂练习:提供几个典型的追及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讨论追及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追及问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直观教具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追及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追及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运用追及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质量。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成长。
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
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1.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及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一元一次方程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3.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如年龄问题、行程问题等。
(2)提出追及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知识讲解(1)介绍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一个物体从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直到追上为止的问题。
(2)讲解追及问题的类型:直线追及和圆周追及。
(3)分析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案例分析(1)案例一:甲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乙车从A地出发1小时后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追赶甲车,求乙车追上甲车需要多少时间?(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找出等量关系:甲车行驶的距离+1小时行驶的距离=乙车行驶的距离。
(3)列出方程:60x+60=80(x-1)。
(4)解方程:60x+60=80x-80,20x=140,x=7。
(5)得出结论:乙车追上甲车需要7小时。
4.练习巩固1.甲、乙两辆火车从相距600公里的两个车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乙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
求两车相遇需要多少时间?2.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出发1小时后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追赶汽车。
求自行车追上汽车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2)强调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收集生活中的追及问题,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追及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追及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如何使用追及问题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能够运用追及问题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将追及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追及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地应用公式,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如何正确地应用公式,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黑板和粉笔。
2. 追及问题的示例题目和练习题目。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追及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通过讲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
3. 示例讲解:通过讲解一些追及问题的示例题目,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追及问题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追及问题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讲解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追及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1. 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追及问题的示例题目和练习题目。
3. 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做一些追及问题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能够运用追及问题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将追及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讲解追及问题的正确应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
同时,需要通过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部分。
下面将针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难点追及问题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中属于较难的内容,学生往往在理解和应用追及问题的公式时遇到困难。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追及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定义及特点。
2. 追及问题的解题步骤。
3. 追及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灵活运用解题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追及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追及问题,引发学生对追及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追及问题的定义及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追及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追及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追及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追及问题定义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追及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追及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和实例分析。
2. 练习题:提供一些追及问题供学生练习。
3. 教学视频:讲解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追及问题的定义及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追及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
3. 第三课时: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追及问题。
5. 第五课时: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追及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一些与追及问题相关的数学竞赛或趣味问题。
3. 推荐一些数学网站或APP,供学生课后学习。
十、教学反思:1.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追及问题》教案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有时候他们过于关注解题方法,而忽略了基本概念的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能够深入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追及问题》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追及问题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不过,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部分学生在将追及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时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需要用到速度、时间和路程,但在具体列式时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的理解,形成数重点
《追及问题》教学难点:
1.难点一:理解追及问题的本质,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追及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追及问题》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路程、速度和时间”第三节“追及问题”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运用画线段图和列式解答追及问题。
3.掌握解决追及问题的基本策略,如时间差、速度差等。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培养学生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追及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利用图形、表格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分析追及问题;(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概念: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求其中一个物体追上另一个物体的条件及时间。
2. 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1)画图分析法:通过画图直观地展示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距离、速度、时间等关系;(2)方程解答法:根据追及问题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未知数,得出答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追及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追及问题中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列方程求解追及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量角器;3. 教学素材:追及问题实例、图形、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追及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引导学生思考追及问题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如速度、时间、距离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2)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表格等直观教具,分析追及问题。
3. 合作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追及问题;(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追及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列方程求解追及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追及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掌握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感知追及问题。
(2)利用图形、表格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分析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3)运用公式、方程等数学方法,解决追及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其意义。
2. 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 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1)追及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何运用公式、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赛车、跑步等,引导学生感知追及问题。
(2)提问:什么是追及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追及问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追及问题?(2)分享心得:每组汇报解决追及问题的方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2)示范性解题:运用公式、方程解决追及问题。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练习题,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成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追及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追及问题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其解题思路和方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最新小学数学追及问题(教案)
追及问题实质上就是在相同时间内,走得快的比走得慢的多走了两者之间的路程差。
①如果是同时出发,那么两者的路程差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距离;②如果是同一个地点出发,那么追及时间就是快者出发到追上慢者的时间,而他们的路程差是慢者先行的那段路程;③如果是环形跑道,他们同时、同地出发,那么他们的路程差就是跑道一圈的长度。
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画好线段图,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灵活运用,注意各自单位。
1 .A 、B 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同向而行,A 每小时行7 千米,B 每小时行5 千米,3 小时后A 追上B ,问东西两地相距多少米?2 、光明小学200 米环形跑道,小明和小芳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小明每秒跑6 米,小芳每秒跑4 米,问小明第一次追上小芳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3 . A 、 B 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到西村, A 的速度是每小时 6 千米, B 的速度是每小时4 千米, A 中途有事休息了 2 小时,结果比 B 迟到了 1 小时,求两村相隔多少千米?练习:1、在同一条路上,好马每天向前走120千米,劣马每天向前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经过几天可追上劣马。
2、甲、乙二人由A地到B地。
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45米,乙比甲早走4分钟,二人同时到达B地。
那么A地到B地的距离是几千米。
3、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02米,每秒钟行20米,一列长120米,每秒钟行17米。
两车同向而行,从第一列车追及第二列车到两车离开需要几秒钟。
4、小李骑自行车去县城,原计划每小时行15千米,后来由于需要提前半小时到达,所以每小时要比原计划多行5千米,则县城距小李家千米。
5、小明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
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
问:家到公园多远?6、有两列火车,一列长93米,每秒钟行21米,一列长126米,每秒钟行18米。
两车同向而行,从第一列火车追及第二列火车到离开需要几秒钟?。
《追及问题》(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追及问题》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追及问题中的速度差、时间差等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追及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速度差、时间差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速度差、时间差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提问:如果两个物体同时出发,一个速度快,一个速度慢,会发生什么现象?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种现象叫做追及问题。
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追及问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提问:如何计算追及问题的答案?3.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计算速度差和时间差来求解。
4. 引导学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强调速度差、时间差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四、巩固(5分钟)1. 出示追及问题的情景图,让学生运用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计算。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强调速度差、时间差在追及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1. 出示追及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布置学生思考:追及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图的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
通过探究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差、时间差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四年级)备课教员:第三讲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追及问题,能够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理解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 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各个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追击问题的基本公式并利用基本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什么是追及问题,并认识路程差、速度差和追及时间这三个量。
】师: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相背)而行,在途中相遇,是相遇问题。
如果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同向而行,慢的在前,快的在后,一段时间后会怎样?生:一段时间后快的会追上慢的。
师:没错,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行程问题当中的追及问题,它属于同向运动中的一种,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哦,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来给大家讲叙怎样解决追及问题。
以前有一只兔子和一条狗,大家知道狗是会去追兔子的,狗想去抓住兔子,兔子在狗前面150米,兔子发现后,就赶紧跑,它一步跳2米,狗更快,一步跳3米,它们两个一起开始跑的,你们认为狗追上兔子需要跳多少步?(出示PPT)生:(自由回答)师:我们知道,狗跳一步要比兔子跳一步远3-2=1(米),也就是狗跳一步可以追上兔子1米,现在狗与兔子相距150米,因此,只要算出150米中有几个1米,那么就知道狗跳了多少步追上兔子的是多少步?生:是150÷1=15(步),这是狗跳的步数。
六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 六年级备课教员:第12讲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简单的追及问题。
2. 熟悉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4.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 1. 熟悉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2.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上这个人吗?(PPT出示)生:认识。
他是刘翔,奥运会跑步冠军。
师:不错!操场上,你站在刘翔前方30米处,你们一起跑,刘翔能追上你吗?生: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刘翔速度比我快。
师:对,这样的情况刚好符合我们本节课要讲的“追及”问题。
师:那哪位同学来说下什么叫“追及”呢?生:“追及”就是慢的人在前面跑,快的人在后面追,速度快的人追上了速度慢的。
师:解释得很好。
一跑一追的两个人跑步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呢?生:同向。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追及问题”。
板书:追及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0分)阿派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回家,12分钟后欧拉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追阿派,结果在距学校1000米处追上阿派,求欧拉骑自行车的速度?(PPT出示)师:同学们,遇到追及问题时,我们最好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梳理题目的条件。
板书:师:我们再来想想是一圈还是半圈?这是个环形跑道哦!生:最远是半圈。
师:是的,同学们已经熟悉了环形封闭跑道的特性了,我们开始更难的追及问题的训练。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三:(10分)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能追上乙。
问:两人每秒钟各跑多少米?(PPT出示)师:同学们,我们来找找本题中的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行程问题之追及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行程问题之追及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追及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追及问题的定义:介绍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明确追及问题的要素,如追赶者、被追赶者、相对速度等。
2. 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讲解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相对速度法、时间差法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展示追及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追及问题的方法。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讨论,加深对追及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追及问题的定义,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相对速度法解决追及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追及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追及问题的定义,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4. 讨论:对练习题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1. 行程问题之追及问题2. 定义: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3. 解决方法:相对速度法、时间差法4. 实例:一个具体的追及问题实例5. 练习:布置的练习题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几道追及问题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思考题:出一道稍微复杂的追及问题,让学生思考,下节课进行讨论。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覆盖了所有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追及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教学方式:反思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转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五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六讲追及问题一、教学目标: 1.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
2.借助公式“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来解决问题。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利用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
2.通过对具体问题情境的分析,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借助公式“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解决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大家应该都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生:听过。
师:最后是不是因为兔子睡觉偷懒,被乌龟赶上赢得了比赛呀?生:是的......师:那如果兔子没有偷懒,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会赢呢?生:兔子,因为兔子比乌龟跑得快。
师:没错,那老师为了比赛公平,让乌龟先跑出一段距离,再让兔子出发,你们认为现在谁会赢呢?生:不能确定。
师:怎么才能确定乌龟和兔子谁赢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好吗?生:好的!【板书课题:追及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一名警察以每分钟400米的速度向一名小偷追去,小偷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现在警察和小偷的距离是500米,那么警察最快要几分钟能追上小偷?(PPT出示)师:同学们,看完题目,警察和小偷现在是相距多少米?生: 500米。
师:你们知道这个500米是什么吗?生:警察要追小偷的距离。
师:没错,那么这个500米就是追及路程。
生:是的,我明白了。
师:警察的速度是每分钟400米,小偷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警察速度比小偷速度快多少?生:每分钟50米。
师:是的。
追及路程是500米,速度差是每分钟50米。
追及问题教案
追及问题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概念。
通过举例、问题引导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2. 能够分析和解决不同情境下的追及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引入追及问题1. 引入问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速度为10m/s,小红速度为8m/s,小明追上小红需要多长时间?2. 学生思考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节: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1. 解释追及问题的定义:当两个物体从相同或不同的地点同时出发,且按不同的速度运动时,求它们相遇或追及的时间或距离。
2. 指导学生分析追及问题时需要关注的要素:起点、速度、时间和距离。
第三节:解决追及问题的方法1. 简单情境下的追及问题解决方法:a. 列表法:将两个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制成表格,通过比较找到相遇的时间或距离。
b. 图像法:将两个物体的运动轨迹绘制在坐标系上,通过图像分析找到相遇的时间或距离。
2. 复杂情境下的追及问题解决方法:a. 建立数学模型:利用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建立方程并解方程求解。
b. 利用相对速度:将一个物体视为参照物,计算其他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的速度,运用相对速度的概念解决问题。
第四节:练习与拓展1. 练习一: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追及问题。
例题:小明和小红从不同地点出发,小明速度为6m/s,小红速度为8m/s。
已知小明比小红晚出发10秒,求小明追上小红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步骤:a. 确定并列出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与相对运动的关系;b. 建立方程求解。
2. 练习二:设计追及问题的情境与解题方法。
四、教学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
2. 学生对于追及问题的解题情况评估。
3. 开展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追及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辆相遇、人的步行追赶等情景。
追及问题教案
追及问题教案教案标题:追及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追及问题”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与“追及问题”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
3. 学生能够合作探究,提出问题以及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寻求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追及问题”:通过两个物体的速度和相对运动方向,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距离或者速度。
2. 不同类型的“追及问题”:包括静止物体追及问题、相对匀速运动物体追及问题等。
3. 解决“追及问题”的数学方法:包括列方程、绘制图表、使用追及问题的公式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追及问题”:通过一个生活情境或者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追及问题”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不同类型的“追及问题”:通过示例和图示,说明不同类型的“追及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分组探究“追及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要求他们合作提出问题并使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4. 汇报和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全班共同讨论和评价,发现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5. 归纳总结:总结探究过程中学生发现的规律和策略,归纳出解决“追及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6. 提供练习和拓展:布置一些练习题,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一定难度,能够更深入地应用和拓展所学内容。
7.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或者白板,用于呈现示例和解题思路。
2. 实际生活情境或者示例,用于引入和讨论“追及问题”的应用。
3. 小组合作的材料,如纸笔、计算器等,用于分组探究和解决问题。
4. 练习题和拓展材料,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教学特点:1. 引入实际情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追及问题”,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及问题教案
追及问题教案教案:追及问题目标:能够使用追及问题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1. 解释追及问题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 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通常是人或车辆)同时开始移动,一个追赶另一个,求出它们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 应用场景:追及问题常常出现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题目中,如两辆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其中一辆车想要追上另一辆车,我们需要计算它们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2. 介绍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未知量。
通常情况下,未知量有三个:两个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
-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方程。
根据问题的描述,可以建立两个方程来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物体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作为变量。
- 最后,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将建立的方程带入进行求解,得到未知量的值。
3. 进行案例分析。
- 通过解析具体的案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 示范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追及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和巩固。
- 提供一些追及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讨论和分析,强化学生对追及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和拓展。
- 总结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 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追及问题,拓展其应用能力。
课堂实施建议:- 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图表或动画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抽象问题。
-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讨论解题思路,促进合作学习和相互学习。
-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及问题实质上就是在相同时间内,走得快的比走得慢的多走了两者之间的路程差。
① 如果是同时出发,那么两者的路程差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距离;
② 如果是同一个地点出发,那么追及时间就是快者出发到追上慢者的时间,
而他们的路程差是慢者先行的那段路程;
③ 如果是环形跑道,他们同时、同地出发,那么他们的路程差就是跑道一
圈的长度。
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画好线段图,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灵活运用,注意各自单位。
1 .A 、B 两人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同向而行,A 每小时行7 千米,B 每小时行5 千米,3 小时后A 追上B ,问东西两地相距多少米?
2 、光明小学200 米环形跑道,小明和小芳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小明每秒跑6 米,小芳每秒跑4 米,问小明第一次追上小芳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3 . A 、 B 两人同时从东村出发到西村, A 的速度是每小时 6 千米, B 的速度是每小时
4 千米, A 中途有事休息了 2 小时,结果比 B 迟到了 1 小时,求两村相隔多少千米?
练习:
1、在同一条路上,好马每天向前走120千米,劣马每天向前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经过几天可追上劣马。
2、甲、乙二人由A地到B地。
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45米,乙比甲早走4分钟,二人同时到达B地。
那么A地到B地的距离是几千米。
3、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02米,每秒钟行20米,一列长120米,每秒钟行17米。
两车同向而行,从第一列车追及第二列车到两车离开需要几秒钟。
4、小李骑自行车去县城,原计划每小时行15千米,后来由于需要提前半小时到达,所以每小时要比原计划多行5千米,则县城距小李家千米。
5、小明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
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
问:家到公园多远?
6、有两列火车,一列长93米,每秒钟行21米,一列长126米,每秒钟行18米。
两车同向而行,从第一列火车追及第二列火车到离开需要几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