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4湖泊与水库水质模型-20130512
水环境数学模型
(一) 基本控制方程 圣 • 维南方程组包括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 在渐变流流程s方向上取ds微元段为控制体积,由 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分别推导,并引入 渐变流静压分布的特性,以及速度沿断面均匀分 布的假定,可得明渠一维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A Q 0 t s 明渠一维流动的动量方程为:
(3)以z、v为应变量的组合形式
z z A v v v iv M t s B s B v v z v2 v g g 2 t s s C R
WASP4水动力模型及其数值方法 —— 基于“道—节”网络的河流水动力模 型系统 WASP4(Water O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me Version 4)是 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阿申斯环境研究 实验室开发的水动力与水质分析模拟 程序。
(5)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 根据流体的粘滞性,可以将其分为 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对于理想流体, 其分子粘性系数为零,从而其运动学粘 性系数也为零。对于自然水体的水动力 模型应将流体视为粘性流体。
(6)布辛尼斯克(Boussinesq)近似 这是流体力学、大气科学、水动力学研 究中研究热力流动(热对流)问题中常用的 一种近似处理。这一假设由法国19世纪物理 学家J. Boussinesq提出,该假设认为:除非 热膨胀造成浮力外,流体可以视为不可压缩 的。 在我们水环境问题中,我们采用 Boussinesq近似,则认为在水平方向上不考 虑密度差,而仅在垂直方向上才考虑。一般 地说,对于浅层流体的缓慢流动,由于其水 平方向上的密度差较小,均可采用 Boussinesq近似。
国际上将水质模型发展的基本历程分为四 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5年~1965年):开发了比较 简单的BOD—DO双线性系统模型。采用一 维计算方法。 第二阶段(1965年~1970年):继续研究发 展BOD—DO模型的多维参数估计问题,水 质模型的基本框架发展为六个线性系统。 计算方法从一维推进到二维。除了继续研 究河流、河口水质问题外,开始模拟计算 湖泊、水库及海湾的环境问题。
chr9 面污染水质模型 20130529介绍
Chr9 面污染水质模型张小琴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水质模型§2 面源污染的特征和影响因素§4 面源污染水质统计模型§3 水质模型的建立面污染水质模型§1 概述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是全湖富营养化和局部水域的有机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其污染原因除了工业、城市生活外,农业面源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氮、磷污染。
Impacts on ecosystem•Ecosystem integrity (生态系统完整性) •Human health (健康)•Water supply (供水)•Fish and wildlife populations (鱼类与野生生物)•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娱乐功能)•Eutrophication (富营养化)•Temperature increase (水温升高)•Loss of habitat for breading population •Loss of esthetic value (美学价值丧失)•groundwaterImpacts on water quality面源污染影响沙漠化的中国!从图片上可以清晰看到我国大部分土地没有被绿色植被所覆盖,而是以赤裸裸的黄色直接面向宇宙,多年的干旱和毫无节制的滥砍滥伐使我们的绿色极度匮乏!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起步和迅速发展时期输出系数模型法、Screening Procedures、SCS径流曲线数法、 USLE、Horton入渗方程和农药输移和径流模型(PRT),等。
以统计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为主,模型功能结构单一,无法对农 业非点源污染全过程进行模拟和估算。
11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模型相继问世农业径流管理模型(ARM)、农药化肥迁移模型(ACTMO)、化学污染物 径流负荷和流失模型 (CREAM) 、用于模拟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 GLEAMS 模型、用于大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的 SWRRB 和 SWAT 模型,等。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湖泊的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湖泊的富营养化模型是防治、修复和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决策工具.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分为简单回归模型、水质模型、生态模型和生态-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分别回顾了四类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趋势,强调不确定理论、3S技术、耦合模型是今后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研究的重点,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通用的模拟、预测、评价和优化模型,为湖泊富营养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梁婕曾光明郭生练苏小康黄国和Liang Jie Zeng Guangming Guo Shenglian Su Xiaokang Huang Guohe 作者单位:梁婕,曾光明,苏小康,黄国和,Liang Jie,Zeng Guangming,Su Xiaokang,Huang Guohe(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 郭生练,Guo Shenglian(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刊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年,卷(期):2006 7(6) 分类号:X524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模型进展。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ppt课件
第五章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1
.
本章内容
? 湖泊水库的污染特性 ? 湖泊水库温度模型 ?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模型 ? 湖泊水库生态系统模型 ? 湖泊水库水质模拟通用软件介绍 ? 案例分析
2
第五章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湖泊水库的污染特性
3
.
污染来源与途径
? 污染源
污染类型 点源
外源污染物 面源
16
? 能量平衡模型
能量平衡模型将湖库沿垂向分为 n + m 个小薄层其中, 上部 m 层为混合均匀层,下部 n 层为变温层,每层 厚度为ΔZ。
混合层 变温层
混合层
Δz
变温层
Ek / Ep ? 1
Ek / Ep ≥? 1
17
Ek ? ? 0W* Asdt
Ep
?
g
? ?
m
?
V(i, k)?P(m ?
V poe
po
pe
r
V
Sh As Pph
SAs Pp
28
? 模型
(1)夏季分层模型
水环境数学模型PPT课件
-
37
x0 x1
x0
x1
x0
x1
a.推流迁移
b.推流迁移+分散 c.推流迁移+分散+衰减
a=A,x1=x0
a=A,x1>x0
a<A,x1>x0
(x表示污染物分布的空间范围;A和a表示污染物总量)
推流迁移、分散、衰减作用示意图
-
38
费希尔(H.B.Fischer)公式
按有边界限制水流中污染源对流扩散公式;
• 建模过程
– 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型结构选择: 白箱模型、黑箱模型、灰箱模型
– 参数估值 – 模型检验与修正 – 模型应用于反馈
-
15
参数估值
• 图解法:适用于线性关系
•
y= a+bx
• 一元线性回归
• 假设条件
– 自变量没有误差,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
– 各测量点拟合最好的直线,为各点至直线的 因变量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即
• 二是海纳利(Henery)吸附等温式;
断面最小浓度和最大浓度之差在5%以内作为 达到完全混合的标准;
估算顺直河流中达到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的计 算公式: 河流中心排污:L 0.1uB2 / Ey
岸边排污: L 0.4uB2 / Ey
L-排污口到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 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Ey-横向扩散系数
-
39
吸附与解吸
• 吸附:水中溶解的污染物或胶状物,当与悬浮于
II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 保护区等;
III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 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农业用水区和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五章湖库水质模型ppt课件
k 1
C
Ic (1 Rc ) rV
C0
I
c
(1 rV
Rc
)
exp(rt
)
Cp
Ic (1 Rc ) rV
Lc (1 rh
Rc )
3. 湖库富营养化旳鉴别
可接受旳磷负荷:
氮含量:>0.2~0.3mg/l 磷含量:>0.01~0.02mg/l
lg LPA 0.6 lg h 1.4 危险界线磷负荷:
swt sw0
t i 1
(
Rday
Qsurf
Ea
wseep
Qgw )
swt sw0
t i 1
(
Rday
Qsurf
Ea
wseep
Qgw )
式中:
swt (mm)是土壤最终含水量,
sw0 (mm)土壤初始含水量,t为时间(day),
Rday (mm)为第 i 天总降水量, Qsurf (mm)是第 i 天地表径流总量,
QPE -----排入分层湖库上层的废水量, m3 / s ; VE -------分层湖库上层体积, m3 ; CM (l1) -----分层湖库分层前(非分层期)污染物的平均浓度; CH (l) -----分层湖库下层的平均浓度; CPH ------向分层湖库下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 QPH -----排入分层湖库下层的废水量, m3 / s VH -------分层湖库下层体积, m3 ;
m
1.地面径流旳营养负荷
I jl Ai Eij
i 1
2.降水旳营养负荷 I jp C j PAs
3.人为原因旳营养负荷
I sE (1) 生活污水旳营养负荷
js EPs 800 ~ 1800g / 人 年
《水质模型》课件
确保数据质量
实际监测的水质数据质量直接影 响验证与评估的结果,因此要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种方法综合评估
单一的验证与评估方法可能存在 局限性,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 合评估。
误差的可接受范围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误差的可接 受范围,判断模型是否满足实际 应用的需求。
PART 06
水质模型的应用案例
总结词
预测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水质变化
详细描述
通过建立水质模型,可以预测在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水质变 化,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供水安全。
水质模型在湖泊中的应用案例
总结词
模拟湖泊中污染物的分布、迁移和归宿
详细描述
水质模型在湖泊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模拟湖泊中污染物的 分布、迁移和归宿,探究不同污染物在湖泊中的扩散、转 化和归宿规律,为湖泊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词
模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
详细描述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水质模型可以 模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探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建立水质模型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MATLAB
01
一款功能强大的数学计算软件,可用于水质模型的建立、模拟
和数据分析。
MIKE
02
一款专业的水质模拟软件,具有强大的三维模拟功能和可视化
界面。
HYDSIM
03
一款针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模拟软件,适用于一维和二
维模型的建立。
PART 04
水质模型的参数估计
水质模型在地下水中的应用案例
总结词
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
详细描述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水质模型在地下水中的应用 主要集中在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评估地下 水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地下水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种水质动态预测模型在米山水库的应用与结果对比
2023年11月 灌溉排水学报第42卷 第11期 Nov. 2023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11 Vol.42140文章编号:1672 - 3317(2023)11 - 0140 - 05三种水质动态预测模型在米山水库的应用与结果对比黄林显1,张明芳2,钱 永3,4*,邢学睿5,邢立亭1,韩 忠6(1.济南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22;2.威海市水文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9; 3.中国地质科学院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 050061;4.河北省/地调局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61;5.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济南 250101;6.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水质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探寻最优的水库水质预测方法。
【方法】分别构建了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ARIMA )、霍尔特-温特(Holt-Winters )模型和长短时记忆(LSTM )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米山水库2012—2018年的月平均电导率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利用2019年月电导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考察3种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结果】SARIMA 模型和Holt-Winters 模型仅能考察水质数据的时序演化趋势,预测精度较低;相比之下,LSTM 神经网络模型能同时考察水质数据的时序演化趋势及不同时刻之间的前后依赖关系,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预测精度最高。
【结论】LSTM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仅在电导率值突变处误差相对较大,但整体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在水质预测中更加具有推广价值。
关 键 词:时间序列模型;LSTM 模型;电导率;水质预测;米山水库中图分类号:P641.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522/ki.ggps.2022653 OSID : 黄林显, 张明芳, 钱永, 等. 三种水质动态预测模型在米山水库的应用与结果对比[J].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42(11): 140-144.HUANG Linxian, ZHANG Mingfang, QIAN Yong, et al. Comparison of Three Models for Predicting Water Quality in Mishan Reservoir[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3, 42(11): 140-144.0 引 言【研究意义】地表水质预测能够有效揭示水环境的演化趋势,及时评估水体污染状况并制定相应治理措施,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
最新湖水污染分析模型
......摘要在两种情况下分析湖水中的污染物,分别建立模型即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
理论模型是根据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各自的污染物流入流出的关系建立污染物量关于时间的差分方程:伊利湖的污染物总量a n+10.62a n,安大略湖的污染物总量 b n6129.0323 0.62n7020.3360 0.87 n192.3077,b n在n时趋于一个定值 192.3077 ,这个定值就是安大略湖系统的平衡值;当 n35 时b n 245.95 安大略湖的污染程度减少到目前水平的10% ;当 3 n 1 是系统的污染物的量是一直增加的,当 20 n 3 系统的污染物量急剧减少,大约从n40开始系统的污染物量几乎保持不变。
实际模型中首先根据湖水的实际更新情况重新确定湖水流入和流出占湖水总量的百分数,又由于湖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时刻变化,所以用时间微元的方法对实际污染物流出的比例进行修正。
分析铝厂排放的污染物时,铝厂排放的污染物是赤泥,根据赤泥的物化性质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求得赤泥颗粒从湖面沉降到湖底的时间t ,把一年分成多份 t ,同时将铝厂每年向湖水中排放的污染物量25 单位按t分成多份,每一个单位时间铝厂排放到湖里的污染物量是q 0.3 单位,则安大略湖的湖水中将始终保持有0.3 单位的赤泥,其余的赤泥都将在湖底沉积。
综合安大略湖中赤泥和伊利湖流入的污染物的情况预测了未来十年内的情况。
模型中重力沉降原理指出颗粒的直径影响沉降速度间接影响赤泥的排出量直径越小排出量越大,同时直径是最可能实现改进的因素。
在直径小于 20um 时赤泥的排出量急剧增加。
为减少安大略湖的污染尽量把颗粒直径做小。
二、问题分析伊利湖的湖水每年有38% 的更新,湖水的更新引起湖内污染物量的变化。
假设流入伊利湖的湖水是不含有污染物的,而流出伊利湖的湖水又将携带污染物,那么伊利湖是一个没有污染物注入只有污染物排除的系统,污染物的量逐渐减少,根据污染物排除的情况获得伊利湖污染物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湖泊与水库水质模型
下部较深的范围内,水温低, 稳定少变,基本均匀。
湖库的水质特性
湖泊与水库的主要水质问题
湖泊和水库属静水环境,水流速度较低,水滞留时间 长,进入湖库的营养物质在其中不断积累,因而湖库中突 出的水质问题:
下层厌氧状态的发生与富营养化。
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
湖库箱式水质模型
完全混合箱式模型
一次洪水总量
α >20 混合型
β=
总库容
对于分层型:
遇β>1 的洪水,成为临时混合型
遇到β<0.5 的洪水对分层影响不大
其他的,介于二者之间。
分层型湖库水温结构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水层
表面较浅范围内,受风动力作 用影响,水层混合剧烈,水温 垂向分布均匀与大气、太阳进 行热量交换,水温较高。
温跃层
较短距离的过渡层,温度梯度 大,混合能力弱。
Cp —污染物排放浓度; Qp —废水排放量; Wo —湖库中现有污染物的 排入量 Qh —湖库水出流量;
Vollenweider 模型
解析解:
C=(CpQP+Wo)/VKh+(Ch-(CpQp+W0)/VKh)exp(-Kht)
Ch —湖库中污染物的现状浓度。 Kh=(Qh/V)+(K1/86400)
一般出现在掺混强水流急的中小型湖库年内湖库内水温分布过渡型水温结构类型判定方法分层的判别方法库水交换次数法由日本学者提出判别指标为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总库容一次洪水总量总库容判别方法10时分层型1020时过渡型20混合型对于分层型遇1的洪水成为临时混合型遇到05的洪水对分层影响不大其他的介于二者之间
湖泊与水库的水质模型
湖库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型
第二节 水质模型
非点源水质模型
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坡面径流计算 利用美国水土保持部门提出的经验方
程:
非点源水质模型
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坡面径流计算
降雨损失量是降水截留量、渗透量和地表 滞留量的总和,是滞洪系数S的函数: I=0.2S。而
此外,融雪也会产生地表径流,因此,在 北方地区,计算径流时要考虑降雪的影响: SM=CsnTad
湖泊水库数学模型--持久性污染物
小湖
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
平衡时:
湖泊水库数学模型--持久性污染物
无风时的大湖
注:1) 的选取
2)r0的选取
湖泊水库数学模型--持久性污染物
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
二维稳态混合模型:
湖泊水库数学模型
非持久性污染物
小湖 无风时的大湖 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
河流常用数学模型--例题
解: 1)考虑纵向弥散:
2)忽略纵向弥散:
河流常用数学模型
BOD-DO耦合模型
三个假设:
1)河流中的BOD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 级反应; 2)反应速度正常;
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的衰减引起的,而 溶解氧则来自大气复氧。
河流常用数学模型
BOD-DO耦合模型
河流常用数学模型
非点源水质模型
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污染物迁移模拟 农药的降雨植被冲刷模型 农药在雨水中的含量变化与累积雨水 截留量成一次线性函数关系:
在实验基础上,得到农药雨水冲刷量的经验 公式:
非点源水质模型
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污染物迁移模拟 污染物吸附模型 当假定污染物的吸附符合简单的线性 吸附等温线过程时,用下述公式描述该过 程:
第四节 水质模型PPT课件
1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温度 1965—1970,光和作用、藻类的呼吸作用,沉降,悬
浮,计算机的应用 1970 —1975,线性化体系,生态水质模型,有限元模
型,有限差分技术 最近30年,改善模型的可靠性和评价能力
4
水质模型的发展趋势
模型不确定性的分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模型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质模型的研究
6
零维水质模型(完全混合模型)
零维是一种理想状态,把所研究的水体如一条河或一 个水库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污染物进入这个体系 后,立即完全均匀地分散到这个体系中,污染物的浓 度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
零维水质模型(完全混合模型)
废水排入河流后与河水迅速完全混合,则混合后模式的适用条件
水质模型(water quality model)
水质模型(water quality model) 根据物质守恒原理用 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参加水循环的水体中水质组分所发 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诸方面的变化、内在 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描述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和迁移转化规律,为水资源 保护服务。它可用于实现水质模拟和评价,进行水质预报 和预测,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规划以及进行水域的 水质管理等,是实现水污染控制的有力工具。
5
水质模型——精选推荐
第四章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1、污染物质在水中有哪些运动形式?污染物质在水中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随流输移运动,一类是扩散运动。
在随流输移运动中,污染物服从水体的总体流动特征,产生从一处到另一处的大范围运动(包括主流方向以及垂直主流方向)。
而扩散运动则是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得到分散和混和的物理机制,按物理机制的不同,扩散运动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和剪切流离散。
此外,在工程实际当中遇到的水体大都是具有固体边界的(大面积水体中的局部污染问题除外),而污染物在边界附近,将产生所谓边界反射问题,而且这种反射作用往往对污染物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不可忽略。
2、什么是水质模型和环境容量?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的数学方程,该方程(或方程组)用来描述污染物数量与水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水质评价、预测和环境影响分析提供基础的量化依据。
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也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我们称之为环境容量或者环境负荷量,超过了这个限度,环境就可能遭到破坏。
水环境容量则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水体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水环境容量的推求同样是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移扩散规律以及水质模型为基础的,是对污染物基本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从本质上讲就是由水环境标准出发,反过来推求水环境在此标准下所剩的污染物允许容纳余量,其中包含了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对纳污能力的估算和再分配。
3、什么是水质模型?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建立水质模型,首先要针对所研究污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变量,明确这些变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变量相互作用的实质;然后用数学方程或方程组予以描述,建立模型,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最终与实际资料对比、验证,修改、提炼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
4、分子扩散运动的费克定律有哪些主要内容?(1)费克(fick)第一定律费克(fick)第一定律提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溶解物质与溶质浓度在该面积法线方向的梯度成比例,扩散强度与污染物自身特性有关。
第四章-3河口水质模型ppt
第四章 第三节河口水质模型
案例分析
小清河河口水质进行模拟
慕金波和侯克复(1994)采用一维河口有限段水质模 型对小清河河口水质进行模拟。把小清河河口段划分 为 23 个河段,每个河段 3 km。对模型参数首先使用 经验公式带入一维河口有限段水质模型,模拟结果与 实际监测值比较,求出相对误差,根据情况不断修正 参数,直至误差达到满意。
K1L
K2 (DOf
(4.3.4)
DO)
可以写作D的形式:( 即 D DOf DO
)
Dx
2L x2
ux
L x
(K1
K3 )L
0
Dx
2D x2
ux
D x
K1L
K2D
0
其解析解为:
在排放点上游(x<0)有:
(4.3.5)
L
L0
exp
ux x 2Dx
(1 1)
D
K1W
K2 K1 Q
沉 积
模型变量
溶解无机态氮、浮游植物态氮、浮游动物态氮、 碎屑有机态氮、底栖态氮、溶解无机态磷、浮游植 物态磷、浮游动物态磷、碎屑有机态磷、底栖态磷、 溶解氧。
第四章 第三节河口水质模型
其他模型
其他河口水质模型
CJK3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员河港研究所开发) SWEDRI(上海水利设计研究院开发) 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普林斯顿大学开发) ECOM(Estuary,Coast and Ocean Model,普林斯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PI Q K 3 )V V
WPI Q Q Q K 3V
二、狄伦模型
引入:磷的滞留系数
Q 1 R Q K 3V
WPI Q CP Q Q K 3V
R K3 Q K3 V
R 1 Q.CP qi .CPI i
q .CPI Q.CP q .CPI
CI .q )e
i i
1 ( K1 ) t T
Q
CI .q
V
Q .C ( K1 K 3 )C V
S=-(K1+K3)VC
CI .q )e
i i 1 ( K1 K 3 ) t T
1 C 1 ( K1 K 3 )T
CI .q
i
i
Q
1 (C0 1 ( K1 K 3 )T
dC dt
V
i i
Q .C V
i i
S=0
C 0 )e t / T
CI .q C Q
dCI .q
i
i
V
Q .C K1C V
i i
S=-K1VC
1 C 1 K1T
dC dt
i
CI .q
Q
i
1 (C0 1 K1T
2
wanilyfor2010hydro
Discussion
在稳态、忽略扩散项,且污染物按一级动力学反应式衰 减的情况下,如何写方程,并推导方程的解?
q 1 C C C ) (E E 2 S t r H r r
2
=-K1C
=0
q 1 C . . K1C 0 H r r
Contents
4.1 概述 4.2 零维水质模型
湖泊与水库 水质模型
4.3 冯伦凡德模型系列 4.4 非完全混合型湖泊水质模型 4.5 分层湖泊水质模型
wanilyfor2010hydro
4.1 概述 一、湖泊(水库)的水文特点
水面宽广,流速缓慢,温度分层
二、湖泊(水库)的分类
完全均匀混合湖泊 根据污染物 与湖、库水 的混合特征 ,分为:
wanilyfor2010hydro
CPI
4.4 非完全混合型湖泊水质模型
一、卡拉乌舍夫扩散模型
概述:水域宽广的大湖,当其污染来自沿湖厂矿或入湖 河道时,污染往往出现在入湖口附近,从河流或岸边 点污染源排入湖的废污水在湖水中呈扇形扩散。根据 质量守恒原理可导出极坐标表示的微分方程。
wanilyfor2010hydro
d (OP ) Qi (OP ) i Q.(OP ) P.(OP ).V r.V .( PP ) dt
d ( PP ) Qi ( PP ) i Q.( PP ) P.(OP ).V r.V .( PP ) g . As .( PP ) dt
三、正磷酸盐和偏磷酸盐耦合模型 分层耦合结构
q.CI .t Q.C.t
S .t
dCV .t dt
湖泊(水库)内自 然因素引起的 浓度变化
dVC 质量平衡方程: q.CI Q.C S dt
初始条件:
wanilyfor2010hydro
C t 0 C 0
完全混合模型
4.2 零维水质模型
一、难降解物质(S=0) 假定:水流稳定 q=Q V=const 定常排污 CI=const
q.(C C .r ) r
Input:
qC
J . .r .H
Output:
(J
J . r ) ( r r ). H r
质量改变量:
1 C C 1 C .V [ (r r ) 2 H r 2 H ] r.r.H t t 2 t 2
假定:1)湖泊是完全均匀混合的 2)富营养化状态只与湖泊的营养物负荷有关
冯伦凡德模型--磷量收支的长期平衡方程
wanilyfor2010hydro
一、冯伦凡德模型
Q , WPI· t
V、P
Q, (Q t)·WP /V
WPI:每年入湖磷总量,kg/年 WP: 湖泊中磷的总量,kg
Input: Output: 转化:
方程变为:
方程通解为:
=0
wanilyfor2010hydro
等价于
=0
HK1 dC r.dr C q
HK1
2q
HK1
2q
C Ae
r2
C r 0 C0
C C0 e
r2
二、二维网格水质模型
模型假定: 1、每个网格为一个单元水体,在每个单元水体内污染 物浓度是完全充分混合的。 2、流出单元体的污染物浓度与单元体的浓度一致,且 仍符合一级动力反应。 3、横向和纵向网格的间距相等。
i i i i
WPI CP .(1 R ) CPI .(1 R ) Q
水质控制
wanilyfor2010hydro
水质预测
二、狄伦模型
应用1:水质控制 Question: 要保证湖中污染物浓度在允许区域范围内,应怎 样控制污染物的输入?
CPI CPC
CP CPI 1 R
WPI .t
WP .(Q.t ) V
质量平衡方程:
dWP Q WPI K 3WP WP dt V
K 3 .WP.t
方程的解:
( K 3 ) t WPI WPI (WP0 WP )e V Q Q K3 ( K3 ) V V Q
dWP .t 质量改变量: dt
温跃层 (Metalimnion)
均温层 (Hypolimnion)
深度 (m)
wanilyfor2010hydro
二、分层质量平衡关系
Input
上层
Output QC1dt
转化
变化率
W1dt
-K11C1V1dt
dC1V1
上下层之间的交换:E12(C2-C1) 下层
0
0
-K12C2V2dt
dC2V2
质量平衡方程: 上层: 下层:
wanilyfor2010hydro
dC1V1 W1 QC1 K11C1V1 E12 (C 2 C1 ) dt
dC 2V2 K12 C 2V2 E12 (C1 C 2 ) dt
三、正磷酸盐和偏磷酸盐耦合模型 不分层耦合结构
(a)使用条件:深秋-----春末 (b)OP (c)PP PP速率:P*(OP)*V OP速率:r*(PP)*V
wanilyfor2010hydro
二、狄伦模型
冯伦凡德模型的解:
( K 3 )t WPI WPI (WP0 )e V WP Q Q K3 ( K3) V V Q
取稳态解:t
WP
WPI Q ( K3) V
两边同除V
湖泊稳定时的 磷浓度
CP (
wanilyfor2010hydro
Qi 1, j C i 1, j Pi , j 1C i , j 1 Qi , j Pi , j K1V
4.5 分层湖泊水质模型
一
湖库的分层现象
0
5
10
15
20 温度(℃)
温变层 (Epilimnion)
水温、密度的垂向分层特点 水流的垂向分层特点 污染物的垂向分层特点
-K1C 浓度衰减速率 -K1C.dt 浓度改变量 -K1C.dt.V 质量改变量
dVC q.CI Q.C S dt
利用模型假定
dC 质量平衡方程: Q.CI Q.C K 1VC V dt
方程解析解:
wanilyfor2010hydro
( K1 ) t CI CI C (C 0 )e T 1 K 1T 1 K 1T 1
Q
4.3 冯伦凡德模型系列
磷是绝大多数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关键性的限 制物质。因此,在研究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 必须研究磷在湖水中的演化特性。
wanilyfor2010hydro
一、冯伦凡德模型
概述:描述富营养化过程的第一个模型是由加拿大著名 的湖泊专家Vollenweider于1968~1975年提出的。
wanilyfor2010hydro
二、二维网格水质模型
Pi , j, Ci,j Qi -1, j Ci -1, j i,j Qi, j,Ci,j
Pi , j-1 Ci , j-1
V-------------单元体体积; K1------------衰减系数; Q、P -------两个流入和流出方向的流量; C-------------两个流入和流出方向的污染物浓度。
质量守恒:Input-Output=质量改变量
q 1 C C 2C (E E. 2 ). . t H r r r
wanilyfor2010hydro
Discussion
以上方程考虑了推流平移项、扩散项,未考虑转 化项,若污染物的转化速率为S,则方程为:
q 1 C C C ). . (E E. 2 S H r r r t
(d)PP的沉降:g*As*(PP)
wanilyfor2010hydro
三、正磷酸盐和偏磷酸盐耦合模型 不分层耦合结构
Qi[(OP)i+(PP)i ] Q[(OP)+(PP) ]
OP
PP gAS(PP)
质量守恒方程:
For 正磷酸盐: V For 偏磷酸盐: V
wanilyfor2010hydro
三、多输入单输出系统
4.2 零维水质模型-完全混合模型
CI .q CI i qi
CI i qi Q.C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