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画教学如何从临摹到创作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国画教学如何从临摹到创作
摘要:从临摹到写生到创作,是学习国画的一般规律。如何
从初中生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教学手段,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是国
画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从初中生的发展水平和对艺术的认
知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分阶段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从
“临摹”走向“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创作欲望,逐步培
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能力。
关键词:国画教学;临摹;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44-01
“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即从临摹到写生到创作,是前人
总结出的学习国画的不同阶段和一般规律,是中国画入门的必经之
路。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教学手段,顺利完成这一步步
深入的过程,是初中国画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认清三者之间的
关系,根据初中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和对艺术的认知规律,
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分阶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顺利地从“临
摹”走向“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创作欲望,逐步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能力。
第一步:师古人,即通过临摹学习传统。
临摹在中小学的国画教学中一度被认为是“成人化”“模式化”
而遭遇批判和否定,然而实践证明,临摹是掌握中国画本体规律的
重要学习方法,这是由中国画艺术本身的规律决定的。中国画的特
点是意象造型,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是通过临摹进入中国绘画艺术殿堂的。
初中生处于生理上逐渐发育、心理上渐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对待事物全凭兴趣,意志力不强,对于国画理解力偏低,且思维活跃不愿受约束。临摹如果是反复枯燥的技法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关键在于“临什么”以及“怎样临”。
关于“临什么”。在范本的选取上,要尽可能地选择他们喜欢且接近他们生活的、容易出画面效果的内容。
关于“怎样临”。国画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程式化,应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临摹。在上《国画蔬果——葡萄》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公路边树木排列均匀、教室里桌椅排列整齐,这些都是秩序美;画面上同样的东西排列有多有少,这是艺术美。”然后可以示范一张一串一串排列整齐的葡萄画面,一张安排有多有少的葡萄画面。一经对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有多有少”的这张更加灵动、有节奏感,这样“疏密”关系的处理就通过浅显的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了。
第二步:师造化,即写生。写生可以加深对传统图式的理解,也是从临摹过渡到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一段时间的临摹,掌握一些规律和技法之后,就应该进行写生,如何把习得的传统规律与技法转为己用,是写生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业繁重,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学生不可能为了“师造化”而经常出去写生,另外由于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不深,写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无法从茫茫大自然中找到“画面”。因此,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可以运用一些有主题、构图完整、能打动人的优秀摄影作品,帮助学生把握怎样从大自然中捕捉到美的“画面”,让学生处于一种“半临摹半写生”的过渡阶段,既解决了不能经常出去写生的困难,又可以通过训练让他们不再对写生望而生畏。
第三步:师心源,即个性创作。创作是中国画学习的最终目的。
首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任何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感悟,只有不断融入个人感情,再进行艺术加工与锤炼,这样的作品才能耐人寻味。在纯真、淳朴、天真烂漫的学生眼里,世界是另外的一种面貌,他们对大自然的直觉和纯朴的情感随处可见。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进行绘画表现时克服创造形象的概念化,能够更细腻、生动地表现出自身的内心活动,画出自己头脑中的情感意象,使情感“明朗化”。
其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大胆尝试,注重观察、思维、想象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力求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各有收获,感受中国画的创作乐趣,使他们从实践中体验出劳动创造美的愉悦心情。
最后,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个性不同,作品风格不同,有的画风细腻,
线条疏密处理得当;有的奔放大胆,以用大墨块画大感觉为主。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单一的教学和评价标准,多给学生介绍探索的思路,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用自己掌握的艺术语言自由地表达。
对于初中生的中国画教学,在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有效教学。临摹时,要防止一味追求“相像”古人而显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兴趣;写生时,要尽可能地有可供参照的范本,并要创造性地使用,缩小写生与创作的差距,避免单纯写生而使之茫然而不知所措;创作时,要避免片面追求“创新”和“个性”,而使作品处于空中楼阁的无本之木、海市蜃楼的虚无漂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