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AFP培训知识

AFP培训知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培训知识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988年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灭脊灰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规划,明确了有关策略和措施,取得了2000年成为无脊灰区的成果,但周边国家和我国个别地区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免疫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由县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1)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2)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由省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脊灰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脊灰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脊灰防治知识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1、提高参训人员对脊灰病的了解,了解脊灰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

2、使参训人员掌握脊灰病的防控技能,学会正确的预防脊灰病的方法和措施,避免发生脊灰病疫情。

3、提高参训人员对脊灰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增强责任感,积极参与脊灰病防控工作。

二、培训内容1、脊灰病病毒的基本知识脊灰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易引起暴发流行,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了解脊灰病病毒的基本情况对于预防脊灰病具有重要意义。

2、脊灰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脊灰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咽峡炎、肌肉疼痛以及腹泻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

掌握脊灰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脊灰病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3、脊灰病的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等;注重环境卫生,保持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等,都是预防脊灰病的有效措施。

4、脊灰病的防控策略积极开展对脊灰病的监测和监测工作,对于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传染源的传播,做好相关的环境消毒等工作。

三、培训对象1、医务人员2、卫生防疫工作者3、教育工作者4、社区工作者5、公众群众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脊灰病防治知识培训将安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为期3天,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培训时间为下个月的6日至8日。

五、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展开,让参训人员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培训要求1、参训人员要积极参与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脊灰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2、参训人员要积极配合培训组织的各项工作,做到守时参加培训,听从学院安排。

七、培训收益1、通过本次培训,参训者将对脊灰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会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提高对脊灰病防控工作的重视。

2、通过本次培训,将增强参训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积极性,促进社区脊灰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医疗面试必考知识

医疗面试必考知识

医疗面试必考知识医疗面试是医学生和医疗从业者们进入医疗行业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面试中,面试官通常会问及一些基础的医疗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疗面试中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准备医疗面试的考生更好地备战。

1. 人体解剖学基础在医疗领域中,对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考生需要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剖学知识点:•骨骼系统:掌握人体的骨骼结构、骨骼的命名和功能,了解主要骨骼之间的关系和骨折类型。

•呼吸系统:了解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肺部的解剖结构和呼吸过程。

•循环系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血管的分类和血液循环过程。

•消化系统:了解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熟悉食物消化的过程和相关疾病。

•泌尿系统: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过程。

2. 常见病症和疾病诊断在医疗面试中,考官通常会询问考生对常见病症和疾病诊断的了解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症和疾病,以及诊断的相关知识点:•高血压:了解高血压的定义、症状、危害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糖尿病:掌握糖尿病的症状、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冠心病:了解冠心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掌握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

•肺炎:了解肺炎的症状、常见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中风:了解中风的症状、分类、常见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措施。

3. 药物治疗和副作用药物治疗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常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和相关知识点:•抗生素:了解抗生素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常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常见抗生素的用法和副作用。

•镇痛药:了解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熟悉镇痛药的作用原理和常见的不良反应。

•解热药:掌握解热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了解解热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抗癌药物:了解不同类型的抗癌药物及其治疗原理,熟悉常见抗癌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4. 医学伦理和法律在医疗行业中,医学伦理和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知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知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知识一、脊灰疫苗简介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于小孩的脊髓、脊神经受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疾病。

部分小孩得病后可以自行痊愈,但多数小孩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畸形,结果引起终身残疾,多为跛行甚至根本不能站立、行走。

目前对这种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3种,分别是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和含IPV组份的五联疫苗。

1、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脊灰减毒活疫苗英文缩写为OPV。

脊灰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

过去的OPV为三价疫苗(tOPV,糖丸剂型),也就是包含了脊灰病毒的三种血清型,脊灰疫苗的使用很好的控制了疾病的流行,全球自1999年后未检测到Ⅱ型脊灰野病毒株。

所以,2016年5月,我国在常规免疫中停用tOPV,启用二价疫苗(bOPV,滴剂剂型)。

2、脊灰灭活疫苗(IPV)脊灰灭活病毒英文缩写为IPV。

IPV有单独制剂,也有与其他疫苗抗原(如白喉、破伤风、全细胞或无细胞百日咳、乙肝或b型流感嗜血杆菌)制成的联合疫苗,比如熟知的五联疫苗(在以后的内容中我们还会再予以详细介绍)。

IPV一般经肌内注射接种,也可皮下注射。

OPV与IPV两种疫苗相比较,OPV在罕见情况下可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IPV 没有发生VAPP与VDPV的风险,但在建立肠道免疫方面OPV比IPV效果好。

此外,IPV生产成本更高,价格较昂贵。

3、含IPV组份的五联疫苗五联疫苗同时包含了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也就是常说的“一苗防五病” 。

二、脊灰疫苗接种接种方法1、接种方法IPV: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OPV:口服接种。

五联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2、接种剂量:IPV:0.5ml。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

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一、接种禁忌症: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

3、凡发热、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急性传染病者忌服。

二、接种注意事项:1、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哺乳或喂食热食物。

2、糖丸疫苗要用冷开水送服,并应在现场由接种人员观察下服用。

3、如小孩吐出或部分吐出,需进行补服1粒。

4、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1、仅少数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轻微反应。

2、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3、在极少数婴幼儿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有可能发生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即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发生率约1/300万-1/500万。

四、接种效果3次服苗后,保护率可达 90%以上。

血清中3型抗体阳性率可达 95%以上。

同时抗体可阻止野病毒在肠道生存。

第二篇:脊髓灰质炎疫苗操作规程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严格“一人一杯一勺”制度。

四、服苗方法:(一)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脊髓灰质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知识

脊髓灰质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知识

脊髓灰质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

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

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

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

1.抵抗力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

0.3%甲醛、0.1mmol/L盐酸及(0.3~0.5)×10-6余氯可迅速使之灭活,但在有机物存在时可受保护。

加热至56℃ 30min可使之完全灭活,但在冰冻环境下可保存数年,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在室温中可生存数日。

对紫外线、干燥、热均敏感。

在水、粪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数月。

氯化镁可增强该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故广泛用于保存减毒活疫苗。

2.抗原性质利用血清中和试验可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

每一个血清型病毒都有两种型特异性抗原,一种为D(dense)抗原,存在于成熟病毒体中,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传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种为C(coreless)抗原,存在于病毒前壳体内,含C抗原的病毒为缺乏RNA的空壳颗粒,无传染性。

病毒在中和抗体的作用下,D抗原性可转变为C抗原性,失去再感染细胞的能力。

加热灭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而成为含有C抗原的病毒颗粒。

应用沉淀反应与补体结合试验可检出天然D抗原及加热后的C抗原。

3.宿主范围和毒力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猴及猩猩均为易感动物。

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相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在胞质内复制,同时释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称为野毒株,在实验室内经过减毒处理的病毒株称为疫苗株。

疫苗株仅当直接注射到猴中枢神经系统时才能引起瘫痪,而对人神经细胞无毒性。

脊髓灰质炎监测知识

脊髓灰质炎监测知识

卫生部关于印发《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维持我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巩固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部制定了《2003 —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卫生部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西太平洋地区宣布成为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区域,标志着我国已达到无脊灰目标。

实现无脊灰目标,仅仅是消灭脊灰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目前,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WHO美洲区的多米尼加、海地和西太区的菲律宾又发生了由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引起的脊灰流行,近几年我国也发现了脊灰疫苗变异病毒导致的病例,这些对于保持无脊灰目标以及全球消灭脊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我国计划免疫和消灭脊灰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许多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部分卫生行政管理和计划免疫专业人员对消灭脊灰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足,产生了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思想或厌战情绪,一些地方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不扎实,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现象。

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无脊灰状态成果的巩固。

因此,我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目标(一)总目标全国保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实现消灭脊灰目标。

(二)分目标1.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2.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病例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监测各项指标持续保持在WHO无脊灰证实标准以上;3.具备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能力。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知识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知识

童近期的身体状况,及最近一次的接种时间,注意疫苗和疫苗之 间的间隔时间,如有不妥,应向家长说明情况,让家长延迟接 种。此外由于 BOPV 的特殊性,还要询问儿童当天有无口腔溃疡、 肛门脓肿及腹泻等情况。如有以上情况请家长等儿童身体情况好 转时再来接种。此外还要告知家长 BOPV 是口服,因为温热的 物体会破坏 BOPV 的效力,因此儿童在口服 BOPV 前后半小时 应禁止口服温度超过 37℃的食物或液体,婴幼儿应在前后半小 时禁止喂奶。
施嫣燕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31)
【摘 要】从 2016 年 5 月 1 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
苗(BOPV)替代 TOPV,并将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了推动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实施,更好地进行预防
接种工作,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BOPV 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预防接种 ;BOPV
【中图分类号】R5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2016)16-0014-01
1 疫苗介绍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灰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 是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可发生肢体麻痹,严重病人 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本病多发生于小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灰病毒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共 3 个血清型 [1]。 由于现在仍然没有有效地抗脊灰病毒药物,脊灰仍然只能以 疫苗作为预防 [2]。可以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目前我国共有 3 个产品 :口服减毒活疫苗(OPV)、注射用灭活疫苗(IPV)和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 联合疫苗(DTaP-IPV/Hib 五联疫苗)。 1999 年以来,全球成功控制了Ⅱ型脊灰野毒株的传播。目前 我国已无Ⅱ型脊灰野病毒病例,而口服型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中Ⅱ型组成部分容易导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并可 能引起暴发,故我国从今年 5 月 1 日起停用 OPV 中Ⅱ型组成部分, 用二价 OPV(BOPV)替代三价 OPV(TOPV),同时封存Ⅱ型 脊灰病毒。 2 接种程序 脊灰疫苗转换后,接种程序为出生后 2,3,4 月及 4 岁。采 用 IPV-OPV 序贯接种方案,即第 1,2 剂接种 IPV,第 3,4 接种 BOPV。IPV 和 OPV 的联用方案可减少或预防 VAPP,同时又能 利用 OPV 保持较高的肠道黏膜免疫力,有助于优化脊灰疫苗接 种的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基础免疫程序中的每个剂次,无论是 IPV 还是 OPV,都应间隔 4 ~ 8 周,具体取决于婴幼儿暴露于脊 灰病毒的风险。IPV 和 OPV 疫苗都可以与国家儿童免疫规划中 的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3 冷链保管 OPV 是一种对热极其敏感的疫苗,必须保持冷冻状态,疫 苗的储存须于 -20℃以下保存,运输过程可在冷藏条件下进行。 由疾控统一发放运输,全程冷链监控。接到疫苗后需核对疫苗的 名称、批号、有效期,冷链温度,及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库,并录 入电脑系统。由于 BOPV 疫苗是十人份一支,每瓶 1.0ml,每人 每剂 2 滴(约 0.1ml),在解冻后,须在 2-8℃下冷藏,但时间最 长不得超过 6 个月。 4 接种管理 4.1 接种对象 接种对象为≥ 2 个月身体健康的新生儿。接种对象均需带好 预防接种证,并在我院进行建卡和登记。同时由我院工作人员统 一登记儿童的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父母姓名身份证号等 信息,录入电脑,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的档案信息,便于接种工作 人员进行核对,防范差错。 4.2 接种前准备 接种前应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解释说明,告知预防接种的 重要性以及新的程序更有助于儿童预防脊髓灰质炎。在征得家长 同意的基础让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预防接种。仔细询问儿

急性脊髓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急性脊髓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结语
结语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 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能够降低感 染的风险和提高治愈率,保护好自己和 他人的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 病毒颗粒,他人吸入病毒颗粒后可感染 。 水和食物传播:饮用或食用被感染病人 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如生水果、蔬 菜等。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 抚摸、握手等。
预防与控制
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急性 脊髓炎的有效手段,应接种相应的疫苗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打喷 嚏时用纸巾遮挡、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 触等。
预防与控制
食品安全:饮用洁净水、吃熟食、洗净 水果蔬菜等。
治疗与康复
治疗与康复
对症治疗: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如抗生素治疗、镇痛等。 康复训练:针对患者康复需求,进行物 理治疗、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和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与康复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
急性脊髓炎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简介 传播途径 预防与控制 治疗与康复 结语 Nhomakorabea简介
简介
什么是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是一种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影响脊髓灰质。 病因:急性脊髓炎多由脊髓灰质炎病毒 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多为飞沫传播,也 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简介
症状:急性脊髓炎初期症状类似感冒, 随后出现肌肉无力、肢体麻木和疼痛等 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1. 病因脊灰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

该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

当感染者排泄病毒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他们的粪便中的病毒可能通过食物、水或表面传播给他人。

2. 症状脊灰病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咽喉痛、肌肉无力和瘫痪。

最常见的病例是肢体瘫痪,尤其是小儿麻痹症。

除了肌肉无力和瘫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3. 预防脊灰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分别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定期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 检测与诊断如果怀疑患者感染了脊灰病,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来确认诊断。

血液或咽拭子检测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脊灰病的诊断还包括通过脊髓脑脊液检查。

5.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脊灰病。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支持疗法,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

对症治疗也是重要的,如控制疼痛、维持呼吸功能等。

对于肌肉无力和瘫痪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6. 疫情监测与控制由于脊灰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疫情监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出现病例,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遏制病毒的传播。

7. 心理与社会支持脊灰病患者和其家人可能会面临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和焦虑。

此外,瘫痪可能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措施,而疫情监测和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症治疗外,心理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全面的措施,我们有望最终控制脊髓灰质炎疫情,保护人们的健康。

脊髓灰质炎知识问答

脊髓灰质炎知识问答

脊髓灰质炎知识问答1.什么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

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

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

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

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2.脊灰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有哪些?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

该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手-口,也可通过飞沫、食物、水及苍蝇、蟑螂传播。

3.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 天,一般7—14 天。

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人体感染脊灰病毒后,病毒会侵犯机体的运动神经。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可发生肢体麻痹,恢复较慢,需要6 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严重病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4.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威胁人群有哪些?脊灰主要影响5 岁以下儿童。

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5.在我国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儿童2、3、4 月龄各服1 次,4 岁再服一次。

但部分脊灰输入风险较大或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要视情况对特定年龄组儿童开展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以维持人群高的免疫力。

6.公众如何做好脊灰防控?脊灰是“可防不可治”的一种传染病,但感染后一旦发病将会造成终身残疾。

预防和控制脊灰传播和患病的关键是预防接种,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唯一有效手段。

国家免费向适龄儿童提供疫苗。

饭前便后洗手,不混用生活用品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因此,要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水源保护,及时杀灭苍蝇、蟑螂。

做好粪便和垃圾的消毒、清运。

教育群众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的食品,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垃圾,勤更衣、勤洗澡、常晒被褥,有病早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通报和田地区发生一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8月26日通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一起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情。

通报称,此次疫情累计报告4例病例,年龄在4月龄至2岁之间,分布于和田地区的3个县市(和田市2例,洛浦县和于田县各1例),发病集中在2011年7月3日至7月19日期间。

目前,4例病例中已有2人出院,2人仍在住院治疗,没有生命危险。

病例出现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采集了病例标本并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开展相关病例标本基因测序。

8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基因测序和复核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病例感染了疑似由境外输入的I型脊灰野病毒。

疫情相关溯源工作正在进行中。

脊髓灰质炎概述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

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

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为亚临床型经过,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

约1%-1‰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双侧的)弛缓性麻痹。

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

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野病毒是区别于疫苗病毒、外环境自然存在的能引起人类发病的脊灰病毒。

目前疫苗可以预防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脊灰野病毒:又称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这里的野是没有驯化的意思,意思是可以通过感染人类,对人类造成伤害,伤害的主要部位是脊髓前角的灰质部分,造成支配肢体运动神经受损导致肢体肌肉萎缩。

我们的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是经过驯化后的野病毒,不具有或很少(百万分之一)具有对人类造成伤害的能力,但能够起到保护人类不受野病毒感染而受伤害的能力,可以称为“家病毒”。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

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病原引起脊灰的病原体为27-30nm大小的小核糖核酸病毒,为20面体球形、无包膜的裸体颗粒,其中心为其遗传的基因组所在,属单链、正链的核糖核酸。

病毒粒含有五种结构蛋白,分别为VP1、VP2、VP3、VP4和VPg,VP1位于壳粒的表面,具有中和抗原性质。

脊灰病毒有三个血清型,称为I型、II型和III型,每个型别的脊灰都可引起致病。

各型之间缺少交叉保获作用,三个血清型相对稳定,分别可用对应的型免疫血清作中和试验定型,3型间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有36-52%的差异。

在自然界的循环中,每个血清型病毒在基因水平上呈不断变化过程,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发现的同一血清型的野病毒其基因核酸序列有差异,而且根据差异的程度可以追索毒株传染的来龙去脉。

自然界在基因水平上有同型疫苗株和野毒株间的重组和不同型别疫苗株之间的重组病毒。

可以用PCR、核酸杂交法和核酸序列分析法作野毒株和疫苗株的鉴别。

脊灰病毒耐酸,耐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在污水里每26天病毒灭活90%左右。

但对紫外线敏感,甲醛能灭活病毒。

对热敏感50-5630分钟灭活。

临床表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

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1.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顿挫型(流产型)脊髓灰质炎: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病人在数天内可完全恢复,这类病人不易正确诊断。

3.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病日持续2~10天,一般预后良好。

病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稍有增加,总细胞数在10~500/ml,蛋白质浓度稍有升高或正常,糖含量在正常范围。

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与因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需以特异性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测才能鉴别。

4.瘫痪型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部分病人可以发现有双相的病程,即开始出现发热等一般轻度症状,数日后症状消失,以后又出现麻痹。

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

如病毒侵袭脑干则可发生共济失调或非瘫痪性肌肉疼痛。

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诊断标准1. 疑似病例: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

2. 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野病毒确诊病例2.1 病史:与确诊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经过2-35d(一般为7-14d)的潜伏期;或接触史不明显,有如下临床症状者。

2.2 临床症状:2.2.1 早期可有发热、烦躁不安、多汗、恶心、项背强直及腓肠肌触痛等症状。

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或/和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身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

2.2.2 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呈现肌萎缩)2.2.3 疑似病人死亡,不能提供否定脊髓灰质炎诊断依据者。

2.2.4 疑似病人60d后失访。

2.3 实验室检查:2.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者。

2.3.2 发病后6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后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IgM抗体。

2.3.3 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未接触疫苗病毒,而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脑脊液中特异IgG抗体明显升高,血液与脑脊液IgG抗体滴度比例失常或倒置(正常值在血脑屏障无损伤时,血:脑脊液为200-400:1)。

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疑似病例加2.1加2.2.1; 或疑似病例加2.2.2;或疑似病例加2.2.3; 或疑似病例加2.2.4; 或疑似病例加2.3.2; 或疑似病例加2.3.3。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2.3.1。

治疗原则脊灰尚无特效的治疗,以对症疗法处理。

1.发病初期:临床休息直至热退后一周,避免肌肉注射和手术以免瘫痪的发生或加重,肌肉疼痛者可应用止痛剂。

2.已发生麻痹者:将麻痹肢体置于功能位置,给以神经细胞的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和其他有益于神经细胞的药物,如地巴唑等。

3.对延髓麻痹者注:意防止呼吸道内分泌物的阻塞,必要时可做气管切开,呼吸肌麻痹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

4.在麻痹症状停止发展后: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同时可开展理疗和针炙。

残留麻痹畸形者可酌情进行外科矫形手术。

监测为消灭脊灰凡发现15岁以下儿童呈急性弛缓性麻痹者或任何年龄被怀疑为脊灰者,应立即实行消化道隔离,尽量住院治疗,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当地防疫站作出传染病的报告,同时收集病儿粪便,先后收集二次,二次间隔为24-48小时,在0℃-4℃冷藏条件下立即送防疫站转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如分离到脊灰病毒应在2月内尽早送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对病毒作为是否为脊灰野毒的确证。

如病人求诊时发病已超过14天,除应收集病人的双份粪便外同时收集病儿周围5位0-4岁与病儿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送检。

疾控中心在接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对个案作出调查,收集粪便标本。

在病孩发病60天后应作随防调查,并将结果在病孩发病的75天内报告上级疾控部门。

控制措施(一)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脊灰在我国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严重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旦发病除部份死亡,多数留下跛行,终身残废。

本病没有特效药治疗,但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供预防,只要口服三次疫苗,并辅以强化免疫能有效保获儿童不得脊灰,进而可以消灭本病。

2.免疫接种:有二种脊灰疫苗可供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和脊灰灭活疫苗,前者口服有效,后者注射免疫。

全球通过疫苗的免疫接种,已有效地在美洲地区、西太平洋地区阻断了脊灰野毒的传布,成为无脊灰病例的地区。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本国生产的脊灰减毒活疫苗,由I、II、III型病毒混合而成。

推行的免疫程序是婴儿生后2、3、4月龄各服一次,于4岁时加服一次。

为提高免疫复盖率达到消灭脊灰的目的,从1993年起实行了每年2轮对4岁以下儿童普服的全国强化免疫。

I、II、III型混合减毒活疫苗由减毒的活病毒组成,对健康儿童无致病性,但口服后活疫苗病毒仍能在机体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一旦疫苗中病毒灭活,就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故活疫苗的运输和保存一定要在4℃-8℃或更低温度的环境中冷藏运输。

活疫苗病毒在-20℃以下能保存2年以上。

服苗时应用冷开水吞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宜饮热开水,以免影响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二)病人、接触者的管理病人麻痹后14天内的粪便中排毒,一般的排毒时间能长达1个月,在抗体免疫缺损的病人粪便排毒时间更长,粪便中的病毒通过污染饮用水、食具、玩具或手,再进入口腔、消化道而传播。

故急性期病人尽量隔离治疗,病人粪便用20%漂白粉乳剂,将粪便浸泡消毒1-2小时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排放,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日光曝晒,检查病人后医生的手应用肥皂和流水洗净。

接触者:脊灰病毒感染后发生麻痹的病人只占1%或更少,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可能为无症状的感染者,对其粪便也应作消毒处理,必要时采集其粪便进行病毒分离。

发生脊灰的临床诊断病例后,防疫部门应根据当地儿童的脊灰免疫复盖率情况,作出是否对其周围儿童进行挨家挨户强化免疫接种的决策。

(三)其他措施为预防脊灰野毒从流行的邻国传入我国,应加强边境地区的入境者的监测工作,检查入境儿童的免疫接种证明,对入境后发现的AFP病孩,应立即采集粪便作病毒学监测,平时应特别关注边境一侧AFP病例发生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