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2022卫星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2卫星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2卫星产业深度研究报告1. 产业概况:航天产业重要构成,广泛渗透至下游政府、军事、民用等领域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亦称为卫星,是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卫星借助火箭或其他运载工具被发射到预定轨道,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以便进行探测。

作为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造卫星为人造地球卫星,另外有人造火星卫星等。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

卫星产业是太空经济(航天产业)的核心组成卫星产业是太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产值规模占比达到70%,产业链可分为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运营四大分支。

太空经济由各种太空活动创造的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组成,具有基础性、强关联性、高促进性、高增长性等特征,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日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权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航天大国的关注焦点。

在太空经济中,卫星产业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试验、民生服务等领域。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的统计数据,卫星产业在全球航天产业中的收入规模占比超过70%,卫星产业链又可进一步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四大分支。

卫星分类:按用途分为导航、遥感、通信卫星全球或美国来看,通信卫星为产业第一大组成;我国来看,遥感卫星为第一大组成。

根据UCS Satellite Database,截至2021年末,全球共有4852颗在轨运行卫星;其中,通信卫星占比最大,为64.4%,其次,遥感卫星占比21.0%。

作为世界第一卫星大国,美国的卫星类型分布情况与全球类似。

根据UCS Satellite Database,截至2021年末,美国拥有/运营卫星2960颗,其中,通信、遥感卫星数量分别为2255颗、464颗。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及产业发展研究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及产业发展研究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及产业发展研究曹冲(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北京10037)摘要:阐述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及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重点叙述国内外系统、技术、市场和产业的来龙去脉,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观点与预测。

关键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LOND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伽利略);COMPASS/BD-2(“北斗”导航卫星系统);QZSS (准天顶卫星系统);IRNSS(印度无线电导航卫星系统);WAAS(广域增强系统);EGONAS(欧洲静地重迭导航系统);MSAS(多功能运输卫星系统);GAGAN(GPS 与静地增强系统);SDCM(差分改正与监测系统);NicomSat—1(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增强);MEO(中高度地球轨道);GEO(静地轨道);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一、概述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又称天基PNT系统,其关键作用是提供时间/空间基准和所有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业已成为国家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成为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土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和战略威慑基础资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人民大众、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由于其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和与通信产业的融合度,能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高技术产业高成长的助推器,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发展得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新增长点。

由于其应用与服务的大众化、全球化特质,以及和通信与网络产业良好的互补性、融合性优势,因而具备成长为巨无霸产业的所有有利条件,且目前我国正处在其产业爆发性增长的孕育期。

据国外专业咨询公司预测,2008年全球具备卫星导航(GPS)功能的移动电话年销量达到2.4亿部,至2011年则将达到7.2亿部,约占全球手机总数的20%。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文 | 刘永喆1 李力2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卫星应用产业是以遥感、导航、通信系列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集成、设备与终端制造、信息综合服务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显著特点。

[1]当前,卫星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管理、保护资源环境、提升减灾能力、提供普遍信息服务以及培育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手段。

[2]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成为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从政策体系上看,卫星应用产业政策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卫星应用产业的综合发展政策;二是卫星应用产业分领域的专项政策,即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三个分领域的政策;三是卫星应用与行业融合的相关政策;四是地理信息产业的相关内容。

本文将分别从卫星应用产业政策的四个部分来总结分析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政策。

一、卫星应用产业综合发展政策在卫星应用产业的综合发展政策方面,在国家层面,2007年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发布《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这成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了“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行业和区域重大应用需求,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发展要求”。

这成为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综合分析了我国卫星通信、遥感和导航定位应用领域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卫星通信领域转发器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起步于70年代初,从1984年起,随着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的卫星通信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1985年国家为国内通信卫星空间段建设和发展提出的原则是:“租星过渡,C频段起步和适度满足需要”。

1985年,邮电部租用国际通信卫星上18MHz 带宽转发器,陆续建成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和广州5座12m~16m的大型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形成了初期国内干线卫星通信网。

同期租用一个72MHz转发器,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当年建成53 座6m电视单收站,以解决边远、贫困地区收看电视问题,从而开始了卫星电视业务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到1990年,我国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租(购)的转发器达到9个等效36MHz的转发器。

在租星过渡的同时,国内卫星制造部门也在抓紧研制“东方红2号”甲和“东方红3号”卫星,并分别于1988年3月和1988年12月成功发射了两颗“东方红2号”甲卫星,共有8个C频段转发器,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进入实用阶段。

1992年底,“东方红2号甲”第三颗卫星发射失利。

除“亚星1号”外,其余租用的卫星转发器1992年均已到期,两颗“东方红2号”甲卫星也分别于1992年9月和1993年6月结束设计寿命,因此,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传送面临中断的危险,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急从美国GTE公司采购了一颗在轨通信卫星SPACENET-1(后定名中星五号),于1993年7月中旬在我国投入使用,避免了电视传输和通信中断局面的出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对卫星通信的需求猛增,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在等待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发射的同时,又分别租用了“亚太1号”卫星9个等效36MHz转发器和“亚洲2号”5个转发器,以弥补国内空间段资源的严重不足。

卫星及应用 产业发展现状

卫星及应用 产业发展现状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现状卫星及应用产业作为现代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在市场规模方面,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了2800亿美元,其中通信卫星市场规模占比达到65%。

预计到2023年底,全球无线卫星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美元左右,复合增速为12.5%左右。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对高速宽带服务的需求增加、低轨道(LEO)和中轨道(MEO)通信卫星的大量发射、5G网络的部署和应用以及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创新等因素。

在市场结构方面,卫星通信服务业的主要市场仍然是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固定通信,分别占据了77%和13%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卫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高增长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有所提升,而成熟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有所下降。

此外,全球通信卫星航天器发射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2021年,全球共发射了2022颗通信卫星,同比增长43.9%。

其中,美国发射了1721颗星链卫星,占通信卫星总量的85.1%。

这一增长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主要推动因素包括全球对高速宽带服务的需求增加、低轨道(LEO)和中轨道(MEO)通信卫星的大量发射、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的降低以及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创新等。

在产业链方面,卫星及应用产业涉及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应用等多个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卫星及应用产业正在逐步向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低轨卫星的快速发展和部署,卫星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卫星及应用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总的来说,卫星及应用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步扩张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卫星及应用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并为全球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北斗卫星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北斗卫星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北斗卫星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北斗卫星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北斗卫星系统的研究进展1.技术发展随着北斗卫星系统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覆盖。

北斗卫星系统采用的是MEO(中地球轨道)卫星系统,优点是覆盖范围广,完全可以覆盖全球的任何一个区域,而且可以保证高精确度的定位和测量。

同时在北斗三号卫星的不断发射,北斗卫星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2.应用领域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在交通、测绘、气象、海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包括:(1)交通领域北斗卫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以车辆、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为主。

其中,在车辆领域,北斗卫星可用于车辆定位导航和监控管理;在船舶领域,可以实现海上航行监控、天气预报、捕捞信息管理等;在航空领域,可实现飞行导航、空管监控等。

(2)测绘领域北斗卫星可以用于测绘领域的精细测量、大范围高精度测绘、机动化测绘等。

同时,还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维护和提高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的能力。

(3)气象领域北斗卫星的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气象卫星,主要包括气象预报、气象灾害监测、农业气象等。

(4)海事领域北斗卫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海上船舶定位导航、海事测绘、航海安全监控等。

同时,还可以实现港口智能化、海事电子化等。

二、北斗卫星系统的应用案例1.交通领域(1)北斗卫星车辆监管北斗卫星可以用于车辆定位导航和监控管理,主要包括车辆定位、车载监控等。

比如,在我国的黑龙江省,该省政府利用北斗卫星进行全省的货运车辆监管,实现了货车防盗、车辆管理等目的。

(2)北斗卫星水路监管北斗卫星可以用于海上航行监控、天气预报、捕捞信息管理等。

在我国的福建省,该省政府利用北斗卫星实现了捕捞船舶的监控管理,监管部门通过北斗卫星对渔具、货物、人员等进行实时管理。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1. 咱得大力推动卫星技术研发呀!就像盖房子要先把根基打牢一样,没有先进的技术怎么行呢?看看那些航天大国,不都是靠强大的研发能力撑起来的嘛!咱得加油啦!比如说,可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强强联手,一起攻克那些关键技术难题。

2. 要重视卫星人才培养啊!这可太重要啦,人才就好比是卫星产业的发动机呀!没有优秀的人才怎么能让卫星飞起来呢?可以多搞一些专业培训,让更多的人投身到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就好比体育界培养冠军选手一样,咱也得培养出卫星领域的大明星!3. 得加强卫星数据的应用呀!那可都是宝贵的资源呢,不利用起来不就太可惜啦?就像挖宝藏,得把宝贝都挖出来发挥作用呀!比如在气象预报、农业监测这些方面深入应用,让卫星数据真正造福我们的生活。

难道不是吗?4. 赶紧拓展卫星应用的领域呀!不能只局限在那几个地方,要大胆探索新的可能性!就像是开拓一片片新的天地,充满着刺激和惊喜呢!可以往交通、环保等更多领域进军,让卫星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5. 一定得优化卫星产业的发展环境啊!一个好的环境才能让产业茁壮成长嘛!这就好比植物需要肥沃的土壤一样。

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让企业和人才能够安心搞发展。

这是必须要做的呀!6. 要推动卫星产业的国际合作呀!这可是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呢!想想看,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呀!多和其他国家交流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卫星产业的大发展。

这难道不是非常棒的事情吗?7. 必须持续加大对卫星产业的投入呀!这是根本呀,没有投入哪来的产出呢?就像种庄稼要施肥一样重要呢!政府、企业都得行动起来,一起为卫星产业的未来添砖加瓦。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呀!我的观点结论: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非常重要,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全力以赴去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卫星通信产业研究报告

卫星通信产业研究报告

卫星通信产业研究报告一、概述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将无线电信号从一个地球站传输到另一个地球站的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已成为全球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围绕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包括远程教育、医疗救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

同时,随着全球卫星发射数量的不断增加,卫星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三、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一方面,随着全球通信需求的增长,卫星通信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使得更多企业和个人能够享受到卫星通信带来的便利。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四、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卫星通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分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阵营。

美国卫星通信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欧洲企业则以高精度导航技术和高效地面站设备见长;而亚洲企业在价格和定制化服务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在中国,卫星通信产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些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卫星通信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发展趋势未来,卫星通信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随着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的降低,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将有机会参与到卫星通信市场中来。

此外,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小卫星星座建设等创新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

六、结论综上所述,卫星通信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未来,卫星通信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技术不断创新也将为该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产业化发展研究作者:刘翠青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2022年第04期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化研究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其与定位、导航等信息载体的融合更加深入。

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立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注重实现系统应用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武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制,于2003 年正式运营并对民众开放。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已经深入测绘、电信和水利等部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应用前景方面,但是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较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方面尤其在民用方面尚未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卫星导航的市场需求不断拓展,为了更好地应对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机遇,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性,使其在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终端。

空间星座即卫星持续发射载有导航电文的无线电波,之后由接收机完成信息接收工作。

卫星即混合导航星座,包含静止轨道卫星、侵袭呃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地面控制包含若干地面站和相关运行管理设施,其主要功能是追踪卫星的运转,同时实现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控制。

地面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系统状态的监视,同时开展相关调度工作。

用戶终端包含基础产品、应用系统和终端设备等内容。

其中,基础产品包含可以兼容其他系统的芯片等。

用户终端的主要功能是以追踪坐标、运行速度等方式实现对北斗导航卫星的追踪和管理。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现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运营打破了相关国家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垄断和封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推动了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其在森林防火和水利防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准可靠的导航、定位、通信和服务。

自2000年启动建设以来,北斗系统经历了多次升级和发展,并已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北斗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一、北斗系统的应用1.车联网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斗系统通过为汽车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可以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智能交通的相关领域,北斗系统也可以与其他技术和设备相结合,发挥更大作用。

2.渔业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渔业产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北斗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渔民实现精准定位、渔情预测、海洋监测等功能,提高渔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北斗系统还可以辅助渔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3.精准农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必须加速变革升级,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北斗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地块信息、精准种植方案、农产品追溯等服务,帮助农民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高效利益。

4.应急救援北斗系统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很广泛,可以实现灾害地图制作、灾情评估、救援队伍调度、卫星通讯等功能,为受灾人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救援服务。

北斗技术也可以用于搜索和救援行动中。

例如,2018年泰国的九名足球少年和一名教练被困山洞,中国的北斗技术为此次救援提供了重要的卫星通信支持。

二、北斗系统的发展研究1.国际合作随着北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北斗系统已经走向了世界,并逐步融入到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的体系中。

北斗系统也积极加入国际卫星导航联盟,并与美国GPS、欧盟Galileo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等国际导航卫星系统进行合作。

未来,北斗系统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北斗系统的全球应用。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是中国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推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航天器制造等子系统,成为带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柱。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涉及复杂的技术链和资本链。

其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调配合,形成多维度的推动力。

在国家“两个一百年”规划的背景下,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今天,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如何拓展产业链,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国际合作,迎接中国智造2025的挑战,亟需探讨和研究。

一、梳理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现状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在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中,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

目前,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在民机、发动机、卫星、运载火箭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在民机制造领域,中国已经建立起C919等多种型号的飞机制造体系,涵盖了机身、发动机、航电等领域。

突破性的成果已经取得,C919从2020年开始交付使用,标志着中国进军民机制造领域的形成雏形。

在发动机制造领域,中国也已经在进行尝试。

自主研制的“升达号”发动机已经在华龙一号核电站中得到了应用,出口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

同时还在研制高性能发动机,如WS-15等,以脱离对西方发动机依赖。

在卫星制造领域,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多的卫星发射和使用数量。

能够独立研制、生产、发射、跟踪和控制民用卫星。

高分辨率、高性能的数据从卫星上获取并广泛应用,涵盖了气象预报、气象灾害监测、航空空管、高速铁路等领域。

在运载火箭领域,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发射近500次,从发射场到载荷均为完整国产,占据了全球发射量的三分之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展望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未来发展虽然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在上述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国际舞台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升。

北斗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产业的发展研究

北斗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产业的发展研究

统演 变 为军 民两用 系统 。在 9 年 总统令 宣 6
布 以后 ,G S民用 化 。2 0 P 0 0年 中止 S A政策 , 空间与 运控 段现 代化 。从 定位 全面 转 入定位
导航授 时服 务 。从 20 年 提 出来 不 单单 是 04
用 来做 定位 ,而 且 前面提 出来 P T是 定位 、 N 导航 、授 时 ,也就 是 说 G S的功 能可 以扩 大 P 到更 大 。 际上 各个 大 国都在 做 自己的 G S 实 P,
在任 何行 业都 能使 用 ,这句 话 实际上起 到 了
号 召的 作用 。 从 G S的发展 可 以看 到 ,他 是 从军用 系 P
统 ,那就 大多 了 。第 二个 是 单一 的 G S现 在 P 做 成 多 系 统 的 G S ;第 三 个 是 从 单 一 的 NS 一 G S ,如何 跟地 面 的通 讯系统 第三 代通 讯 、 NS 3 ,跟 现有 的结 合 ,包括跟 无线 网络 联系 起 G 来 ,这 是今后 发 展 的很 大趋 势 。 这是现 在发 展 的频 点分布 ,这 是 G S信 P 号 ,里 边有三 个 频点 ,如 果三个 频 点上 都有 民用 的信号 ,光 是 民用 信号就 有 五个 ,L 还 l 有 C M 2有 C M S ,L S ,一直到 L 。现在各 个 国 5
现 兼容 与互 用 ,希望 LC和 L 1 5实 施 国际共
用 频 点 。美 国人 说你 们用 吧 ,而且你 也可 以 用 我 的码 ,就 不需 要你再 做 ‘ 套系 统 了。这
收机 终 端 的人 就 可 以解 决 了 。现 在 互 用 之
后 ,I F很
家频 点分布 是 这样 。我们 可 以看 到我们 国家 的频 点跟 人家 有相 互重 合 ,现在 正在 协调 ,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13.05.21•【字号】•【施行日期】2013.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各企业:为全面了解我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产业发展(简称北斗产业)情况,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推动北斗产业加快发展,经我厅研究决定,委托西北大学信息学院组织专家课题组于近期对省内北斗产业相关的器件、电子设备、软件及系统集成应用等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调研,以摸清家底,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措施。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研对象从事北斗产业相关的技术研究、生产制造和应用服务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产业园区及有关单位。

二、调研内容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和实地调研的形式,了解被调查企业和单位的经营状况、主要产品及技术、行业应用情况、行业内的地位等,以及关于促进我省北斗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等。

三、调研要求请各有关单位和企业积极配合调研工作,认真填报《陕西省北斗产业相关企业情况调查表》(见附件,电子版从网站电子软件栏下载),提供真实可靠的调研材料。

调查表请于2013年7月30日前发送至****************。

联系人:西北大学信息学院高宝建130****6218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青************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3年5月21日附件陕西省北斗产业相关企业情况调查表一、基本信息填表。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决策精品报告洞悉行业变化专业˙权威˙平价˙优质报告目录第一章卫星应用行业研究方法、意义 (6)第一节卫星应用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6)第二节卫星应用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6)一、研究原则 (6)二、研究方法 (7)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发展分析 (9)第一节卫星应用产业简介 (9)一、卫星应用产业整体介绍 (9)二、企业建设卫星行业 (11)第二节我国卫星应用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一、行业主管部门 (12)二、行业监管体制 (12)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2)(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3)(2)行业政策 (13)四、行业法律法规政策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17)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7)一、卫星及应用产业市场规模巨大 (17)二、我国遥感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为规模化产业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18)三、北斗“三步走”战略即将达成,全球化服务市场即将开启 (19)第四节2018-2019年我国卫星应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一、卫星制造与发射领域竞争格局及主要竞争者 (21)二、遥感卫星数据处理领域的竞争格局及主要竞争者 (21)三、遥感行业应用与服务竞争格局 (26)四、航天宏图与遥感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 (27)五、航天宏图在遥感细分行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 (28)六、导航应用产业的竞争格局及主要竞争对手 (30)第五节企业案例分析:航天宏图 (32)一、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的情况 (32)(一)公司主营业务 (32)(二)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34)(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46)(四)公司主要技术发展及业务演变情况 (51)(五)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图 (54)(六)生产经营中涉及环境污染物及处理情况 (62)二、公司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具体情况 (62)三、公司市场地位 (63)四、公司技术水平及特点 (66)五、公司竞争优势 (67)六、公司竞争劣势 (71)第六节2019-2025年我国卫星应用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71)一、行业发展前景 (71)(一)能够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受到国家大力支持 (71)(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72)(2)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 (72)(二)卫星应用领域持续拓宽、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72)(三)产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满足应用需求提供强大支撑 (72)二、行业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73)(一)卫星制造与发射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73)(1)遥感卫星体系发展情况 (73)(2)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发展情况 (73)(二)卫星数据处理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74)(三)卫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促进卫星数据应用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74)(1)新行业 (75)(2)新业态 (75)(3)新模式 (75)三、行业面临的挑战 (75)(一)用户对卫星应用认知度低 (76)(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76)(三)研发投入大且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短缺 (76)第三章2019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存在的问题 (77)一、产能过剩仍需化解 (77)二、供需错配、有效需求不足 (77)三、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78)四、大而不强 (79)五、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79)六、关键核心技术缺失 (80)七、产品质量不高 (81)八、缺少“工匠精神” (81)九、物流配送问题 (81)十、卫星应用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不足 (82)第四章2019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面临的困境 (83)一、增长势头一路走低 (83)二、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企业盈利空间 (83)三、卫星应用业成本竞争力下降 (83)四、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84)五、跟不上消费变化 (84)六、品牌竞争激烈 (84)七、转变经营模式困难重重 (84)八、转型有待系统变革 (84)九、“用工荒”逼迫卫星应用企业转型 (85)十、“脱实向虚”倾向 (85)十一、“过度房地产化”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85)十二、“过度金融化”掠夺实体经济发展成果 (86)第五章2019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面临的制约与挑战 (87)一、传统红利正在递减 (87)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 (87)三、我国制造业的优劣势正在发生变化 (87)四、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88)五、装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88)六、技术引进受阻 (89)七、高素质人才缺乏 (89)第六章2019-2025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发展建议 (90)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关键 (90)二、中国制造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90)三、以“品质革命”引领中国制造“华丽转身” (91)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强化服务减轻负担 (91)五、改进与制造业相关的公共政策 (91)六、强化培育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 (92)七、应对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上升建议 (92)八、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92)九、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93)十、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93)十一、健全复合人才培养机制 (93)十二、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 (93)十三、推进各类要素融合发展 (93)第七章2019-2025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发展对策 (95)一、质量变革 (95)二、效率变革 (95)三、动力变革 (95)四、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回归商业本质 (95)五、协同创新发展,进行系统变革 (96)六、顺应消费升级,聚焦潜力业态 (96)七、重构供应链,推进经营模式转型 (96)八、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智慧卫星应用 (96)九、加快技术创新来驱动卫星应用的数字化转型 (97)十、激发出新技术的真正效能 (97)第八章盛世华研总结 (98)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98)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98)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99)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100)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0)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0)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0)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1)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1)六、小结 (101)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102)第一章卫星应用行业研究方法、意义第一节卫星应用行业研究报告简介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

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年度贡献达2300_亿元

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年度贡献达2300_亿元

遥感视野Remote Sensing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年度贡献达2300亿元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是指以遥感技术为基础,以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为核心开展的卫星制造与发射、地面接收处理、卫星数据与增值产品销售、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等的经济活动。

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的经济贡献主要体现在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带动效益三方面,其中直接效益是指卫星制造与发射、地面接收处理、卫星数据产品及应用服务等产业的产值;间接效益是指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带来的灾害损失减少、政府治理效能提升等产生的效益;带动效益是指基于产业间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对关联产业的带动形成的效益。

《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度报告》的主要发展指标是基于可靠的数据,运用数量经济学方法,对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带动效益的定量化展现,全面反映我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向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贡献度。

2022年中国卫星遥感及产业发展成绩如下:经济社会贡献度方面: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正逐步显现。

2022年贡献度达2300亿元,其中直接效益420亿元,间接效益570亿元,带动效益约1310亿元。

产业规模及结构方面:中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分布完整。

2022年我国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直接效益420亿元,包括上游的卫星制造与发射产出261亿元、中游的地面接收处理产出9亿元、下游的产品及应用服务产出150亿元。

其中下游的产品及应用服务中数据产品销售占比12%,专题产品销售占比42%,软件产品销售占比23%,集成服务销售占比23%。

赋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国产遥感数据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发挥了骨干作用,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2022年创造的间接效益570亿元中,由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相比于传统技术手段,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产生间接效益45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6专题研究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Research on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Development in China栾恩杰1,王崑声2,袁建华2,胡良元2,赵滟2,李涛2,蒲洪波2,崔剑2(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100088;2.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48)Luan Enjie 1, Wang Kunsheng 2, Yuan Jianhua 2, Hu Liangyuan 2, Zhao Yan 2, Li Tao 2,Pu Hongbo 2, Cui Jian 2(1.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Beijing 100088, China; 2. China AerospaceAcademy of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48, China)摘要:卫星及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本文在对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概念及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总体情况、关键产品、产业链及产业环境,通过剖析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星应用;空间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强国中图分类号:V474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Satellite application is the ke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merging strategic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With the objective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scope of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ends in this fiel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accelerating momentous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improving policy environment, persistence in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adopting a globa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 satellite application; space infrastructur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pace powers一、前言卫星及应用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

加快推动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对引领科技创新与科学发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铸就航天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6-05-21;修回日期:2016-06-21作者简介:栾恩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系统工程;E-mail: pepsijian@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2014-ZD-7)本文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中《卫星及应用产业》改写本刊网址:DOI 10.15302/J-SSCAE-2016.04.012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4期本文是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成果的凝练,通过对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概念和范畴进行界定,分析了国内外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提出了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重大工程实施、完善产业政策环境、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等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概念及范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认为:卫星产业(space industry)由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四部分构成,卫星应用产业由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构成[1]。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卫星产业是由卫星制造、运输和衍生服务所构成的产业领域,涵盖了所有与卫星制造、发射和应用相关的经济活动[2]。

综合以上研究机构的观点,卫星及应用产业在产业链上主要体现为卫星制造、运载器制造与发射服务、卫星应用、地面设备制造等环节;在产业领域上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空间科学探索等领域。

卫星及应用产业大体上涵盖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卫星应用两大主要航天活动。

因此,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概念和范畴可以界定为:以建立我国自主、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及综合应用的市场化推进为重点,兼顾空间科学探索与实验需求;主要包括航天运输、应用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应用等五部分,是由航天器制造、运载火箭制造、地面设备制造、发射服务、运营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领域。

总体上,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主要包括空间基础设施和卫星应用产业两部分[3]。

空间基础设施是指应用空间技术建立的,由功能配套的各类卫星等应用型空间飞行器及其地面系统构成的天地一体化的设施体系与支撑环境,以有效利用外层空间(含临近空间)资源和环境,扩大人类活动空间,为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提供长期、连续、稳定、系统的公共服务,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

空间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广播、导航定位、遥感等应用卫星,可业务化应用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地面支持系统,地面数据与服务系统以及支撑环境等,为广泛的业务应用提供基础产品及服务,包括全球综合观测、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等服务[4]。

卫星应用产业是以空间基础设施为基础,将应用卫星等空间资源环境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所形成的各类技术、产品、服务及产业的统称,包括卫星应用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

三、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现状(一)国内外总体情况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迅猛,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的收入为2 030亿美元,同比增长4 %,高于全球经济平均增速(2.6 %)[5]。

其中,卫星应用收入占60 %以上,卫星制造及发射收入占11 %。

多年来,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从全球在轨卫星数量来看,我国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在通信卫星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业务涉及固定、中继和直播,通信频段覆盖S、C、Ku、Ka等不同频段的通信卫星系列①,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大容量通信卫星的国家;在导航卫星方面,“北斗”导航卫星已完成导航区域系统的建设,具备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业务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可建立“北斗”的全球网络,从而具备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在遥感卫星方面,我国形成了资源、海洋、风云系列和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等遥感卫星系列,空间对地观测迈入了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时代。

目前,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总体规模已经超过1 000亿元,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2013年卫星① S频段:1.55~3.4 GHz的频段;C频段:4.0~8.0 GHz的频段;Ku频段:12~18 GHz的频段;Ka频段:26.5~40 GHz的频段。

077专题研究 我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通信产业规模在200亿~300亿元之间,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规模达1 040亿元(其中“北斗”产值达100亿元),卫星遥感产业规模较小,但融合的导航和遥感的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近2 600亿元[6]。

(二)产业领域发展情况1.卫星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链由通信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含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组成,业务领域涉及商业卫星通信、固定卫星通信和移动卫星通信等。

其中,商业卫星通信由卫星电视直播、卫星广播、卫星宽带多媒体等业务板块构成。

2014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了1 213亿美元,商业卫星通信规模达到了1 009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通信规模中的卫星电视直播市场规模达到了950亿美元,固定卫星通信规模达到了171亿美元,移动卫星通信规模达到了33亿美元。

我国卫星通信先后历经“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东方红四号”“东方红五号”四代卫星平台,已经形成了涉及固定、中继和直播,覆盖S、C、Ku、Ka频段的通信卫星系列,涵盖从小型到超大型各个通信卫星等级。

其中,“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作为成熟的中等容量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已被应用于通信广播、中继、导航和探月等多种卫星通信领域中;“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广泛认可;作为我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桁架式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已成功立项,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等特点,已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主要类型是固定通信、广播业务和地面设备制造。

固定通信卫星业务主要包括卫星转发器租赁、专用和公用甚小口径终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卫星通信网以及卫星专线应用等,服务提供者包括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VSAT运营商,各类固定、车载、便携卫星通信地面站点超过10万个;卫星广播业务主要包括卫星音频广播、卫星电视转发及卫星直播电视服务,卫星电视直播服务主要以“村村通”、“户户通”等公益类为主;地面设备制造的主要产品和设备主要应用于应急保障车、地面主站、地面小站等政府应急保障系统;电视机顶盒、终端天线接收设备(卫星天线)、地面站设备等主要应用在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个人手持终端、移动卫星天线等主要应用在个人移动通信、科学考察、探险、旅游、新闻采访等特殊应用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