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详细)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机械计算机,1920-1945
这是计算机的开始。
在这段时间,机器的处理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无
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只能完成简单的计算任务。
在这个阶段,重要的突破
是实现了第一台真正可用的计算机,这一成就归功于位于美国国家实验室
的工作人员。
他们建造了哈佛计算机,它能够完成算术运算,它是一台大
型机,是由活动部件组成的,它控制着一系列可调节的拨码盒,可调整所
求结果的精度。
2、第二阶段,模拟计算机,1945-1955
在这段时间里,计算机的发展更多的是技术的发展,使用的是电子元件,像晶体管和继电器。
这也是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它比机械计算机
的处理能力更强,可以处理更复杂的问题,也可以更快的处理任务。
然而,由于技术的不发达,模拟计算机仍然局限于基础计算,它们的处理能力仍
然非常有限。
3、第三阶段,数字计算机,1960年至今
这是计算机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计算机发展的不仅仅是
技术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的能力。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详细)

电脑发展的几个阶段〔详细〕电脑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
电脑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
电脑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电脑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
利用电脑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
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电脑使用者针对待解决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电脑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电脑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
电脑自开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电脑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电脑的历史现代电脑的诞生和发展现代电脑问世之前,电脑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电脑、机电式电脑和萌芽期的电子电脑四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电脑。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
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电脑,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
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
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电脑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电脑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
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
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
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
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
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
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
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科学是指研究计算机及其原理、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学科。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迄今,计算机科学经历了令人惊叹的进步和演变。
本文将回顾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带领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和突破。
一、计算机元年-电子计算机诞生1945年,冯·诺伊曼等科学家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并设计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这标志着计算机科学的起点。
随着ENIAC的问世,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对科学、工程、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开始显现。
二、第一代计算机-真空管时代1950年代,计算机进入第一代,以使用真空管作为计算和存储元件为特征。
代表性的机型有EDVAC、UNIVAC等。
真空管计算机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但缺点是体积大、功耗高、不稳定等。
三、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时代到了196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取代了真空管,第二代计算机应运而生。
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减小了许多,功耗也降低,开销也减少了。
同时,操作系统、高级编程语言的发展也让计算机更加易用。
四、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时代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制造中。
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功耗更低。
此期间,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商业和个人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五、第四代计算机-微处理器时代1971年,第一颗微处理器问世,这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第四代。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加智能化,功能更加强大。
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计算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六、计算机网络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让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成为可能。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快捷和便利。
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工作、在线学习、社交等活动。
七、移动计算时代21世纪初,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
随着移动应用的爆发,计算机科学开始与日常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四个:一、第一代计算机(1946 - 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 硬件特点- 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
电子管体积大、耗电量大、发热严重,且寿命较短。
例如,ENIAC(埃尼阿克)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 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等。
这些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小,读写速度慢。
- 输入输出设备原始。
输入主要使用穿孔卡片或纸带,输出则是通过打印机等设备,操作复杂且效率不高。
2. 软件特点- 没有系统软件,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机器语言是由0和1组成的指令代码,编写程序非常困难,容易出错,而且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极差。
汇编语言虽然比机器语言稍具可读性,但仍然需要对计算机硬件结构有深入了解才能编写程序。
3. 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如军事领域中的弹道计算等。
因为当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相对人工计算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
二、第二代计算机(1958 - 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 硬件特点- 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
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而且工作速度更快。
这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幅缩小,可靠性提高。
-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其存储容量有所提高,读写速度也比第一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快了很多。
- 输入输出设备有了改进,出现了磁带机等设备,数据传输速度加快。
2. 软件特点- 开始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公式翻译语言,主要用于科学计算)、COBOL(面向商业的通用语言)等。
高级语言的出现使得程序编写更加方便,程序员不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就可以编写程序,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大大提高。
同时,也开始有了简单的操作系统的雏形,用于管理计算机的资源。
3. 应用领域- 除了科学计算外,开始应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领域。
例如,企业中的工资计算、库存管理等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的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
它们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不大,并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
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那个时候只有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第二阶段: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
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第三阶段: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第四阶段: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
占地170平方,150KW。
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
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特点:体积大,功耗大,速度慢
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特点: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内存),辅储器(外存)采用磁盘和磁带;存储量增加,可靠性提高;输出输入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高级语言。
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
特点:计算机变的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特点:体积小,运算速度快,系统稳定性高,发热量小,维护方便。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小编推荐你不可不知的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让你更加了解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
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
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大,成本高。
2. 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均得到提高。
3.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69年)。
这个阶段的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从而使计算机体积小,重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
4. 第四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从1970年代开始,随着复杂的半导体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研究、发展也逐步展开。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早期计算机时代
早期计算机时代是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机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以及个人计算机时代三个阶段。
1、机械计算机时代
在此时期,计算机的运算原理主要是由机械计算装置和机械器件来实现,如利用拨动计数器(拨片机)和旋转计数器(旋转机)完成计算,以及通过拨动开关的形式来控制计算机的程序执行等。
此时期的计算机大多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有些还用于科学研究领域。
2、电子计算机时代
此阶段的计算机利用电子元件取代机械器件,用电能来控制机器的计算运算,从而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大大提高,也大大减少了计算机的体积和重量,是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里程碑。
同时,电子计算机出现了一个新的程序处理方式,非紧密连接程序(NLP),也就是非结构化程序,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程序处理方式,使得计算机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个人计算机时代
此阶段的计算机具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小的体积,更多的应用功能,使得计算机可以被更多的人正式使用起来。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有哪些(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有哪些(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1.机械计算机阶段:机械计算机是计算机的最初形式,其主要使用机械装置执行数学运算。
早期的机械计算机包括如阿贝尔计算器等。
最著名的机械计算机是查尔斯·巴贝奇于19世纪设计的分析机。
机械计算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应用,例如阿西莫夫的组合机以及计算器。
2.电子管计算机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是在二战后出现的一种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信息处理的基本组件。
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庞大,耗能大,但计算速度相对于机械计算机大幅提高。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莫奇利电子管计算机(ENIAC)。
其他著名的电子管计算机包括英国的曼彻斯特机器和美国的IBM7013.晶体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计算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使用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作为信息处理的基本组件。
晶体管计算机比电子管计算机更小、更可靠、更节能。
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是1956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造的TRADIC。
英特尔在1968年推出了第一颗集成电路芯片(IC),标志着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4.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是指使用微小的晶体管集成电路芯片来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机。
这一阶段的发展是由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推动的,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小、更快、更强大。
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代表是1971年推出的Intel 4004微处理器。
此后,计算机开始迅速发展,从个人计算机(PC)到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都属于这个阶段。
总结起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计算机阶段、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计算机阶段和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对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各代计算机的特点。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各代计算机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问世的,根据计算机的性能和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发展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其特点是:(1)采用电子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
(2)采用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
(3)输入输出装置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4)没有系统软件。
②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其主要特点是:(1)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
(2)普遍采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3)开始有了系统软件(监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统概念,出现了高级语言③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69)其主要特点是:(1)采用中小规模继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
(2)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
(3)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
(4)在程序设计方法上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④第四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其主要特点:(1)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作为主存的半导体存储器,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储器除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外,还引进了光盘。
(3)各种使用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如大容量的磁盘、光盘、鼠标器、图象扫描仪、数字化照相机、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激光打印机等。
(4)软件产业高度发达,各种实用软件层出不穷。
(5)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计算机网络(广域网、地区网、局域网)把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6)多媒体倔起,计算机集图象、图形、声音、文字处理于一体,在信息处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与之相应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筹划实施之中。
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什么作为标志的

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什么作为标志的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在人类的工业生产、科学研究、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标志。
第一阶段:机械计算机时代。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机器是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和分析机。
这些机器是由齿轮、轴和传动带组成的机械结构,用来执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机械结构的应用,这种结构使得机器可以自动执行数学计算,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误差。
第二阶段:电子计算机时代。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机器是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和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这些机器采用了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计算,并且可以存储程序和数据。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电子管的应用,这种元件可以执行逻辑运算和存储数据,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可编程性。
第三阶段: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机器是IBM 7090和DEC PDP-8等。
这些机器采用了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可以更加稳定地工作,并且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中。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将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集成度和性能。
第四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机器是Intel 4004和Apple II等。
这些机器采用了微处理器作为基本元件,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指令,并且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微处理器的应用,这种元件可以集成整个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总线与其他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第五阶段: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机器是IBM PC和Apple Macintosh等。
这些机器将计算机带入了家庭和办公场所,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娱乐等活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2、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补充实例)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
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 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
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
各个阶段计算机的特点

各个阶段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下面将逐个阶段进行详细描述。
1.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最早阶段,主要使用电子管实现计算和存储功能。
其特点是体积庞大、耗电量大、散热问题严重,运算速度相对较慢。
由于电子管易损坏,可靠性较低,故常需要维修和更换。
此时计算机运算能力有限,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军事计算等领域。
2. 晶体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代了电子管计算机。
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更小巧、耗电更少、散热问题更小,运算速度也更快。
晶体管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此时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商业和科学领域,实现了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存储。
3. 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采用了集成电路技术,将多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与晶体管相比,集成电路计算机更小巧、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运算速度更快。
此时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价格也大幅下降,使得计算机逐渐普及,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4. 微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称为个人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强的计算能力。
其特点是体积小巧、价格低廉、易于使用。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真正走进了家庭和办公场所,成为人们进行各种计算和处理工作的必备工具。
5. 网络计算机阶段:网络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也称为互联网时代。
网络计算机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其特点是高度互联、共享资源、分布式处理。
网络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在线交流、远程办公等活动,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6. 人工智能计算机阶段:人工智能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当前阶段,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计算机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
基础知识点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基础知识点1. 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组成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四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70)。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年至今)。
2.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特点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巨型机集中了当代高科技之精华,是计算机技术的顶峰;它是决定一个国家军事、经济和科技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微型化:指发展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低、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的计算机系统。
网络化:利用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组成能相互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智能化: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识别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翻译各种语言。
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多媒体化: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增强,使它不但能处理数值信息、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等静态的视觉信息,而且还可以处理动态的视觉信息(动画)以及语言、音乐等音频信息,甚至还可以处理用户的姿势、动作等。
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工作。
5.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计算机系统:一般来讲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它们通过系统总线互相连接。
计算机分类有两种。
按其内部逻辑结构进行分类,如单处理机与多处理机(并行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机等;按计算机的性能和作用进行分类,有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主机、超级小型计算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6大类。
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自1971年微处理器问世以来,Intel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微处理器。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详细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详细)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详细)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
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
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
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决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
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四个阶段。
早在17 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
1642 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
1678 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 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
1884 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
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2)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2)计算机的发展史论文篇二《计算机发展的探讨》【摘要】科技是创造力,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了。
科学技术是拥有让生产方式发生彻底变革的动力,计算机的诞生,使数字技术扩展到新的应用领域,适应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变成所有学科走向定量化与精确化的纽带。
【关键词】集成电路;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处理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1.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其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
3.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阶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4.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
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
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5.Internet阶段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计算机的发展汇总

1.1计算机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放40年代后期。
一般认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是196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名为ENIAC的电子计算机。
但应该看到,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对自动计算的追求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人类从用石头、刻痕或结绳来计数和计算开始,陆续发明了算盘、计算尺等计算工具。
计算机的诞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长期的客观需求和技术准备的结果。
在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计算机、机电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3个阶段。
1.机械计算机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82年发明了差分机,这是最早采用寄存式(齿轮式装置)来存储数据的计算机,体现了早期程序设计思想的萌芽。
183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其中采用了3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装置:保存数据的寄存器;从寄存器取出数据进行运算的装置,并且机器的乘法以累次加法来实现;控制操作顺序、选择所需处理的数据以及输出结果的装置。
虽然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但这台分析机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形,其设计思想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机电计算机在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100多年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器件方面连接发明了真空电子二极管和真空电子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等。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肯成功研制了一台机电式计算机,它被命名为自动顺序控制计算器MARK—I。
1947年,艾肯又研制出一台机电式计算机MARK—II。
到1949年,由于当时电子管技术已取得重大进步,于是艾肯研制出采用电子管的计算机MARK—II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详细)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
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
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
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决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
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四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
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
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
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
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
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
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
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
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
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
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
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
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
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
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
1945年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
随后于1946年6月,冯·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
同年7~8月间,他们又在莫尔学院为美国和英国二十多个机构的专家讲授了专门课程《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
至此,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在创制数字计算机的同时,还研制了另一类重要的计算工具——模拟计算机。
物理学家在总结自然规律时,常用数学方程描述某一过程;相反,解数学方程的过程,也有可能采用物理过程模拟方法,对数发明以后,1620年制成的计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为加法、减法进行计算。
麦克斯韦巧妙地把积分(面积)的计算转变为长度的测量,于1855年制成了积分仪。
19世纪数学物理的另一项重大成就——傅里叶分析,对模拟机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相继制成了多种计算傅里叶系数的分析机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等。
但是当试图推广微分分析机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拟机解决一般科学计算问题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模拟机在通用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数字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以后,模拟计算机仍然继续有所发展,并且与数字计算机相结合而产生了混合式计算机。
模拟机和混合机已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的特殊品种,即用在特定领域的高效信息处理工具或仿真工具。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一直处于高速度发展时期,计算机由仅包含硬件发展到包含硬件、软件和固件三类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两个数量级。
计算机种类也一再分化,发展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专用机(如各种控制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等。
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以至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
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
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
1964年,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
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术。
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类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
随着字长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微型计算机相继问世和广泛应用,对小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了。
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大量应用后,一座办公楼、一所学校、一个仓库常常拥有数十台以至数百台计算机。
实现它们互连的局部网随即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一些计算机配置了汇编语言和子程序库,科学计算用的高级语言FORTRAN初露头角。
在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事务处理的COBOL 语言、科学计算机用的ALGOL语言,和符号处理用的LISP等高级语言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操作系统初步成型,使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作改变为自动作业管理。
进入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时期以后,在计算机中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软件子系统,高级语言种类进一步增加,操作系统日趋完善,具备批量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处理程序、网络软件等也不断增添到软件子系统中。
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明显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属性,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在现代计算机中,外围设备的价值一般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一半以上,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技术面貌。
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电气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
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磁鼓、磁带、激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转换、、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
在这些品种繁多的设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最大的是磁盘、终端设备、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
它不仅能进行一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
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
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
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
计算每一个数学问题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一结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明。
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最初大约出现于汉朝,到元朝时渐趋成熟。
珠算盘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过有益的作用,而且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发明创造指南车、水运浑象仪、记里鼓车、提花机等,不仅对自动控制机械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对计算工具的演进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张衡制作的水运浑象仪,可以自动地与地球运转同步,后经唐、宋两代的改进,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记里鼓车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数装置。
提花机原理刘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发展有过间接的影响。
中国古代用阳、阴两爻构成八卦,也对计算技术的发展有过直接的影响。
莱布尼兹写过研究八卦的论文,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算术运算法则。
他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表示法就是中国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