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含答案)
2018年中考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导学案:日本历史(答案不全)-文档资料
专题:日本日本——亚洲的例外从地理环境看,日本可以说是“上帝的弃儿”,陆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
但从人文经济的角度来看,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它就学习西方,实施变革,“脱亚入欧”成为了亚洲的例外。
后来成为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
1.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十九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习西方实施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中,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是如何“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4分)(2)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那个国家的帮助和扶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5分)(3)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面对这一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审慎对待中日关系?(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但明治维新后不久,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是谁?“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又是指的哪一次战争?(2)对于材料一中提到的两场战争的结果,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材料二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年拉长率达11.6%,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联邦德国的2.3倍。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完整版)历史6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1.(2018·全国卷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
从题干材料来看,日本的宣传、欧美的舆论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说其左右了战争进程,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2.(2018·北京文综·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
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考点】列强侵华【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
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2017年题组1.(2017·海南单科·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小初高学习]2018年中考历史压轴题专题练习 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强化冲刺卷 新人教版
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强化冲刺卷一、选择题1.二战后,促进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措施中,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A. 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B. 为朝鲜战场上的美军提供军用物资C. 获取美国多方扶持D. 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答案】D2.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演讲中说道“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说明美国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苏联与美国的对抗B. 西欧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3.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90年代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的上述行为说明A. 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B. 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C. 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D. 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答案】C4.“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
导致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战役是A. 莫斯科保卫战B. 日本偷袭珍珠港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诺曼底登陆【答案】B5.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大事件。
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爆发②太平洋战争爆发③九一八事变④诺曼底登陆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答案】C6.英国学者韦尔斯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极端浪漫的封建制度的古怪的漫画。
1899年,它已是一个完全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先进的欧洲列强立于同等水平上”。
这里的“西方化的过程”是指A. 大化改新B. 南北战争C. 农奴制改革D. 明治维新【答案】D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山口先生特别喜欢穿西装、吃西餐,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日本发型,这是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了A. 废藩置县B. 取消特权C. 殖产兴业D. 文明开化【答案】D8.“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决胜】(预测题)中考历史 专题01 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含解析)
专题01 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一、选择题1.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的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查理•马特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公元7世纪”“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等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C符合题意,而A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改革,C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D是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2.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相同点的是()A.发生在民族危亡之际 B.旨在加强央集权 C.致力于学习西方文化 D.促进了对外扩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的转折3.下列属于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①美国的扶植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④实施“产业复兴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
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同时,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中日关系(历年真题)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一、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史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抗争: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
1。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分专题)汇编:甲午中日战争(附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2015 贵州铜仁】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8.【2015•漳州】《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D】A.英军攻陷南京B.太平军占领天津C.义和团攻占南京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15.【2015铜仁】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C】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13.(2015随州)《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B】A.割地 B.开设工厂 C.赔款 D.划使馆界7.【2015怀化】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C】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2015南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
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C】A.《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7.【2015苏州】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C】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2015盐城】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C】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5、【2015玉林】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C】A.鸦片战争B.百团大战C.黄海大战D.解放战争10.【2015齐齐哈尔】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考点分类汇编10
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一、选择题◆(2018·广西贺州)13.“日本式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大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材料所强调的“日本发展的原动力是指”A.重视发展教育B.加强国家合作C.拥有丰富的资源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二、非选择题◆(2018·黑龙江大庆市)(14分)2018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分)(2)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4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分)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
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
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一一《人文历史·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2分)1)甲午中日战争(或答中日甲午战争)(2分)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对外扩张政策(或答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本题两分,三选一)2)①黄海海战②李宗仁③百团大战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或答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4分,每点1分)3)原因—性质角度: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日本史专题复习(共41张PPT)(专题拔高特训)
2011年江西中考历史题
• 3.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江西境内、中国军队 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当时被誉为“抗战以 来最精彩之战”。目前,上高县正在筹拍一部影片, 以此纪念这一战役。下列与上高会战最为类似的是 ( ) BB.台儿庄战役 • A.黄海海战 • C.平津战役 D.上甘岭战役
•13. (8分)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办 法。 (4)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 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 个国家。”中日之间这种“情感距离”的存在,不利于两国,也 不利于世界。 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何好建议?(2 分)
2012年13.(9分)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精髓。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 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 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 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 掠!”
l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发表讲话: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 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 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 决心。”
(2)材料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1分) 从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分)
14.(8分)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 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 旋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 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 日本的密切关注 (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 得到了回报。 (2)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这一事 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中考历史压轴题全揭秘之中考题 专题07 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解析版)
中考历史压轴题全揭秘之中考题专题07 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一、选择题1. 19世纪中期,率领四条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美国【来源】四川省阿坝州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惊醒了日本的“太平梦”。
1853年,工业革命已经结束,美国在工业革命中发明了蒸汽船。
故D符合题意;英国、法国、俄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开工设厂,省却了运费和关税,得到很大便利。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所以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工设厂是在《马关条约》之后,ABD项条约内容中没有涉及关于开设工厂的内容。
故选C。
3.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破袭正太路的命令,一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攻击战拉开了序幕。
材料反映的战役是()A. 平型关战役B. 百团大战C. 台儿庄战役D. 武汉会战【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B项符合题意;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故A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故C不符合题意;武汉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日本历史和中日关系》
台湾 ,澎湖列岛,包括钓鱼岛等。
(2) 影响:①对日本的影响,中国巨额赔款等,促 使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②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半 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引发
康有为 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 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辛丑条约》。 (2) 影响:①对日本的影响,中国巨额赔款等,促 使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②对中国的影响,中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发孙中山 等领导的辛亥革命。
专题认识及启示:
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就要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科学 文化,结合国情不断创新。
专题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右边的这幅漫画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人 、日本人参加了哪次会议后的心情( C )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
2.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两次崛起 。其相同的因素有( C ) A.都有美国的经济援助 B.都注重学习中国和西方先进的文化 C.都重视发展教育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D.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 3.“西方列强打开了日本国门并加强向中国渗透。 ……后来只有日本能及时进行改革,防止了列强渗透 。”日本“及时进行”的改革是 ) D( A.1861年改革 C.大化改新 B.戊戌变法 D.明治维新
A.20多万 B.30多万 C.40多万 D.25多万
7.“二进入持 续高速增长时期,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 大国。究其原因,除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 B )
A.欧共体的帮助 C.联合国的援助 B.美国的扶持 D.北约的资助
三、日美关系
1. 明治维新前:美国是最早开始侵略日本的国家。
2. 明治维新后:日美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展开争夺(“ 一战”期间日本独占中国,战后华盛顿会议美国打击 日本)。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
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一、选择题(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23.“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D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法西斯上台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2018·山东泰安非毕业)10.日本国于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50-70年代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是()BA.都有美国的经济援助 B.都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C.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D.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二、非选择题(2018·广西钦州)16.(10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
……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
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材料二图一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图二抗战时期某战役形势示意图材料三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1分)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1分)(2)材料二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1分)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1分)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含答案)
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
一、选择题
◆(2018·福建)25.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B
①大化改新②1861年改革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山东青岛)33.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
正确的是()D
A.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2018·江西)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C
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4.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D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二十一条”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18·山东滨州)22.“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
第1页共9页。
最新-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 中日关系史 精品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中日关系史●热点聚焦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
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
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
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中考命题的又一个热点,须重点掌握。
●课本链接一、日本国别史(一)日本发展史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
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日本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
中考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练习:日本专题及中日关系
日本专题及中日关系1.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5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4年的抗日战争从此打响。
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义无反顾,与侵略者殊死拼杀!——《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写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之际》(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请写出14年抗战的起止时间。
材料二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奋起抗战(2)材料二中,其英雄壮举的指挥将领分别是谁?是为了抗击日本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材料三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做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3)材料四所描述的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哪座城市?材料四日本右翼书籍(该书籍由APA酒店集团老板元谷外志雄所著,分为日语和英语双语,书中对南京大屠杀、日军强征慰安妇等史实予以否认。
)(4)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的这一行为?你认为日本就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1、(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1931—1945.(2)将领:邓世昌、佟麟阁。
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相同:蓄谋已久、恶意挑衅、突然进攻。
(一点即可,1分)(3)南京(4)是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罪行的否定。
正视历史,反省罪行,以史为鉴,与邻为善,和平共处,开创未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完全摆脱了战败的阴影......20世纪6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平均高达11%以上,这一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东亚的经济奇迹。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含答案)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8新疆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14年。
其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 平型关大捷B. 淞沪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2.(2018德州10.)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 ②①③④3.(2018无锡7.)“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A.四一二政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4.(2018重庆B卷9.)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③①②④5.(2018临沂11.)下列关于图3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B.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D.这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6.(2018岳阳37.)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湘西会战7.(2018南充8.)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8.(2018扬州6、)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
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万隆会议9.(2018重庆9、)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5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含解析)
专题05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就地制造,就地卖出”,即为在中国办厂,再根据所学分析条约内容中与在中国办厂相关的条约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2.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解放战争的胜利【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收复新疆”是中国反抗俄国,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甲午风云”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所以符合这些内容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
故选A。
3.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叙述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故题干的“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叙述的是虎门销烟。
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叙述的是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发生在虎门销烟之后。
故B不符合题意;武昌起义与林则徐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与道光帝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分专题)汇编: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附答案)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2015 贵州铜仁】10、以下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南北战争【2015 安徽】(3)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发展教育。
【2015 福建泉州】16、图7所示是吴波同学整理的笔记要点。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17.(2015安溪)列宁评述“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
”反映的是(B)A.英国圈地运动出现“羊吃人”的悲剧B.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D.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奴的处境19.(2015龙岩)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为“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C)A.废藩置县B.发展工业C.文明开化D.富国强兵22、(2015铜仁)以下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是(C)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南北战争16. (2015海南)明治维新使日本一跃而为亚洲强国。
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举措是(C)A. 废藩置县B. 加强中央集权C. 推行义务教育D. 允许土地买卖20. (2015齐齐哈尔)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C)A.大化改新B.倒幕运动C.明治维新D.美国扶植19.(2015鄂州)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B)A.结束了沙皇统治B.保留了封建残余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13. (2015荆门)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C)A.市场问题B.资金问题C.劳动力问题D.原料问题25、(2015十堰)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18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
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一、选择题(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23.“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D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法西斯上台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2018·山东泰安非毕业)10.日本国于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50-70年代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是()BA.都有美国的经济援助 B.都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C.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D.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二、非选择题(2018·广西钦州)16.(10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
……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
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材料二图一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图二抗战时期某战役形势示意图材料三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1分)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1分)(2)材料二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1分)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1分)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篇章专题提升专题三中日关系中美关系试题
专题三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朝时,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邓世昌。
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避战求和,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导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一方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这包括甲午战败后的大片领土的割让、巨额赔款的支付、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开禁以及随后帝国主义争相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
另一方面甲午战争把中华民族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
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某种适应近代化发展需要的变革。
对日本而言:日本通过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攫取了巨大侵略权益,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猛发展。
日本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军费开支,进一步扩军备战。
日本由此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的经济、军事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专题史及中日关系一、选择题◆(2018·福建)25.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B①大化改新②1861年改革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8·山东青岛)33.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DA.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2018·江西)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C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B.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4.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D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二十一条”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18·山东滨州)22.“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认或掩盖的罪行是()D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②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③南京大屠杀④731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细菌武器试验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018·新疆乌鲁木齐)13.“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D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法西斯上台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②④二、非选择题◆(2018·湖南邵阳)2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史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
有学者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中日“友谊之船”说翻就翻。
【友谊之船】图一日本遣唐使船(局部)图二鉴真东渡日本【侵略之船】图三1894年日本“吉野”号战舰图四1937年日本“出云”号进攻中国北洋舰队战舰炮轰上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材料二新闻纪实2018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摘编自人民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
(4分)22.(18分)(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占主流。
(2分)近代史上: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侵略与反侵略关系,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或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40年代全面侵华)。
(2分)变化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3分)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
(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十四年抗战:1931~1945年,(2分)史实: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
(任写抗战史实一例得2分,共4分)(3)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这种说法是对抗战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是更完整、更准确的抗战表述,有利于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有利于宣传抗战,对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军民更加公平,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提高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
(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018·四川内江)2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
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速射炮军舰有12艘,倾其全都精华。
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中午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l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二舰也受重创。
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北洋舰对最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对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丧。
材料三1987年7月7日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开幕式有20OO人参加。
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
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三个重大事件?(6分)(2)根据材料一、二,从领导者角度分析中国失败的共同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北洋舰队”是在什么运动中建立起来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是在什么事件后基本结束?(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二相比较,说说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当今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有何重大意义?(4分)21.(共18分)(1)黄海海战(黄海战役;(2分)九一八事变;(2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分)(2)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妥协、不抵抗)(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2分)洋务运动;(2分)西安事变(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分)(3)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2分)(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培养“爱国主义,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4分)(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2018·浙江金华)22.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
”材料二“城头逢逢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黄遵宪《台湾行》材料三《开罗宣言》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我中国蚕利”之原因。
(2)归纳材料二,并简述中国人民是怎样将材料三的声明变成现实的?(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的竞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依据材料,谈谈新形势下我国怎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22.(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采取外国养蚕成法”,在竞争中获利。
(2)材料二反映甲午战争失败,签《马关条约》,割台湾等给日本。
通过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回归祖国,使材料三的声明变成现实。
(3)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
学习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等。
(若从国防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亦可)◆(2018·贵州黔东南)2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友好的交往,又有矛盾与冲突。
时至今日,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我们将永远不敢懈怠。
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漫延和右翼分子的嚣张,我们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9世纪60年代,日本为成为“强大日本”而进行了社会变革,这次变革的性质是什么?(1分)日本现在有哪些举动体现了安倍晋三的错误指导思想?(请任举一例,1分)(2)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引发中华全民族的抗战。
请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是什么?(1分)(3)2014年12月13日中国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构建和谐世界,当今国与国之间应如何相处?(2分)23.(1)资本主义性质;举动:将钓鱼岛国有化;在教科书里追加领土要求(如钓鱼岛、独岛);解禁集体自卫权;准备修改和平宪法;首相及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等等。
(开放性设问,举任意一例1分;其它答案紧扣题意,观点正确,酌情给分)(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缅怀过去,敬畏生命;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任意二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4)①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②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任意二点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2018·四川巴中)45.近现代日本曲折发展的历史,给我们很多反思,指导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