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地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必修三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必修三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

由于目的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内涵:①区域的客观性和主观性②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③区域的排他性④区域的区位特征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地理位置30N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的入海口43N—48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以上,水热充足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区域发展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交通便利,对外对内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地处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面临的问题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成长阶段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发展。

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从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低价上涨等后期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这时要寻找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矛盾加剧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_全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_全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的特殊性: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其原因是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3、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等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②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5、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对比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 公转自西向东逆时针一个恒星年一个回归年大约1°/天大约30km/s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题纲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题纲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题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复习提纲 - 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复习提纲 - 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复习提纲地理必修Ⅲ复习提纲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1. 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 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时期: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2019地理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提纲语文

2019地理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提纲语文

地理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提纲1)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2)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3)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4)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5)日期界线有两条:① 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② 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 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7)地球自转速度计算: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A.概念:①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②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

C.太阳方位问题:①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②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日出方位问题: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3.21-9.23,全球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③9.23-次年3.21,全球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④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北极地区正北方向日出、正北方向日落,南极地区);⑤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

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全汇总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本考点】考点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即区域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和地理位置,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区域界限明确,如行政区域界线;有的区域界限模糊,如自然区域界线。

2.区域的特征(1)层次性。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3)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区域存在差异性。

(4)开放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即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考点一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3.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4.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治监测等。

考点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含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定位需要至少4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接收机。

3.特点:提供精密三维坐标(精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具有全能性(海陆空)、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由于可以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高程(海拔)等,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和授时。

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必修三总复习(共108张PPT)

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必修三总复习(共108张PPT)

(2) 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 大开发的又一骨干工 程,指开发贵州、云 南、广西、四川、内 蒙古、山西、陕西等 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 并输送电力到广东、 上海、江苏、浙江和 京津塘等电力紧缺地 区。
必修三
区域地理复习
爱生活,爱教育,爱地理!(老胡)
初高中课标区域标准的层次
辨证
人 地 观
唯物
高中
综 合 作 用 初中
区域
标准

间 位 置
区 域 特

区域
标准
Why how 归纳、应用
What where 读图、描述
考试说明: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 1、区域的含义 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西
西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家层面、具体)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新 的经济增长点 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部的资源和环境开 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环境脆弱
发现状
表现和环境治理困难所在
西部主要产业部门和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困难所在;西部区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域发展可采取途径与方法
西气东输对区域开发 对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发展区域
的积极意义
经济等综合影响;对缓解土地压力、积累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区域和区域差异考点详解区域的含义: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方法划分的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

区域差异1、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运用区域比较法研究;区域内部有整体性,运用综合分析法研究;2、区域比较的方法:(附表在后)区域比较的方法大项小项内容自然地理特征位置: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关系气候:1、气温特点;2、降水特点;3、气候类型概括;4、特殊气候现象。

地形:1、地形单元;2、地势特征;3、主要地形类型;4、特殊地貌景观。

水文:1、主要河流水文特征;2、主要湖泊水文特征;3、其他湿地水文特征。

植被动物:1、地带性植被;2、典型动物;3、特殊物种。

土壤:1、地带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构成;2、资源优势及其问题;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民俗:1、人口规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语言及文化:1、语言种类;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生产活动1、农业(作物、熟制、农业类型、在世界农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2、工业(工业部门构成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区及其重要工业城市)其他其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区域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海拔多在2019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

雨热同期,温暖湿润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

备战高考高三地理复习提纲-学习文档

备战高考高三地理复习提纲-学习文档

备战高考2019年高三地理复习提纲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这还不能满足高考(微博) 的要求,因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基础知识和能力立意。

这就要求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对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我谈高三地理复习提纲:一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

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些同学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

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

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

使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进行专题训练,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但我本人更倾向于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

专题一,地球运动系统。

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

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

这就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高考复习冲刺:高三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复习冲刺:高三地理复习提纲

2019年高考复习冲刺:高三地理复习提纲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学问,但这还不能满意高考(微博) 的要求,因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基础学问和实力立意。

这就要求高三地理后期复习留意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应用实力、创新实力。

对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我谈几点建议:一强调各单元学问结构,加强学问间内在联系强调各单元学问结构,有了地理基本学问后,就能以此为学问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学问,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建。

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学问体系。

一些同学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实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学问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

因此后期复习,不行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留意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复习课本时,肯定要建立起学问网络。

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绽开联想。

使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以一个学问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学问点联系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学问网络,这样,学问才能转化成实力。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育地理思维实力进行专题训练,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学问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育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实力。

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但我本人更倾向于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

专题一,地球运动系统。

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改变。

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

这就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改变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019高中地理寒假复习提纲:东亚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地理寒假复习提纲:东亚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寒假复习提纲:东亚
概述
(1)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
季风及其成因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冬夏海陆温差大→ 冬季西佰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向、经济方面。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试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破碎,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开阔平坦,黑土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石油资源丰富。

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发达;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利用石油和周边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一、荒漠化:1、分布: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包括:沙漠化-西北;次生盐碱化-华北,灌溉农业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红色荒漠化-南方地区丹霞地貌;二、盐碱化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富集地表,盐碱化严重;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过量使用化肥;5、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三、治理盐碱化:引淡淋盐;排灌结合,合理灌溉,滴灌喷灌;防止海水倒灌,营造红树林,建沿海堤坝;四、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温带,深居内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中国西北;包括x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3、地形:东部为高原,西部盆地和山脉相间分布,三山夹盆地;4、河流:内流河为主,径流量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冬季断流;5、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五、天山北坡迎风坡: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气遇天山北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六、风沙活动(沙尘暴)原因: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土壤以疏松沙质沉积物为主,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大(冬季西北风)成因:离冬季风源头近;地形坦荡植被稀少,对风阻力小,风力大;七、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2、人为因素(决定因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不注意环保;八、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哪些:合理利用水源: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防止过度引河流水灌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大自然总调度室: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二、热带雨林1、分布: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东南亚;2、雨林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地球之肺”“蓄水海绵”“基因宝库”“医学宝库”3、雨林生态脆弱性—土壤贫瘠(砖红壤):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和养分被植被吸收;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三、亚马孙开发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牧场;四、巴西迁都原因(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气候更加凉爽;巴西利亚位于国土中央,便于管理,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五、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三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有生命存有的原因。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形状。

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

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地图
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3.海拔
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4.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

自然地理
一、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4.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世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季风环流。

5.天气与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简单天气图。

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水循环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

7.洋流
洋流的形成。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