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各学科解读
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各学科解读语文: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考生切盼已久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鲜出炉了。
与2006年相比,有显著变化。
学习、研读新考纲,明确今年高考可能的变化,以确定复习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认识:夯实基础今年与去年相比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增加了内涵,缩小了考查的范围,将考查的对象限定在2500个常用字的范围内。
这种变化体现了不鼓励考生钻研冷僻字、繁难字,同时也引导考生不追求偏题怪题,多关注常用字,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态势。
提高能力《考试大纲》仍然体现了对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对写作的能力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比如在“有文采”一项中,原来有“词语生动”“文句有意韵”的提法,很笼统。
现在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
一方面降低了难度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重视,体现了反对追求华美,追求词藻堆砌的不良文风,要求考生努力做到语言与内容的统一。
养成规范在写作的“丰富”一项中,多了“论据充实”四个字,这主要是针对议论文而言的。
虽然“论据充实”是写作议论文的必备素质,但今年进一步加以明确,体现了对议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
考试时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具有此种文体的特点,不能写“非驴非马”“四不像”的作文。
展示个性在写作能力“综述”中,“常见应用文”修订为“常见体裁的文章”,可选择体裁的外延扩展了,表明除了书信等应用文,对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的体裁也予以认可。
这对于在文学写作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物理:遵循考纲,把握复习重点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部分与2006年相比没有变化,只在“题型示例”中分别增加了两个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它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物理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原则。
但是今年的《考试大纲》与三年前相比,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2007年 全国大纲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淤积绿菌场娇健独占鳌头B.联结抠字眼引申拾人牙惠C.融资殊不知传诵委曲求全D.繁衍冠名权坚韧磬竹难书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近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D.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权威专家解读2007年新课标语文高考大纲
权威专家解读2007年新课标语文高考大纲据《扬子晚报》报道,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正在等待教育部审批,但对众多高中教师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特别是方案将语文分值增加到160分,偏文考生增加到200分,把高中母语的教学提高到了空前的分量,引起了教师们的深切关注。
昨天,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江苏省2007年高考作文教学研讨暨信息交流会,吸引了13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三星、四星级重点高中的一线教师,其中多数是语文组长和学科带头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高考作文研究专家、省高考阅卷组专家高朝俊教授,江苏省木并茶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于树华,南京一中中学教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蔡肇基3位权威专家受邀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文教学弱化源于老师“不作为”昨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呼吁高中一线教师平时加强对作文的研究和教学。
他们指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弱化的趋势,主要是高中语文老师“不作为”或者“不会作为”,做不到点子上。
专家们说,当前江苏省高中作文教学的“不作为”主要表现在,部分老师对作文复习往往停止在“训练”的层面上,缺少有效指导。
可能是部分老师对某篇作文如何写自己也缺少深透的认识,他们不能站得高一些给学生以有效指导,以致学生作文老是缺少明显的提升力。
再就是作文的论据贫乏。
这与学生平时读书积累太少有关。
在阅卷时,专家们经常发现,一个论据被作为“万金油”到处乱用。
一个“丛飞”,写这篇文章用了,写那篇文章也用;你也用,他也用。
论据的贫乏导致论据使用的庸俗化、雷同化。
缺少鲜明的个性化和深刻性,自然很难拿到高分。
更严重的是,中学生作文缺少思想,这导致论证过程贫乏,作文不会分析说理,没自己的见解已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高考作文中胡乱模仿、胡拼乱凑、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的比比皆是。
学生胡乱模仿一些高考佳作,不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与思考写出真情实感。
因为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而是把别人文章中的一些残存乱七八糟地堆砌起来。
07考纲
luojzh@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江苏省数学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1.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数学实际,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中每种题型的起始部分均设置一定量的基础题,对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
注重从整体的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设计问题,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使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加强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通性通法的运用上。
2.强调能力立意,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数学学科高考是注重能力考查的考试,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考查考生在运用知识和方法过程中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其考查要求是: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用简明准确的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其考查要求是:对数字的计算、估算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以及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对空间图形的处理能力,其考查要求是:会根据题设条件想象和画出图形,会将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能对图形进行组合、变形,能在基本图形中确定基本元素及相互位置关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数学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问题,通过阅读、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
3.注重创新,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命题时,以所学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角度对某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数学科命题将依据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I的教学内容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必修+选修I”的内容,作为本学科命题范围。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10100110全国高考大纲理综生
2007 全国高考大纲——理综生物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能力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说明:红色部分为修过后的内容,根据最新收到的考纲变动情况整理而成](一)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删掉原第二条)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二)考试范围1.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2.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液泡的机构和功能(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4)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5)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3.生物的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和ATP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植物的水分代谢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体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3)植物的矿质代谢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的特点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5)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的意义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糖类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7)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意义4.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物的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2)生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5.遗传、变异和进化(1)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概念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人类基因组研究(2)基因工程简介基因操作的工具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3)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决定(XY型)伴性遗传(5)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做要求)(6)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7)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优生的概念和措施(8)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6.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激素调节与行为神经调节与行为(3)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5)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6)体温的调节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的调节(7)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新增加的内容)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7.微生物与发酵工程(1)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的结构和繁殖病毒的结构和增殖(2)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种类(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4)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5)发酵工程简介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发酵工程的应用8.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结构(新增加部分)(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增)9.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叙述有变化)(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Ⅲ.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 甲状腺激素B 雌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5.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文).课程标准实验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加《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的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识、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提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铵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两个专题,这两个专题是否选考及选考专题的内容和数量由各省区自行决定.(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图(Venn )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xa y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互为反函数(1,0≠>a a 且).(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②结合函数x y =,2x y =,3x y =,x y 1=,21x y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已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样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总体估计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 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2π,α±π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x y sin =,x y cos =,x y tan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 ⎝⎛-2π,2π内的单调性. 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tan cos sin ,1cos sin 22x xx x x ==+ ⑤了解函数A y =)sin(ϕω+x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sin(ϕω+=x A y 的图像,了解参数ϕω,,A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 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0 ≥,( ≥2b a ab b a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①了解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②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②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③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④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16.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xy x y x y C y 1,,,2====的导数. ②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常用的导数运算公式:(C )′=0(C 为常数);(n x )′=1-n nx ,∈n N +;(x sin )′=x cos ;(x cos )′= -x sin ;(x e )′=x e ;(x a )′=x a ln a (0>a ,且1≠a ).(x ln )′=x 1;(x a log )′=e x a log 1(0>a ,且1≠a ).·法则1:[)()(x v x u ±]′=u ′(x ) v ±′(x ). ·法则2:[)()(x v x u ]′=u ′(x ))(x v +u (x )v ′)(x . ·法则3:⎥⎦⎤⎢⎣⎡)()(x v x u ′=)()()()()(2x v x v'x u x v x u'-()(x v ≠0).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①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对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高考英语考点总结附详解
高考英语知识点大总结单项填空《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英语语言知识部分的要求是:要求考生能够适当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20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见《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高考英语以考查语言运用为主,以考查语言知识为辅。
语言知识运用题包括语法词汇类单项填空题和完形填空题。
语法词汇类单项填空题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在特定情景中的应用和对情景的理解,这类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
考点追踪通过对近年全国高考英语卷的追踪分析,可以将单项填空的主要考点归纳如下:★冠词冠词的基本用法和固定搭配。
★名词语境中名词词义的辨析、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辨别、抽象名词具体化以及单复数的变化规律。
★代词不定代词和替代词的用法、it的用法和人称代词宾格。
★形容词与副词形容词作定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以及词义辨析。
★介词与连词常见的介词、连词的运用。
★时态和语态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将来完成时和完成进行时等多种语态一起考查;通常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且常出现两种时态混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情况。
★情态动词情态动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以及“情态动词+ have + v-ed”结构。
★虚拟语气虚拟语气在if引导的条件句、名词性从句及其他虚拟语气结构中的用法。
★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作宾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非谓语动词作定语、非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否定式和复合结构。
★复合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祈使句和反意疑问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倒装语序和强调结构(1)倒装句结构和要求:以否定副词开头的句子要倒装;“so+助动词+主语”句型;“neither/nor+助动词+主语”句型;“there be+主语”句型;当if引导的虚拟条件从句中含有had, were或should等词时,如if 省略,则要将had, were或should等移到主语前,作部分或完全倒装。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考纲变化及其教学对策1001111001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考纲变化及其教学对策泉州市教科所黄志华一.修订的总体情况1、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制订是在总结全国统一高考命题工作,包括分省命题工作,并广泛征求分省命题省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
根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分学科排列的实际,200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继续坚持分学科的方式,使能力要求、考试范围更加符合各学科命题的实际。
2、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关于“化学基本计算”的规定,删去《考试大纲》中的“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3、按照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降低考试要求,如:将《考试大纲》中关于“思维能力”中的“(4)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删去。
有关考试要求在“观察能力”中已有适当体现。
4、对个别文字作了修改,使其表述更为准确。
5、题型示例:(1)2006年《考试大纲》中化学试题共40题,在此基础上更换了4题,删去1题。
(2)试题更换原则:去掉原大纲中目前看来已经超纲或偏难偏陈旧的试题,换上选自近年理综全国卷中有新意的试题。
二.修订的具体情况(一)增加的考点:无(二)删除的考点:1.能力要求 3思维能力(4)“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2.化学计算6“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三)修改的考点:1.能力要求3思维能力(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
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改为: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化学实验: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改为:能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删去绘制....。
(四)题型示例:1、选择题:(1).增加:P192页第39题(2).删去:06考纲P183页第37题2、非选择题:(1).增加:P217页第18题;P225页第25题;(2).删去:06考纲P 204页第16题;06考纲P212页第23题;06考纲P221页第32题三、化学总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研究、理解《考试大纲》修订的意图2、研究近年来高考对《考试大纲》修订部分的考查情况3、重视对“题型示例”增删的研究:每年《考试大纲》的修订,题型示例都有所增删,都能反映出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文科)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应用指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
2007年高考大纲说明(理综生物)
2007年高考大纲说明(理综生物)[ 2007-3-5 19:21:00 | By: 羽佳]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综生物)--教育部考试中心Ⅰ.关于《考试大纲》修订的说明1.关于能力要求的修订(1)将“理解能力”的第一条“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改成“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将“获取信息能力”的第二条“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改成“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并将其移到“理解能力”,变成“理解能力”的第二条。
原“理解能力”的第二条变成第三条。
(3)将“获取信息能力”的第三条改成第二条。
2.关于考试范围的修订(1)将生物知识内容表“5.遗传、变异与进化”说明栏中的“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作要求”改成“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作要求”。
将内容栏中:(3)遗传的基本规律部分“基因的分离定律”改成“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改成“自由组合定律”。
(2)将生物知识内容表“6.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栏中:(7)免疫部分加上“非特异性免疫”。
(3)将生物知识内容表“8.生物与环境”内容栏中:(2)种群和生物群落部分加上“生物群落的结构”;(4)人与生物圈部分加上“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关于题型示例从2006年的高考试卷中选择了一些生物方面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补充到题型示例中。
Ⅱ.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生物科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及其解释(一)生物科能力要求及其解释1.理解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发行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纲》发行
(记者周波)记者昨日从省招办获悉,《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开始在我省发行。
记者昨日在四川省招生考试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看到,《考试大纲》分文、理科两种。
据了解,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各科命题专家对《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包括调整考试范围、考试要求等,它们是2007年全国实行“3+文综/理综”模式高考命题的依据。
另外,教育部考试中心还分文、理科编写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作为配套书,主要包括大纲修订说明、考试要求说明、参考试卷等。
我省今年仍将实行“3+文综/理综”模式,考题仍将像去年一样,由我省自己组织专家、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规定命制。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语文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命题,将根据《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沿袭2006年高考语文卷(湖南)的命题思路(见《高考试题分析·湖南卷·2007年版》),在2006年语文卷(湖南)的基础上对试卷结构、题型、赋分作适当调整:(1)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赋分由12分调整为15分;(2)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原第四大题中的文言文翻译调整到第三大题;(3)第四大题中的古诗词鉴赏,赋分由6分调整为5分;(4)第六大题文章赏析,赋分由16分调整为14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湖南),共7道大题,22道小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12道,占36分;其它题型10道,占114分。
试卷内容、题量、赋分如下: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共5小题,15分。
二大题: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2分。
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1分。
其中单项选择题3道,9分;翻译题1道(3句),9分;简答题1道,3分。
四大题: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2小题,11分。
其中鉴赏题1道,5分;默写题1道,6分。
五大题: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7分。
六大题:文章赏析,共1小题,14分。
七大题:写作,共1小题,60分(其中含卷面书写分,3分)。
以下内容仍不列入今年考试范围: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默写的范围仍为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写作仍将限制文体。
今年命题使用的工具书仍为:《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和《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补充说明
语文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命题,将根据《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湖南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沿袭2006年高考语文卷(湖南)的命题思路(见《高考试题分析·湖南卷·2007年版》),在2006年语文卷(湖南)的基础上对试卷结构、题型、赋分作适当调整:(1)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赋分由12分调整为15分;(2)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原第四大题中的文言文翻译调整到第三大题;(3)第四大题中的古诗词鉴赏,赋分由6分调整为5分;(4)第六大题文章赏析,赋分由16分调整为14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湖南),共7道大题,22道小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12道,占36分;其它题型10道,占114分。
试卷内容、题量、赋分如下:
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共5小题,15分。
二大题: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2分。
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1分。
其中单项选择题3道,9分;翻译题1道(3句),9分;简答题1道,3分。
四大题: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2小题,11分。
其中鉴赏题1道,5分;默写题1道,6分。
五大题: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共4小题,17分。
六大题:文章赏析,共1小题,14分。
七大题:写作,共1小题,60分(其中含卷面书写分,3分)。
以下内容仍不列入今年考试范围: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默写的范围仍为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写作仍将限制文体。
今年命题使用的工具书仍为:《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和《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数学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湖南)命题,根据《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沿袭2006年高考数学卷(湖南)的命题思路(见《高考试题分析·湖南卷·2007年版》),并适当融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
在保持前三年分省命题湖南省高考数学试卷特点的基础上,2007年高考数学科的考试将继续注意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考查。
在考查知识时,注重主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考查能力时,继续注重数学核心能力的考查,继续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逐步增强创新意识的考查。
将继续保持2006年文、理科数学试题“异”大于“同”的特色。
数学试卷不分I卷、II卷,全卷共21道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
选择题共10小题50分,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共5小题25分,每小题有一个空或两个空。
解答题共6小题75分,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
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三种试题分值的比例约为3:5:2。
选修课内容以容易题和中等题为主。
考试中不准使用计算器。
英语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英语考试应在检测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测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参照教育部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湖南省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对《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科作如下补充说明: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二、时量与分值
考试时量为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三、词汇范围
参照教育部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四、听力填空题和书面表达部分的填空题
参照湖南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的要求。
五、阅读理解题
参照教育部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语言技能目标八级“读”的要求。
共分两节。
第一节为选择题,题型不变。
第二节为简答题,材料为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考生阅读文章后,根据各小题的具体要求,简要回答问题。
本节共三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
六、写作
参照教育部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语言技能目标八级“写”的要求。
七、试卷结构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湖南)试卷结构表
八、第三部分阅读理解题简答题示例
SHISHMAREF, an Eskimo village on an island off northwestern Alaska, is falling into the ocean. Giant storm waves have so hit the place—once well buffered by sea ice—that villagers voted in 2002 to leave their ancestral home for the mainland. They are being called one of the first refugees(难民)of global warming.
“We tend to describe climate change in terms that are abstract—a one degree rise in temperature, an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but when waves wash away a village, that’s concrete and very emotional,” says Igor Krupnik, an expert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hen they lose a piece of their land, they aren’t just losing a certain number of square miles. They are losing part of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memory. They are losing childhood events and grandparents’ tales.”
Before temperatures began to rise in Shishmaref about 30 years ago, 20 to 30 miles of hard sea ice protected the village from powerful fall storms. But the natives say the ice doesn’t freeze as solidly or as soon as it used to and now stretches only six or seven miles, leaving the community of 600 people more exposed. Storms have swept houses into the ocean.
The villagers’ plan is to move to Tin Creek, a site on the Alaska mainland 12 miles away, and they have received $180 million from the government. Residents
hope that in their new community they’ll be abl e to maintain their close ties, continue hunting animals, and keep fishing, much as their ancestors have done for centuries. “People are asking why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spending so much money on so few people,” said a government official. “But people i n Alaska are like everyone else. We want to help keep their culture alive.”
73. Find in the passage a word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 “buffered”.
74. According to the villagers’saying,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ea ice around
Shishmaref in the past? (回答词数不超过8个)
75. What is the villagers’ main purpose to rebuild their community? (回答词数不超过
6个)
参考答案:
73. Protected.
74. It froze more solidly and sooner. / It covered a larger area.
75. To keep their culture alive. / To save their way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