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行业发展态势及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酒行业发展态势及思路
作为中国国粹的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其产地广,品种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安徽海神黄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绍兴酒更是以其绝对的品质优势,成为中国酿酒界公认产品典范。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酒精含量一般在14%~20%,酒性温和,耗粮较少,属低度酿造酒。产品富含21种氨基酸和钙、镁、锰、锌、铜、硒等微量元素,故有“液体蛋糕”之称。
一、行业概况、特点及需求潜力
(一)行业概况
2002年一季度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黄酒生产企业700余家,大型企业有中国绍兴黄酒集团、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酿酒公司等3家,中型企业30家,其余为小型企业。黄酒产销集中在江、浙、沪、闽、皖等地区,总量占全国的83%~88%。
证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四家:“古越龙山”(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兰陵陈香”(兰陵美酒公司)、“轻纺城”(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为成员之一)、“食品一店”(上海金枫酿酒公司为成员之一)。
(二)行业特点:
1、黄酒的主要市场是餐饮市场和居家消费。区别于啤酒、白酒和饮料,黄酒市场既没有主导市场的著名品牌,竞争也不激烈,因此,新品容易进入,行业壁垒低。在其市场导入期内,主要竞争对手是啤酒。夏季,各类饮料也是黄酒季节性的竞争对手。
2、我国黄酒市场可简单分为导入市场或引导市场、成长市场和成熟市场。成熟市场以上海、浙江、苏南地区为代表。成长市场以北京、福建、广东、河南、山东为代表,其余地区为导入市场。成熟市场基本上是全面接受黄酒的各类品种,消费者鉴别能力强,区域内产品质量过硬,假冒伪劣冲击市场的情况较少;成长市场中有部分地区消费也较成熟,但总体上黄酒品种良莠不齐,格局涣散,消费者缺少相关鉴别常识。
3、黄酒作为传统行业,在国际竞争优势上具有垄断性,其生产工艺和技术都有独创性。
4、黄酒具文化传承性,其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远远在汉字之上。黄酒的酿造史也是中国社会的社会发展史和人文进步的推进史。
5、黄酒消费呈现两极分化,消费层分布存在断层,其离大众消费品还有明显的距离。
(三)需求潜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酒类饮料产量约为3千万吨,占全世界饮料酒的10%。以人均消费量计算,占全世界人口近25%的中国,饮料酒需求量应在7000万吨至7500万吨。再看东南沿海市场上百万吨的消费量,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大量黄酒空白地带,市场潜力显见。
1、从消费需求来看,黄酒作为一种低档酒精度、高营养、保健型的酒种,很适应当今生活水平下的消费者对饮料酒品质的要求。现代酒类消费,已从嗜好性饮酒,向交际性饮酒和品尝性饮酒过渡,提倡取低度、摄营养以调适、养护身心的新价值取向,只要黄酒引导消费得当、宣传到位,必能激发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加入消费行列。
2、黄酒除了药用消费,烹饪用酒也占据着大量市场份额。嘉善黄酒占领上海大市场,得宜于他们首先占领了上海人的厨房。同时,新品种黄酒的出现,使黄酒摆脱了以往单一的饮用功效,其多功能、多口感的新趋势将更大限度地挖掘出中国的黄酒消费市场。
3、从黄酒国际市场需求来看,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粗略分析,黄酒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在50万吨,其结构组成是:
中国餐馆用酒:目前全世界开设的10万个中餐馆都以吃中国菜、喝中国黄酒为主,市场容量巨大。
但现状是这些餐馆大多采用日本清酒、南朝鲜浊酒和台湾的仿绍兴酒,这个市场的打开,将给中国黄酒带来年消费在20万吨以上的饮用和烹饪用量。
华侨用酒:华侨逢年过节都习惯以中国黄酒寄思乡之情。以国外现有华侨3000余万人来计算,若每人月饮用量为500克,其年销售量也在15万吨左右。
驻外使馆用酒:1988年国家礼宾工作改革以来,绍兴黄酒被列为国宴专用酒,我国驻外使馆的外事活动中绍兴黄酒的用量逐年增加。
旅游、礼品用酒:黄酒包装的改进,滋补、健身型酒的增加,使其礼品化、工艺化、高档化、系列化,在旅游、礼品领域中也有较大需求量。
4、从各省市目前的销售形式来看:浙江地区外销量庞大,名牌产品远销日本、香港、加拿大、越南等32个国家。仅2002年一年,绍兴古越龙山酒厂销往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4%,塔牌绍兴酒销量整体翻一番,女儿红黄酒利税比上年增长18.07%,东风酒厂出口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在中国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之后,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台湾产绍兴酒和日本产绍兴酒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已从过去的80%下降到25%左右,黄酒出口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海黄酒市场内销占主要。2003年进入上海市场的各类黄酒系列预计将突破17万吨,刷新上海黄酒入市数量的新纪录。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平均每年“吞吐”黄酒的数量13~14万吨。其消费态势已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市民馈赠亲友、上餐馆青睐名牌“花雕”,平时自己则钟情“特加饭”,烹调菜肴时用那些单价在1至2元间的袋装、瓶装品种。此外,数百万外来民工中有相当比例者占据着整个上海黄酒市场消费量的18%。还有为数不少来沪旅游观光的老外,对中国的这一土酒十分青睐。
北方地区黄酒消费正在兴起,其所消费的黄酒,主要有浙江绍兴的几个老品牌和当地产的鲜黄酒等。随着黄酒西进工程的逐步落实,西北地区黄酒消费空间巨大。
二、黄酒行业存在的问题
1、受“南黄北白”消费格局的限制,市场区域小。黄酒消费的主要地区在南方的江浙、福建、上海一带,西部、东北部则难觅踪影。基于北方地区干燥寒冷多风,白酒以酒精度高、能御寒、制作简单占据了北方市场。南方的温暖多雨,促使南方人更愿细斟慢饮甜而微酸的黄酒。气候及南北方传统消费观念、习惯存在的差异,使“南黄北白”的消费格局由此流传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黄酒企业开拓北方市场。
2、在市场的开拓上过多局限于城市之争,放弃了农村市场。目前的黄酒仅仅局限于南方的几个大城市。如浙江省集中在杭州地区、绍兴地区;江苏省集中在“苏、锡、常”;福建省集中在福州、泉州;上海则集中在市区。加上“南黄北白”的消费格局,可以说黄酒放弃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仅仅在有限的城市里瓜分着有限的消费群体,这不仅造成了整个黄酒行业的内耗,更使自己置身于白酒、啤酒、葡萄酒等行业的竞争旋涡之中。
3、黄酒销售存在地区保护主义和排挤现象。从各地区的黄酒销售状况来看,往往本地区销售的黄酒品种多为地方出产,外地黄酒对本地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地区保护政策将其隔离在本地市场之外,并且本地黄酒行业会采取联合低价倾销的形式进行行业排挤。众所周知,黄酒行业低成本、低利润,外地黄酒的进入本身在生产成本和管理环节上就增加了一定负担,本地黄酒行业联合低价倾销进行排挤的手段,使其更不堪资金、成本上的压力,长此下去不利于本地黄酒业的改进与发展,对整个黄酒行业的产业化进程有弊而无利。
4、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挖掘黄酒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面对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企业强大的广告攻势,黄酒无论是在产品宣传、企业形象宣传、黄酒文化宣传上都已不能适应黄酒企业发展的需要。“好酒亦需勤吆喝”,绍兴黄酒在明清时期能够风靡全国,亦是得益于一批绍兴师爷以及文人骚客的竞相宣扬和推崇。很多黄酒企业意识不到潜在危机,类似“古越龙山”这类斥巨资在中央台打广告的黄酒企业少之又少,黄酒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远未得到挖掘。其口感、定位、风格,以及如何鉴别,如何正确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