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偶奇遇记》之名族性与世界性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童话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大胆运用丰富奇妙的想象以及适度的夸张,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那些风趣的笔触鲜活地描绘了皮诺曹内心细微的活动变化,将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融入天真可爱的形象之中,达到了无可比拟的艺术效果。大家都被调皮的诺曹和他的引人入胜的成长故事所感染,使《木偶奇遇记》成为全世界青少年读者的一部经典必读名著,具有名族性与世界性。

《木偶奇遇记》创作于1881年,最早发表在《儿童日报》上。作者最初编写《木偶奇遇记》是为了偿还债务,连载至1883年才完成。在读者的热情鼓励下,科洛迪创造出了各种生动活泼的形象和新奇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完全是为意大利的儿童所创作的。在意大利民间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无数家庭往往拿书里的一些情节教育自己的孩子,说谁要是不好好学习,就会像皮诺曹那样长出驴耳朵,谁要是撒谎,就会像皮诺曹那样生出又尖又长的鼻子。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正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他在一八七五年翻译发表了《仙女的故事——法国贝洛等人的童话集》,开始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他的创作受到意大利“真实主义”的影响,真实主义作家把目光投向当时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以贫苦农民或城市平民为主人公,展现他们的悲苦境遇,《木偶奇遇记》中的小木偶,就是典型的“平民的孩子”通过他的一系列遭遇,展现了19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社会风貌。

从民族的角度看,《木偶奇遇记》受到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真实主义”思潮影响,是专为意大利儿童所创作的童话故事。而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木偶奇遇记》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科洛迪的童话创作,将童话从描绘贵族王孙的传统童话转向描绘普通下层平民的现代童话。尤其是《木偶奇遇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从发表之日起至今的一百多年间,单在意大利就有十三万五千个正式版本问世,行销千千万万册。这部书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二百多种文字和方言,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之一。这部书与意大利另一位作家德·阿米琪斯的儿童教育名著《爱的教育》交相辉映,给意大利和作者本人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从题材内容上看,木偶奇遇记多采用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意大利民间故事和假面具,木偶戏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19世纪意大利的社会风貌,同时,《木偶奇遇记》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现代童话,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童话的训导模式,实现了娱乐性与教育性,启

迪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

文中第十章就生动的描写了西西里木偶剧的表演在当时的意大利社会受欢迎的程度,台上站着花衣小丑和驼背小丑,正吵得不可开交,接着就是那老一套,他们不断地你威吓我我威吓你,说要请对方吃耳光和吃棍子。台下的观众聚精会神,听着这两个木偶吵架,哈哈大笑,两个木偶做着手势,互相辱骂,活灵活现,就像两个有理性的动物,咱们这世界的两个人。小木偶都经不起诱惑,竟然将爸爸用上衣换来的课本转卖掉,去买戏院的门票。

《木偶奇遇记》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童话,不是通过生硬的教条,而是通过小木偶数遇险的经历,自然而然的教育了孩子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如,匹诺乔是个爱撒谎的木偶,在仙女面前,他每次撒谎都导致鼻子长长。这一段显然是教育孩子不要撒谎。

还有,匹诺乔经不住同学的诱惑,一起去到“玩儿国”,玩儿了五个月后,就变成了驴,被坏人卖到了马戏团。这个教训显然是教育孩子不要光顾着玩儿,要学习干活。

还有,匹诺乔把父亲杰佩托从鲨鱼肚子里救出来,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他不辞劳苦,为农民做苦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儿,最终感动了仙女。为了表彰他的孝心,仙女最终把他从木偶变成了真正的男孩。

在给孩子的故事中充满教训,在早期的童话中被看作是一种当然的做法。这种做法假设孩子是一种待发展的、有缺陷的个体,需要大人不断给以教化,孩子从中获得教益而自我完善。科洛迪,一边在给孩子们讲着好玩、可笑的故事,一边也在给孩子们一些教训,希望孩子们从这个好玩的故事中,懂得基本的做人道理:诚实、有责任心、爱学习、尊重父母,等等。这种教育模式实现了童话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启迪性与愉悦性的完美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木偶奇遇记不同于传统童话,它由类型化的模式向个性化模式发展,塑造的都是那个特定社会中特定群体中活生生,有血有肉的,非类型化的形象。

主人公皮诺曹是一个穿着花纸衣,树皮鞋,面包心帽的滑稽小木偶形象,但他却有着真实小孩子所具有的那些优缺点。

他讨厌上学,调皮顽劣。他跟蟋蟀说:“我明天天不亮,一准就离开这里,我要是呆在这里,就逃不出所有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把我送去上学,不是软骗就是硬来,逼着我读书,跟你说句心里话,我一点不想读书,我更爱追蝴蝶,爬树掏鸟窝。”第一天去上学就在半路上因听到音乐声而把课本卖了,去听吹笛子。他也挑食,当他饿了一夜,爸爸把自己的早餐——三个梨给他吃的时候,他却说”我永远不吃不削皮的水果,水果皮我最受不了。“但他又善良重义。当他的小朋友花衣小丑要被烧掉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站出来“那么,我知道该

怎么做了,来吧,守卫先生们,把我捆起来扔火里去,不行,让可怜的花衣小丑,我真正的朋友,替我去死是不公道的!”

小木偶的这些行为,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儿童,一个世界意义上具有文学典型性的鲜活的儿童形象。他天真可爱,善良重义,真诚重情,但又调皮捣蛋,轻信贪玩。在他之前,童话的主人公多是善良的化身,而匹诺曹,这个聚集了孩子天性的形象,开拓了童话主人公的新方向,对20世纪林格伦创造极富个性的顽童形象,具有极大地借鉴意义。

作品中还有许多生动的规劝者形象,如屡次警告小木偶的蟋蟀和十九章中的那只鹦鹉,它突破了教育童话的训导式模式。小孩子的世界时神奇而充满幻想的,像这种通过可爱的小生灵来教导小木偶的方式,符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知不觉中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然,科落迪的这部童话里也有成人的角色,他笔下的成年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有平穷善良的爸爸杰配托;只要一打喷嚏就心软的木偶戏班主;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小木偶关进监狱的法官和诱骗小孩子变驴的黑商。这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德反应了19世纪意大利的下层社会状况。

在科落迪的童话中,一切景物为读者所熟悉,全都普普通通。如:小酒馆,菜园子,海边风景等,都是在人生生活中的环境所发生的事情,不像传统的童话故事,都是与王子公主,城堡山洞息息相关。这些都是“幻想的现实”,也可将他们称作“科落迪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洋溢着人们大众喜闻乐风的热闹和幽默。

十九世纪的其他童话,与这个奇遇故事相比,它们总显得严肃了一些,文笔更为典雅。木偶的奇遇故事,很通俗、浅近,比较大众化,它的语言也有些口语化,不光是意大利儿童的读物,也是世界各地孩子所喜欢的故事,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