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笔墨千秋时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_笔墨千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笔墨千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用墨赋彩
古人讲墨分五色,说明墨色的变化。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有“运墨而五色具”的观点。教师依照《墨葡萄图》图示列举的方法演示墨色变化,或与学生互动,共同尝试。
墨色的表现不可脱离用笔,对比两幅山水画,说一说它们笔墨的不同之处。《山水图轴》《容膝斋图》与笔法上的不同之处以及墨色效果差异。
5、意境美
中国画出了笔墨外,很讲究意境美。赏析《游鱼图》、《兰花图》、《踏歌图》、《早春图》、《鹊华秋色图》、《清明上河图》
三、作业
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意境等方面撰写欣赏短文。
四、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5、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画发展的历程和中国画的分类,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画的笔墨特点。能够通过短文描述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希望同学们继承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不断的把它发扬光大!
第三环节:学习用笔状物传情、用墨赋彩、意境美,掌握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受不同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的不同视觉感受。教师示范,了解墨色的变化。通过欣赏,分析不同作品的笔墨不同之处以及意境美。
学生参与率100℅,85℅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75℅的同学基本能够通过交流探讨掌握笔墨特点。25℅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点拨、讲解。教师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大胆表现,积极参与,就给予褒奖。
第四环节:学生作业活动
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意境等方面撰写欣赏短文。
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笔墨千秋》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设计
目标指向
课堂达成效果分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
直观观察“文房四宝”
学生感受强烈,迅速进入课题。
第二环节:介绍中国画的流变及分类
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讲解及欣赏系列中国画作品,掌握知识点。

八年级美术笔墨千秋教案

八年级美术笔墨千秋教案

八年级美术笔墨千秋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美术笔墨千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技法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线条和构图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

3. 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中国画相关图片、水墨画纸、毛笔、墨汁、水盘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水彩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绘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问题:你们对中国传统绘画了解多少?你们喜欢中国画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和发展。

2.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线条和构图技巧,如点、线、面的运用等。

3. 通过PPT展示示范作品,解释其中的笔墨运用和艺术特点。

三、示范与实践(25分钟)1. 教师进行中国画的示范,包括正确使用毛笔、墨汁和水的比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基本线条和构图技巧。

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创作任务(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技法和艺术特点,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使用水彩颜料等其他材料进行创作,但要保持中国画的风格。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创作的灵感和技法运用。

2.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发展艺术创作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理好,写下创作心得和收获。

2. 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或者尝试其他艺术形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2. 提供更多的绘画技法和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法运用、构图和创意。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新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新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新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教案新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教案总课时第02课时年月日课题第1课笔墨千秋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掌握中国画的用墨的方法;2、了解中国画的意境和影响意境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掌握中国画中用笔的方式方法,并学会简单的中国画画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画面笔墨的运用,感悟其形质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学习和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中国画的用墨的方法中国画的意境和影响意境的主要元素教法学法讲解法、自主合作学习、比较分析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回顾复习:1、中国画的特点?2、中国画的流变情况?3、中国画的分类?二、绘画特点:用墨赋彩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的变化技巧。

墨中调入水分的多寡,运笔急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形成了画面线条与墨色的丰富多变。

墨还可以结合色彩,形成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色互补的多样性。

以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为例讲解用墨的变化。

1、墨的层次及干湿浓淡。

2、墨的运用:不同破墨法的介绍。

3、欣赏黄宾虹《山水图轴》(近代)三、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追求以画面气与势的表现、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变换、心与物的交融等方式经营特殊而隽永的意境。

1、落款及印章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2、黑白、虚实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3、中国画在画面上的经营位置:画家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表现创造的需要,匠心独具,创造出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四、小结:归纳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回答。

阅读体会。

学生欣赏,观察分析,说说笔墨特点。

阅读体会。

1、以朱耷《游鱼图》(清代)为例分析、讨论、讲解说明。

2、以石涛《兰花图》(清代)为例分析、讨论、讲解说明。

3、比较:马远《踏歌图》、郭熙《早春图》(宋代),深远法、高远法。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章节的第2课时,详细内容涉及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技巧,感受传统美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独立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将所学技巧灵活运用于实际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示范用笔墨纸砚、教材。

学具:学生用笔墨纸砚、毛笔、宣纸、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笔墨千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a. 讲解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

b. 演示不同笔法的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笔墨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名作,讲解其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笔墨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笔法:a. 中锋b. 侧锋c. 逆锋3. 墨法:a. 浓墨b. 淡墨c. 干墨d. 湿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运用所学技巧,表现山水之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技巧掌握不熟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中国画作品,了解不同流派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2. 学生对笔法和墨法的掌握程度。

《第1课 笔墨千秋》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上册湘美版

《第1课 笔墨千秋》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上册湘美版

课题:《笔墨千秋》教材名称:湘教版上册第一课教学年级:八年级课时:二课时教学具准备:笔、墨、纸、砚、钉子、胶带、国画颜料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加强对中国画的了解,懂得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学习目标:基本了解并掌握中国水墨画的一些技法情感目标:作为中国人,我们应继承前辈们留下来传统绘画的方法技巧,并能够将其发扬光大二、教学重点主要熟悉并掌握墨色变化的技巧三、教学难点能够把墨色的丰富变化展现给学生四、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笔、墨、纸、砚、颜料、水五、教学过程1、导入:用熟悉并介绍中国画特有的作画的工具以及材料来导入这节课。

2、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课课件以及课题。

介绍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流变,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喜欢上中国画,仰慕古人的情怀与才识。

重点介绍线描------工笔-------写意让学生能够熟悉的判断这些画作的种类(课件出示一些作品,让学生来判断是什么种类的画)教师示范写意画技法(干墨,淡墨,积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等)3、教师完成一张写意画(题字,印章完)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5、点评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解说,再由教师点评六、课后作业选一幅自己比较喜欢画家的画作,临摹七、教学反思关于这堂课,我个人而言有些准备的不充分,首先是材料上面的不充分,没有拿印泥。

再者是课堂的环节上面,给学生留下作画的时间有些少,前面部分讲的太细,有点多。

语言运用的也不够生动。

再一个就是没有能够很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也是这节课的失败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我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气氛活跃,知识广阔,和谐而又上进的课堂才对!我不怕失败,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够让不断的思考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前进动力和空间,让我不满足于现状,让我有求上进的渴望!只有有了这种渴望才会酝酿出意想不到的美味!我力求做到一个既能给予给于学生很多知识,但又不失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永远都不会感到乏味的课堂!。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课件3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课件3湘美版

● 劲笔重墨表现坚 硬的牛角和牛蹄 ● 圆润的线条表现 厚实柔韧的体态
● 线条的疏密对 比表现褶皱或光滑 的皮肤质感
五牛图(局部)唐代 韩滉
用墨赋彩
“运墨而五色具”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运笔时的水分多寡、速
度疾缓、提按使转等等,造
成画面墨色千变万化,淋漓
尽致。
墨 葡


明 代
徐 渭


斋 图
册页 清代 朱耷
出水芙蓉图 宋代 佚名
↑ 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 敷色层层渲染,极其细腻地 描绘物象。 → 写意画笔墨豪放简练, 高度概括,以少胜多。
思考·练习
比较线描、工笔、写意 作品之间的差别。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强调以“想 象”为本质特征的观察认识方法。
千里江山图(局部)宋代 王希孟
鱼在哪里游? 背景不着一物, 凭借鱼的生动姿态交 代环境。
踏 歌 图 宋 代 马 远
自下而上
仰望山峰,远
近景物层次清

晰,画面意境
春 图
高远。


郭 熙
由近而远望,意境平远。
鹊华秋色图 元代 赵孟頫
清明上河图 宋代 张择端
画家似乎一路走来,将不同地点的 景物依次描绘,打破了时空的局限。
“ 梁楷
归纳:
画面往往不做环境背 景的描绘,空白与实体灵 活地分割着画面,给人留 下想象的空间。
思考·练习



给这幅画配上背景,会
清 代
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朱 耷
赏析要点:
1.作为绘画表现 的题材 2.笔墨造型 3.构图 4.你所理解的这 幅画表现的意境
兰 花 图 清 代 石 涛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美版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时《笔墨千秋》中的内容。

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中国画的笔与墨》以及第五节《笔墨千秋》。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意境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出具有意境的画作。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示范画具、笔墨纸张等。

2. 学具:笔墨纸张、毛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欣赏并思考画中的笔法和墨法如何表现景物的意境。

2. 知识讲解:a.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

b. 讲解墨法的运用,如焦墨、浓墨、淡墨等。

3. 示范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画作,边示范边讲解。

4. 学生实践:a. 让学生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创作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内容:a. 中国画基本笔法:中锋、侧锋、逆锋等。

b. 墨法运用:焦墨、浓墨、淡墨等。

c. 创作要点:意境、个性、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画作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中国画名家的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博物馆,实地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c.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出具有意境的画作。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时《笔墨千秋》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掌握基本的笔法和墨法,以及通过实例分析感受中国画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学会运用笔墨技巧进行绘画。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表现物象的韵味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中国画教材、示范作品、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中的笔墨特点,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介绍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如笔法的丰富多样、墨法的层次分明等。

(2)讲解基本的笔法和墨法,如中锋、侧锋、泼墨、破墨等。

3. 实践演示:(1)教师现场示范一幅简单的中国画作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笔墨技巧的应用。

(2)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运用笔墨技巧进行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从笔墨运用、形象表现、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笔法: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墨法:泼墨、破墨、积墨、焦墨等2. 笔墨技巧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运用笔墨技巧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

2. 答案要点:(1)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进行绘画。

(2)注意画面构图、形象表现和意境营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画展览,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笔墨千秋》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笔墨千秋》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笔墨千秋》说课稿第1课《笔墨千秋》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笔墨千秋》是属于初中阶段欣赏评述领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次接触中国画课题,本课通过欣赏(感知)、学生体验(实践)、作品赏析(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笔墨之“美”进行体验、认识,激发学生对表现笔墨和了解中国画的热情,提高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说学情:初二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一学段中,我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意趣,提升学生思维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并展开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激发其成就感。

说教学目标:1.能够表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以及怎样去欣赏和评价中国画。

2.能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分析具体的作品。

3.感受水墨画中淋漓尽致的意境和趣味。

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运用中国画的笔墨等知识描述和分析中国画作品。

说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1请观察两幅光景画,这两幅光景画分别属于什么类别?一幅是油画、一幅是水墨画。

从色彩上讲,油画是彩色的,有光影明暗的变化,更接近我们理想生活的画面,是一种写实风格的画,而国画,是水墨的,是写意画,重视的是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画面中大面积空白代表水波,有含蓄的韵味,崇尚气韵生动。

本日我们就进入笔墨千秋的中国画世界,感触感染它带给我们的康乐和乐趣。

活动2:【讲授】欣赏中国画的工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画从题材内容上分为:山川画、花鸟画、人物画。

中国画从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同学们看这两幅画哪幅属于工笔画,哪幅属于写意画?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极其细腻地描绘物象;写意画笔墨豪放简练,高度概括,以少胜多。

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写意中国画。

中国画以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有着完备的绘画审美体系,共同的艺术施展阐发形式,挺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重点探讨如何运用笔触和墨色表达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笔墨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运用笔触和墨色表达情感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示范用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颜料、水桶、毛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的笔法和墨法特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

b. 讲解墨法的运用,如浓墨、淡墨、泼墨等。

3. 示范:a.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笔法和墨法绘制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b.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笔触和墨色的运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4. 实践: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以“山水”为主题的画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内容: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等。

b. 墨法:浓墨、淡墨、泼墨等。

c. 情感与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山水”为主题,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因个体差异,作品风格和水平不一,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笔法和墨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

b. 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画的魅力。

第1课 笔墨千秋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 笔墨千秋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 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 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 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 视法”组织画面。
这些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工具材料, 造就了中国画独特表现效果。作为中国 人,我们对于中国画并不陌生,但是完 整地描述中国画的特点却不太容易。今 天,我们就以中国画的特点为中心进行 探讨......
线





请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簪花仕女图
工整 层染 细腻
豪放 简析山水画与花鸟画有什 么不同。
1、内容: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 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 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
2、结构: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 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 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 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 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情感---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
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
思考:画面有了不同的节奏,墨色变幻不同 的原因是什么?
墨色变化取决于水的运用、速度的快慢及 下笔的动作。
作业: 参照课本P4《山水图
轴》,试分析上图的笔墨特点, 以大组为单位课后讨论,下节课 请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秋(共2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秋(共22张PPT)
现为南京市博物馆藏 ,纸本,淡设色 纵118.4厘米,横65.2厘米。 此画描绘了一渔翁、一渔妇。 身背鱼篓的渔翁则忙不迭(十分匆忙)地将手中 刚刚打上来的大鱼拿给渔妇看,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画家捉住生活中的一瞬, 生动地再现了渔民生活的风貌和他们的喜悦之情。 画面布局十分讲究, 画中两人一前一后,一左一右, 貌离神合,顾盼呼应。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 故宫旧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纸本水墨,纵74、远三景, 近处作平坡, 上植数枝树木, 间或缀以茅舍亭阁 远处作峦头或低矮的土坡。 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 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 不着一墨, 是为湖水。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渔翁渔妇图 黄慎(清代)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 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 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 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作者想象奇特, 以释迦降生为中心, 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
• 线描:不着色彩,骨法用 笔,造型生动。
• 工笔:笔触精确、细致, 设色层层晕染,匀净细腻, 形象生动。
• 写意:笔法简练,一挥而 就,笔墨淋漓,重在传神。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笔 用 状物传情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笔墨千 秋(共2 2张PPT)

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笔墨千秋》第2课时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朱 耷
画坛“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
绘画作品很少着色,以精妙之笔塑造独特的形象
赏析要点:
1. 表现的题材
2. 笔墨造型
3. 构图

4. 你所理解的这幅画表现的意境


清 代
石 涛
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谢赫“六法”之五:“经营,位置是也”。是说绘画的构 图。经是度量、筹划,营是谋画。谢赫借来比喻画家作画之初的布置 构图。位置,指人或物所处的地位。
“步步移、面面观”使画面横向延伸。
归纳: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抽象意味,不刻
意追求具体物象外表的形似,不拘




泥于固定的时空表现,重视艺术形



象的神情气韵,构成真实而又不等
梁 楷

卞 隐
同于自然的图景,表现丰富的人文


花 果 册元 代Fra bibliotek情怀。
之 一
王 蒙
清 代


学习活动二
在本课中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意境等方面撰 写一篇300-500字的欣赏文章
什么是款识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 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性的 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
在书画上的题名又称落款,就是在书法或者画作品的一角留下作品的 作者、创作日期、地点等要素叫落款。 落款有两层含义: 1、在书画、书信、礼品等上面题写姓名、称呼、年月等字样。 2、指落款的文字。
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 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
这种方法叫
透视法
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 点上。、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 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 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

笔墨千秋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笔墨千秋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工笔画——《出水芙蓉图》宋代 佚名
工笔画亦称“细笔”。 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 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 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 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 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意画——《容膝斋图》元代 倪瓒
随着笔墨技法的丰富和成熟, 特别是文人的参与,以笔墨抒写 胸中意气和体现审美理想的写意 画 开 始 占 据 主 流 。 写意画即是用简 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 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 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 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吴 道


唐 代


思考:比较这两幅人物画中衣褶
渔 妇
的表现用线有什么区别?







篆书
中国画通过用笔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条和块面来描 绘对象的形貌、地质明暗情态神韵。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 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
草书古诗四首 (局部)唐代 张旭
依样 清代 吴昌硕
给这幅画配上背景,会有什么 不同的感受?
大面积的留白有什么作用?
游 鱼
你认为款式和印章的作用是什么?

清 代

朱 耷
画面不做环境背景的描绘,
空白与实体灵活地分割着画面,
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背景不着
一物,凭借鱼的生动姿态交代环
境。 此画上着一条游鱼,空无
所依,白眼向天,不仅最完美地

体现了中国画中以空灵、含蓄、
春 图
高远。


郭 熙
由近而远望,意境平远。
鹊华秋色图 元代 赵孟頫
清明上河图 宋代 张择端

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课 笔墨千秋(共17张PPT)

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课 笔墨千秋(共17张PPT)

情趣
1、 两只老鹰雄浑生动,洋溢着蓬 勃的生命力和天地间的浩然 正气,正气凛然刚毅大气。
2、 乱石与小草造型古朴自然,随 意而简洁,挥洒自如给人以 “笔 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不拘泥于固定时空的表现手法,常 常把事件的全部过程巧妙地安排在一幅 画里。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学习活动二
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 意境等方面撰写欣赏短文。
笔 墨 千 秋
写实—写意
墨色体验
随意的蘸取水或墨, 在纸上画出点或线,看 谁能将墨的层次画的 最丰富。
3
如 何 运 墨 ?
墨的色调
运墨有三种
1、泼墨 将大量水墨直接或用笔泼在纸上。
2、破墨 将浓墨加在一层湿润的淡墨上。
பைடு நூலகம்
3、积墨 以浓淡适宜的水墨在画纸上层层积染。
鉴赏:
尝试分析画面中荷花的墨色处理。
构图体验
欣赏山水画作,尝试 分析作者是怎样构 图的,可以改变构图 么?
鉴赏
尝试从笔墨 构图 形象 意境等方面 分析《荷花水禽图》。
笔墨: 追求力度和生动的表现。
构图: 大片荷塘之取荷花几支,错落而
放,不做背景描绘给人以寂寥孤 单旷达之感。款识起到平衡作用。
形象: 翻白眼的水鸟,表达自己对现实
的不满。
情趣: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11
构图
1、 两只苍鹰倒三角结构放在画 面左上方,浓墨重彩重点塑造, 形成画面的中心。下方的怪石 与乱草意笔寥寥,形成实与虚 的对应。
2、 提款与章识弥补画面右边空 白,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
形象
1、 两只老鹰雄浑生动,踞于高崖 之上仿佛在傲视着苍茫大地。
2、 怪石与小草造型古朴笨拙,简 单随意。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千秋”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重点探讨山水画的笔墨运用。

具体章节为第2课时,着重分析历代名家如范宽、倪瓒等人的山水画作品,理解其笔法、墨色搭配及构图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笔法和墨法,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水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将传统的笔墨技巧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山水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名家山水画作品图片、笔墨纸砚等绘画材料。

学具:毛笔、墨、宣纸、颜料、水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并提出问题:“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画家是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自然景观的?”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山水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如勾、皴、点、染等,结合名家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笔法的运用和特点。

3. 实践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笔法和墨法进行山水画创作,讲解构图原则,强调画面中的主次、虚实、疏密关系。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笔墨进行山水画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山水画笔墨技法2. 内容:(1)基本笔法:勾、皴、点、染(2)墨法:焦、浓、重、淡、清(3)构图原则:主次、虚实、疏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点: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笔墨运用熟练,具有个性和创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子天王图》、《渔翁渔妇图》及篆隶草书图解;
《五牛图》韩滉、《墨葡萄图》(徐渭)、《容膝斋图》倪瓒、《山水图轴》黄宾虹
二次备课
介绍文房用具,以演示方式展示上的笔墨效果。
媒体课件。
、工笔、写意比较。
《出水芙蓉图》《册页——源自花翠鸟图》《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册页——荷花翠鸟图》
《册页——鱼》
(朱耷)
3、以大观小的观察认识方法。《千里江山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整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渺,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从什么角度才能看到如此开阔的画面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形成了中国画中"以大观小",强调以"想象"为本质特征的观察认识方法。花鸟是中国画表现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善于借花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小中见大",一草一术往往折射出人们的宇宙观。
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
三、用笔——状物传情:
、书法比较。我们来分析《五牛图》中的线描表现,并思考如下问题。
1、牛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画中的线条给你什么感受线条的质感是还是圆润,凝重还是飘逸
3、你眼中的《五牛图》表现了什么意境
运笔时的水分多少、速度疾缓、提按使转等等,造成画面墨色千变万化,淋漓尽致。唐代张彦远在《》中以"运墨而五色具"一语概括。
教师依照《墨葡萄图》图示列举的方法演示墨色变化,或与学生互动,共同尝试。
墨色的表现不可脱离用笔,对比两幅山水画,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四、用墨赋彩:《容膝斋图》疏淡用笔,表现了什么样的心境《山水图轴》与《容膝斋图》笔法上的不同之处以及墨色效果差异。
作业与课堂评价
1、由学生归纳中国画的表现特点,教师进行补充。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很熟悉中国画,但是,要完整地描述中国画的特点却不太容易。今天,我们就以中国画的特点为题来进行探讨,为我们认识、欣赏、学习中国画打下好的基础。
二、初步认识中国画:1、简单介绍中国画的流变。
2、比较工笔画和,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极其细腻地描绘物象。写意画笔墨豪放简练,高度概括,以少胜多。
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的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笔墨纸砚,学生作品,挂图等
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带来了一些画画的工具材料,你们认识吗是的,这就是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中国画就是用它们画出来的。这些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工具材料,是造就中国画独特表现效果的重要部分。
八年级美术笔墨千秋时
课题
1、笔墨千秋
主备教师
梁丽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表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画表现意境的主要元素
2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分析具体作品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通过短文描述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
教材分析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的表现方式。
2、参照教材上的一幅作品,撰写一篇分析笔墨特点的短文。
3、尝试中国画笔墨感觉。
板书设计
1、笔墨千秋
了解中国画笔墨特点和意境表现方式
1、介绍文房用具,以演示方式展示上的笔墨效果。
2、欣赏《出水芙蓉图》、《册页——荷花翠鸟图》、《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册页——荷花翠鸟图》、《册页——鱼》朱耷、《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送子天王图》《渔翁渔妇图》及篆隶草书图解
《五牛图》(韩滉)
《墨葡萄图》(徐渭)
《容膝斋图》(倪瓒)
《山水图轴》黄宾虹
教学反思
4、"不似之似"。这条鱼在哪里它和现实中的鱼有什么不同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概括取舍、删繁就简,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趣味。
5、灵活变化的时空表现。中国画不拘泥于固定时空的表现手法常常把事件的全部过程巧妙地安排在一幅画里。"同源",绘画笔墨技法与中国书法用笔密不可分。比较绘画线条和书法线条,你有什么发现中国画的线不仅仅是用来句画形象的,线条运行的本身也流露着艺术家的情感。不同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并主宰着画面的整体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