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

合集下载

2023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详细一览)

2023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详细一览)

2023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详细一览)2023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具体一览)2023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是什么?高考部分科目已经结束,很多人都对高考真题非常奇怪,那么今年高考真题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3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2023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高考前语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思路指导语文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大事经过及大事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确定不要的信息,包括缘由、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终是理。

语文审美鉴赏性试题这一类题要求能辨别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端详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

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谈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奇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状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现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语文开放性试题一般是总分式,先“亮”观点,后举例分析。

一要细读题干,认清指向。

尤其是有几问?答题的角度和要求是什么?如不能把“简评”当“简述”,把“描写”当“说明”等。

二要留意语言表达,观点要清,叙述要明。

三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在“简”的前提下,千万不能丢失要点,影响表意的完整性。

2023高考语文答题的留意事项1.卷面凌乱,难以辨认。

有些同学写答案时,不留意纸面的干净,甚至用墨很厚的笔打成一团。

阅卷老师扫描后根本看不清答案,不仅拿不到高分,原本应得的分数也会丢失。

2023新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2卷)

2023新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2卷)

2023新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2卷)2023新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2卷)2023新高考二卷地区有海南、辽宁、重庆,此外部分消息称山西、黑龙江、安徽、云南、吉林等过渡地区语文、数学、英语也或将使用新高考二卷。

关于2023新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一)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一)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一)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一、背景介绍
•2023年高考 2卷语文文言文部分
•考生需对文言文理解和运用进行考察
二、考题整体分析
•文言文考题是对学生文言文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的综合考察•题目内容涵盖了文言文词义理解、古文阅读与鉴赏、写作等方面
三、题目解析
1. 文言文词义理解题
•要求考生对生僻字或疑难词汇进行准确理解
•通过解析文句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测词义
2. 古文阅读与鉴赏题
•要求考生阅读古文文章,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和观点
•细读句子,注意修辞手法和句式变化
•推测句子中的隐含信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文言文写作题
•要求考生模仿给出的文言文片段,按照要求完成文章
•注意掌握文言文写作的特点和规范
•使用恰当的句式和词汇,表达准确的意思
四、备考建议
•扎实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常用句式
•多读古文,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做好题目解析和总结
•积累并背诵经典的文言文篇章,提升文言文写作能力
•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复习和练习的时间
五、总结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部分考察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解析词义、阅读鉴赏和文言文写作来完成题目
•备考过程中要注重词汇积累、古文阅读和写作练习
•合理安排时间,多做题目练习,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六、参考资料
•高考文言文备考指南
•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高效备考方法指南。

2023年新课标全国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新课标全国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新课标全国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年新课标全国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改错题、语段阅读题、作文题等,那么通常我们怎么分配好答题时间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新课标全国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新课标全国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汇总1.全国卷语文【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全国卷语文【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全国卷语文【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全国卷语文【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全国卷语文【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卷附解析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卷附解析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卷附解析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卷(附解析)小编带来了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卷附解析,语文是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卷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卷附解析怎么学好高中语文1、听。

作为学生,首先要听好课。

掌握老师分析课文的要旨和方法,理清课文的脉络。

倾听同学们的说话,了解同学说话的意思,帮助理解课文。

同时,在生活中,也应倾听别人的说话,能听出某些人说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说。

听了别人说,自己应积极思考。

学会自己说。

参与同学互动,边说边可开发智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发达的本质是智力发达)。

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先说出来。

能说会道,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之一。

3、读。

读什么?读文本,读书。

先读课文。

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得声情并茂,读得行云流水。

名篇要背。

再读课外读物。

可根据爱好适当读课外书。

但,其中与课搭桥的诸同步作文,则是读的一个重点!4、写。

写,先要写好字,笔顺正确,构字端庄秀丽,初窥书法门径。

其次要练出一定的书写速度。

一句话,写字又快又好!在此基础上,会听了,会说了,会读了,最后归宿,要会写文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就是作文!说生活感受,是口头作文,看同步作文,是范文引路,但只有写出优秀的作文来,才算学好了语文。

5、练。

面对应试教育,练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做题做得多,自然就会产生熟悉感,正所谓“唯手熟尔”。

练题我们可以用找答案软件,语文试题十分全面。

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2023新高考ll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完整)

2023新高考ll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完整)

2023新高考ll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完整)2023新高考ll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完整)8日,2023年全国高考进行到第二天,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正式结束,备受关注的高考真题答案、官方评析也随之出炉了,那么2023新高考ll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3新高考ll 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23新高考ll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有哪些1、文言文阅读:先读最后一道高考语文题目,了解文章内容。

再读原文,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文学常识填空:“一字不差”;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

4、现代文阅读:先通读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全文,用铅笔标好段落序号,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故意夸大缩小,混淆先后,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等。

5、语文作文:首先审题,理解原材料与话题,根据原材料提炼观点,若遇上新材料作文或漫画作文,要按考前辅导,将其转化成话题,然后再写作。

若是高考命题作文,一定不要自拟题目。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的技巧一、词语(包括熟语)考查的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以成语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

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包括正误判断题、填充辨析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

如2008年天津卷所选填的词语包括古诗句、双音节词和成语,2009年浙江卷要求考生用括号里的成语去替代语句中的熟语,2010年广东卷把四个成语放在—个语段中进行考查,突出了活的语言环境。

2023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23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023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2023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2023高考语文答案及真题试卷解析汇总即将公布!那我们知道2023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有哪些吗?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2023年新高考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高考志愿填报的三大专项方案什么意思“三大专项方案”依据教育部政策,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同学方案统称为“专项方案”,包括三个: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方案简称为“国家专项方案”;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同学专项方案简称“地方专项方案”;农村同学单独招生方案简称为“高校专项方案”。

国家专项方案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同学。

地方专项方案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同学。

高校专项方案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果优良的农村同学。

高考志愿填报踩雷误区不听从专业调剂对策:是否听从专业调剂,应当统筹考虑解析: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用线),填写“不听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

每年高招录用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把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听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听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

听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用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爱专业录用的思想预备。

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

假如不听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用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平行志愿没有风险对策:警惕“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解析: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削减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

详细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削减投档而被退档的冲突动身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一览)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一览)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一览)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一览)每年高考语文的试题,尤其是作文题目都备受关注。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充分突出时代主题和传统文化,体现了对学生打牢基础、提升能力素养的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高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技巧01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02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诗歌鉴赏(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1.语文高考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④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2023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2)

2023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2)

2023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2)2023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2)高考新课标二卷通常指的是自2017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化课二卷,即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的考试试卷。

以下是关于2023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2)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转载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转载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转载一、背景介绍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新课标ⅱ卷的文言文阅读中,考生需要阅读一篇古代文献,理解其中的词义、句意和主旨,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

本文将针对2023年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和应对考试。

二、试题解析1. 选文概述本次文言文阅读选自《左传》中的一篇历史文献。

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一场战争,主要围绕晋文公即位的过程展开。

2. 试题设置(1)选择题:共6道题目,考查考生对词义、句意和文意的理解。

(2)简答题: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文中某个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3. 解题技巧(1)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为后面的题目做好铺垫。

(2)关注重点词语的含义。

在选择题中,考生需要关注每个选项中的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在简答题中,考生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对某个细节进行分析和解释。

(3)注意选项之间的区别。

在选择题中,考生需要关注每个选项之间的区别,结合上下文和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文化背景《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晋文公即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

考生在备考文言文阅读时,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阅读水平。

四、题型分析1.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词义、句意的理解。

在解题时,考生需要关注重点词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判断。

同时,考生需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区别,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2. 简答题分析简答题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文中某个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在回答简答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同时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并对某个细节进行分析和解释。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摘要:I.引言A.介绍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B.阐述本文的解析方法和思路II.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A.文本概述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2.文章结构及主题B.详解文言文阅读部分1.分析文本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2.解释难懂的词汇和句子3.探讨文本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C.总结文章主题及意义III.结论A.回顾本文的解析过程B.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C.提出建议,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正文:I.引言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是今年高考试卷中的一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本文将提供一份详尽的解析,从文本概述到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解释,再到文章主题的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篇文言文。

II.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A.文本概述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本文选取了晋太元时期,秦苻坚进屯寿阳,与晋将谢玄相拒的战事为背景,作者为明朝的刘基。

2.文章结构及主题: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苻坚与谢玄的对话,第二部分是刘基对这次战事的分析和评论。

文章主题在于揭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非表面的力量对比,而是战略战术、人心向背等因素。

B.详解文言文阅读部分1.分析文本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本文以战争为背景,反映出当时的政治风貌和人民生活。

语言风格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解释难懂的词汇和句子:本文中的难懂词汇和句子主要涉及到一些古文词汇和军事术语,如“麾兵却”、“周旋”等。

这些词汇和句子的解释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历史文化背景来进行。

3.探讨文本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文章中苻坚与谢玄的对话是重要情节,反映出苻坚的骄傲和谢玄的智谋。

此外,文章还通过对慕容垂的形象塑造,表现出战略战术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C.总结文章主题及意义:本文主题在于揭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非表面的力量对比,而是战略战术、人心向背等因素。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一、背景介绍1.1 新高考改革背景1.2 文言文在新高考中的地位 1.3 2023年语文2卷内容概况二、文言文的考察形式2.1 基本题型2.1.1 词语解释题2.1.2 句子翻译题2.1.3 阅读理解题2.2 考查重点2.2.1 修辞手法2.2.2 古文篇章2.2.3 古代文化常识三、解题技巧3.1 词语解释题解题技巧3.1.1 从上下文推断词义3.1.2 辨析近义词3.2 句子翻译题解题技巧3.2.1 熟悉古语表达方式3.2.2 换汤不换药3.3 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3.3.1 抓住主题思想3.3.2 注意句子修辞手法3.3.3 核心句型重点把握四、学习策略4.1 多读经典文言文4.1.1 定期阅读古代经典作品4.1.2 多读名家诗文赋4.2 勤于笔记整理4.2.1 勤于归纳总结古文名句4.2.2 制定专门的文言文学习笔记 4.3 参加讨论小组4.3.1 与同学组建文言文学习小组 4.3.2 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五、举例分析5.1 词语解释题举例分析5.1.1 五步词语解释法5.1.2 举例分析解题思路5.2 句子翻译题举例分析5.2.1 分析句子成分结构5.2.2 借助语境理解句意5.3 阅读理解题举例分析5.3.1 抓住中心思想5.3.2 注意揣摩句子情感六、总结6.1 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6.2 解题技巧的重要性6.3 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2023年新高考2卷语文考试,以文言文为主要内容,分别从背景介绍、考察形式、解题技巧、学习策略等角度对文言文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讲解文言文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的解题能力,从而在语文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1 词语解释题解题技巧词语解释题是文言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也是考生们容易犯错的地方。

掌握好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从上下文推断词义。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

2023新高考2卷语文文言文详解摘要:一、2023 新高考2 卷语文文言文试题概述二、文言文阅读材料分析1.材料一:战争策略2.材料二:襄子围于晋阳中三、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2.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3.熟悉历史文化背景四、2023 新高考2 卷语文文言文详解1.材料一详解2.材料二详解五、文言文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正文:一、2023 新高考2 卷语文文言文试题概述2023 年新高考2 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部分,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材料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战争策略和襄子围于晋阳中的故事。

通过这两篇材料,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材料分析1.材料一:战争策略材料一主要讲述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术和策略以取得胜利。

文章通过列举实例,强调了在战争中,我方若人数众多而敌方人数较少时,应选择平坦宽阔的地域进行战斗,避免在险阻之地与敌作战。

同时,文章还指出在战斗中要听从指挥,统一行动。

2.材料二:襄子围于晋阳中材料二讲述了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赵襄子的家臣张孟谈对襄子在赏赐方面的不公表示质疑。

襄子对此进行了解释,并表示在国家危难时刻,自己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导致了赏赐出现不公。

这个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国家政治制度和官场文化,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关键词语,如“之”、“其”、“而”等,这些词语往往起到连接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结构和内容。

2.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因此需要学生对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识别句子的主干,理解句子的含义。

3.熟悉历史文化背景:文言文往往涉及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因此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尽量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田光荐荆轲》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田光荐荆轲》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田光荐荆轲》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鞫武谏曰:“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导。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刎。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勿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然后许诺。

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且灭六国”与“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同。

2023新高考2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版

2023新高考2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版

2023新高考2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版2023新高考2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版)小编带来了2023新高考2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版,大家知道吗?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新高考2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3新高考2卷语文高考试卷解析版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1、钻透课本。

语文复习倘若漫无边际,走马观花,那将事倍功半,徒劳无益。

复习前要领会考纲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对复习的主流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从各种类型的考试命题来看,包括诸多基础知识、课内阅读题、古诗文言知识,它们都来自于课本中,虽然重点考查了课外阅读,也是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延伸,也是在课内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只有钻透课本,对课本中各类知识理解并会运用,临场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读”“思”“问”相结合。

学语文“读”是根本,复习语文“读”还是根本。

当然不是盲目的读,而是有选择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通过精练,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

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近代著名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3、注重作文复习。

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与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接触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复习中可进行梳理,把有价值的材料制成“半成品”,供你临场时依照题目的要求选用;还可选择各种文体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读一读,仔细分析它们的拟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优点,以便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临场作文的能力。

2023 新课标2卷语文文言文

2023 新课标2卷语文文言文

2023 新课标2卷语文文言文【导言】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3 年新课标的出台对于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本文将就2023 年新课标2卷语文文言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文言文的学习目标】1.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来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2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字表达形式,其写作风格具有独特之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提升其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用古文表达思想的能力。

1.3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学习文言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安排】2.1 选材要求新课标要求选取既有代表性,又有思想性的文言文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

2.2 阅读方法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例如如何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义、把握文言词语的特点等,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3 写作训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写作训练,可以是仿写、修改、点评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价方式】3.1 考试形式新课标要求考试时对学生的文言文水平进行考核,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填空题、翻译题等形式进行考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3.2 作业评定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作业、练习册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文言文水平进行评定,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提高。

【结语】2023 年新课标2卷语文文言文的出台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对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专题02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2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 解析宝鉴
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 考点解析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语言习惯,用语规律,掌握词语推断的几 种技巧。
2.积累常用(180个)文言实词词义类型、含义、用法及 典型例句。
3.掌握课内文言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规律, 学会迁移,举一反三。
4.掌握常考文言词语的语境分析方法并加以积累。
字义。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
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 ——词义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 犭、鸟、虫”等
——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
——与行为有关,
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第二种:会意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来示意的造字方法。
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
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论而供秩焉”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中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答案】D
三.新题型“文言词语课内外比较分析”的考查点解析 1.能力考查 A.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系统的知识板块或体系。 B.知识点灵活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不是简单再现,而是知识的迁移。 C.知识点的情境理解与逻辑辨析能力。 无情境,不高考。备考时也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分析、辨析、记忆相关 知识点。

【优质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详解详析

【优质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详解详析
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判断:正确)
文化常识链接: 鸣金,意思是一种中国古代战争时作战行动信号方式,指停止进攻或撤退。"擂鼓进军,鸣金收兵"
听起来很简单。在古代战场上,还没有近现代的通信仪器、电话、无线电等技术,指挥大兵团是比较困 难的一件事情。毕竟战场上人声马吠,干扰因素太多,而且古代步兵方阵又宽又厚。如果只靠基层军官 喊叫来发布作战指令,除了前面小部分人,大部分士兵是听不到的,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想当于妄谈。
善(擅长)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介词结构后置句,苻 坚指挥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判断句,这是他能 将兵力聚合而不能分散所造成的)。吴汉讨(讨伐、攻打)公孙述,与副将刘尚 分屯(分开驻扎),相去(距离,链接教材《鸿门宴》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 里,翻译为“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 合击,大破(打败)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判断句,这是兵力分散而能合 击的结果)。”太宗曰:“然(是这样、对的)。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借 鉴)。”
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 B. 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 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 C. 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 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 D. 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 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 “果”意思相同。判断:正确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课内外词汇对比题汇编(来源YWJ)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课内外词汇对比题汇编(来源YWJ)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课内外词汇对比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一】(2022全国甲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所有试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

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

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封汉广平侯。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

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

”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

”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

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答案】B【解析】“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误。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含褒义。

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

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

”2.(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韩鸿为使者”与“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C.“使持节”中的“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持节”含义相同。

D.“降河北”与“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降”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招降”的意思,后者是“投降”的意思。

A项,叙述正确。

B项,前项是“担任”的意思,后者是“演奏”的意思。

C项,二者的含义相同,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为言”与“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B.“奇士”,非常之士,奇异之士,指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

这里称赞吴汉才能非同一般。

C.“可与计事”与“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两句中的“文”字含义不同。

【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介词“跟”,其后省略宾语“之(吴汉)”;后者是动词“等待”,该句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岁月不会等待我。

A项,前者是介词,其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为之”作“言”的状语;后者是动词“做”的意思,即“您家的媳妇难做”。

B项陈述正确。

D项,前者是“文采、才华”的意思,该句是说汉为人质朴淳厚缺少文才;后者的意思是“文字”,用篆文(用篆书写的文字)山龟鸟兽的图案来作装饰的意思。

4.(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造次”,在文中是“仓猝、匆忙”的意思,与《三国演义》“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

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中的“造次”含义不同。

B.“上亦以其南阳人”与“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C.“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的“及”字含义不同。

D.“不能以辞语自达”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达”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B项,前者作连词,是“原因”的意思,后者作介词,是“把”的意思。

A项,前者是“仓猝、匆忙”的意思,吴汉仓促之间不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质厚少文的性格特点;后者是“随便、乱来”的意思,是刘备指责张飞的话语。

品味语境,分析结构,培养语感是分析该试题的方法之一。

C项,前者是连词“和”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比得上”的意思。

D项,前者是动词“表达”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意思。

5.(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后”文中是“这以后”的意思,句中“其”是代词,代指吴汉一次又一次地被召见。

B.“勤勤不离公门”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两句中的“勤”字含义相同。

C.“渐亲之”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两句中的“亲”字含义不同。

D.“上既破邯郸”与“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已经,……之后”的意思。

A项,“其后”是一个固定结构,翻译为“这(那)以后”。

B 项,二者都是“勤奋、刻苦”的意思。

前者同义词相连,说明吴汉工作勤勤恳恳,努力不倦。

C项,前者是动词“亲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6.(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召邓禹宿”与“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采草药》)两句中的“宿”字含义不同。

B.“夜语曰”与“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两句中的“语”字含义不同。

C.“突骑”意思是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

颜师古注:“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

”D.“吾欲北发幽州突骑”与“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B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动词“告诉,对……说”的意思。

A项,前者是动词“留宿、过夜”的意思,后者是“隔年的,旧的,老的”意思。

翻译为“大概可以说,用植物的根入药,如果有隔年老根,必须选择在没有茎叶时采摘”。

C项,陈述正确。

D项,前者是动词“派遣,调发”的意思,后者是“出发,上路”的意思。

7.(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谁可使者?”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使”字含义不同。

B.“禹数与语”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数”字含义相同。

C.“诸将鲜能及者”与“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两句中的“鲜”字含义相同。

D.“牧”是官名。

古代指一州之长。

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与《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用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中的“牧”含义相同。

【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副词(shuò)“数次、多次”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cù)“细密、稠密”的意思。

整句翻译为“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A项,前者是“派遣”的意思,本句的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即“诸将可使谁者?”;后者是连词“假使、如果”的意思。

C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很少”的意思。

后者翻译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 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

8.(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人”,文中的意思是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

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的“知人”含义相同。

B.“汉躬被甲持戟”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C.“遂鼓而进”与“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D.“皆平之”与“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赤壁之战》)两【答案】D【解析】D项,二者都是“平定、平息”的意思。

后者翻译为“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几乎已经平息了”。

A项叙述正确。

B项,二者含义相同,“亲身、亲自”的意思。

C项,前者是动词“击鼓”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振动”的意思。

9.(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营于水南水北”与“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出师表》)两句中的“营”字含义不同。

B.“引兵往合水南营”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两句中的“合”字含义不同。

C.“奇兵”,文中指特殊的战士,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

与《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中的“奇兵”含义相同。

D.“缘马尾得出”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凭借”的意思,后者是连词“由于”的意思。

A项,前者是名词作动词“扎营”,后者是名词“军营”,翻译为“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去问问他”。

B项前者是“会合”的意思,后者是“环绕”的意思。

C项解说正确。

10.(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笃于事上”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

B.“自初从征伐”与“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C.“侧足”指形容因敬重或畏惧而不敢正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